辽宁湿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辽宁湿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辽宁湿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辽宁湿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辽宁湿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9辽宁省开原市其次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答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它存在了二三百万年,是截至目前人类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社会发展阶段。下列关于原始社会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原始社会,根据血缘关系结成的家庭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B.在原始社会,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安排劳动产品C.在原始社会,人们建立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D.原始社会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志向社会2.从生产工具和牲畜最早归家庭私有扩展到土地也变成家庭私有财产,这标记着私有制的确立。对于私有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私有制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同时出现的②私有制的产生加剧了贫富之间的分化③私有制产生了剥削,是“万恶之源”④私有制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在古罗马,奴隶主把奴隶当成“会说话的工具”,奴隶和牲畜、工具一样,是可以随意转让、出租、赠送、买卖甚至杀死的。这表明()①奴隶主与奴隶是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关系②奴隶主压迫剥削奴隶是社会分工的结果③奴隶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④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没有生产生活资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我国传统戏剧中描述北宋名臣包拯办案所运用的刑具,龙头铡——专铡犯案的皇亲国戚;虎头铡——专铡贪官污吏;狗头铡——专铡土豪劣绅。这表明白()A.封建社会存在着严峻的腐败现象,需用重典治理B.封建统治阶级严格依法办事C.封建社会存在森严的等级制度D.封建统治阶级享受着不同的特权5.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发表了《乌托邦》一书,标记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记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是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历史前提③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④阐述了将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志向目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马克思的一生有两大独创发觉,开创了历史的先河。它们是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B.唯物史观和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D.辩证法和剩余价值学说7.某学者说:“在苏维埃阶段,毛泽东把全部精力用在湖南和江西农村战略方面,但他承认这是对城市无产阶级运动的协助。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他的无产阶级概念具有新的内容。”以下属于“新内容”的是()A.“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冲突8.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这确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冲突,其中主要冲突是①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②农夫阶级与地主阶级③人民大众与封建势力④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确定了中国革命需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革命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①两个革命之间须要有一个资本主义的过渡阶段②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相同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打算④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定趋势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10.1953年12月,毛泽东同志形成了关于总路途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事务给中国带来的根本改变是()A.中国人民站起来并实现了当家作主 B.新中国实现了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C.中国从今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D.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占据主导地位11.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1956—1976年间,我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证明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与之相符的有①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②农业初步满意了我国人民的基本生活要求③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推广领先世界④探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2.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的是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毛泽东思想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邓小平理论13.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党的哪一次会议上()A.党的十二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三大 D.党的十四大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是中国民的历史选择。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是A.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B.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C.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D.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15.2024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这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验了不平凡的历程,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历史变革,谱写了一首又一首壮美的诗篇。这其中经验了①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带领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②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③实行改革开放,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行列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宏大复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定趋势,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的必定性,主要表现在①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②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③国营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④逐步实现国家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7.在改革开放30周年时,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中心议题再次聚焦“新形势下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明确我们党要坚决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坚决不移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途方针政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②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③改革开放要面对新的历史条件,解决新问题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符合我国农村实际,无需改革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18.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宏大复兴,必需坚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②相互独立,各自发挥重要作用③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大实践④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动身点和落脚点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和两大理论成果,一是毛泽东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二者的共同意义在于①指引着党和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成功②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③标记着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④阐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某校高一(2)班同学打算参与学校组织的“坚决‘四个自信’,增加国家共识”的征文竞赛,他们拟定了一些写作要点。其中,你认为符合主题且表述正确的是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唯一正确道路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独立形成的科学社会主义“新版本”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坚决“四个自信”的根本政治保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1.“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由中宣部主管,于2024年1月1日上线。它以深化学习宣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内容,建立纵向究竟、横向到边学习网络,实现有组织、有指导、有管理、有服务的学习。“学习强国”①是新形势下强化理论武装和思想教化的创新探究②根本目的是提高党员干部的科学文化水平③是宣扬新时代、新思想、新要求的唯一途径④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扬不断深化的重要举措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22.中国梦归根究竟是人民的梦,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建者和享有者。这一重要观点显明地表明白中国梦蕴含的人民主体本质属性,深刻揭示了实现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归宿,是中国梦的深厚底蕴。对中国梦归根究竟是人民的梦理解正确的是①中国梦凝合着中国人民共同坚守的志向信念②中国梦包含着每个中国人的梦③中国梦的实现依靠人民的力气④中国梦的实现有赖于党的领导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3.2024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一词共出现105次,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创下了历史新高。《政府工作报告》大篇幅、高密度、全方位畅言“改革”,既是对社会期盼的明确回应,也释放出主动的信号。这启示我们()①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②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可以消退我国存在的社会冲突③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彻底变革我国社会主义制度④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24.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十四个坚持”是()①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②党中心治国理政的总方略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④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中国梦的“路途图”和“方法论”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25.中国共产党不断从成功走向新的成功的关键所在是A.带领人民进行宏大社会革命 B.不断进行宏大的自我革命C.坚持武装斗争 D.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26.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这要求我们①增加忧患意识②推动党的建设新的宏大工程③避开风险挑战④开新局于宏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宏大的自我革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7.2024年10月1日上午,天安门广场,20余万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庆祝共和国70华诞。其中,群众游行以“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分为“建国创业”“改革开放”“宏大复兴”三个篇章,呈现了一幅流淌的史诗。基于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程的相识,可以推断①“开天辟地”方阵应归入“建国创业”篇章②“当家作主”方阵适合归入“改革开放”篇章

③“关键选择”“科学发展”等方阵呈现的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景象

④“美妙生活”“不忘初心”方阵可反映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8.习近平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开幕式上发表《共建创新包涵的开放型世界经济》主旨演讲。演讲引经据典,指出各国应当坚持包涵普惠,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以下语句最适合用在此次演讲上的是()A.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B.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C.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9.党的十九大报告基于历史新变革、历史新方位、冲突新转化、历史新使命、时代新课题,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宏大复兴,推动理论创新,形成了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的显明主题和核心要义是A.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八个明确”基本内涵C.“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D.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30.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强调“华蜜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华蜜”“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时代呼喊奋斗精神是因为①奋斗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②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③新时代的我们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主导时代”的宏大跨越④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我们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共2个小题,40分)31、习近平主席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中国梦是追求华蜜的梦。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习近平主席在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谈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不是镜中花、水中月,不是空洞的口号,其最深厚的根基在中国人民心中。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幻想。有幻想才有希望。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你认为中华民族夙兴夜寐、执着追求的幻想是什么?(10分)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共圆中国梦?(10分)材料一,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功走完了现代化的“前半程”,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党的十九大对将来30多年现代化的“后半程”进行了战略支配,向全国人民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美妙前景。材料二,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志向、有本事、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历史和现实都告知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对将来的事业,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须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英勇地、自觉地担当起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1)结合材料一,请你谈谈我国现代化的“后半程”指什么(10分)(2)结合材料二,说明我们青年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