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要点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要点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要点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要点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哲学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28页)为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它是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2、它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3、它是实践活动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1、思维和存在的地位问题(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划清了哲学的基本派别②划清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界限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43-46页在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核心和实质。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主义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湖边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1)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3)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4)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基本含义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①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②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否定、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斗争性的表现:A对立面之间的差异性B双方的相互排斥和限制C一方力图统治另一方D此方力图消灭彼方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与发展1、二者相互联结:①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是以差别与对立为前提的,“同则不继”,无斗争性即无同一性。②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对立不是任意两物之间的对立2、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对立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同一性使矛盾双方在互相依存中得到发展:一方的的发展是另一方发展的条件。2、使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发展①双方相互利用相互促进②一方内部分裂为另一方所利用3、矛盾双方互相贯通规定事物发展的趋势矛盾双方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矛盾斗争性的作用1、量变过程中使矛盾双方力量变化。2、质变过程中使旧的统一体分解,新的统一体形成。三.辩证否定观的内容47页(1)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2)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3)

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4)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是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如对待文化遗产)四.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83—85页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1、脱离价值的真理是无意义的原则2、脱离真理的价值是失去轨道的原则(二)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总是有价值的(三)真理与价值的相互作用,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1、真理与价值相互制约①价值的实现依赖于相关真理的把握,真理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价值实现的程度②真理的检验依赖于价值的实现2、真理与价值在发展中相互引导①价值对真理的引导②真理的发展趋向于价值3、真理与价值相互促进①真理发展促进价值实现②价值实现又促进真理发展4、真理与价值相互适用①真理原则在价值生活中普遍使用②价值原则也适用于真理问题(四)坚持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1、科学精神: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识和改造世界;崇尚理性思维。2、人文精神:尊重人、关心人,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求人们时刻以符合人们的利益和发展要求的价值标准审视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合理性。五.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101页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1、生产关系的构成: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结抅、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方式,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构成了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核心。2、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①生产资料所有制使生产劳动得以进行②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③它决定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④它决定产品的分配形式3、生产关系的类型及特性①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②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③个体小生产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特性:客观性;历史性;具体性六.社会意识(P95-97):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精神过程,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跟据主体可以划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根据层次划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依据是否具有阶级性可以将社会意识划分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即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管理科学、语言学、逻辑学)七.两个“划分”、两个“归结”思想(99页):根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马克思从社会生活领域划分出经济领域,从一切社会关系上划分出生产关系,并把它当做将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关系,进而将一切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发展的高度,从而将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从而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八.人的本质P128的两个方面:①在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层面上,人的本质是社会劳动,即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最基本的存在方式。。②在人与人相区别的层面上,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A人是社会关系的承担者,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B人的本质属性表现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特别是经济关系中。在阶级社会,阶级性是人的本质属性C人的本质是变化发展的,而不是永恒不变的九.理解政治经济学的关键、枢纽(劳动二重说学说)P151(1)商品的二因素取决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A具体劳动(concretelabour)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B抽象劳动(abstractlabour)形成商品的价值(2)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A:联系:同一个劳动的两个方面,在时空上不可分割:B区别:具体劳动具有特殊性(异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用价值的源泉之一:抽象劳动均具有普遍性(同质),是人与人的关系,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3)劳动二重说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A它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科学基础B它为剩余价值论奠定了科学基础C它是解决政治经济学中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基础十.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与历史趋势P1631、一般规律:社会的两极分化即一极是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即资产阶级财富积累,另一极是多数人之拥有社会财富的较小部分即无产阶级贫困积累。2、历史趋势:剥夺者被剥夺: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胜利:(1)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A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生产过程社会化、产品的社会化B各企业各部门相互联系,整个国民经济成为一个整体C国际分工的发展,经济全球化(2)资本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这样在生产的社会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这是资本主义被新的、更能够适应社会大生产化的社会形态所取代的根本原因。十一.社会资本在生产与流通采用的资本循环形式P166:货币资本循环形式、生产资本循环形式和商品资本循环形式商品资本的循环形式:W—G’---W十二.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154页:①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包括三个方面: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②通过劳动力的买卖资本家占有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③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货币实现了增殖,这种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就是资本。十三.垄断价格186页①含义:垄断组织在销售或购买商品时,凭借其在生产和销售领域的垄断地位制定的,为保证垄断利润的产品价格。其公式是: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垄断利润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十四.经济全球化194—196页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并融为一体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一是生产的全球化,二是贸易的全球化,三是金融的全球化,四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动因: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其次跨国公司的发展;最后,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经济全球化的后果:1、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推动作用,世界生产力不断发展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占优势地位,在制定贸易和竞争规则方面具有更大发言权,控制一些国际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3、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积极影响:(1)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2)有利于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3)有利于解决产品销售问题(4)有利于组建大型跨国公司,参与国际竞争不利影响:⑴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⑵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制度成本与交易成本处于劣势⑶外国商品冲击国内市场是民族经济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⑷发展中国家国内政策的有效性受到削弱十五.新科技革命123页20世纪中期以后出现的,以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特别是以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海洋工程等高科技的出现为主要标志的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由工业经济态向信息社会或知识形态的过渡。科学技术革命作用的表现首先,它促进了生产方式变革A、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大大改变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比例,是劳动力结构向智能化发展。B、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C、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其次,它推动生活方式变革最后,它引起思维方式的变革总之,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这是由于①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水平制约人们利用科学技术②人类对科学技术的消极后果缺少强有力的控制手段③社会制度对科技应用有制约作用(科技发展与全球问题①全球问题的表现: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能源和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②全球问题的解决途径用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指导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树立全球观念和危机意识;正确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增强人们合理控制各种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的能力和手段等)十六.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4—18页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㈠、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2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①运用唯物史观研究资本主义,指明了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的必然性。②运用它分析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㈡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政治立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性决定了自身的政治立场。阶级性、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特性。2、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了自身的政治立场3、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㈢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2这种品质是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3这种品质是创新的内在要求。㈣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1、共产主义不是乌托邦2、共产主义不是脱离实际的学说十七.怎样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34—39页:实践是人以一定的物质手段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一、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一)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二)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丰富多彩的:①物质生产劳动实践②处理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实践②科学试验与精神生产实践(三)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时间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一)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二)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实践的。(三)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内在的包含三种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其意识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又构成基本的社会关系,即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人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本身,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及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3\*GB3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十八.为什么说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P113-115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1、这两个矛盾决定社会的性质、面貌和一般进程2、这两个矛盾构成了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3、这两个矛盾贯穿社会发展始终,决定社会发展方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两对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进而决定其他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决定世界发展的历史进程。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一基本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基本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产生和发展。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也会影响和制约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十九.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86页含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融合在一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质变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1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2是私人垄断资本为其自身利益而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3是“理想的总资本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积极作用:.1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2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性3使劳动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4加快了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消极作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局限性。1不能解决生产与消费的对抗性矛盾2不能克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3不能解决失业问题和贫富两极分化问题4不能消除经济危机,不能从根本上保证经济稳定增长二十.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231—232页1、取决于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社会矛盾尖锐革命形势好、革命主观条件成熟)2、取决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3、从落后国家的落后程度上理解4、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角度理解5、从历史上看,封建制取代奴隶制、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由薄弱环节或不发达地方突破具有普遍性总之,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也是历史发展规律作用的结果。二十一.阐述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基本含义和辩证关系(43—44页),及其对处理当代世界格局的指导意义。矛盾的含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①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②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趋势。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否定、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1、二者相互联结:①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是以差别与对立为前提的,“同则不继”,无斗争性即无同一性。②斗争性也离不开同一性。对立不是任意两物之间的对立2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对立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最后一问的参考思路:世界格局是一定时期内国际上各种基本力量对比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或体系。①当今世界格局的架构是“一超(美)多强(中、俄、日、欧等)”,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又存在对抗和斗争。②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是多极化,表现为:一超与多强并存;世界总体缓和与区域动荡并存;反霸与反恐任重道远;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趋势不断加强。③中国的角色定位与对策选择。作为正在和平崛起中的大国,中国应当审时度势,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利用各种矛盾和机遇发展壮大自己,实现成为世界强国的目标。以和平手段推进世界多极化,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促进世界和谐。二十二.运用对立统一的学说(43—44页)并依据人类社会基本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102页、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107—108页)原理,分析当今时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最后一问的参考思路:①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对立的。表现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方面。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具有统一性:社会化大生产及其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方式,社会化的资本,社会管理经验,科技和和各方面的文明成果,市场经济体制。③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作用、竞争并存,相互学习,彼此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必然的趋势。第一,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它自身的灭亡准备了越来越充分的条件(如社会化大生产,社会化的管理方式,高素质的劳动者等);第二,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出现了一些新社会的因素(如社会福利制度,累进税,职工参与管理,共产党地位提高和作用增大,民众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等)二十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决定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