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项讲练记叙文阅读理解之环境考点(含答案)_第1页
2024-2025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项讲练记叙文阅读理解之环境考点(含答案)_第2页
2024-2025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项讲练记叙文阅读理解之环境考点(含答案)_第3页
2024-2025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项讲练记叙文阅读理解之环境考点(含答案)_第4页
2024-2025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项讲练记叙文阅读理解之环境考点(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项讲练记叙文阅读理解之环境考点(含答案)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事件发生的场所。描写自然环境可以渲染、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社会环境比自然环境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提供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而且对人物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有重要的影响,使人物的性格作品的主题富有时代感。

社会环境的描写,一般以两种方式展开:一是通过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情景的展示,为人物活动提供大的社会历史背景;二是通过对人物生活的具体环境的陈设、格局色调的描绘,来烘托人物的秉性气质和志趣爱好。在小说阅读中要特别注意环境与环境之间环境与情节之间、环境与人物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分析环境描写,了解它在文章中的作用,能帮助我们理解人物形象,深刻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环境的考法目前较为多样,常见的是环境作用、跟环境有关的环境词赏析、环境描写语句赏析等。

【常见问法】

1.文章对……的环境进行描写,有何作用?

2.请在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它的作用。

3.试简要分析第×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考点一、环境作用

【答题模式】

①内容上写了.....,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②渲染......氛围(必须跟整个故事的感情基调相一致),为全文奠定了......的感情基调;

③烘托XX(人物)......心情或衬托XX(人物)......性格(特点);暗示XX(人物)人物命运或者故事的结局

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做铺垫/埋下伏笔。

⑤突出/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情感)或表现了XX(人物)......品质。

知识点巧记:渲主人背节

【思路分析】

中考选文往往是文质兼美、人文内涵丰富、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叙事性散文或小说等)。叙事性文学作品经常要借助环境描写来刻画人物,展开情节,深化主题。所以,解答环境描写作用的问题,我们要从环境本身的特点、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综合考虑。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答题时,要紧扣其表现了怎样的地域风光,提示了什么时间、季节,渲染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等。

如《故乡》开头的景物描写:“时候既然是深秋;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段景物描写是渐近故乡时“我”在船上所见,画的是一幅死寂的故乡冬景图。作者用这些语句极力渲染了农村萧条、荒凉、沉寂的气氛。

社会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答题时,必须结合时代背景,指出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如《孔乙己》的开头用了一段文字描写鲁镇酒店的格局,特别是两类顾客的衣着和喝酒方式的差异,揭示了清末社会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等情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

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用茅盾先生的话说,“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联系着人物的思想和行为"。所以,分析环境描写要看它对刻画人物起到什么作用,如衬托人物什么心理,交代人物什么身份,表现人物什么性格等。

如《故乡》中的那幅“故乡冬景图”,作者极力渲染农村萧条、荒凉、沉寂的气氛,正烘托出“我"当时的悲凉心境,荒凉的景象与主人公悲凉的心境融为一体;《孔乙己》中的社会背景则为孔乙己这个人物搭就了合适的社会舞台,写出了孔乙己的特殊身份——穿长衫而站着喝酒的唯一的人。

环境描写在作品中还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伏笔,作铺垫。

再看《故乡》开头那“没有一些活气”的萧索荒村的描写,与“我"悲凉的心境相融合,一开始就为全篇定下了抑郁深沉的抒情基调。这“眼前的故乡”和“回忆中的故乡"形成对比,从而充分表现了小说主题。孔乙己活动的舞台,注定了下文中他不被人同情,而被冷漠社会吞噬的悲剧命运。

综上所述,考生对环境描写的作用必须清楚明白,遇到相关的试题,才能结合具体内容作答。“一切景语皆情语”,叙事性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最终都是为深化文章主旨服务的,这一点考生必须牢记,在整理答案时要有所兼顾。

环境描写的特点,不外乎以下几种:清逸、静谧、和平、安宁;热闹、生机;萧索、冷清、孤寂、沉闷等。

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①简单的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环境描写在小说的开头,其作用一般是奠定全篇的感情基调,或渲染特定的氛围;③环境描写置于人物描写之中,其作用一般是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的性格;④环境描写置于小说的情节之中,其作用是渲染氛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⑤环境描写作为小说的背景,其作用是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解题技巧】一“看”,二“抓”,三“联"

1.看位置。主要看环境描写所处的位置,从具体位置可以辨别其具体的作用。

2.抓环境的特点。从环境的冷暖色调上考虑它和气氛、人物、中心的关系。

3.联系人物。环境描写是为人物服务的,从人物的活动、心理、感情、性格或品质探究环境描写的具体作用。

4.联系情节的发展。环境描写常常起着推动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

5.联系文章中心。环境描写服务于中心,从文章中心思考环境描写的具体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守望

原上秋

①他经常来这里,不论雨天,还是晴天。这里松柏苍翠,雨天苍翠,晴天也苍翠。松柏在雨天里有雨水滑落,像流下的泪。

②不下雨的时候,这个区域一半严肃,一半活泼。三十多年前,这是一个整体。记不清哪一天,一分为二了。外面沿马路的一半划出来,供居民使用:唱歌、跳舞、打牌、弈棋,老人们静坐,孩子们追逐打闹。另一半,一千多人躺在那里,很安静。哄闹声随风能进去,人不能进去。当中隔着一道门。是那种透视的铁艺门,彼此都能窥见,两边的人如相会,能拉手,不能拥抱。

③他经常坐在那里,看着人聚人散。

④起先没有划开的时候,他也时常过来。那时候有高墙和密不透风的大铁门。马路的对面是一幢小楼,四层,现在还在,显得破了,像一个老人一样安静而慈祥地坐在那里。他就在那栋楼里住着。那时候他的双腿还有充沛的力量支撑躯体,经常绕着高墙行走。回到家里,透过斑驳的玻璃窗子,能轻而易举地看到这里。

⑤现在,景色不一样了。对面已换成高大的牌楼,牌楼上四个大字:烈士陵园。字是金色的,底是一种浅浅的蓝,透着淡淡的忧伤。

⑥有一年,他看到对面的高墙被人推倒,听说是要建市民公园,他义愤填膺。他找到主管部门,亮出军功章,诉说了反对的理由。

⑦负责人看到那些有岁月积淀、仿佛血染过的立功证书和奖章,一脸崇敬地接待了他。

⑧工作人员一直与他沟通,公园还是建成了,或者说,陵园地块一分为二了。他接受了现实,他感觉到,实际上这样也不错:战友们在里面,依然有一份安宁,依然有苍松翠柏相拥。后来,孙子说了一句话,让他释然。孙子说,先烈打江山,不是为了后代幸福吗?

⑨后来,他看到那些在公园里休闲的人,脸上都挂着幸福。这时候,他会想起孙子的那句话。

⑩他比任何人在公园待的时间都久,他坐在已成隔挡的大门一边,左耳和右耳处在分裂的状态。左耳是欢闹,右耳是寂静。有时候反过来。他的情绪也分裂。右边是伤痛,左边是欢笑。有时候反过来。

他孙子也来过,孙子用一种凝重的表情看着里面。里面被苍松翠柏包围。大石碑后面,是一排排六十厘米高的墓碑。从门口看不到。

孙子回过头,变成一脸的欢喜,跑开了。孩子这个年纪不会装,高兴就是高兴。

看到孙子笑着跑开,他也涌动一份幸福。

他的痛只在下雨的时候隐隐发作。这个时候,公园里的欢笑被雨水冲散,剩下一片空旷和四处飘逸的寂寥。他打着雨伞蹲下来,挨个给墓碑擦洗,像小心翼翼地给他们洗澡。这里的一千六百五十八个战友,他一个也不认识,却又都熟悉。无论是与日本鬼子搏斗牺牲的,在解放战争中倒下的,还是抗美援朝魂归故里的,他怎么会不熟悉呢。他们在战场上冲锋的姿态,他们把最后一颗子弹射向敌人的壮烈,他永不能忘。

每当擦到一个叫李云峰的烈士的墓碑时,他会想到那时的通信员,一个叫李什么峰的年轻战士。原谅他记不住战士的名字,因为这个李什么峰之前,已有两个通信员相继牺牲了。弹雨里,他问,叫什么名字。枪炮声很重,新的通信员把手围个喇叭大声说,他叫李什么峰。

后来,这个叫李什么峰的通信员也牺牲了。

他深深内疚。

他就把这个李云峰当作那个李什么峰的对待,在他身上多擦几下,在他身边多停片刻。

擦完墓碑,他已经很累了。他坐在前面的大石碑台阶上,把雨伞扣在头顶。一下子,弹雨似乎就起来了,啪啪,啪啪。这种氛围,不由他不想起那些枪林弹雨的故事。

坐久了,他会感觉到凉。由外到内的凉。四周的松柏都淌着雨水,他的眼睛和心也潮湿起来。

等云一片片散开,太阳光照在大地,公园的一侧开始欢闹起来,一张张笑脸又荡漾起来。

这是两个世界,彼此守望。

(有删改)

结合小说内容,分析文中描写环境的画横线语句的作用。

(2022·吉林)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像雪山一样高峻

马力

①长江,从青藏高原南下,流入横断山区,在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境,忽然被峭绝的山崖拦阻,猛地掉头,折向东北。急转之际,江身旋出一个宽展的弧形,缎带般缠绕着山脚的繁茂林麓、平缓的冲积河谷。“万里长江第一湾”,是人们给它的命名。

②这段大江,叫金沙江。水色净蓝,不见沙金的灿黄。眼底的莹澈江流,正与明翠的群峰相映。

③五龙雪山西麓的石鼓镇,深偎于半月似的江湾。

④水浪激溅的渡口,一座碑——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渡江纪念碑,将人们的视线引向高处。毛主席的题词“英勇奋斗的红军万岁”,镌于坚挺的碑身,像霞光一样明亮。

⑤纪念碑是一棵意志的树,朝蓝天生长着希望。战士心中也有这样的树:主干是信仰,花叶是梦想,迎着太阳升起的方向,挺立着,摇动着,要在解放的天空下歌唱,欢庆人民世纪的诞生。他们坚信,第一缕曙色把寥廓天宇染红的时候,阳光会穿破雨霾风障,将人间照得一派明耀。

⑥勇毅的先驱,高擎理想的火炬,朝着光明疾行,燃烧的炽焰,红透大江之滨,英雄的形象,也永远留在石鼓渡口,勋章般壮美。

⑦此时的我,在雕塑前谛视:一个是红军,一个是船工。他们,眼睛对着眼睛,手握手,心碰心,在怒涛的吼声中立下战斗的誓愿。蓦地,我读懂了目光深处的一切。

⑧八十多年前的暮春,山风裹着峭寒,扑向金沙江畔。红军来了,开进石鼓镇,是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带的队伍——红二方面军第二、六军团。离开湘鄂川黔苏区开始战略转移后,这支部队穿过乌蒙山区的莽莽深林,踏入云岭山脉的巍巍峦嶂,转战于黔西和滇西北。

⑨薄暮时分,江水在夕照中内动粼粼波光,渡江先锋团抢占对岸。紧跟着,东起石鼓镇,西至巨甸镇的百里江面上,大部队的夜渡开始了。人们记住了这一天——1936年4月25日。

⑩船橹在江中飞快摇动,满载战士的船只破浪疾进,火把的亮光在染黑的江天灼灼闪耀,浩荡大江,掀舞着红色的波涛。血液在周身沸腾,全体战士一条心:渡过江去,北上抗日!四天三夜,一万八千名将士登上大江彼岸。摆渡这浩荡人马的,是七条船和几十只木筏。横在征途上的天险,被刚勇的红军征服。长长的江岸上,到处都是报捷的欢腾。

渡江成功,站在金沙江北岸的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望着滔滔江水、熊熊篝火,吟出了战斗诗篇:

盘江三月燧峰飏,铁马西驰调敌忙。

炮火横飞普渡水,红旗直指金沙江。

后闻金鼓诚为虑,前得轻舟喜欲狂。

遥望玉龙舒鳞甲,会师康藏向北方。

这首《北渡金沙江》折射出将军诗人的浪漫情怀。

壮阔的涛声中,穿着草鞋的战士又迈开坚实的步伐,朝着绝险的雅哈雷山攀越。他们像勇敢的苍鹰,扬起强健的翅翼,乘着迅烈的风,高翔于崖壑之上,冲向远天。

踏过万里山川,红二方面军披着征尘,在烽火中一路向北。红旗指处,出现了西北高原的墚峁①沟壑。10月22日,在宁夏西吉县将台堡,队伍与红一方面军会师。陕西吴起镇会师、甘肃会宁会师、宁夏将台堡会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与敌人的激斗中,赢得长征的胜利,书写了宏壮的史诗。

长征的奇迹,留下永远的烙印。热血锻造的丰碑,矗立在战斗的途程上。

熔铸红军生命的,是铁一般的信念。这信念,深蕴着中华民族的抗争意志和必胜决心。填海的精卫、追日的夸父、移山的愚公、舞干戚的刑天……远古神话富含的精神基因,植入革命者的生命。他们不是神,却比神具有更坚忍的性格,更强大的力量。这性格,这力量,扭转了乾坤。

这样的战士,为了劳苦同胞的翻身,为了灿如朝花的明天,为了创造崭新的世界,迎向枪弹尖厉的啸声。鲜血和死亡,无法阻止战火中的前进。年轻的生命,那么绚烂地放射着光辉,驱散现实的黑暗。和大山站在一起,他们是最高的峰;和大江流在一处,他们是最急的浪。高峰在天空昂屹,姿态奇伟;急浪在大地激涌,志向宏远。

一座纪念馆,建在傍江的冈峦上。我轻步走着,看着。静态的老照片保留着历史影像,用视觉记忆作无声的讲述。我的眼前耳旁,有咆哮的风,有急骤的雨,有驰逐的云,有砰訇②的迅雷,有闪光的炮火,有弥漫的战烟。情感的狂澜撞击着时间的巨壁,激起的深沉回响,传向苍茫天野。

红军走过的铁索桥——铁虹桥,悬跨河上。铁链上的木板厚实,铺得平,日光照来,桥面一片白亮。缠着头帕的乡人,挑担背篓,足音落在桥上,又叫流水声掩去。随身闪过的团团鲜翠、簇簇金黄,恰是秋日里的好颜色。田间农事、市集生意,他们打理得妙。

天风吹荡,阵阵江流声朝前方响去,犹如茶马古道上的铃音那般悠远。

远处,一幅宏阔的画卷在我的心目铺展:奇峻的雪峰,遥入云天。

(选自《光明日报》2021年6月27日第12版,有删改)

【注释】①峁(mǎo):我国西北地区称顶部浑圆、斜坡较陡的黄土小丘为峁。②訇(hōng):拟声词,形容大声。

统观全文,①②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少年石垦的梦想

张妮

①已经是黄昏时分,阳光透过窗户斜斜地打在灶台上,几根手臂粗的木棒被塞到炉膛里,跃动的火舌舔着黑乎乎的铁锅,热气渐渐冒出来了,香味也跟着冒了出来。少年石垦盯着缓缓上升的热气发愣,思忖着这些上升的热气会飘到哪里?

②8岁的石垦在村里的小学念二年级。石垦的数学学得奇差,加减法都算不清楚,乘法口诀也是记了又忘,忘了又记,搞得数学老师很头疼。但石垦的语文学得非常好,虽然只上二年级,却认识了不少字,看过的小人书堆了满满一大箱子。

③石垦心目中有一个盖世英雄——齐天大圣孙悟空,身如玄铁,火眼金睛,长生不老,还有七十二变,翻一个筋斗就是十万八千里……他常常想,要是自己是齐天大圣该多好啊,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盖世英雄。

④太阳已经完全落下去了,光线变得越来越暗,石垦的父母从地里回来了。父亲回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牛赶到圈里,再添上新鲜的水和草料,站在旁边看着牛将草料细细咀嚼。母亲洗手之后,走进厨房,将煮好的饭分在大小不一的三个碗里,再给锅里添水。

⑤“石垦,叫你爸吃饭。”母亲对角落里拿着小人书的石垦大声说。

⑥“嗯。"石垦虽然嘴上应着,视线却一直没有离开过书本。

⑦“让你叫你爸吃饭,你半天不动弹,尽看这些没用的东西,也不说把数学好好学一学,数学才考几十分……”伴随着母亲的斥责声,父亲从外面走了进来。

⑧“别看了,吃饭。"父亲的眼光扫过窗台、铁锅、地面,最后落在石垦身上。石垦放下手中的书,默默地端起碗,把食物往嘴里送。

⑨日子一天天过去,石垦也一天天长大,成功上了初中,却开始沉浸在游戏世界中。游戏精美的画面、生动的形象让石垦为之着迷,一直以来萦绕在脑海里的想法渐渐成熟——他可以自己设计一个齐天大圣的形象,也可以设计一款关于齐天大圣的游戏。

⑩石垦自学素描,不停地画,自学3D建模的相关知识,把吃饭的钱省下来上网,把所有的精力用来设计人物,对动画设计投入的时间超过了正常学习时间。后来,老师找过很多次石垦的父母。再后来,父母从训斥到沉默。渐渐地,父母好像放弃了他,但他们对石垦有一条要求,就是不能学动画设计。为了逼他放弃那个在自己眼里没有任何用处的动画设计,父亲当着他的面将他设计的人物形象图纸撕得粉碎。

石垦初中毕业后,考高中根本没希望。面对渺茫的前途和忽远忽近的梦想,为了生计,石垦选择出去打工。石垦一个人坐上南下的列车,看着父母渐渐模糊的身影,默默流下了眼泪。那一刻,石垦好像明白了什么。

石垦工作的地方是一个电子厂,包吃住,每月有600元工资。除了买生活用品之外,他把剩下的钱都寄回家里。厂里实行三班倒,一个班连着上8个小时,工人要做的就是把手里的标签贴到对应的位置上。石垦在这里没有朋友,每天重复着机械的工作。单调、忙碌的生活让石垦的大脑来不及思考,只有夜深人静时躺在床上或在人头攒动的街头,他才会想起小时候那个无所不能的齐天大圣。

在电子厂干了不到两年时间,遇上大规模裁员,石垦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下岗。此后10年,石垦换了很多工作,摆过地摊,当过保安,卖过保险,做过服务生,最后进了修理厂当学徒。石垦隐藏在千千万万普通人中间,也渐渐忘了齐天大圣的模样。直到有一天,父亲打电话让他回老家相亲。那一刻,他开始意识到,十几年的漂泊,空长的年纪,为数不多的积蓄,除了梦想,他真的一无所有!

石垦逃离了,带着仅有的1万元,瞒着家人报名参加了动画设计培训班。在这里,石垦被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外人看来枯燥乏味的工作,在他看来却是多么有趣,没有什么快乐能取代看到自己设计的作品被呈现出来时的那种成就感。石垦感觉自己好像突然活了过来,找到了热血沸腾的感觉。

从培训班出来后,石垦想留在城里发展,但面对年迈父母的多次要求,最终还是回了老家。他不想放弃自己的爱好,想把它当成一生的事业为之奋斗。他租了一间简陋的屋子,一有机会就拿着自己的作品去跑当地的影视公司,投简历、跑招聘会、面试……反复权衡之下,他终于和一家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公司为他提供食宿、办公场地,并承接一些项目给他。刚开始,他只是做简单的后期剪辑,一单只能赚到三五百元。两个月之后,他接到人生中第一笔关于动画的业务,收到了5000元报酬。

交片那天晚上,公司聚餐,石垦喝醉了,醉得一塌糊涂。依稀中,他看到了在翻筋斗云的齐天大圣。他笑了,眼中含着泪花。

(摘自《陕西日报》2022年6月10日)

1.文中多次出现“齐天大圣”,请概括写出他代表了什么。

2.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①石垦一个人坐上南下的列车,看着父母渐渐模糊的身影,默默流下了眼泪。那一刻,石垦好像明白了什么。(那一刻,石垦明白了什么?)

②依稀中,他看到了在翻筋斗云的齐天大圣。他笑了,眼中含着泪花。(怎样理解石垦笑了,眼中含着泪花?)

3.文章①、④段两次写到太阳落山,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结合《送东阳马生序》分析宋濂和石垦在实现梦想途中的异同。

5.看完本文,有人觉得石垦虽然没有考上高中但最终实现了梦想,所以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文化课不一定是唯一的出路;有人则认为石垦只是个例,初中生仍处于学习求知的重要阶段,不能因此荒废学业。你更认同哪一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米粽之忆

雷抒雁

①一想到端午节就要到了,心里就不免浸淫出一些温馨的情绪来,一整夜一整夜都会沉进回忆里,想的都是家乡和儿时的那些事情。

②想得最多的,自然是母亲。端午的先几天,母亲就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又一针针用五彩丝线在那红布上刺绣一些蛤蟆、蜈蚣、蜘蛛,以及蛇蝎之类的小动物。那时,并不知绣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只是觉得五颜六色,绣的好看;妈妈那时年轻,手巧眼也明亮,一边绣着一边还低声唱着歌儿,我只是趴在一旁,不眨眼地看着,一声不吱地听着。

③接着是包粽子。早一个月,妈妈就到远处的苇塘里打下一把把宽宽的苇叶,阴干在屋里。又从路旁的马兰草上剪下一根根长长的草叶。红枣大米红红白白,泡在瓷盆里;包粽时,便一张张捋平苇叶,包上糯米和红枣,菱形的粽子包好之后,再抽出泡在水里的马兰草叶一头用牙咬住,另一头去捆那米粽。那时,妈妈年轻,手脚灵活,干什么活儿都利索。

④端午的头天晚上,开始煮粽子。只一阵时间,满屋里都是米的清香,枣的清香,以及苇叶、马兰草甜丝丝的青草香。从米粽一下锅,我就像只小苍蝇,总围着锅台转,怎么也轰不走。妈妈说:“睡觉去吧,粽子得煮一夜,明早吃才香哩!"我说:“不睡,我不困么。”

⑤咕咕嘟嘟,粽子在锅里快乐唱歌;经不住这歌声和香味的催促,我的眼皮开始打架。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母亲抱到炕上,一睁眼,却天亮了。枕头边是母亲放在碗里的一只粽子,香喷喷的味道直往鼻子里钻,也不管没有洗手洗脸,端起碗就吃。我想我这一生再也没有吃过那么香的粽子,妈妈包的粽子。

⑥这时,父亲已站在门前,手里握着一把镰刀,要到野外割艾草去。我便三下五除二,穿衣登鞋,要跟父亲“趟露水"去。

⑦端午时节,已是仲夏季节,草木茂盛,到处是浓密的树叶,高深的青草。鸟儿藏在树林深处,不管有没有人走过,依旧长一声短一声地鸣叫。麦子已一片一片黄熟,心急的人家已开始开镰割麦了。在阡陌上行走,不一会露水就打湿了鞋袜,打湿了裤脚。不管!那时,父亲在前边割艾草,闻着那带有苦味的草香,我便想起了妈妈给爷爷熬药的味道来。

⑧一大捆艾草,父亲选了一些插在门楣上;剩余的,爷爷会把它拧成草绳。夏天蚊子多,点燃草绳,闻着苦艾燃烧的味道,蚊子就不敢飞过来了。

⑨哎,一说到这些事,我就忍不住想掉眼泪。全是60年以前的事了。我的爷爷,那个默默劳作一生的人1962年就去世了;我的父亲去世25年了,而母亲离开我也已近10年了。端午节其实也是个祭祀的日子,写这篇小文,想想那些逝去的亲人,也算是一个纪念吧。

⑩我面前现在正放着几个米粽,是从超市购来的。我不想急急忙忙打开它,那形状使我想起既往的端午节,想起永远不会再有的妈妈给我煮的红枣米粽,香喷喷的,让人止不住要落泪……

(选自《今晚报》,有删除)

1.文题“米粽之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文中作者围绕“米粽"回忆里哪几件往事?

3.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你联系上下文,品析文中第⑤段划线句子。

咕咕嘟嘟,粽子在锅里快乐唱歌。

4.请结合全文的语句分析母亲的性格特点。

★5.第⑦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

6.结合你对第⑩段划线句“让人止不住要落泪”这句话的理解,揣摩人物心理,运用心理描写续写“我"此刻的心理活动。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事件发生的场所。描写自然环境可以渲染、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社会环境比自然环境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提供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而且对人物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有重要的影响,使人物的性格作品的主题富有时代感。

社会环境的描写,一般以两种方式展开:一是通过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情景的展示,为人物活动提供大的社会历史背景;二是通过对人物生活的具体环境的陈设、格局色调的描绘,来烘托人物的秉性气质和志趣爱好。在小说阅读中要特别注意环境与环境之间环境与情节之间、环境与人物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分析环境描写,了解它在文章中的作用,能帮助我们理解人物形象,深刻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环境的考法目前较为多样,常见的是环境作用、跟环境有关的环境词赏析、环境描写语句赏析等。

【常见问法】

1.文章对……的环境进行描写,有何作用?

2.请在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它的作用。

3.试简要分析第×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考点一、环境作用

【答题模式】

①内容上写了.....,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②渲染......氛围(必须跟整个故事的感情基调相一致),为全文奠定了......的感情基调;

③烘托XX(人物)......心情或衬托XX(人物)......性格(特点);暗示XX(人物)人物命运或者故事的结局

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做铺垫/埋下伏笔。

⑤突出/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情感)或表现了XX(人物)......品质。

知识点巧记:渲主人背节

【思路分析】

中考选文往往是文质兼美、人文内涵丰富、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叙事性散文或小说等)。叙事性文学作品经常要借助环境描写来刻画人物,展开情节,深化主题。所以,解答环境描写作用的问题,我们要从环境本身的特点、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综合考虑。

第一步,分析环境本身的特点。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答题时,要紧扣其表现了怎样的地域风光,提示了什么时间、季节,渲染营造了怎样的氛围等。

如《故乡》开头的景物描写:“时候既然是深秋;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段景物描写是渐近故乡时“我"在船上所见,画的是一幅死寂的故乡冬景图。作者用这些语句极力渲染了农村萧条、荒凉、沉寂的气氛。

社会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答题时,必须结合时代背景,指出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如《孔乙己》的开头用了一段文字描写鲁镇酒店的格局,特别是两类顾客的衣着和喝酒方式的差异,揭示了清末社会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等情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

第二步,分析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

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用茅盾先生的话说,“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联系着人物的思想和行为”。所以,分析环境描写要看它对刻画人物起到什么作用,如衬托人物什么心理,交代人物什么身份,表现人物什么性格等。

如《故乡》中的那幅“故乡冬景图”,作者极力渲染农村萧条、荒凉、沉寂的气氛,正烘托出“我”当时的悲凉心境,荒凉的景象与主人公悲凉的心境融为一体;《孔乙己》中的社会背景则为孔乙己这个人物搭就了合适的社会舞台,写出了孔乙己的特殊身份——穿长衫而站着喝酒的唯一的人。

第三步,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环境描写在作品中还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埋伏笔,作铺垫。

再看《故乡》开头那“没有一些活气"的萧索荒村的描写,与“我”悲凉的心境相融合,一开始就为全篇定下了抑郁深沉的抒情基调。这“眼前的故乡"和“回忆中的故乡”形成对比,从而充分表现了小说主题。孔乙己活动的舞台,注定了下文中他不被人同情,而被冷漠社会吞噬的悲剧命运。

综上所述,考生对环境描写的作用必须清楚明白,遇到相关的试题,才能结合具体内容作答。“一切景语皆情语”,叙事性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最终都是为深化文章主旨服务的,这一点考生必须牢记,在整理答案时要有所兼顾。

针对以上设问,可以分为两个小问题来答,一个是小说中环境的特点,另一个是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的特点,不外乎以下几种:清逸、静谧、和平、安宁;热闹、生机;萧索、冷清、孤寂、沉闷等。

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①简单的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环境描写在小说的开头,其作用一般是奠定全篇的感情基调,或渲染特定的氛围;③环境描写置于人物描写之中,其作用一般是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的性格;④环境描写置于小说的情节之中,其作用是渲染氛围,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⑤环境描写作为小说的背景,其作用是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答题误区:①不结合小说进行具体分析,生搬硬套环境描写的作用;②答题时不分要点,或遗漏要点。

【解题技巧】一“看”,二“抓”,三“联”

1.看位置。主要看环境描写所处的位置,从具体位置可以辨别其具体的作用。

2.抓环境的特点。从环境的冷暖色调上考虑它和气氛、人物、中心的关系。

3.联系人物。环境描写是为人物服务的,从人物的活动、心理、感情、性格或品质探究环境描写的具体作用。

4.联系情节的发展。环境描写常常起着推动情节向前发展的作用。

5.联系文章中心。环境描写服务于中心,从文章中心思考环境描写的具体作用。

【典例1】(2023·江西·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守望

原上秋

①他经常来这里,不论雨天,还是晴天。这里松柏苍翠,雨天苍翠,晴天也苍翠。松柏在雨天里有雨水滑落,像流下的泪。

②不下雨的时候,这个区域一半严肃,一半活泼。三十多年前,这是一个整体。记不清哪一天,一分为二了。外面沿马路的一半划出来,供居民使用:唱歌、跳舞、打牌、弈棋,老人们静坐,孩子们追逐打闹。另一半,一千多人躺在那里,很安静。哄闹声随风能进去,人不能进去。当中隔着一道门。是那种透视的铁艺门,彼此都能窥见,两边的人如相会,能拉手,不能拥抱。

③他经常坐在那里,看着人聚人散。

④起先没有划开的时候,他也时常过来。那时候有高墙和密不透风的大铁门。马路的对面是一幢小楼,四层,现在还在,显得破了,像一个老人一样安静而慈祥地坐在那里。他就在那栋楼里住着。那时候他的双腿还有充沛的力量支撑躯体,经常绕着高墙行走。回到家里,透过斑驳的玻璃窗子,能轻而易举地看到这里。

⑤现在,景色不一样了。对面已换成高大的牌楼,牌楼上四个大字:烈士陵园。字是金色的,底是一种浅浅的蓝,透着淡淡的忧伤。

⑥有一年,他看到对面的高墙被人推倒,听说是要建市民公园,他义愤填膺。他找到主管部门,亮出军功章,诉说了反对的理由。

⑦负责人看到那些有岁月积淀、仿佛血染过的立功证书和奖章,一脸崇敬地接待了他。

⑧工作人员一直与他沟通,公园还是建成了,或者说,陵园地块一分为二了。他接受了现实,他感觉到,实际上这样也不错:战友们在里面,依然有一份安宁,依然有苍松翠柏相拥。后来,孙子说了一句话,让他释然。孙子说,先烈打江山,不是为了后代幸福吗?

⑨后来,他看到那些在公园里休闲的人,脸上都挂着幸福。这时候,他会想起孙子的那句话。

⑩他比任何人在公园待的时间都久,他坐在已成隔挡的大门一边,左耳和右耳处在分裂的状态。左耳是欢闹,右耳是寂静。有时候反过来。他的情绪也分裂。右边是伤痛,左边是欢笑。有时候反过来。

他孙子也来过,孙子用一种凝重的表情看着里面。里面被苍松翠柏包围。大石碑后面,是一排排六十厘米高的墓碑。从门口看不到。

孙子回过头,变成一脸的欢喜,跑开了。孩子这个年纪不会装,高兴就是高兴。

看到孙子笑着跑开,他也涌动一份幸福。

他的痛只在下雨的时候隐隐发作。这个时候,公园里的欢笑被雨水冲散,剩下一片空旷和四处飘逸的寂寥。他打着雨伞蹲下来,挨个给墓碑擦洗,像小心翼翼地给他们洗澡。这里的一千六百五十八个战友,他一个也不认识,却又都熟悉。无论是与日本鬼子搏斗牺牲的,在解放战争中倒下的,还是抗美援朝魂归故里的,他怎么会不熟悉呢。他们在战场上冲锋的姿态,他们把最后一颗子弹射向敌人的壮烈,他永不能忘。

每当擦到一个叫李云峰的烈士的墓碑时,他会想到那时的通信员,一个叫李什么峰的年轻战士。原谅他记不住战士的名字,因为这个李什么峰之前,已有两个通信员相继牺牲了。弹雨里,他问,叫什么名字。枪炮声很重,新的通信员把手围个喇叭大声说,他叫李什么峰。

后来,这个叫李什么峰的通信员也牺牲了。

他深深内疚。

他就把这个李云峰当作那个李什么峰的对待,在他身上多擦几下,在他身边多停片刻。

擦完墓碑,他已经很累了。他坐在前面的大石碑台阶上,把雨伞扣在头顶。一下子,弹雨似乎就起来了,啪啪,啪啪。这种氛围,不由他不想起那些枪林弹雨的故事。

坐久了,他会感觉到凉。由外到内的凉。四周的松柏都淌着雨水,他的眼睛和心也潮湿起来。

等云一片片散开,太阳光照在大地,公园的一侧开始欢闹起来,一张张笑脸又荡漾起来。

这是两个世界,彼此守望。

(有删改)

结合小说内容,分析文中描写环境的画横线语句的作用。

【答案】示例:文中画横线语句描写了烈士陵园苍翠的松柏,营造了庄严肃穆的氛围,烘托了“他"哀痛、怀念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作用。

环境描写常见作用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等;交代事件发生的时代(自然环境)背景;衬托人物的形象(反衬);渲染了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为事件的发生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景物的象征意义(人物的品质、文章主旨)。解答此题首先要判断是环境描写,其次再概括环境的特点,最后结合文章分析其作用。开头段的环境描写结合句中的“松柏苍翠,雨天苍翠,晴天也苍翠”可知,松柏象征的是坚强、坚贞不屈的品质,这与下文交代这里是烈士陵园相呼应,描写了烈士陵园苍翠的松柏,营造了庄严肃穆的氛围。“雨天里有雨水滑落,像流下的泪"将雨比作泪,渲染了一种悲伤的氛围,烘托了“他”哀痛、怀念之情。

【典例2】(2022·吉林)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像雪山一样高峻

马力

①长江,从青藏高原南下,流入横断山区,在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境,忽然被峭绝的山崖拦阻,猛地掉头,折向东北。急转之际,江身旋出一个宽展的弧形,缎带般缠绕着山脚的繁茂林麓、平缓的冲积河谷。“万里长江第一湾”,是人们给它的命名。

②这段大江,叫金沙江。水色净蓝,不见沙金的灿黄。眼底的莹澈江流,正与明翠的群峰相映。

③五龙雪山西麓的石鼓镇,深偎于半月似的江湾。

④水浪激溅的渡口,一座碑——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渡江纪念碑,将人们的视线引向高处。毛主席的题词“英勇奋斗的红军万岁”,镌于坚挺的碑身,像霞光一样明亮。

⑤纪念碑是一棵意志的树,朝蓝天生长着希望。战士心中也有这样的树:主干是信仰,花叶是梦想,迎着太阳升起的方向,挺立着,摇动着,要在解放的天空下歌唱,欢庆人民世纪的诞生。他们坚信,第一缕曙色把寥廓天宇染红的时候,阳光会穿破雨霾风障,将人间照得一派明耀。

⑥勇毅的先驱,高擎理想的火炬,朝着光明疾行,燃烧的炽焰,红透大江之滨,英雄的形象,也永远留在石鼓渡口,勋章般壮美。

⑦此时的我,在雕塑前谛视:一个是红军,一个是船工。他们,眼睛对着眼睛,手握手,心碰心,在怒涛的吼声中立下战斗的誓愿。蓦地,我读懂了目光深处的一切。

⑧八十多年前的暮春,山风裹着峭寒,扑向金沙江畔。红军来了,开进石鼓镇,是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带的队伍——红二方面军第二、六军团。离开湘鄂川黔苏区开始战略转移后,这支部队穿过乌蒙山区的莽莽深林,踏入云岭山脉的巍巍峦嶂,转战于黔西和滇西北。

⑨薄暮时分,江水在夕照中内动粼粼波光,渡江先锋团抢占对岸。紧跟着,东起石鼓镇,西至巨甸镇的百里江面上,大部队的夜渡开始了。人们记住了这一天——1936年4月25日。

⑩船橹在江中飞快摇动,满载战士的船只破浪疾进,火把的亮光在染黑的江天灼灼闪耀,浩荡大江,掀舞着红色的波涛。血液在周身沸腾,全体战士一条心:渡过江去,北上抗日!四天三夜,一万八千名将士登上大江彼岸。摆渡这浩荡人马的,是七条船和几十只木筏。横在征途上的天险,被刚勇的红军征服。长长的江岸上,到处都是报捷的欢腾。

渡江成功,站在金沙江北岸的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望着滔滔江水、熊熊篝火,吟出了战斗诗篇:

盘江三月燧峰飏,铁马西驰调敌忙。

炮火横飞普渡水,红旗直指金沙江。

后闻金鼓诚为虑,前得轻舟喜欲狂。

遥望玉龙舒鳞甲,会师康藏向北方。

这首《北渡金沙江》折射出将军诗人的浪漫情怀。

壮阔的涛声中,穿着草鞋的战士又迈开坚实的步伐,朝着绝险的雅哈雷山攀越。他们像勇敢的苍鹰,扬起强健的翅翼,乘着迅烈的风,高翔于崖壑之上,冲向远天。

踏过万里山川,红二方面军披着征尘,在烽火中一路向北。红旗指处,出现了西北高原的墚峁①沟壑。10月22日,在宁夏西吉县将台堡,队伍与红一方面军会师。陕西吴起镇会师、甘肃会宁会师、宁夏将台堡会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与敌人的激斗中,赢得长征的胜利,书写了宏壮的史诗。

长征的奇迹,留下永远的烙印。热血锻造的丰碑,矗立在战斗的途程上。

熔铸红军生命的,是铁一般的信念。这信念,深蕴着中华民族的抗争意志和必胜决心。填海的精卫、追日的夸父、移山的愚公、舞干戚的刑天……远古神话富含的精神基因,植入革命者的生命。他们不是神,却比神具有更坚忍的性格,更强大的力量。这性格,这力量,扭转了乾坤。

这样的战士,为了劳苦同胞的翻身,为了灿如朝花的明天,为了创造崭新的世界,迎向枪弹尖厉的啸声。鲜血和死亡,无法阻止战火中的前进。年轻的生命,那么绚烂地放射着光辉,驱散现实的黑暗。和大山站在一起,他们是最高的峰;和大江流在一处,他们是最急的浪。高峰在天空昂屹,姿态奇伟;急浪在大地激涌,志向宏远。

一座纪念馆,建在傍江的冈峦上。我轻步走着,看着。静态的老照片保留着历史影像,用视觉记忆作无声的讲述。我的眼前耳旁,有咆哮的风,有急骤的雨,有驰逐的云,有砰訇②的迅雷,有闪光的炮火,有弥漫的战烟。情感的狂澜撞击着时间的巨壁,激起的深沉回响,传向苍茫天野。

红军走过的铁索桥——铁虹桥,悬跨河上。铁链上的木板厚实,铺得平,日光照来,桥面一片白亮。缠着头帕的乡人,挑担背篓,足音落在桥上,又叫流水声掩去。随身闪过的团团鲜翠、簇簇金黄,恰是秋日里的好颜色。田间农事、市集生意,他们打理得妙。

天风吹荡,阵阵江流声朝前方响去,犹如茶马古道上的铃音那般悠远。

远处,一幅宏阔的画卷在我的心目铺展:奇峻的雪峰,遥入云天。

(选自《光明日报》2021年6月27日第12版,有删改)

【注释】①峁(mǎo):我国西北地区称顶部浑圆、斜坡较陡的黄土小丘为峁。②訇(hōng):拟声词,形容大声。

统观全文,①②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答案】交代背景;通过描绘长江水势的凶猛、雪山的峭绝,烘托红军战士不怕困难、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引出下文(或“引出石鼓镇及石鼓镇纪念馆,进而引出红军渡江等历史的回忆");为后文表现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和势不可挡的革命气势做铺垫。

【解析】段落作用题。从内容和结构入手,写了环境的特点,环境能体现人物什么特点,在结构上与下文写作内容的关系。

(2023·陕西·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少年石垦的梦想

张妮

①已经是黄昏时分,阳光透过窗户斜斜地打在灶台上,几根手臂粗的木棒被塞到炉膛里,跃动的火舌舔着黑乎乎的铁锅,热气渐渐冒出来了,香味也跟着冒了出来。少年石垦盯着缓缓上升的热气发愣,思忖着这些上升的热气会飘到哪里?

②8岁的石垦在村里的小学念二年级。石垦的数学学得奇差,加减法都算不清楚,乘法口诀也是记了又忘,忘了又记,搞得数学老师很头疼。但石垦的语文学得非常好,虽然只上二年级,却认识了不少字,看过的小人书堆了满满一大箱子。

③石垦心目中有一个盖世英雄——齐天大圣孙悟空,身如玄铁,火眼金睛,长生不老,还有七十二变,翻一个筋斗就是十万八千里……他常常想,要是自己是齐天大圣该多好啊,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盖世英雄。

④太阳已经完全落下去了,光线变得越来越暗,石垦的父母从地里回来了。父亲回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牛赶到圈里,再添上新鲜的水和草料,站在旁边看着牛将草料细细咀嚼。母亲洗手之后,走进厨房,将煮好的饭分在大小不一的三个碗里,再给锅里添水。

⑤“石垦,叫你爸吃饭。”母亲对角落里拿着小人书的石垦大声说。

⑥“嗯。"石垦虽然嘴上应着,视线却一直没有离开过书本。

⑦“让你叫你爸吃饭,你半天不动弹,尽看这些没用的东西,也不说把数学好好学一学,数学才考几十分……”伴随着母亲的斥责声,父亲从外面走了进来。

⑧“别看了,吃饭。"父亲的眼光扫过窗台、铁锅、地面,最后落在石垦身上。石垦放下手中的书,默默地端起碗,把食物往嘴里送。

⑨日子一天天过去,石垦也一天天长大,成功上了初中,却开始沉浸在游戏世界中。游戏精美的画面、生动的形象让石垦为之着迷,一直以来萦绕在脑海里的想法渐渐成熟——他可以自己设计一个齐天大圣的形象,也可以设计一款关于齐天大圣的游戏。

⑩石垦自学素描,不停地画,自学3D建模的相关知识,把吃饭的钱省下来上网,把所有的精力用来设计人物,对动画设计投入的时间超过了正常学习时间。后来,老师找过很多次石垦的父母。再后来,父母从训斥到沉默。渐渐地,父母好像放弃了他,但他们对石垦有一条要求,就是不能学动画设计。为了逼他放弃那个在自己眼里没有任何用处的动画设计,父亲当着他的面将他设计的人物形象图纸撕得粉碎。

石垦初中毕业后,考高中根本没希望。面对渺茫的前途和忽远忽近的梦想,为了生计,石垦选择出去打工。石垦一个人坐上南下的列车,看着父母渐渐模糊的身影,默默流下了眼泪。那一刻,石垦好像明白了什么。

石垦工作的地方是一个电子厂,包吃住,每月有600元工资。除了买生活用品之外,他把剩下的钱都寄回家里。厂里实行三班倒,一个班连着上8个小时,工人要做的就是把手里的标签贴到对应的位置上。石垦在这里没有朋友,每天重复着机械的工作。单调、忙碌的生活让石垦的大脑来不及思考,只有夜深人静时躺在床上或在人头攒动的街头,他才会想起小时候那个无所不能的齐天大圣。

在电子厂干了不到两年时间,遇上大规模裁员,石垦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下岗。此后10年,石垦换了很多工作,摆过地摊,当过保安,卖过保险,做过服务生,最后进了修理厂当学徒。石垦隐藏在千千万万普通人中间,也渐渐忘了齐天大圣的模样。直到有一天,父亲打电话让他回老家相亲。那一刻,他开始意识到,十几年的漂泊,空长的年纪,为数不多的积蓄,除了梦想,他真的一无所有!

石垦逃离了,带着仅有的1万元,瞒着家人报名参加了动画设计培训班。在这里,石垦被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外人看来枯燥乏味的工作,在他看来却是多么有趣,没有什么快乐能取代看到自己设计的作品被呈现出来时的那种成就感。石垦感觉自己好像突然活了过来,找到了热血沸腾的感觉。

从培训班出来后,石垦想留在城里发展,但面对年迈父母的多次要求,最终还是回了老家。他不想放弃自己的爱好,想把它当成一生的事业为之奋斗。他租了一间简陋的屋子,一有机会就拿着自己的作品去跑当地的影视公司,投简历、跑招聘会、面试……反复权衡之下,他终于和一家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公司为他提供食宿、办公场地,并承接一些项目给他。刚开始,他只是做简单的后期剪辑,一单只能赚到三五百元。两个月之后,他接到人生中第一笔关于动画的业务,收到了5000元报酬。

交片那天晚上,公司聚餐,石垦喝醉了,醉得一塌糊涂。依稀中,他看到了在翻筋斗云的齐天大圣。他笑了,眼中含着泪花。

(摘自《陕西日报》2022年6月10日)

1.文中多次出现“齐天大圣”,请概括写出他代表了什么。

2.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①石垦一个人坐上南下的列车,看着父母渐渐模糊的身影,默默流下了眼泪。那一刻,石垦好像明白了什么。(那一刻,石垦明白了什么?)

②依稀中,他看到了在翻筋斗云的齐天大圣。他笑了,眼中含着泪花。(怎样理解石垦笑了,眼中含着泪花?)

3.文章①、④段两次写到太阳落山,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结合《送东阳马生序》分析宋濂和石垦在实现梦想途中的异同。

5.看完本文,有人觉得石垦虽然没有考上高中但最终实现了梦想,所以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文化课不一定是唯一的出路;有人则认为石垦只是个例,初中生仍处于学习求知的重要阶段,不能因此荒废学业。你更认同哪一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齐天大圣"代表着石垦的梦想和不懈追求。2.①活着,不单单是为了自己,还要肩负起赡养父母的责任;其次要有梦想,不论怎样艰难,都不要忘记自己的梦想。

②这里的“笑”是梦想初步实现之后激动的笑、喜悦的笑;这里的“泪"是梦想初步实现之后激动的泪、喜悦的泪。3.第①段是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背景,透过夕阳下灶台的上升的热气,烘托出石垦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少年。第④段也是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以及一家人生活的场景,烘托出石垦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4.异:《送东阳马生序》主要突出了宋濂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本文强调的是生活的单调枯燥以及生活的无奈与拖累;《送东阳马生序》强调实现梦想要靠刻苦与专心,本文则强调了对梦想永不言弃的精神。

同:为了实现梦想,宋濂和石垦都经历了生活的磨难与考验,最后都有所成就;在实现梦想的过程都要有不怕困难的精神,永不懈怠的毅力;5.示例:我同意第一种:文化课不一定是唯一的出路。现实的生活告诉我们,并不是人人都能考上大学的。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一个行业都可以出人才,都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解析】1.本题考查词句理解。

联系第③段中的“他常常想,要是自己是齐天大圣该多好啊,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盖世英雄”,第⑨段中的“他可以自己设计一个齐天大圣的形象,也可以设计一款关于齐天大圣的游戏”,第段中的“只有夜深人静时躺在床上或在人头攒动的街头,他才会想起小时候那个无所不能的齐天大圣”,末段中的“依稀中,他看到了在翻筋斗云的齐天大圣”可知,“齐天大圣"代表着石垦的梦想和不懈追求。

2.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①联系后段中的“每月有600元工资。除了买生活用品之外,他把剩下的钱都寄回家里”可知,他明白了活着不单单是为了自己,自己长大了,要承担起赡养父母与照顾家庭的责任。

联系后段中的“只有夜深人静时躺在床上或在人头攒动的街头,他才会想起小时候那个无所不能的齐天大圣"可知,他明白了人一定要有梦想,不论怎样如何艰难,都不能放弃梦想。

②联系前段中的“两个月之后,他接到人生中第一笔关于动画的业务,收到了5000元报酬”可知,他成名一名动画设计师的梦想初步实现,内心激动喜悦,所以才会“笑"。

经过不懈的追求,他的梦想终于得以初步实现,内心激动喜悦,喜极而泣,所以才会“含着泪花”。

3.本题考查分析句段作用。

首段画线句中的“已经是黄昏时分"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灶台”点明了地点。所以画线句点明了事件发生的背景。联系本段中的“少年石垦盯着缓缓上升的热气发愣,思忖着这些上升的热气会飘到哪里"可知,透过夕阳下灶台的上升的热气,烘托出石垦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少年。

第④段画线句中的“太阳已经完全落下去了”点明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光线变得越来越暗"交代了一家人生活的场景。联系后段中的“母亲对角落里拿着小人书的石垦大声说”可知,烘托出石垦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根据《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突出了宋濂借书之难。“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突出了求师之难。“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突出了为求学而饥寒奔走之苦。

联系本文第段中的“石垦在这里没有朋友,每天重复着机械的工作。单调、忙碌的生活让石垦的大脑来不及思考,只有夜深人静时躺在床上或在人头攒动的街头,他才会想起小时候那个无所不能的齐天大圣”,第段中的“石垦隐藏在千千万万普通人中间,也渐渐忘了齐天大圣的模样。直到有一天,父亲打电话让他回老家相亲。那一刻,他开始意识到,十几年的漂泊,空长的年纪,为数不多的积蓄,除了梦想,他真的一无所有"可知,本文强调的是生活的单调枯燥以及生活的无奈与拖累。

根据《送东阳马生序》中的“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可知,此文强调的是实现梦想要靠刻苦与专心。

根据本文第段中的“那一刻,他开始意识到,十几年的漂泊,空长的年纪,为数不多的积蓄,除了梦想,他真的一无所有"可知,本文强调的是对梦想永不言弃的精神。

这是两人的不同点。

联系本文第段中的“石垦在这里没有朋友,每天重复着机械的工作。单调、忙碌的生活让石垦的大脑来不及思考,只有夜深人静时躺在床上或在人头攒动的街头,他才会想起小时候那个无所不能的齐天大圣”可知,为了实现梦想,石垦经历了生活的磨难与考验。根据《送东阳马生序》中的“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可知,宋濂为了实现梦想同样经历了生活的磨难与考验。虽然经历磨难,但两人都没有放弃,都有不怕困难,永不懈怠的毅力。

这是两人的相同点。

5.本题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我同意第二种说法。初中生处于学习求知的阶段,心智还没有成熟,一定要保证全方面的发展,不能过于侧重于自己的特长。打好知识基础以后,再去考虑发展自己的特长,这样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米粽之忆

雷抒雁

①一想到端午节就要到了,心里就不免浸淫出一些温馨的情绪来,一整夜一整夜都会沉进回忆里,想的都是家乡和儿时的那些事情。

②想得最多的,自然是母亲。端午的先几天,母亲就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又一针针用五彩丝线在那红布上刺绣一些蛤蟆、蜈蚣、蜘蛛,以及蛇蝎之类的小动物。那时,并不知绣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只是觉得五颜六色,绣的好看;妈妈那时年轻,手巧眼也明亮,一边绣着一边还低声唱着歌儿,我只是趴在一旁,不眨眼地看着,一声不吱地听着。

③接着是包粽子。早一个月,妈妈就到远处的苇塘里打下一把把宽宽的苇叶,阴干在屋里。又从路旁的马兰草上剪下一根根长长的草叶。红枣大米红红白白,泡在瓷盆里;包粽时,便一张张捋平苇叶,包上糯米和红枣,菱形的粽子包好之后,再抽出泡在水里的马兰草叶一头用牙咬住,另一头去捆那米粽。那时,妈妈年轻,手脚灵活,干什么活儿都利索。

④端午的头天晚上,开始煮粽子。只一阵时间,满屋里都是米的清香,枣的清香,以及苇叶、马兰草甜丝丝的青草香。从米粽一下锅,我就像只小苍蝇,总围着锅台转,怎么也轰不走。妈妈说:“睡觉去吧,粽子得煮一夜,明早吃才香哩!”我说:“不睡,我不困么。"

⑤咕咕嘟嘟,粽子在锅里快乐唱歌;经不住这歌声和香味的催促,我的眼皮开始打架。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母亲抱到炕上,一睁眼,却天亮了。枕头边是母亲放在碗里的一只粽子,香喷喷的味道直往鼻子里钻,也不管没有洗手洗脸,端起碗就吃。我想我这一生再也没有吃过那么香的粽子,妈妈包的粽子。

⑥这时,父亲已站在门前,手里握着一把镰刀,要到野外割艾草去。我便三下五除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