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贵州省志诚实验学校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贵州省志诚实验学校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贵州省志诚实验学校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贵州省志诚实验学校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贵州省志诚实验学校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贵州省志诚实验学校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生物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为在酵母中高效表达丝状真菌编码的植酸酶,通过基因改造,将精氨酸的密码子由原来CGG改变为酵母偏爱的AGA,由此发生的变化不包括()A.植酸酶基因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 B.酵母中植酸酶mRNA序列改变C.配对的反密码子变为UCU D.植酸酶氨基酸序列改变2.下列有关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S期核糖体数量大大增加 B.G2期核内染色体数量加倍C.分裂前期同源染色联会形成四分体 D.分裂末期细胞板发展成为新的细胞壁3.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错误的是()A.二倍体水稻体细胞含2个染色体组,每组中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各不相同B.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C.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体细胞含三个染色体组D.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4.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多年,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如“天人合一”的基本内涵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适时、有计划地采伐、捕捞有利于保护生态系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B.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C.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D.若“天人合一”,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便可自我循环,但能量需系统外提供5.下列有关细胞分化和细胞衰老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化导致不同功能的细胞中RNA和蛋白质种类发生差异B.细胞分化使机体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理功能的效率C.衰老细胞呼吸速率减慢,核体积减小,染色质染色加深D.细胞分化和细胞衰老贯穿于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的全过程6.在真核细胞中,生物膜系统的存在对细胞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膜系统创造细胞微环境,利于提高新陈代谢效率B.核膜的存在使得蛋白质的合成速率变慢C.细胞中所有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基本结构相同D.高尔基体边缘膨大脱落的小泡可以成为溶酶体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捕食是生态系统中一种主要的种间关系,下图表示甲、乙两种动物种群之间的捕食关系。回答下列问题。甲→乙(1)“甲→乙”___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一条食物链,理由是___________。(2)甲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的去向有________、_________和未被利用。甲数量增多会促使乙数量增多,乙数量增多会增加对甲的捕食,导致甲的数量减少,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_。(3)甲和乙可通过彼此的气味来躲避天敌或寻找猎物,“气味”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信息,该实例说明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的作用。甲和乙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____。8.(10分)请回答下列有关果蝇的问题:(1)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子代雄蝇性染色体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某雄蝇的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了四种基因型的精子,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果蝇的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正常情况下,要想通过一次杂交确定上述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必须选择的亲本表现型组合是_______。若子代_______________,则控制红眼(B)和白眼(b)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假设上述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上述实验的子代中出现了一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白眼雌蝇,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某哺乳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Ee,下图1~4是其体内某一个细胞增殖过程中的部分分裂图像,图5、图6为描述该动物体内细胞增殖过程中相关数量变化的柱形图,图7为该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请回答相关问题:(假设该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1)图1~4细胞分裂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图1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由图1和图4所标注基因可推知,在该细胞增殖过程中发生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____。(2)若图5中的b代表核DNA含量,则c最可能代表____________含量。图1~4中,与图5表示数量变化相符的是____________。(3)该动物体内的细胞在增殖过程中,当发生着丝点分裂后,细胞将处于图6中的____________组。(4)图7中CD段,细胞内含有_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图1~4中,与图7中HI段相对应的是____________。10.(10分)圆褐固氮菌能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是异养需氧型的原核生物。某同学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土壤中分离获得圆褐固氮菌。回答下列问题。(1)圆褐固氮菌与硝化细菌在同化作用过程上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圆褐園氮菌_____。培养圆褐固氮菌时不能隔绝空气,其原因是__________(答出两点)。(2)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分离不同的微生物需要不同的稀释倍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工作者将三个接种了等量同样稀释倍数培养液的培养基置于37°C的恒温箱中培养。24h后观察到三个平板上的菌落数目分别为19、197、215,该结果出现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为获得更科学的三个平板上的数据,请提出解决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用固定化酶技术固定圆褐固氮菌产生的固氮酶,和一般酶制剂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且利于产物的纯化;固定化目的菌细胞常用______法固定化。11.(15分)2018年,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非洲猪瘟疫情,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损失。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发病过程短,死亡率高达100%。非洲猪瘟病毒是非洲猪瘟科非洲猪瘟病毒属的重要成员,有囊膜,所含核酸为双股线状DNA分子。囊膜上特异的糖蛋白分子可和寄主细胞的受体结合,使囊膜和细胞膜融合而使病毒进入寄主细胞。非洲猪瘟病毒不感染人,不会使人致病。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题中信息,写出非洲猪瘟病毒在猪细胞内的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____________。(2)非洲猪瘟病毒进入猪的机体内既能引起体液免疫,又能引起细胞免疫,使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___。(3)目前,国内外均没有有效的非洲猪瘟疫苗,但理论上科学制备相应的疫苗仍是预防非洲猪瘟的主要方法。用注射疫苗的方法使猪获得免疫力属于____________(填主动免疫或被动免疫)。猪获得免疫力后,当病毒入侵时,一般情况下不会被感染,其原理是____________。(4)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推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

本题考查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详解】由题干可知,控制合成植酸酶的基因被改造过了,因此植酸酶基因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A正确;由于控制合成植酸酶的基因被改造过后,植酸酶基因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因此转录出来的mRNA序列也就发生了改变,B正确;植酸酶基因被改造后,转录出的控制精氨酸的密码子由CGG改变为AGA,因此配对的反密码子就由GCC变为UCU,C正确;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因此控制合成的植酸酶的氨基酸序列并未改变,D错误;因此选D。【点睛】1、遗传信息:基因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2、密码子:mRNA中相邻的三个碱基的排列顺序决定一个氨基酸,每三个这样的碱基称做密码子。密码子种类共有64种,其中3种是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其余61种密码子决定了20种氨基酸。3、密码子简并的意义:当密码子中有一个碱基改变时,由于密码的简并性,可能并不会改变其对应的氨基酸;当某种氨基酸使用频率高时,几种不同的密码子都编码一种氨基酸可以保证翻译的速度。4、反密码子:tRNA的一端有三个碱基能够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这样的三个碱基叫反密码子。2、D【解析】

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时期

主要时间

发生部位

G1期

细胞合成新的蛋白质、RNA和其他分子;细胞器可能复制;准备物质、能量和酶

细胞质

S期

DNA分子进行自我复制;动物细胞进行新的中心粒装配

细胞质、细胞核

G2期

与G1期相似,但产生分子数量少;合成有丝分裂的引发物质

细胞质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基因在G1期就开始表达,核糖体数量大大增加,A错误;间期染色体复制,但数目不变,B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因此不会形成四分体,C错误;分裂末期细胞板形成细胞壁,D正确。故选:D。3、D【解析】

细胞中的一组完整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助,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几倍体的判断:①如果生物体由受精卵(或合子)发育而成,生物体细胞内有几个染色体组,此生物就叫几倍体;②如果生物体由生殖细胞(卵细胞或花粉)直接发育而成,无论细胞内含有几个染色体组,此生物体都不能叫几倍体,而只能叫单倍体。【详解】A、二倍体水稻体细胞含2个染色体组,染色体组是一组完整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A正确;B、多倍体(四倍体)的细胞通常比二倍体的细胞大,细胞内的有机物含量高、抗逆性强,在生产上有很好的经济价值,B正确;C、二倍体水稻(2个染色体组)与四倍体水稻(4个染色体组)杂交,配子染色体数目减半,含1个染色体组的配子和含2个染色体组的配子结合成合子,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其体细胞含三个染色体组,称为三倍体,C正确;D、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单倍体不育,没有种子,因此不会有米粒,D错误。故选D。4、D【解析】

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和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3.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求,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详解】A、适时、有计划地采伐、捕捞有利于生态系统的保护,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A正确;B、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这属于生态功能,体现了其间接价值,B正确;C、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C正确;D、农业生态系统中,由于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以产品形式不断输出,因此仍然依赖于系统外的供应,D错误。故选D。5、C【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分化及细胞衰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需要学生掌握同一生物体内不同部位的细胞DNA、基因、转运RNA相同,但信使RNA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还需要学生识记细胞衰老的特征。【详解】A、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会导致不同功能的细胞中RNA和蛋白质种类发生差异,A正确;B、细胞分化可以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于专门化形成各种不同细胞,进而形成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而每一种器官都可以相对独立地完成特定的生理功能,这样就使得机体内可以同时进行多项生理活动,而不相互干扰,这样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B正确;C、衰老细胞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变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C错误;D、细胞衰老和细胞分化是由基因控制的,贯穿于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的全过程,D正确。故选C。6、C【解析】

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作用:细胞膜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有利于许多化学反应的进行;将细胞器分开,使细胞内同时进行的多种化学反应互不干扰,使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详解】A、细胞膜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生物膜将细胞器分开,使细胞内同时进行的多种化学反应互不干扰,提高新陈代谢效率,A正确;B、真核生物必须要在细胞核内将DNA转录成m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基质才能被翻译成蛋白质,使得蛋白质的合成速率变慢,B正确;C、各种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蛋白质覆盖、贯穿或镶嵌其中,但不完全相同,如细胞膜外有糖蛋白,而其它膜结构没有,C错误;D、高尔基体边缘膨大脱落形成小泡,这些小泡有的成为溶酶体,分布在细胞质中;有的作为分泌颗粒,运到其他细胞器,或逐渐移向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后将所含的内容物释放到细胞外,D正确。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不能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甲为动物,不可能是生产者流向分解者流向乙(两空顺序可颠倒)(负)反馈调节化学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共同(协同)进化【解析】

生态系统各生物之间通过一系列的取食与被取食关系,不断传递着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这种单方向的营养关系,叫做食物链。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顶级除外)的能量有4个去向: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④暂未被利用。同化量减去呼吸量,剩下的能量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繁殖。【详解】(1)根据题意可知,甲和乙均为动物种群,不可能是生产者,因此甲和乙之间不能构成一条食物链,因为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2)甲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的去向有流向分解者、流向乙和未被利用。甲数量增多会促使乙数量增多,乙数量增多会增加对甲的捕食,导致甲的数量减少,这种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3)甲和乙可以通过彼此的气味来躲避天敌或寻找猎物,“气味"是生物释放的化学物质散发的,因此属于生态系统的化学信息。该实例说明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选择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叫做共同进化。【点睛】熟悉食物链、负反馈调节以及信息传递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X染色体来源于母本(亲代雌蝇),Y染色体来源于父本(亲代雄蝇)该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纯种)红眼雄蝇×白眼雌蝇雌蝇都表现为红眼,雄蝇都表现为白眼亲本白眼雌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两条X染色体没有分离、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条X染色体没有分离,进入同一个细胞中【解析】

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判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可用隐形雌性与显性雄性进行杂交。【详解】(1)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子代雄蝇的Y染色体一定来自父本(亲代雄蝇),X染色体一定来自母本(亲代雌蝇);正常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经过一次减数分裂只能产生4个2种类型的精细胞,若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了四种基因型的精子,其原因最可能是该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2)在显隐性关系已知的情况下,让隐性雌性个体(白眼雌蝇)与显性雄性个体(红眼雄蝇)交配是通过一次杂交来判断是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位于常染色体的常用方法;若控制红眼(B)和白眼(b)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杂交组合为XbXb×XBY→XBXb、XbY,即雌蝇都表现为红眼,雄蝇都表现为白眼;据题意分析:XbXb(白眼雌蝇)与XBY(红眼雄蝇)子代中出现了一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白眼雌蝇,则该白眼雌蝇的基因型为XbXbY,说明其母本白眼雌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两条X染色体没有分离,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条X染色体没有分离,进入同一个细胞中。【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判断基因与染色体位置的关系,并进一步推知相关个体的基因型进行分析作答。9、图2、图3、图1、图4次级卵母细胞基因突变染色单体图3b、c4图1和图4【解析】

分析图1: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位于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分析图2:该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分析图3:该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析图4: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析图5:该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分析图6:a组细胞中染色体含量是体细胞的一半,是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b组细胞中的染色体含量与体细胞相同,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组细胞中染色体含量是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分析图7:AF段表示有丝分裂;FI表示减数分裂。【详解】(1)原始生殖细胞先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再通过减数分裂方式形成配子,因此图1~4细胞分裂的先后顺序是图2、图3、图1、图4;根据图3细胞的不均等分裂可知该生物的性别为雌性,图1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再结合图1和图3中染色体颜色可知,其名称是次级卵母细胞;由图1和图4所标注基因可推知,在该细胞增殖过程中发生的变异类型是基因突变。该细胞最终形成的最重要的子细胞基因型为AbE或Abe。(2)若图5中的b代表核DNA含量,则c最可能代表染色单体含量。图5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因此图1~4中,与图5表示数量变化相符的是图3。(3)该动物体内的细胞在增殖过程中,当发生着丝粒分裂后,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有丝分裂后期,分别将处于图6中的b、c组。(4)图7中CD段,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8个核DNA分子。图7中HI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因此图1~4中,与图7中HI段相对应的是图1和图4。【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0、不能将CO2转化为含碳有机物圆褐固氮菌为需氧型生物,且其需要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单位质量)土壤中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数量不同涂布第一个平板时涂布器未冷却就涂布平板重做实验可重复利用;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包埋【解析】

稀释平板计数是根据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所形成的单个菌落,即是由一个单细胞繁殖而成这一培养特征设计的计数方法,即一个菌落代表一个单细胞。计数时,首先将待测样品制成均匀的系列稀释液,尽量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分散开,使成单个细胞存在(否则一个菌落就不只是代表一个细胞),再取一定稀释度、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中,使其均匀分布于平板中的培养基内。经培养后,由单个细胞生长繁殖形成菌落,统计菌落数目,即可计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此法所计算的菌数是培养基上长出来的菌落数,故又称活菌计数。一般用于某些成品检定(如杀虫菌剂等)、生物制品检验、土壤含菌量测定及食品、水源的污染程度的检验。【详解】(1)硝化细菌属于自养型细菌,可以利用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将CO2还原为糖类。圆褐固氮菌能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是异养需氧型的原核生物。圆褐固氮菌与硝化细菌在同化作用过程上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圆褐園氮菌不能将CO2转化为含碳有机物。培养圆褐固氮菌时不能隔绝空气,其原因是圆褐固氮菌为需氧型生物,且其需要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2)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单位质量)土壤中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数量不同,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