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达标名校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湛江市达标名校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湛江市达标名校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湛江市达标名校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湛江市达标名校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湛江市达标名校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编写的“共和国历史上的1956年”列举出如下大事,请你为它选择一个最为准确、全面的主题4月25日——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提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举行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B.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D.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起步2.清朝道光、咸丰年间,边疆史地研究蔚然成风,涌现出一大批探求边疆形胜、谋求保国固土的史地著作,其原因既有“激发于清季之外侮”,更是“胚胎于朴实之学风”。这一“朴实之学风”是指A.经世致用 B.格物致知 C.师夷长技 D.以史为鉴3.有学者认为,牛耕出现在商代而非春秋时期。依据有:殷墟妇好墓一件玉雕卧牛的两个鼻孔间有小孔相通,与穿系牛绳有关;动物考古学研究表明,殷墟遗址出土黄牛掌骨和趾骨上有因劳役而造成的病变现象;殷墟甲骨文中“物”字应释为“犁”,为牛耕之会意等。该结论A.表明考古发现最具说服力 B.缺乏可靠的证据不足为信C.违背商代生产力发展水平 D.大胆创新但尚需小心求证4.《钦定凯旋图》(如图)反映清朝前期的历史事件是A.雅克萨之战 B.平定新疆叛乱 C.平定 D.加强西藏统治5.恩格斯曾说道:“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从而把那种可以养活这亿万人口的旧体系完全摧毁。”由此可知,恩格斯认为A.鸦片战争是打破清朝闭关锁国状态的唯一机会B.中国的自闭和崩溃状态必然导致鸦片战争失利C.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后的清政府将对欧洲国家全方位开放D.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变革统治体系并扩大开放6.根据英国1882年制定的《普通规》,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要有政府参加。据统计,从1887年到1897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时间平均达到会议全部时间的84.5%,因此议员个人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这一现象反映出英国A.内阁行政权力的膨胀 B.议会主权地位确立C.三权分立体制被打破 D.政党政治日益完善7.有人认为,二战后初期美国的“疆域”覆盖全球。这里的“疆域”是指A.军事霸权B.政治盟友C.货币体系D.价值观念8.《人民日报》评论说: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应受到侵犯。……任意摆布亚非人民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它评论的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不结盟运动D.“上海五国机制”9.“凡是合法土地所有人,在法令限制的范围内,对于其所有土地有自由使用、收益和处分之权。地主须减少佃农租额及债务利息,佃农应向地主缴纳一定的租额”。这一规定旨在()A.推动农业发展增加政府收入 B.巩固和扩大了陕甘宁根据地C.适应民族战争形势发展需要 D.保障农民利益推动土地革命10.《剑桥中国秦汉史》认为:秦朝尽管昙花一现,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继承者,这套制度经过了汉代的完善和巩固,又继续推行了1700年,其间逐步作了修正。下列关于其间“逐步作了修正”的史实有①隋唐设三省六部制②宋始设监察御史③元代设行省制度④清代设军机处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1.古代中国历朝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刑事审判权的行使。宋代在各路设提点刑狱司,掌管一路的司法、刑狱,并规定凡死刑需报中央,由刑部复核执行,有时皇帝还派人到各地处理案件,并经常用各种手段控制刑事审判权。其目的是A.提高依法办事的行政效率 B.建构与维护统治秩序C.建立自上而下的监察体系 D.解决官员的腐败问题12.元朝经略的举措是A.设宣政院 B.派郑氏收复 C.设府 D.设立澎湖巡检司13.唐太宗时期,26位宰相中三人具有科举出身,高宗朝41位宰相中有科举出身者已增至13人,玄宗开元年间27位宰相中有科举出身者多达18人,高级官员和地方封疆大吏也多出于进士。这反映出唐朝A.国家权力在地方的渗透 B.皇权专制体制迅速强化C.官僚集团的精英化趋势 D.科举成为做官唯一途径14.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A.君主 B.民权 C.西学 D.科学15.迈尔斯教授说:“伯里克利向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薪水,以及大规模的向公民发放赠品和赏金制度……这些恶习使劳动变成一种不体面的行为。破坏了节俭,助长了懒惰”材料表明伯里克利的此项改革A.扩大了雅典公民参政的机遇 B.助长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狭隘性C.影响了雅典城邦财富的积累 D.削弱了雅典民主的美徳和力量16.如图是不同时期威尼斯每年从亚历山大里亚(埃及地中海沿岸港口)进口香料数量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商业危机的爆发 B.传统商路被断绝C.美洲被发现开发 D.商业革命的发生17.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民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下列选项符合材料的是A.交子得到政府承认在普遍全国流通B.交子可直接用于商品交换C.交子不能直接用于商品交换,是一种可以直接兑换成货币的证券D.交子具有股票的特症,可以进入市场18.北宋初期,朝廷重视科举选士,但无力大规模发展学校教育,学者纷纷创办私人讲学的书院,在民间兴学热潮以及官方扶植的共同推动下,书院得以蔚然肇兴。据此可知宋代A.书院担起了培养治国人才的责任 B.理学兴起推动了书院发展C.书院兴起促成教育形成完整体系 D.书院成为学术研究的中心19.宋朝时期蔡襄《荔枝谱》:“福州种植荔枝最多,延迤原野,洪塘水西,尤其盛处,一家之有,至于万株。”韩彦直《橘桔录》:“种橘大姓,不复计树若干,但云有几亩。”由此可知,宋朝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瓦解 B.农产品开始出现商品化趋势C.农业出现规模化和产业化趋势 D.已经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20.下图是某杂志刊登的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示意图,图中用科学家或重要发明作为每个科技中心的象征,但某一国的象征图放错了,如要替换正确的象征图,下列各项可以考虑的是①法拉第②瓦特③内燃机④爱因斯坦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21.“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这一规定出自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2.1920年,奥格涅省的农民给苏维埃政权机关提交的请愿书写道:“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的斗争已经三年了,这需要国家做出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困苦,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沉重负担……这是我们无力负担的,农村缺少鞋子、衣服和日用品。”这位农民意在表达A.对国家艰难处境的感慨与同情 B.对余粮收集制实施的不满C.斯大林体制严重损害了自身利益 D.对新经济政策的拥护23.在二战后的民族解放浪潮中,亚非拉地区诞生了一大批新兴民族国家。六七十年代,韩国、新加坡等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将大约30个经济快速增长、市场潜力大的国家和地区称为“新兴市场”、“新兴经济体”。从以上变化可以看出A.新兴力量重塑着战后世界秩序 B.区域经济集团的影响扩大C.发展问题是战后世界的首要问题 D.经济全球化加大了南北差距24.据报道: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东海舰队“直接通过海峡”驰援南海。蒋介石海军不仅没有阻拦、还友好地亮起“请通过”信号。2008年马英九就任地区领导人后,很快促成两岸直接“三通”。这说明国民党当局()A.认同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希望与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C.与共产党和民族根本利益一致 D.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5.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道教修行方式包括:大量抄写经文,积累修为;想象自己仙境遨游,并把这些经历用“一笔疾书”的方式记录下来。这在当时有利于A.印刷术的普及B.市民文化的兴起C.道教的正统化D.书法艺术的发展26.《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金观涛、刘青峰著)在“历史的奇观:超稳定系统”栏目中认为中国史是从秦汉开始到晚清政权覆亡,王朝更迭不已,然而其轨迹几乎始终摆脱不了一个简单循环的怪圈。你认为其根源在于A.专制体制和封建割据B.大河流域和封闭环境C.儒家传统和科举制度D.小农经济和皇权专制27.(加试题)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说:“1939年的这一代人知道战争是怎么回事……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一切失望记得太清楚了。”“诚然,还有这样一种区別:1939年的……这场战争是为了一种信念而斗争。这就使人变得坚强刚毅。而1914年的战争则不同,人们对于那场战争的真相一无所知……所以,当年的炮灰们脖子上围着花环,钢盔上绕着橡树叶当桂冠,会像醉汉一般欢呼着向自己的葬身之地走去。”这段话旨在说明A.和平与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B.两次世界大战给战争增添了新的方式与内容C.二战因其战争的正当性引领人们勇于献身和牺牲D.—战所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长久的阴影28.《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用来推翻了封建制度的那个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同时它还造就了将运用这武器来反对它自己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以上论述A.肯定了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B.指出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主义发展C.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D.揭示生产力发展必将引发社会变革29.下表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A.对中国传统文化全面否定B.实现文化觉醒和思想启蒙C.剔除儒家思想的糟粕部分D.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行为30.《中国与世界共赢——中国加入□□十周年述评》中指出:“10年来,在融入世界经济的进程中,中国改写了世界经济版图。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2001年11万亿元人民币增至2010年近40万亿元人民币,增长了两倍多;出口增长了4.9倍,进口增长了4.7倍,世界排名由第六位跃升到了第二位。”空格处应为A.联合国 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C.东南亚国家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俄彼得变政记》系康有为在戊戌年间进呈的第一册书,凡七千余言。以下为节选内容:材料一乃考俄之始,乃以八万兵败于瑞典万人,乃割边地于瑞国。无学校,无练兵,无通商,无制造良工,愚冥狉榛,既蠢既顽,昧塞小弱,岌岌殆亡,固有甚于我中国者。大彼得知时从变,应天而作,奋其武勇,破弃千年自尊自愚之习,排却群臣沮挠大计之说……用是数十年而文明大辟,开地万里,为霸地球。呜呼!凡数百年一姓之国,既危既弱者,宜鉴于斯。材料二考彼得之能辟地万里、创霸大地者,岂有他哉?不过纡尊降贵,游历师学而已。以欲变法自强之故,而师学他国;非徒纡尊降贵,且不惜易服为仆隶、辱身为工匠焉。凡强敌之长技,必通晓而摹仿之;凡万国之美法,必采择而变行之。此其神武独授,破尽格式,操纵自在,动作非常,以发扬神智,丕变国俗。其举动为千古英王之所无,故其创业遂为大地万国之雄霸。《易》曰:天行健。又曰:武人为于大君。《书》曰:锡王勇智。《诗》曰:武王桓拨。彼得大力自运,乾坤擂垠,刚武健拨,勇智天锡,宜其远抚长驾,创业垂统,声威赫然也。问题(1)结合材料一,“大彼得知时从变”是指哪一事件?该事件对俄国的发展有何影响?(2)结合材料一、二,作者认为彼得能够“开地万里”“为霸地球”的原因有哪些?(不得照抄原文)(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你如何看待康有为进呈的《俄彼得变政记》?32.材料当1910年12月东北发生鼠疫时,清政府没有专设的防疫机构,沙俄、日本均以保护侨民为由,要求独揽防疫工作。迫于形势,清政府派伍连德医生为全权总医官,到东北领导防疫工作。并知照各国政府,请求选派疫病专家来东北,“研究传染之由”,“研究治法”,参与鼠疫的防治,并于春天在奉天(沈阳)召开万国防疫会,进行学术研讨。清政府听从了伍连德等人的建议,对疫情采取了科学而有效的防疫措施。先后拨巨款,在疫区各省添设了医院、检疫所、实验室等,设立奉天防疫总局、哈尔滨“鼠疫研究所”等机构。制定了《民政部拟定防疫章程》、《防疫善后办法之要札》、《为疫捐躯者之报酬》、《疫故人家属财产善后章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聘请了通晓西医的人才为医官,准许成立了卫生警察队伍。对染疲者或有嫌疑的人采取了具体而又有效的隔离、消毒等防疫措施。打破中国传统的习俗,对病患死者采取了火葬的措施。军医学校和警察学校的学生也都被调动起来协助防疫。全国各地士绅纷纷捐款,刊印各种防疫文章。最终,1911年4月24日,东三省总督锡良等电奏陈明:“三省疫已肃清”。在这次防治瘟疫过程中(清)政府探索和引用了西方卫生体系,促进了我国近代疫病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改编自《1910—1911年东北大鼠疫与哈尔滨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此次战胜疫灾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事件解决对中国产生的意义。33.材料《管子·治国》中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国家一旦富强,霸业的实现就成为可能。因此,《管子》提出了一系列的富民思想。在《国蓄》篇中提出“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民以食为天,粮食对人民的生存至关重要,认为粮食生产是人民的根本。《管子》提倡“务本饬末,则富”。以农业发展为本,对“末”也就是工商业采取的是整顿管理的态度,二者不可偏废。为了更好地发展工商业,《管子》提出了“四民分业定居”的制度。《管子》认为繁重的税赋是人民极大的负担,“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摘编自宋家珩《管子民本思想研究》(1)根据材料,概括管子富民思想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管子的富民思想。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依据材料时间和事件来看,随着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顺利进行,我国开始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展开社会主义建设。B正确;AC两项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才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才基本建立,排除;D项不能全面概括材料,排除。故选B。2、A【解析】

根据“激发于清季之外侮”可知,边疆史地研究蔚然成风是因为当时外来侵略不断,这实际上就是经世致用的表现,故选A;探究事物原理,而从中获得智慧,不符合题意,排除B;师夷长技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不符合题意,排除C;以史为鉴指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戒,但无法体现“胚胎于朴实之学风”,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激发于清季之外侮”“胚胎于朴实之学风”,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3、D【解析】

学者用妇好墓玉雕和动物考古学研究结果等论证“牛耕出现在商代而非春秋时期”,甲骨文中“”物”应改为“犁”等,这一结论与公认的观点不同,是历史学研究中的大胆创新,但仍需小心求证,D项正确;学者用考古研究质疑原有的史学结论,不是在论证“考古发现最具说服力”,A项错误;学者用玉雕和动物考古研究论证其观点,不能说其缺乏证据,B项错误;商代已经将牛作为农用动力的结论,并没有违背商代生产力发展水平,C项错误。4、C【解析】

图中所示的凯旋是在海上,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此次凯旋应该是平定,故选C项;雅克萨之战是在东北,平定新疆叛乱是西北,包括西藏在内都与海上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5、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在陆地和海洋均战败,被迫签订的《马关条约》将商埠开放到内地,清政府为解决财政问题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D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没有体现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排除A、B、C项。6、A【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882年英国议会开会要有政府参加,到1897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的时间达到会议全部的84.5%,从而使议员连提出议案的机会都没有,说明政府权力在扩大,而政府职能是由内阁行使的,说明内阁权力的膨胀,故选A;B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7、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凭借巨大的经济实力,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C正确。根据所学军事霸权、政治盟友、价值取向都没有覆盖全球,ABD错误。8、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万隆会议为切入点考查重大历史事件的再现能力。此题只要抓住题中的关键词“亚非人民”就可轻易得出结论:万隆会议,因为其他几个选项中涉及到的国家都不止亚非国家的范围,故B项正确,排除ACD项。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万隆会议9、C【解析】

根据“地主须减少佃农租额及债务利息,佃农应向地主缴纳一定的租额”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双减双交政策,这一政策调动了地主和农民抗战的积极性,适应民族战争形势发展需要,故选C;材料这一规定旨在为抗战服务,并非为了增加政府收入,排除A;B不是主要目的,排除;抗战时期,共产党没有开展土地革命,并且不符合“地主须减少佃农租额及债务利息,佃农应向地主缴纳一定的租额”,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地主须减少佃农租额及债务利息,佃农应向地主缴纳一定的租额”,联系抗日根据地中共实行的经济政策分析解答。10、B【解析】

依据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可知,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秦朝之后历代皇帝都在秦代的基础上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隋唐时期设置三省六部制,使相权一分为三;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清代设置军机处,使得专制主义达到顶峰,①③④符合题意。B正确;隋文帝改检校御史为监察御史,因此宋始设监察御史的说法不符合史实,ACD错误。故选B。11、B【解析】

宋代采用各种手段控制刑事审判权,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故选B;宋代加强控制刑事审判权,对待死刑需要复核,某种程度上是为了防止冤假错案的出现,但是却降低了行政效率,排除A;控制刑事审判权不属于监察体系的内容,排除C;材料主旨和解决官员腐败无关,排除D。故选B。12、D【解析】

元朝经略的举措是设澎湖巡检司,D正确;A是针对西藏的举措,排除;B、C均发生于清朝,排除。13、C【解析】

据材料“玄宗开元年间27位宰相中有科举出身者多达18人,高级官员和地方封疆大吏也多出于进士”可知,体现的是官僚集团的精英化趋势,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家权力在地方的渗透,A错误;皇权专制体制迅速强化不是材料主旨,B错误;唐朝时期做官的途径还有恩荫做官,故D说法错误。14、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民主改革相关知识的把握。根据题干材料“民贼政体”,可知省略的应是与君主专制相对立的政体,那便是民主,且这正是梁启超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所倡导的,所以B符合题意。而A明显不符合题意。西学不属于政体,科学也与政体无关。综上,本题选B.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维新变法·改革内容15、D【解析】

材料是对伯里克利的公职津贴制的批判,认为这种行为会主张懒惰,削弱了雅典民主的美德和力量,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16、D【解析】

图表信息反映了地中海贸易的衰落,这是由于欧亚新航路开辟后,随着商业革命的发生,欧洲的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故D正确;商业危机的爆发和传统商路被断绝都发生于新航路开辟前,而图表所示的16世纪初已经开通了欧亚新航路,排除A、B;美洲的发现和开发导致了欧洲的价格革命,而不是商业革命,与图表现象无关,排除C。故选D。17、C【解析】

根据交子是富民为了便利贸易活动私下制成的纸券,在富民资产不足时,无力偿还券上币值导致民间争讼等,可知交子不能直接用于商品交换,是一种可以直接兑换成货币的证券,C项正确;“得到政府承认在普遍全国流通”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错误;交子直接用于商品交换与私制为券,需要富民用资产抵偿不符,B项错误;富民私制的交子与股票这一近代股份公司发行的所有权凭证不同,D项错误。18、A【解析】

根据材料“无力大规模发展学校教育”“创办私人讲学的书院”等信息可知,宋代在无力大规模发展学校教育的背景下,私人讲学的书院兴起,为朝廷选士服务,即担起了培养治国人才的责任,故A正确;材料中不能看出理学兴起与书院发展的关系,故B错误;教育形成完整体系无法从材料中得出且不符合史实,故C错误;书院成为学术研究中心无法从材料中体现,故D错误。19、C【解析】

材料反映出当时福州等地有专门种植荔枝、桔子的大户,体现了农业出现规模化和产业化趋势,C正确;A项是鸦片战争后,排除;B项“开始”表述错误,排除;材料不能反映南移,排除D。20、B【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电灯是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的发明,不能代表德国,而内燃机或者爱因斯坦可以,因为内燃机是由德国人奥托发明的,爱因斯坦在提出相对论时还是德国科学家,故③④正确,选B;法拉第是英国物理学家,瓦特是英国人,故①②均不能代表德国,排除ACD。21、A【解析】

依据材料中“英国”、“通商之广州等五处”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因此A选项正确。1860年的《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并未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B选项错误;1895年的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开放重庆、沙市、苏州和杭州为通商口岸,与材料信息不符,C选项错误;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未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2、B【解析】

1920年,农民给苏维埃政权机关提交的请愿书中,提出“农村缺少鞋子、衣服和日用品”,再也无力负担牺牲和困苦,体现了农民对对余粮收集制实施的不满,B项正确;材料表达的不是对国家艰难处境的同情,A项错误;1920年斯大林体制远没有建立,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反映出对新经济政策的拥护,D项错误。23、A【解析】

从新兴民族国家到新兴工业化国家,再到一些国家成为新兴市场和经济体,这些新兴力量冲击着战后旧的世界秩序,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一些经济快速增长、市场潜力大的国家和地区称为“新兴市场”、“新兴经济体”,并非都是区域经济集团,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发展情况,并非强调战后世界的首要问题是发展问题,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发达国家发展情况,无法体现南北差距加大,排除D。24、A【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得知当南越侵入我西山群岛时,蒋介石给我方提供了便利,由此可见,在大敌当前时,蒋介石国民党政府认同一个中国,一致对外;“三通”是海峡两岸间通邮、通航、通商,直接“三通”,不需要其他手续,说明了马英九国民党当局也认同一个中国,故A项正确;希望与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B;国民党和共产党代表的阶级本质不同,其利益也不会一致,排除C;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25、D【解析】

根据所学魏晋南北朝社会动乱,佛道盛行,出现了抄写经文以及“一笔疾书”记录的现象,这有利于书法艺术的发展,选项D正确;最早的雕版印刷术出现于唐朝,选项A不符合史实,排除;市民文化兴起与商品经济发展相关,材料未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情况,排除B选项;魏晋南北朝时期,居于正统地位的依然是儒学,选项C排除。26、D【解析】

材料中认为中国从秦汉至清朝灭亡,始终没有摆脱王朝更迭的简单循环的怪圈,其主要原因在于,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和建立其上的君主专制统治,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巨大阻碍作用,故D项正确;封建割据的根源是小农经济,故A项排除;儒家传统和科举制度仅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之下,在思想与选官制度方面的体现,而并不是根源,故C项排除;B项是地理因素,不是根本原因和决定性因素,排除。27、D【解析】

根据材料“1939年的这一代人知道战争是怎么回事……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一切失望记得太清楚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一战所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长久的阴影,D选项符合题意。和平与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两次世界大战给战争增添了新的方式与内容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战争的破坏性,B选项排除。二战因其战争的正当性引领人们勇于献身和牺牲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C选项排除。28、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战胜了封建制度,工业革命进一步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资本主义的弊端也暴露出来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在材料中说“它还造就了将运用这武器来反对他自己的敌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从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故D选项正确;材料内容揭示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同时它还造就了将运用这武器来反对他自己的敌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可推知材料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问题而不是肯定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故A选项错误;自由主义指的是追求保护个人思想自由的社会、以法律限制政府对权力的运用、保障自由贸易的观念、支持私人企业的市场经济,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自由主义内容,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会带动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必将引发社会变革,没有提到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故C选项错误。29、B【解析】

据材料“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批判孔子……帝王专制、思想专制、伦理专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通过批判儒家思想当中的封建专制的内容,来达到文化启蒙和觉醒的目的,故B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对中国传统文化“全面否定”,故A排除;剔除儒家思想的糟粕部分仍然是为了思想启蒙,故C排除;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行为并非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故D排除。30、D【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十年,经济实力迅速增强,D正确;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A错误;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B错误;中国是东盟的观察员国,故C错误。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彼得一世改革;改革促使俄国文明开化,国力由弱转强,领土广袤等。(2)顺应历史潮流,善于抓住变法时机;放下帝王的架子,虚心学习外国,把所学于本国有用的技术、知识都应用到改革中;力排众议,打击顽固守旧势力。(3)核心观点: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清末有识之士借“彼得变法兴俄”的拟构情节、为其敷上儒家的伦理观念,寄托着他们政治改革的理想、诉求。/以由弱转强的俄国案例为身处危亡之际的中国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模式,有效助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之路。/清末关于彼得改革的文本中,确有基于客观事实的叙述,但也存在主观想象和过度美化的倾向,对这场改革的诸多局限未有提及,我们应予客观、理性认识。史实准确诠释评价视角新颖、逻辑顺畅、能个性化的表达。【解析】

(1)事件:根据材料内容联系所学可知“大彼得知时从变”是指1689年的彼得一世改革;影响:根据材料“用是数十年而文明大辟,开地万里,为霸地球。”可以总结出改革促使俄国文明开化,国力由弱转强,领土广袤等。(2)根据材料一“破弃千年自尊自愚之习,排却群臣沮挠大计之说”、材料二“不过纡尊降贵,游历师学而已。以欲变法自强之故,而师学他国……且不惜易服为仆隶、辱身为工匠焉”可以总结出顺应历史潮流,善于抓住变法时机;放下帝王的架子,虚心学习外国;根据材料二“此其神武独授,破尽格式,操纵自在,动作非常,以发扬神智,丕变国俗。其举动为千古英王之所无”可以总结出力排众议,打击顽固守旧势力,大力进行改革。(3)本题就是针对康有为写《俄彼得变政记》的目的,谈谈个人的看法,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要确定一个观点,然后加以分析论述。康有为要施行变法,但是由于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以及中国顽固守旧势力的阻挠,因此本题的核心观点要从借助“彼得变法兴俄”的情节寄托康有为的改革诉求。针对这个观点联系材料内容,从彼得改革的背景、改革的决心等方面联系中国的社会转型之路。同时对待康有为作品的意图要正反两个方面来看,有一个客观、理性的认识。做到史实准确,逻辑合理。32、(1)原因:清政府重视;建立防疫立法;全国各界团结一致;西方医学知识和观念的作用;近代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中外配合俄日等国支援;伍连德等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