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活动区游戏教学案例有趣的响罐_第1页
小班活动区游戏教学案例有趣的响罐_第2页
小班活动区游戏教学案例有趣的响罐_第3页
小班活动区游戏教学案例有趣的响罐_第4页
小班活动区游戏教学案例有趣的响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园活动区游戏优秀实例游戏名称:有趣的响罐(科学区)年龄班:小班游戏来源在一次《大雨小雨》的节奏乐活动中,我和孩子们用沙球给乐曲演奏的时候,孩子们对会发出响声的沙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纷纷提出自己的猜想:里面是沙子吗?可能是米吧?琪琪提出:我们可以做一个会发声的乐器吗?因此我们探究响罐的游戏就此开始了。预期目标1、尝试装不同的物体,感受不同物质发出的声音不同。2、区分响罐声音的大小,发现影响响罐声音大小的因素。3、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同材质的罐子,自主制作大声和小声的响罐。图片材料展示架材料投放1、师幼共同收集可能让罐子发声的物品,如:硬币、象棋、糖果、碧根果、草、布条、黄豆、花生、红豆、小石子、等若干。2、幼儿收集的纸罐子和铁罐子。3、勺子若干游戏玩法玩法一:探索问题——它们会发声吗?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瓶子,逐一探索所提供的各种物质在瓶子中摇动的声音,并倾听声音,用自己的声音模仿响罐的声响如:噼啪噼啪。玩法二:探索问题——谁大声?谁小声?观察比较两种物质或同种数量不同的两瓶响罐,倾听并看一看感受物质在瓶中的运动,比较它们听起来有什么不同?并按声音大小分一分。玩法三:探索问题——还能怎么装?怎么装适合给大雨伴奏?怎么装适合给小雨伴奏?结合歌曲《大雨小雨》,自主选择各种瓶子和颗粒物质制作出大声和小声的响罐,为大雨和小雨伴奏。游戏推进一:它们会发出声音吗?师幼共同猜想收集的物品各种各样的纸盒和铁罐勺子:观察分析观察:希希走到陈列柜前,他对这些收集的材料很是兴趣,他逐一的观察这些材料,他一边看一边摸(图1),拿起石头说:这个怎么这么硬呀!闻了闻碧根果说:哇,这个好香呀!”(如图2)过了一会儿,希希找来一个高高的的宽口纸杯吸,她拿着杯子,又到了材料区选择了一罐的豆豆,坐下来开工了。只见她用稚嫩的小手一点一点地把豆豆抓进纸杯中。(图3)埋头装了一点,就摁上盖子拿起来摇了摇,(图4)高兴地说:有声音。很快她又打开盖子,加了一把豆豆、盖上、再摇一摇,嘟喃道:“还是这个声音。”继续装罐时,她发现旁边的君君用勺子装豆豆,她想了想也拿来一把勺子,开始继续装花生。(图5)很快在它的面前就装出了好几瓶响罐。她摇摇这个,听听那个,脸上不时浮现满足的微笑。(图6)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君君小朋友用勺子认真地舀起黄豆送往纸罐里,不时从勺子上滑落一些豆子,“噼噼啪啪”地丢到了桌上和地上,他仔细地一个个捡起来,这样舀一点,就盖上盖子摇一摇。这样舀了几勺黄豆,继续用勺子舀米,“嘻嘻嘻”舀的过程中小米粒掉得比黄豆更欢了。他放下勺子,一粒一粒地捡起小米粒,(图2)看着纸罐里,黄豆和米粒混合的样子笑了。泓泓问他:“这样混装,倒出来后怎么办?豆豆和米还能回自己各自的家吗?”他摇了摇头说:“要一样一样地装”,“对”我对他笑了。(图3)图1图2图3泓泓小朋友安静地在科学区的一角,不停地用勺子舀小石子装在罐子里,舀一下听一听,大大小小的罐子装了好几个,文静的她还不时兴奋地自言自语道“这个声音好大呀!”“这声音更大声”,她摇摇这个,听听那个,乐在其中。(如下图)分析:已有经验:1.孩子们对装响罐很感兴趣,会通过摸、看、闻等多种方式感知材料;能反复地专注地装响罐和倾听声音。如希希一直在装黄豆,反映了小班幼儿对材料探索单视角、喜欢重复的特点。2.幼儿在装响罐的过程中部分颗粒物撒到地上和桌上,可见小手的精细动作还不够协调,使用工具还需练习。不过可贵的是颗粒物虽然小又多,幼儿都能耐心细致地一一捡起,这里体现了他们良好的操作习惯,认真专注的学习品质。现有水平:1.小班幼儿的小手肌肉还不够协调,部分幼儿缺乏使用工具的意识,但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选择和学习使用工具。2.个别幼儿喜欢混装,影响了对单个物体发声的判断,但在教师引导下,会调整操作方法,关注不同物体的不同发声现象。3.幼儿在操作中,能感知到物体发声的状态,自发地将不同响罐的声音进行比较,并说出“哪个大声”“哪个小声”。调整推进(附图)根据以上的游戏观察,发现幼儿对声音大小感兴趣,我们将探索声音的大小作为下次游戏的推进点。我们在材料、环境和指导策略方面进行了以下的调整。1.材料调整策略:简化材料,保留有明显颗粒变化的、软硬不同的六种材料,方便幼儿区分材质明显的声音不同。(如图);增加大声小声的图标,支持幼儿辨认图谱,便于幼儿区分、展示不同声音大小的响罐,分享自己的探索发现(如图)2.环境调整策略:新增一个展示架,让幼儿陈列自己制作的响罐。3.指导调整策略:(1)与幼儿讨论“是否可以混装”,形成游戏规则,即:-每次装一种(2)鼓励幼儿在操作后介绍自己的响罐,分享自己的发现。(3)鼓励幼儿装多瓶响罐,尝试装不同材料,并进行倾听比较,发现不同材料、不同数量发声的不同经验。游戏推进二:大声小声观察分析本次区域游戏有三个小朋友参加,希希、泓泓、为为和彤彤.希希手握一个大茶叶罐坐了下来,拿起勺子开心地一勺一勺往罐子里装花生,装一会儿就盖上盖子摇了摇。(图1)“大声了,”“越来越大声了”她装一会听着响罐高兴地说。她装了一罐,又找了一个小个的口香糖盒子,一勺一勺地往小盒子里装花生,浅浅的盒子很快装满了花生,(图2)然后她翻动盖子想盖上盖子,不过盒子的盖盖因为花生太多盖不起来,她着急地来回按压着盒子里的花生,将其理平整,(图4)然后又尝试盖盖子,经过她几次的按压,盒子平整了许多,居然真被盖上了。(图3)她拿起盒子摇了摇,听了听,又摇了摇,听了听,一会儿开心地跑过来告诉我,“老师这个盒子没有声音”,我说:“真的吗?为什么呢?里面有花生呀!”“她兴奋地说:卡住了。”“谢谢你和我分享你的发现,真棒!”(图5)图1图2图5图3图4泓泓小朋友选择了一个铁质的茶叶罐,她用勺子舀起一大勺米,又停在盒子上方抖了抖然后再往瓶口送,我问她:“为什么要抖一下呢?”“太多了,不然会丢下来”我认可地点点头。她装两勺就盖上瓶盖摇了摇,歪头听一听。她认真地一勺一勺地装米,瓶子里的米慢慢地多起来了。她装到半瓶的时候,她就盖上盖子,完成了响罐的制作;接着她拿起另外一个相似的茶叶罐用同样的方法制作好了花生响罐。接着她一手拿起装米的响罐,一手拿起装花生的瓶子,轮流摇起来,这边摇摇听听,那边摇摇听听。时不时还停下来想了想。我问她“你发现了什么?”,她一边说一边摇给我看:“这是米,淅沥淅沥,那是花生啪啪啪啪”“有什么不同呢?”她笑着说:“这个大声”说着她将小手指向装花生的塑料瓶。(如下图)幼儿操作期间,我不时地瞥一眼那盒洁白的棉花,它依然在那里满满的,没有人关注。为为小朋友摸着亮金金的喜糖纸盒上的花纹,开始用勺子往纸盒里装,还不时地,装一下着急地盖上盖子摇一摇,最后满意地盖上盖子,又到罐子区选择了一个小圆柱形的铁质茶叶盒,继续往里面舀红豆,舀一下就摇摇听听,很快两个罐子里都装上红豆,他开心地抓起两个罐子,轮流地摇,脸上始终是灿烂的笑。我看他不断地重复摇和听的动作就问他:“这两个盒子,哪个更响?”他举起了茶叶罐,并摇起来。“为什么这个更响呢?”他打开瓶盖给我看,说“这个花生多,嘻嘻嘻”说着自信地笑了。“哦!你真棒!”彤彤小朋友对自己带来的草特别喜欢,她用双手一起将草舀进纸盒里,(图1图2)正在装时,尧尧走过来说:“不要装草,它没有声音”我追问道:“你怎么知道没有声音”,“它太软了”尧尧回答。(图3)彤彤很快地把装草的盒子盖上,摇了摇“有的,我的草有声音”,(图4)我凑上去“让老师听一听,真的,有声音”,尧尧也凑了过来,听了听“很小声”“手上有震动的感觉”彤彤说。我鼓励尧尧“你也装一个很小声的响罐吧”,尧尧点了点头,取来罐子,他用纸团装了个响罐,(图5)他高兴地对彤彤说:“你听,我的纸团罐也会响。”(图6)图1图2图3图4图5图5做完响罐孩子们看声音图谱,将自己做的多个响罐按声音大小分别放在对应的图谱下面。放好后,很多孩子忍不住玩起了同伴们做的响罐。(如下图)分析:1.孩子们对材料的操作逐渐丰富,他们开始选择不同的材料装罐,在多次操作中发现,装得多声音变大,装不一样的东西声音大小也不一样,不同的罐子装一样的东西声音也是不同的。孩子们会在装、玩中区分声音的大声,会看图谱区分、摆放。2.幼儿对探索中的新发现感到高兴。当希希无意将小小的口香糖盒装满了,发不出声音时,能够快乐地和老师分享“装满了,卡住了没有声音”的发现。将响罐的探索又深入了许多。同时幼儿也会通过玩同伴做的响罐来区分声音的大小声。3.小班幼儿对材料的感知也有着自己的理解,彤彤不受尧尧的提醒坚持装草,收获了草在罐子里会发生,声音很小;尧尧从草很软的材质判断到乐意尝试,也有了一个大的进步,用听觉、触觉感受到草的微弱发声。4.伴随着装的动作的逐渐积累,他们开始积累舀东西的经验,知道抖一抖,少一些不会撒。5.小班幼儿对罐子也有自己的审美和认可的。为为摸盒子,对盒子上的花纹感兴趣,欣赏到罐子的美感。看着他欣赏盒子、开心操作的样子,真想多站在他们的视角寻找更多他们兴趣的操作材料。但是幼儿对罐子的材质似乎不太了解,也不太在意。调整推进(附图)通过前期的探索,幼儿初步了解了物品虽然一样,但是数量不同摇起来的声音大小就不同,不同的物质摇起来的声音也不一样。响罐真神奇,那我们还可以怎么装呢?为《大雨小雨》的音乐伴奏,怎么装声音像大雨?怎么装声音又像小雨呢?我们将在下一阶段游戏中去进一步尝试。一、材料策略调整:1、师幼共同收集、增加塑料、玻璃两种材质的罐子。(如图1图2)2、用不透明的瓶子装好棉花、草等材料放在展示区,引发幼儿的兴趣。二、指导策略调整:1.提出为歌曲《大雨小雨》做乐器,猜猜:怎么装声音像大雨?怎么装声音又像小雨呢?2.引导幼儿摸一摸、敲一敲、打一打,探索不同材质的罐子的不同,为响罐后期的探索做好准备。(图3)3.教师用装好的响罐,引导幼儿摇一摇、听一听并猜想里面装了什么?鼓励幼儿多尝试不一样的材料。图1图2图3游戏推进三:怎么装像大雨?怎么装如小雨?观察分析本次游戏我在导入部分请幼儿摇一摇我已经做好的不透明的两个响罐,听一听并猜想里面装了什么?它适合做大雨还是小雨,小朋友大部分同意适合做小雨的伴奏。幼儿的兴趣顿时被调动了。幼儿积极性高涨,有的按自己的猜想用各种材质的罐子装各种材料,如米等,不断地寻觅自己觉得对的,适合为大雨小雨伴奏的材料。孩子们对提出的做乐器响罐十分兴趣,科学区里很热闹。妍妍找来了各种自己喜欢的材料,一一尝试制作适合伴奏的响罐。(图1)文文用糖果盒用勺子装上红豆,装着装着转眼盒子就满了,(图2)他不慌不忙地拿起盒子倒了一点出来,一旁的我诧异地问:“为什么要倒掉呢?”“太多了,少一点才会响”(图3)“你真有办法”我不仅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文文装完自己满意地红豆响罐走到了妍妍旁边给她看说:“我这是大雨的响罐,你看有红豆”,(图4)妍妍也举起自己正在装的石子说:“我的大雨用石头做响罐”。(图5)另一桌的瑶瑶用拿来纸盒装黄豆,(图6)她只装了一点点黄豆就开心地摇了摇:“我看感觉到豆豆在跳舞了,咕噜咕噜就有声音了”,他摇了一会儿,跑到彤彤面前给她看:“我的小雨响罐做好了,你看黄豆一点点。”(图7)彤彤看了看说:“我的小雨和你的不一样,它沙沙沙很小声,我用小草做”。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在陆续的探索中很多的小朋友已经做好了自己心仪的响罐。我们坐在一起给大雨小雨伴奏,脸上满是笑容。(如图)分析:1、对成品响罐的听音猜想、和制作乐器,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他们尝试的材料丰富,一直少人问津的柔软材料有了小朋友关注,更大程度地丰富了幼儿对大声小声的区分,能更好地制作响罐为《大雨小雨》伴奏的响罐。2.幼儿开始会迁移经验调整响罐。文文倒掉红豆,通过减少数量,让太满的响罐也能发出声音;瑶瑶知道放一些豆豆,发出的声音小。3.增加塑料、玻璃等透明材质的容器装东西,让幼儿从听——看,引发直观感受了物体碰撞会发出声音的现象。4.幼儿制作过程中的交流明显多了,逐渐乐于与同伴分享,而且词汇也丰富了不少。调整推进(附图)游戏小结我们班的“响罐”的探索从第一阶段:探索问题——它们会发声吗?,再到第二阶段:探索问题——谁大声?谁小声?再到第三阶段:探索问题——用什么装?怎么装像大雨?怎么装像小雨?活动伴随着孩子们的诸多收获和成长。并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材料由开放到有结构。开放体现了孩子们的共同参与、收集的。大到汽车玩具、碧根果,小到石头、小草,都是孩子们的设想,也充分反映了孩子的已有经验。有结构,体现了教师对小班幼儿学习特点的观察和支持,小班幼儿对材料的探索单一,反映了单视角的特点,因此,减少材料,突出一个目标下的多种材料,如:声音明显大小不同,便于幼儿逐渐熟悉材料,从一种材料拓展到使用多种材料探索,积累区分声音的不同;不同材质的增加,促进幼儿从听觉、触觉到视觉等多感官感知发声的特点,从而实现预期的发展。2.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实现了科学领域的多元发展。活动关注到幼儿的学习状况,如:从手抓花生到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