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市辖区(新)小学语文部编专题练习(知识梳理)完整试卷(含答案)_第1页
重庆市市辖区(新)小学语文部编专题练习(知识梳理)完整试卷(含答案)_第2页
重庆市市辖区(新)小学语文部编专题练习(知识梳理)完整试卷(含答案)_第3页
重庆市市辖区(新)小学语文部编专题练习(知识梳理)完整试卷(含答案)_第4页
重庆市市辖区(新)小学语文部编专题练习(知识梳理)完整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市辖区(新版)2024小学语文部编版专题练习(知识梳理)完整试卷(含答案)

姓名____班级____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1、书写(每题5分共1题)

1).看拼音写词语。

qíguàizhànshìshēngchǎnsìmiànbāfāng

zǐxìànbiāngōngpíngzuòjǐngguāntiān

2、填空题(每题2分共5题)

1).我会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新冠病毒以令人nányǐzhìxìn(

)的速度fánzhí(

),抗疫工作非常辛苦。bùjìqíshù(

)的医务工作者,无论是严寒还是kùshǔ(

)都在与xìjūn(

)作斗争。老师再三dīngzǔ(

)我们,要dǒngde(

)感恩,戴好kǒuzhào(

),不给医务工作者添乱。2).神秘天象有奇趣。远古时,人们目睹各种天象,却无法合理解释,于是幻想出许多神秘怪异的故事。在他们看来:“日食”是因为____________;月亮圆缺是因为___________;刮风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3).给下列汉字换偏旁组成新字,并用新字组词。

绕—(

)(

)厉—(

)(

)棕—(

)(

)

堂—(

)(

)抄—(

)(

)赔—(

)(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胜古迹坐井(

)天自言自(

)四海(

)家

龙飞(

)舞胆小(

)鼠(

)面八方神气活(

)5).形近字组词。

嫌(

)谦(

)慕(

)幕(

)恩(

)思(

)

浇(

)烧(

)插(

)播(

)匣(

)巨(

)3、选择题(每题2分共3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我们不能因为取得了一点小成绩就忘乎所以。B.敌人威风凛凛,五壮士毫不畏惧,坚决与他们斗争到底。C.大型舞台剧《太极秀》融合声光电技术,场面极其壮观,令人叹为观止。D.任何个人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粟。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合适的一句是()A.看到这惊险的场面,在场的每个人都吓得一本正经。B.秋天的雨就是一名魔术师,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C.如果没有大自然的风霜雨露,大地就不会有春华秋实。3).小语在读课文,下列语句中带点字全都读正确的是()A.雨一来,他们便放假(jiǎ)了。他们扬起手臂(shǒubì),扑向妈妈。B.大家穿着鲜艳(xiānyàn)的服装(fúzhuāng),来到学校。大家一起朗读课文,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sòng)。C.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坐下来,蜷(juǎn)着腿缩(suō)成一团。她的一双小手几(jǐ)乎冻僵(jiāng)了。D.我向你担(dān)保,我压(yā)根就没想抓你。4、句子训练(每题10分共1题)

1).将句子写简洁。

周朝的时候没有电话,没有电脑,更没有智能手机,人们靠烽火传递军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连线题(每题4分共2题)

1).连一连。

男西

东女

长去

来无

有短2).拼音宝宝分类,照样子,用“—”连一连。

zhiyishspyuaniuaoyueüe

6、排序题(每题5分共2题)

1).读一读,把下列词语按顺序重新排列。(填序号)

1.①中秋节②端午节③重阳节④元宵节⑤清明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午马②子鼠③辰龙④卯兔⑤申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不几天,就长出了小苗苗。

()今天早上,妈妈对我说:“你种的花生开花了!”

()我忙跑到阳台上去看。

()我在阳台上种了一些花生。

()啊!花生苗真的开花啦!金黄色的小花开在花生苗的下部,真好看!7、判断题(每题5分共1题)

1).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文章主要从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别的星球三个方面来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

)

2.“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这句话中的“渺小”是微小的意思,说明地球太小,导致人类活动的范围太有限。(

)

3.“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这句话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写出了这些资源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这些资源现在的不可再生性。(

)

4.地球上本来可以再生的资源不能再生的原因是人类不加节制地开采资源,导致地球资源的枯竭。(

)8、诗词鉴赏(每题10分共1题)

1).补充诗句,回答问题。锄()()当午,汗滴()下()。谁知盘()餐,粒粒皆辛苦。1.补充诗句,回答问题。

2.这首诗告诉我们()A.要珍惜时间B.要爱惜粮食9、书面表达(每题10分共1题)

1).给妈妈洗脚

观察图画,你有什么想法?把你的心里话写出来吧!10、文言文阅读(每题5分共1题)

1).文言文阅读。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耶(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给文中带点的字注音。

(1)好__________(2)锦__________(3)轴__________(4)曝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字词。

(1)拊掌:__________(2)掉:__________(3)然之:__________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现代文阅读(每题5分共1题)

1).课外阅读。①“燕子是一种候鸟,身体小,翅膀又尖又长,犹如一把镰刀;尾巴分叉,形似剪刀;背部黑色,腹部白色,常在人家屋檐下用泥做巢居住。”笨笨猪听得入了神,卡通猫继续说,“燕子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食。由于燕子能捕捉大量害虫,所以被称为捕捉害虫的能手。据鸟类学家调查,一只燕子在夏季能吃掉一百万只蚊子、苍蝇等害虫。”②卡通猫越说越来了兴趣:“燕子有秋去春回的飞迁规律。每年秋天,它们总会成群结队地由北方飞向南方,到了第二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它们又凭着自己惊人的记忆力返回故乡。从表面上看,燕子的飞迁是为了躲避北方冬天的寒冷。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燕子是以昆虫为食的,而且它们从来都习惯于在空中捕食飞虫,可是,在北方的冬天是没有飞虫可供燕子捕食的,食物的缺乏使燕子不得不进行一次秋去春来的南北大迁徙。”1.照样子,写词语。

例:又尖又长(ABAC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秋去春来(带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在文中画出描写燕子外形的句子。

3.人们为什么称燕子为“捕捉害虫的能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燕子的飞迁是为了躲避北方冬天的寒冷”,这种说法对吗?请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信息匹配(每题5分共2题)

1).下面龙船上的字哪些读音不正确?请在下面改正。

2).思考三个片段对主人公的描写分别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请填写下面的表格。课文片段出处主要人物描写方法人物特点《摔跤》《____》______________《两茎灯草》《____》______________《他像一棵挺脱的树》《____》______________

13、语言表达(每题6分共1题)

1).按要求写句子

(1)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