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碱(分层练习)九年级科学上册(浙教版)_第1页
常见的碱(分层练习)九年级科学上册(浙教版)_第2页
常见的碱(分层练习)九年级科学上册(浙教版)_第3页
常见的碱(分层练习)九年级科学上册(浙教版)_第4页
常见的碱(分层练习)九年级科学上册(浙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常见的碱一、选择题1.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操作方法AFe(Fe2O3)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BCaO粉末(CaCO3粉末)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CNaOH溶液[Ca(OH)2溶液]通入过量CO2气体,充分反应后过滤DCuSO4(H2SO4)加入过量CuO粉末,加热,充分反应后过滤A.A B.B C.C D.D【答案】D【详解】A、稀硫酸不仅能够与氧化铁反应,还能够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会将欲保留的铁反应掉,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B、碳酸钙不溶于水,氧化钙能够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会将欲保留的氧化钙反应掉,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不仅能够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还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会将欲保留的氢氧化钠反应掉,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错误;D、氧化铜能够与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然后过滤除去过量的氧化铜,滤液为硫酸铜溶液,选项正确;故选D。2.下列用氧化铜制取氢氧化铜的系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取用药品 B.添加药品C.加快反应 D.滴加碱液【答案】C【详解】A、取用药品瓶塞要倒放,以免沾染杂质污染试剂,错误;B、添加药品应先放固体药品再加入液体药品,并且加入粉末状固体药品要将试管横放,用药匙将药品送至试管底部,然后竖起试管,错误;C、提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用酒精灯加热加快反应速率可行。加热液体药品试管向上倾斜,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正确;D、胶头滴管滴液时,要悬空放在容器上方,不要接触容器壁,错误。故选C。3.如图所示装置,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氢氧化钠 B.生石灰 C.食盐 D.硝酸铵【答案】D【分析】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说明瓶中压强变小,说明加入试管中物质吸热,使得温度降低。【详解】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升高,不符合题意;B、生石灰加入水中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升高,不符合题意;C、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左右支管液面不变,不符合题意;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符合题意。故选D。4.在以下探究氢氧化钙溶液性质的实验中,还需借助酸碱指示剂证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是()A. B.C. D.【答案】C【详解】A、硫酸铁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铁沉淀,该选项有沉淀生成,不需借助酸碱指示剂证明就可知反应的发生,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氯化铜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氢氧化铜沉淀,该选项有沉淀生成,不需借助酸碱指示剂证明就可知反应的发生,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稀盐酸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该反应无明显现象,则无酸碱指示剂就不能证明反应的发生,该选项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选项有白色沉淀生成,不需借助酸碱指示剂证明就可知反应的发生,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5.在含有和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KOH溶液至过量,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KOH溶液的质量的关系是()A.

B.

C.

D.

【答案】A【详解】A、向含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钾溶液至过量,氢氧化钾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不生成沉淀,当硫酸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钾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钾,沉淀的质量逐渐增加,直至硫酸铜完全反应,则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KOH溶液的质量的关系图像为A,故填A。6.现有下列4种物质:①浓盐酸、②石灰水、③浓硫酸、④氢氧化钠溶液,把它们长期露置在空气中,其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溶液质量增加的是()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④【答案】D【详解】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长期露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减少,此选项不符合题意;②石灰水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减少,此选项不符合题意;③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长期露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增多,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④氢氧化钠溶液,把它们长期露置在空气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长期露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增多,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7.“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关于酸和碱的一些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用浓硫酸在纸上写字B.打开浓盐酸的瓶盖,瓶口产生大量白雾C.将氢氧化钠敞口放置质量增加D.氢氧化钙溶液久置表面产生一层白膜【答案】B【详解】A、用浓硫酸在纸上写字,是利用了浓硫酸的腐蚀性、脱水性,使纸变黑,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B、打开浓盐酸的瓶盖,瓶口产生大量白雾,是挥发出氯化氢与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C、将氢氧化钠敞口放置质量增加,是因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D、氢氧化钙溶液久置表面产生一层白膜,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故选B。8.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不完全一致的是()A.氢氧化钠、烧碱、NaOH B.氢氧化钙、消石灰、Ca(OH)2C.氧化钙、熟石灰、CaO D.固态二氧化碳、干冰、CO2【答案】C【详解】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化学式为NaOH,故A正确不合题意;B、氢氧化钙,俗称消石灰,化学式为Ca(OH)2,故B正确不合题意;C、氧化钙的俗称不是熟石灰,故C错误符合题意;D、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化学式为CO2,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9.室温下,向盛有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入Ba(OH)2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a→b段溶液的质量在不断减小 B.n点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铜C.b点溶液的pH小于d点 D.c【答案】A【分析】向盛有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的烧杯中滴入Ba(OH)2溶液,硫酸先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硫酸铜再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铜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加入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钡产生的沉淀质量不同。b点前后加入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钡产生沉淀的质量不同,所以b点硫酸完全反应。【详解】A、硫酸先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硫酸钡沉淀析出,若加入氢氧化钡溶质质量分数较小,含有水的质量较多,溶液质量不一定减小,说法错误;B、硫酸先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n点之后沉淀继续增加,说明n点溶质含有硫酸铜,硫酸已经反应完,氢氧化钡再与硫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因此n点溶质只有硫酸铜,说法正确;C、b点硫酸与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溶质是硫酸铜,溶液显酸性,d点溶质为氢氧化钡,溶液显碱性,所以b点溶液的pH小于d点,说法正确;D、氢氧化钡先与硫酸生成硫酸钡沉淀,然后氢氧化钡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设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m,m=2.33g,设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n,氢氧化铜沉淀的质量为x,n=2.33g,

x=0.98g,

所以生成沉淀质量=2.33g+2.33g+0.98g=5.64g,说法正确。故选A。二、填空题10.某科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氯化氢气体的性质.先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收集满氯化氢气体,用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预先吸入蒸馏水)的塞子塞紧瓶口;然后倒置圆底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蒸馏水(预先滴入少量紫色石蕊试液)的烧杯里;最后挤压胶头滴管、使滴管中的蒸馏水进入圆底烧瓶并打开止水夹,可观察到大烧杯中紫色的液体沿着玻璃管喷入圆底烧瓶,形成美丽的红色喷泉,并且红色液体逐渐充满整个圆底烧瓶。(1)根据上述现象推测,氯化氢气体具有的性质:。氢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是盐酸,盐酸溶液中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的微粒是。(2)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浓硫酸、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都可以用作干燥剂.原因是。上述三种干燥剂中,不能用来干燥氯化氢气体的是。【答案】极易溶于水,且溶于水后溶液呈酸性H+具有吸水性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详解】(1)实验中打开止水夹,可观察到大烧杯中的液体沿着玻璃管喷入圆底烧瓶,形成美丽的红色喷泉,说明氯化氢极易溶于水,使得烧瓶中的压强减小,预先滴入少量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进入烧瓶后呈红色,说明氯化氢溶于水后溶液呈酸性,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填极易溶于水,且溶于水后溶液呈酸性;溶液中的H+能够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盐酸溶液中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的微粒是H+,故填H+。(2)浓硫酸和固体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生石灰能够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野菊吸水性,即三种固体都可以用作干燥剂.原因是具有吸水性,故填具有吸水性;三种物质中的氢氧化钠能够与氯化氢的水溶液,即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生石灰也能够与氯化氢的水溶液,即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所以上述三种干燥剂中,不能用来干燥氯化氢气体的是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故填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11.小刚和小丽两位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能发生反应。(1)小刚关闭K,通入二氧化碳,A、B中均无明显变化。B中盛放溶液。(2)小刚打开K,继续通入二氧化碳。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此步实验目的是。小丽认为: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因此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3)小丽用洗涤干净的上述装置重新实验,分别量取50毫升上述溶液放入A、B中,关闭K,通入约500毫升二氧化碳,A、B中均无明显变化。此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答案】Ca(OH)2/氢氧化钙CO2+Ca(OH)2=CaCO3↓+H2O验证CO2与Ca(OH)2能发生反应关闭K时,B中的溶液无明显变化,通入的CO2气体体积远大于A中溶液的体积,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合理即可)【详解】(1)关闭K,通入二氧化碳,A、B中均无明显变化,说明A中盛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B中也无明显现象,说明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了,即B中盛放氢氧化钙溶液,故填Ca(OH)2或氢氧化钙。(2)打开K,继续通入二氧化碳,B瓶中盛有的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O2+Ca(OH)2=CaCO3↓+H2O;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有明显现象,说明二者可以发生反应,即该实验能够验证CO2与Ca(OH)2能发生反应,故填验证CO2与Ca(OH)2能发生反应。(3)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同时考虑到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需要做对比实验,通过数据可知,如果是由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的.不会消耗500mL二氧化碳,证明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故填关闭K时,B中的溶液无明显变化,通入的CO2气体体积远大于A中溶液的体积,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12.“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原因是:都含有(填符号);(2)活性炭常用于净水,是因为它具有良好的性。【答案】吸附【详解】(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原因是:都含有OH−;(2)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气味,常用于净水,是因为它具有良好的吸附性。13.袋装食品中一般会放置一包干燥剂,干燥剂种类各不相同,氧化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1)氧化钙吸水的过程会(选填“吸收”或者“释放”)热量。(2)取少量氧化钙放入水中,所得溶液呈(选填“酸性”、“碱性”或者“中性”)。(3)暴露在空气中的氧化钙,可能会转变成。【答案】释放碱性Ca(OH)2/CaCO3/Ca(OH)2和CaCO3【详解】(1)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量,即氧化钙吸水的过程会释放热量;(2)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3)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暴露在空气中的氧化钙,可能会转变成Ca(OH)2或CaCO3或Ca(OH)2和CaCO3。三、探究题14.小科向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提出问题】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什么?【查阅资料】①Na2O2和H2O反应生成NaOH和H2O2,反应放出的热量使H2O2部分或全部分解为H2O和O2:②滴加酚酞呈现红色的溶液遇到H2O2时,H2O2可以破坏酚酞的分子结构,使酚酞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再显红色;③酚酞在稀碱性溶液中稳定显红色,而在浓氢氧化钠等溶液中显红色后又褪色。【猜想】猜想A: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猜想B: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H2O2;猜想C: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太浓。【探究】(1)小科认为猜想A不正确,理由是。(2)为了验证猜想B和C,请将下列实验操作补充完整。猜想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B取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放入试管中,;产生气泡,木条复燃猜想B正确C取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放入试管中,先加足量的水,再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一会红色消失猜想C(选填“正确”、“错误”或“无法确定”)【答案】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伸入带火星的木条错误【详解】(1)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变质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2)B:产生气泡,木条复燃,说明生成氧气,检验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故操作为取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放入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C:取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放入试管中,先加足量的水,再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一会红色消失说明稀释后的溶液中酚酞试液仍会褪色,则猜想C不正确。15.碳捕集是实现“碳中和”的措施之一,其中一种方法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碳。某探究小组将二氧化碳持续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并利用传感器实时测定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后溶液的pH,装置如图甲所示。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且pH等于11.6时溶液处于饱和状态。通过查阅资料发现:①碳酸钠能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②该温度下,饱和碳酸钠溶液的pH为11.6,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pH为8.3;③该温度下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根据以上现象和信息,小组同学展开进一步探究:【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持续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形成的产物是什么?【建立假设】假设1:只有碳酸钠;假设2:碳酸钠、碳酸氢钠:假设3:只有碳酸氢钠;假设4:…小敏根据图乙曲线判断假设1不成立,理由是。【实验过程】继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丙。【实验结论】小敏根据图丙曲线认为二氧化碳持续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的最终产物是。【交流评价】(1)小金认为该曲线还不能确定最终产物。因为pH可能还未呈稳定状态,接下去的操作是。(2)小兴受小金的启发,猜测最后溶液可能呈酸性,他猜想的依据是,所以建议小组同学继续展开探究。【答案】该温度下,饱和碳酸钠溶液的pH为11.6,此时pH小于11.6碳酸氢钠/NaHCO3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直到pH不再变化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详解】建立假设:小敏根据图乙曲线判断假设1不成立,理由是该温度下,饱和碳酸钠溶液的pH为11.6,此时pH小于11.6;实验结论:小敏根据图丙曲线,此时溶液的pH最终为8.3,根据“该温度下,饱和碳酸钠溶液的pH为11.6,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pH为8.3”,认为二氧化碳持续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的最终产物是碳酸氢钠;交流评价:(1)小金认为该曲线还不能确定最终产物。因为pH可能还未呈稳定状态,接下去的操作是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直到pH不再变化;(2)小兴受小金的启发,猜测最后溶液可能呈酸性,他猜想的依据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所以建议小组同学继续展开探究。16.工业烧碱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且廉价易得,但工业烧碱中常含有杂质碳酸钠。为了测量工业烧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同学们展开了讨论与探究。设计的原理思路是:利用与稀反应产生,通过测定的质量,确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样品纯度。同学们根据以上思路,从下列装置中选择合适的装置,组装并进行实验。(1)化学反应是在A装置中的(填仪器名称)中进行的。(2)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要先通过B装置中的浓硫酸,浓硫酸的作用是。(3)第一种方案是选图中装置A、B、C按顺序连接,称量碱石灰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增加的量即为二氧化碳的质量。同学们认为这个实验方案的设计有缺陷,若按该方案进行测定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你认为下列因素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的有。A.加入的稀硫酸量不足

B.装置内空气中的没有排出C.反应产生的未被完全吸收

D.干燥管与空气直接相通(4)第二种方案是选图中装置A、B、D、E按顺序连接,通过排液法测得二氧化碳的体积换算成质量后再进行计算。那么实验结束后,装置A中残留的二氧化碳对实验结果(填“有”或“没有”)影响。【答案】锥形瓶吸收气体中的水蒸气(或干燥气体)BCD没有【详解】(1)化学反应是在A装置中的锥形瓶中进行的;(2)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要先通过B装置中的浓硫酸,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其作用是吸收水蒸气(干燥气体);(3)A、加入的稀硫酸量不足,还能继续加入,不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不符合题意;B、装置内空气中的CO2没有排出,测得二氧化碳质量偏大,导致测定结果偏大,符合题意;C、反应产生的CO2未被完全吸收,导致测定结果偏小,符合题意;D、干燥管与空气直接相通,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C中,导致测定结果偏大,符合题意。故选BCD。(4)实验结束后,装置A中残留的二氧化碳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是因为生成多少体积的二氧化碳,就有多少体积的水排入量筒中。四、简答题17.古籍中有记载制烧碱的方法,其核心反应可表示为:。小宁模仿古法,以实验室中的固体为原料,制备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用于制作叶脉书签。(1)制作叶脉书签时,用溶液去除叶肉,是利用了的性。(2)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中,含的质量为g、水的质量为g。(3)需称取的质量各为多少?、【答案】腐蚀40360【详解】(1)制作叶脉书签时,用溶液去除叶肉,是利用了的腐蚀性。(2)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中,含的质量=×10%=40g;水的质量=400g40g=360g;(3)解:设反应需要的质量为x,的质量为y。答:需称取的质量为,的质量为。18.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小嘉,小禾同学采用了不同的方案。(1)小嘉的方法可用如下流程表示:①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②计算稀盐酸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