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体育与健康课评价实验研究_第1页
2016年体育与健康课评价实验研究_第2页
2016年体育与健康课评价实验研究_第3页
2016年体育与健康课评价实验研究_第4页
2016年体育与健康课评价实验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体育与健康课评价实验研究》

研究报告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教育局课题组

“体育与健康课评价实验研究”系成华区教育局“十五”期间承担的区域性重大研究课题,

本课题于2002年6月被国家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中央教科所体育卫生艺术研究中

心批准列入全国“十五”学校体育卫生科研规划重点课题。该项研究正式启动至今,经课题

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持续研究和创造性工作,现已基本完成研究任务,基本达成预期研

究目标,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和研究效果。

一、课题提出

我们为什么要开展“体育与健康课评价实验研究”?我们认为,这个选题既有科学的理

论依据又有坚实的实践依据,既有时代的必然性又有现实的可行性。它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和实践意义,也满足我区教育改革需要。

(-)研究的必要性

1、促进体育教学改革、学生发展的需要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体育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现代教育发展对体育的需求。评

价是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检测体育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规范、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全面实现体育教学价值的重要措施。评价对体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在确定教学

内容、制订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方案、选择教学形式等方面都受其制约。科学的评价,能够

检验学生体育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能够促进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技

术与技能,培育体育实践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能够帮助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顺利达

到个体发展目标和基本要求。因此,研究和实施科学有效的评价是体育教学改革、学生发展

的需要。

2、全面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需要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课程评价的理念做了简明扼要、精当确切

的描述,突出了新课程力求突破以前过余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强化评

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而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考核评定范围做了拓展,

“把学生的体能、知识、技能、学习态度、情感意志表现与合作精神等内容纳入评定的范围二

在评价过程上特别强调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我们认为,

这些评价思想与当代世界教育评价对“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对过程评价的重视。”等主流思想

相吻合,适应了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体现了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的先

进性、科学性、人本性、发展性特点。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评价的形式和方法上进行了导向性阐述并提

出了建议,如提出了学生的自评、互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形式和方法。对评价内容、

评价重点也提出了具体选择建议。但是,如何评价学生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在体育教育中

产生的变化,各项内容的评价标准和权重如何确定,评价的具体操作过程与学生的发展有什

么样的关系……对这些问题都须在课程实验中深入地进行研究,否则,新课程在实施中无法

具体落实。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指出,要“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教学

评价多样性,是一个更高的、以人为本的要求。这种“多样性”,可以从评价内容与形式、评

价主体与活动、评价目标与方法、评价工具与手段等方面来体现,也可以从不同区域不同学

校来体现,还可以从学生的整体发展与个体发展差异度来体现。但必须通过实践中的研究才

能得到落实。

因此,研究、设计、制作在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实践中具有科学性、可参照、可借鉴的

实践操作模式,是深入体育课程改革、完善课程体系的需要,也是全面提高课程质量、全面

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全面实现课程价值的需要。

3、丰富“体育与健康课评价”的理论和体育学科建设的需要

当前在全国范围内,教育教学评价是个难点,“体育与健康课评价”自然成为当前体育课

程改革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而在体育与健康课评价方面,通过对本课题的“查新”,我们发现:

对于该方面的研究实验还很少、只有零星的操作性不强的一些研究成果。在全国范围内还没

有一套符合《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评价要求、科学系统的体育与健康课

程评价模式。鉴于传统的体育与健康课评价,在评价观念、行为方式、内容形式等方面已难

以适应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需要和《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评价要求。因

此,从理论到实践,都需要对体育与健康课评价的内容、形式、标准与方法策略等进行系统

的科学的研究。

(二)研究的可行性

1、新课改为“体育与健康课评价研究”提供了宏观上的指导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有改革的总体框架,有一套各科都适用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的目标、原则等对我们进行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评价研究有

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其它学科改革的成功经验对我们的研究也是很好的借鉴。体育学科本身

在继承、发扬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积极面的同时.,借鉴和发展了当今世界体育教学评价的积极

内容,宏观形成了我国新时期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思想与实践框架体系。新课标突出强

调“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而淡化

甄另U、选拔功能”。新一轮课程改革为“体育与健康课评价研究”提供了宏观上的指导,创」造

了良好的氛围。

2、我区“九五”课题研究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九五”期间,成华区卓有成效的进行了国家“九五”学校体育卫生科研课题“体育活

动课实践与研究”,研究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课题获得省、市科研一、二等奖。这项研究

不但在研究成果上为这次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而且树立了广大体育教师的科研信心,培养

了一批科研骨干力量,积累了管理经验。在此基础上,在新课改大好背景下,我们能够理论

联系实际地对“体育与健康课评价”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从内容、形式、标准与方法等

方面探索形成“体育与健康课评价”体系。

3、本课题研究作为我区的全局性科研项目之一,有充分的保障条件

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本课题研究,将本课题作为区域性重大课题,全面加强管理、指

导与研究。组建了相应的课题领导小组、研究小组、顾问小组,分工明确,并出台一系列研

究制度和激励措施。特别是课题经费、人力物力等方面有较好的保证,有一支结构合理,素

质良好的科研队伍。其中,有教育局领导、大学教授、省市教科所专家、区教研员参与,而

且全区有一支具有较强研究能力、实践水平的教师队伍。另外,本课题研究有包括直属学校、

中心校和乡级校不同层面的实验基地学校。

总之,我们是在理论指导下,在实践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现实条件选择了本课题。期望

通过研究、实验、实践,探索构建与《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评价思想相吻

合的体育与健康课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与策略,为科学化的体育与健康

课程评价体系的形成做出我们的贡献。

二、课题界定

我们对该课题的认识和界定是:

1、评价

在本课题中指教育教学评价,即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所产生

的实际价值作出客观判断,并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功能。

我们把它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来对待,把它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

措施来研究。

2、体育与健康课评价

体育与健康课评价是指对体育与健康课中师生活动及产生的实际价值作出客观的判断。

包括: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侧重于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方式、教学评价活

动的评价;对学生体育学习效果评价,侧重于对学生学习的行为表现、情意态度、自主与合

作活动、学习质量等的评价。

本课题依据《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采用新的评价观点与理论,重点

研究学生体育学习成绩评价。研究的内容包括评价的理论,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标准、评

价的方法与形式,最终构建一套科学并能够有效检测学生各学习水平目标达成度的评价工具

和应用策略。

三、研究目标

1、研究新课程评价理论及在体育与健康课评价中的应用问题,形成体育与健康课评价

理论指导体系(包括价值、原则、方法等)。

2、研究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结合我区教师和学生的实际研制一套运用新课程

评价理论的、科学的、能够有效检测学生各水平目标达成度的评价工具。

3、通过研究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研究任务

1、对课程评价的新观点新理论信息的收集、研究与处理,为本课题研究奠定正确的思想

理论基础。

2、体育与健康课评价的教育价值的研究。该项研究旨在为评价工具的理性设计确定正确

的指导思想。

3、体育与健康课评价的主要原则研究。该项研究旨在为评价工具的运用提供观念性指导。

4、体育与健康课评价的方法体系研究。该项研究旨在为设计融新课程评价理论的、科学

的、能够有效检测学生各学习水平目标达成度的评价工具。

5、研究《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为评价工具的设计选择确定具有代表

性、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

6、评价工具的设计研制,包括内容、范围、结构、权重、方法等。

7、评价工具的运用策略研究。

8、在全区中小学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9、提高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专业化发展。

五、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根据新的课程评价理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及中小学

体育与健康课的实际,创设评价工具;将创设的评价工具投放到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评

价实践,验证其工具的科学性、有效性。因此,研究主要采用比较法、调查法、专家咨询法、

逻辑思辩法、实验法(教育自然实验法)、观察与统计法等。

六、研究成果及其探索过程

(-)理性认识成果

所谓理性认识成果,即课题组经过认真地学习、研究、实验,所获得的关于体育与健康

课评价的理性认识。主要有:

1、基本认识

(1)学生体育与健康课学习成绩的评价,一定要把“什么是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学习成

绩”研究与界定清楚。我们研究认为,学生体育与健康课学习成绩是学校执行《中小学体育

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学生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所施加的教育影响产生

的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指标的变化结果。它是由运动参与、知识与技能、身体

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诸多领域水平目标达成度的综合反映。

(2)学生体育学习成绩评价既然是针对领域水平目标达成度的检测,因此其评价的内

容、手段、方法显然是综合性的,大量的定性评价是客观必然的,也符合教育评价的一般规

律。

(3)学生体育学习成绩评价不仅仅具有检测功能,更加重要的是其丰富的教育价值,

如养成学生公正客观的态度、培养学生自尊自信及尊重他人的品质、坚忍不拔和创新探索的

精神,即评价的过程既是学生的发展过程,也是教师的教育过程和发展过程。

(4)传统的体育学习成绩评价的“一刀切”模式不利于调动“身体形态、机能”遗传素

质差的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因此新的体育学习评价应该有利于所有学生的发展,有利于

促进全体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

(5)传统的学生体育学习成绩评价的烦琐性增加了体育教师的工作负担(学生的体育

学习成绩完全由任课体育教师一人决定),学生完全处于被评地位,没有机会参与对自己的评

价和对同伴的评价,因此,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主客体的交互性模式设计有利于减轻体育教

师的工作负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6)既然学生参与到评价之中,评价的趣味性和简便性就显得特别重要,当然在重视

其趣味性和简便性的设计过程中,评价的科学性和严肃性是不能忽视的。

2、要素把握

(1)评价目标

这里的评价目标,指的是期望被评价者所要达到的培养与发展目标,而不是实施评价所

要达到的目标。

在体育与健康课评价中,评价起着方向规定性和导向性发展的功能,体现评价对象的奋

斗方向,具有整体性、阶段性、层次性、序列性的特点。

本研究的评价标准,是在对原教学大纲辨证扬弃的基础上,以新课程标准为总体标准、

以新课程评价目标为宏观目标,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时代背景与学生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

如在学习成绩评价方面,整体包括五个水平段:水平一(小学一、二年级)、水平二(小学三、

四年级)、水平三(小学五、六年级)、水平四(初中一、二、三年年级)、水平五(高中一、

二、三年级)。各水平段在评价内容上基本一致,只是在评价目标和指标上有水平、程度、层

次上的差异,在表述上也尽量与水平段相应的不同年段的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

(2)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要根据评价目标(评价所期望实现的目的)来确定。根据不同的需要有不同的

表现形式。本研究中的体育与健康课评价内容,总体上包括六个方面:运动参与、运动技能、

身体健康、体能发展、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

不同水平段的评价内容从项目量上和具体要求上有一定差异性。在表现形式上,从低水

平段到高水平段呈现出由形象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特点。如根据水平一学生的年龄特征,

其评价内容的呈现形式应做到色彩鲜明(彩色)、形象插图与文字结合等。

(3)评价原则

体育与健康评价原则,是在设计与构架、研制与使用体育与健康课的评价目标与评价标

准、评价内容与评价形式、评价方法与评价策略、评价工具与评价量表及评价手册等全程中

所要坚持的、也是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研究认为,体育与健康课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方向性与科学性原则、全面性与客观性

原则、目的性与可行性原则、激励性与发展性原则、多元化与动态开放性原则、可操作性和

趣味性原则、评价和指导相结合原则、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原则。

(4)评价指标

指体育与健康课评价的具体的、可操作、可检测、行为化、针对性的标准,是对评价目

标的详细规定,是具体开展评价活动的基础。包括数量指标,我们叫它定量指标,常用绝对

数、相对数和平均数表示,属于清晰评价范畴;还包括质量指标,我们叫它定性指标,通常

用等级或优劣程度以及语言描述表示,属于模糊评价范畴。

(5)评价方法

即为达到评价目标而采用的手段、措施、策略的总和。一般来说,评价的方法包括:相

对评价与绝对评价方法、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方法、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方法、单向评价与

双向评价方法、分析评价与综合评价方法、问卷评价与观察评价方法、查阅资料评价与等级

计分方法、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方法、形成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等方法。

本研究重点采用如下的评价方法:自评与他评结合法、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法、问

卷评价与观察评价结合法、形成评价与终结评价结合法。

(6)评价工具

即评价活动中收集信息资料、反馈数据的具体手段。通常根据评价的意图、目的、对象、

阶段来针对性设计和选择性使用相应的工具。在具体操作实践中,多以考试题单、检测活动、

测验活动、征答表、调查问卷、登记表、考察方案、考核手册等形式出现。

本研究所要研制的评价工具是《学生体育与健康课学习成绩评价手册》

3、基本观点

(1)多元评价观

当今世界教育评价理论已由以数量化为特征的教育测验转变为更加人文化的综合评价,

即形成了客观主义评价与主观主义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横

向评价与纵向评价相结合的人文性、发展性评价观。评价主体多元、评价的过程既是评价者

的发展过程、也是被评价者的发展过程的评价趋势正在形成。

(2)评价发展观

评价的目的除了检查教学效果、为修改完善教学方案提供依据等外,更多落脚在促进评

价者与被评价者的综合素质发展方面,即所谓的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具有三层含义,一

是通过评价促进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综合素质发展,二是在评价依据方面,即要评价被评价

者的现实状况,也要评价被评价者的发展状况,三是评价的过程也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发

展过程。

(3)评价激励观

评价要考虑被评价者的各种发展因素和限制因素,即评价既要考察被评价者的优势水平,

也要善于分析被评价者的不利因素,对被评价者个体给出“个体性的评价诊断结果和评价建

议”,以保护被评价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达到评价的“激励目的”,即所谓的“激励性评价”。

(4)评价主体观

评价主体、客体的多元性与主客体的交互性不仅能够体现评价的公正性、客观性和公认

性,而且能够树立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民主思想和客观主义态度。

(5)评价实践观

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必须严格按照《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课程

标准作为评价的基本依据,必须考虑课程特点、课程发展的现实状况和学生体育学习的现实

状况,评价内容的选择、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分值的比例权重等都必须建立在国家需要与

体育与健康教学课实际的基础上。

(6)评价指导观

学生体育学习成绩评价是对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的学习效果得出的基本估价和发展建

议。基本估价和发展建议是两个相关性极强的结论性意见,没有正确的基本估价,就不可能

有正确的发展建议,而正确的发展建议是学生体育学习成绩评价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必须

重视评价中的“发展建议”的设计。

(7)评价应用观

学生体育学习成绩既是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诸

多具体指标的综合反映,其评价就应该对五大领域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由于评价的激励机

制和当前学生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方面反映出来的诸多问题(体能不断下降、心理承挫力

差、意志品质薄弱和缺乏协作精神等),因此,评价设计应更多的关注学生身体、心理、社会

适应方面反映出来的弱势指标,通过评价的激励机制促进学生弱势指标的下降和消除。

4、基本原则

评价工具设计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1)全面性原则。评价的内容指标应根据《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的

要求,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大

学习领域的学习状况。

(2)客观性原则。一是能够数量化的指标尽可能数量化,最大限度的避免评价中的主观

臆断性;二是能够通过评价工具的使用培养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实事求是的客观主义态度。当

然,客观性原则并不否定评价过程中的主观观察与判断,教育评价的历史证明,教育评价从

不拒绝主观主义评价与客观主义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结合。三是充分尊重教学活动

中的客观事实,客观运用被评价者反映出来的客观信息。

(3)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包括儿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评价是为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共

同发展;二是评价的过程也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发展过程;三是不仅评价终结性信息,而

且评价过程发展信息和可能发展信息。

(4)激励性原则。评价的过程和评价的结果要有利于每一个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

体育与健康课学习,有利于保护、增进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有利于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发

展。

(5)多元化原则。一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将传统的体育教师单一评价主体改由教师、

学生个人、学生集体、班主任、学生家长都能参与的多元评价主体。二是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规定项目评价与选择项目评价

相结合、课内信息评价与课外信息评价相结合等。

(6)动态性原则。所谓动态性,即评价内容、标准、分值、评价时间、评价主客体等可

以随着各种因素在规定范围内变化

(7)开放性原则。所谓开放性,即评价内容、评价空间的可选择性和多样性。

(8)可操作性和趣味性原则。传统教学评价因操作方面的复杂性给体育教师增加了繁重

的工作负担。因此,评价的简单明了和方便的操作程序是体育教师的愿望;既然评价的多元

化原则要求学生个人、学生集体要参与到评价之中,学生对评价工具、评价过程的喜欢度是

评价设计的重要依据,如果没有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评价就有违现代教育的

基本主张,就会失去教育评价的积极意义。

(-)应用性成果及其研究过程

应用性成果主要包括两大方面。

工具性成果:

——构建形成了《中小学生体育学习成绩评价手册》水平一到水平五(见评价手册单行

本)

附件性成果:

——形成了28个子课题单位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报告

——形成了关于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评价的研究论文集

《中小学生体育学习成绩评价手册》的研制过程及设计说明

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评价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问题。课题组采用试制、试评、反馈、修

改等研究步骤,评价工具三易其稿,形成了三套评价方案。经过试评、反馈、研究、讨论、

比较,最终彻底舍弃了第一、二套方案,对第三套方案(即《中小学生体育学习成绩评价手

册》单行本)进行了认真反复的试评、反馈、研究、讨论、修改、完善工作。现将第三套方

案即《中小学生体育学习成绩评价手册》的研制过程及设计思路报告如下。

1、试制《中小学生体育学习成绩评价手册》

(1)关于评价指标的选取

根据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内容标准,确定系列和系统的评价指标,通过专

家问卷、教师问卷反复进行筛选,并在实验过程中论证、修改。

(2)关于《中小学生体育学习成绩评价手册》的总体设计

按照《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总体布局,结合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

学计划和学校的教学实际,我们采用每学期作为一个评价阶段,四个评价阶段(小学一年级

上期、小学一年级下期、小学二年级上期、小学二年级下期)构成水平一,由此,形成水平

一、水平二、水平三、水平四、水平五共五个评价水平段。需要说明的是,水平六的趋势可

能和高中课程改革有更大的关联,故本次研究暂未涉及。由五个评价水平段构成评价手册,

这样有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自己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体育与健康课学习成绩的发展变

化情况。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趣味性原则,为了便于学生直观地了解自己体育与健康课学习单

项和总成绩的发展变化情况,也为了让学生实际运用坐标曲线表达数据的变化,我们在每一

个水平评价段结束部分和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结束部分都设计了“成绩一览表”(见〈中

小学生体育学习成绩评价手册〉单行本),使手册内容更丰富,功能更完善。

为了便于体能评价部分的成绩与分数换算,我们在手册结束部分还附有各年级男女学生

体能评价参考量表,达到学生自查自算的目的。(该体能评价参考量表系课题组根据《国家体

育锻炼标准》和《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合本区学生体能实际自行研制的。)

(3)关于各水平段评价用表的结构设计

根据《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表述特点,我们在各水平段评

价用表的结构设计方面均采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

五大评价领域,各评价领域下又设相应的评价小项。从水平二开始,在身体健康部分专列了

体能发展评价部分项。

根据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和评价主客体的交互性要求,我们在每学期评价段设计了自评分、

小组评、家长评、班主任评、体育教师终评等栏目,将评价主客体的评价意见、建议都囊括

其中,体现其量表在评价中的完整性。

(4)关于各水平段评价风格的设计

首先,在水平一部分,我们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采用尽可能儿童化的语言

进行评价指导表述,尽量采用一些有趣的卡通图配合文字表达,计分采用填涂五角星、数加

五角星的办法,使评价更加生动活泼,使学生乐于参与评价;其次,在水平三的设计中,我

们还试图采用立方图的办法增加评价内容表达的多样性;第三,我们在评价项目的设计方面,

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心理认知特点,分别采用填表、涂星、填空、选择、调查报告、设计

制作等丰富多彩的评价办法。

(5)关于各水平段评价内容的设计

在内容设计方面,首先,所有评价内容都选择确定自《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

验稿)》所规定的内容标准,在尊重恪守“课标”规定内容标准的前提下,在表达方式上进行

了加工创造,而且其涵盖面达到了96%。其次,由于《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

一个水平段是一个标准系列,因此在设计各年级、各学期的评价内容时,我们采用了同类评

价内容其程度、难度随着年级增加而增加的办法。如水平一“正确的身体姿势”部分,一年级

上期是评价“坐、立”姿势,而下期则评价“立、行”姿势。

水平一,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限制,我们强调学生对“评价手册”的运用是“在老师、

爸爸、妈妈的指导下”完成的;在“愉快地参加运动”部分,“愉快地”本身就是一种有意、

有益的提示;采用学月评价分值相加的办法,更能够反映评价的动态性和过程性;

从次平二开始,“发展体能”就列入到评价内容。由于水平二系”体能起始评价”,因此

水平二只记“体能起始成绩”。测试项目在“评价手册”上未体现,只是分了项目类别,是由

县(区)确定测试项目,还是由学校确定测试项目,本课题对此未作专题研究,而本课题是

以县(区)确定测试项目开展实验的。测试项目在“评价手册”上未具体规定,体现了“评

价量表”的动态性、开放性、灵活性特点。

仄水平三开始,“体能评价”采用了“加分”的评价措施,加分的依据是学生在原有成绩

基础上的进步幅度。这一措施的采用是基于评价发展观、评价激励观、评价导向观的认识。

同时,从水平三开始,“技能评价”也采用了“加分”的措施,加分的依据是学生能够在平时

运用该项技能。这一措施的采用主要是引导学生重视基本技能的应用,将学习与生活、学习

与发展结合起来。

次水平四大始,设计了调查报告、设计制作等作业评价,旨在引导学生应用知识、自主创

新的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体现了评价的空间开放性特点。

从求平三开始,加入了“优势项目展示”项,次用五的“技能评价”部份加入了“选测

项目”,由学生自选项目进行测试,体现了测试项目的开放性和尊重特长发展的观点。

(6)关于各水平段评价分值的设计

根据传统性和易接受性,所有水平段均采用“百分制”进行评价;按照“百分制”和“四

等级制”的换算惯例,90分以上为“优秀”,80分以上为“良好”,60分以上为“合格”,本课题

接纳最新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在对“不合格”的表述上进行了文字调整,将“不合格”改为“还

需努力”,以保护这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分值的权重安排能够通过内容标准的轻重缓急引导学生群体向重要评价项目、群体弱势

项目努力。本“成绩评价手册”的分值权重安排如下表:

项目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发展体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水平段

水平一20分20分36分16分8分

水平二20分10分6分36分22分6分

水平三16分27分7分30分15分5分

水平四23分21分9分20分15分12分

水平五20分30分4分20分20分6分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们重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和体能发展,同时比较注重健康心理的

培养,但总体来看,五个学习领域的分值权重没有太大的起伏,这是遵循“全面性原则”的结

果。

在''运动参与”部分,不仅考察学生的“参与现实态度”,而且考察了学生“参与愿望的

强烈程度”,并将考察贯通到“每一学月”,因此该部分的分值较高。

在“运动技能”部分,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不仅有运动实践的要求,而且有一部

分知识性要求,因此该部分的分值也较高。

为什么“身体健康”部分的分值显得不高,是因为我们将“身体健康”的主要分值分配

到“体能发展”部分。体能状况是身体健康的重要表现指标,且当前中小学生的体能状况普

遍偏低,解决中小学学生的体能问题应该是当前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也是“体育”本身的

特点所要求的。本课题研究认为,根据当前我国学校体育的实际,本评价设计要重点引导学

生的体能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心理健康”部分凡涉及“意志品质”其分值均定得较高就是基于上述基本思想确定的。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当前学校教育的热点问题,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校体育的功能特

点,学校体育在健全学生心理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该评价设计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也给予了较高的分值引导。

“社会适应”部分主要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五个领域”分值分配的实际

安排了适当的分值。

该“评价手册”各评价水平段(一个学期为一个评价水平段)总分值为100分。根据“发

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等原则,该“评价量表,,设计了“加减分”环节,主要在下面儿个部分:1、

水平二“发展体能”部分的项目4有3处分别减2分,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对该部分学习的重

视;2、从水平三开始,“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部分有“加分”设计,加分最高值为10分,是

否加分、在规定范围内加多少分由教师观察决定,主要是强化“技能的应用”;3、从水平三开

始,“发展体能”部分有“加分”设计,主要是“发展性与激励性加分”,视在原有成绩基础上的

进步幅度加分,加分标准经过了认真、反复的研究;4、从水平四开始,有“优势项目展示”

加分设计,最高分值为5分。

2、试用《中小学生体育学习成绩评价手册》

“评价手册”初步制成后,共经过两个程序听取和收集意见,一是课题组全体成员用两

天时间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修改;二是将其投放到本区36所中小学进行试评,参加试评学生

数为10560人,试评时间为2004年3月——2004年6月,要求各学校写出试评报告,并发

放相应的调查问卷(学生问卷、体育教师问卷、校长问卷、班主任及其它学科教师问卷、学

生家长问卷)到学校,学生和学生家长问卷按学校、年级、班级抽样发放2230份,回收2230

份,回收率为100%,经统计,学生有效问卷为2225份,学生家长有效问卷为2035份。问卷

统计见附件。

学校试评报告反馈的主要信息:首先是充分肯定了“评价手册”的教育价值和实践可行

性,通过评价手册的试用,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明显增强,体能和技能有所发展,公正客观

的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得到了增强和提高。其次,指出了“评价手册”中的表达模糊和错误

的部分。

对本手册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统计数据与信息(部分)如下:

1、体育学习成绩评价手册好用吗?(学生和教师问卷)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2、体育学习成绩评价中的自评、互评能否公正地评价自己和同伴?(学生问卷)

5%

3、体育学习成绩评价手册的使用能否帮助你体验到进步和成功?(学生问卷)

8%

33%[□1I

■基本能

|口不能|

4、体育学习成绩评价手册的使用,能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参加体育学习的兴趣?

(体育教师问卷)

1%

[mI

■基本能

山不能|

5、使用体育学习成绩评价手册,能否促进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

与合作精神的提高和发展?(体育教师问卷)

4%

45%[m|

■基本能

I口不能|

6、作为校长,对使用体育学习评价手册,你认为必要吗?(校长问卷)

0%

7、本课题研究,对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素质的提高是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校长问

卷)

1%

49%□行明显作用

目有一定作用

口作用很小

8、体育学习成绩评价方式方法,对其它学科是否具借鉴作用?(班主任和其它学科教师)

11%16%

□有重要借鉴作用

■有一些借鉴作用

□没有借鉴作用

73%

9、通过体育学习成绩评价手册的使用,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及团队意识是否有所增强?(班

主任和其它学科教师)

口有较大增强

■有•定增强

□没有增强

72%

10、作为家长,你对学生使用体育学习成绩评价手册的态度是?(学生家长问卷)

6%1%

口积极配合

・消极应付

口反对

93%

11、使用体育学习成绩评价手册,能否激励促进孩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学生家长问卷)

3%

课题组对以上反馈信息进行了认真、反复的研究,对“评价手册”进行了修改。

3、修改与完善《中小学生体育学习成绩评价手册》

课题组认真、反复研究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反馈意见和信息,对《中小学生体育学习

成绩评价手册》进行了反复修改,一是决定将“评价手册”一分为五,因为担心学生从小学

到高中不能很好地保存“手册”;二是决定“水平一、水平二评价手册”的五角星由“实星”

改为“空星”,让学生在涂画中评价,增加评价兴趣;三是决定增加“在爸爸、妈妈、老师的

指导下填写”导语句,因为小学生识字量太小;四是讨论了小学生要不要“小组意见”这一

栏目,持肯定意见的同志认为可以培养学生公正表达意见的态度,持否定意见的同志认为小

学生不具备相应的认知水平,最后决定采取在“小组意见”后加一段导语,即只让学生小组

对学生自评作出,,是否”判断,若是持否定态度,只需加减五角星数即可。事实证明这样是

可行的。通过这样的反复修改和实验,形成了现行的《中小学生体育成绩评价手册》。

(三)本课题研究成果的主要特点

1、在认识性成果方面,形成了根据《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学生实

施体育学习成绩评价的系统的理性认识。系统性、全面性、实践指导性是该项成果的主要特

点。

2、在工具性成果方面,形成了《中小学学生体育学习成绩评价手册》。该套“评价手册”

的主要特点是:

(1)符合《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评价要求和建议,即满足了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家长参与评价的要求,还满足了《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

验稿)》的内容要求,评价内容涵盖要求内容的96%o

(2)符合当代教育评价理论的要求,体现了评价的发展性、激励性功能,反映了评价的

过程性和全面性,在体育与健康教育评价领域新创了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纵向评价

与横向评价相结合,量性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体

系。

(3)符合体育教育的评价要求,将学生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

精神等体

育素质均纳入评价体系并很好地处理了相互关系,并科学地设置了各项内容的分值权重。

3、在附件性成果方面,形成了体育教师关于体育与健康课评价论文集。该论文集的主要

特点,一是集合了全体参研教师学习、研究体育与健康课评价的理性认识,是研究工作的基

础理论支撑;二是观点新颖,论据充分,内容面广;三是思路开阔,案例丰富。

七、研究效果

本课题研究,既是专项的体育评价实验课题的研究,也是我区实质性展开与深入推进体

育新课程实施的集中体现。本研究及其带动的课改所产生的社会效益、获得的教育效果,主

要表现在如下儿方面:

(一)增强了学校领导的科研意识和体育意识,全区学校体育工作进一步发展。

该课题由于设立了28个子课题研究学校,28所学校的校长(副校长)挂帅组织子课题

研究,校长们在其研究过程中切身体会到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对体育学科的科学性、教育

性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重视教育科研、重视学校体育已经在全区蔚然成风。

(二)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和学生观、评价观和发展观、质量观的积极转变。

全区的学校教育评价观念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震动,体育教育的评价改革与重建为全区学

校教育评价、学科学习评价开阔了思路,提供了线索,一次更新更广的学科学习成绩评价改

革正在酝酿之中。

(三)革新了教师的教育行为,有效提高了他们的现代发展性评价意识和行为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锻炼和培养了一批体育骨干教师,全区体育教师队伍的思想业务素质得

到了明显提高。体育教师重学习、重科研、重教学、重发展的意识普遍增强,转变教育教学

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体育教师的自觉行为。

(四)促进了全区中小学生体育与健康综合素质及其个性品质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促进了

学生主体学习品质与评价素养的积极发展。

学生通过新的评价实验,其体育学习的主体地位、学习态度、评价能力和体育综合素养

都有明显的提高。通过课题研究的前期、中期和后期三次学生问卷调查和体能测试表明:

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得到培养;喜欢参加体育

活动学生所占比例逐年递增;经常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稳步提高。

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和评价能力有了显著变化:能够根据自己实际制定体育锻炼计划的

学生逐年增多;体育课中客观、公正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学生逐年增多;学生的体能得到较好

发展。

具体情况如下:

1、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

本课题在研究前期、中期和后期,利用课题组自制的问卷,对学生的体育学习与活动积极

性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

(1)问卷内容说明

问卷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对体育活动兴趣;喜欢的活动形式;参加校外体育活动情况;

体育锻炼能力;课堂的体验;体育学习成绩变化自评;新的体育学习评价方式对自己发展起

到作用;评价态度与能力;对新的体育学习评价的看法等。围绕如上内容设计了三套问卷,

第三套问卷如下:

《体育与健康课评价实验研究》学生问卷

①你喜欢体育活动吗?()

A、喜欢B、无所谓C、不喜欢

②你喜欢以下哪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A、原来的体育课B、现在的体育健康课C、课外体育活动

③你近两年是否经常参加校外体育活动?()

A、经常参加B、偶尔参加C、不参加

④你能否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体育锻炼计划?()

A.能B、需要老师或家长帮助C、不能

⑤在体育与健康课中你是否经常有愉快的感受或成功的体验?()

A、有B、偶尔有C、没有

⑥使用新的体育学习评价方案后,你的体育学习成绩与以前相比怎样?()

A、有明显提高B、维持原有成绩C、成绩下降

⑦新的体育学习评价方式对你参加体育学习活动起到的作用是?()

A、激励作用B、没有作用C、消极作用

⑧你在体育学习评价实验中能否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和他人?()

A、能、B、有时能C、不能

⑨体育学习评价中,体能评价改为根据学生成绩提高的幅度评定等级对你的影响是?()

A、有信心、更努力、成绩提高B、影响不大、成绩维持原样C、负面影响、成绩下降

⑩你对新的体育学习评价在实践中的看法是?()

A、所用时间少,操作简便易行B、所用时间长、需要改进C、太复杂、无法操作

(2)调查基本情况的说明

前期:2002年被调查学生数共4672人,收回有效问卷4488份,收回率97.31%o

中期:2003年被调查学生数共4522人,收回有效问卷4478份,收回率99.03%0

后期:2004年被调查学生数共4508人,收回有效问卷4483份,收回率99.45%。

(3)调查统计结果

题选项统计ABC

号时间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

①2002年378984.4%60713.5%922%

2003年395088%45510.1%731.7%

2004年400289.3%4229.4%591.3%

②2002年132429.5%95421.3%221049.2%

2003年114625.6%143932.2%189342.2%

2004年66114.7%207846.4%174438.9%

③2002年113125.2%253056.4%82718.4%

2003年130229.2%254156.6%63514.2%

2004年163736.5%247355.2%3738.3%

④2002年229951.2%198244.1%2074.7%

2003年287964.2%143331.9%1753.9%

2004年333174.3%100422.4%1483.3%

⑤2002年298466.5%132129.4%1834.1%

2003年300967.1%130929.2%1693.7%

2004年347277.4%87719.6%1343%

⑥2002年275761.4%153834.3%1934.3%

2003年311169.3%121327%1543.7%

2004年344976.9%91220.3%1222.8%

⑦2002年350678.1%81018.5%1723.4%

2003年361880.6%69515.5%1653.9%

2004年376884.1%56412.6%1513.3%

⑧2002年294565.6%135430.2%1894.2%

2003年303467.6%126928.3%1754.1%

2004年318971.1%115425.7%1403.2%

⑨2002年314070%121627.1%1322.9%

2003年335674.8%103423%972.2%

2004年358780%82818.5%681.5%

⑩2002年272560.7%143532%3287.3%

2003年292565.2%129729%2655.8%

2004年309669.1%113825.4%2495.5%

(4)部分调查结果的对比分析

①学生体育兴趣的发展

•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比例逐年递增

|口再欢体育课|

2002年2003年2004年

口经常参加体育活动

②学生体育学习能力和评价能力的变化

•能够根据自己实际制定体育锻炼计划的学生逐年增多

■能自制计划

•能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学生逐年增多

|日能公正评价|

⑵学生体能的变化

①实验前后学生体能测试及其变化对比统计表

表1:实验班男生

年年项50米立定跳远实心球仰卧起坐(次/分)400、800、1000

级度目(秒)(厘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