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故事》教案+类文阅读(部编版)教学设计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1/23/08/wKhkFmaxUuaAd-t6AAIN2TMsJcE722.jpg)
![《好的故事》教案+类文阅读(部编版)教学设计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1/23/08/wKhkFmaxUuaAd-t6AAIN2TMsJcE7222.jpg)
![《好的故事》教案+类文阅读(部编版)教学设计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1/23/08/wKhkFmaxUuaAd-t6AAIN2TMsJcE7223.jpg)
![《好的故事》教案+类文阅读(部编版)教学设计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1/23/08/wKhkFmaxUuaAd-t6AAIN2TMsJcE7224.jpg)
![《好的故事》教案+类文阅读(部编版)教学设计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1/23/08/wKhkFmaxUuaAd-t6AAIN2TMsJcE72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类文阅读(附答案)
25好的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并掌握本课生字词。会写“搁、综、澄”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预告、烟草、
烟雾”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品悟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3.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感受“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
4.体会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品悟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2.感受“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
难点
体会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共有13个生字。生字的学习,要结合汉字结构进行。比如“搁”“综”“瞬”等字在
教学时,可利用左形右声的特点帮助记忆;“萍”“藻”等字也是形声字,但要强调上形下声的
特点。多音字“削”在教学中,可借助句子理解记忆。本课有许多难懂的词语,可运用联系上
下文等方法理解它们的意思。
2.阅读理解
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品悟“好的故事”就是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体会作者
从现实到梦境,再回到现实的情感变化。从文章的圆形结构中披文入情,既学习了阅读理解的
方法,又品味了文字的魅力,还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深刻含义。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体
会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3.表达运用
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现实与梦境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梦境中的景物的意蕴。让学
生体会到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从而使学生将方法灵活运用在自己的习作
中,让学生真正从学过走向学会。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1)搜集《野草》的相关文章以及写作背景。
(2)初读课文,通过查阅字典认识本课生字,遇到难懂的词语可以先跳过去。
(3)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综、漾”等13个生字,理解运用“预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明确“好的故事”就是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
教学过程
一、别样风景引文章,故事内容触于心
1.出示课件。
(一组照片;播放优美的音乐)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带大家去看看别样的风景。这次观赏从一条老街开始,老街上有一家历
史悠久的小酒店,有一间名叫“跨湖”的书院,有一座总有游客端着相机去拍照的老房子。老
街的出口是一座桥,站在桥上眺望,可以望见远处的亭子,传说站在这个亭子上可以望见远处
的大海。出了老街向右转,宽阔的河道一直陪伴在马路边,河上有桥,河边有塔,还有广袤的
田野上那金色的海洋。
2.这条路线就是鲁迅先生曾经走过的山阴道。在鲁迅先生的日记里,我找到这样一条记载:
课件出示:
1913年6月26日,他“同三弟至大路浙东旅馆偕伍仲文乘舟游兰亭,又游禹陵。归路经
东郭门登陆,步归”。
——《鲁迅日记》
3.我们刚才领略的就是鲁迅先生当年的行船路线,今天,我们就一起感受先生在这条路线上
所见的《好的故事》。
(板书课题:好的故事)
【设计意图】
美的环境可以丰富人的情感,美化人的精神世界。充满诗情画意的照片与婉转动听的轻音
乐相结合,使学生身临其境。美好情境的创设,是丰富学生情感的良好手段,有利于直接提高
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并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
思维,使学生更快地投入文本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识生字,解词方法学于心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遇到难懂的词语可直接跳过。
2.检查学生对生词的认读情况。
(1)课件出示生词:
课件出示:
预告烟草烟雾昏沉错综澄碧萍藻荡漾解散退缩瘦削浮动瞬间凝视骤然陡然
凌乱
(2)请一组学生开火车读词语,师相机纠正读音。
预设:纠正“瞬间”“骤然”“瘦削”的读音。
(3)学生齐读词语。
(4)区别“综”的形近字。
'综()
|踪()
棕()
(5)学习多音字。
'削xu©(瘦削)
.xiao(削铅笔)
3.请学生默读课文,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难懂的词语。
课件出示:
膝踝Cxike):骨头上的突起,指膝盖。
皱蹙(zhoucu):皱缩。
瘦削(shbuxue):形容身体或脸很瘦。
参差(cencl):不整齐。
澄碧(chengbi):清而明净。
【设计意图】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习语文的启蒙阶段,要为学生打好识字、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初读课文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才能为精读教学的“读得有感情”打下基础。只有
加强对初读课文的自学情况检查,才能掌握字音、字形、词义,使之正确运用,积累词句。
4.读课文,评价朗读情况。
(1)听课文录音。
(2)指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3)指出不足之处。
预设:
①“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这句话中的“倒影"读作"daoying”,不读“dd。ying”。
②“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读时注意停顿,省略号停顿时间稍久一些。
③“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一句要读出话已尽、音未了之感。
【设计意图】
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及时发现自己朗读中的不足,寻找差
距。如此,学生找到了学习的榜样,同时也不会被这个榜样所束缚。接着让学生朗读,在相互
评价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朗读的技巧。
三、再探课文解疑惑,结构特点明于心
1.师:我们常常说,看人有第一印象,其实看文也是一样的。请大家谈一谈,《好的故事》给
了你怎样的第一印象?
2.生回答,师相机点拨。
预设:
(1)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他写得很美。写了乌柏、野花的迷人,同时,也写得非常细腻。
(2)我的第一感觉是,这是一篇很轻松休闲的文章。
(3)我感觉这篇文章非常具有画面感,在读的时候脑子会浮现相关画面。
(4)这篇文章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看不懂。
(5)我感觉这篇文章很黑暗,重复出现“昏沉的夜”。
3.师总结。
师:这篇文章以《好的故事》为题,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好的故事”实际上指什么?
生答:作者的梦。
师:作者从“昏沉的夜”开始,做了一个画面感极强的梦,最后又回到了现实中“昏沉的夜”。
(板书内容:现实梦境)
师:这种圆形结构的写作方式是我们第一次遇见,其实它与我们曾经学过的某种结构方式非常
像,还记得是什么吗?
生答:首尾呼应。
4.小结。
文章起于昏沉的夜,结于昏沉的夜。而在这起结之中,展开了一个美丽的故事。这个故事,
这个美梦到底好在哪里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探讨。
【设计意图】
整体感知课文可以有效地拉近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让学生谈自己对课文的第一印象,充
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解决疑问,文章所谓“好的故事”其实就是
梦。
四、课后作业摹字帖,读写结合动于心
1.描红、临写本课字帖。
2.抄写本课词语。
3.课后熟读课文。
【设计意图】
教学,不但要针对不同学习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还要在同一学习任务中考虑到学生
的个性差异。因此,在作业布置中,要注意给学生留白,课内已教授朗读技巧,课后可以让学
生自由熟读文章。生字的临写,词语的抄写,可以帮助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美观,提高学生识
字写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感受“好的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
2.品悟含义深刻的语句。
3.体会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新课,基础知识记于心
1.复习生字词。
课件出示:
1.选字填空。
综踪棕
()迹()色()合
2.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瘦削(xuexiao)的他正在削(xuexiao)土豆。
2.请学生完成练习,师讲解答案。
3.导入新课。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章题目《好的故事》就是鲁迅先生的(生答:梦),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是一场怎样的好梦,这是一个怎样的好故事。
【设计意图】
这一复习环节,既温习了形近字的学习,又巩固了多音字的运用,还让学生回忆了课文内
容,为接下来的学习作好了必要的铺垫。
二、品读课文寻美梦,景物意蕴现于心
1.明确好故事的特点。
(1)在昏沉的夜里,“我”静静地闭上了眼睛。在朦胧中,“我”看见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生:美丽,优雅,有趣的故事。
课件出示语句:
课件出示: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
板书内容:
(现实、
〈梦境)
美丽曾幽雅我有趣
(2)我们可以先来看看,鲁迅先生写的“好的故事”主要集中在哪几个自然段?
生:第3自然段到第10自然段。
(3)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到第10自然段。
2.体会好故事。
(1)生自由读写“好的故事”的部分,思考这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体现在哪里,并
画出来,在旁边写上感受。
课件出示: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故事的“美丽,幽雅,有趣”?
(2)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
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A.预设:生汇报交流内容
生:这是本文的文眼,告诉我们这个好的故事里有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无穷无尽,说明是一
个很美好的故事。
①此处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错综起来的美的人与美的事比喻为云锦、万颗奔星。
②云锦是非常美丽的云朵。(课件展示云锦图片)从这里,你读到了什么?
生:作者对这“好的故事”的赞美与向往。
B.预设:生汇报交流内容(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两岸边的乌柏,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
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
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
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
生:两岸的“乌柏、新禾、野花”,我觉得代表新的事物;“丛树和枯树”代表旧的事物,它们
融合在一起,体现出一种新旧交替的现象。而“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
天,云,竹”,有一种惬意的田间生活的样子。鲁迅当时生活的社会不是这个样子,这是一种
新的生活。鲁迅通过这个梦表现了他对这种新的生活的热爱。但是又在融合后却又退缩,说明
遇到了阻力。
①此处描写的景物非常多,试着把它们圈出来。
乌柏、新禾、野花、丛树、枯树
②我们知道鲁迅先生的文章里,景物的象征意义非常丰富,想一想,文中的这些景物有何特殊
意义?
两岸的“乌柏、新禾、野花”代表新的事物,“丛树和枯树”代表旧的事物,它们融合在
一起,体现出一种新旧交替的现象。
C.预设:生汇报交流内容(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
忽而碎散,拉长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
着。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
生:第7自然段里的“茅屋、狗、塔、村女、云”与第5自然段相照应,同样也是描写了那种
美好平静的田园生活。我发现作者描写的景物都是河中的倒影,而且倒影会不断延伸,不断变
化。
①此段描写了与前文相同的景物,也出现了前文没有的色彩,试分析意蕴。
“一丈红”,他先把它比喻成“缕缕的胭脂水”,然后又把它比喻成“红锦带”,“一丈红”
立于枯柳下,看似瘦削无力,但也是新力量的出现,思想上的升华。
②文章描写的景物为何都是写的倒影?
一是鲁迅先生坐在船上,这些景物是他在水面上看到的;二是河水中的倒影是变化的,
而不是生活中的一成不变,这样描写景物是动态的、变化的。即新思想可能会被旧势力粉碎,
但如水中的倒影一样,当水面风平浪静时,又会重现景物,不会消失。
3.小结。
师:这就是鲁迅先生在文章反复强调的:这是一个“好的故事”,一个“好的梦”,用文中的话
讲就是
生:美丽,幽雅,有趣。
(板书内容)
现实=梦境
美丽,幽雅,有趣
好的梦
【设计意图】
鲁迅先生的文章中,具有象征意义的景物较多,在教学中,要抓住主要景物剖析意蕴,从
而理解文本,情感上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同时通过“读一找一圈一议一悟”的方式,使学生
深入文本,同时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三、品析夜景探昏沉,执着追求立于心
1.揭示现实。
过渡:虽然我们还没明白这个梦到底好在哪里,但是大家不要着急,我们先放一放。我们
知道这个梦最终醒了,而我们课文第3〜9自然段写的是梦中的世界,而开头和结尾是现实中
的世界,现实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生:昏沉的夜。
(板书:暗的夜)
(板书内容)
暗的夜
现实O梦境
美丽,幽雅,有趣
好的梦
2.理解昏沉的夜。
我们知道这个好的梦就是作者在这个昏沉的夜晚做的,那么这个昏沉的夜有什么特点?鲁
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或者说他写这篇文章时内心的情感又是怎样的?画出相关的语句加
以品析。
课件出示:
1.昏沉的夜有什么特点?
2.鲁迅先生在这个夜里是怎样的心情?
3.学生交流。
A.预设:生汇报交流内容(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生:我觉得当时的现实是喧嚣的、混乱的,而且缺乏正能量,阻碍了鲁迅先生的理想的实现。
(1)请用两个词概括这个昏沉的夜。
(喧嚣、混乱)(板书:喧嚣、混乱)
(板书内容)
暗的夜
喧嚣、混乱
现实=梦境
美丽,幽雅,有趣
好的梦
(2)请注意这个句子的后边是冒号,冒号有什么作用?(解释说明。冒号一般有两种作用,
用在前边是提示下文,用在后边是总结上文。也就是说最后一句“昏沉的夜”是对全段的总结,
所以这两句话对发现夜的特点很有意义。)
(3)此时作者在干什么呢?(抽烟,说明他有点惆怅的感觉,抽烟是因为心中有愁绪。)
(板书内容)
暗的夜
喧嚣、混乱、惆怅
现实O梦境
美丽,幽雅,有趣
好的梦
(4)作者为什么感到惆怅呢?(梦想与现实的冲突使他惆怅。作者还是有些心烦意乱的,烟
草的烟雾在身边,说明他的内心是烦乱的;鞭爆的繁响在四近,说明周围是嘈杂的。)
(5)补充写作时间。
文末是二月二十四日,其实应该是一月二十八日,因为这篇文章首发于二月九号的《语丝》。
一月二十八,这一天是正月初五,农村习俗这一天在请财神,别人都热热闹闹地放爆竹,只有
他是孤独的、寂寞的、单调的、沉闷的、冷寂的。
(6)我们用这些词来概括夜的特点和先生那时的情感,这是现实世界的;还记得梦境中的情
景吗?
(美丽,幽雅,有趣的好梦。)文章将现实世界和想象的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写出了
梦境的美好,故事的美好。
(7)男生朗读“昏沉的夜”部分,感受夜的黑暗;女生朗读“好的故事”部分,领悟故事的
美好。通过鲜明的对比,体会“好的故事”。
【设计意图】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体会“好的故事”的内容。鲁迅先生曾经和他的学生萧军说过这
样一句话:“《野草》技术是不坏的,但心情有些颓唐。”技术就是技巧,其实我们读懂这篇文
章的密码就是这个技巧一一对比。通过现实与梦境的鲜明对比,去体会“好的故事”好在哪里。
B.预设:生汇报交流内容(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
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
预设:美梦醒了,又回到了黑暗的现实社会。“大石”具有象征意义,指旧势力,鲁迅先
生“好的故事”正受到黑暗社会的迫害。
(1)试着想一想,“好的故事”在当时社会具体指什么?(《新生》《新青年》等。)
(2)这些“好的故事”遇到了那些阻碍呢?
(课件出示背景资料)
课件出示:
•《新生》流产1907年
•《新青年》解体1922年
•兄弟失和1923年
•婚姻和爱情1925年
(3)结合背景,同学们应该有了更深的感受:这个梦最终醒了,梦想的境界消失了,又回到
了黑暗的现实中来。我们可以概括《好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作者于黑暗中守望光明,结果却
依然黑暗。请大家仿照这个句子,再说几句话。(于迷茫中寻求阳光,却依然迷茫。于冷寂中
寻找温暖,却依然冷寂。于沉闷中寻求生动,却依然沉闷。)
(4)我们可以这样概括,现实的世界是让人绝望的,梦想的世界是充满希望的。因此我们可
以这样仿写:(于绝望中呼唤希望,却依然绝望。)
(5)但是文章就这样结束了吗?在这一种清冷、惆怅、孤独、寂寞、绝望的感觉中结束了吗?
(没有,鲁迅先生要追回“好的故事”。)
C.预设:生汇报交流内容(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
预设:虽然刚一融合的新旧事物很快退缩,美好的梦境总是一次次被打碎,但是作者并没
有放弃,还是要追回、完成、留下这篇“好的故事”。
(1)明知是绝望,但仍然要和绝望抗争,北京大学汪晖教授称之为:反抗绝望。
(2)结合“阅读链接”中的材料,说一说鲁迅先生流露在《好的故事》中的哲学。(美好的人
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板书内容)
暗的夜
喧嚣、混乱、惆怅
人生信仰
执着追求
现实=梦境
美丽,幽雅,有趣
好的梦
课件出示第12自然段,生齐读,读出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课件出示: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设计意图】
鲁迅先生曾说过:“我的哲学都在《野草》里。”《好的故事》的哲学也在文本中。通过背
景资料的补充,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当时“好的故事”多次受到的迫害,同时结合“阅读
链接”中的材料,理解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鲁迅先生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
四、拓展延伸多问题,推荐阅读
1.课上到这个地方,大家一开始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或者有没有新的问题?请大家
再交流一下。
预设:
生:鲁迅先生是充满怅惘和失望的,可为什么他在文章的最后还要呼唤希望?
生:我想问:面对旧社会的黑暗,鲁迅先生内心到底有没有希望?
生:文章多次提到《初学记》,其中有什么寓意?
2.推荐阅读。
大家提出了很多问题,课后大家可以带着这些问题继续读读鲁迅先生的其他著作,如《野
草》《呐喊》,你一定能找到答案的。
【设计意图】
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探究疑难,解决疑难,又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正如本文的圆
形结构。一堂课的教学并不能教会学生所有的内容,让学生带着新的问题自己去找答案,不仅
可以提高阅读水平,也培养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谕/昏沉的夜一黑暗现实\
1集」好的故事美丽、幽雅、有超1整部晨
用\好的故事的破灭一“我”看见,“我”知道/
教学反思
《好的故事》作为鲁迅先生的一篇富有散文诗特点的短文,篇幅并不长,总共不到八百字。
但是作者正是通过这简短的文字,展现给读者一种美丽而深邃的意境,表现了鲁迅先生关于人
生哲学的深沉思考。这些深邃的人生哲学和现实感慨,是鲁迅先生在非常宁静的深夜里思索的,
以精美的文字、新颖的联想和独特的构思呈现出来。因此,我在教学中主要做到以下三点:
L情感渲染,引起共鸣。学生不是无情物,只是未到动情时。在教学中,教师用音乐和图
片来揭示鲁迅先生“好的故事”中的路线,拉近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的距离,使学生在课
始就对鲁迅以及文章产生浓厚的兴趣。
2.鲜明对比,深刻感悟。“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引导学生通
过批画词句,体会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尤其是“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体现的人生
哲学。本文的教学技巧在于对比,将现实的黑暗与梦境的美丽进行对比,感受“好的故事”;
将新思想的出现与旧社会的迫害进行对比,体会鲁迅先生美好的人生信仰与执着的人生追求。
再将文章进行多次对比朗读,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以想促悟,读中悟情。
3.先学后教,贴人而教。著名文学家沈从文说:“要贴到人物来写。”他的高徒汪曾祺认为,
这是沈先生的小说创作经验的精髓。其实语文教学,也要体现这句话的精神:教师的教要贴着
学生来教。这节课,教师始终坚持一个教学原则:先学后教。在对文本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
师补充本文的创作背景,再结合文本理解,得出对“好的故事”的深刻理解:“于黑暗中守望
光明,结果却依然黑暗”“于绝望中呼唤希望,却依然绝望”“反抗绝望”。学生从此得到启发,
说出自己的理解体会。最后结合“阅读链接”中的材料研读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揭示人生
哲学。至此教师确认学生阅读的主要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再次提问学生是否还有新的问题。教
师贴着学生的学习困难而施教,适时点拨。这才是贴着学生来教。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类文阅读练习(附答案)
25好的故事(类文阅读)
死火(节选)
我梦见自己在冰山间奔驰。
这是高大的冰山,上接冰天,天上冻云弥漫,片片如鱼鳞模样。山麓有冰树林,枝叶都如
松杉。一切冰冷,一切青白。
但我忽然坠在冰谷中。
上下四旁无不冰冷,青白。而一切青白冰上,却有红影无数,纠结如珊瑚网。我俯看脚下,
有火焰在。
这是死火。有炎炎的形,但毫不摇动,全体冰结,像珊瑚枝;尖端还有凝固的黑烟,疑这
才从火宅①中出,所以枯焦。这样,映在冰的四壁,而且互相反映,化为无量数影,使这冰谷,
成红珊瑚色。
哈哈!
当我幼小的时候,本就爱看快艇激起的浪花,洪炉喷出的烈焰。不但爱看,还想看清。可
惜他们都息息②变幻,永无定形。虽然凝视又凝视,总不留下怎样一定的迹象。
死的火焰,现在得到了你了!
我拾起死火,正要细看,那冷气已使我的指头焦灼;但是,我还熬着,将他塞入衣袋中间,
登时完全青白。我一面思索着走出冰谷的法子。
我的身上喷出一缕黑烟,上升如铁线蛇③。冰谷四面,又登时满有红焰流动,如大火聚④,
将我包围。我低头一看,死火已经燃烧,烧穿了我的衣裳,流在冰地上了。
“唉,朋友!你用了你的温热,将我惊醒了。”他说。
我连忙和他招呼,问他名姓。
“我原先被人遗弃在冰谷中,”他答非所问地说,''遗弃我的早已灭亡,消尽了。我也被冰
冻得要死。倘使你不给我温热,使我重行烧起,我不久就须灭亡。”
“你的醒来,使我欢喜。我正在想着走出冰谷的方法;我愿意携带你去,使你永不冰结,
永得燃烧。”
【注释】①火宅:佛经语,其中充满痛苦之火,燃烧不已。比喻人间苦恼世界。②息息:
呼吸相续,不断。息,呼吸。③铁线蛇:又名盲蛇,无毒,状如蚯蚓,分布于浙江、福建等地。
④火聚:佛教术语,猛火聚集之处。
(选自《鲁迅文集》)
1.根据意思,找出文中的词语。
(1)丝毫也不改变,一点都不动摇,形容始终不渝地坚持。()
(2)回答的不是所问的内容。()
2.用“___”画出描写冰山的句子。
3.死火是什么样子的?用“”画出。
4.“我”看到死火的心情是()
A.忧伤B.欢喜C.愤怒
5.死火是怎么燃烧起来的?
【参考答案】
1.(1)毫不动摇(2)答非所问
2.这是高大的冰山,上接冰天,一天上冻云弥漫.,片片如鱼鳞模样。山麓有冰树林,枝叶都
如松杉。…二切冰冷,.二切青白。一
3.有炎炎的形,但毫不摇动,全体冰结,像珊瑚枝;尖端还有凝固的黑烟,疑这才从火宅
中出,所以枯焦。这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外设备买卖合同模板
- 上海金融服务外包合作合同模板汇集
- 临时教学楼改建工程合同
- 个人住房贷款合同样本
- 临时合作关系合同书
- 二手房购入合同范文:完整版
- 三人合伙投资合同范本
- 个人商业贷款抵押合同(1997年)版
- 个人债务履行担保合同示例
- 个人定向捐赠合同模板修订版
- 跨学科主题学习2-探索太空逐梦航天 说课稿-2024-2025学年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 《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 电力储能用集装箱技术规范
- 小学生雪豹课件
- 基础护理常规制度
- 针灸治疗动眼神经麻痹
- 倾听幼儿马赛克方法培训
- 设备日常维护及保养培训
- 2024年建房四邻协议范本
- FTTR-H 全光组网解决方案装维理论考试复习试题
- 2024年安全生产月主题2024年学校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