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纵二路道路工程(一标段)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工程概述项目背景本次道路项目所在片区为渝北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核心区。根据规划总体要求,建成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带、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样板区、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园区规划用地以M1一类工业用地、M2二类工业工地为主,配套部分商业用地及公共设施用地,同时也规划有部分公园绿地及防护绿地。项目片区临近210国道,依托南北大道能快速衔接重庆主城区,本次路网的建设可以促进片区地块的开发建设,推动片区经济发展。项目区位本次设计项目位于农高区食品加工产业园北区,随着北区基础设施启动建设,受建设单位委托,我院开展片区路网设计,共包括10条道路,其中3条主干路,2条次干路,5条支路,均为新建道路。本次实施范围为:农高区纵二路道路工程(一标段)。项目区位图工程规模纵二路为南北走向,南起横二路,北止于纵二路,道路全长2704.759m。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计车速40km/h,道路标准路幅26m,双向4车道。经与业主沟通,结合片区建设时序需要,本次农高区纵二路道路工程(一标段)施工图实施范围为:K0+640~K2+260,全长1620m。工程设计范围及主要建设内容设计范围本次施工图设计范围为纵二路(一标段):K0+640~K2+260段,南北走向,起点桩号KO+640(X=105867.785,Y=78650.919),终点桩号K2+260(X=107294.204,Y=79226.996),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计车速为40km/h,本次设计范围全长1620m。为双向4车道,标准路幅宽度26m。根据建设单位要求,本次纵二路道路工程仅实施左半幅路基,路面采用级配碎石路面,作为污水处理厂的临时进出道路。主要建设内容本工程建设内容包含:道路工程、交通工程、管网工程、边坡结构工程。景观绿化工程不在本次设计范围。本项目共包含三册,分别是第一册《道路工程》、第二册《管网工程》、第三册《交通工程》,本册为第一册《道路工程》。设计依据及采用标准规范设计依据我院与建设单位签定的工程设计合同;建设单位提供的《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重庆都市空间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2022年);建设单位提供的《重庆临空都市农业开发建设有限公司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一期)1:500现状地形管线测量复测》(重庆市勘测院,2022年2月);建设单位提供的《巴渝乡愁项目地块工程1:500地形图》(重庆市勘测院,2020年12月);建设单位提供的《农高区北八路北段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3年2月);建设单位提供的《农高区北二路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贵州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1月);建设单位提供的《农高区北二路道路工程方案设计》(贵州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1月);建设单位提供的《农高区北一路道路工程方案设计》(重庆渝宏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2023年5月);建设单位提供的《农高区北区污水处理厂及管网项目施工图》(中铁城际规划建设有限公司,2022年11月);建设单位提供的《渝北农高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孵化园及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土石方工程(二期)施工图》(重庆陆洋工程设计有限公司,2022年7月);建设单位提供的片区“三区三线”资料;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与本项目相关的资料;渝北区政府专题会议纪要《关于新龙湾互通立交相关匝道加减速车道委托养护等事宜的纪要》(渝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年7月);建设单位提供的《渝北农高区食品加工产业园北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纵2路、横2路、北3路、北5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重庆市勘测院,2023年9月);《渝北农高区食品加工产业园北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0条道路工程勘察、设计(农高区纵二路道路工程(一标段K1+220~K1+300、K1+960~K2+080))边坡支护方案设计安全专项论证专家意见》;《渝北农高区食品加工产业园北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0条道路工程勘察、设计(农高区纵二路道路工程(一标段K1+220~K1+300、K1+960~K2+080))边坡支护方案设计可行性评估报告》(重庆市鹏越工程技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2023年9月);国家现行相关规范及技术标准。采用标准规范(1)国家规范《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GB55011-2021)《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2019年版)(2)交通部规范《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17)《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3610-2019)《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1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3)建设部规范《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版)《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站、场、厂工程设计规范》(CJJ/T15-2011)《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13版)(4)地方规范《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标准》(DBJ50/T-064-2022)《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城市道路橡胶沥青路面技术规程》(DBJ50/T-237-2016)《城镇人行道设计指南》(DBJ/T50-131-2011)(5)地方法规、条例及其它《重庆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3号《重庆市建设委员会关于规范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签章和证书使用的通知》渝建发(2006)76号《重庆市建设领域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通告》《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高切坡、深基坑和高填方项目勘察设计管理的意见》渝建发(2010)166号《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渝府令第259号)《关于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的意见》建城(2007)215号《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重人发(1997)17号《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对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本项目未违反规范强制性条文。上阶段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初步设计阶段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暂无初步设计阶段审查意见。高边坡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2023年9月29日,重庆临空都市农业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组织专家(名单附后),召开“渝北农高区食品加工产业园北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0条道路工程勘察、设计(农高区纵二路道路工程(一标段K1+220~K1+300、K1+960~K2+080))边坡支护方案设计”安全专项论证会,经讨论,形成论证意见如下:1、进一步复核岩土界面参数取值,复核土体沿界面下滑的稳定性(如2Z31-2Z31’剖面)。回复:按专家意见完善,本次地勘参数根据《渝北农高区食品加工产业园北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纵2路、横2路、北3路、北5路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2023.09)选取,并根据地勘参数复核2Z31-2Z31’剖面沿界面下滑的稳定性,详见计算书。2、完善填方材料、分层厚度、压实系数、检测要求、界面粗糙度处理措施。回复:按专家意见完善,边坡土石方工程明确,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不得含杂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cm的土块应打碎。应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为填料,且应优先选用砾类土、砂类土,且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填土分层厚度不大于30cm。回填时应分层夯实,边坡范围(坡顶1倍坡高范围内)压实系数不小于0.93,道路范围压实系数同道路压实度。填方材料压实后的综合内摩擦角30°。对土岩界面或新老填土界面设置开挖台阶填土,台阶宽度约2~4米,呈4%反坡,然后再回填,必要时,需增设土工栅格。填方施工为从下往上分层碾压填土施工。详见说明第4.1节。3、完善边坡设计图面及说明表达;协调边坡超用地红线关系;完善边坡截排水设计、坡顶安全防护措施内容;完善边坡施工顺序、方法和工艺;明确禁止爆破施工;强调执行“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原则,加强边坡监测和信息反馈。回复:按专家意见完善,完善边坡设计图面及说明表达;经与业主沟通,道路右侧为北区污水处理厂,先于本项目实施,实施完成后与道路基本接平;左侧均为待开发地块,无用地红线要求,详见说明第1.1节;坡顶设置人行栏杆。坡脚设置护脚墙及排水沟,详见说明第3.2、3.3节;完善边坡施工顺序、方法和工艺,详见说明第4章;明确挖方边坡土石方挖方从上往下进行,采用人工或机械开挖,边坡范围内严禁爆破开挖,详见说明第4.1节。强调本边坡防护遵循“动态设计、逆作法、信息法施工”原则,详见说明第5.(6)节。完善边坡监测工程,详见说明第7章。4、明确危大工程范围,要求施工单位按建办质[2021]48号文及渝建质安[2022]110号文的要求,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回复:按专家意见完善,补充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清单;明确施工单位按建办质[2021]48号文及渝建质安[2022]110号文的要求,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详见说明第5.(7)节。可行性评估报告意见回复1、完善方案设计图说,增加方案比选。回复:按审查意见完善,完善方案设计图说,边坡增加比选方案,采用坡率法放坡+网格植草护坡放坡。详见方案设计说明第3.3节。2、校核边坡支护稳定性计算及各段边坡支护地勘参数选取。回复:按审查意见复核,本次地勘参数根据《渝北农高区食品加工产业园北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纵2路、横2路、北3路、北5路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2023.09)选取,并根据地勘参数复核边坡稳定性计算,详见计算书。3、进一步完善坡顶坡脚安全防护措施及截排水方案。回复:按审查意见完善,坡顶设置防护网和截水沟。坡脚利用市政排水系统,详见说明第3.2节。4、完善边坡施工步序、工艺、方法要求;完善监测设计,进一步强调“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的要求。回复:按审查意见完善,补充边坡施工步序、工艺、方法要求,详见说明第4章;完善边坡监测工程,详见说明第7章;强调本边坡防护遵循“动态设计、逆作法、信息法施工”原则,详见说明第5.(6)节。建设条件(本章节摘自《渝北农高区食品加工产业园北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纵2路、横2路、北3路、北5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以下简称“地勘报告”)自然地理位置及交通本项目位于渝北区农高区食品加工产业园北区;勘察区紧邻渝北区兴隆镇;场地内有乡村公路及国道;交通条件较便利。气象特征拟建场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内的气象特征具有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年无霜期349天左右。秋季多绵雨的气候特征,冬季流域受偏北气流控制,气温低,雨量偏少。入春以后,降水天气系统逐渐加强,太平洋副高北跃西伸,副高南部的西南气流,导致孟加拉国湾,南海的水汽不断输入本区,当与高空低槽和地面冷锋相配合,或受副高与西藏高压之间的低压系统控制并持续时,低压系统中的上升运动结合局地对流运动的发展,在本区形成暴雨或大暴雨。每年7月~8月,会出现持续高温,形成盛夏伏旱天气。9月以后,太平洋副高南撤,流域内降雨又显著增加,但一般雨强较弱,形成绵绵细雨。1、气温工程区多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分别偏高1.3℃、1.7℃、1.6℃;近年月平均最高气温和日极端最高气温极值分别是38℃和43℃。2、降水量、蒸发量根据临近气象站近20年(2002-2021年)年最大降雨量约1452.1mm(2014年),年最小降雨量约837.8mm(2011年),多年平均降雨量约1180mm,日最大降雨量约271.0mm(2007年)。从多年平均降雨量的月际分布来看,降雨集中时段为4-10月,最大降雨量出现在6月,其次是7月、5月、9月,8月、4月、10月也相对较多。4~10月、5~9月、6~8月累积降雨量站占全年总降雨量分别约85%、68%、43%。3、湿度根据临近气象站近20年(2002-2021年)年平均湿度为76.5%,平均水汽压为17.6hPa,最热月份相对湿度最小值出现在2006年,低于50%;最冷月份相对湿度最大值出现在2010年约88.3%。4、风根据临近气象站近20年的年平均风速在1.4~2.7m/s之间变化,多年平均约2.1m/s;年最大风速在8.5~15.4m/s之间变化,约5-7级;年极大风速在15.3~29.8m/s之间变化,约7~11级。全年主导风向和夏季主导风向均以西北风及其临近方位(NW、NNW、WNW)为主。5、雾日全年平均雾天日数30~40天,最大年雾天日数148天。水文特征经调查,区内及周边未见对拟建工程产生影响的地表水体。地表水体主要为红卫水库、鱼塘、农田及低洼冲沟等。红卫水库:为小(2)水库,位于场地外南侧,水库距线路最近水平距离约200m。坝址以上流域面积0.71km2;正常蓄水水位约为518.4m,设计洪水位519.34m,设计洪水流量5632m3/s,总库容45.02万m3。跃进水库:位于北三路与北五路起点间,水库距线路最近水平距离约200m。坝址以上流域面积0.15km2;正常蓄水水位约为554.6m。鱼塘:拟建场地周边鱼塘主要为周边人工修建养殖鱼塘,水深约1~5m。2.2 地形地貌现状主要为构造剥蚀丘陵地貌,纵二路局部为施工区,原始为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地貌;地面高程490m~584m,相对高差94m,整体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总体地形坡度5~15°。局部发育有陡崖或陡坡,坡度30~53°,高度3~26m;北3路起点K0+050~k0+150发育有深沟(或沟谷),沟谷走向约98°,两侧坡度30~40°,沟深约21m,北3路终点K0+800~k0+913.674发育有深沟(或沟谷),沟谷走向约75~116°,两侧坡度30~45°,沟深约25m,北5路起点K0+120~k0+260发育有深沟(或沟谷),沟谷走向约140°,两侧坡度30~40°,沟深约28m,北5路K0+640~k0+680发育有深沟(或沟谷),沟谷走向约180°,两侧坡度30~40°,沟深约32m,北5路K0+890~k0+930发育有深沟(或沟谷),沟谷走向约216°,两侧坡度20~35°,沟深约30m,横2路起点K0+080~K0+120发育有深沟(或沟谷),沟谷走向约230°,两侧坡度45~55°,沟深约33m。纵2路K0+560~K0+580发育有深沟(或沟谷),沟谷走向约115°,两侧坡度25~35°,沟深约33m,纵2路K1+170~K1+210发育有深沟(或沟谷),沟谷走向约110°,两侧坡度45~55°,沟深约20m,纵2路K1+310~K1+520发育有深沟(或沟谷),沟谷走向分别约103°、192°,两侧坡度30~35°,沟深约21m,纵2路K1+720~K1+800发育有深沟(或沟谷),沟谷走向约106°,两侧坡度30~40°,沟深约12m,纵2路K1+850~K1+900发育有深沟(或沟谷),沟谷走向约135°,两侧坡度15~35°,沟深约9m,纵2路K1+980~K2+060发育有深沟(或沟谷),沟谷走向约100°,两侧坡度25~40°,沟深约21m。场地内Z2路大里程段约K1+700~K2+350勘察过程中正在进行平场施工,地形地貌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建议道路施工前对地形地貌进行复核。地质构造工程位于川东南孤形地带,华蓥山帚状褶皱束东南部,构造骨架形成于燕山期晚期褶皱运动。拟建工程位于重庆-沙坪向斜北西翼翼,构造条件简单,岩层呈单斜产出,地质构造纲要见下图。地质构造纲要图段岩层倾向120°~140°,倾角13°~20°,结合较差,属软弱结构面,主要呈中~厚状;主要发育2组构造裂隙:裂隙J1:倾向220~240°,倾角70°~80°,局部倒倾,裂隙面较平直,结构面张开度1~3mmm,无充填物,裂隙间距0.5~1.0m,走向方向延伸大于10m,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裂隙J2:倾向305~330°,倾角65°~75°,局部倒倾,裂隙面一般平直光滑局部为弧面,结构面张开度2~20mm,无充填物,裂隙间距1~3m,走向方向延伸5~20m,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岩层岩性岩土层特征场内上覆土层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第四系残坡积(Q4el+dl)黏土、粉质黏土,第四系湖积(Q4l)淤泥;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各地层岩性特征依新老顺序简述如下:表场地岩土特征一览表编号地层代号岩土名称厚度(m)描述1-0Q4l淤泥1~4灰黑色、褐灰色,有臭味,含未完全分解的动植物残骸,手触有弹性和海绵感,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主要分布在鱼塘区域。2-0Q4ml素填土0.5~2杂色,主要由砂泥岩块碎石、黏性土等组成,偶见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采用抛填或碾压方式进行堆填;堆填时间约5~10年,纵2路施工区部分为新近填土。稍湿,密实程度为松散~中密,,均匀性差,块石含量45~65%,粒径20~200mm,最大可达500mm;主要分布在纵2路K1+800~终点及民房区域,呈团块状零星分布在场地其它区域;该区域原始地貌为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在覆盖层与基岩接触带(基岩面附近),受地下水频繁活动的影响,常形成以软~可塑状粘性土为主、厚度0.1~0.3m(局部可达0.5m以上)的软弱薄层。3-1Q4el+dl粉质黏土0.3~7紫褐色,以黏土矿物为主,含少量的角砾,絮状结构;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可塑塑状;广泛分布在于场地。在覆盖层与基岩接触带(基岩面附近),受地下水频繁活动的影响,常形成以软~可塑状粘性土为主、厚度0.10~0.30m(局部可达0.5m以上)的软弱薄层。7-0J2s-Sm砂质泥岩红色、紫红色为主,局部含青灰色团块;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粉砂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为粘土矿物;强风化带厚0.8~2m,强风化岩芯呈碎块状,风化裂隙发育。中风化岩芯呈柱状、中柱状,节长3~51cm,岩体较破碎~较完整,岩质软。7-1J2s-Ss砂岩&&色,细~中粒结构,厚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含少量云母及粘土矿物。强风化带厚0.8~2m,强风化岩芯呈碎块状,风化裂隙发育。岩芯呈柱状、中柱状,节长3~71cm,岩体较完整,多为钙质胶结,局部为泥质胶结,岩质较硬。基岩面起伏情况及基岩风化带特征拟建场地的基岩面及基岩风化带具有起伏变化的特征,其起伏变化情况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原始地貌起伏特征及城市建设对原始地貌的改造等影响。根据本次勘察结果并结合老地形图分析,基岩面埋深0~8m,场地整体的基岩面随原始地形起伏,倾角5~15°,原始地貌为斜坡沟谷地带,基岩面起伏较大,倾角30~55°。场地基岩强风化带随基岩面起伏变化,厚度一般0.8~2.0m;但在局部地形较陡的地段,基岩由于侧向风化的影响,强风化带厚度相对较大,最大可达3m以上。基岩强风化带岩体破碎,风化裂隙发育。中风化岩体较完整,裂隙欠发育,均匀性较好。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特征本项目场地内水库、河流、鱼塘等特征详见4.1.3节。地下水特征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场地地下水可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1、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粉质黏土和人工填土层,以上层滞水、潜水形式存在。上层滞水主要分布在人工填土中,水位水量有明显季节变化,无稳定水位。潜水主要位于粉质黏土之上的人工填土中。2、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包括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风化裂隙水分布在浅表层基岩强风化基岩中,为局部上层滞水或小区域潜水,水量小,受季节性影响大。构造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厚层块状砂岩层中,以层间裂隙水或脉状裂隙水形式储存,泥岩相对隔水;水量稍大,动态稍稳定,综合沿线相邻场地勘察成果及地区经验,孔隙裂隙水一般为区域性潜水或局部承压水。3、地下水动态特征根据已有的以往的资料和本次勘察,场地内地下水动态与降雨量关系密切,呈同步化特点;地下水位变动幅度2m~5m。地下水补径排特征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主要接受降雨、地表水体、地下管网渗漏补给,下渗至岩土界面沿原始地貌沟谷向下排泄,汇入溪沟中。基岩裂隙水主要接受上层孔隙水及溪沟、水库等地表水体补给;主要沿贯通性结构面向低洼露头排泄,整体循环较缓慢。水文地质单元划分本次水文地质单元分区的原则主要考虑水文地质条件,如含水岩组与地下水类型,地貌类型,地下水的分布,埋藏与出露特征,以及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的差异等因素,同时应尽量考虑水文地质单元的完整性。本项目场地都属于同一个水文地质单元,主要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向东南侧低洼处排泄。不良地质现象通过本次勘察,场地及周边不良地质现象主要有滑坡、危岩和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面沉降、岩溶、活动断裂;未发现滑坡、危岩和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面沉降、岩溶、活动断裂等不良地质现象。特殊性岩土及有毒有害气体场地内特殊岩土有:素填土,风化岩及残积土。上述特殊岩土的特征、分布范围、厚度等详见2.4节。沿线岩土主要为人工填土、粉质黏土、砂岩、砂质泥岩,无煤层,未发现有毒有害气体,相关评价详见第4.6.4节。岩土物理力学特征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岩土名称参数填土粉质粘土砂岩砂质泥岩裂隙面岩土界面岩层面强风化中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天然重度(kN/m3)20*19.5*25.2*25.6*饱和重度(kN/m3)21*20.5*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MPa)14.53.9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MPa)21.36.6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52632396天然内摩擦角φ(°)25*32*39.930*33.618*12*12*天然内聚力C(kPa)8*3102106550*18*25*饱和内摩擦角φ(°)22*38.231.89*饱和内聚力C(kPa)3*273376815*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900380岩体水平抗力系数(MN/m3)31070水平抗力比例系数(MN/m4)1215120100抗拉强度标准值(kPa)挡墙基底摩擦系数0.300.250.500.40注:带“*”的参数为重庆地区经验参数,当填方由砂岩碎、块石组成,级配良好,压实度≥0.93时,在清除地表土层和经粗糙处理后,填方与基岩面的内聚力,天然工况下可取25°,暴雨工况下可取20°,填方与基岩面内摩擦角天然工况下可取12°,暴雨工况下可取10°。岩体基本质量等级根据室内试验、现场测试的统计结果,依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3.1.7条,本项目中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如下表所示。岩体基本质量等级汇总表地质年代岩体名称坚硬程度完整程度基本质量等级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软岩较完整Ⅳ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较软岩较完整Ⅳ土、石可挖性分类根据室内试验、现场测试的统计结果,依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的附录A,场地内土、石可挖性分类如下表所示岩体基本质量等级汇总表土、石等级土、石类别土、岩名称I松土软~可塑状的黏性土、稍密粉土、淤泥、淤泥质粉质黏土、泥炭土、松散填土II普通土硬塑状黏性土、中密~密实粉土、稍密~中密填土、含块石较少的碎石土III坚硬土基岩强风化层、坚硬状黏性土、密实填土IV软石中风化的页岩、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泥灰岩,块石土、漂石土V次坚石中风化砂岩、白云岩、石灰岩VI坚石中~微风化的石灰岩、白云岩、硅质胶结砂岩岩土工程分析评价现状边坡稳定性评价拟建场地均为原始地貌,仅在场地内国道、县道、乡道两侧及民房四周有少量边坡存在,高度小,已进行坡率法放坡,现状稳定。场地地震效应评价(1)场地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本建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2)岩土地震稳定性评价1、地震液化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依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B02-2013)、《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B02-01-2008))第4.3.1条,可不进行液化判别和处理。2、隐伏断裂场地范围内勘察未发现在隐伏断裂。地下水和地表水作用评价根据勘察,拟建场地的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管网渗漏等补给。在雨季,大气降水易于下渗至松散土层中形成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场地内地下水以上层滞水、潜水为主,水位变动较大。(2)局部基岩中的裂隙水具承压性,建议在边坡支护设计上考虑水压力的影响;边坡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局部涌水现象,建议在坡顶及坡脚设置相应的截、排水设施,并对坡面及坡顶后缘影响范围及时封闭,同时加强边坡监测工作。水土腐蚀性评价1、环境类别根据场地特征,参照《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附录K,场地环境类别为II类。2、腐蚀性判断根据附近工程水的室内试验成果结合地区经验,参照《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附录K:场地内水对混凝土结构腐蚀性等级为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腐蚀性等级为微腐蚀。特殊岩土及有毒有害气体评价(1)填土评价场地内的填土均匀性差,压缩性中,密实程度为松散~稍密;具有轻微湿陷性,底面坡度小于20%,整体稳定性好。填土局部含有工业废料、生活垃圾,不宜作为路基填料,建议清除外运。填土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易导致路面沉降量过大、差异沉降、路面开裂,甚至支挡结构失稳;建议采取翻挖换填、强夯或其他处理方式进行处理。(2)软土评价场地内软土主要为:淤泥、淤泥质土,欠固结,灵敏度中~高。直接作为地基沉降量大、稳定性差;故软土不应作为路基持力层,也不宜作为路基填料;建议清除换填。(3)风化岩及残积土评价1、残积土残积土场地中主要为粉质黏土,力学性质差,厚薄较不均匀,力学性质随含水率增加下降较明显;遇水浸泡易出现弹簧土现象,不利于路基稳定;承载力差时不宜选作建构组物的持力层。土层薄时建议换填,土层厚度较大时建议可采用堆载预压或调整路基形式。2、风化岩强风化:力学性质较差,厚薄较不均匀,不宜选作基础持力层。中风化:力学性质较好,均匀性较好,宜选作路基基础持力层。(4)有毒有害气体评价根据本次勘察结合已建相邻项目的施工情况,结合场地各地层岩性条件和地区经验,场地岩土层中本身无有毒有害气体源,勘察时亦未发现有毒有害气体。但深厚填土层,成分复杂,在地下水或渗漏的污水带动下,可能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施工期间应进一步检查。分段地质评价依据《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本工程所处的自然区划为V2区。依据《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附录A,本场地路基临界高度见下表。路基临界高度表临界深度(m)黏质土粉质土紫色土黄壤土、现代冲击土H12.0~2.21.7~1.92.3~2.5H20.9~1.10.7~0.91.4~1.6H30.4~0.60.3~0.50.5~0.7根据场地地质、水文条件和设计,按《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4.2.1条:本项目路基干湿类型情况如下表所示。干湿类型划分表序号里程范围土组路基相对高度(m)路基干湿类型1横2路粉质土7~18干燥2北3路粉质土9~28干燥3北5路粉质土6~24干燥4纵2路粉质土10~26干燥路基分段工程地质评价表序号里程道路类型对应剖面工程地质评价纵2路K0+000~K0+347填方道路2Z1-2Z1’~2Z4-2Z4’本段线路现地面标高501~519m,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上覆土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土层厚度约1~2m,下伏基岩为沙溪庙组(J2s)砂岩、砂质泥岩,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勘察期间地下水无统一地下水水位。本段设计路面标高518~522m,填方高度>2m,属于填方道路段。线路长度约347m,线路走向29º,与构造线走向(254°)呈大角度相交。根据平面图、横剖面及纵剖面:岩土分界面较陡,覆盖层稳定性较差,稳定性计算详见附件1。该段场地大部分为农田、林地,局部为水田、鱼塘,回填前建议清除表层耕植土、树根、草皮,清除水田及鱼塘中软弱地基,填方边坡按1:1.75坡率分级放坡;回填应分阶错台、分层碾压夯实,填料、压实度等参数应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规定。纵2路K0+347~K0+500挖方道路(岩质)2Z5-2Z5’~2Z6-2Z6‘’本段线路现地面标高518~533m,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上覆土层主要为素填土,土层厚度约0~2m,下伏基岩为沙溪庙组(J2s)砂岩、砂质泥岩,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勘察期间地下水无统一地下水水位。本段设计路面标高约518m,岩质挖方大于5m,为挖方道路段。线路长度153m,线路走向29°,与构造线走向(254°)呈大角度相交。根据平面图、横剖面及纵剖面:按设计标高进行开挖后均是基岩出露,承载力较高,均匀性好,可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根据设计方案,道路两侧将形成高0~15m的岩质边坡,由于坡顶土层厚度小,建议直接清除。根据赤平投影(见图4.6-6)分析,左侧边坡为顺向坡,主要受层面控制,建议对上部土层清除处理,对岩质边坡中风化岩层顺层边坡设计拟采用1:3.5坡率放坡可行。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中风化岩体破裂角取16°,中风化岩体类型为Ⅲ类,等效内摩擦角取55°。右侧边坡为切向坡,主要受J2裂隙控制,对上部土层建议清除处理土层厚度小于5m的部分结合强风化可按1:1.5的坡率进行放坡处理,对岩质边坡中风化岩层按1:0.75坡率分级放坡处理。强风化按1:1.5坡率放坡处理。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中风化岩体破裂角取60°,中风化岩体类型为Ⅲ类,等效内摩擦角取55°表4.6-6赤平投影图纵2路K0+500~K0+914填方道路2Z7-2Z7’~2Z12-2Z12’本段线路现地面标高494~530m,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上覆土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土层厚度约0~2m,下伏基岩为沙溪庙组(J2s)砂岩、砂质泥岩,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勘察期间地下水无统一地下水水位。本段设计路面标高518~530m,填方高度>2m,属于填方道路段。线路长度约414m,线路走向26º,与构造线走向(254°)呈大角度相交。根据平面图、横剖面及纵剖面:岩土分界面较缓,覆盖层整体稳定。该段场地大部分为农田、林地,局部为水田、鱼塘,回填前建议清除表层耕植土、树根、草皮,清除水田及鱼塘中软弱地基,填方边坡按1:1.75坡率分级放坡;回填应分阶错台、分层碾压夯实,填料、压实度等参数应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规定。纵2路K0+914~K1+168挖方道路(岩质)2Z13-2Z13’~2Z17-2Z17’本段线路现地面标高539~548m,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上覆土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土层厚度约1~2.5m,下伏基岩为沙溪庙组(J2s)砂岩、砂质泥岩,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勘察期间地下水无统一地下水水位。本段设计路面标高530~534m,岩质挖方大于5m,为挖方道路段。线路长度254m,线路走向29°,与构造线走向(254°)呈大角度相交。根据平面图、横剖面及纵剖面:按设计标高进行开挖后均是基岩出露,承载力较高,均匀性好,可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根据设计方案,道路两侧将形成高0~15m的岩质边坡,由于坡顶土层厚度小,建议直接清除。根据赤平投影(见图4.6-6)分析,左侧边坡为顺向坡,主要受层面控制,建议对上部土层清除处理,对岩质边坡中风化岩层顺层边坡设计拟采用1:3.5坡率放坡可行。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中风化岩体破裂角取16°,中风化岩体类型为Ⅲ类,等效内摩擦角取55°。右侧边坡为切向坡,主要受J2裂隙控制,对上部土层建议清除处理土层厚度小于5m的部分结合强风化可按1:1.5的坡率进行放坡处理,对岩质边坡中风化岩层按1:0.75坡率分级放坡处理。强风化按1:1.5坡率放坡处理。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中风化岩体破裂角取60°,中风化岩体类型为Ⅲ类,等效内摩擦角取55°纵2路K1+168~K1+208填方道路2Z18-2Z18’本段线路现地面标高530~534m,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上覆土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土层厚度约1~7m,下伏基岩为沙溪庙组(J2s)砂岩、砂质泥岩,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勘察期间地下水无统一地下水水位。本段设计路面标高533~534m,填方高度>2m,属于填方道路段。线路长度约40m,线路走向29º,与构造线走向(254°)呈大角度相交。根据平面图、横剖面及纵剖面:岩土分界面较缓,覆盖层整体稳定。该段场地大部分为农田、林地,局部为水田、鱼塘,回填前建议清除表层耕植土、树根、草皮,清除水田及鱼塘中软弱地基,填方边坡按1:1.75坡率分级放坡;回填应分阶错台、分层碾压夯实,填料、压实度等参数应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规定。纵2路K1+208~K1+306挖方道路(岩质)2Z19-2Z19’本段线路现地面标高535~547m,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上覆土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土层厚度约0~1m,下伏基岩为沙溪庙组(J2s)砂岩、砂质泥岩,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勘察期间地下水无统一地下水水位。本段设计路面标高约534m,岩质挖方大于5m,为挖方道路段。线路长度98m,线路走向29°,与构造线走向(254°)呈大角度相交。根据平面图、横剖面及纵剖面:按设计标高进行开挖后均是基岩出露,承载力较高,均匀性好,可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根据设计方案,道路两侧将形成高0~14m的岩质边坡,由于坡顶土层厚度小,建议直接清除。根据赤平投影(见图4.6-6)分析,左侧边坡为顺向坡,主要受层面控制,建议对上部土层清除处理,对岩质边坡中风化岩层顺层边坡设计拟采用1:3.5坡率放坡可行。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中风化岩体破裂角取16°,中风化岩体类型为Ⅲ类,等效内摩擦角取55°。右侧边坡为切向坡,主要受J2裂隙控制,对上部土层建议清除处理土层厚度小于5m的部分结合强风化可按1:1.5的坡率进行放坡处理,对岩质边坡中风化岩层按1:0.75坡率分级放坡处理。强风化按1:1.5坡率放坡处理。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中风化岩体破裂角取60°,中风化岩体类型为Ⅲ类,等效内摩擦角取55°纵2路K1+306~K1+530填方道路2Z20-2Z20’~2Z22-2Z22’本段线路现地面标高530~534m,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上覆土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土层厚度约1~7m,下伏基岩为沙溪庙组(J2s)砂岩、砂质泥岩,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勘察期间地下水无统一地下水水位。本段设计路面标高534~536m,填方高度>2m,属于填方道路段。线路长度约204m,线路走向29º,与构造线走向(254°)呈大角度相交。根据平面图、横剖面及纵剖面:岩土分界面较缓,覆盖层整体稳定。该段场地大部分为农田、林地,局部为水田、鱼塘,回填前建议清除表层耕植土、树根、草皮,清除水田及鱼塘中软弱地基,填方边坡按1:1.75坡率分级放坡;回填应分阶错台、分层碾压夯实,填料、压实度等参数应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规定。纵2路K1+530~K1+708挖方道路(岩质)2Z23-2Z23’~2Z26-2Z2’本段线路现地面标高537~553m,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上覆土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土层厚度约0~1m,下伏基岩为沙溪庙组(J2s)砂岩、砂质泥岩,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勘察期间地下水无统一地下水水位。本段设计路面标高约536~539m,岩质挖方大于5m,为挖方道路段。线路长度178m,线路走向29°,与构造线走向(254°)呈大角度相交。根据平面图、横剖面及纵剖面:按设计标高进行开挖后均是基岩出露,承载力较高,均匀性好,可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根据设计方案,道路两侧将形成高0~14m的岩质边坡,由于坡顶土层厚度小,建议直接清除。根据赤平投影(见图4.6-6)分析,左侧边坡为顺向坡,主要受层面控制,建议对上部土层清除处理,对岩质边坡中风化岩层顺层边坡设计拟采用1:3.5坡率放坡可行。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中风化岩体破裂角取16°,中风化岩体类型为Ⅲ类,等效内摩擦角取55°。右侧边坡为切向坡,主要受J2裂隙控制,对上部土层建议清除处理土层厚度小于5m的部分结合强风化可按1:1.5的坡率进行放坡处理,对岩质边坡中风化岩层按1:0.75坡率分级放坡处理。强风化按1:1.5坡率放坡处理。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中风化岩体破裂角取60°,中风化岩体类型为Ⅲ类,等效内摩擦角取55°纵2路K1+708~K1+952一般道路2Z27-2Z27’~2Z29-2Z29’本段线路现地面标高539~548m,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上覆土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土层厚度约0~2m,沙溪庙组(J2s)砂岩、砂质泥岩,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勘察期间地下水无统一地下水水位。本段设计路面标高540~543m;填方高度≤2m(局部>2m),土质挖方高度≤2m,岩质挖方高度≤5m;属于一般路道路段。线路长度244m,线路走向35º,与构造线走向(254°)呈大角度相交。根据平面图、横剖面及纵剖面:岩土分界面较缓,路基开挖后岩土体整体稳定,建议土质边坡按1:1.5坡率,岩质边坡按1:0.75坡率放坡。建议路基填筑前清除表层耕植土;回填应分阶错台、分层碾压夯实,填料、压实度等参数应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规定。。纵2路K1+952~K2+090填方道路2Z20-2Z20’~2Z22-2Z22’本段线路现地面标高527~539m,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上覆土层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土层厚度约1~7m,下伏基岩为沙溪庙组(J2s)砂岩、砂质泥岩,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勘察期间地下水无统一地下水水位。本段设计路面标高542~543m,填方高度>2m,属于填方道路段。线路长度约138m,线路走向35~354º,与构造线走向(254°)呈大角度相交。根据平面图、横剖面及纵剖面:岩土分界面较缓,覆盖层整体稳定。该段场地大部分为农田、林地,局部为水田、鱼塘,回填前建议清除表层耕植土、树根、草皮,清除水田及鱼塘中软弱地基,填方边坡按1:1.75坡率分级放坡;回填应分阶错台、分层碾压夯实,填料、压实度等参数应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规定。纵2路K2+090~K2+419一般道路2Z27-2Z27’~2Z29-2Z29’本段线路现地面标高538~545m,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上覆土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土层厚度约0~2m,沙溪庙组(J2s)砂岩、砂质泥岩,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勘察期间地下水无统一地下水水位。本段设计路面标高540~542m;填方高度≤2m,土质挖方高度≤2m,岩质挖方高度≤5m;属于一般路道路段。线路长度244m,线路走向354~305º,与构造线走向(254°)呈大角度相交。根据平面图、横剖面及纵剖面:岩土分界面较缓,路基开挖后岩土体整体稳定,建议土质边坡按1:1.5坡率,岩质边坡按1:0.75坡率放坡。建议路基填筑前清除表层耕植土;回填应分阶错台、分层碾压夯实,填料、压实度等参数应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规定。纵2路K2+419~K2+503半挖半填道路2Z36-2Z36’~2Z37-2Z37’本段线路现地面标高534~540m,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上覆土层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土层厚度约0~2m,下伏基岩为沙溪庙组(J2s)砂岩、砂质泥岩,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勘察期间地下水无统一地下水水位。本段设计路面标高约540m,左侧填方高度>于2m,右侧挖方高度大于5m,属于半挖半填道路。本段线路长度84m,线路走向305°,与构造线走向(254°)呈大角度相交。根据平面图、横剖面及纵剖面:挖方区按设计标高进行开挖后基岩出露,基岩承载力较高,均匀性好,可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填方区建议填筑前清除表层耕植土;回填应分阶错台、分层碾压夯实,填料、压实度等参数应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规定。左侧填方边坡根据平面图、横剖面及纵剖面:岩土分界面较缓,覆盖层稳定性较好。该段场地大部分为农田、林地,局部为水田、鱼塘,回填前建议清除表层耕植土、树根、草皮,清除水田及鱼塘中软弱地基,填方边坡按1:1.75坡率分级放坡;回填应分阶错台、分层碾压夯实,填料、压实度等参数应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规定。右侧挖方边坡为切向坡,根据赤平投影(见图4.6-7)分析,主要受J1裂隙控制,建议对上部土层清除处理或按1:1.75坡率放坡处理,土层厚度小于5m的部分结合强风化可按1:1.5的坡率进行放坡处理,对岩质边坡中风化岩层按1:0.75坡率分级放坡处理。强风化按1:1.5坡率放坡处理。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中风化岩体破裂角取60°,中风化岩体类型为Ⅲ类,等效内摩擦角取55°。表4.6-7赤平投影图纵2路K2+503~K2+585一般道路2Z38-2Z38’本段线路现地面标高约540m,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上覆土层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土层厚度约0~2m,下伏基岩为沙溪庙组(J2s)砂岩、砂质泥岩,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勘察期间地下水无统一地下水水位。本段设计路面标高540~541m;填方高度≤2m,土质挖方高度≤2m,岩质挖方高度≤5m;属于一般路道路段。线路长度82m,线路走向305º,与构造线走向(254°)呈大角度相交。根据平面图、横剖面及纵剖面:岩土分界面较缓,路基开挖后岩土体整体稳定,建议土质边坡按1:1.5坡率,岩质边坡按1:0.75坡率放坡。建议路基填筑前清除表层耕植土;回填应分阶错台、分层碾压夯实,填料、压实度等参数应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规定。纵2路K2+585~K2+704.759填方道路2Z38-2Z38’~2Z39-2Z39’本段线路现地面标高538~539m,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上覆土层主要为素填土、粉质粘土、淤泥质土,土层厚度约1~4m,下伏基岩为沙溪庙组(J2s)砂岩、砂质泥岩,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勘察期间地下水水位约539m。本段设计路面标高约541m,填方高度>2m,属于填方道路段。线路长度约119m,线路走向305º,与构造线走向(254°)呈大角度相交。根据平面图、横剖面及纵剖面:岩土分界面较缓,覆盖层整体稳定。该段场地大部分为农田、林地,局部为水田、鱼塘,回填前建议清除表层耕植土、树根、草皮,清除水田及鱼塘中软弱地基,填方边坡按1:1.75坡率分级放坡;回填应分阶错台、分层碾压夯实,填料、压实度等参数应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规定。地基基础评价及建议地基均匀性平场后,场地地基主要由素填土、粉质粘土、砂岩、砂质泥岩组成。(1)现状填土在场地内广泛分布。填土多为自然抛填,均匀性差。(2)强风化基岩,厚度变化较小,不同岩性间均匀性差。(3)中等风化基岩,岩性为砂岩、砂质泥岩,岩体较完整、连续,变异性低~中等,同一岩性均匀性较好,不同岩性间均匀性差。(4)本场地覆盖层厚度0~7m,岩土界面平缓~较陡,岩层倾角较缓。基础形式及持力层建议一般路基段根据设计方案平场后,基岩出露区段可直接作为路基;填土出露段路基影响范围的土层进行分层压实(碾压或夯实)处理,压实度达到相关规范及设计要求后方可作路基。挡墙:根据高度差异和基底土层厚度差异,可采用压实填土或基岩作为持力层。相邻建(构)筑物影响评价拟建线路沿线分布有较多市政管线,主要有给水、排水、电信、电力及燃气等管线,其埋深一般小于3m,详见本项目业主提供的管线成果资料,项目施工对其存在影响,建议根据具体情况对其进行迁改或保护。根据调查搜集,拟建线路沿线主要的建(构)筑物见表4.13-1。对存在较大影响建构筑物的评价详见4.7节~4.11节。本项目在勘察后施工前,局部地段可能存在新建、迁改的管线、建构筑物等,施工前应进行周边环境核查确认。相邻建(构)筑物影响评价汇总表序号名称与拟建工程关系基本特征影响程度1DN159燃气纵二路K2+400~K2+704从上方通过,横二路K0+200~K0+250从上方通过,北三路K0+200~K0+250从上方通过,北五路K0+100~K0+150从上方通过路面下方大2光缆纵二路K2+700~K2+704从上方通过,横二路K0+50~K0+100从上方通过,北三路K0+80~K0+120从上方通过,北五路K0+50~K0+100从上方通过路面下方大3渝兴预制厂线路纵二路K2+400~K2+500从上方通过,现状厂房标高约530m,拟建线路设计标高约540m,厂房东北角位于拟建道路范围内。大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分析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的通知》建办质【2017】39号文“勘察单位应当针对工程实际,在勘察文件中说明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的要求,本工程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主要有:1、由于岩体自身的不均匀性、开挖工法、雨水浸泡、试验误差等因素导致地基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2、根据地下管网图反映,场区内存在电力、电信、排水、给水等管网,主要沿现状市政道路展布,地下管网一般埋深小于3m,施工前应协调处理好相关管线的产权单位,做好场地内管网迁改工作,保证其正常运营,确保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不受影响。3、边坡垮塌,属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为防止边坡垮塌,建议边坡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测,当边坡变形过大,变形速率过快,立即采取应急措施,确保安全。边坡施工应加强观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尽快向勘察和设计等单位反馈信息,调整支护措施和施工方案。按渝建发[2014]16号文的要求对该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进行管理。根据渝建发[2010]166号文,该项目存在超限边坡,建议组织专家对支护方案进行安全专项论证。4、不均匀沉降,勘察区原始地形为构造剥蚀丘陵地貌,丘包与沟槽相间分布,填方区地段,土层厚度差异大,受回填土的质量及地下水的影响,特别是与基岩交界地段,将会差生路基的沉降。建议对路基影响范围内的现有填土进行翻挖夯实处理,填料及压实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对填土与基岩交界处进行处理,减小不均匀沉降。5、地下水不利影响,场地原始地貌沟谷地段覆盖层厚度较大,低洼地段富存地下水,对建、构筑物施工存在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软化基底岩石,影响地基承载力。6、特殊性岩土对工程的影响,根据本次勘察和地质调查资料,场地特殊性岩土主要为人工填土、强风化基岩、淤泥质土和粘性土,对工程存在不利影响的主要表现在地面沉降及边坡失稳等。7、软土地基本场地沿线有多处鱼塘、水田,其表层为淤泥质土或软塑粉质粘土,力学性质差,回填后易沉降变形,影响边坡安全,因此建议回填前,对沿线进行清表,清除表层耕植土、鱼塘与水田底部淤泥质土及软塑粉质粘土,斜坡地段清表厚度一般厚0.5m,竹林区域清表厚度可达1.0~3.0m。清淤厚度一般水田厚度0.5~1.0m,局部鱼塘水田处一般厚1.5~3.0m。同时对超限高填方边坡坡脚进行抛石挤淤或反压坡脚,避免坡脚粉质粘土软化沉降影响边坡安全。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评价拟建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道路的影响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现分述如下:1、施工开挖对道路的影响评价拟建场地内存在多条乡村道路,施工开挖将封闭该段道路,施工前应做好交通改线的准备和相应的预案措施;施工时加强边坡的支护工作,并做好地面的监测工作。2、施工开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评价施工时应严格按照国家及重庆市有关环保及卫生方面的规定,禁止废碴、废水等随意排放,控制施工噪音等,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安排,尽量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干扰,并应注意交通安全。3、开挖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道路施工,不可避免地破坏地层原有的平衡状态,引起附近地层变形,如变形量超过允许范围,则周边地区引发地面沉降,进而导致临近建(构)筑物严重倾斜、倒塌、地面裂缝等严重后果。在开挖施工中,易造成给排水管的变形而渗漏甚至水管爆裂,引起地面塌陷,基坑失稳等事故。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动态监测工作,必要时对地下管线进行加固处理,以保证相关地下设施的安全及工程的顺利施工。为保证施工场地毗邻建(构)筑物及公共设施的安全,分析、判断、预测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为周围环境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提供反馈信息,应建立一套完善健全的地面沉降监测机制。提前预测施工对周围环境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并应对既有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等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4、对交通的影响施工将对部分建成道路进行封闭和临时改道,易导致交通拥堵。建议施工前对道路的临时改道、封闭等方案;尽量减少施工对交通的不利影响。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综上:拟建场地现状岩土体整体稳定;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工程地质问题主要为边坡稳定性、地基稳定性问题,在合理的设计、施工下可保证其稳定,基本适宜项目建设。结论及建议结论1、拟建场地现状岩土体整体稳定2、合理的设计、施工条件场地基本适宜项目建设。3、本建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场地可不考虑地震液化问题,场地内不良地质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状态为稳定,未发现隐伏断裂;场地类别为有利地段~不利的地段,无危险地段。4、场地内水对混凝土结构腐蚀性等级为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腐蚀性等级为微腐蚀。场地内土对混凝土结构腐蚀性等级为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腐蚀性等级为微腐蚀,对钢结构腐蚀性等级为微腐蚀。5、场地内无不良地质现象,不良的地质对工程建设无影响。6、特殊路基分布在鱼塘、水田段;横2路K0+375~K0+505、横2路K0+580~K0+915.274、北5路K0+395~K0+774、纵2路K0+000~K0+347段路基稳定性差。7、本项目建设对DN159燃气、光缆等管线、渝兴预制场及部分民房影响大。对其他建构筑物影响小。建议1、挖方路基段基底揭露基岩强风化带和中风化带的部分,可直接作为路基持力层;挖方路基段基底揭露土层的部分或填方路基段,应在清除表层耕植土、建筑垃圾、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及淤泥后,对路基主要持力层范围内的既有土层作翻挖换填,建议回填土区换填深度按0~2m控制,坡地、旱田区换填深度按按1~2m控制,沟谷、水塘、水田区换填深度按按1~3m控制,基底宜设成逆坡,经夯实处理后,再进行分层碾压回填,填料及压实度达到相关规范及设计要求后方可作路基。2、土质边坡建议放坡坡率不宜陡于1:1.75,土层厚度小于5m的部分结合强风化建议放坡坡率不宜陡于1:1.5的坡率进行放坡处理,强风化岩质边坡坡率不宜陡于1:1.5,中风化基岩非顺向边坡建议坡率不宜陡于1:0.75,顺层建议按层面放坡;边坡应完善截排水措施。3、由地下管网图反映,场区内地下管网一般埋深小于3m,其对挖方路基段、高架桥匝道的影响较大;建议施工前应协调处理好相关管线的产权单位,做好场地内管网迁改工作,保证其正常运营,确保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我院测量专业提供的现状地形管网图对现场核实。4、本次勘察钻孔取样的抗压强度试验结果按规范要求、分岩性统计而得,而岩土体不是均质的,存在变异性,且场地岩层倾角较陡,其物理力学性质必然存在一定差异,在施工时,可能会出现岩石强度或低或高的情况,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特提请设计、施工注意,建议在施工时加强持力层取样工作对其进行校核或现场载荷试验确定桩基承载力。5、岩层面、裂隙面的产状是通过地表基岩露头测得,一般存在波状起伏或斜层理等情况、构造核部岩层面、裂隙面构造变化快,施工阶段应注重地质查验、校核验证工作。6、据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文件渝建发〔2010〕16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高切坡、深基坑和高填方项目勘察设计管理的意见》的要求。线路沿线超限边坡应进行高边坡支护方案设计的安全专项论证。7、本项目临近已建成的道路等设施众多,建议施工前根据施工工艺、施工组织分别判断对既有建构筑物的影响程度。8、施工中加强验槽工作,若开挖中发现软弱夹层、岩体破碎等异常情况请及时通知地质人员现场处理。设计原则和技术标准 设计原则(1)以道路所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指南,按照规划条件,结合路网的现状条件与未来发展,区域内土地利用与开发情况,适度地控制交叉口的规模,力求使交叉口与路段的通行能力相协调。(2)满足道路的交通功能。(3)结合规划,服务于片区的土地开发与利用。(4)道路安全机动车、行人各行其道,尽量减少安全隐患。(5)以人为本、无障碍设计道路标志、标线醒目,设有专门的盲道和残疾人通道。(6)因地制宜、经济节约既要实现道路的各项功能,又要经济、节约,该项目中道路平面设计基本依据规划及业主要求,用较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果。主要技术标准表本次设计纵二路定位为城市次干路,下表为道路技术标准与设计参数:道路主要技术标准表(纵二路一标段:K0+640-K2+260)项目规范技术指标设计技术指标道路等级次干路纵二路设计速度(km/h)4040最小圆曲线半径(m)70255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3535平曲线最小长度(m)70114.9圆曲线最小长度(m)3544.9竖曲线限最小半径(m)凸曲线4001200凹曲线4501200最大纵坡(%)76坡段最小长度(m)110150.153停车视距(m)≥40≥40交通量饱和设计年限(年)1515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年)1515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BZZ-100抗震设防标准基本地震烈度VI度基本地震度VI度道路净空4.5米4.5米人群荷载4.5kpa4.5kpa抗震设防烈度-6度注:本道路所采用技术指标均满足《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CJJ37-2012)。道路工程设计平面设计根据建设单位建设计划,本次纵二路仅实施北区污水处理厂至D2地块段。实施左幅车行道和人行道路基,路面仅实施级配碎石路面。人行道仅实施路基,人行道铺装及绿化不在本次设计范围。(1)控制因素1、本次实施起点(KO+640~KO+740)左侧,农高区北区污水处理厂及管网项目待建,目前已完成施工图设计。K0+685处,污水处理厂设置出入口,本次纵二路平面与污水处理厂衔接,预留出入口;2、K0+758.272处与北五路相交,北五路已完成施工图设计;3、K1+518.492处与北三路相交,北三路目前正进行施工图设计;4、K1+716.369处与北二路相交,北二路已完成施工图设计;5、K1+920~K2+260左侧,D2地块正在进行场平,现状地貌已发生改变;6、纵二路右侧分布有基本农田,本次道路平面及边坡未进入基本农田。(2)道路平面设计内容本次施工图设计范围为纵二路(一标段):K0+640~K2+260段,南北走向,起点桩号KO+640(X=105867.785,Y=78650.919),终点桩号K2+260(X=107294.204,Y=79226.996),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设计车速为40km/h,本次设计范围全长1620m。纵二路规划为双向4车道,标准路幅宽度26m。根据建设单位要求,本次纵二路道路工程仅实施左半幅路基,路面采用级配碎石路面,作为污水处理厂的临时进出道路。本次实施段,标准路幅宽度13.5m=5m人行道+8m人行道+0.5m加宽路基。项目实施范围内道路平面指标如下:本次施工图设计纵二路(一标段):K0+640~K2+260段。全线共设置4处圆曲线,圆曲线半径分别为800m、2500m、700m、255m,缓和曲线长度为35m,平面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纵断面设计(1)设计原则1)参照业主提供的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施工图设计纵断面与方案设计一致;3)与已设计北区污水处理厂、北五路、北三路、北二路、D2地块场平标高竖向衔接;4)片区道路土石方尽量平衡;5)片区建成后的雨污水系统更为科学合理;6)为提高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道路交叉口范围纵坡尽可能控制在3%以内。本次设计在满足相应道路规范的前提下,尽可能与现状地形相结合,避免起伏过多,以增加行车安全性和舒适度。(2)控制因素1、北区污水处理厂出入口设计高程,H施工图=521.70m;2、与北五路交叉口设计高程H施工图=522.70m、与北三路交叉口设计高程H施工图=536m、与北二路交叉口设计高程H施工图=540m。3、D2场平高程,H施工图=543.50m~H施工图=540m。(3)纵段面设计施工图设计纵断面与上阶段设计一致。本次设计纵二路(一标段)南侧起点桩号KO+640设计高程520.807m,东侧桩号K2+260设计高程541.069m。本次实施单位共设置5段纵坡,起终点与范围线外纵坡顺接。道路坡度/坡长为1.6%/309m、6%/150.513m、0.64%/613.787m、2.4%/306m、-0.65%/573.908m,纵断面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相关规范规定。横断面设计结合道路的功能、两侧地块用地性质,选择适当的横断面布置方式。(1)规划横断面纵二路规划横断面:26m路幅分配如下:标准路幅宽度26m,路幅分配为:26m=5m(人行道)+8m(车行道)+8m(车行道)+5m(人行道)。(2)本次实施一标段横断面因农高区北区污水处理厂及管网项目即将实施,根据建设单位建设计划,本次左侧人行道实施路基。车行道仅实施左半幅,右半幅车行道及人行道暂不实施。纵二路(一标段)横断面:标准路幅宽度13.5m,路幅分配为:13.5m=5m(人行道)+8m(车行道)+0.5m(加宽路基,设置护栏)。对K0+640~K1+880左侧填方段,因人行道本次与车行道齐平,为保证后续人行道填方稳定性,左侧加宽路基0.5m;K0+900~K1+320左侧,因污水管网埋深较深,且左侧挖方为顺层边坡。为保证管网开挖空间,路基拓宽20m。道路横坡:为便于排水,车行道及人行道横坡均采用向外1.5%。超高加宽设计:超高设计:本次设计纵二路(一标段)最大超高为2%。加宽设计:本次设计纵二路(一标段)段圆曲线半径均大于250m,不设置加宽。交叉口设计结合用地及道路网结构、路段交通量的分析,对交叉口按照功能分级,对每级交叉口的形式及交通组织提出要求,结合交叉口流向流量预测的结果,指导下一步的交通设计。平面交叉口分类本次纵二路(一标段)仅实施半幅路基,根据规划方案,路基实施时对交叉口一并加宽。交叉口类型序号相交道路道路等级交叉口形式备注1纵二路/北五路次干路/支路平B2类停车让行2横一路/纵二路主干路/次干路平A1类信号灯控/进口道展宽3纵二路/北四路次干路/支路平B2类停车让行4纵二路/北三路次干路/支路平B2类停车让行5纵二路/北二路次干路/次干路平A1类信号灯控/进口道展宽6纵二路/北一路次干路/支路平B2类停车让行交叉口交通设计道路交叉口采用平交形式,交叉口统一进行渠化设计,人行过街总体采用人行横道线的形式,远期采用信号灯指导交通,有效引导交通流向,方便行人过街,同时投资少,占地少。结合道路等级和交通需求,交叉口按规范进行渠化展宽设计,进口道、出口道展宽一个车道,展宽宽度为3.5m,展宽段、渐变段长度详见平面设计图。次干路:进出口展宽段长度为50m,渐变段长度为25m;渐变段采用三次抛物线形式进行过渡,三次抛物线渐变段公式为:(其中ZHx桩号的位置系数:)如下图所示:(备注:变化段起点桩号为ZH0,宽度为B0;变化段终点桩号为ZH1,宽度为B1;计算桩号ZHX处的宽度BX,其中ZHX∈[ZH0,ZH1]。)路缘石半径,与主干路相交:25m;次干路相交:20m;支路相交:18m。与规划一致。路基设计一般路基设计1)地表处理①地面横坡缓于1:5时,应清除草皮、耕植土及松软浮土等;地面横坡陡于1:5时,原地面应挖台阶、台阶宽不小于2.0米,当覆盖土层较薄时,应先清除覆盖层再挖台阶。②当地下水影响路堤的稳定性时,采用拦截引排地下水或在路堤低部填筑渗水性好的材料。③地基表层应碾压密实,碾压后的压实度应满足相应路基高度的压实度要求。④道路经过水(鱼)塘地段的路堤,应采取排水、清淤换填、重压片石挤淤等方式进行处理。2)一般路基设计路基设计严格遵照《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版)和《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的有关规定进行。填方边坡上部8m为一级,设计对本段填方边坡小于8m按1:1.5、大于8m部分按1:1.75、大于16m的部分按1:2的坡率进行分阶放坡处理,每8m高设置边坡分级平台,平台宽2m。填方边坡坡脚有雨水集聚时,在坡脚外2m设置排水沟,顺地势引出边坡。根据地勘,挖方土质边坡按照1:1.5m放坡,挖方岩质边坡按照1:1放坡。挖方边坡坡顶外有雨水向路基范围汇集时,在坡顶外2m占地红线内,靠占地线一侧设置截水沟,顺地势通过跌水或急流槽接入涵洞,排出路基范围。3)路基清表本次设计道路路基清表暂按0.3m厚度统计。4)路基填料压实度(重型)要求路基填料可采用砂性土、砂砾土或碎石土,满足相应规范要求。填方路段:路槽底0-80cm压实度,次干路为95%;路槽底80-150cm压实度,次干路为94%;路槽底150cm以下压实度次干路为92%,填筑路基前应注意填前夯实。挖方路段:路槽底0-30cm压实度次干路为95%,挖方路段路基应现场土质实际情况,若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则应通知设计单位酌情处理后方可修筑路面。填筑路基前应注意填前夯实,挖方路段路基应现场土质实际情况,若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则应通知设计单位酌情处理后方可修筑路面。5)基底处理对本次设计道路范围内场平高填方区域需进行现场检测,逐层碾压,达到设计压实度标准。6)顺层段路基设计根据地勘报告,纵二路左侧存在顺层边坡,挖方边坡设计坡率采用1:3.5。零填零挖路基对于不填不挖路基的处理,由于土质成分含水量较大,直接碾压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应采用换填或翻挖晾晒后掺5%(干土质量的百分比)的生石灰后再碾压,换填或碾压厚度为路床以下30~80cm。半填半挖路基对原地面坡度不陡于1:5的横(纵)向半填半挖路段,将翻松原地面表土后分层填筑;地面坡度陡于1:5不陡于1:2.5时,应将原地面挖成不小于2.0m的台阶,台阶2%~4%的内倾斜坡,再分层填筑。半填半挖路基填料应综合设计,土质挖方时优先选用渗水性好的材料填筑,并对挖方路床80cm范围内土体进行超挖回填碾压,并在填挖交界处路床范围内设置两层土工格室;石质挖方时也可采用填石路堤。设置完整的地下排水系统,除边沟下设置纵向渗沟外,应在填挖之间设置纵或横向渗沟。施工时严禁直接利用爆破崩塌填筑路基,应开挖台阶分层碾压,做到填挖交界处的拼接密实无拼痕,可采用冲击碾压或强夯进行增强补压,以消除路基填挖间的差异变形。陡坡路基地面纵坡陡于1:2.5时,为陡坡路段,应将原地面挖成不小于2.0m的台阶,台阶做成向内倾斜2%的反坡,并根据地形、地质条件、边坡高度等进行综合考虑,并进行稳定性计算,以确定加固处理措施。对稳定性不满足设计要求的,主要有两大措施,一是改善基底条件采用土工材料加固处理,二是设置支挡结构物浆(干)砌挡墙等。对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求的,根据基底地质情况采用开挖回填碾压或满夯处理。特殊路基设计按国家、部颁规范,路基工程坚持“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原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安全经济、造型美观、顺应自然、与环境景观协调的原则,采取有效的防治路基病害荷保证路基的稳定。路基设计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做到与地形、周围环境相协调,充分考虑不良地质及特殊路段路基不均匀沉降对路基的影响。路基要与路面成为一体,且路基作为路面的基础工程,应严格掌握路基填挖料的特性,并提出经济合理的填挖方案,确保路基的强度和密实度。路基穿越斜坡路段时,应做好防滑措施,如开挖防滑平台等。零填零挖路段应加强处理,确保路基强度,做好排水设施。特殊路基包括特殊土(岩)路基、不良地质路基和特殊条件下路基。特殊路基设计应考虑地质和环境等因素对路基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的发展变化规律,路基病害整治应遵循一次根治,不留后患,安全与经济并重,兼顾景观原则,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因地制宜,采取合理的整治方案和有效的工程措施。在特殊地质地基上修建路堤,应进行稳定验算和沉降计算。当稳定安全系数和容许工后沉降小于设计规范要求时,均应进行地基处理设计。对于道路沿线部分路基坡脚处在池塘河流路段、地基长期被水浸泡,形成大量淤泥,影响地基的强度,进而影响路基边坡的稳定;部分道路坡脚位于低凹路段,排水不畅导致坡脚被水浸泡,较为软弱。对于上述路基,需要采取必要的技术处理才能确保路基稳定。采取的主要技术处理措施如下:抛填路基处理在KO+920~K2+260段,D2地块场平现状正在实施,道路路基范围内进行了抛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转让协议书(2篇)
- 临床实践协议书(2篇)
- 最简单工程施工安全协议书(2篇)
- 2024年度甲方医疗机构与乙方医生就消化科医疗服务达成协议
- 2024版虚拟现实应用开发与销售合同
- 抗生素敏感性变化分析
- 2024年度材料员聘请协议书样本
- 度假村产业链整合的风险与机遇分析
- 2024年度不锈钢制品知识产权保护与维权合同
- 2024年度智能机器人研发与销售合同
- 《雷雨》《窦娥冤》联读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 广东省2023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数学试题及答案
- 知道网课智慧《陶瓷艺术一讲一做》测试答案
- 第十二期中央企业新任班组长班级习题(附答案)
- 黄河流域地理与生态保护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聊城大学
- 家长会课件:小学四年级英语家长会课件
- 师范生生涯发展
- 员工职业形象培训
- 高中物理必修一前两章测试题(含答案)
- 《印学话西泠》教学设计
- (正式版)HGT 6313-2024 化工园区智慧化评价导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