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第11篇小石潭记目录(安徽·中考)知识拓展知识细梳理·教材全解本篇目近10年未考查。考情速览细梳理·教材全解第11篇小石潭记柳宗元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寄情山水,写了八篇游记,史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在游历程序上与前三篇相衔接,而在写景状物上更加精妙,在表达自己内心情感时也更加曲折含蓄。文学文化常识细梳理·教材全解原文呈现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介绍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和小石潭的全貌。细梳理·教材全解①西:向西。②篁(huánɡ)竹:竹林。③如鸣珮环: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珮、环,都是玉饰。④心乐之:心里为之高兴。乐,以……为乐。⑤伐:砍,砍伐。字词详解⑥水尤清冽(liè):水格外清凉。尤,格外。冽,凉。⑦近:靠近,接近。⑧坻(chí):水中高地。⑨屿:小岛。⑩嵁(kān):不平的岩石。⑪翠蔓:翠绿的藤蔓。细梳理·教材全解原文呈现采用“定点观察”的手法,正面写鱼,侧面写水。细梳理·教材全解字词详解⑫可百许头: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表示约数。⑬依:依傍,依靠。⑭澈:穿透。⑮佁(yǐ)然:静止不动的样子。⑯俶(chù)尔:忽然。⑰翕(xī)忽:轻快迅疾的样子。细梳理·教材全解原文呈现描写小石潭的走势,探究小石潭的水源。细梳理·教材全解字词详解⑱斗:名词做状语。像北斗星那样。⑲蛇:名词做状语。像蛇那样。⑳犬牙:名词做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细梳理·教材全解原文呈现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细梳理·教材全解字词详解21.悄(qiǎo)怆:凄凉。22.邃(suì):深。23.以:介词,因为。24.清:凄清。25.居:停留。26.去:离开。细梳理·教材全解原文呈现交代同游小石潭的人。细梳理·教材全解字词详解27.隶而从:跟随着同去。从,跟随。28.生:年轻人。细梳理·教材全解主旨归纳
本文以简练的文笔,抓住小石潭的石、水、游鱼等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着力渲染小石潭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氛围,抒发了作者被贬后孤寂悲凉的心境。细梳理·教材全解结构导航全突破·归纳探究字词释义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1.隔篁竹篁竹:
2.心乐之乐:
3.水尤清冽尤:
4.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坻:
嵁:
5.青树翠蔓 翠蔓:
6.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许:
全突破·归纳探究字词释义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1.隔篁竹篁竹:竹林
2.心乐之乐:以……为乐
3.水尤清冽尤:格外
4.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坻:水中高地
嵁:不平的岩石
5.青树翠蔓 翠蔓:翠绿的藤蔓
6.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大约
许:表示约数
全突破·归纳探究字词释义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7.日光下澈澈:
8.佁然不动佁然:
9.俶尔远逝俶尔:
10.往来翕忽翕忽:
11.悄怆幽邃悄怆:
邃:
12.以其境过清清:
全突破·归纳探究字词释义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7.日光下澈澈:穿透
8.佁然不动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9.俶尔远逝俶尔:忽然
10.往来翕忽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11.悄怆幽邃悄怆:凄凉
邃:深
12.以其境过清清:凄清
全突破·归纳探究字词释义二、课下未注释的重点字词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
2.伐竹取道伐:
3.水尤清冽冽:
4.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屿:
5.皆若空游无所依依:
全突破·归纳探究字词释义二、课下未注释的重点字词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
2.伐竹取道伐:砍,砍伐
3.水尤清冽冽:凉
4.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屿:小岛
5.皆若空游无所依依:依傍,依靠
全突破·归纳探究字词释义二、课下未注释的重点字词6.斗折蛇行斗:
蛇:
7.以其境过清以:
8.不可久居居:
9.乃记之而去乃:
去:
10.隶而从者从:
全突破·归纳探究字词释义二、课下未注释的重点字词6.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
蛇:像蛇那样
7.以其境过清以:介词,因为
8.不可久居居:停留
9.乃记之而去乃:连词,表示顺接。于是,便
去:离开
10.隶而从者从:跟随
全突破·归纳探究句子翻译1.下见小潭,水尤清冽。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全突破·归纳探究句子翻译1.下见小潭,水尤清冽。【答案】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凉。(采分点:尤、冽)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答案】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采分点:翠蔓、参差)3.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答案】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采分点:可、许、依)全突破·归纳探究句子翻译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5.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6.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全突破·归纳探究句子翻译4.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答案】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采分点:澈、布)5.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答案】(鱼儿)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迅疾。(采分点:佁然、俶尔、翕忽)6.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答案】(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采分点:斗、蛇)全突破·归纳探究句子翻译7.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8.凄神寒骨,悄怆幽邃。9.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全突破·归纳探究句子翻译7.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答案】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采分点:犬牙、差互、源)8.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答案】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采分点:悄怆、邃)9.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答案】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可以长时间停留。(采分点:以、清、居)全突破·归纳探究问题探究1.“伐竹取道”与上文的“
”相呼应,又与下文“
,
”相照应。(用原文语句填空)
隔篁竹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全突破·归纳探究问题探究2.文中第一段交代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第二段描写
,第三段探寻溪流源头,第四段突出潭边气氛。
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全突破·归纳探究问题探究3.“本文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怎样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本文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幽美、凄清的特点,抒发了作者被贬官后的悲凉、孤寂之情。全突破·归纳探究问题探究4.说说“伐竹取道”对表现人物心理和小石潭特点的作用。【答案】表明作者被悦耳的水声吸引,产生要一探究竟的想法,突出其内心之“乐”;表明小石潭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的清幽。全突破·归纳探究问题探究5.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作者游览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答案】本文的写作顺序: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头—潭边气氛。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寂悲凉。全突破·归纳探究问题探究6.文章第一、二段中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水尤清冽”的特点?请结合相关语句简要说明。【答案】写小石潭“全石以为底”,说明潭水清澈见底;写游鱼在水中的情形,如“皆若空游无所依”“影布石上”等,从侧面写出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全突破·归纳探究问题探究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采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答案】融情于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概括了小石潭环境清幽的特点,又将作者贬居生活的凄苦与悲凉渗入其中,反映了他当时压抑的心境。全突破·归纳探究问题探究8.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得出小石潭“其境过清”的结论。【答案】①位置偏僻;②竹子、树木、藤蔓多,少有人来游玩;③作者对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切身感受。全突破·归纳探究问题探究9.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答案】示例:“一切景语皆情语”即借景抒情,借景物抒发内心的情感。文中作者所见之景之所以“寂寥”,是因为其内心“悄怆”。全突破·归纳探究问题探究10.作者因小石潭环境凄清,心情由乐转忧,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忧乐观?【答案】示例一:我认为这种忧乐观不可取。生活中,不管晴天还是雨天,不管顺境还是逆境,我们都应该以最开阔的心胸和最积极的心态面对,笑对生活。示例二:我认同作者的这种忧乐观。作者人生遭遇挫折,再加上身处凄清的环境当中,难免会悲从中来,我们应该给予理解。全突破·归纳探究问题探究11.(对接课后习题)本文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情感,阅读时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试做具体分析。全突破·归纳探究问题探究【答案】在游览的过程中,随着景物的变化,作者的心情也随之变化。由“隔篁竹”听到琤琮作响的水声引起内心之“乐”。这是情感的第一个层次。于是“伐竹取道”而往,“下见小潭”。清冽的潭水、奇特的潭石、蓊郁的潭树,都是在这种内心愉悦之情下的对小石潭的关注与欣赏。接着写清潭中的游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因此感到鱼儿“似与游者相乐”,此时物与我融而为一,作者从自然界中得到充分的慰藉。这是情感的第二个层次。然而不久,这种怡乐的心境发生了新的变化。当作者向西南望去,见到了水流曲折幽邃,全突破·归纳探究问题探究或明或暗,岸势如犬牙一般交错,于是有一种幽深不可测度的内心感受。而这一感受,似乎隐约地与自己被贬谪以来一贯的心境有某种契合。于是眼前的景象不再是先前的“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勃勃生机了,而是显得“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把周围环境与个人的感受结合起来,含蓄地反映了个人的孤寂、凄凉、哀怨的心境,进而让自己感觉“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这是情感的第三个层次。作者久谪远荒的凄凉心情尽在其中。拓展类型一
【甲】见《小石潭记》全文。【乙】秋晓行南谷经荒村①柳宗元杪秋②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机心③久已忘,何事惊麋鹿?课内文言文与课外诗歌对比
【注】①这首诗作于诗人被贬永州期间。南谷,位于永州乡下。②杪(miǎo)秋:暮秋、深秋。杪,末端,末尾。③机心:巧诈之心。类型一
【阅读对比探究】1.《小石潭记》描绘小石潭周围的环境,营造了
的氛围;《秋晓行南谷经荒村》借助对深秋时节霜露、黄叶、溪桥、古木、寒花、幽泉等景物的描写,突出了荒村
的景象特点。
凄清冷寂课内文言文与课外诗歌对比
寥落衰败(荒凉破败)类型一
2.《小石潭记》和《秋晓行南谷经荒村》共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答案】
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课内文言文与课外诗歌对比
类型一
3.《小石潭记》和《秋晓行南谷经荒村》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案】
《小石潭记》表现了作者被贬后孤寂悲凉的心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表面上表达了作者对宦海浮沉已不在意、超然物外的心境,实则表达了作者被贬后久居穷荒之地的无奈之情。课内文言文与课外诗歌对比
类型一
【参考译文】秋晓行南谷经荒村深秋霜浓露重,(我)清晨起来行经幽深山谷。片片黄叶覆盖溪上小桥,荒凉的山村,只有参天古树。寒天的野花也疏落寂寞,深涧泉水细小,时断时续。我久已忘却巧诈之心,为何仍然惊动了麋鹿?课内文言文与课外诗歌对比
类型二
【甲】见《小石潭记》全文。【乙】九溪在烟霞岭西,龙井山南。其水屈曲洄环,九折而出,故称九溪。其地径路崎岖,草木蔚秀,人烟旷绝,幽阒①静悄,别有天地,自非人间。溪下为十八涧,地故深邃,即缁流②非遗世绝俗者,不能久居。按志,涧内有李岩寺、宋阳和王梅园、梅花径等迹,今都湮没无存。而地复辽远,僻处江干,老于西湖者,各名胜地寻讨无遗,问及九溪十八涧,皆茫然不能置对。(节选自张岱《九溪十八涧》)课内外文言文对比
【注】①阒(qù):寂静,空寂。②缁流:僧徒。僧尼多穿黑衣,故称“缁流”。类型二
【词义迁移通关】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
加点词释义课内同义迁移1.九折而出2.草木蔚秀3.不能久居类型二
【词义迁移通关】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
加点词释义课内同义迁移1.九折而出弯曲斗折蛇行2.草木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03月山东大学微生物改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史大永团队公开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03月国家应急管理部研究中心拟聘人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心电遥测监护仪项目风险分析和评估报告
- 2025年上海市15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汇编之积累运用(学生版)
-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国学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医院培训课件:《无创心功能检测仪学习》
-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1三大改造》模板
- 废塑料化学循环综合性研究报告2024
- 2025年执行合同条款在海外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关键要点
- 专注至大成课件-高二上学期开学收心主题班会
- 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课件:1 2 种群数量的变化(人教版)
- 车辆租赁服务保障计划
-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全套教学课件
- 《敖丙》幼儿园小学少儿美术教育绘画课件创意教程教案
- 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
- 2025年正德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一套
- DB11∕T1481-2024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规范
- LY/T 2762-2024黄精
- 肥胖中医养生知识讲座
- 2025年部编版新教材语文一年级下册期中测试题(有答案)
- 《FAB销售法则》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