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二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课时演练_第1页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二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课时演练_第2页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二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课时演练_第3页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二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课时演练_第4页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二章环境与发展第一节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课时演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一、选择题(2022年广东高考地理)汞是一种易挥发的重金属元素,大气汞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南岭周边省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分布区。在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某山顶附近监测得知,该地大气汞含量日变化明显,最高值出现在午后;秋冬季比春夏季大气汞含量高且变幅大。据此完成第1~2题。1.导致该地大气汞含量在午后出现最高值的原因是午后()①对流雨多发②谷风环流较强③植被蒸腾较弱④地面蒸发旺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该地秋冬季比春夏季大气汞含量变幅大,原因可能是秋冬季()A.土壤汞排放量更多 B.南下冷空气更频繁C.准静止锋更加强盛 D.植被的覆盖度更低【答案】1.C2.B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监测站位于山顶附近,而有色金属冶炼企业一般分布在山下。午后多对流雨,但降雨有利于大气汞的沉降,会使山顶附近大气汞含量降低,①错误;午后山顶附近气温较高,谷风较强,会将山下的大量大气汞带到高处,使大气汞含量增加,②正确;午后气温高,植被蒸腾作用较强,③错误;午后地表温度高,地面蒸发旺盛,汞蒸发加快,大气汞含量升高,④正确。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地表温度的高低对大气汞含量多少影响大。秋冬季南下冷空气频繁,地表温度变化大,春夏季受冷空气影响小,地表温度变化小,同时冷空气过境时带来的大风和过境后降温导致的气流下沉都会明显降低大气汞含量,所以秋冬季比春夏季大气汞含量变幅大,B项正确。(2022年湖北武汉模拟)2021年11月6—7日举行的北京能源国际会议上,全球顶尖学者围绕中国“碳中和”转型、中国能源目标的制定、碳配额分配等话题进行了交流。据此完成第3~4题。3.全球顶尖学者围绕“碳中和”主题展开交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A.公平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4.要实现“碳中和”,我国需要()A.主导国际石油交易市场B.循环使用淡水资源C.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D.停止使用化石燃料【答案】3.B4.C解析:第3题,“碳中和”是为了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缓解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全球气候变暖是全球性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全球顶尖学者围绕“碳中和”主题展开交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第4题,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适当降低化石燃料的消费比重,提高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可实现“碳中和”,C项正确。(2022年河南开封模拟)瑞典木材制造等林业产业成熟,林地流转交易活跃,林地投资经营组织市场化程度高。下图示意瑞典林地制度演变。据此完成第5~7题。5.瑞典的林地经营模式是()A.以国家公有大型林场经营为主B.以国家公有为主,家庭私有为辅C.以家庭私有小型林场经营为主D.家庭私有和国家公有占比相当6.影响瑞典林地制度演变的驱动力主要来自()①林业用地面积的变化②社会对林业功能需求的变化③林业下游产业链的变革④国家政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1994年至今,瑞典林地制度更注重()A.速生树种建设 B.森林的可持续开发C.森林经济效益 D.对原生林木的采伐【答案】5.C6.C7.B解析:第5题,据图中“私有林业基础”“政府保护小林主利益”等信息可知,瑞典的林地经营模式是以家庭私有小型林场经营为主。第6题,林地制度涉及林主、林业产业、社会公众等各方的利益,随着社会对林业功能需求的不断变化,国家需要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来权衡各方利益。因此,影响瑞典林地制度演变的驱动力主要来自社会对林业功能需求的变化及国家不同时期出台的政策,故C项正确。第7题,读图可知,1994年瑞典《森林法》修订,将森林的环境保护功能与木材生产功能并重,对原生林木的保护加强,说明1994年至今,该国更注重森林的可持续开发,故B项正确。(2022年广东深圳期末)龙脊梯田位于广西桂林,有2000多年的开垦历史。1999年以前,当地居民多外出务工维持生计,大量梯田被撂荒。后来,当地以旅游业为主导,带动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形成了“四态均衡”共生模式(如图)。2018年,龙脊梯田被联合国列入全球农业文化遗产名录。据此完成第8~10题。8.历史上,龙脊梯田的主要功能是()A.保持水土 B.生产粮食C.传承文化 D.美化环境9.1999年以前,导致龙脊梯田大量撂荒的根本原因是当地()A.产业升级需要 B.劳动力短缺C.耕地面积减少 D.生产效益低下10.“四态均衡”共生模式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A.生态 B.形态 C.业态 D.文态【答案】8.B9.D10.A解析:第8题,龙脊梯田有2000多年的开垦历史,当时为农业社会,梯田的主要功能是生产粮食,B项正确。第9题,由材料可知,导致龙脊梯田大量撂荒的根本原因是当地发展梯田种植粮食,生产效益低下,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居民便外出务工维持生计,D项正确。第10题,任何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都是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生态是形态、业态、文态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当地“四态均衡”共生模式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生态,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1.(2022年山东高考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宋代以来,珠江三角洲某地的人们通过沿江沿海筑堤、修坝、淤地等一系列人工活动围垦田地。堤围始建于宋代,初次合围(环绕围垦田地的外堤合拢)于明初,兴盛于清中叶。下图示意该地不同时期的围垦景观。围内河道纵横交错。(1)宋元时期,当地乡民沿水而居,居民点呈散点状分布。分析居民点呈散点状分布的主要自然原因。(2)明代中期,当地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水利系统,水稻产量显著提高并有大量余粮输出。说明堤坝对提高水稻产量的作用。(3)清代中期,人口规模扩大,当地农业生产方式由以水稻种植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桑基鱼塘为主。这种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适应了当地环境,体现了人地和谐。对此作出合理解释。【答案】(1)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可利用的土地块小而分散。(2)通过堤坝围垦,增加土地面积,扩大种植规模;沿江(河)堤坝便于防洪、灌溉,提高土地质量,改善种植条件;沿海堤坝防止海潮入侵,保护农田安全。(3)顺应当地气候、地形、水文等自然条件发展桑基鱼塘,因地制宜;增强了农业生产对旱涝等灾害的承受能力,提高了生产的稳定性;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了当地资源环境承载力,满足人口发展需求。12.(2021年湖北高考地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养耕共生”模式是利用养耕共生系统技术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都市农业生产形式,适用于城市屋顶、阳台、地面庭院等地方,产品自给或在邻里市场销售。以色列国土大部分是荒漠,水资源奇缺,城市人口比重大。近些年来,以色列在城市推广“养耕共生”模式,促进了绿色科技型都市农业的发展。下图示意“养耕共生”系统运作原理。(1)结合上图,描述“养耕共生”模式的农业生产过程。(2)分析以色列在城市采用“养耕共生”模式的原因。(3)在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大力推广“养耕共生”模式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答案】(1)微生物分解之后的营养物质一方面可以用于栽培蔬果,种植农产品,另一方面可以将水进行净化,用于渔业养殖,实现农产品和养殖业的共同发展,构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2)以色列主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淡水缺乏,“养耕共生”模式可以节约水资源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城市人口比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