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武安市2024届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
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
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
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
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
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
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
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髻”的“垂髻”代指童年;我们常说的“豆蔻
年华”指十七八岁的妙龄女子。
B.《社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回忆性散文。社,土地神;社戏,是旧时
某些农村中迎神赛会时演的戏。
C.风骚,原指屈原的《离骚》,后把诗文写作的事叫“风骚”,把诗人叫
“骚人”。“迁客骚人”则泛指忧愁失意的文人。
D.古人将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指通豫南,达于汉
阴”中“汉阴”即汉水的南面。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羁绊/滑稽撤销/合辙押韵拮据/据理力争
B.睥睨/庇护繁衍/气息奄奄涂抹/拐弯抹角
C.勾当/污垢嚓亮/穷愁潦倒酬和/随声附和
D.告罄/芳馨取缔/根深蒂固咀嚼/味同嚼蜡
3.下面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我们常以“桑梓”指代故乡,“婵娟”指月亮。称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
面为“阴
B.襁褓、加冠、花甲对应的年龄依次是未满周岁的婴儿、男子二十岁、
六十岁。
C.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出师表》是蜀
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之前给后主刘禅的一篇表文。
D.戏剧往往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以个性化的语言塑造形象。郭
沫若历史剧《屈原》中郑詹尹禀承南后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是一个凶残毒
辣的反面人物;而靳尚则是极力保护屈原的正面人物。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否制订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是中考取得满意成绩的前提。(删去“能
否”或在“取得”前加“能否”。)
B.当看完电影《流浪地球》后,使许多观众激情满怀,为中国科幻片的
崛起而自豪。(删掉“使”)
C.学霸就是学霸,他稍微思考,就十分自信地说出了这道难题的两种解
——2——
题方法,在场的同学都惊讶不已。(将“稍微”改为“稍作”)
D.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表决、推举和讨论等一系列程
序,选出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将“讨论”和“表决”调换顺序)
5.下列各项中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在这里我无意想讨论给不给乞丐钱,乞丐到底应不应该同情的问题。我只
是觉得如果你认为这件事情是对的,那么就去做吧,我也试过从他们身边走开,
但是之后我的心里总会觉得不舒服,所以我不想那样……那时候,我觉得善良
是天生的。它跟你读过多少书,受过多少教育并没有关系,它不是别人制定的
道德约束,是内心自然而然生产的一种对全世界温柔的心情。
A.“乞丐”是名词;“舒服”是动词;“道德约束”“温柔的心情”都是偏
正短语。
B.“那时候,我觉得善良是天生的。”中“那时候”是定语。
C.“如果你认为这件事情是对的,那么就去做吧J是假设关系复句。
D.”是内心自然而然生产的一种对全世界温柔的心情”有语病,修改方法
是:把“生产”改成“发生”。
6.生活中处处有文化,品味生活的情趣,你会受到文化的熏陶,感悟到
生活的文化内涵。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油墩儿讲究的是用料,将面粉和萝卜丝充分搅和后盛放在铁制模
具里,等油锅沸腾,轻轻一放,待炸到金黄色捞起,搁在筛子上沥油之后,用
粗糙的牛皮纸或旧报纸一包就可以捧着边走边……循着童年的记忆,多少往事
带着温暖的温度,成为今天欲罢不能的味道……
——王丽萍《味道》(有删改)
材料二:乔家栅的糕团是上海人喜欢的点心,以糯米粉和大米粉为主要原
料做成的。有玫瑰方糕、糯米团子、如意糕、定胜糕等,红红绿绿,形状各异。
在上海的乔家栅,早起买糕团的人总要排长龙,成为街边的一道风景。
材料三:粽子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是豆沙、鲜肉和火腿咸肉,其他如莲蓉
蛋黄、赤豆、花生等,拌以淘洗过的糯米,用粽叶或苇叶包成方形、锥形、斧
头形等。各地民俗中在端午用粽子投江河,缅怀爱国诗人屈原,成为传承至今
的一种文化。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从、地方特色、三方面体现了日常活
中美食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2.下列与美食无关的一项是()
A.争似艄公留口吃,秀州城外鸭馄饨。
B.穹庐为室分旗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C.君子远庖厨,见其生不忍见其死也。
D.鲫鱼出网蔽江渚,获笋肥甘胜牛乳。
3.学校举办“美食伴我行,文化有传承"美食节活动,每个班级主推一
款美食参加评比。请你从文化的角度写一段推荐文字。
7.默写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
《满江红》),o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
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
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
“",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用原文回答)动静结合一一在中国
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增强画面的动感,营造独特的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
-4-
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请列举古诗词中运用此表现手法的连续
两句:“___________
8.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儒林外史》名著阅读任务单,请你一起完成相
关任务。
讽刺
阅读阅读
艺术具体问题与解析
书目策略
呈现
(批注1)作者遵循真实性原则,从①
1.来_____________、官绅形象、形形色色的假名
关注
《儒源于真实士三类人来写“自所闻见”的熟悉人物。他
独特的讽
林外史》的作品题将这些人物与社会环境联系起来,用自己的
刺艺术
材文笔达到“以公心世”之目的,表现出了巨
大的讽刺力量。
(批注3)周进,六十多岁了,连个秀
才也不是。当他到省城参观贡院时,看见号
板,一头撞去,不省人事。众人把他救醒后,
周进又是一头撞去,继而放声大哭起来,一
2.借
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
喜剧性情
了又哭,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见众人借
节,揭示
钱给自己,周进道:“若得如此,便是重生
悲剧性内
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爬到
容
地下磕了几个头。再不哭了。
这里“借喜剧性情节揭示悲剧性内容”
的讽刺艺术的妙处是:②
(批注4)第五回中,有这么一个故事:
3.运
③__________,故透过这样的细节描写,运
用夸张的
用夸张,把严监生那贪婪吝啬的形象刻画得
细节描写
入木三分,活灵活现。
、阅读
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一6一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有人说,“帘旌不动夕阳迟”这句是全诗写景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似平
常,实则细腻,请选一个角度赏析本句。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10.(二)包拯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
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
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
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
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
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
家,死不得葬大莹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O
A.闻者皆惮之/肆无忌惮B.不伪辞色悦人/未尝稍降辞色
C.虽贵/虽不能察,必以情D.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臣本布
衣
2.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3.包拯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关于他判案的故事,民间流传的很多,你
能举出一两个例子吗?结合课文,你认为包拯是一个怎样的人?
11.捉虱子的游乐场
①一个秋高气爽的上午,我带着儿子来到大广场的游乐场,却发现往日热
闹的游乐场变得一片寂静,仔细望去,竟然有一对衣衫褴褛的母女依偎在那个
彩虹状的滑梯上。这对母女旁若无人地晒着太阳,五六岁大的女儿惬意地闭着
眼睛,满脸污痕的母亲则仔细捉着女儿头上的虱子,阳光耀眼,她们身上散发
出阵阵臭气,让往日里如织的行人全部躲得远远的。
②我下意识地停住了脚步,却拗不过五岁的儿子,他用含着眼泪的大眼睛
看着我,希望我兑现带他到游乐场玩的诺言。
③无奈,我只得来到游乐场门口,卖票的老人对我说:“票价两元。”我皱
皱眉,对他说:“里面有对流浪母女,身上这么脏,还长虱子,能不能让她们
出去?”老人看了看我,说:“她们交钱了,有什么理由赶她们出去呢?”
④我无言以对,只好交了钱,带着儿子进入空荡荡的游乐场。
⑤看到儿子蹦蹦跳跳地冲向最喜爱的彩虹滑梯,我急忙一把拉住他,告诉
他那里脏,有虱子,没想到儿子眨着大眼睛对我说:“什么是虱子?那里只有
两个人啊。”
⑥我一愣神的工夫,儿子已经冲了过去,接下来发生的一幕令我终生难忘。
只见那个蓬头垢面的母亲用最快的速度带着女儿离开了滑梯,而那个脏兮兮的
小女孩见到身为同龄人的我的儿子向自己跑过来,竟然绽开了无比灿烂的笑
容,只是这笑容很快随着她母亲的生拉硬拽变成了号啕大哭,那一瞬间,我从
那位脸庞模糊、表情麻木的母亲脸上,看到了一种令人心碎的悲伤。
一8一
⑦母女俩让出了滑梯,儿子却没有去玩,他走到大哭的小女孩面前,从兜
里掏出了一块糖,慢慢递了过去,小女孩停止了哭泣,小心翼翼地接过糖,母
亲帮她轻轻剥去糖纸,把糖塞进她的嘴里,小女孩顿时破涕为笑。
⑧我没有犹豫,快步走了过去,轻声对那位母亲说:“让孩子们一起玩吧。”
⑨听了我的话,母亲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瞬间,两行泪水滑过脏兮兮的
脸庞,她小心翼翼地点了点头,放开了紧紧抓住的女儿的手。
⑩看着两个迥然不同的孩子在一起欢乐地玩耍,我心中竟充满了平和与温
暖,过了一会儿,儿子竟然也学会了帮小女孩捉虱子,两个孩子嘻嘻哈哈,打
打闹闹,玩得不亦乐乎。我试着和这位母亲交谈,却发现她不能说话,于是我
不再开口,和她一起静静地看着两个孩子嬉闹。我不经意间看了一眼这位母亲,
竟然发现不知何时她已面带微笑了。
⑪走出游乐场时,卖票的老人对我露出了从未有过的微笑,他告诉我,这
对母女在这儿好几天了,晚上就住在游乐场里。好在民政部门已经联系到了她
们的亲人,很快,她们就不必流浪了。这几天她们都没有像今天这样快乐过。
⑫这对母女曾遭遇何种变故我不得而知,但在这个捉虱子的游乐场,我却
陡然发现,自己的心上,不知何时竟也长满了虱子,那些带着自私、矫情、轻
蔑等标签的虱子让我的心灵变得肮脏而龌龊,若没有儿子的善良与单纯,我几
乎就会任由它们侵蚀自己的心灵。
⑬走出游乐场,许多目睹我和儿子与那对流浪母女接触的人都对我们避而
远之,儿子奇怪地问我是怎么回事,我坦然地告诉他,因为他们只看到了别人
身上的虱子,却没有发现自己的心灵才真正长满了虱子。
1.阅读全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第⑪段中,卖票的老人介绍了流浪母女的情况,有什么作用?
3.结合上下文,根据要求品味语言。没想到儿子眨着大眼睛对我说:“什
么是虱子?那里只有两个人啊。“(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她小心翼翼地点了点头,放开了紧紧抓住的女儿的手。(揣摩加点词
语的表达效果)
4.如何理解标题中“虱子”的含义?
5.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能否删去?请简述理由。
12.生活不能没有诗和远方
一直以来,中华民族的诗词歌赋源远流长,为每个国人所自豪。在五千年
文明史中,历代诗人留下了众多为人赞叹的诗句,今天读来亦让人赞叹。然而
令人汗颜的是,在这样一个快餐时代,饱读诗书的人少了,在网络上吐槽争论
的人多了。专注于文化内涵的人少了,重视颜值体型的人多了。即便开卷有益,
带着功利目的去阅读文章的人多了,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去提升文化素养的
人少了。步入书店,最显眼的地方往往摆放着成功学、职场技巧、商业推销等
书籍,诗词歌赋和传统文化的书籍往往被束之高阁。
是我们这个民族缺乏文化素养和文化基因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中国
诗词大会》圈粉无数,恰恰说明了在每个人的内心中都愿意亲近中国优秀传统
文化,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诗和远方”。在《中国诗词大会》上,选手们对
古诗词的熟悉程度令人惊叹,学者嘉宾对诗词内涵、创作背景等内容的解读,
——10——
更是一场文化大餐,让人如痴如醉。近些年,汉字听写大赛、成语大赛……都
曾经引发如潮关注,这都说明公众对传统文化有巨大需求。
然而不可回避的话题是:既然每个人身上都有中华优秀文化的基因,但这
样的基因为何常常被压抑,而不是被唤醒呢?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快餐时代,
浮躁的气息似乎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即便明白开卷有益的道理,许多人依然缺
乏耐心与沉静,不愿去品味诗词歌赋带来的美好意境。
更重要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上,我们走了弯路。一方面,传统文
化的教育曾经被挤到了的边缘,近些年才再获重视。课堂中的诗词教育,往往
抛却诗词的绝妙词句和美好意境,专注于反复咀嚼诗词的中心思想,专注于由
此衍生的各种试题。这样的传授方式,往往让学生瞬间对诗词失去兴趣。另一
方面,在许多家长的内心中,过度专注于对孩子“一技之长”的培养,让诗词
歌赋等浸润心灵的知识不知不觉间受到冷落。
然而,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除了奋斗的力量,还需要“诗和远方二希
望《中国诗词大会》引起的这股风潮,能够一路走下去,让古老的诗词歌赋再
度焕发青春,也让“腹有诗书气自华”成为更多人的追求。(节选央视评论)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早上好!我是高一10班的武亦姝。
新学期伊始,又将回到草长莺飞的时节,经过短暂的休整,你我一样都怀
揣着全新的目标和希望迎来新的学期。
高一的我们经过一个学期的高中生活,收获了难能可贵的经验,对未来的
学习自然更加期待;高二的学长学姐风华正茂,将要迎来更加忙碌但充实快乐
的生活。而高三的学长学姐即将开始在附中的最后一个学期,离自己的目标又
更近了一步。我们留恋过去的寒假,但还好有美丽的春天将至,每个人的心中
又重新有了新的冲动、渴望和目标。
春天有“(1)”,新的生命萌发之际,附中学子又将展现出蓬勃的朝气。我
们跃跃欲试地等待迎接未来,或是博学楼上激烈的辩论,或是实验室里惊喜的
喊声,再者便是操场上挥洒的汗水与青春,未来的一切值得我们期待。相信同
学们对自己未来的一个学期已经有了初步的设想,就如同一棵小草一样;我们
所要做的就是让心中的小草不断发芽长大,成为我们想要它成为的样子,一棵
大树,一朵鲜花,或者一捧绿叶,都好。
春天常见“(2)”,是浪漫而富有想象力的季节。我们有奔涌的情思,有灵
活的头脑和天马行空的想象。我们是新时代的少年人,当有“自信人生二百年”
的气魄,当有尽情的幻想与期盼,更当有将其化为现实的毅力和想法。就从制
定心中的小目标,培育心中的小火种做起吧!
春天更需“(3)”。在美好的季节更应抓紧时间,踏实认真地走好每一步,
攀登学习的顶峰。我们应认真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上课认真听讲,及时整理
笔记,找到并坚持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努力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充实,井井
有条。
当清晨在床上与困意斗争时,请记得晨光尚熹微中已有早起少年勤读书的
身影;当想要打开手机上网浏览的时候,请记得即使是街角闹市中也可收获遨
游书海的畅快。要做热情的理想家,敢于设立目标,制定计划;亦要做踏实的
实干家,认真努力地完成学习与工作,走过的路便不会后悔。
人生的诗意隐藏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等待人们去发现,为人们涵养一
颗诗心。少年听雨歌楼上是诗意,因为他懂得深思,懂得想象,懂得留意身边
——12——
的美好;相逢意气为君饮亦是诗意,因为他懂得既为朝气蓬勃的少年,就应抱
有一腔热血。而今笔下略过的一道道题目是诗意,课堂上振奋人心的发言是诗
意,因为我们懂得认真钻研,勤学苦练;教学楼里穿梭忙碌着的身影,问思楼
上深邃专注的眼神也都是诗意,因为我们懂得如何利用最美好的时光,去做有
意义的美好的事。
(节选武亦姝复旦附中开学发言)
1.以下三句诗来自武亦姝同学的开学发言,请把它们放在材料中恰当的
位置。
A三更灯火五更鸡B草色遥看近却无C春色满园关不住(2)
(3)_____
2.有专家估算,武亦姝至少有2000首诗词储备量,不过,她并不是纯粹
靠死记硬背的“诗词复读机”,在节目中尽显对古诗词的喜爱。你能结合央视
评论归纳出武亦姝同学成功的原因吗?
3.请你结合以上两篇文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生活中不
能没有诗和远方”的理解。
4.下列对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崔颖的《黄鹤楼》“白云千载空悠悠”一句,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
开阔感组合起来,催生了作者的乡愁。
B.李商隐《夜雨寄北》的结尾两句,通过写眼前想见的实景,表现了作
者思归的急切。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苓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以动衬静,正
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形象逼真地写出月光的皎洁明亮,营造出一个空明
澄澈、清幽宁静的美妙境界。
D.《登幽州台歌》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而是靠感情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
寂寞无聊的情绪。
13.(二)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汪大娘
①汪大娘,旗人,在我城内故居主人李家帮佣,只管做饭。
②我开始认识汪大娘时,她四十多岁,人中等身材,偏于瘦;朴实,没有
一点聪明精干气;很少嘻笑,但持重中隐藏着不少温和。目力不好,听说曾经
把抹布煮在粥锅里。像有些妇女一样,过日子有舍身精神,永远不闲着不记得
她有请假回家的事。李家人不少,夫妇之外,子二女三,逐渐都成婚传代,三
顿饭,活儿不轻。李家是汉族,夫妇都是进士之后,门第不低。不过不管门第
如何高,这出身总是旗人下的皇帝所赐。而今,旗下人成为佣人,并且依世俗
之例,呼家主人夫妇为老爷、太太,子为少爷,女为小姐,子妇为少奶奶,真
是翻了天,覆了地。
③汪大娘行事勤勉,这不希奇;希奇的是身份为外人,却丝毫不见外。她
主一家衣食住行的食政,食要怎样安排,仿佛指导原则不是主人夫妇的意愿,
而是她心中的常理。她觉得她同样是家中的一员,食,她管,别人可以发表意
见,可以共同商讨,但最后要由她做主。具体说,是离开常轨不行,浪费不成。
她刚来时,推想家里人可能感到不习惯,但汪大娘只注意常理不管别人的习惯。
日久天长,杂七杂八的习惯终于被她的正气憨气压服,只好都依她。两三年前,
我们夫妇往天津,见到李家的长媳张玉婷。闲谈,说到汪大娘,她说:“我们
都怕她,到厨房去拿个碗,不问她也不敢拿,孩子们更不成,如果淘气,她看
-14―
不过,还打呢。所以孩子们都不敢到厨房去闹。她人真好,一辈子没见过比她
更直的。”
④汪大娘也有使人费心的时候,是一年夏天,卫生的要求紧起来,街道主
事的人挨门挨户传达,要防四种病。如何防,第一,也许是唯一的要求,是记
牢那四种病名,而且过两三天一定来查问。李家上上下下着了慌,唯恐汪大娘
记不住。小姐,少奶奶,以及上了学的孩子们,车轮战法,帮助汪大娘背。费
了很大力量,都认为可以了,不想查问的人晚来一两天,偏偏先到厨房去问她。
她以为这必是关系重大,一急,忘了由严重的病入手想,好容易想起一种,说:
“大头嗡。”查问的人化严厉为大笑,一个难关总算度过了。
⑤还有更大的难关,是因为她年高辞谢到女儿家养老,“文革”的暴风刮
起来的时候李家是匹夫无罪,怀壁其罪,当然要深入调查罪状,大娘曾经是佣
人,依常情,会有仇恨,知道得多,自然是最理想的询问对象。不幸这位汪大
娘没学过阶级斗争的理论,又不识时务,所以总是答非所求。人家带启发性地
问她:“你伺候他们,总吃了不少苦吧?她答:“一点不苦,我们老爷太太待我
很好他们都是好人。连孩子们也不坏,他们不敢到厨房淘气。”不但启发没收
效,连早已教她不要再称呼的“老爷太太”也冒出来了。shdfVi苦心启发
的人哭笑不得,只好不再来,又一个难关平安度过了。
⑥汪大娘的年高辞谢是被动的,她舍不得走,全院的人都舍不得她走。为
了表示欢送,李家除了给她一些钱外,还让孩子们带她到附近的名胜逛逛。一
问,才知道她年及古稀,还没到过故宫。我吃了比她多读几本书的亏,听到这
件事,反而有些轻微的黍离、麦秀之思。秀才人情,心里叨念一句:“汪大娘
不识字,有福了!”那几天,汪大娘将要离去成为全院的大事,太太们和老大
太们都找她去闲谈问她女儿的住址,说有机会一定去看她。
⑦我们也抄来住址。但不凑巧,还未成行时,“文革”的大风暴来了。其
后是自顾不暇,几乎连去看看的念头也消灭了。一晃十几年过去,风停雨霁,
我们不由得又想起这位可敬的汪大娘,她还健在吗?还住在她女儿那里吗?因
为已经有了几次叩门都“”的伤痛经验,我们没有敢去。但她正直、质朴、
宽厚,只顾别人、不顾自己的少见的形象,总在我们心中徘徊;还常常使我想
到一个问题,是:常说的所谓读书明理,它的可信程度究竟有多大呢?
1.根据拼音写汉字。shdfGi苦心
2.第③段画线句是李家长媳评说汪大娘的文字。如果删去好不好,为什
么?
3.在第⑦段的横线处引用一句诗,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众里寻他千百度B.物是人非事事休
C.人面不知何处去D.桃花依旧笑春风
4.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其他人的表现
(1)汪大娘的表现
或反应
永远不闲着,
平时/
也不请假回家
家里人都依
安排食政时(2)
她、怕她
——16——
因过分看重而
查问卫生时(4)
忘记
文革时(3)(5)
院里的人都舍
年高辞谢时舍不得走
不得她走
5.细读第⑦段画浪线句,联系上面的表格,说说为什么十几年后“我们
不由得又想起这位可敬的汪大娘”?
三、语言表述
14.请从括号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写在横线上。面对危险的
时候处变不惊,镇定自若,面对异常激动人心的时候能(粉饰装饰
掩饰)自己的情绪不至于人前失态。一个人如果失去了敬畏之心,为人处世就
可能变得(狂妄自大盛气凌人恃才放旷)、肆无忌惮,甚至贪得无厌、
无法无天,最终吞下自酿的恶果。
四、写作
15.作文。
生活,有时候需要拿出耐心,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就像对着空谷喊
话,也要等一会儿,才会听见绵长的回音。
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感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
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
的姓名、所在学校。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D
【解题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学、古文化常识的积累、识记与理解能力,要求学
生在日常读书与学习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
A.“豆蔻年华”指少女十三四岁;B.《社戏》是小说,不是散文;C.“风骚”
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D.正确。
2、C
【解题分析】
A.第一组:都读ji,第二组:che/zhe,第三组:jtl/jti;
B.第一组:pi/bi,第二组:都读yhn,第三组:m6/md;
C:第一组:都读g6u,第二组:都读lido,第三组:都读h。;
D:第一组:qing/xin;第二组:都读di,第三组:jue/jiao
故选C。
3、D
【解题分析】
D:靳尚则是极力保护屈原的正面人物表述有误。是靳尚和郑詹尹禀承南后旨
意,欲密谋毒死屈原。故选D。
4、D
——18——
【解题分析】
D错误,改为“推举、讨论和表决”。
5、C
【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包括词语的性质,句子的成分,复
句的类型和病句的修改,根据所学的知识逐项进行分析即可。C项分析正确,
其他各项的错误之处分别为:A:“道德约束”是主谓短语。B:“那时候”是状
语。D:“生产”改为“产生”。
6、1.童年记忆(生活经历)文化传承(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等)
2.C
3.示例一:粽子,端午节前后,人们用苇叶包裹糯米及各种馅料蒸煮二
成,传说中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缅怀爱国诗人屈原。
示例二:东坡肉,宋朝苏东坡发明的一道菜肴。
示例三:汤圆,与元宵节有关。
【解题分析】
1.考查对材料的分析概括。材料一回忆的是童年制作油墩儿的经历,概
括为“童年记忆二材料三写的是传统节日端午习俗,制作粽子,概括为“文
化传承”。
2.C项错误,“君子远庖厨”,是孟子劝诫齐宣王实行仁术。与美食无关。
3.开放性试题,推荐一款有传统文化的美食,推荐文字与文化名人有关
即可。如示例三:月饼,与中秋节有关。
7、(1)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
里凝。(3)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4)示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空
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解题分析】
默写时要做到“三不”:不多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注意“莽”“瀚海”
“蹴”的正确书写。
8、①儒生形象②通过周进从哭了又哭到说说笑笑的一连串动作,反映出
周进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把一个对科举抱有幻想而又备受压抑、走投无路而
又欲罢不能的老书生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出来。这让我们看到悲剧人物喜剧
的一面。讽刺艺术是笑的艺术,而这种笑是含蓄的深沉的嘲笑,在这样的笑中
辛辣地讽刺了科举制度的罪恶。③严监生临死前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
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直到赵氏挑掉一茎才断气。
【解题分析】
(1)要求学生在阅读《儒林外史》时,注意识记作品具体刻画的两种对立性
的人物形象。(一)否定性人物形象:儒生形象、官绅形象、假名士形象。(二)
背定性的人物形象:带有叛逆精神的形象、真儒名贤形象、市井奇人形象。结
合语境分析,应填“儒生形象二(2)注意关键词“借喜剧性情节揭示悲剧性
内容:写出本段话的“喜剧”性。即“周进从哭了又哭到说说笑笑的一连串
动作,反映出周进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然后结合其年龄等精神面貌分析其
悲剧性。一个对科举抱有幻想而又备受压抑、走投无路而又欲罢不能的老书生
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出来。这让我们看到悲剧人物喜剧的一面。讽刺艺术是
笑的艺术,而这种笑是含蓄的深沉的嘲笑,在这样的笑中辛辣地讽刺了科举制
度的罪恶。作者也正是通过马周进自己的行动,显示出他的性格,对他那种迂
——20——
腐可笑的思想举动作了深刻的讽刺和揭露。(3)精彩的描写都因运用了合理的
夸张,而取得了强烈的讽刺艺术效果,从而更加真实地接露了问题的本质。结
合“把严监生那贪婪吝啬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活灵活现。”写出严监生临
死前的细节描写即可。
二、阅读
9、1.“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诗人的视线
由近及远地扫描,逐渐放开,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
平浪静;迟落的夕阳,提示着傍晚的安详。这样富有诗情画意的情境,不禁引
起诗人丰富的遐想。
2.这首诗表达了北宋国亡后,作者只能观景排忧之情。
【解题分析】
1.考查对诗歌的赏析。题目要求任选角度,难度降低,此句是作者登岳
阳楼所见之景,写景由近及远,帘旌:酒店或茶馆的招子。“帘旌”为近处看
到的景,物“夕阳”为远处看到的景物,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地扫描,逐渐放
开,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近景远景合而为一,富有诗情画意的情境,让诗人
产生丰富的遐想。
2.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写此诗时,诗人已届四十,到了不惑之
年,所以言“白头”;不说伤今,而言“吊古”,含蓄蕴藉,意味深长;“风霜”
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实,语意双关;而“老木沧波”更是包裹诗人形象
的一件外衣,无限悲恨。这一联似乎是诗人自语,未老先衰头已白,为国事,
为家事,为自己,为那些与自己一样国破家亡的同乡们焦虑、忧愁,吊古伤今,
感怀伤时,在秋霜的季节里,更觉时世如风霜相逼,冷峭之极。那衰老的枯木、
那苍凉的湖面,就像是作者自己。沦落天涯无尽的凄凉,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
一切尽在不言中。
10、1.C
2.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3.①钏美案;狸猫换太子;陈州放粮;钏包勉等。②包拯是一个有智慧,
有骨气,爱国家,爱百姓,为官廉洁、刚正,执法严峻,铁面无私,克己奉公
的大清官。
【解题分析】
1.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
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
义的单音节词。A:害怕/害怕;B:脸色/脸色;C:虽然/即使;D:平民/平民。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
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
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的意思是:
包拯性情严峻刚直,憎恶办事小吏苛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虽然非常憎恨厌
恶,但从来没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可以根据句意进行停顿。
3.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和知识积累。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
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
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从“人
以包拯笑比黄河清”可知包拯为官清廉;从“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可
知其正直。任举一两个包拯办案的例子即可,如钢美案,陈州放粮。
—22—
选自《宋史》作者:脱脱年代:元
参考译文:(包拯)转到端州当知府,升为右司郎中。包拯在朝廷为人刚
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人们把包拯笑比做
黄河水清(一样极难发生的事情)。小孩和妇女,也知道他的名声,叫他“包
待制”。京城里的人因此说:“(暗中行贿)疏不通关系(的人),有阎罗王和包
老头。”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包拯打开官署正
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包拯性情严峻
刚直,憎恶办事小吏苛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虽然非常憎恨厌恶,但从来没
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他)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人,平
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也断绝往来。虽然地位高贵,但(穿的)衣服、
(用的)器物、(吃的)饮食跟当百姓时一样。(他)曾经说:“后代子孙当官
从政,假若贪赃枉法,不得放回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若不听从我
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
11、1.“我”带儿子到游乐场,看到流浪母女依偎着游乐场的滑梯晒太阳,
捉虱子,人们纷纷躲避。“我”在儿子的影响下,同意两个孩子一起玩耍,流
浪母亲备受感动。走出游乐场后,“我”反省了自己。
2.①交代了流浪母女待在游乐场的原因,突出了母女生活的艰难以及身
世的可怜。②表明母女心情的变化,衬托出“我”和儿子的友善态度给母女带
来的快乐,同时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3.运用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出儿子的善良和单纯。“小心翼翼”写
出流浪母亲既感动又不放心的矛盾心理;“紧紧”写出流浪母亲的紧张和对女
儿的保护。加点词语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流浪母亲警惕、戒备的心理。
4.①流浪女孩头上的虱子;②自私、矫情、轻蔑等心理。
5.不能。该段描写了别人对“我”和儿子避而远之的态度,总结上文,
突出了行人自私、矫情、轻蔑的心理,点明主旨,引人深思。
【解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
括能力。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
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
主要内容。结合文中“竟然有一对衣衫褴褛的母女依偎在那个彩虹状的滑梯上。
这对母女旁若无人地晒着太阳,五六岁大的女儿惬意地闭着眼睛,满脸污痕的
母亲则仔细捉着女儿头上的虱子,阳光耀眼,她们身上散发出阵阵臭气,让往
日里如织的行人全部躲得远远的。”“儿子却没有去玩,他走到大哭的小女孩面
前,从兜里掏出了一块糖,慢慢递了过去,小女孩停止了哭泣”“我却陡然发
现,自己的心上,不知何时竟也长满了虱子,那些带着自私、矫情、轻蔑等标
签的虱子让我的心灵变得肮脏而龌龊,若没有儿子的善良与单纯,我几乎就会
任由它们侵蚀自己的心灵。”这些内容概括作答即可。
2.考查插叙的作用。插叙的作用: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推动
情节发展,更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为下文作铺垫;突出文章中心等。这里通
过买票老人之口,交代了流浪母女待在游乐场的原因,“这对母女在这儿好几
天了,晚上就住在游乐场里”可见母女生活艰难又很可怜。“这几天她们都没
有像今天这样快乐过。”“我”和儿子的友善态度给母女带去关爱、快乐,突出
文章中心。
3.赏析句子,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
——24——
表达的情感几个方面来分析,指出其精彩巧妙之处。要用评价语“形象生动”
“突出”等。本题(1)句通过对儿子神态的描写,表现出儿子的善良、纯朴。
(2)句前文写“蓬头垢面的母亲用最快的速度带着女儿离开了滑梯“,所以当
“我”递给她糖时,她“小心翼翼”,写出流浪母亲既感动又不放心的紧张矛
盾心理;“紧紧”写出流浪母亲对女儿的保护和对别人的防备、不信任心理。
4.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一般先解释词语的本义,再写出词语的
语境义。“虱子”本义指流浪女孩头上的虱子;结合文中“我却陡然发现,自
己的心上,不知何时竟也长满了虱子,那些带着自私、矫情、轻蔑等标签的虱
子让我的心灵变得肮脏而龌龊,若没有儿子的善良与单纯,我几乎就会任由它
们侵蚀自己的心灵”理解,这里指人的自私、矫情、轻蔑等龌龊心理。
5.考查对段落作用的理解。前文先是写自己对母女的态度,先是躲避,
在儿子的影响下,“我”摒弃了自私、轻蔑,最后一段写的是因为“我”和儿
子与这对母女在一起,别人对“我”和儿子避而远之的态度,总结上文,突出
了大多数人自私、矫情、轻蔑的偏见,最后一轮点明文章中心。
12、1.B、C、A
2.(1)武亦姝明白开卷有益的道理,非常耐心与沉静,愿意去品味诗词
歌赋带来的美好意境。(2)重视课堂中的诗词教育,能够领略诗词的绝妙词句
和美好意境。(3)武亦姝的家长重视诗词熏陶,让诗词歌赋等浸润孩子心灵。
3.《中国诗词大会》通过一首首美妙诗词的吟咏,以浓浓的诗情,激发人
们的诗意,使人们受到文化的洗礼、精神上的享受。的确,诗词代表着文化,
诗词演读着历史,诗词传播着文明。诗和远方也并不代表你要写出精彩绝伦的
诗词和开车走到你从没有去过的远距离的地方,它更多代表的是自己生存在这
世界上的一种美好的向往,一种人在追求生存过程中自己内心的真正的“爱,
喜悦,和平”,诗代表的是人生之诗,代表的是人生的诗意,是生活中不能缺
少的情趣和对生活的思考和注解;而远方则是你内心中一直没有到达过的那片
净土和向往,可以是你心中的一个梦,可以是一个人,甚至可以是你没有吃过
的一种美食。
4.B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句子衔接的能力。首先要仔细读句子,然后分析句子与
句子之间的关系,判断要衔接的句子应该是什么句式,最后做出选择。所给的
是三个诗句,首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根据段落的内容选填句子。根据段
落的表达内容可知,三个空白处依次填写“草色遥看近却无”“春色满园关不
住,,“三更灯火五更鸡”。
2.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
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
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根据评论部分(3)(4)段的内容,从正面作
答,即武亦姝明白开卷有益的道理,非常耐心与沉静,愿意去品味诗词歌赋带
来的美好意境;重视课堂中的诗词教育,能够领略诗词的绝妙词句和美好意境;
她的家长重视诗词熏陶,让诗词歌赋等浸润孩子心灵。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
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仔细体味推敲,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
领悟其中的深意。结合文章的内容理解,诗词代表着文化,诗词演读着历史,
诗词传播着文明。“诗”代表的是人生之诗,代表的是人生的诗意,是生活中
——26——
不能缺少的情趣和对生活的思考和注解;而“远方”则是你内心中一直没有到
达过的那片净土和向往,可以是你心中的一个梦,可以是一个人,甚至可以是
你没有吃过的一种美食。据此分析理解作答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诗歌的字词理解、词
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诗歌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
择。B项表述错误,李商隐《夜雨寄北》的结尾两句,通过想象相逢后彻夜畅
谈的虚景,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
13、1.煞费
2.不好。这是从侧面(/描写)表现汪大娘不管自己的身份,只注意“心
中的常理”,突出了她正直、尽责的个性。
3.C
4.(1)时间;(2)依据心中常理,不准浪费(/毫不见外,自己做主/别
人可以发表意见,但最后由她做主离开常轨不行,浪费不成/只注意常理,不
管别人习惯);(3)坚持认为李家都是好人(不识时务,总是答非所求);(4)
查卫生的人化严厉为大笑;(5)调查的人想诱导她,却被弄得哭笑不得。
5.因为汪大娘虽一字不识,但无论何时都能坚守正直、质朴、宽厚等做
人准则。
【解题分析】
1.考查对汉字字形的辨析与书写。“煞”不要写成“霎二
2.考查对侧面描写的理解。此文要写的人物是汪大娘,此处是侧面叙写
汪大娘,借大少奶奶之口,写汪大娘只注意“心中的常理”,这样正面叙写和
侧面叙写相结合,就突出了她正直、尽责的个性。
3.A意思是(这人)对着众多走过的女人一一辨认(但没有一个是他所
等待的意中人)。B意思是今非昔同,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落
寞。C诗句意思是人面不见,人去楼空。D意思是春风中的桃花是何等的艳丽。
只有C项符合语境。
4.考查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筛选信息的方向,
即挑选的范围和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