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习题含答案_第1页
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习题含答案_第2页
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习题含答案_第3页
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习题含答案_第4页
选择性必修2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习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一、选择题1.近几十年来,我国各地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后期的遗址,普遍存在着大量精制玉器,墓地和随葬品差别明显。然而这不能说明 ()A.贫富差距日益显现 B.私有制得到发展C.国家机器已经产生 D.原始平等被打破2.从三聚氰胺事件的重击、瘦肉精事件的炸雷、上海染色馒头的喧闹,到如今的塑化剂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而这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背后都有化学添加剂的阴影。这类问题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A.新航路的开辟 B.第一次工业革命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三次科技革命3.正是由于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产生了一批租用五十英亩、一百英亩、二百英亩或者更多的土地的大佃农,他们建立起大农场……(那些小自耕农)或者流入城市出卖劳动力,或者成为农场主的雇工……随着冶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日益增多,这表明()A.农业机械化的逐步实现B.农村封建生产关系瓦解C.资本主义农场开始建立D.工业革命推动农业变革4.发现美洲以来,许多诞生于动荡之中的宝藏就在新大陆和传统的欧洲大陆之间穿梭。美洲品种多样的植物更是别具一格。由印第安人培植的,对缓解世界粮食供应紧张,促进人口快速增长起重要作用的作物是()A.马铃薯、玉米 B.小麦、甘薯C.玉米、水稻 D.烟草、可可5.《诗经》中有10多首专门描述农业生产的诗篇,例如《豳风》详细叙述了每月所从事的农务、采集、狩猎等活动,这些诗篇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农业生产受到关注 B.农业技术取得突破C.小农经济较为发达 D.现实主义成为主流6.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市场最终形成B.工业革命的开展C.新航路开辟的影响D.亚洲人口的膨胀7.下表是我国部分地区最早种植甘薯时间表,这说明当时我国()地区四川云南广西湖北陕西山东河北时间(年)1733173517361740174917521758A.甘薯种植已经比较广泛B.甘薯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C.与美洲的经济交往频繁D.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8.原始社会末期,金属工具、牛耕等新的生产工具或方式的发明,直接促进了剩余产品的出现。对于剩余产品的不公平分配就是私有制的最早形式。私有制的产生()①与氏族制度的瓦解是同一过程②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③以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为前提④是贫富分化的结果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9.18世纪以前,欧洲人的食物主要来源于谷物的供应,而此后马铃薯取代了由面包与粥构成的食物体系,且日益成为了餐桌上的新主食。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A.美洲地区的开发 B.香料用品的大量输入C.商业革命的发展 D.民众生活的不断提升10.来自异域的糖和咖啡、荼、巧克力一起,不仅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和欧洲社会,糖从贵族生活象征,逐渐变为城市劳工的生活元素。源自亚洲的甘蔗种植与蔗糖制造技术被欧洲殖民传播到欧洲,引发了“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催生出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这表明糖()A.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B.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开展C.促进了世界的文化交流D.促进了世界历史进程的发展11.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但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农业机械化的具体表现也有一定的差异。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美国农业机械以大型为主B.法国农业机械以小型为主C.日本农业机械以中型为主D.中国主要采用大型农业机械12.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 ()①大幅提高了土地的使用率②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③导致工业生产的地位下降④现代科技应用于农业生产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③④13.欧洲各地区农作物每粒种子的平均收益率(1500~1820年)时间英国法国德国1500~1549年7.46.74.01650~1699年9.36.24.11750~1799年10.17.05.11800~1820年11.16.25.4上表主要表明()。A.英国农业生产持续大幅领先欧洲大陆B.高效农业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C.工业革命使英国农业生产率大幅攀升D.民主政治是发生农业革命的制度前提14.人类文明的发展靠的是什么?不是新资源的涌入,而是人类的交流。哥伦布不仅看到了美洲,并且把这一信息带回了欧洲,是信息的一来一往奠定了这件事的地位。此观点意在强调()。A.哥伦布最早到达了美洲B.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C.哥伦布完成了环球航行D.欧洲知道了欧洲以外的世界15.“舌尖上的中国”令人骄傲,“舌尖上的安全”令人担忧。为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最根本的是要 ()A.实行严格的监管B.实行严厉的惩罚C.严肃问责相关人员D.制定法律和法规,并严格履行16.中国古代农具各式各样,耕种工具有犁、耙、耖、锄等,收获农具有掼床、镰刀等,加工农具有碌碡、砻、磨盘等,数不胜数,据此可知,古代农耕经济()A.形式多样B.自给自足C.精耕细作D.个体经营17.中国引进美洲作物,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甘薯、马铃薯等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的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等果蔬,又有烟草、陆地棉等经济作物,总数超过了20种。这些外来作物的引进对中国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影响不包括()A.丰富了中国农产品种类B.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C.利于充分用地和养地D.提高农产品商业化程度18.下面是古代中国不同时期的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它们的使用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是()A.重农抑商 B.南稻北粟C.精耕细作 D.男耕女织二、非选择题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世界能源消耗量以平均每年2%的速度增长,能源利用效率低,能源问题形势严峻。世界水资源消耗量也以5%的速度递增。世界现代农业发达国家农业补贴占农业总产值的40%—80%。农业投入产出比较低,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例如中国农业投入产出比仅为5。据统计,2008年世界主要农产品农药超标率达20%。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导致水土流失量平均为230亿吨/年,15%的耕地已经不再适合农用,世界每年有数千种动植物灭绝。同时,目前世界很多国家的农业产业很少能够真正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特别是在区域生态文化价值的提升上,农业产业贡献小。——摘编自《世界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及我国后现代农业发展建议》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初,农业生产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城乡差距曾一度缩小。但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城乡差距再一次拉大。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的现状,虽然一部分劳动力流动到城市或者乡镇企业工作,农村农业劳动力人数在这一时期继续增加,但是农业就业人数占农村就业比重从1978年的90.75%变为1991年的80.29%。农业增加值占农村增加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83.1%变为1991年的64.24%。——摘编自《现代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从二元结构到四元结构(1949—2009)》(1)根据材料一,指出世界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外农业的发展中得到的启示。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图一图二材料二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愚见贫农之家,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注:铁搭:农具名。有4至6个略向里弯的铁齿,用于刨土。)材料三美洲作物引进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甘薯、马铃薯这样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的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番荔枝等果蔬,又有烟草、陆地棉(美棉)这样的嗜好作物和衣被作物,总数超过二十种。……在不长的时间中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究其原因,与明清以来人口急增导致的人地矛盾加剧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1)依据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并将两者联系起来,说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变化。(2)依据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耕作方面变化的表现及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变化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后对明清时期社会的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仅从新石器时代的墓葬差别,不能得出国家机器已经产生,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墓地随葬品的差异可以得出当时已经存在贫富差距,产生了私有制,不再是原始的平等关系,A、B、D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2.C解析:由题干信息“最早”“化学添加剂”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化学工业的建立带来的结果,故C正确;A、B两项时期没有出现化学添加剂,应排除;D项不符合“最早”,应排除。3.D解析:工业革命机器的发明和使用使得更多的农民变成了工人,说明工业革命推动了农业的变革,故选D;材料不是强调农业机械化的实现,而是强调工业革命对农村的生产关系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排除A;材料体现了工业革命和农业之间的关系,主旨不是农村封建生产关系瓦解,排除B;材料体现不出“开始建立”的信息,排除C。4.A解析:根据材料“由印第安人培植的,对缓解世界粮食供应紧张,促进人口快速增长”可知,这反映了马铃薯、玉米从美洲传播开来的意义,故选A项;小麦不是美洲原产,排除B项;水稻不是美洲原产,排除C项;烟草、可可不属于粮食作物,排除D项。5.A解析:由材料“有10多首专门描述农业生产的诗篇,例如《豳风》详细叙述了每月所从事的农务、采集、狩猎等活动”可知,农业生产在当时已经受到关注,故选A项;材料并未提及农业的生产技术问题,排除B项;小农经济在春秋战国时期才开始产生,C项“发达”说法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排除;材料并未就当时文学流派进行细致探讨,无法确知现实主义是否成为文学主流,排除D项。6.C解析:材料“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体现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故选C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排除A项;工业革命的开展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亚洲人口的膨胀并不会导致农作物的种类增加和向世界范围内扩散,排除D项。7.A解析:从最早种植甘薯的地区看出,甘薯种植已经比较广泛,故选A项;B、C、D三项均与材料无关,排除。8.A解析: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为家庭私有。最早归家庭所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土地也变成了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①②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9.C解析:马铃薯本原产于美洲,而成为欧洲的主要食物,说明这是世界联系加强的结果,也就是商业革命发展的结果,故选C项。美洲的开发不等于欧洲食物的变化,故A项错误;香料与马铃薯没有直接的关系,且香料来自亚洲,马铃薯来自美洲,故B项错误;马铃薯与谷物是食物品种的变化,不能说明生活水平的提高,故D项错误。10.D解析:材料“源自亚洲的甘蔗种植与蔗糖制造技术被欧洲殖民传播到欧洲,引发了‘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催生出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体现的是蔗糖的传播发展对人口流动、经济形态和殖民扩张的影响,说明蔗糖对世界历史进程的推动发展,D选项符合题意;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仅是材料的一部分,A选项排除;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开展仅是材料的一部分,B选项排除;世界经济文化交流无法体现对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的影响,C选项排除。11.A解析:美国农业机械以大型为主,法国以中型为主,日本以小型为主。中国的个体农户主要使用小型农业机械,大型农场则普遍采用大型农业机械。由此可以看出A项是正确的。12.A解析:解答本题时需注意题干的关键词“优越性”,提高了土地的使用率、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现代科技应用于农业生产等都是现代农业较传统农业的优越性,故①②④正确,答案为A项;农业现代化必然带来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业的发展,但并不代表工业生产地位就会下降,故③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故排除。13.B解析:表格只比较了英国、法国、德国农业生产的数据,不能说明英国农业生产持续大幅领先欧洲大陆,故A项错误;表格反映了英国农业生产效率高,高效农业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故B项正确;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后期,无法解释此前的现象,故C项错误;民主政治是发生农业革命的制度前提,仅由表格无法获得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14.B解析:材料“人类文明的发展靠的是什么?不是新资源的涌入,而是人类的交流”反映了人类的交流促进了文明的发展;“哥伦布不仅看到了美洲,并且把这一信息带回了欧洲,是信息的一来一往奠定了这件事的地位”反映了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促进了美洲和欧洲的交流,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15.D解析:实行严格的监管和严厉的惩罚,严肃问责相关人员只是保障食品安全某一方面的措施,要确保食品安全,最根本的是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从制度上确保才能真正解决食品安全问题。16.C解析:根据材料“耕种工具有犁、耙、耖,锄等,收获农具有掼床、镰刀等,加工农具有碌碡、砻、磨盘等,数不胜数”可知,材料体现了多种多样的农业生产工具,反映的是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故C正确;A、B、D都与材料无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