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北省邢台市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1-2022学年河北省邢台市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1-2022学年河北省邢台市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1-2022学年河北省邢台市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1-2022学年河北省邢台市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学年河北省邢台市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第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分)“朕”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任何人都可以用,用来表示“我”的意思,但在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独享的自称;秦以后,天子以金玉为印,“群臣莫敢用”。材料反映出()A.皇位的世袭性 B.皇权的独尊性 C.中央的权威性 D.民众的盲从性2.(2分)汉武帝时期,在京师设平准官,把各地征收上来的土特产品一部分运往京师,并且按长安市场价格涨落情况,贵则卖之,贱则买之,用以调剂供需,节制市场。这一措施()A.保证了百姓的日常生活 B.改变了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 C.打击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D.抬高了京师地区的商品价格3.(2分)图1、图2分别为公元194年和208年形势示意图,两图所示形势的发展()A.说明军阀割据出现 B.蕴含着统一的趋势 C.表明西汉政权灭亡 D.体现私人武装壮大4.(2分)东晋时期,洞庭湖的渔业发达,在南迁人口增多后,又出现了许多小鱼塘,洞庭湖周围的渔业也被带动发展起来,有“仓廪充实”之说。淮南地区还多雨季,土地肥沃,同时流民也大多集中于此。因此,这里的植物生长茂盛,每年“良畴万顷”,是重要的粮食产地。这说明()A.东晋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东晋时南方成为粮食的主要产地 C.北民南迁推动江南农业升级 D.北民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5.(2分)《中国人生活的明与暗》一文中写道:“(隋唐以后)中国人笃信教育,不论是高官还是平民,是富人还是穷人……因为受教育是通向由政府给予荣誉与金钱的正统之路,而且它也是使得驰骋于青年人头脑中的狂热野心得以最后实现的一种方式。”这一现象()A.使兴学重教成为社会风气 B.促进了文化广泛传播和发展 C.推动了私学合法地位确立 D.堵塞了门阀贵族人任的途径6.(2分)唐代把飞天造型(如图)描绘成最具时尚的女性写照,飞天脸型与北朝的飞天脸型不同,而转为中原的面孔,西域形象已荡然无存。这反映出唐代()A.宗教画开始呈现本土化 B.绘画出现了多元化倾向 C.宗教画遭到了民众排斥 D.绘画对世俗社会的迎合7.(2分)北宋对官制进行了调整,枢密使和宰相在政事堂并立“对掌大权”。枢密使和宰相的职权平等,凡军机要务,常相无权过问,二者一文一武,互不通气,分别向皇帝奏事。北宋官制的这一调整()A.凸显了政府重文轻武政策 B.缓和了文武官员的矛盾 C.强化了皇帝对军政的控制 D.削弱了地方割据的基础8.(2分)辽朝契丹文字创立后,很多通晓汉文的学者翻译了大量儒家经典和文学、史学、医学著作。萧韩家奴曾译《通历》《贞观政要》《五代史》;耶律倍译《阴符经》耶律庶成译方脉书。材料反映出辽朝()A.统治者对民族交融的重视 B.积极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 C.对本民族落后文化的扬弃 D.改变了忽视汉文化的传统9.(2分)明成祖时,阁臣可参与机务,但不置僚属;至仁宗时,用六部尚书侍郎兼殿阁大学士,阁臣权力加重;明宣宗时,内阁有票拟权,有了属官和办公机构,有行使公文的职能。这些变化实质上反映了()A.皇权日趋衰弱 B.内阁与丞相制一致 C.内阁取代六部 D.君主专制日益加强10.(2分)康熙年间,清廷在台湾设一府三县,设官驻兵,并展界开海。台湾地方官员也积极招徕大陆流民前去开发,出现“流民归者如市”,“内地人籍者众”的现象。这些做法()A.旨在加强汉族与台湾同胞团结 B.开启了大陆与台湾的贸易往来 C.有效地抵御了西方外敌的入侵 D.促进了台湾的经济建设和发展11.(2分)在中国古代辉煌的文学发展中,有这样一副对联“春风夏雨秋夜月,唐诗晋字汉文章”对古代中国文学进行了描述。它反映出古代中国文艺()A.因时代发展而各具特色 B.因时代发展而与时俱进 C.因社会需要而推陈出新 D.因政府提倡而各领风骚12.(2分)关于洋务运动的作用,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洋务运动研究基本上定位为对反动统治的维护。80年代中期以来围绕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进行全面探讨。后有学者将洋务运动史研究向推动中国社会生活变迁、思想解放等领域扩展。关于洋务运动作用研究的认识()A.带有浓厚意识形态研究特征 B.史学研究的角度日趋多元全面 C.缺少对洋务运动全面的观察 D.后面的研究颠覆了先前的观点13.(2分)近代西方列强对华进攻的总目标是:拆除先前屏障,将“华夷之辨”改为西方“规范”,将中国纳入西方世界的总秩序。针对这一目标,西方列强采取的交互式手段是()A.恐吓与侵略 B.战争与条约 C.商品与市场 D.外交与贸易14.(2分)1901年,两江总督刘坤一在给清政府的奏折中提出了“讲求有用之学”“讲求实学”的同时,确立“不废经书”为科举改制的宗旨。刘坤一的这些建议旨在()A.顺应政治现代化趋势 B.促进传统文化近代化 C.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D.抗拒学习西方的潮流15.(2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自己规定了严格的修订程序:“本约法,由参议院参议员三分之二以上,或临时大总统之提议,经参议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可决,得增修之。”该项规定所体现的原则是()A.三权分立 B.宪法至上 C.人民主权 D.民主协商16.(2分)如图所示为民国初年的婚姻照片。对此解读正确的是,民国初年()A.社会生活呈现出中西合璧的特点 B.婚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 C.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D.婚姻自由在青年男女中较为流行17.(2分)1936年,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委员会”,蒋介石任会长,同时规定在各省和直辖市设立分会,各县设立支会。这反映出当时的国民政府()A.积极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B.改变了工业落后的局面 C.开始重视地方组织建设 D.发挥了干预经济的职能18.(2分)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很快从“公审蒋介石”的宣传口号中冷静过来,并确立“联蒋抗日”的方针,且对国民党的斗争口号集中在国民党内的亲日派身上;在统一战线问题上,中国共产党视蒋介石为合作对象,号召“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中国共产党的这些举措()A.消除了与国民党的矛盾 B.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C.适应了民族抗战的需要 D.壮大了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19.(2分)毛泽东曾在1938年5月指出:“东三省的游击战……哪里的游击队多打死一个敌兵,多消耗一个敌弹,多钳制一个敌兵使之不能入关南下,就算对整个抗战增加了一分力量。”毛泽东发表这一言论意在()A.肯定敌后游击战争的战略价值 B.阐述相持阶段对日作战的方针 C.宣扬中共东北抗战的历史功绩 D.批评正面战场的消极抗战态度20.(2分)新中国成立前夕,有人认为: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依靠自己的力量不断走向胜利,在今后的革命与建设中“不要国际援助也可以胜利”,中国应独立于任何外国势力。这一主张()A.有助于维护民主革命成果 B.反映出国民谋求国家独立的呼声高涨 C.不利于中国外部环境改善 D.阻碍了新中国外交方针的贯彻与执行21.(2分)如图选自2006年《中国物价年鉴》中的数据,这反映了()A.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基本形成 B.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我国管理模式的改革由此展开 D.经济全球化冲击我国分配体制22.(2分)2016年6月8日的《人民日报》中写道:“正是由于人民群众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需要理论指导,催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否行得通,还得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和评判。”由此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突出的特点是()A.人民性和实践性 B.科学性和整体性 C.开放性和创新性 D.时代性和统一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6分。23.(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以血亲为基础的埋葬制度、礼制及精神信仰、祖先崇拜及祭祀礼仪,与血缘组织密切相关的家族政治,构成了中国早期文明的底色,且最终完成对中国早期区域文明整合的主体还是中原文明。首先是位于中原腹地的二里头文化(夏朝文明)强势勃兴,随后雄踞大中原的商周文明又接力扩展。东周时期列国争雄,同时又蕴含着强烈的统一趋势,文化上反倒有深度的互动交融。秦汉帝国则完成了中国八大核心文化区的政治统一,并持续扩展到周边更广大的一些区域,文化上也日益趋同,奠定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基础。——摘编自戴向明《中国史前社会的阶段性变化及早期国家的形成》材料二汉承秦制。汉代统治者继续开疆拓土,经过不断的开拓和经营,汉朝建立了一个东起东海、西到巴尔喀什湖、南抵南海、北至贝加尔湖,由多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国家。刘邦建汉后,实行无为而治。后随着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在叔孙通、陆贾等人的劝谏下,逐渐重视儒家思想。至汉武帝时,最终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后,其辖境内民族统称为“秦人”。汉朝建立后,国力不断强盛。在与匈奴、诸羌、西南夷、百越和西域诸国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各邻国和邻族逐渐称汉王朝的使者为“汉使”。到东汉时,汉民族已有“汉人”之称。——摘编自段红云《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对中国各民族形成与发展的意义》(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早期文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发展的影响。24.(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以来城市商业的繁盛,特别是以市场活动为中心的商业市镇的兴起,是吸引商人从负贩行商到侨寓定居的首要因素。在这些市镇中,人口增长迅速且较为集中,商品销售市场广阔且相对稳定,为商人寻求稳定的利润创造了条件。这些经济型市镇大多处于水陆交通的要冲之地,交通的便利为商人提供了良好的物流,因此,商人定居于这些地方,更便于他们了解当地市场行情,获取需求信息,在此情况下,商人们无论是在客居地开设店铺,还是贩运商品至自己的居住地销售,获取高额利润的机会都更多。所以,宋人说:“富人,必居四通五达之都,使其财布于天下,然后以收天下之功。”——摘编自冯芸、桂立《宋代城市商业的繁盛与坐贾势力的发展壮大》材料二:明清时期,市镇发展较快的松江、嘉定、太仓一带,是棉花的产地,棉纺织业发达又靠近沿海,利于海上贸易,是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吴江的河里、平望,湖州的南浔,都是著名的水乡市镇。这些市镇有的以经营手工业为主,有的以某些行业著称,有的是农副产品的交易市场或产地等。随着市镇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繁荣,明中叶以后,在经济作物和水陆交通发达的地区,先后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工商业市镇,如苏州的盛泽、平望、唯亭,嘉定的南翔、诸翟,湖州的南浔、乌镇等地。这些市镇人烟稠密,街道繁盛,市场繁荣,手工业、商业都很发达,且为各商贾所集,进行大宗交易。——摘编自何荣昌《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城市商业繁盛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以来市镇发展的历史意义。25.(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以来中国思想解放运动从其纵向文化心路考察:以务实变通为理念;以制度更新为取向;以科学思想层次为主目标。从其横向比较考察:以救亡图存为前提;以文化开放为思想构架;以注重国情为基础,以儒学理论为依据,立足本国国情,博取西方文化的精华而不照搬。从其内在差异考察:政治认知的不同导致了每一阶段的知识分子对救亡图存意识上的差异;对“西学”认知的不同,导致了每一阶段的知识分子的“文化开放主义”理念的差异;归位于不同等级的知识分子层的政治、经济地位的不同,导致了其文化政治行为的差异。——摘编自王韵秋《关于近代以来中国几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历史反思》根据材料信息,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逻辑清晰。)2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亚非人民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独立召开的一次会议,它标志着亚非国家走上了团结、自立、共同发展的道路,但是,由于美国的唆使和破坏,一些与会国将矛头指向社会主义新中国,攻击和污蔑共产主义是“独裁”,是“新殖民主义”,企图以此在会内掀起反华逆流,制造猜疑和分裂气氛,进而使会议不欢而散。与此同时,一些主张中立的国家和参加军事集团的国家在会议上也产生了针锋相对的争吵,导致会议陷入僵局,在这关键时刻,周恩来以其政治家、外交家的敏锐眼光和宽阔胸怀,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中国代表是来‘求同’的,而不是来‘立异’的。”——摘编自杨晋辉《论周恩来“求同存异”思想》材料二:新中国在万隆会议这个多边国际舞台上,牢牢地把握和平外交的话语,充分展现了和平外交的姿态。依托印度和缅甸作为万隆会议的发起国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倡导国的双重身份,共同推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外交话语的传播和实践;充分尊重亚非国家要求和平、要求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等强烈诉求,积极回应周边国家的期望和关切。由此,新中国向国际社会尤其是亚非国家充分展现了敢于承担国际责任和发挥大国作用的国家形象,有力地改变了西方舆论对新中国的妖魔化。通过万隆会议,新中国进一步强化了自己作为亚非国家的身份认同,强调中国作为亚非国家的身份,突出中国与其他亚非国家的共同点。一一摘编自张屹峰《万隆会议与新中国外交话语权的建构》(1)根据材料一,概括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与亚非国家“同”与“异”的表现。(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万隆会议对新中国外交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第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考生可根据材料“‘朕’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任何人都可以用,在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独享的自称;秦以后,天子以金玉为印,‘群臣莫敢用’”分析。【解答】由材料“‘朕’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任何人都可以用,在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独享的自称;秦以后,天子以金玉为印,‘群臣莫敢用’”及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兼采三皇、五帝名号,将新王朝的君主定名为“皇帝”,并通过许多具体规定和礼仪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皇权的独尊性,没有体现皇位的世袭性和中央的权威性,排除A项、C项;材料体现的是皇权的独尊性,与民众的盲从无关,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2.【分析】本题考查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经济措施,根据材料中平准官的职能和作用及所学汉武帝的经济措施分析作答。【解答】由材料“在京师设平准官……用以调剂供需,节制市场”可知,政府管控京师的市场活动,有利于维护经济秩序,打击富商大贾操控市场的行为,抑制工商业者,C项正确;这一措施有利于调整供需,平抑物价,但不一定能保证京师的物资供应,因此不一定能保证百姓的日常生活,A项错误;这一措施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但不能说明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已经改变,排除B项;“调剂供需”,有利于平抑物价,保持物价稳定,D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汉武帝的经济措施,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两汉衰亡,考生可根据材料图片分析。【解答】从材料中的政权数量来看,呈现由多变少的局面,说明的是蕴含着统一的趋势,B项正确;材料与军阀割据局面出现及私人武装力量壮大的说法无关,排除AD项;材料体现的是东汉政权的灭亡,排除C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魏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两汉衰亡,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过程进行分析。【解答】题干所给材料“在南迁人口增多后,又出现了许多小鱼塘”“良畴万顷”体现的是魏晋时期北民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中叶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时期南方并非是主要粮食产地,排除B项;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与江南农业升级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5.【分析】本题考查科举制,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隋唐以后)中国人笃信教育,不论是高官还是平民,是富人还是穷人……因为受教育是通向由政府给予荣誉与金钱的正统之路,而且它也是使得驰骋于青年人头脑中的狂热野心得以最后实现的一种方式”的主旨,结合科举制的意义分析。【解答】依据材料“(隋唐以后)中国人笃信教育,不论是高官还是平民,是富人还是穷人……因为受教育是通向由政府给予荣誉与金钱的正统之路,而且它也是使得驰骋于青年人头脑中的狂热野心得以最后实现的一种方式”并结合所学可知,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官标准,为平民读书和入仕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兴学重教成为社会风气,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制对兴学重教的影响,不是强调对文化传播和发展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涉及私学,故C项错误;科举制虽然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但是世家大族子弟入仕仍然具有一定优势,因此D项中的“堵塞了”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科举制的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6.【分析】本题考查中西方文化交流,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转为中原的面孔,西域形象已荡然无存”。【解答】从材料中的“转为中原的面孔,西域形象已荡然无存”可以得出,唐朝的飞天形象开始脱去原来的造型,慢慢地变为中原人物的样子,即宗教画开始呈现本土化,故A正确;多元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B;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故排除;材料体现了绘画对本土文化的迎合,而不是对世俗社会的迎合,故排除D。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通过中西方文化交流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进行分析。【解答】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信息体现的是北宋在加强君主专制措施中,主要采取分散相权的措施加强皇权,进而强化皇帝对军政的控制,C项正确;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与重文轻武政策无关,排除A项;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与缓和文武官员矛盾无关,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转运使司的设置,削弱了地方割据的基础,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8.【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多民族政权的并立,考生可根据材料“辽朝契丹文字创立后,很多通晓汉文的学者翻译了大量儒家经典和文学、史学、医学著作。萧韩家奴曾译《通历》《贞观政要》《五代史》;耶律倍译《阴符经》耶律庶成译方脉书”分析。【解答】材料“契丹文字创立后,很多通晓汉文的学者翻译了大量儒家经典和文学、史学、医学著作”体现的是辽朝积极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推动了本国的汉化进程,B项正确;材料与统治者对民族交融的重视无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对本民族落后文化的扬弃,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辽朝在此之前对汉文化传统的忽视,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明朝的内阁,考生可根据材料“明宣宗时,内阁有票拟权,有了属官和办公机构,有行使公文的职能”分析。【解答】根据“明宣宗时,内阁有票拟权,有了属官和办公机构,有行使公文的职能”可以看出,明朝内容的权势和地位有所提升,其根本原因在于君主专制的强化,内阁权力的大小来源君主,因此本质上反映的是君主专制的强化,D项正确,排除A项;内阁不是丞相,排除B项;内阁不是六部,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明朝的内阁,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0.【分析】本试题考查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结合材料“招徕大陆流民前去开发”回答。【解答】材料强调的是大陆和台湾的联系,不是汉族与台湾的关系,A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对台湾的管辖和开发,没有体现贸易,B错误;材料没有提及抵御西方外敌的入侵,C错误;题干中清廷加强对台湾的机构管辖,同时招徕大陆流民开发,这些措施促进了台湾的开发,D正确。故选:D。【点评】本试题考查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要求学生掌握清朝时期的民族政策和影响。11.【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考生需要熟知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文化成就。【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古代文学体裁形式多样,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色,如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魏晋时期虽社会动荡,但书法绘画成就斐然。题干中的“唐诗晋字汉文章”即说明古代中国文艺因时代发展而各具特色,故A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不同时期的文艺特色,而不是“与时俱进”和“推陈出新”,故排除BC;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体裁并非全是由于政府提倡,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通过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征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迁移与运用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素养。12.【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考查洋务运动作用的评价。解题的关键是对“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洋务运动研究基本上定位为对反动统治的维护。80年代中期以来围绕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进行全面探讨。后有学者将洋务运动史研究向推动中国社会生活变迁、思想解放等领域扩展”的分析理解。【解答】依据材料“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洋务运动研究基本上定位为对反动统治的维护。80年代中期以来围绕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进行全面探讨。后有学者将洋务运动史研究向推动中国社会生活变迁、思想解放等领域扩展”可以看出80年代中期以来对洋务运动作用评价日趋多元全面,故B项正确。A项只符合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排除。材料体现的是80年代中期以来对洋务运动作用评价日趋多元全面,故C项错误。后面的评价是对前面评价的发展,故D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对洋务运动作用的评价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13.【分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根据材料“将‘华夷之辨’改为西方‘规范’”提炼出朝贡体系瓦解的信息并结合所学鸦片战争后不平等条约签订的影响分析作答。【解答】由所学朝贡体系的知识可知,古代中国强调“华夷之辩”而形成了以经济实力为支撑、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称为朝贡体系,由所学鸦片战争的影响可知,鸦片战争前后,一方面,随着清朝国力的衰落,朝贡体系摇摇欲坠,一方面西方列强殖民扩张,将原属朝贡体系的中国之领国纷纷变成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保护国,因此东亚地区国际关系变化的途径就是西方列强在殖民侵略后,与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政治实体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并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将后者的领土、主权和权益以合法的形式转移到殖民列强手中,故B项正确;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列强严加防范,恐吓和外交的手段不符合题意,排除AD;西方列强倾销商品、开拓市场是殖民扩张的附属品,从属于殖民扩张这种方式,不符合题干强调的朝贡体系被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取代,排除C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及清末新政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进行分析。【解答】题干所给材料“‘讲求有用之学’‘讲求实学’的同时,确立‘不废经书’”体现的是该主张仍然是传统中体西用思想的延续,主要是为了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C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主张不利于政治、文化的现代化,排除AB项;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主张有利于学习西方,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15.【分析】本题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由参议院参议员三分之二以上,或临时大总统之提议,经参议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可决,得增修之”的主旨,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特点分析。【解答】依据材料“由参议院参议员三分之二以上,或临时大总统之提议,经参议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可决,得增修之”可知,材料强调参议院的权力,以限制总统权力,这体现了权力的制约和平衡,即三权分立原则,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三权分立原则,不能体现宪法至上、人民主权以及民主协商原则,故BCD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16.【分析】本题考查近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解题关键是观察人物的服饰。【解答】图片中新娘穿白色婚纱,旁边妇女穿改良旗袍,而包括新郎在内的成年男子仍穿长袍马褂,说明近代服饰土洋并存,中西合璧,故A项正确;婚俗简化发生在民国成立前,B项“开始”说法错误;“显著提高”在图片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婚姻自由”是婚姻观念,在图片中没有反映,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近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7.【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信息及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特点、历史影响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一场由政府号召并组织的、动员各界人士参加的群众性的经济建设运动,特征是发挥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责,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并未推动经济协调发展,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改变了工业落后的局面,排除B项;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与重视地方组织建设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18.【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联蒋抗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等。【解答】A项“消除”说法绝对,排除。国民革命在1927年基本结束,故排除B。西安事变发生时,国内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明显适应了民族抗战的需要,故C正确。当时主要的和国民党合作抗日,故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演变情况,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19.【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根据材料理解游击战在中国全局性抗战的作用。【解答】毛泽东的话肯定了东北地区的游击战消灭、牵制日军,能够对全国抗战提供有力支援,故A项正确;题干没有反映对日作战的方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是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结束后,排除B项;题干没有反映东北地区开展游击战的主力和领导力量,无法体现中共的历史功绩,排除C项;D项没体现。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0.【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根据材料““在今后的革命与建设中‘不要国际援助也可以胜利’,中国应独立于任何外国势力””及所学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分析作答。【解答】材料“在今后的革命与建设中‘不要国际援助也可以胜利’,中国应独立于任何外国势力”强调了中国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由所学可知,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完成,独立自主有利于维护民主革命的成果和国家利益,故A项正确;题干没有反映国民的呼声,排除B项;中国独立自主并不是就要与外国对抗,中国愿意在平等互利的情况下与任何国家建立外交关系,C项说法错误;新中国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这与材料观点有继承性,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答本题需根据材料数据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从材料中的市场调节占比来看,市场调节占据绝大比重,说明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基本形成,A项正确;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说法无关,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已经开始了管理体制的改革,这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与全球化发展无关,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2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经济建设,要求学生结合我国经济建设道路探索的表现来分析。【解答】从材料中“正是由于人民群众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需要理论指导,催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可以看出实践性的特点;从材料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否行得通,还得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和评判”可以看出人民性的特征,A符合材料的要求;BCD选项都不准确,排除。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探索的特点,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6分。23.【分析】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第一问,依据材料一从相同点、作用、多元一体性以及传承性等角度分析;成因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从文明传承、先进性以及民族交融等角度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对疆域、对国家认同意识、对儒学地位、对中华民族性格以及对多民族共同发展局面等方面的影响分析。【解答】(1)特点:根据材料一“以血亲为基础的埋葬制度、礼制及精神信仰、祖先崇拜及祭祀礼仪”可以得出中华各地早期文明具有相似性;根据“首先是位于中原腹地的二里头文化(夏朝文明)强势勃兴,随后雄踞大中原的商周文明又接力扩展”可以得出中原文明在文明整合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根据“奠定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基础”可以得出多元一体性;结合所学知识从具有传承性角度进行补充。成因:根据材料一“构成了中国早期文明的底色,且最终完成对中国早期区域文明整合的主体还是中原文明”并所学知识从文明底色的传承、中原文明在诸区域文明中具有先进性、各民族之间的互动交融等角度分析。(2)影响:根据材料二“汉代统治者继续开疆拓土,经过不断的开拓和经营”、“由多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国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所学知识从拓展古代中国的疆域、増强境内各民族的国家认同意识、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及形成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局面等角度分析。故答案为:(1)特点:中华各地早期文明具有相似性;中原文明在文明整合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多元一体性;具有传承性。成因:文明底色的传承;中原文明在诸区域文明中具有先进性;各民族之间的互动交融。(2)影响:拓展了古代中国的疆域;増强了境内各民族的国家认同意识;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形成了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局面。【点评】本题考查中国早期文明发展的特点及其成因、秦汉时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发展的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24.【分析】(1)本题考查宋代的商业发展,原因:根据材料“人口增长迅速且较为集中”“这些经济型市镇大多处于水陆交通的要冲之地”“富人比居四通五达之都”及所学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及原因分析作答。(2)本题考查明清商业的发展,特点:根据材料“棉纺织业发达又靠近沿海”“吴江的河里、平望,湖州的南浔,都是著名的水乡市镇”“随着市镇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先后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工商业市镇”分别提炼信息作答。意义: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宋代商业发展及社会变迁的知识分析作答。【解答】(1)原因:结合所学宋代商业发展的知识可知,坊市制度的崩溃;根据材料“人口增长迅速且较为集中”可归纳出城市人口急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材料“这些经济型市镇大多处于水陆交通的要冲之地”可归纳出城市位于经济发达地区或交通要冲;结合所学宋代商业繁荣的原因可知,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根据材料“富人比居四通五达之都”可归纳出商人势力的发展壮大。(2)特点:根据材料“棉纺织业发达又靠近沿海”可归纳出依靠便利的水陆交通分布;根据材料“吴江的河里、平望,湖州的南浔,都是著名的水乡市镇”可归纳出辐射范围广;根据材料“随着市镇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可归纳出与商品经济发展相结合;根据材料“先后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工商业市镇”可归纳出以工商活动为主要功能。意义: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宋代商业发展及社会变迁的知识可知,宋代市镇的发展促进了封建社会中后期经济的发展、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推动了乡镇城市化进程、冲击了传统的社会观念及丰富了民众的社会生活等。故答案为:(1)原因:坊市制度的崩溃;城市人口急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位于经济发达地区或交通要冲;农业和手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