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修订情况介绍中冶赛迪集团公司薛尚铃二零一陆年六月报告内容1修订工作概况2修订的简要过程和主要工作3主要修订内容1.1任务来源本规范根据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渝建标字[2012]第1-30号文要求制定。本规范系对《重庆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06进行修订而成的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1.2编制的指导思想1、遵循先进性和科学性原则,紧密联系现有工程实际,修编后的规范应充分体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的原则,确保标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2、保留原规范的先进成果、内容;补充完善10多年重庆市在地基基础方面科研、设计、施工中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充分体现重庆市的地区特色;力求与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规范协调统一;注重规范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3、编制过程中应广泛征求专家、主管部门和设计、勘察、施工科研教学单位的意见,积极参考国内外的先进标准,处理好与其他相关标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1.3
修订依据参考国内外主要标准规范: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深圳市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SJG01-2010)《湖北省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42242-2003)、《贵州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2245-2004)、《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和福建省《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07-2006)及其他标准规范,最新研究成果和相关资料。1.4编制单位本标准由重庆市土木建筑学会和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会同重庆市设计院、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重庆大学设计院、中机中联公司、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重庆大学、重庆市都安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重庆源道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重庆市二零八勘察设计院、重庆大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重庆路威土木工程设计有限公司、重庆大有建筑设计院、重庆市勘测院、重庆市长寿建筑设计院、重庆市水利电力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重庆蜀通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成都基准方中建筑设计重庆公司、重庆全城建筑设计公司等22家单位编制。2.1修订过程2013年3月25日成立编制2013年4月11日召开第一次全体大会2013年8月20日形成讨论第一稿2014年3月6日形成讨论第二稿2014年8月23日形成讨论第三稿2014年9月21日形成征求意见稿2014年9月21日形成征求意见稿2015年3月4日形成送审稿2015年4月15日《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送审稿)专家审查会2015年6月9日形成报批稿。在形成各稿期间也进行了多次修改2015年7月3日将报批稿送建委。2016年1月21日发布2016年5月1日实施生效。2.1修订过程规范编制组在修订过程中,调查总结了近10多年重庆市地基基础工程的实践经验,开展了专题研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分析,总结了近年来重庆市在地基基础方面科研、设计、施工中取得的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内有关技术标准,吸收了国内外相关科技成果,充分体现重庆市的地区特色,力求与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规范协调统一,注重规范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充实。3主要修订内容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地基计算;5.山区地基;6.地基处理;7.建筑基坑;8.基础;9.地基基础抗震设计;10.检验与监测。3主要修订内容1)增加了地基工程地质勘察的技术要求;3.0.5对工程地质勘察提出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应提供下列资料:1)有无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评价其危害程度,并提出处理措施建议;2)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提供与设计相对应的地基承载力及变形参数;3)河道、沟滨、墓穴、防空洞、采空区和孤石等不利埋藏物的分布情况及范围;4)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和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用于计算地下水浮力的设防水位;判定水和土的腐蚀性;5)填土作为建筑地基的可能性、均匀性、压缩性和密实度;填土侧向临空时,评价填土地基的稳定性;评价填土层产生负摩阻力和不均匀沉降的可能性,提出负摩阻力系数;6)斜(边)坡地基岩体的完整性和结构面倾向、倾角以及组合关系;土质斜(边)坡土岩界面倾向、倾角;评价斜(边)坡地基稳定性,并提供相关设计参数;7)洞室地基围岩的完整性和坚硬程度,确定围岩级别,评价洞室地基稳定性;3主要修订内容1)增加了地基工程地质勘察的技术要求;3.0.5对工程地质勘察提出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8)对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并提出设计与施工建议;9)碎裂岩或极软岩为持力层、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建(构)筑物,其地基承载力和变形参数应采用现场静载荷试验确定。10)对岩溶强发育地段一柱一桩基础应逐桩布孔。对大直径嵌岩桩,勘探深度应不小于设计桩底面以下桩径的3倍且不小于5m;11)提出勘察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场地类别、特征周期等有关参数,对抗震设防有关的场地稳定性进行评价。2、在抗震设防烈度不小于6度的地区,尚应进行以下勘察工作:1)应划分对抗震有利、不利或危险的地段,划分场地类别。同一建筑物跨越不同地质单元时,应按最不利地质条件划分场地覆盖层厚度和场地类别。2)对于抗震设防的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应进行与抗震设防有关的场地稳定性评价;对需要采用时程分析法计算的建筑,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尚应根据设计要求提供土层剖面、场地覆盖层厚度和有关动力参数。3主要修订内容2)修改补充了基础地基承载力验算的适用条件;4.2.1基础底面压力应满足下列要求:1
偏心距小于或等于偏心边长度的1/30时,满足下式:2
偏心距大于偏心边长度的1/30时,满足下式:3主要修订内容2)修改补充了基础地基承载力验算的适用条件;本次修订做了以下修改:1地基承载力验算式中取消了结构重要性系数从而与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一致。这是考虑到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概念的计算表达式实际上是允许应力法表达式,这种表达式不涉及结构重要性系数。2对(4.2.1-1)和(4.2.1-1)式适用条件的表述作了修改:(4.2.1-1)式的适用条件由所有情况(包括荷载不偏心和荷载偏心)改为偏心距小于或等于偏心边长度的1/30,(4.2.1-2)式的适用条件由荷载偏心改为偏心距大于偏心边长度的1/30。3主要修订内容3)增加坡地地基设计和边坡地基承载力验算内容;4.2.8对位于坡角小于45°、坡高小于8m且稳定的土质边坡、破碎或极破碎岩质边坡上的基础(图4.1.7),当其垂直于坡顶边缘线方向的基础底面边长b小于或等于3m时,基础底面外缘到坡面的水平距离a,对于条形基础不小于该边长的3.5倍;对于矩形或圆形基础不小于该边长的2.5倍且不小于2.5m时,可仅按平地地基进行承载力验算。基础和土质边坡、破碎或极破碎岩质边坡不属于上述情况或基础和土质边坡的关系不满足上述要求时,除应按平地地基进行承载力验算外还应按边坡地基进行承载力验算。3主要修订内容3)增加坡地地基设计和边坡地基承载力验算内容;4.2.8条从安全起见,对无外倾结构面的岩质边坡,本规范给出的条件比重庆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6-2006)给出的需进行边坡稳定性验算的条件有所降低,基础外边缘与边坡坡脚连线倾角θ大于45°者均需进行边坡地基承载力验算。同时,考虑到破碎或极破碎岩质边坡与土质边坡较接近,从安全起见,对破碎或极破碎岩质边坡,采用与土质边坡相同的条件。另外,考虑到填土与岩体性质差异大,从安全起见,本规范给出的外侧有填土的岩质边坡进行边坡地基承载力验算的条件与外侧无填土的岩质边坡相同。3主要修订内容3)增加坡地地基设计和边坡地基承载力验算内容;4.2.9对位于土质边坡、破碎或极破碎岩质边坡和有外倾结构面的岩质边坡上的基础,边坡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根据坡上建(构)筑物基础底面极限压力除以地基承载安全系数的方式确定,地基承载安全系数对土质边坡应取2,对岩质边坡应取3。坡上建(构)筑物基础底面极限压力应采用边坡稳定性计算确定,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1边坡稳定系数取1.0;2除结构面充当滑面外,滑面采用从基础底面内边缘通过的圆弧形滑面;3当有边坡支护结构时,将支护结构有效抗力计入。本条给出了土质边坡、破碎或极破碎岩质边坡和有外倾结构面的岩质边坡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方法:先通过边坡稳定性计算的反算求出基础底面极限压力(即边坡地基极限承载力),再由此计算边坡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边坡稳定性要求和边坡地基承载力要求是不同的,对永久岩石边坡地基,要求承载安全系数接近或等于3;对永久土质边坡地基,要求承载安全系数接近或等于2。这就是说,边坡地基承担的基底压力按这样的倍数放大后边坡稳定系数仍不小于1时,边坡地基承载才满足安全系数要求。显然,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不能代替边坡地基承载力验算。3主要修订内容3)增加坡地地基设计和边坡地基承载力验算内容;4.2.9条例如:某直立岩质边坡,高度为3m,重度为23kN/m3,顶面上有一重要建筑物条形基础,其基底压力为140kPa,其宽度为1m,边坡岩体中有一外倾结构面从基础内边缘和坡底边缘通过,其倾角为70°,其粘聚力为100kPa,内摩擦角为30°。进行边坡抗滑稳定性计算得,该边坡抗滑稳定系数为2.12,显著大于边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进行与边坡地基承载力验算等效的边坡抗滑稳定性计算(计算时地基承载安全系数取3)得,该边坡抗滑稳定系数为0.94,明显小于1。这就是说,此边坡抗滑稳定满足要求而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要求。如果对这样的边坡不进行支护,则地基承载安全度是不够的。3主要修订内容3)增加坡地地基设计和边坡地基承载力验算内容;4.2.9条。3主要修订内容3)增加坡地地基设计和边坡地基承载力验算内容;4.2.10对无外倾结构面、岩体完整、较完整或较破碎且稳定的岩质边坡上的基础(图4.2.10),边坡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根据平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折减确定,折减系数可根据基础外边缘与坡脚连线倾角按表4.2.10确定。3主要修订内容3)增加坡地地基设计和边坡地基承载力验算内容;4.2.10本条给出了无外倾结构面、岩体完整、较完整或较破碎且稳定的岩质边坡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折减办法。折减系数在《重庆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0/5001-1997)基础上调整:一是决定折减系数的因素由坡角改为基础外边缘与坡脚连线倾角;二是考虑到基础外边缘与坡脚连线倾角小于45°时不做折减偏于不安全,将75°~0°分为75°~50°、50°~15°、15°~0°三档,并对各档的折减系数采用区间值。算例:某项目柱下独立基础位于无外倾结构面、岩体较完整且稳定的岩质边坡上,平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48MPa,基础外边缘与坡脚连线倾角为60°,基础底面尺寸为1500x1500,基础埋深为0.9m,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柱底轴力为5000KN,忽略弯矩和剪力,分别按照平地地基和边坡地基进行承载力验算。3主要修订内容3)增加坡地地基设计和边坡地基承载力验算内容;3主要修订内容4)增加了地基抗浮验算和措施,修改补充了基础防水混凝土设计抗渗等级的内容;4.4.2建筑物基础存在浮力作用时,应进行抗浮稳定性验算。抗浮稳定性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重力抗浮情况,基础抗浮稳定性按下式计算:2基础抗浮稳定安全系数取1.05。3基础底面处浮力作用值按下式计算:4.4.3基础抗浮稳定性不满足(4.4.2-1)式要求时,可采取增加压重或设置抗浮构件等措施。当整体抗浮稳定性满足要求而局部不满足要求时,也可采用增加结构刚度的措施。3主要修订内容4)增加了地基抗浮验算和措施,修改补充了基础防水混凝土设计抗渗等级的内容;8.4.14当筏形基础有防水要求时,基础应采用防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的设计抗渗等级,应符合表8.4.14的规定。3主要修订内容5)增加了岩溶地基设计的内容,新增了溶洞的稳定计算。第5.6节岩溶地基和附录C溶洞的稳定计算均为新增节5.6.1置于岩溶地基上的安全等级为一、二级的建筑物可按附录C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当满足地基稳定性和变形要求时,基础宜浅埋;对于稳定的溶洞,其完整的顶板经强度验算满足要求后可作为持力层。5.6.2置于岩溶地基上的建筑物不宜采用挤土式桩基础,桩端下洞室的顶板厚度应满足抗冲切承载力要求且不得小于5m。5.6.5土洞的地基处理,可采取下列处理措施:1埋藏较浅的土洞及所形成的地表塌陷,应清除土洞内的松软堆积物,然后抛填块石,在块石上面铺垫一定厚度的砂作反滤层,面层采用当地的粘性土进行夯实;2埋藏较深的土洞,宜采用砂、砾石或细石混凝土灌填,或用水泥砂浆、粘土拌水泥等材料灌注,还可采用梁、板、拱等结构跨越;3重要的建筑物,宜采用桩基础穿越;4浅埋而密集的土洞群体,可采用强夯或重锤夯实处理;5由地表水形成的土洞,应根据场地的水文地质资料,对地表水采取相应的分流、疏导、防渗、堵漏等措施,杜绝地表水对土洞的继续冲蚀,制止其继续发展。3主要修订内容5)增加了岩溶地基设计的内容,新增了溶洞的稳定计算。第5.6节岩溶地基和附录C溶洞的稳定计算均为新增条款C.0.1对于一般工程,根据已查明的地质条件,结合基底荷载情况,对影响溶洞稳定性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可按表C.0.1进行地基稳定性评价(经验比拟法)。3主要修订内容6)增加了加筋垫层技术要求和粉质黏土垫层应力扩散角。6.2.7当采用分层铺设的土工合成材料与地基土构成加筋垫层时,所用筋材的品种、性能及填料的土类,应根据工程特性和地基土条件,通过设计并进行现场试验后确定,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筋材应具有抗拉强度高、受拉伸长率小、耐久性好、表面摩阻力大等特性。2加筋垫层的厚度不宜小于0.5m。3一层加筋时,筋材可设置在垫层的中部。多层加筋时,首层筋材距垫层顶面的距离宜取0.3倍垫层厚度;底层筋材距垫层底部的距离不应小于200mm;筋材层间距宜取0.3~0.5倍的垫层厚度,且不应小于200mm。4筋材的连接宜采用搭接法,搭接长度不宜小于1m,搭接缝应交替错开。5筋材间的中心距宜为250~500mm,线密度宜为0.15~0.35。3主要修订内容6)增加了加筋垫层技术要求和粉质黏土垫层应力扩散角。6筋材端部应反包回折压入垫层,回折长度不宜小于2.5m,且应伸入基础下。回折处用土工胞腔袋压实(图6.2.7)。3主要修订内容6)增加了加筋垫层技术要求和粉质黏土垫层应力扩散角。6.2.7土工合成材料在垫层中主要起加筋作用,以提高地基土的抗拉和抗剪强度,防止垫层出现受拉和受剪破坏。另外,加筋垫层还有如下作用:可改变地基土的性状,增大压力扩散角,进而可降低下卧层表面的压力;可有效约束地基侧向变形,调整地基不均匀变形,增大地基稳定性,提高地基承载力。1为了提高地基土的抗剪强度,有效约束地基侧向变形,本条提出土工合成材料应具有抗拉强度高、受拉伸长率小的特点。对于加筋垫层中常用的土工格栅,极限抗拉强度不宜小于50kN/m,2%伸长率时的抗拉强度不宜小于20kN/m;土工格栅与土接触的界面阻力系数不宜小于0.5;筋材线密度宜为0.15~0.35。2土工胞腔袋规格应满足《塑料编织袋》GB/T8946的相关要求:抗拉强度12~15kN/m2,质量90~95g/m2,渗透系数大于5×10-3cm/s,等效孔径大于0.05cm,袋内填充材料与垫层材料相同,密度也一致。3主要修订内容6)增加了加筋垫层技术要求和粉质黏土垫层应力扩散角。6.2.4换填垫层的厚度应根据需置换软弱土(层)的深度或下卧土层的承载力确定,宜为0.5m~3m,并应符合下式规定:对条形基础或矩形基础,式(6.2.4-1)中pz值可按下列公式简化计算:3主要修订内容7)增加了冲击碾压法、注浆法和高压旋喷法等地基处理方面的计算和设计内容;第6.3节冲击碾压法部分为新增条款6.3.420世纪50年代,南非共和国Berrange先生首创了连续式冲击压实技术及其设备,该冲击压实机由牵引机和压实轮(压实轮采用非圆截面形状,外形为三边形、四边形等多边形)两部分组成,压实轮在牵引拖动行驶滚动中将高位势能转化为动能对地面进行冲击从而对土体的深层产生较强的冲击能量,同时辅以滚压、揉压的综合作用,使土石颗粒之间发生位移、变形和剪切,从而获得深层压实效果的全新设计理念。我国20世纪90年代引进此法后在高速公路施工中迅速得到推广应用,重庆市万州五桥机场、重庆江北机场三期跑道等大型填土工程中应用了此法,取得了良好效果。与振动碾压相比,冲击碾压在虚铺厚度、填料粒径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放宽,对于大面积填方工程,可起到节约造价、缩短工期的效果。3主要修订内容7)增加了冲击碾压法、注浆法和高压旋喷法等地基处理方面的计算和设计内容;6.3.8三峡库区的振动碾压工程中,现场干密度的检测多数采用直径165mm小坑灌砂法,而填料又是块石土混合料。若小坑中遇到小石块含量较多,所测得的干密度值就偏高,与试验室击实验所测得的最大干密度相比,压实系数就大。如有不少工程抽检的压实系数达到了0.98~1.00,然而监测单位提供的水平位移或沉降变形却大于100mm,说明小坑贯砂法检测不适宜于块石混合料的填土。本条建议采用挖大坑作灌水法和大坑灌砂法测定现场干密度,坑的大小视工程和试验条件而言,但应大于填料块石粒径。3主要修订内容7)增加了冲击碾压法、注浆法和高压旋喷法等地基处理方面的计算和设计内容;第6.5节注浆法为新增节6.5.1注浆加固适用于砂土、粉土、粘性土、人工填土、土洞或岩溶等地基的局部加固处理。6.5.2注浆加固设计内容应包括注浆材料的选择、浆液配比、初凝时间、注浆压力、注浆范围、注浆孔布置、注浆顺序、注浆结束标准及质量检验标准。6.5.3采用注浆法加固地基时应以水泥浆为主要注浆材料。加固人工填土等空隙较大地层时,可在水泥浆液中掺入适量的砂、粘性土、粉煤灰或其他掺合料。6.5.4水泥浆的水灰比可取0.8~1.5。根据地质条件,可在浆液中加入速凝剂、减水剂等添加剂。3主要修订内容7)增加了冲击碾压法、注浆法和高压旋喷法等地基处理方面的计算和设计内容;6.5.1注浆法是一项实用性强、应用范围广的地基处理技术,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充分应用:1提高地基土承载力、减少地基变形和不均匀沉降;2对既有建筑的地基进行加固;3各种防渗、堵漏工程。根据浆液对岩土体的作用机理、浆液的运动形式,注浆法可分为渗透注浆、压密注浆和劈裂注浆。渗透注浆指在不改变地层结构和颗粒排列的原则下,把浆液充填到岩土层中的孔隙或裂隙中,将孔隙中存在的自由水和气体挤出,所用的注浆压力较小。该方法主要用于渗透系数小于10-4cm/s的地层。劈裂注浆是在较高的注浆压力下,当土的渗透系数小于10-4cm/s时,浆液克服地层内的初始应力和抗剪抗拉强度,使其在地层内发生水力劈裂作用,从而破坏和扰动地层结构,使地层内产生一系列裂隙,使原有孔隙或裂隙进一步扩展,促进浆液的可注性和扩散范围增大。这种注浆方法一般在渗透系数小、颗粒很小的岩土层中使用。3主要修订内容7)增加了冲击碾压法、注浆法和高压旋喷法等地基处理方面的计算和设计内容;第6.6节高压旋喷法为新增节6.6.1高压旋喷法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砂土、素填土及碎石土等地基。大直径块石含量较多的填土地基,应根据现场试验结果确定其适用性。6.6.2喷浆可选择单管法、二重管法和三重管法。6.6.3高压旋喷法宜进行现场试验性施工,确定注浆材料配比、施工参数及工艺。6.6.4旋喷桩固结体物理力学性能、桩径及桩长应根据旋喷工艺类型、地质条件、施工参数等由现场试验或参照相似地质条件下的施工经验确定。6.6.9旋喷桩的平面布置可根据上部结构和基础特点确定。桩间距宜取2~3倍桩径,桩位宜按梅花形或长方形布置。独立基础下的桩数一般不应少于4根。6.6.10高压喷射注浆应以水泥为主要注浆材料,水泥浆水灰比宜取0.8~1.2。当需要改善浆液性能时,可在水泥浆液中加入添加剂和掺合料。3主要修订内容8)修改补充了基坑支护结构常用型式的内容,增加了岩土组合基坑设计的内容;3主要修订内容8)修改补充了基坑支护结构常用型式的内容,增加了岩土组合基坑设计的内容;第7.4节岩土组合基坑为新增节7.4.1岩土组合基坑应分析土体沿岩土界面滑移、土体内部滑移的稳定性及基坑土体对岩体的不利影响。7.4.2岩质基坑段与土质基坑段分阶支护时;基坑土体与岩体侧向荷载应分别确定。7.4.3土质基坑段稳定性较差或无放坡条件,宜采用桩板挡墙或排桩式锚杆挡墙;基坑坡体上的支护桩应有可靠的嵌固段。7.4.1岩土组合基坑稳定性分析不仅要考虑上部土体对下部岩体竖向荷载的影响,还要考虑土体剩余下滑、土压力对基坑的影响。基坑的整体稳定性分析可采用不平衡推力折线传递系数法。当岩体为破碎、极破碎、极软岩时,可采用圆弧法。7.4.2岩质基坑段与土质基坑段可采用一阶支护,支护型式可为同一种型式,也可采用不同的组合型式。此时岩土侧向荷载要根据岩质、土质段统一计算及分别计算结果比较,按不利原则取值确定。当采用分阶支护时除岩土侧向荷载分别确定外,还应考虑上下支护结构的相互影响。3主要修订内容9)新增了钢结构框架柱脚设计的内容;8.2.6钢结构柱基础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外露式钢柱脚基础,基础尺寸除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及基础的强度要求外,基础的高度应不小于柱脚锚栓的锚固长度并考虑锚栓至基底的最小构造距离100mm;基础顶面四边与锚栓中心线的距离不得小于150mm,且不得小于4倍锚螺栓直径,对于锚板螺栓,尚不应小于锚板宽度。2外包式柱脚(图8.2.6-1)基础的计算与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外包混凝土厚度,对H形截面柱不宜小于160mm,对矩形管或圆管柱不宜小于180mm,同时不宜小于钢柱截面高度的0.3倍;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柱脚混凝土外包高度,H形截面柱不宜小于柱截面高度的2倍,矩形管柱或圆管柱宜为柱截面高度或圆管直径的2.5倍;当外包柱脚未设置在地下室时,外包宽度和高度宜增大20%;当外包柱脚设置在一层地下室时,外包宽度宜增大10%;3主要修订内容9)新增了钢结构框架柱脚设计的内容;8.2.6钢结构柱基础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2)外包钢筋混凝土的受弯和受剪承载力验算及受拉钢筋和箍筋的构造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主筋伸入基础内的长度不应小于25倍直径,四角主筋两端应加弯钩,下弯长度不应小于150mm,下弯段宜与钢柱焊接,顶部箍筋应加强加密。3主要修订内容9)新增了钢结构框架柱脚设计的内容;8.2.6钢结构柱基础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3埋入式柱脚基础应符合下列规定:1)柱埋入部分四周设置的主筋、箍筋应根据柱脚底部弯矩和剪力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计算确定,并应符合相关的构造要求。柱翼缘或管柱外边缘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图8.2.6-2),边列柱的翼缘或管柱外边缘至基础梁端部的距离应不小于400mm,中间柱翼缘或管柱外边缘至基础梁梁边相交线的距离应不小于250mm;基础梁梁边相交线的夹角应做成钝角,其坡度应不大于1:4的斜角;在基础筏板的边部,应配置水平U形箍筋抵抗柱的水平冲切;3主要修订内容9)新增了钢结构框架柱脚设计的内容;8.2.6钢结构柱基础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4插入式柱脚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柱底至基础杯口底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当有柱脚底板时,可采用150mm,柱底板应设排气孔或浇注孔;2)实腹柱、双肢格构柱杯口基础底板应验算柱吊装时局部受压和冲切承载力;3)杯口基础的杯壁应根据柱底部内力设计值作用于基础顶面配置钢筋,杯壁厚度应符合现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有关规定。5钢柱脚埋置深度需符合相关规范规定。3主要修订内容10)修改了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8.7.7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土质地基安全等级为一级的桩基,应通过单桩静载试验确定;岩质地基安全等级为一级的桩基,宜通过单桩静载试验确定。当地质条件简单时,可通过现场载荷板试验取得承载力参数后计算确定,有可靠资料和经验时,也可按本规范第8.7.8条计算确定;单桩静载试验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程》JGJ106执行;2
安全等级为二级的桩基,可通过现场载荷板试验取得承载力参数后计算确定,地质条件简单时,也可按本规范第8.7.8条计算确定;3
安全等级为三级的桩基,可按本规范第8.7.8条计算确定;4
对岩质地基,可通过直径为0.3m岩基平板载荷试验确定桩端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对土质地基,可通过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确定桩端极限承载力标准值。8.7.7规定了不同地基安全等级对于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确定方法的要求。文中所述的地质条件简单的场地主要是指以岩石为持力层的建筑场地。重庆岩土工程经验表明,重庆地区岩石地基承载力较高,工程中并未充分发挥岩石地基的承载力,因此对地质条件简单的二级桩基、三级桩基,直接通过计算确定桩基础承载力是安全可行的。大直径嵌岩桩承载力高,现场静载荷试验实施困难,多年地方经验表明采用直径0.3m的岩基平板载荷试验可保证大直径嵌岩桩的设计可靠性。3主要修订内容10)修改了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8.7.8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3当采用圆桩时,桩端置于完整、较完整基岩的圆形嵌岩桩,嵌岩段总极限阻力标准值根据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确定时,可按下式计算:地标:frk取岩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条件)《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5.3.9条规定frk取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3主要修订内容10)修改了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算例:某项目砂岩的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3.8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5.8MPa,不扩底、嵌岩深径比均为1,采用干作业成桩工艺,受压桩正截面受压承载力满足要求,分别采用国标《JGJ94-2008》和地标《DBJ50-047-2016》计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从上表可知,按照地标计算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比国标提高25%;ZJ4a和ZJ5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相当,同样桩长时,ZJ4a比ZJ5的混凝土量节省19%。编号d(m)ZJ1125.810319ZJ21.225.814860ZJ31.525.823218ZJ41.825.833435ZJ5225.841277编号d(m)ZJ1a133.812895ZJ2a1.233.818569ZJ3a1.533.829014ZJ4a1.833.841780ZJ5a233.851580表1国标表2地标3主要修订内容10)修改了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8.7.8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4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按下式确定:8.7.8本款仅针对圆桩的桩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考虑了土质地基和岩质地基作为桩端持力层的情况。对土质地基,详细的计算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执行。对岩质地基,本规范分为两个档次,一是对于地勘资料给出岩石单轴强度较低、岩石较破碎难以获得单轴抗压强度或工程需要进一步提高地基承载力,已进行原位岩石载荷板试验得到了较高的桩端地基承载力,采用原重庆市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06的通过桩侧假想扩散角模拟桩侧岩石阻力的扩底端承桩计算公式;二是对桩端嵌入完整、较完整岩石时,直接利用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计算,此时相关计算参数均引自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由于桩基承载力计算时岩土参数取值安全系数不一致,因此,规定采用不同的计算公式应选择与之相匹配的安全系数。3主要修订内容11)修改了考虑负摩阻力时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8.7.11位于岩石上的桩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在计算桩基承载力时应计入桩侧负摩阻力。桩侧负摩阻力可按现行重庆市标准《建筑桩基础设计与施工验收规范》
DBJ50-200的相关公式计算:1桩穿越较厚新近填土、欠固结土、膨胀土层时;2桩穿越较厚的软弱土层,且附近场地地面可能进行大面积堆载或填土时;3由于地下水位降低使桩周土中有效应力增大,并产生显著压缩沉降时。《建筑桩基础设计与施工验收规范》DBJ50-200-2014第5.4.2条:3主要修订内容11)修改了考虑负摩阻力时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算例:某项目采用桩基础,桩穿越20m新近填土嵌入中风化砂岩内,填土的负摩阻力系数为0.35,砂岩的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5.8MPa,嵌岩深径比均为1.0,采用泥浆护壁成桩工艺,地面均布荷载为10KPa。
分别采用国标《JGJ94-2008》和地标《DBJ50-200-2014》进行计算:从上表可知,ZJ1、ZJ2、ZJ3采用地标计算的考虑负摩阻力的单桩
承载力特征值比国标分别提高111%、57.8%、37.9%。编号d(m)《国标》《地标》ZJ11.08599472638748173ZJ21.51934970891226019349ZJ32.034398945124946343983主要修订内容12)新增了岩石地基扩展基础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8.2.9当基础置于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的岩石基础上时,柱边或墙边缘以及变阶处基础受剪承载力验算按式(8.2.9-1)计算:3主要修订内容12)新增了岩石地基扩展基础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8.2.9本条根据规范编制组前期试验结果,参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深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规定及国内类似地区地方标准,补充了岩石地基上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3主要修订内容12)新增了岩石地基扩展基础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算例:某项目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4.29MPa,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嵌岩深度满足要求时可不考虑弯矩和剪力对基底压力的影响,分别采用国标《GB50007-2011》和地标《DBJ50-047-2016》进行抗剪计算:从上表可知,相同基础大小且台阶宽高比λ≤1时,按照地标《DBJ50-047-2016》计算的受剪承载力比国标《GB50007-2011》提高幅度较大,至少为200%。编号柱截面DJ1600x60050501000x100011500.925310101026DJ21000x1000190001900x190031000.795345004613DJ31500x1500350002600x260036500.795374047451表1国标表2地标编号受剪承载力地标/国标DJ10.970821182.064DJ20.9104072.256DJ30.9168182.257基础大小不变,按照地标计算受剪承载力3主要修订内容12)新增了岩石地基扩展基础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算例:某项目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4.29MPa,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嵌岩深度满足要求时可不考虑弯矩和剪力对基底压力的影响,分别采用国标《GB50007-2011》和地标《DBJ50-047-2016》进行抗剪计算:从上表可知,按照地标《DBJ50-047-2016》对表1所示柱下独立基础进行设计,基础高度可比按照国标《GB50007-2011》设计时有大幅减小,即可较大幅度节省基础混凝土量。表3地标编号柱截面混凝土量节省DJ4600x60050501000x100060011010110047.8%DJ51000x1000190001900x190014000.954500484254.8%DJ61500x1500350002600x260016500.9297404768854.8%3主要修订内容13)新增了箱型基础设计的内容;第8.5节箱型基础为新增节8.5.1箱形基础的平面尺寸,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上部结构布置、结构底层平面以及荷载分布等因素确定。当需要扩大底板面积时,宜优先扩大基础的宽度。当采用整体扩大箱形基础方案时,扩大部分的墙体应与箱形基础的内墙或外墙连通成整体,且扩大部分墙体的挑出长度不宜大于地下结构埋入土中的深度。与内墙连通的箱形基础扩大部分墙体可视为由箱基内、外墙伸出的悬挑梁,其根部的竖向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式的规定:箱基分析实质上是一个求解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协同工作的课题。箱形基础的自重应按均布荷载处理,基底反力可按相关规范或手册确定。对等柱距或柱距相差不大于20%的框架结构,箱形基础整体弯矩的简化计算可按相关规范或手册进行。3主要修订内容14)增加了地基基础抗震设计的内容;第9章地基基础抗震设计为新增章节9.2.3地基抗震承载力应按下式计算:9.2.4验算天然地基地震作用下的竖向承载力时,按地震作用的标准组合的基础底面平均压力和边缘最大压力应符合下列各式要求:3主要修订内容14)增加了地基基础抗震设计的内容;9.2.5在验算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的水平抗震承载力时,可考虑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的摩阻力。当基础周围回填土系分层夯实或基础系混凝土原槽浇筑时,可考虑基础正侧面土的水平抗力,水平抗力可取被动岩土压力值的1/3。9.2.6提高天然地基上浅基础对地震作用的水平抗力,可选择下列措施:1基础(柱、墙)附近采用刚性地坪;2基础底面以下局部换土或夯实基础周围的回填土;3加大基础埋置深度或在基础底面下增设防滑趾;4加强基础连系梁。3主要修订内容14)增加了地基基础抗震设计的内容;9.2.5、9.2.6经抗震设计的地基基础应能安全地承受作用于基础上的水平地震作用。构成地基基础水平承载力的因素除基底摩擦力外,尚存在一系列通常容易被忽略的因素。地震震害调查中屡屡发现柱子在稍高于地坪处发生断裂,说明地坪与地基土对基础有较强的约束作用,刚性地坪的水平抗力不容忽视。另外,基础正侧面的水平抗力也应予以适当考虑。如何定量考虑上述各项水平抗力,牵涉到填土质量、地坪的刚度和容许的水平位移等因素。本条主要针对扩展(独立)基础提出一些建议。对于基坑围护结构长久留置于场地之中时,应被认为对基础承受水平荷载比较有利,但具体考虑方法尚难以提出。基底摩阻力计算中,摩阻系数一般可根据相关资料中的经验数字,重要工程则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3主要修订内容14)增加了地基基础抗震设计的内容;9.3.2土中低承台桩基的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桩的竖向和水平抗震承载力特征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花卉苗木买卖合同范文
- 集体土地厂房买卖合同简易范文
- 加工合同协议书范例
- 工程质量教育培训制度
- 大学学校安全协议
- 混凝土公司劳务合同
- 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地理
- 工程项目试验检测计划
- 四川省峨眉市第二中学校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暨押题文综地理试题2
- 浙江省杭州市“桐浦富兴”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学考模拟考试地理试题2
- 生猪屠宰兽医卫生检验人员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年北京公交集团第四客运分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以内进位加法100题(精心整理6套-可打印A4)
- -勤俭节约 传承美德 主题班会课件(共18张ppt)
- 工业设计史论大题
- 工程咨询收费标准(国家计委1283 号文)
- 智能公交系统解决方案
- 安徽省企业工作时间管理暂行办法
- PPT动画┋日历翻页效果.ppt
- 种子管理制度
-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英语知识点汇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