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理学知识点归纳度时间变化率。
第一章:绪论2.静息电位RP:
一.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⑴概念: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未受刺激时)膜内外的电位差。静息电位
二.内环境和稳态:体液量(占体重的60%):细胞内液40乐细胞表现为膜外相对为正,膜内相对为负。
外液20%(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等)极化:膜内为正,膜外为负的状态。
1.内环境: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去极化:电位差的数值向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称为去极化或除极。
2.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超极化:电位差的数值向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
等)的相对恒定状态称为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是维持生命复极化:细胞先发生去极化,再向正常安静时膜内所处的负值恢复。
活动的基础。⑴形成条件:
三.生理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神经调节是主要①安静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离子浓度差(离子不均匀分布);
调节形式,基本过程:反射。完成反射活动的基础是反射弧(感受器、②安静时细胞膜主要对K+通透。
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⑵形成机制:K+外流的平衡电位即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不消耗能量。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作用迅速、准确、短暂。⑶特征:静息电位是K+外流形成的膜两侧稳定的电位差。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缓慢、广泛、持久。3.动作电位AP
自身调节:心肌细胞的异长自身调节,肾血流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⑴概念: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阈上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
恒定的自身调节,小动脉灌注压力增高时血流量并不增高的调节都快速、可逆转、可传播的细胞膜两侧的电变化。动作电位主要成分是峰
是自身调节。电位。
四.生理功能的反馈控制:⑵形成条件:①细胞膜两侧存在浓度梯度差;②细胞膜在不同状态下对
负反馈调节的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
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③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阈上刺激。
是一种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的过程。排便、排尿、射精、分娩、血⑶形成机制:动作电位上升支一Na+内流所致:动作电位下降支一K+外
液凝固、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钠通道的开放和钠内流互相促进流所致。
等。⑷动作电位特征:①产生和传播都是“全或无”式的;②传播的方式为
五.应激与应急局部电流,传播速度与细胞直径成正比;③动作电位是一种快速、可逆
参与应激反应的主要激素: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电变化;④动作电位期间Na+、K+离子的跨膜转运是通过通道蛋白进
参与应急反应的主要激素:肾上腺素AD、去甲肾上腺素NA行的。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⑸兴奋的周期性变化: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跨膜物质转运功能绝对不应期:锋电位,兴奋性降至0,多大刺激也不兴奋
1.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液体镶嵌模型.基本内容①基架:液态脂质双相对不应期:负后电位前期,兴奋性低于正常,阈上刺激才兴奋
分子层;②蛋白质:具有不同生理功能;③寡糖和多链糖.超常期:负后电位后期,兴奋性超过正常,阈下刺激即兴奋
2.细胞膜的物质转运低常期:正后电位,兴奋性低于正常
被动转运:(6).局部电位:细胞受刺激后去极化未达到阈电位的电变化。
⑴单纯扩散:小分子脂溶性物质、顺浓度、不耗能。如02、C02、NH3特点:①不是全或无;②可以总和;③电紧张扩布。
等。(7).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标志是产生动作电位,
⑵易化扩散: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顺浓度、不耗能、但转运依赖因此兴奋的传导实质上是动作电位向周围传播。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
细胞膜上特殊结构的"帮助",包括离子通道和载体转运转运(葡萄方式传导,直径大的细胞电阻较小传导速度快。有髓鞘的神经纤维动作
糖、氨基酸等)。载体转运的特异性较高,存在竞争性抑制现象。电位以跳跃式传导,因而比无髓鞘纤维传导快。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
主动转运: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逆浓度、消耗能量。分为原发性的传导是“全或无”式的,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因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
主动转运(离子泵钠泵)和继发性主动转运(肠上皮细胞、肾小管三.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1.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出胞和入胞: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出入细胞的方式。内分泌细胞⑴兴奋收缩耦联过程:耦联因子Ca2+、结构基础三联体
分泌激素、神经细胞分泌递质属于出胞作用;上皮细胞、免疫细胞①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
吞噬异物属于入胞作用。②三联管的信息传递:
二.细胞的跨膜电变化③纵管系统对钙离子的贮存、释放和再聚积。
1.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⑵神经在细胞间的传递特点是①单向传递;②传递延搁;③容易
兴奋性与与阈刺激:反变关系,阈刺激增大表示细胞兴奋性下降。受环境因素影响;④一对一关系;⑤终板电位是局部电位
刺激的三要素:刺激强度(衡量兴奋性的客观指标)、刺激时间、强2.肌肉收缩过程:肌细胞膜兴奋传导到终末池终末池钙离子释放肌浆
钙离子浓度增高钙离子与肌钙蛋白结合肌钙蛋白变构原肌凝蛋生理特性:粘附、聚集、释放、收缩、吸附。
白变构肌球蛋白横桥头与肌动蛋白结合横桥头ATP酶激活分解生理作用:参与止血、促进凝血、维护血管壁完整性。
ATP横桥扭动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肌小节缩短。三.生理性止血
3.骨骼肌的收缩形式:1.生理性止血过程: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血液凝固。
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的增加而无长度的缩短血液凝固实质: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
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的缩短而张力保持不变血清和血浆的本质区别:血清无纤维蛋白原。
4.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2.凝血过程: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纤维蛋白原
①前负荷:在最适前负荷时产生最大张力,达到最适前负荷后再增变成纤维蛋白。由于因子X的激活有2种途径,因而将血液凝固分为内
加负荷或增加初长度,肌肉收缩力降低;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机体组织损伤的凝血为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
②后负荷:是肌肉开始缩短后所遇到的负荷。后负荷与肌肉缩短速径共同作用互相促进的结果。
度呈反变关系;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的主要区别:启动方式和参加凝血因子不同。
③肌肉收缩力,即肌肉内部机能状态。内源性:因子12;凝血因子全血浆中;参与的凝血酶多;慢。
第三章:血液外源性:因子3;凝血因子在组织和血浆中;参与的凝血酶少;快。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肝素的作用:增强抗凝蛋白质的抗凝活性。
1.血液:血细胞和血浆。血浆蛋白可分为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凝血因子的特点:
白原三类。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①除因子IV(Ca2+)和血小板磷脂外,其余凝血因子都是蛋白质;
细胞)和血小板三类。各类细胞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②血液中因子0、VII、IX、X、XI、刈等通常以无活性酶原存在:
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运输、缓冲、参与机体免疫、参与血液凝固③VD因子以活性形式存在于血液中,但必须HI因子存在才能起作用;
及纤溶、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正常人血浆的PH:7.35-7.45④部分凝血因子在肝脏中合成,且需VitK参与,所以肝脏病变或VitK
2.血浆渗透压大小取决于溶质颗粒数口的多少,而与溶质的分子缺乏常导致凝血异常;
量、半径等特性无关。由于血浆中晶体溶质数目远远大于胶体数目,⑤因子VB1为抗血友病因子,缺乏时凝血缓慢。
所以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晶体渗透压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蛋四.血型与输血原则
白质分子构成,其中,血浆白蛋白分子量较小,数目较多,决定血1.血型:是指红细胞外表面特异性抗原的类型,其实质是糖蛋白和糖脂。
浆胶体渗透压的大小。2.AB0血型和Rh血型抗体本质的区别:
晶体渗透压的作用是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ABO血型系统的抗体为天然抗体,主要为IgM,不能通过胎盘;
胶体渗透压的作用是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Rh血型血清中不存在天然抗体,抗体需要经免疫应答反应产生,主要为
二.血细胞生理IgG,可以通过胎盘。
1.红细胞男4.5-5.5Hbl20-160女3.5-5.OHbl10-1503.输血原则:首先必须鉴定血型;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生理功能: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并缓冲体内的酸碱物质。次侧: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
生成原料:蛋白质、铁主侧: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
促成熟因子:维生素B12、叶酸两侧均无凝集反应:可以输血:
调节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雄激素。主侧凝集,不管次侧是否凝集:绝对不可以输血;
严重的肾脏疾患的患者易出现贫血。主侧不凝集,次侧凝集:可少量缓慢输血。
血沉的增加是由红细胞叠连形成,而这种叠连和红细胞本身没有关Rh阴性的母亲第二次妊娠时(第一胎为阳性时)可使Rh阳性胎儿发生严
系,主要是和血浆的成分有关,血浆白蛋白通过抑制叠连而使血沉重溶血。
减慢,而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胆固醇等促进叠连的形成,从而加第四章:血液循环是生理学考杳的重点章节之一。
速血沉。一.心脏的泵血功能
2.白细胞:成人4.0-10成1.心动周期: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
分类: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心率:60T00次/分,平均75次/分,心动周期0.8S.
核细胞、淋巴细胞。心率和心动周期的关系:心动周期时程的长短与心率有关,心动周期和
功能:心率成反比,心率增加,心动周期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都缩短,但舒
中性粒细胞:吞噬。急性感染时增多张期缩短的比例较大,心肌工作的时间相对延长,故心率过快将影响心
嗜酸性粒细胞:限制嗜碱和肥大在速发型过敏反应中的作用。脏泵血功能。
嗜碱性粒细胞:参与过敏反应2.心脏泵血的过程
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心脏泵血:
3.血小板:成人100-300当减少到50以下时,可出现血小板减少①射血与充盈血过程(以心室为例)可以分为心房收缩期、等容收缩期、
性紫瘢。>1000时,有血栓形成。快速射血期和减慢射血期、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和减慢充盈期;
心室收缩是射血的动力;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是充盈的主要动力。窦房结细胞的生物电:0.3.4期。本质特征:4期自动去极化(除极)。
②特点:3.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①血液在相应腔室之间流动的主要动力是压力梯度,心室收缩和舒⑴自律性:
张是产生压力梯度的根本原因;①心肌细胞的自律性来源于特殊传导系统的自律细胞,其中窦房结细胞
②瓣膜的单向开放对于室内压力的变化起重要作用;的自律性最高,称为起博细胞,是正常的起博点;
③一个心动周期中,右心室内压变化的幅度比左心室的小得多,因②窦房结细胞通过抢先占领和超驱动压抑(以前者为主)两种机制控制
为肺动脉压力仅为主动脉的1/6;潜在起博点;
④左右搏出血量相等;③心肌细胞自律性的高低决定于4期去极化的速度即Na+、Ca2+内流超
⑤心动周期中,过K+外流衰减的速度,同时还受最大舒张电位和阈电位差距的影响。
左心室内压最低的时期是等容舒张期末,⑵传导性:
左心室内压最高是快速射血期。①主要传导途径为: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左右束支蒲肯野
心率加快时主要缩短的是舒张期,舒张期缩短到一定程度会使心搏氏纤维心室肌;
出量下降。②房室交界处传导速度慢,形成房-室延搁,使心房和心室不同时收缩。
3.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以保证心房、心室顺序活动和心室有足够充盈血液的时间;
每搏量: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正常人70ML.③传导速度最快的是心室内浦肯野纤维,保证心房或心室同步活动,产
射血分数:搏出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正常人约55-60%。生较好的射血效果。
每分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等于心率与搏出量的乘⑶兴奋性:
积,健康成人男性静息下约为5L/min.①动作电位过程中心肌兴奋性的周期变化: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
心指数: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常期,特点是有效不应期较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因此心
4.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能力和心率。肌不会出现强直收缩;
⑴前负荷对博出量的影响:前负荷即心室肌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②影响兴奋性的因素:Na+通道的状态、阈电位与静息电位的距离等;
也就是心室舒张期末容积,与静脉回心血量有关。前负荷通过异长③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心室肌在有效不应期终结后,受到人工的或潜
自身调节的方式调节心博出量,即增加左心室的前负荷,可使每博在起博点的异常刺激,可产生一次期前兴奋,引起期前收缩。由于期前
输出量增加或等容心室的室内峰压升高。兴奋有自己的不应期,因此期前收缩后出现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
⑵后负荷对博出量的影响:后负荷即动脉血压,后负荷增高时,心偿间歇。
室射血所遇阻力增大,使心室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期缩短,每博⑷收缩性:
输出量减少。但随后将通过异长和等长调节机制,维持适当的心输①心肌收缩强度与细胞外Ca2+内流量成正比。
出量。②全或无式收缩
⑶心肌收缩能力对博出量的影响:心肌收缩能力又称心肌变力状态,③不发生完全强直收缩: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是一种不依赖于负荷而改变心肌力学活动的内在特性。通过改变心保证心急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有利于心室的充盈。
肌变力状态从而调节每博输出量的方式称为等长自身调节。心肌收4.心电图:记录心肌电变化,而不是机械变化。
缩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是由影响兴奋-收缩耦联的因素起作P波:反映左右心室的去极化过程。
用,其中活化横桥数和肌凝蛋白ATP酶活性是控制心肌收缩力的重QRS波群:反映左右两心室去极化过程的电变化。
要因素。另外,神经、体液因素起一定的调节作用。T波:反映心室复极过程的电变化。
⑷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心率在40-80次/分范围内变化时,每分PR间期:P波起点到QRS波起点之间的时程。心房去极化开始到心室去
输出量与心率成正比;心率超过180次/分时,由于快速充盈期缩短极化开始的时间。
导致博出量减少,所以心输出量随心率增加而降低。心率低于40QT间期:从QRS波起点到T波终点的时程。
次/分,也使心输出量减少。ST段:从QRS波群终点到T波起点之间的线段。
5.心音:三、血管生理
第一心音:房室瓣关闭,标志心室收缩开始。1.动脉血压:收缩压100T20,舒张压60-80
第二心音:动脉瓣关闭,标志心室舒张开始。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正常值100
二.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动脉血压的形成:
1.心肌细胞的分类:⑴前提条件:血流充盈;
按功能分为工作细胞(心房肌和心室肌)和自律细胞(窦房结和浦⑵基本因素:心脏射血和外周阻力;
肯野)。⑶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
2.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影响因素:
工作细胞的生物电:0.1.2.3.4期。有2期平台期①每博输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
②心率:主要影响舒张压;1.冠脉血流的特点:安静状态下,中等体重的人,总冠脉血流量占心输
③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影响舒张压的最重要因素);出量的4婷5机左心室单位克重心肌组织的血流量大于右心室。脑循环
④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减小咏压差;的特点:脑循环中脑血管舒张收缩程度受到相当的限制,血流量变化较
⑤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影响平均充盈压。其他器官为小;具有血-脑屏障。心肌的血液供应主要在心脏活动的舒
2.静脉血压及静脉回心血量张期获得
⑴中心静脉压指胸腔内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它的高低取决于心第五章:呼吸
脏射血力量和静脉回心血量之间的平衡关系。中心静脉压升高多见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
于输液过多或心脏射血功能不全。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或组织呼吸,即组织换气。
⑵静脉回心血量及影响因素:一.肺通气
①静脉回流的动力是静脉两端的压力差,即外周静脉压于中心静脉1.呼吸过程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压之差,压力差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心脏的收缩力,但也受呼吸运动、⑴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
体位肌肉收缩等的影响;②骨骼肌的挤压作用作为肌肉泵促进静脉⑵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回流;⑶内呼吸。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肺泡气与大气之间的压力差,肺通气的
③呼吸运动通过影响胸内压而影响静脉回流;原始动力是呼吸运动,平静呼吸(安静状态下的呼吸)时吸气是主动的,
④人体由卧位转为立位时,回心血量减少。呼气是被动的;用力呼吸时,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的。吸气肌主要是膈
3.微循环:进行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微循环的主要途径有肌和肋间外肌,呼气肌主要是肋间内肌。
3条:①迂回通路(营养通路);②直捷通路;③动-静脉短路。2.肺通气阻力:包括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平静呼吸时弹性阻力是主
⑴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要因素,弹性阻力是指胸廓和肺的弹性回缩力(主要是肺),其大小常
促使组织液生成的力量:毛细血管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用顺应性表示;非弹性阻力包括气道阻力、惯性阻力和组织的粘滞阻力,
促使组织液回流的力量: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静水压。其中气道阻力主要受气道管径大小的影响。
有效率过压是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的动力。3.胸内负压的意义:
有效率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⑴保持肺的扩张状态;
压+组织液静水压)⑵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导致胸腔内静咏和胸导管的扩张);
⑵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毛细血⑶降低气道阻力。
管壁的通透性、淋巴回流。4.评价肺通气功能的指标:
4.淋巴回流:⑴肺容积和肺容量:
生理意义:回收蛋白质(最重要)、运输脂肪和其他营养物质、平衡肺容积=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余气量
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结的防御、屏障作用。肺活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四.心血管活动的调节肺总量=肺活量+余气量=肺容积
1.神经调节-心血管反射:最基本的心血管中枢位于延髓。⑵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⑴降压反射:负反馈肺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
①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调节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正常人呼吸频率12-18次/分
②有效调节范围:60T80,70T50时最敏感。肺泡通气量是反映肺通气效率的重要指标。
⑵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加快呼吸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2.体液调节:1.肺换气:气体由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影响肺换气
⑴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的因素有:⑴呼吸膜的面积和厚度影响肺换气;⑵气体分子的分子量、
上B1受体结合产生正性变力、变时、变传导作用,与血管平滑肌溶解度以及分压差也影响肺换气;⑶通气/血流比值是影响肺换气的另
上的a受体结合使血管收缩。肾上腺素能与血管平滑肌上的B2受一个重要因素。正常值0.84
体结合引起血管舒张;2.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n型细胞分泌的一种脂蛋白,主要成分是
⑵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管紧张素H的作用:①使全身二棕桐酰卵磷脂,分布于肺泡液体分子层的表面,即在液-气界面之间。
微动脉、静脉收缩,血压升高,回心血量增多;②增加交感缩血管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意义主要有:⑴降低肺泡表面张力;⑵增加肺
纤维递质释放量;③使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④刺激肾上腺合成和的顺应性;⑶维持大小肺泡容积的相对稳定;⑷防止肺不张;⑸防止肺
释放醛固酮;⑤引起或增强渴觉、导致饮水行为;水肿。
⑶心钠素①心博出量减少、心率减慢、外周血管舒张;②引起肾脏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排水、排钠增多;③抑制肾素、醛固酮和血管升压素的释放:1.氧气的运输:氧合血红蛋白形式
⑷局部体液调节因素。2.二氧化碳的运输:碳酸氢盐(主要在红细胞内)的形式
五.器官循环四.呼吸运动的调节
1.呼吸中枢四.小肠内消化:
呼吸运动的基本调节中枢:脑桥和延髓1.胰液的分泌:
基本呼吸节律产生于延髓,延髓是自主呼吸的最基本中枢。胰液是所有消化液中消化能力最强和最重要的。
2.呼吸的反射性调节肠致活酶激活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激活糜蛋白酶原。
二氧化碳是调节呼吸的最重要生理性体液因子,是维持呼吸中枢兴2.胰液分泌的调节: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CCK
奋的必要物质。3.胆汁的分泌和排出:
C02过量:麻醉、昏迷、抑制呼吸。经中枢化学感受器起作用。胆汁不含消化酶,起主要作用的是胆盐。
缺02只经外周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胆汁的作用:促脂肪消化;促脂肪吸收;促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促胆
C02对呼吸的刺激作用最强〉H+〉02汁的自身分泌。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胆盐的肠肝循环:在回肠末端。
-1.胃肠道的外来神经支配:4.小肠的运动: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蠕动。分节运动:是小肠运动
交感神经兴奋可抑制胃肠运动和分泌。的主要形式。
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促进胃肠功能和分泌。五.大肠内消化
2.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1.大肠的运动形式:袋装往返运动、分节或多袋推进运动、蠕动、集团
主要的胃肠激素:蠕动。集团蠕动:是大肠特有的运动。
促胃液素:由G细胞分泌2.排便反射:正反馈
促胰液素:由S细胞分泌,盐酸是引起促胰液素释放的最强的刺激六.吸收
因素。1.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
缩胆囊素:由I细胞分泌,蛋白质消化产物和脂肪是刺激CCK分泌2.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的最有效物质。糖、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产物大部分在十二指肠和空肠部位吸收,回肠
CCK主要刺激胰酶的分泌和合成,增强胰碳酸氢盐的分泌和胃的排主要是胆盐和维生素B12吸收的部位。
空。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
二.空腔内消化能量代谢
唾液成分:含有大量粘蛋白、氨基酸、尿素、唾液淀粉酶和溶菌酶。1.食物的热价:一克营养物质氧化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该食物的热价,
作用:湿润和溶解食物;清洁和保护口腔,溶菌酶有杀菌作用:分脂肪>蛋白质〉糖。
解淀粉,唾液淀粉酶把淀粉分解为麦芽糖。2.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三.胃内消化⑴肌肉活动,对能量代谢影响最显著;
胃液成分: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内因子。⑵环境温度,室温20~30度时能量代谢率最低;
1.盐酸由壁细胞分泌,作用:①激活胃蛋白酶原,为胃蛋白酶原提⑶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这是指进食一段时间内,食物使机体产生额外
供适宜的酸性环境,同时还可使蛋白质变性易于水解;②杀死细菌,热量的现象,其中蛋白质食物最明显;
保持胃和小肠的无菌状态;③引起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④⑷精神活动,交感神经兴奋使产热增加。
盐酸造成的酸性环境,有助于小肠内铁和钙的吸收。二.体温及其调节
2.胃蛋白酶原:由主细胞分泌。1.体温
内因子:由壁细胞分泌,与VB12形成复合物,以防止小肠内水解酶身体身不得平均温度。
对VB12的破坏。如内因子分泌不足,将引起VB12的吸收障碍,结直肠36.9-37.9口腔:36.7-37.7腋窝:36.0-37.4
果影响红细胞的生成而出现恶性贫血。2.体温的生理变动因素:
3.胃液分泌的调节⑴昼夜变化:清晨最低,午后最高,变化范围小于1度;
促进胃酸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乙酰胆碱、胃泌素和组胺。⑵性别:女性大于男性,月经周期中体温的变化与孕激素的水平有关,
抑制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生长抑素排卵日体温最低;
消化期胃液分泌:⑶年龄、肌肉活动、环境温度、精神活动等可影响体温。
①头期胃液分泌: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分泌量大,酸度高,3.机体的产热和散热
胃蛋白酶含量丰富。产热器官安静时:肝脏;运动时:骨骼肌。
②胃期胃液分泌: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分泌量大,酸度高,散热的主要部位:皮肤
胃蛋白酶含量较头期少些。散热方式主要有辐射、传导、对流、蒸发。
③肠期胃液分泌:主要是体液因素,分泌量较少。⑴外界气温低于人体表层温度时通过辐射、传导、对流方式散热;当环
4.胃的运动:紧张性收缩、容受性舒张、蠕动。境温度》30度时,发汗散热。
食物进入胃排空速度:水〉糖〉蛋白质〉脂肪⑵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蒸发散热是唯一的散热途径。
4.体温的中枢调节:①交感神经:兴奋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⑴温度感受器:分为外周温度感受器和中枢温度感受器;②抗利尿激素ADH:又称血管升压素,是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
⑵体温调节中枢:基本中枢在下丘脑;分泌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增
⑶调定点:在下丘脑的视前区-下丘脑前部有一调定点的部位,它的加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
活动有一定的阈值;ADH的分泌主要受血浆晶体渗透压、循环血量、动脉血压的调节。水利
⑷单胺物质在体温调节中发挥作用,5-羟色胺升高体温,去甲肾上尿:大量饮清水,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使ADH分泌减少,尿量增加I。
腺素降低体温。③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保钠排钾
第八章:肾脏的排泄六.血浆清除率
尿生成过程: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集清除率:两肾在单位时间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所含的某一物质完全清
合管的分泌和排泄。除。测定清除率可以用来测定肾小球率过滤、肾血流量和推测肾小管的
一.肾的功能解剖和血液循环特征功能。
1.肾单位是肾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与集合管共同完成泌尿。肾七.尿的排放
脏分为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1.尿量:正常成人1000-200正L/昼夜,平均1500,>2500多尿,100正00
皮质肾单位:生成尿液、分泌肾素。之间少尿,〈100无尿。PH:5.0-7.0,最大变动范围为4.5-8.0
近髓肾单位:参与尿液浓缩。2.排尿反射:正反馈
致密斑:位于远曲小管起始部,可感受小管液中NaCL含量的变化。尿储留:初级中枢或排尿中枢反射通路损伤时,膀胱充满尿液而不能排
2.肾脏血液供应的特点:⑴两侧肾血流量十分丰富,占心输出量的出。
1/5'1/4,其中90%以上分布在皮质;⑵肾脏血液经两次毛细血管分尿失禁:初级排尿中枢与大脑皮层失去功能联系,主观意识不能控制排
支后才汇合成静脉,其中肾小球毛细血管是滤过血液的重要结构,尿。见于高位截瘫患者。
而球后毛细血管内血压较低,有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尿频:膀胱炎症或结石刺激,引起尿失禁或排尿次数增多。
二.肾小球的滤过功能第九章:感觉器官
1.滤过的结构基础:滤过膜一.感受器的一般特性:⑴感受器的适宜刺激;⑵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2.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⑶感受器的编码功能;⑷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Y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眼的视觉功能
内压)1.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3.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评价眼的适宜刺激:370-740nm
①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正2.眼的调节主要依靠晶状体形状的改变,其次是瞳孔的调节、两眼球的
常成人约为125ML/分。会聚。
②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肾血浆流量,正常成人约为19%,表示3.眼的折光异常
流过肾脏的血液有1/5由肾小球滤入囊腔。①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过强,看远处物体时,平行光线成
4.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像在视网膜之前,因而产生视物模糊。需戴凹透镜纠正。
①有效滤过压一肾小球滤过的动力;②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远物的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后,引
②肾小球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一滤过的结构基础;起视物模糊。需戴凸透镜矫正。
③肾血浆流量:影响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浆胶体渗透压。③散光:多数由于角膜面不平所致,使进入眼内的光线不能全部聚焦在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功能视网膜上,有的在视网膜前,有的在视网膜后。引起物像变形和视物不
1.近球小管的转运功能:清。需戴柱面镜予以矫正。
近球小管是重吸收的关键部位:Na,Cl和水的重吸收;HCO3-重吸4.眼的感光功能:
收和H+的分泌;K+的重吸收;葡萄糖的重吸收。①视锥系统:分布在中央凹处,光敏度低,能分辨颜色。司昼光觉和色
2.水的重吸收主要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Na、K的转运主要受醛固觉。缺乏视锥细胞为色盲。
酮调节。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中谷氨酰胺脱氨生成NH3。②视杆系统:分布在视网膜周边,光敏度高,不能分辨颜色,司暗光。
四.尿液的浓缩和稀释使肝细胞中的感光色素成为视紫红质,视紫红质在分解和合成过程中,
外髓部高渗梯度是由髓祥升支粗段主动重吸收NaCL一部分视黄醛被消耗,必须靠血液中的VA补充。若VA缺乏,引起夜盲
内髓部高渗梯度的形成与尿素和NaCL的重吸收有关症。
五.尿生成的调节5.视野大小:白色〉黄蓝色)红色》绿色
1.肾内自身调节:小管液中浓度的影响、球管平衡等三.耳的听觉功能
渗透性利尿:提高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如甘露醇。人耳的适宜刺激:20-2000HZ。声波传导包括气传导和骨传导,主要为
2.神经和体液调节:气传导。
四.内耳的平衡感觉四.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内耳迷路中的前庭器官是位置感受器,包括三个半规管、椭圆囊和1.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球囊。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①椭圆囊和球囊的功能:感受直线变速运动和头部的空间位置,调a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肌。小运动单元利于做精细运动。大的运动单
节姿势和平衡。位利于产生巨大张力。
②半规管的功能:感受器是壶腹崎,感受旋转变速运动,调节姿势r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
和平衡。脊髓运动神经元释放的都是乙酰胆碱。
前庭功能特别敏感的人易发生晕车、晕船和航空病等。2.脊休克:当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后,断面以下的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
第十章:神经系统本章为生理学重点之一。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是由于离断的脊髓突然失去了高位中枢的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调控作用所致。
1.神经元:处理信息、营养功能、内分泌功能。3.牵张反射:分为腱反射和肌紧张。牵张反射的感受器是肌梭,中枢为
2.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的特征:脊髓前角a、r运动神经元。
⑴生理完整性:包括结构和功能的完整;4.基底神经节:包括纹状体、丘脑底核、黑质和红核。功能:调节肌紧
⑵绝缘性;张,协调和稳定随意运动,处理本体感觉传入信息。
⑶双向传导;帕金森病:由于黑质上行抵达纹状体的多巴胺递质系统功能受损,导致
⑷相对不疲劳性;纹状体内乙酰胆碱递质系统亢进所致,常用左旋多巴或M受体阻断剂安
⑸不衰减性。坦治疗。
神经元功能活动的一般规律舞蹈病:由于纹状体r氨基J.酸能神经元下行抵达黑质反馈控制多巴胺
1.神经元间的相互作用方式:的功能受损,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活动相对亢进引起。
①经典的神经突触EPSP:电一化学一电传递过程,5.小脑的功能:维持身体平衡(古小脑);调节肌紧张(旧小脑);协调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Na内流,使后膜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小电珠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定量吸管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双金属复合轧片式翅片管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仙桃花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中空涤纶纤维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不锈钢家具车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PVC拉力健身球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青柳蛤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铜头紫竹龙凤笛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金龙石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三方公司合作协议书范本
- 护理责任组长续聘竞聘
-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教学教研工作安排表
- 2025年贵州云上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2030年中国天然气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雷达信号处理基础》课件
- 2025届贵州省兴义市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1.2 亚洲的自然环境(课件39张)
- 外研版(三起)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1 Animal friends Get ready start up 课件
- 2025年交通运输部广州打捞局招聘事业编制人员13人历年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