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7-湖湘教化三新探究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考生留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选修1、选修4。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班簋》铭文记载了周王命毛伯率兵征讨东方反叛的少数民族,成功之后告祭天的事情。铭文日:“公告其事于上,唯民亡遂才(哉),彝昧天令(命),故亡。允才(哉)显,惟敬德,亡卣(攸)违。”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铭文是探讨商周社会的主要史料B.西周族群对立民族冲突异样尖锐C.周王以天意来论证政治活动的合法性D.敬德保民的儒家思想在西周得到重视【答案】C【解析】【详解】该铭文记载的是毛伯征讨东方反叛的少数民族成功以后的状况,所以不是在以天意论证政治活动的合法性,C项符合题意,故选C;该铭文记载了毛伯征讨东方反叛的少数民族的状况,所以可以用来探讨商周社会的政治活动,解除A;东方出现少数民族反叛,说明当时民族冲突异样尖锐,解除B;依据“惟敬德,亡卣(攸)违”可知体现了以德治国的思想,带有敬德保民的意味,解除D。故选C。2.北宋中期,科举考试中已出现所取之士南人多、北人少的状况。为此,司马光提出“逐路取人”之法,指出“国家科第”应“均及中外”;欧阳修则针锋相对地提出应当“惟能是选”。双方争辩反映的实质是A.南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 B.南北士人群体的实力层次C.不同选拔方式激发的冲突 D.立场迥异导致的政治纷争【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北宋中期,科举考试中已出现所取之士南人多、北人少的状况”并结合所学可知,南多北少的现象与经济重心渐渐南移使南方的文化影响力提升有关,故A项正确;BCD都只是争辩的表面现象,不是本质,解除。3.伯里克利任首席将军时,他的好友菲迪亚斯受到民众法庭的审讯,伯里克利出庭为挚友作证,甚至在申诉时声泪俱下,但法庭仍判菲迪亚斯有罪。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A.首席将军形同虚设 B.民众法庭驾驭实权C.法律面前人人同等 D.判决体现权力滥用【答案】C【解析】【详解】伯利克里是首席将军,其出庭为挚友作证,甚至在申诉时声泪俱下,但是并未变更审判结果,说明当时雅典法庭审判中并未受到权威人士影响,坚持了法律面前人人同等,C正确;题干内容与首席将军职能无关,解除A;公民大会驾驭实权,解除B;判决结果体现了法律的公允公正,而非权力滥用,解除D。4.1832年的英国议会改革打开了中等阶层通往政治塔尖的大门,首相皮尔在1846年初提出废除《谷物法》则实现了他们最重要的一个经济权利主见。此后,英国民主趋势更加明显。可见《谷物法》的废除折射出英国A.中世纪对经济管制极严 B.自由贸易制度的确立C.责任内阁制度尚不完善 D.政治权力逐步下移【答案】D【解析】【详解】1832年议会改革之后,英国的中等阶层在政治中的影响力上升,突出表现是《谷物法》的废除,说明英国政治权力逐步下移,这正是英国民主趋势明显的表征,D正确;题干涉及的时间不属于中世纪,解除A;通过题干无法推断英国确立了自由贸易制度,解除B;题干主旨是英国中等阶层在政治体系中的影响力,与责任内阁制度完善无关,解除C。5.近代一系列条约签订,使西方列强在华获得“准统治权”。西方学者称中国进人了“两头政治”或“中西共治”的时代,并说共治是中国的传统,如满汉共治一样。西方学者的这一观点A.精确表述了近代的中外关系 B.粉饰了列强侵华对中国主权的破坏C.公正反映了近代中国的事实 D.反映出中外文明之间的继承与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西方学者把列强的侵略与中国历史上的满汉共治混为一谈,是为其侵略的本质找借口,粉饰了列强侵华对中国主权的破坏,故B正确;“精确”“公正”的表述错误,学者的表述忽视了中国的主权,解除AC;材料与文明的继承无关,解除D。6.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生产资料全部形式除了国家全部制和合作社全部制外,还有个体劳动者全部制和资本家全部制,并明文规定依照法律爱护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全部权和其他资本全部权。由此可知,1954年宪法A.贯彻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精神 B.奠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C.完全不同于《共同纲领》规定 D.体现社会转型的过渡性特点【答案】D【解析】【详解】1954年宪法中对全部制形式的相关规定说明当时社会中存在多种全部制形式,如个体劳动者全部制和资本家全部制,因此宪法的规定恰恰体现了当时社会转型的过渡性特点,D正确;宪法内容规定爱护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全部权,这并未体现出社会主义革命精神,解除A;新中国的成立初期国营经济的建立奠定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B解除;1954年宪法内容继承发展了《共同纲领》的相关规定,解除C。7.1956年11月,毛泽东公开指出,忽视各国同等的错误,“就其性质来说,是资产阶级沙文主义的错误。这种错误,特殊是大国沙文主义的错误,对于社会主义各国的团结和共同事业,必定会带来严峻的损害”。这表明,当时我国A.贯彻“求同存异”的方针 B.起先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方针C.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毛主义指出忽视各国之间同等错误带来的危害性,强调的是我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正确;“求同存异”的方针是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与材料无关,A解除;当时我国仍旧坚持“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解除;D说法不符合史实,解除。故选C。8.有学者说:“圣西门总是提出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而且他所提出来的问题是正确的,他在对这些问题的说明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接近唯物史观、唯物主义原则。这是圣西门最大的贡献。”据此可推知,圣西门A.已预见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B.创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C.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供应滋养 D.明确了将来社会建设路径【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在某种程度上接近唯物史观、唯物主义原则。这是圣西门最大的贡献”可以看出,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供应了一些有益的参考,故C正确;A是马克思主义,解除;马克思创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解除B;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解除D。9.基辛格指出:“1961年,约翰·肯尼迪自信地宣称,美国可以‘付出任何代价,担当任何义务’.以保证自由世界获得成功。三十年后今日,美国已不能像当时那样要求马上实现其全部目标。”这可以用来说明A.冷战思维制约了美国对外政策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C.美国构建单极霸权秩序的逆境 D.经济全球化推动国际合作【答案】C【解析】【详解】1961年的三十年后指的是两极格局瓦解之后,基辛格认为这一时期的美国“已不能像当时那样要求马上实现其全部目标”,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两极格局瓦解之后,多极化趋势明显,美国构建的单极霸权秩序陷入逆境,C正确;基辛格的言论更多的强调外在因素对美国的制约,解除A;题干内容与和平与发展无关,解除B;题干未涉及国际合作,解除D。10.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元成宗在即位诏书中宣布当年的税粮减免30%,江浙行省官员上奏指出:“江南与江北异,贫者佃富人之田,岁输其租,今所蠲(免除)特及田主,其佃民输租如故。”由此可以看出,当时A.江南农夫的负担比江北沉重 B.汉蒙间的民族冲突大为缓和C.江南地方官对农夫不够体恤 D.江南的租佃经济比江北发达【答案】D【解析】【详解】对于税粮减免,江浙行省官员的奏疏认为,江南地区佃农向田主交纳田租,减免税粮只能惠及田主,对佃农而言,并未减免赋税。正是由于江南地区的租佃经济相比于江北而言较为发达,因此地方官员认为减免税粮政策江南江北不能一视同仁,D正确;江浙行省官员关注的是佃农负担能否减轻,而非农夫本身,而且题干中并未对两区域农夫负担进行对比,解除A;题干内容与民族冲突无关,解除B;江南地方官的奏疏恰恰说明其体恤百姓,解除C。11.到16世纪末,欧洲人对世界陆地面积的了解,比14世纪时增加了5倍,这使得欧洲与外界经济联系的范围空前扩大,并使原本相对孤立的欧洲大陆发展起了跨洋贸易。当时欧洲跨洋贸易的两个主要方向是A.澳洲与非洲 B.亚洲与美洲 C.亚洲与非洲 D.澳洲与美洲【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6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拓,使原本相对孤立的欧洲大陆发展起了跨洋贸易,当时欧洲跨洋贸易的两个主要方向是亚洲和美洲,故选B;新航路开拓后,欧洲与澳洲的贸易较少,解除AD;欧洲与非洲贸易不须要跨洋,解除C。12.下表1870-1900年主要大国在世界制造业产品中所占比重状况(单位:%)。表中数据变更说明A.英国丢失工业霸主地位 B.英国领先完成工业革命C.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快速 D.美国成为头号殖民帝国【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表格数据可以看出,1870-1900年英国在世界制造业产品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而美国、德国所占比重上升,超越了英国,其中美国占比明显较大,说明英国丢失了工业霸主的地位,A正确;通过数据无法各国工业革命的进程,解除B;俄国在世界制造业产品中所占比重状况并不是始终上升,在1881年至1885年有所下降,而且整体占比较低,说明其发展并不快速,解除C;题干涉及的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制造业产品在世界上的占比状况,而这一数据不能成为推断是否是殖民帝国的依据,解除D。13.1875年,丁日昌在请李鸿章代为转奏的《海防条议》中提出“中国洋面,延袤最宽,目前大小铁甲船,极少须十号,将来自能创建,极少须三十号,方敷防守海口以及游历五大洲,爱护中国商人。”丁日昌这种认知A.反映出清政府主动地增加海防力气B.已经超出单纯“守土御海”的相识框架C.标记着国人起先萌发近代海防观念D.表明增加海防已在清廷内部成为共识【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防守海口以及游历五大洲,爱护中国商人”可知丁日昌的相识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守土御海”,而是要参与海权角逐,发展海外贸易,故选B;材料反映的是丁日昌的相识,与清政府无关,解除A;在丁日昌之前国人就已经起先萌发近代海权观念,解除C;“成为共识”的说法过于夸张,题意无从体现,解除D。故选B。14.1961年5月,中心通过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该草案确定依据农夫自愿的原则废除公共食堂;确定“以生产大队的集体全部制为基础的三级集体全部制”,变更“--大二公”的安排制度;规定农夫可以保留5%~7%的自留地。这表明当时A.中心“八字”调整方针卓有成效 B.农村全部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更C.激进的生产关系得到局部调整 D.工业化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未落实【答案】C【解析】【详解】《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中废除了公共食堂,变更“一大二公”的安排制度,允许农夫保留自留地,结合草案颁发时间可知,这是对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犯的左倾错误进行调整,C正确;题干只是草案的内容而非效果,解除A;农村全部制并未发生变更,依旧是集体全部制,解除B;题干内容涉及的是农村经济调整,与工业无关,解除D。15.康有为在《戊成奏稿》中提到:“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据此可知,康有为意在强调A.改良政治的紧迫性 B.暴力革命的可行性C.实业救国的必要性 D.移风易俗的重要性【答案】D【解析】【详解】康有为主见变更服饰和辫发以适应机器生产的须要,因此反映了移风易俗的重要性,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治,解除A;维新派不主见革命,解除B;材料与实业救国无关,解除C。16.美国共产党人威廉●福斯特在其著作《美国共产党史》中指出:‘美国资本主义在财政上方法来实施像(罗斯福)新政这样的改良方案,而不必采纳法西斯主义这样攸关命运器。”其意在说明罗斯福新政A.无法从根本上消退经济危机 B.开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模式C.解决了美国社会的政治危机 D.挽救了美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实施像(罗斯福)新政这样的改良方案,而不必采纳法西斯主义这样攸关命运器”,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缓和了社会冲突和社会危机,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故选D;材料反映罗斯福新政的主动意义,A不符合材料主旨,解除;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但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解除B;C表述太肯定,错误。17.下表为1931年春到1933年春苏联农夫拥有的牲畜数量的变更状况(单位:百万匹、百万头、百万只)。这可以用来说明苏联A.农业集体化阻碍了牲畜业的发展 B.农业经济结构在不断调整优化C.农业集体化使农夫利益蒙受损失 D.农业集体化不利于国家工业化【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1931年到1933年各类牲畜都出现较大数量的下降,结合所学可知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对农夫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强制参与集团农庄,农畜品种的安排等都严格受到限制,农业集团化使农夫利益蒙受损失,严峻挫伤了农夫的生产主动性,农夫纷纷实行屠杀牲畜、毁坏工具等方式破坏生产,故答案为C;牲畜业的发展属于农业集团化的内容,A说法错误;B在表中不能显现出来,解除;农业集体化有利于国家工业化,但在材料中不能体现,解除D。18.英国脱欧公投之后,有人绘制了下面的漫画。这说明英国脱欧事务A.标记着欧洲一体化走向瓦解 B.凸显出欧洲-~体化遭受挫折C.表明欧洲内部冲突不行调和 D.损害了欧洲国家主权的完整【答案】B【解析】【详解】英国脱欧使欧盟标记不再完整,说明英国脱欧凸显了欧洲一体化遭受挫折,故选B;“走向瓦解”的说法过于夸张,解除A;“不行调和”的说法错误,解除C;英国脱欧是使欧洲一体化进程遭受挫折,但并没有损害其他欧洲国家主权完整,解除D。故选B。19.孟子认为社会乃是由“大人”与“小人”、劳心者与劳力者君子与野人构成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此天下之通义也”。这表明孟子A.希望复原贵族统治秩序 B.强调人的道德修养C.重视社会等级秩序构建 D.反对君主专制体制【答案】C【解析】【详解】孟子的意思主要是有的人脑力劳动,有的人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者统治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被统治者养活别人,统治者靠别人养活,这是通行天下的原则。这种主见反映出了其强调社会等级差别的存在,以此来构建社会秩序,故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孟子想要复原贵族统治秩序,解除A;材料信息与道德修养无关,解除B;当时没有君主专制政体,解除D。20.马丁·路德曾说:“我们都是神甫,都有一个信仰、一个福音、一个圣礼,那么我们对于信仰的真伪,为什么不也都有权去审查和评判呢?”这反映出马丁·路德A.强调上帝权威 B.具有同等观念C.否认圣经地位 D.推崇世俗政权【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内容是马丁•路德宣称每个人人都是神甫,都有一个信仰、一个福音、一个圣礼,同时也有权去审查和评判信仰的真伪,表明马丁•路德认为全部人都是同等的,都有权对自己的信仰提出看法,故选B;材料主要突出同等观念,没有强调上帝的权威,A错误;CD在材料没有体现,解除。21.王羲之在《书论》中说:“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发动精神,提撕志意,挑剔精思。”据此可知,王羲之认为书法应A.留意创新 B.寄情托兴 C.力求好用 D.严遵守法律度【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发动精神,提撕志意,挑剔精思”可知王羲之认为笔画间的牵连引带,深邃微妙,用好了就会让字精神焕发,表情达意,所以书法起到了寄情托兴的作用,故选B;结合题意可知王羲之是认为书法应当寄情托兴,而非留意创新、力求好用和严遵守法律度,解除ACD。故选B。22.有学者说,牛顿力学革命不是牛顿一个人创建,它是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尔力学革命的一次大综合。这场革命不仅在科学上促进“牛顿风格”的形成,还使人类(最先是欧洲)步入了“信奉科学的时代”。该学者意在说明牛顿力学A.促进了科学精神的形成 B.推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C.总结了前人的科学成果 D.揭示了物体的运动规律【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牛顿的科学成就是一次科学界的革命,也是一次理论的大总结,但是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种“牛顿风格”,使得人们更加信任科学,这是强调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科学精神的形成,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反映出对封建神学创世说的否定,解除B项;总结前人的科学成果只是材料前一部分意思,不是强调牛顿科学理论的贡献,解除C项;揭示了物体的运动规律材料没有体现出来,解除D项。

23.革命家章太炎在自述其民族主义思想形成时说,幼年读《东华录》已愤恨“异种乱华”,后来读容王船山先生的书全是“保卫汉种”的话,甲午以后略看东西各国书籍“才有学理整理进来”。据此可知,章太炎的民族主义思想A.源于近代民族危机的加深 B.植根于夷夏之辨的文化传统C.全盘汲取西方民族主义思想 D.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的兴起【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章太炎所列古籍《东华录》、王船山先生的书及其所描述的这类著作对其影响可知,这类著作多宣扬的是传统的夷夏观念,说明章太炎的民族主义思想来源于传统文化中的夷夏之辨,B正确;“甲午以后略看东西各国书籍‘才有学理整理进来’”意味着,近代民族危机加深,使得章太炎统合了传统夷夏思想和近代民族观念,即其民族主义思想并不是源于民族危机,解除A;C明显与题干内容不符,章太炎明确了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解除C;近代救亡图存运动并不是从章太炎起先兴起的,解除D。24.西方某-美术流派追求更为主观和剧烈的艺术表现,强调形的单纯化和平面化,追求画面的装饰性。简练的线条,夸张的颜色,让色调在画面中充分释放和独立。下列作品与该绘画流派风格相符的是A.《马拉之死》 B.《自由引导人民》C.《格尔尼卡》 D.《向日葵》【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是对现代主义美术特征的描述,其中《格尔尼卡》是现代主义美术的代表作之一,C正确;A是新古典主义美术作品,解除;B是浪漫主义美术作品,解除;D是印象画派美术作品,解除。故选C。第I卷(非选择题共52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5~27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需作答。第28~29题为选考题,考生依据要求作答。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511年,英国在同地中海的沟通中起先了资本主义历程。此后通过一系列措施,英国社会结构发生变更,为近代宪政打算了条件。宗教改革后,英国清教徒为追求利益确定了资本主义精神,王权自此受到教会和贵族的制约。企业家和商人逐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资产阶级。有资本主义倾向的乡绅在经济转型中取得较大的经营空间,并利用议会提出主见,捍卫自身利益。17世纪初,都铎王朝的国王企图扩大权威,在征税等问题上与议会发生冲突。由新贵族掌控的下院,强调人们的权利是独立的,不再允许任何权利变成一种让步。1640年起先的革命是议会与专制即资产阶级市民社会同王权冲突激化的结果。市民社会的成长与壮大过程,加速王权的衰落。“光荣革命”后的英国最终走向宪政。——摘编自徐煜《近代早期英国宪政形成的缘由》材料二1689年,英国建立宪政体制。此时贵族集团享有国家的统治权,君权处于从属地位。议会选举权的享有须以肯定量的土地财宝为基础,这解除了工商业者和一般农夫进入体制内的可能性。18世纪中后期起,中等阶级以自然法传统为依据,要求扩大议会民主,反对人为的不同等,在要求重建一种新的政治秩序的同时,却否认劳动力财宝的同等地位,反对彻底的政治民主化。19世纪30年头,改革在辉格党主导下完成,中等阶级获得选举权,但政治体制依旧是贵族的。1840年以后,随着社会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束,新兴产业为人们供应了充分的就业机会。中等阶级认为,资本与劳动力必需亲密合作,因为他们相互须要对方的技术和活力。中等阶级主动鼓吹教化社会下层,向其灌输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以便塑造一个以自由理念为核心的全新社会秩序。1866年,迪斯雷利在议会改革中指出“让一个阶级或势力凌驾于社会其他部分之上是违反王国宪法的。”次年,议会改革法案通过,英国宪政民主最终摆脱了特权的束缚,渐渐具备了普适性特征。主流社会宪政观念的冲突与演化奠定了维多利亚中期英民主政治的基础与阶级妥协局面。——摘编自颜廷《从混合宪政走向民主政治近代英国宪政观念的流变与阶级妥协局面的形成》(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近代早期英国宪政形成的缘由。(2)依据材料二,指出光荣革命后英国统治阶级在宪政观念上的演化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这-转变的意义。【答案】(1)缘由:新航路开拓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较快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气渐渐壮大;英国国王专权严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王权受到教会和贵族的制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为英国宪政供应了政治前提。(2)演化:17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头,贵族坚持对政治民主特权化的独占权;19世纪30年头,贵族承认中等阶级对民主的共享权;19世纪60年头后,中等阶级承认了社会下层的宪政权利。意义:推动英国社会转型;奠定了现代民主政治基础;促进了社会各阶级间的相互妥协,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解析】【详解】(1)缘由:依据材料“1511年,英国在同地中海的沟通中起先了资本主义历程”可知,新航路开拓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依据材料“宗教改革后,英国清教徒为追求利益确定了资本主义精神,王权自此受到教会和贵族的制约。企业家和商人逐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资产阶级”可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气渐渐壮大;依据材料“17世纪初,都铎王朝的国王企图扩大权威,在征税等问题上与议会发生冲突”可知,英国国王专权严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依据材料“由新贵族掌控的下院,强调人们的权利是独立的,不再允许任何权利变成一种让步”可知,王权受到教会和贵族的制约;依据材料“‘光荣革命’后的英国最终走向宪政”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为英国宪政供应了政治前提。(2)演化:依据材料“1689年,英国建立宪政体制。此时贵族集团享有国家的统治权,君权处于从属地位”可知,17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头,贵族坚持对政治民主特权化的独占权;依据材料“19世纪30年头,改革在辉格党主导下完成,中等阶级获得选举权,但政治体制依旧是贵族的”可知,19世纪30年头,贵族承认中等阶级对民主的共享权;依据材料“次年,议会改革法案通过,英国宪政民主最终摆脱了特权的束缚,渐渐具备了普适性特征。主流社会宪政观念的冲突与演化奠定了维多利亚中期英民主政治的基础与阶级妥协局面”可知,19世纪60年头后,中等阶级承认了社会下层的宪政权利。意义:依据材料可知,英国统治阶级在宪政观念上的演化推动英国社会转型;依据材料可知,英国宪政理念及其实践奠定了现代民主政治基础;依据材料可知,英国的民主宪政权利不断下移,促进了社会各阶级间的相互妥协,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中国早期,人们早已具备了肯定的避疫思想和隔离观念。秦汉时期,政府实行强制措施隔离病患,《云梦秦简》中就有政府关于疫情申报、隔离的详细记载。两晋时期,中心政府对疫病隔离更是做了明确规定,朝臣家庭若有三人以上染病,即使本身没病,百日之内也不得上朝。两宋时期,除了中心较为主动的隔离治疫政策外,一些热心的地方人士和官员也自发建立一些医疗机构,如福田院和安济坊,用以安置隔离病患。明清时期,虽然很少看到重要的集中隔离和检疫场所,但面对瘟疫,民众则经常实行一些自发的隔离防疫措施,康熙四十八年,便有民众在空旷之地设置草屋数十间供患者隔离。——摘编自杨银权《被忽视的传统:中国古代隔离治疫发展论述》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疫病流行,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49年10月,察哈尔鼠疫爆发后,中心马上成立疫情防控工作组,并实行疫区封锁、划定大小隔离圈的措施,毛泽东还亲自恳求苏联专家来华帮助防疫。据统计,截至1951年9月,全国各地卫朝气关共派出150余支防疫队,深化基层,宣扬、组织防疫工作。1952年,毛泽东发出了“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削减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指示,号召全国军民把卫生防疫提高到移风易俗、改造国家的高度相识上来。1955年,国务院批准的《传染病管理方法》除了确立疫情报告制度外,还把当时流行的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丁等18种,依法进行管理,同年,中心政府还成立了防治血吸虫病办公室。——摘编自李洪河《新中国国家卫生防疫机制的建立》(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中国古代隔离治疫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2)依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疫情防控的措施,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谈谈你对疫情防控的相识。【答案】(1)特点:起源较早;政府重视;民间力气自发参与。影响:有利于遏制传染病的扩散,保障了人们的身心健康;为古代疫病防治和医学理论的发展积累了阅历;为近现代隔离治疫机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措施:成立特地工作组和防控机构;封锁疫区,划定隔离圈;邀请苏联医疗专家来华帮助防疫;成立防疫队并发动群众;制定相关防疫法规;对传染病进行科学分类、依法管理。相识:变更人类健康卫生观念,构建疫情防控体系;改善公共卫生条件,健全应急管理机制;促进科技研发创新,提升人类对病毒的相识程度;为国际防控供应阅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析】【详解】(1)特点:依据“中国早期,人们早已具备了肯定的避疫思想和隔离观念”可知起源较早;依据“汉时期,政府实行强制措施隔离病患”可知政府重视;依据“一些热心的地方人士和官员也自发建立一些医疗机构,如福田院和安济坊,用以安置隔离病患”可知民间力气自发参与。影响: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从遏制传染病的扩散,保障了人们的身心健康、为古代疫病防治和医学理论的发展积累了阅历、为近现代隔离治疫机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等方面总结概括其影响。(2)措施:依据“中心马上成立疫情防控工作组,并实行疫区封锁、划定大小隔离圈的措施”可知成立特地工作组和防控机构,封锁疫区,划定隔离圈;依据”恳求苏联专家来华帮助防疫“可知邀请苏联医疗专家来华帮助防疫;依据”全国各地卫朝气关共派出150余支防疫队,深化基层,宣扬、组织防疫工作“可知成立防疫队并发动群众;依据”国务院批准的《传染病管理方法》除了确立疫情报告制度外,还把当时流行的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丁等18种,依法进行管理“可知制定相关防疫法规,对传染病进行科学分类、依法管理。相识: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从变更人类健康卫生观念,构建疫情防控体系,改善公共卫生条件,健全应急管理机制,促进科技研发创新,提升人类对病毒的相识程度;为国际防控供应阅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总结相关相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15年9月至1916年1月出刊的《青年杂志》,尽管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已有明确的指责,但对于孔子、孔教、儒家纲常的看法则是相当温柔的。陈独秀指责儒家纲常只是强调“三纲”,压抑了个人独立自主的人格,并未从现实政治动身做更尖锐的抨击。然而,1915年12月袁世凯公然称帝,使当时的中国政治形势发生了急剧变更,也使陈独秀意识到中国思想界正面临着“新旧思潮之大激战”,正是在这种状况下,《新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变得尖锐起来,并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孔子、孔教、儒家纲常这些传统价值观。《新青年》为何批判孔子、孔教、儒家纲常?对于这个问题,百年来中国思想界则存在很大的分歧,有过激烈的论争,大体形成了两派观点。新文化运动的赞成者认为,孔子、孔教、儒家纲常这些传统价值观成为了袁世凯称帝、张勛复辟的旗帜和工具;为了保卫辛亥革命刚刚建立的共和制度,必需从思想上绽开批判。指责者则认为,《新青年》之所以批判孔子、孔教、儒家纲常,在于追求西化而没有看到以儒学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现代中国的重要价值;错误地以为只有经过激烈的“反传统”,才能为中国现代化扫清障碍。——摘编自李维武《<新青年>视野中的孔子,孔教与儒家纲常》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评述材料中“中国思想界对《新青年》为何批判孔子、孔教、儒家纲常的分歧”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论证充分、逻辑清楚。)【答案】示例:观点:我认可《新青年》对儒家思想的批判。评述: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专制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化人心,但是在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接连出现了袁世凯复辟和张勋复辟,儒家纲常被这些野心家所利用,使新生的共和制度面临深刻的危机。在这种背景下,《新青年》提倡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批判孔子、孔教和儒家纲常伦理的目的是要用新式价值观取代儒家伦理为代表的价值观。从而在思想上对中国人来--次宏大的启蒙、为中国现代化扫清障碍、开拓道路。因此,我们要把《新青年》对孔子、孔教、儒家纲常的批判置于当时详细的时代环境和社会条件中进行实事求是的历史考察,以发觉这种批判的真正动因与实际内涵。《新青年》所开展的这种批判,其实锋芒所向,并不是指向中国传统文化,而是针对当时的现实国情。(“示例”仅供参考,不作评卷唯一标准)【解析】【详解】观点:首先表明立场,可以选择赞成,也可以选择不赞成,以赞成为例。我认可《新青年》对儒家思想的批判。评述:评述过程依据材料“新文化运动的赞成者认为,孔子、孔教、儒家纲常这些传统价值观成为了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的旗帜和工具;为了保卫辛亥革命刚刚建立的共和制度,必需从思想上绽开批判”,侧重新文化运动批判儒家思想的背景。详细而言,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专制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化人心,但是在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接连出现了袁世凯复辟和张勋复辟,儒家纲常被这些野心家所利用,使新生的共和制度面临深刻的危机。在这种背景下,《新青年》提倡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批判孔子、孔教和儒家纲常伦理的目的是要用新式价值观取代儒家伦理为代表的价值观。从而在思想上对中国人来一次宏大的启蒙、为中国现代化扫清障碍、开拓道路。最终对论证过程进行总结升华,即对待《新青年》批判儒家思想这一行为,要放在特定历史时期看待,即把《新青年》对孔子、孔教、儒家纲常的批判置于当时详细的时代环境和社会条件中进行实事求是的历史考察,以发觉这种批判的真正动因与实际内涵。《新青年》所开展的这种批判,其实锋芒所向,并不是指向中国传统文化,而是针对当时的现实国情。请考生从第28~29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假如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自美国独立斗争成功到其次次美英斗争爆发之间的约30年时间(1783~1812年),被史学界称为美国的“建国时期”。当时,社会经济、百姓生活每况愈下,国内阶级斗争、国外斗争威逼愈演愈烈,内忧外患日益严峻的美国随时都有崩溃、亡国的危急。始终把军队看作洪水猛兽的美国众多领导者也不得不把目光投到军事改革和军队建设上,他们醒悟地相识到,美国旧有的军事结构有很大的缺陷,在这个时候只有破旧立新,建立起足够的国防力气,才能内保国家稳定、外御强敌入侵,才能在保住独立斗争成功果实的基础上实现关国的发展与壮大。在华盛顿、汉密尔顿、杰斐逊的大力推动下,美国建国时期的军事改革成果显著,用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军事体制的框架,初步建立了以“可扩大的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