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册课时调研检测试题25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1/01/10/wKhkFmauOK-AcXVEAAE4vNAuLUI171.jpg)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册课时调研检测试题25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1/01/10/wKhkFmauOK-AcXVEAAE4vNAuLUI1712.jpg)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册课时调研检测试题25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1/01/10/wKhkFmauOK-AcXVEAAE4vNAuLUI1713.jpg)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册课时调研检测试题25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1/01/10/wKhkFmauOK-AcXVEAAE4vNAuLUI1714.jpg)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册课时调研检测试题25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1/01/10/wKhkFmauOK-AcXVEAAE4vNAuLUI17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eq\x(8)咬文嚼字“无不例外”与“无一例外”2011年12月17日《法制文萃报》第12版右下角《结语》中写道:“‘骄奢思淫欲,酒色丧官德’。色欲熏心的‘淫才’,无不例外都‘栽’在了欲壑难填、纵情泄欲上。”其中,“无不”是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即“没有一个不”,表示全都。“无不例外”当然是“全都例外”。把这个意思放进上述语境中,意思就成了:色欲熏心的“淫才”,全都例外地“栽”在了欲壑难填、纵情泄欲上。好像按例不该“栽”似的。这显然不是句子要表达的意思。不难看出,“无不例外”改为“无一例外”——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陈瑞eq\x(作)eq\x(者)eq\x(简)eq\x(介)eq\x(相)eq\x(关)eq\x(知)eq\x(识)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文学样式。随笔很注重内容的知识性,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而且选用富有趣味性的材料作铺垫,从中引出对某种观点和哲理的议论,再与文学领域的有关话题联系起来加以评论。随笔的行文很讲究文采,笔调轻松活泼,亲切随意,深入浅出。eq\a\vs4\al(注音)(1)单音字。倒涎()锱铢()岑寂()付梓()王嫱()憎恶()没镞()烟榻()清沁肺腑()答案:xiánzīzhūcénzǐqiángzēngzútàqìn(2)多音字。嚼eq\b\lc\{(\a\vs4\al\co1(咬文嚼字(),倒嚼(),咀嚼()))漂eq\b\lc\{(\a\vs4\al\co1(漂亮(),漂洗(),漂泊()))乘eq\b\lc\{(\a\vs4\al\co1(下乘(),千乘之国()))藉eq\b\lc\{(\a\vs4\al\co1(狼藉(),蕴藉()))隽eq\b\lc\{(\a\vs4\al\co1(隽永(),隽秀()))鲜eq\b\lc\{(\a\vs4\al\co1(鲜活(),寡廉鲜耻()))答案:jiáojiàojuépiàopiǎopiāochéngshèngjíjièjuànjùnxiānxiǎn(3)形近字。eq\b\lc\{(\a\vs4\al\co1(辑录(),作揖(),舟楫(),通缉()))eq\b\lc\{(\a\vs4\al\co1(尺牍(),牛犊(),渎职(),穷兵黩武(),买椟还珠()))eq\b\lc\{(\a\vs4\al\co1(蝉联(),婵娟(),肆无忌惮(),殚精竭虑()))eq\b\lc\{(\a\vs4\al\co1(涓涓细流(),娟秀(),手绢()))答案:jíyījíjīdúdúdúdúdúchánchándàndānjuānjuānjuàn“歹”读作è,是个会意字。其甲骨文和小篆的形体,上部像骨头破碎的裂纹,下部像死人的空骨。“歹”的本义为死人残裂的骨头。后来,楷书写成了“歹”。“歹”是个部首字。“歹”只作义符,没有作声符的。从“歹”的字都同死有关,如“殓”“殡”“殁”“殪”“殊”“殇”“殃”等。引申为坏、危险,如“好歹”“歹人”“殆”。eq\a\vs4\al(解释词义)(1)援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流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点铁成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学富五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才高八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杀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尺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索然无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引用成例。援,引用。(2)滋生的或相沿而成的弊端。(3)神仙故事中说仙人用手指一点,铁就变成金子。比喻把不好的作品改好。(4)形容书读得多,学问渊博。(5)形容富有文才。(6)古人著书写在竹简上,为了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叫杀青。后泛指写定著作。(7)书信。古代书简约长一尺,故名。(8)也写作“索然寡味”。形容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eq\a\vs4\al(辨析近义词)(1)锱铢必较/斤斤计较。主要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我意外地多得了10英镑,所以大可不必(),随便把它花掉好了。②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整则可谓(),胜于他人。③你没有必要在每个小细节上面那么()。A.锱铢必较B.斤斤计较答案:(1)提示:锱铢必较: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要计较。斤斤计较:形容过分计较微小的利益或无关紧要的事情。答案:“锱铢必较”侧重于形容计较财物,而“斤斤计较”不限于此。①B②A③B(2)简洁/简捷。主要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弥尔顿在许多的段落中()地概括了人民的处境。②这是一个利用二进制计数器()计任意数的方法。③对那些大公司来说,这种创意既()又方便。A.简洁B.简捷答案:(2)提示:简洁:没有多余的话,简明扼要的意思。简捷:也写作“简截”,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简单快捷。答案:“简洁”的对象多是行文、言语的内容等,“简捷”的对象多是说话内容、工作方法等。①A②B③B(3)幻觉/错觉。主要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他沉溺在一种奇怪的、幸福的()之中。②它给人们的一个()是,似乎学习仅仅是为了加深和巩固已有的知识。③他的头脑已经不再能分清()和现实。A.幻觉B.错觉答案:(3)提示:幻觉: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没有外在刺激而出现的虚假的感觉,例如没有声音而听见声音。有某种精神病或在催眠状态中的人时常有幻觉。错觉: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如筷子放在有水的碗内,由于光线折射,看起来筷子是弯的。答案:“错觉”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而幻觉夹杂着想象和愿望,严重的幻想常与妄想有关。①A②B③A背景链接“咬文嚼字”,本指过分推敲字句或在某些字句上纠缠,而不领会其精神实质,含有贬义。朱光潜的这篇《咬文嚼字》赋予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即提倡遣词造句“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以求做到“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使之“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作者对文字的咀嚼,具有非凡的敏感,能品出丰富细微的意味。文章旁征博引,摭拾古今“咬文”佳话,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咬文嚼字”实际上就是调整好思想和感情。作者反复强调文字与思想情感有密切关系,推敲文字,要从根本上调整思想和感情。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练。文脉梳理eq\a\vs4\al(咬文嚼字)eq\b\lc\{\rc\}(\a\vs4\al\co1(\a\vs4\al(文字和,思想情,感)\b\lc\{(\a\vs4\al\co1(不同句式(“你这”“你是”),文字增减(李广射虎),不同字眼(推、敲))),\a\vs4\al(文字意义,的确定与,控制)\b\lc\{(\a\vs4\al\co1(善用联想意义(烟、天上,小团月),套板反应(美人、才子、离,别等)))))eq\a\vs4\al(实质:调整思想,情感,方法:刻苦自励,推陈出新,目标: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一、阅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第一至第五段),回答问题1.下表是第一部分中所举的例子及其说明的道理。结合课文,选取其中一个进行具体分析。例子分析道理“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修改句式不同,情感不同《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修改繁简不同,意味不同“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字眼不同,意境不同文字与思想情感密切相关。咬文嚼字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与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改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分析:“你是”是主谓结构,而“你这”显然不是。可见,句式不同,情感便也不一样。炼字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炼字题的一般答题步骤如下: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分析;③找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尽量点出表现手法。2.第四段的三则材料讲的都是李广射虎的故事。你认为哪个写得好?为什么?(1)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2)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3)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本题可参考课文中朱光潜先生的观点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3.作者举郭沫若先生、李广射虎、贾岛推敲三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结合文中的原话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文字的增减,句子的意味不同。“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二、阅读课文的第二部分(第六至第七段),回答问题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字的联想意义的?而论述字的联想意义主要是为了论述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联想意义:①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②联想意义的善用可以使文章意蕴丰富;③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道理: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2.作者从上面三个方面来论述字的联想意义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举例论证。①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举了“烟的直指意义与联想意义”的例子。②联想意义的善用可以使文章意蕴丰富。举了“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的例子。③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举了“‘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的例子。例证法例证法是运用事实论据进行论证,引证法就是引用道理论据进行论证,这二者结合起来,称为“摆事实讲道理”。这种方法是写作议论文最基本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只摆出事实和引用理论是不够的,必须加以分析,在引用事实或理论论据后,要充分讲道理,道理讲透彻了,文章才能有说服力。完整的论证结构应是:观点(分论点)—叙事(论据)—分析扣题。三、阅读课文的第三部分(第八段),回答问题第八段是文章的观点性语段,试分析文章的的主要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应该有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②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一文提出许多新颖独特的见解,但是课文也有不足之处,有些问题的分析,似乎未必完全恰当。例如对“推敲”的推敲就是如此。请你读一读贾岛的原诗,说说朱先生错在何处。附: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探究思路】eq\x(质疑)→eq\x(原诗)→eq\x(分析)→eq\x(结论)【探究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这首诗写的是诗人贾岛夜访李凝,而不是什么“孤僧步月归寺”。诗的前半部分是写诗人来访,后半部分是写诗人访问归去。中间贾岛与李凝谈了什么,通通省去未说,但从诗末句“幽期不负言”可以看出,两人说的是隐居生活的乐趣。全诗表达了贾岛对李凝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自己打算效法李凝的心愿。诗中“入、敲、过、去”等动词,写的是同一个人在活动,这人当然只能是来访李凝的贾岛。那个“敲月下门”的“僧”,不是另外的什么“孤零零的一个和尚”,而是贾岛(贾岛曾做过和尚),他“敲”的绝不是“自掩自推”的“寺”门,而是李凝幽居的门。李凝居处的门到了夜晚当然是关了的,“僧”怎么会只“推”而不“敲”?他如果不“敲”,李凝又怎么会知道有人来访?由此可知,诗该用“推”还是该用“敲”,当是不言自明,真理还是在韩愈的手里。朱先生的说法有欠妥当。《咬文嚼字》一反过去以咬文嚼字为陋的观念,从新的角度对咬文嚼字的新意进行了阐释,入情入理,使人觉得耳目一新。实际上,生活中对同一问题,由于角度不同而存在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看法是很正常的现象,如对于作文中出现的社会流行新词语现象,就有不同观点,你怎么看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观点一)应该欢迎,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排斥和扼杀。理由:新词是随社会发展而产生的,因此,拒绝新生词语就是拒绝生活;青少年最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扼杀新词使用就是扼杀青少年的创造性。(观点二)要警惕流行语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理由:流行语往往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不规范性,青少年正值学习语言阶段,使用多了,会影响正常交流,养成不良习惯;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不能随心所欲地加以改造,关乎祖国语言的大问题。eq\a\vs4\al(微写作训练)请以“宽容”为题,精选论据论证一则观点。(150字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宽容能成就大业。有宽容之心,才能团结人,才能凝聚众人的智慧成就大业。美国总统林肯,素以对政敌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议员的不满,有人劝他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你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说:“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时,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林肯的话,一语中的。正是林肯的宽容,起到了团结对手、凝聚智慧的力量,才能建设成富强的美国,成就了伟大的事业。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晕车(yùn)红晕(yùn)轮外圆晕(yùn)晕头转向(yūn)B.咀嚼(jué)嚼舌(jiáo)细嚼慢咽(jiáo)咬文嚼字(jiáo)C.没镞(zú)斟酌(zhuó)蕴藉丰富(yùn)清沁肺腑(qìng)D.岑寂(cén)付梓(zǐ)锱铢必较(zīzhū)尺牍宣言(dú)解析:C项,清沁qìn肺腑。答案:C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得当的一项是()A.蔡铭超拍下圆明园兽首却不付款的行为遭到了部分网友的置疑,有人认为竞拍成功拒付款,有违商业诚信原则,会把好事办成坏事!B.20多年前,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将老舍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搬上荧屏。如今,导演汪俊又率黄磊、蒋勤勤、赵宝刚等主演,将《四世同堂》再次搬上荧屏。C.《谍影重重3》所创造的完美境界,彻底颠覆了传统的间谍电影,不少影迷对伯恩顶礼膜拜,认为伯恩的表演比邦德更胜一筹。D.回望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音乐剧在上海的跨越式发展,都与上海大剧院里程碑式的音乐剧作品的引进休戚相关。解析:B项,栩栩如生: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A项,应用“质疑”,“置疑”多用于表否定。C项,顶礼膜拜:比喻对人特别崇敬,现多用于贬义。D项,休戚相关:指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答案:B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环境保护是社会公共事业,政府要运用法律、经济等手段加大环保工作的力度,动员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其中。B.普希金一生历尽磨难,他追求真善美的自由天性,他所处的沙皇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和他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C.以生漆为底层的彩陶的保护是世界性难题,如何将秦俑艳丽的彩绘保存下来,目前已成为文物工作的当务之急。D.皮肤顽癣被医学界称为“不死的瘟神”,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使患者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及精神上的折磨。解析:B项,主客颠倒,应改为“他和他所处的沙皇统治下的黑暗现实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C项,“目前”与“当务之急”语意重复,应删去“目前”。D项,“背上”与“折磨”搭配不当。答案:A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我独自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以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阳光照在玉兰花的肥大绿叶子上②连平常我喜欢听的鸟鸣声“光棍好过”,也听而不闻了③窗外粼粼碧水,丝丝垂柳④这都是我平常最喜爱的东西,现在也都视而不见了A.③①④②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②D.③④①②解析:首先由书斋到窗外景色,故③①;“这都是……连……也”有递进关系,故④②。答案:A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不求甚解马南邨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地、不讲道理地非议。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书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5.“不求甚解”这个题目如同我们学过的《咬文嚼字》一样,既没有表明“反对”,也没有表明“赞成”,根据内容,可不可以对它做一点补充,让“题目”就表明作者对“不求甚解”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做补充为好。因为作者在文中通过对“不求甚解”一词的辩证分析,提倡读书要多次反复、虚心领会。作者用“其实也不尽然”的委婉语气,来表明自己的态度:“虽然不必提倡”但也不应“盲目地反对”。(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6.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好读书,不求甚解”,作者的主要意思是什么?“不求甚解”四个字的含义有哪两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读书重在会意。一是表示虚心,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二是读书不要固执一点,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7.文章引用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诸葛亮读书、陆象山语录三个例子意在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意在说明:①读书“应该抱虚心的态度”。②“观其大略”式的读书方法高明。③“未晓处且放过”的读书方法与陶渊明的提法“很相似”。8.本文与朱光潜的《咬文嚼字》有不同的主张,说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对两篇文章中作者的不同见解,你是怎么看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朱光潜所说的咬文嚼字,是说“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写作时要“斟酌文字”或者说“在文字上推敲”;阅读尤其是精读就得咬文嚼字,咀嚼文字的意味。而马南邨所说的“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是指读书重在会意,不要因小失大,这是博览群书应该注意的一点。两个人说的是两回事。(最好能结合自己的实际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三、语言运用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如今,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利用双休日、节日长假等机会,自驾车到周边乡村,住农家屋,吃农家饭,赏田园风光,品民俗文化。各地农家乐旅游异常火爆。这本是利人利己的好事。但遗憾的是,这些人在那里玩些啥?在树干上荡秋千,在林子里用弹弓打鸟,到小河里抓青蛙。还有一些人甚至在农家乐里摆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圆边轨铜扣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冰花铁防伪皇冠盖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DISA铸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陶瓷内衬钢管直管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组织学技术》课件
- 癌细胞幻灯片
- 《组合体的表面交线》课件
- 《ilon骨折诊治》课件
- 电控柜-电气练习测试题附答案
- 《食源性寄生虫病》课件
- 2025年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学校全面工作计划
- 2025年护士资格考试必考基础知识复习题库及答案(共250题)
- 2025年中国spa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2025年人教版PEP二年级英语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GB 45187-2024坠落防护动力升降防坠落装置
- 2024年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施工现场临时水电布置操作手册(永临结合做法示意图)
- 2024年广西事业单位D类招聘考试真题
- 公文写作与常见病例分析
- 《中国传统文化》课件模板(六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