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标准条文解释_第1页
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标准条文解释_第2页
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标准条文解释_第3页
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标准条文解释_第4页
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标准条文解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8/31测量管理体系培训

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标准条文解释2024/8/32企业拉力推力支撑力支撑力——企业内部的基础管理拉力——企业的目标,规划及市场需求推力——企业的技术创新2024/8/33名牌产品卓越的质量高超的营销完善的内部管理管理者的作用高知名度高信誉度高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坚实的计量支撑2024/8/34ICS03.120.10GBA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9022—2003/ISO10012:2003

代替GB/T19022.1—1994GB/T19022.2—2000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ISO10012:2003,IDT)

2003—12—16发布2004—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2024/8/35ISO10012的目次1.范围2.引用文件3.定义4.总的要求(测量管理体系)5.管理职责6.资源管理7.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8.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ISO9001的目次

1.范围

2.引用文件

3.定义

4.质量管理体系

5.管理职责

6.资源管理

7.产品实现

8.测量、分析和改进2024/8/36

0测量管理体系过程模式顾客要求8.4改进7.2测量过程6.资源管理8.分析和改进5.管理职责测量结果顾客满意7.1计量确认7.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输出2024/8/37ISO9000认证大潮与现代企业管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模式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顾客要求顾客满意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产品输入输出2024/8/38前言(我国)本标准等同采用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本标准代替GB/T19022.1-1994和GB/T19022.2-2000。要点

1.本标准等同采用ISO10012:20032.代替GB/T19022.1-1994和GB/T19022.2-2000。2024/8/39

本标准与GB/T19022.1-1994和GB/T19022.2-2000的主要差异如下:

——明确测量管理体系在组织中的作用,与GB/T19001标准协调一致;

——明确满足计量要求是测量管理体系的根本目的;

——体现GB/T19000标准所述的质量管理原则。2024/8/310ISO9001

ISO14001

OHS18001ISO100122024/8/311

2024/8/312ISO前言

ISO10012由ISO/TC176/SC3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支持技术分委员会制定。

1.1987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标准正式颁布;2.1987为了保证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标准“4.11测量设备控制”要素的顺利实施,成立了ISO/TC176/WG1工作组着手起草技术支撑标准ISO10012标准;3.1992SO10012-1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第一部分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体系2024/8/313

主题:建立计量确认体系,确保在确认间隔内使用的测量设备足够准确,并满足预期使用要求.标准的第一部分是对测量设备的通用质量保证要求,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计量确认体系是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4.1997SO10012-2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第二部分测量过程控制指南主题:把测量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对过程要素实施全面的控制.测量过程控制的方法是建立在对测量数据的经常监测和分析的基础上.

测量过程控制体系是质量体系的组成部分.2024/8/3145.2002经过世界各国计量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一个以当前先进的管理理论和计量科学为基础,反映了当代世界计量管理领域成功经验的新标准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已经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投票表决中以95%的赞成票获得通过,新的国际标准SO10012:2003已经于2003年4月15日有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颁布.

国家质检总局非常重视该标准在我国的贯彻实施,及时将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GB/T19022-2003.2024/8/315引言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预期用途,它对实现产品质量目标和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测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管理由于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可能产生的不正确结果而影响该组织的产品质量的风险。要点2024/8/316采用本标准的目的

1.建立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预期用途;

2.它对实现产品质量目标是重要的;

3.它对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2024/8/317

以下情况可以引用本标准:

*顾客在规定所要求的产品时;

*供方在规定所提供的产品时;

*立法和执法机构;

*测量管理体系的评定和审核。

遵从本标准的要求有利于满足其它标准中规定的测量和测量过程控制的要求,例如,GB/T19001-2000的第7.6条款和GB/T24001-1996的第4.5.1条款。

2024/8/318

点要引用本标准

1.顾客对产品质量有要求时;

2.供方对提供产品有承诺时;

3.立法和执法机构对安全、环保、公平交易、计量等方面有要求时;

4.组织在进行体系的评定和审核时;遵从本标准的要求有利于满足其它标准GB/T19001-2000的第7.6条款和GB/T24001-1996的第4.5.1条款。中规定的测量和测量过程控制的要求;凡需要用准确可靠的测量作保证的情况下都可采用本标准。2024/8/319GB/T19000标准阐明的管理原则之一是强调过程方法。应当认为测量过程是支持该组织产品质量的特定过程。要点质量管理原则

1.过程

Process:“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2.“过程方法”是指:系统地识别并管理所采用的过程以及过程的相互作用。2024/8/320

组织有责任规定测量管理体系要求和决定所需的控制程度作为其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除非经过认同,本标准不拟增加、节略或代替其它标准的任何要求。要点组织规定体系要求和控制程度

1.规定测量管理体系要求

2.决定所需的控制程度

3.作为其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

4.除非认同,本标准不拟增加、节略或代替其它标准的任何要求。2024/8/321引言的重点一、为什么要建立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设备失准测量过程失控都会给企业带来极大风险2024/8/322测量设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设备的最佳校准时间

设备的计量要求R设备的计量特性

使用时间t2024/8/323测量过程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测量特性曲线测量特性曲线对测量的计量要求对测量的计量要求2024/8/324按ISO10012国际标准建立测量管理体系

1.能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能满足预期要求;

2.对实现产品质量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

3.可以有效控制不正确的测量结果,如控制物料、能源、安全、环保等各方面因测量失准引起的风险;

4.作为保证组织决策正确和增强效益的基本依据。2024/8/325二、如何采用ISO10012标准

1.顾客要求提供合格的产品和服务时;

2.供方需提供合格的的产品和服务时;

3.立法和执法机构要求提供合格的产品和服务时;

4.对测量管理体系进行评定和审核时。凡有上述需求的,通过指导和帮助,都可以依照ISO10012标准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并申请办理对其测量管理体系的认证。2024/8/326我国与国际企业计量管理要求的比较

中国企业计量的发展1.1984年~1992年《工业企业计量定级升级办法》2.1992年~1995年暂停3.1995年~2004年《关于帮助100个企业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工作的通知》4.2003年12月ISO10012等同转化为国家标准;2004年3月发布JJF《计量检测体系确认规范》5.2005年我国按国际标准ISO10012开展《测量管理体系》认证。

国际企业计量标准1.1984年~1992年没有国际标准2.1992年1月国际标准ISO10012-1《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体系》正式颁布3.1997年国际标准ISO10012-2《测量过程控制指南》正式颁布4.2003年4月国际标准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公布2024/8/327

为适应中国加入WTO,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建立测量管理体系,以提高测量能力,加强对测量数据和测量过程的控制和监视。确保企业在产品质量、经营管理、节能降耗、环境监测、安全生产等方面提供准确可靠的测量数据。2024/8/328三、质量管理原则之一过程方法

ISO9000质量管理原则适用于ISO10012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2.领导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将活动作为过程进行管理);5.管理的系统方法;6.持续改进;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2024/8/329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管理的通用要求,并提供了指南,用于支持和证明符合计量要求。它规定了测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管理要求,可由执行测量的组织作为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以确保满足计量要求。2024/8/330本标准的范畴

1.测量过程的通用要求和指南;

2.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的通用要求和指南;

3.测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管理要求,可由执行测量的组织作为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

4.用于支持、证明符合和确保满足计量要求。新标准的一个重要的创新和发展是科学地阐明了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与计量工作的关系,明确了测量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计量要求。2024/8/331

本标准不拟作为用于证明符合GB/T19001、GB/T24001和任何其它标准的必要条件。相关方可以允许在认证活动中使用本标准作为满足测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输入。本标准不拟替代或增加GB/T15481(idtISO/IEC17025)标准的要求。2024/8/332本标准与其他标准的关系

1.引言:遵从本标准的要求有利于满足其它标准中规定的测量和测量过程控制的要求;

2.引言:除非经过认同,本标准不拟增加、节略或代替其它标准的任何要求。

3.范围:不拟作为用于证明符合GB/T19001、GB/T24001和任何其它标准的必要条件,相关方可以允许在认证活动中使用本标准作为满足测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条件;

4.范围:不拟替代或增加GB/T15481(idtISO/IEC17025)的要求。2024/8/333(一)ISO9000族—2000版

质量管理体系核心标准ISO9000

基础和术语ISO9001(GB/T19001)要求ISO9004业绩改进指南ISO19011体系审核指南支持性标准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技术报告小册子其他文件2024/8/334(一)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计量测试有关的部分

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8.测量、分析和改进

8.2监视和测量

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8.4数据分析问题:以质量管理为主,因此对企业计量管理要求不可能全面、系统、深入。2024/8/335(二)ISO14000(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

1.职责和方针

2.目标和策划

3.实施和运行

4.测量和评价(监测和测量)

5.评审和改进

6.持续改进问题:以环境管理为主,因此对企业计量管理要求不可能全面、系统、深入。2024/8/336(三)ISO/IEC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4.管理要求4.1组织4.2质量体系4.3文件控制4.4要求、标书和合同的评审4.5检测和校准的分包4.6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4.7服务客户4.8投诉4.9不符合检测和校准工作的控制4.10改进4.11纠正措施4.12预防措施4.13记录的控制4.14内部审核4.15管理评审5.技术要求5.1总则5.2人员5.3设施和环境条件5.4检测和校准方法及方法的确认5.5设备5.6测量溯源性5.7抽样5.8检测和校准物品的处置5.9检测和校准结果质量的保证5.10结果报告

2024/8/337生产型企业的计量测试特点ISO/IEC17025:2005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本准则适用于所有从事检测和/或校准的组织,包括诸如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实验室,以及将检测和/或校准作为检查和产品认证工作一部分的实验室。问题:主要针对检测和校准实验室,对企业的计量测试特点不太适应。生产型企业的在线测量和批量检验1.检测的量大、速度快;2.检测的对象流水作业,往往是一次性检测后流转出去,难以追溯;3.检测人员既是生产加工人员,又是检测人员,检测水平一般比实验室人员低;4.自动化测试较多;5.检测失控难以发现;6.测量设备量大,容易造成混淆使用;7.测量点较分散,归属很多部门,管理困难等等。2024/8/338(四)ISO10012标准的发展过程

1992年ISO10012-1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体系

1997年ISO10012–2测量过程控制指南

2003年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特点:是专门计对企业计量测试管理的国际标准2024/8/339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VIM:1993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术语(BIPM、IEC、IFCC、ISO、IUPAC、IUPAP、OIML)。

要点本标准的名词引自文件

1.GB/T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2.VIM:1993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术语,(BIPM、IEC、IFCC、ISO、IUPAC、IUPAP、OIML)。2024/8/3403术语和定义

3.1测量管理体系measurementmanagementsystem

为完成计量确认并持续控制测量过程所必需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

要点

1.“管理”management: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2.“测量管理体系”是在测量方面具有指挥、控制、协调作用的体系。标准名称从“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体系”,到“测量控制指南”,最后到“测量管理体系”的演变过程,反映了对测量工作内涵的认识深化过程。改为测量管理体系,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名称变化,而是深刻地反映了计量测试在一个组织管理中的地位、职能和重要作用。2024/8/3413.2测量过程measurementprocess

确定量值的一组操作。

要点

1.在本标准中,术语“测量过程”适用于实际的测量活动(例如在设计、检测、生产和检验中的测量活动)。

2.“测量过程”与“测量”的定义相同。

3.“测量”与“计量”的概念有许多相同之处,有时可以互相代替。2024/8/3423.3测量设备measuringequipment

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样品(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要点

1.测量设备在我国也称为计量器具、计量设备等。

2.按类型可以分为:

a.硬件和软件。硬件主要包括:装置、仪器仪表、量具、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以及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软件主要包括:电子软件、操作手册、文件资料等。2024/8/343b.按传递等级可以分为:计量基准(测量基准)、计量标准(测量标准)、工作计量器具(工作测量器具)。

c.按结构可以分为:仪器仪表、实物量具、传感器及其装置、设备、系统、装备、测量链等,标准物质、软件及手册、文件。

d.按用途可以分为:测量用、检验用、监视用、交接用、贸易用、校淮用等。用于测量过程的软件也属于测量设备,应按照对测量设备的求进行管理和校准。标准物质属于测量设备,应注意对其管理。2024/8/344

3.4计量特性metrologicalcharacteristic

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可区分的特性。注1.测量设备通常有若干个计量特性。注2.计量特性可作为校准的对象。

要点

1.测量设备计量特性的例子:测量范围、偏移、重复性、稳定性、滞后、漂移、影响量、分辨力,鉴别力(阈)、误差、死区等;

2.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通常是通过校准后得出的;

3.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是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因素;

4.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可以与计量要求直接比较以实现计量验证。2024/8/345

3.5计量确认metrologicalconfirmation

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的一组操作。

注1.

计量确认通常包括:校准和验证、各种必要的调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准、与设备预期使用要求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以及所要求的封印和标签。

注2.

只有测量设备已被证实适合于预期使用要求并形成文件,计量确认才算完成。

注3.

预期使用要求包括:测量范围、分辨力、最大允许误差等。

注4.

计量要求通常与产品要求不同,并不在产品要求中规定。

注5.

图2给出了计量确认过程框图。2024/8/346计量确认过程顾客ba.校准标识和(或)标签可用计量确认标识代替。b.接收产品的组织或个人(例如:消费者、委托人、最终使用者、零售商、受益者和采购方)。顾客可以是组织内部的或外部的(见GB/T19000-2000中3.3.5)。校准计量验证决定和措施识别需求:开始校准证书/报告校准状态标识a设备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计量要求不能验证能否调整或维修?调整或维修评审确认间隔状态标识确认状态标识返回顾客结束校准(测量设备与测量标准的技术比较)Jye验证或(和)确认文件测试报告:验证失败是是否否否是再校准循环图2测量设备计量确认过程2024/8/347

要点

1.“计量确认”主要是指对测量设备的校准和验证、调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准、与设备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以及所要求的封印和标签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2.只有测量设备已被证实适合预期使用要求(即计量要求)并形成文件,计量确认才算完成。

3.计量要求通常虽不在产品要求中规定,但可以从产品要求中导出,导出后用测量范围、分辨力、最大允许误差等表示。2024/8/348

3.6计量职能metrologicalfunction

组织中负责确定并实施测量管理体系的行政和技术职能。

要点计量职能就是负责确立和实施测量管理体系的职能。建立计量管理机构,规定计量部门的职能是测量管理体系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确立了计量职能在测量管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计量职能的管理者是测量管理体系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计量职能包括行政和技术方面的职能。行政管理和技术保障是计量工作基础,两者缺一不可。这充分反映了计量工作的内在规律,是计量职能区别于其他管理职能的显著特点。2024/8/3494总要求

测量管理体系应确保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指南规定的计量要求从产品要求导出。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都需要这些要求。要求可表示为最大允许误差、允许不确定度、测量范围、稳定性、分辨力、环境条件或操作者技能要求。

要点建立测量管理体系的宗旨:确保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

1.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可以从产品或设备的规定要求导出;

2.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都需要知道这些要求;

3.要求可表示为最大允许误差、允许不确定度、测量范围、稳定性、分辨力、环境条件或操作者技能要求。2024/8/350

组织应规定属本标准所确定的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在确定测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和内容时,应考虑由于不符合计量要求而带来的风险和后果。要点哪些设备和测量纳入体系

组织承担的职责

1.组织应规定哪些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纳入测量管理体系,以及纳入的严格程度是多少;

2.确定测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和内容时,应考虑由于不符合计量要求而带来的风险和后果。2024/8/351

测量管理体系由设计的测量过程控制、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图2)和必要的支持过程构成。测量管理体系内的测量过程应受控(见7.2)。测量管理体系内所有的测量设备应经确认(见7.1)。

要点测量管理体系的构成

1.测量管理体系由以下过程构成:①计量确认过程②测量过程③管理职责过程④资源管理过程⑤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过程;

2.测量过程应受控;

3.所有的测量设备应经计量确认。2024/8/352

测量管理体系应按照组织制定的程序更改。要点测量管理体系的更改要求

1.要制定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2.测量管理体系程序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权威性,不要随意更改;

3.企业的持续改进,应按照组织制定的程序更改。2024/8/353总要求的重点一、计量要求的概念

1.无论是测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维护,还是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施都是围绕着“满足计量要求”这个目标展开。“满足计量要求”是建立和维护测量管理体系的出发点和归宿。

2.顾客不可能直接提出对计量的要求,需要从顾客的要求中导出;

3.顾客的要求可以在产品标准、技术规范、法律法规、设备规范以及合同中找到;2024/8/3544.计量要求用最大允许误差、允许不确定度、测量范围、稳定性、分辨力、环境条件或操作者技能要求等定量或定性的参数表示出来;

5.在测量或测量设备的校准时,都需要知道顾客的计量要求是多少;

6.计量要求代表了顾客的要求;如果测量设备或测量的特性达到了计量要求,就说明测试或校准的能力满足了顾客的要求,也就是达到了预期使用要求。2024/8/355举例P13

A.2顾客的计量要求(CMR)顾客的计量要求是顾客根据相应的生产过程而提出对测量过程的要求。因而取决于被测量的技术规范。CMR包括在检验产品是否符合产品标准时的测量要求,加上由生产过程控制及生产资源的输入而产生的测量要求。提出并规范这些测量要求虽然应是顾客的职责,但是这个过程可以由具有适宜资格的人员代表顾客完成。从事这项工作往往需要丰富的生产过程知识和计量知识。CMR也应当考虑错误测量的风险及其对组织和业务的影响。CMR可用最大允许误差或操作限制等方式表述。应当有足够详细的表述以便计量确认过程的执行者能明确决定特定的测量设备是否能根据预期用途测量、控制或监视特定的被测量。2024/8/356

例:对于一个关键操作,反应炉中的压力控制要求在200kPa至250kPa之间(一般在生产控制技术规范中有规定)。这个要求必须转换并表述成压力测量设备的CMR(可以由组织中具有生产过程知识和计量知识的人员代表顾客完成)。这可能得出需要一台压力测量范围为150至300kPa,最大允许误差为2kPa,测量不确定度为0.3kPa(不包括随时间的变化影响)和在每个规定的时间周期的漂移不大于0.1kPa的测量设备。顾客(测量部门)将CMR与设备制造者规定的特性(明显的或隐含的)比较并选择与CMR匹配最好的测量设备和程序。顾客(测量部门)可规定供方(设备制造者}提供准确度为0.5%级量程为0-400kPa的一个特定的压力计。2024/8/357工号:B8-1-58工序质量跟踪卡编号:ZC/QHSE/E7.29.1-0130磨1h30’磨两端105,轴径达105.5[-0.0360.058]M145050铣1h30’铣两端键槽,保证形位公差要求,宽28[0-0.055],深度控制97.25[-0.029-0.140]。X53产品型号

3H-8/450

零件名称

曲轴

制定单位

往复泵制造厂

零件图号

HS1-01

02

02

01A

净重150kg材料

QT700-2

2024/8/358煤的工业分析之挥发分作业指导书一、依据文件: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212-2001)中挥发分的测定。二、要求:

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放在带盖瓷坩锅中,在(900±10)℃下,隔绝空气加热7min。以减少的质量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减去该煤样的水分含量作为煤样的挥发分。2024/8/359三、操作方法:1、在预先于900℃温度下灼烧至质量恒定的带盖瓷坩锅中,称取粒度小于0.2mm的空气干燥煤样(1±0.01)g,称准至0.0002g,然后轻轻振动坩锅,使煤样摊平,盖上盖,放在坩锅架上。褐煤合长焰煤应预先压饼,并切成约3mm的小块。

2、将马弗炉预先加热到920℃左右,打开炉门,迅速将放有坩锅的架子送入恒温区,立即关上炉门并计时,准确加热7min。坩锅及架子放入后,要求炉温在3min内恢复至(900±10)℃,此后保持在(900±10)℃,否则此次试验作废。加热时间包括温度恢复时间在内。

3、从炉中取出坩锅,放在空气中冷却5min左右,移入干燥器冷却至室温(约20min)后称量。2024/8/360

二、对测量管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

1.测量管理体系的构成

两个核心过程:

①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

②设计的测量过程控制

必要的支持过程:

③管理职责过程

④资源管理过程

⑤体系分析和改进过程2024/8/3612.对测量管理体系的核心过程的要求

计量确认过程①所有的测量设备应经确认;

测量过程②测量管理体系内的测量过程应受控;

例:过程方法的建立和实施

(1)“过程方法”首先需要识别“过程”;(2)将期望的结果定为输出;(3)利用“过程方法”对“过程”进行管理;(4)识别和管理许多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过程”;(5)评定和评估“过程”的能力;(6)“PDCA”方法可用于测量过程和计量确认过程.P-策划;D-实施;C-检查;A-处置.2024/8/3623、举例P329

计量确认过程包括了几个小的过程

(1)测量设备的校准过程

其输入是被校测量设备和上一等级标准器。输出是校准结果及校准状态的标志。活动是校准,即被校测量设备与上一等级标准器的比较。资源是校准人员、校准方法、校准的环境条件等。2024/8/363(2)验证过程

验证过程有两个输入,一个是计量要求,一个是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其输出是验证证书,或不能验证,或不符合计量要求的验证结论。其活动是将计量要求与计量特性进行比较。其资源是比较人员、资料等。这个过程一般不需要测量设备等硬件。2024/8/364(3)调整或维修过程

如果校准结果不能符合计量要求,该测量设备还要经过调整或维修过程。调整或维修过程的输入是验证过程的一种输出:不符合计量要求的验证结论。其输出是调整或维修报告。活动是调整或维修。资源是调整或维修的设备、设施、人员、方法等。2024/8/365(4)再校准(或称复核)过程

输入是:调整或维修后的测量设备及其报告。输出是再校准状态的证书和标志。活动是校准以及校准前对校准间隔的评审。资源是再校准用的测量标准装置、人员、校准规范等。2024/8/366(5)确认状态标志的标注过程

确认状态标志共有两种:一种是确认合格标志,另一种是确认失效标识(无法维修或调整)。该过程的输入是验证/确认文件,或

验证失败记录。输出是确认合格标志,或确认失效标志。活动是领取标志,张贴或挂在测量设备上。资源是人员、登记等文件。2024/8/367(6)导出计量要求的过程:输入是顾客要求,输出是计量要求。活动是:查找顾客要求(合同中找)或从产品标准、技术要求中找出,或从生产过程控制文件中找出,或从其他法律规定、或文件中找出,找出这些要求后要将其转化为测量要求,包括:产品检验(也是一种测量)要求、生产过程监测要求、贸易结算、能源核算、环境监测、安全监测要求等,这些都是测量要求。2024/8/368

然后将其转换成最大允许误差、不确定度、测量范围、稳定性、分辨力、环境条件、操作者的技能要求等计量要求,这些要求是推导出来的,并不是测量出来的。在计量确认过程中的计量要求侧重于对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以上导出活动构成了一个过程,其资源是:技术规范、文件、合同等信息资源,具有熟悉产品和生产过程的人员及计量专家等人力资源。这个过程一般不需要测量设备等硬件。

3.对测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测量管理体系应按照制定的程序更改。2024/8/369三、考虑风险是决策的有效方法

1.“引言”中指出“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预期用途,它对实现产品质量目标和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

2.“总要求”中中指出“组织应规定属本标准所确定的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在确定测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和内容时,应考虑由于不符合计量要求而带来的风险和后果。”

2024/8/3703.“7.2.2测量过程设计”中指出“对每一测量过程,应识别有关的过程要素和控制。要素和控制限的选择要与不符合规定的要求时引起的风险相称。

4.“在测量过程控制上花费的力量应与测量对组织的最终产品质量的重要性相匹配。”

5.“为确定和记录测量不确定度所做的努力应当与测量结果对组织的最终产品的质量的重要性相匹配。”2024/8/3715.管理职责

5.1计量职能组织应规定计量职能。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必要的资源以建立和保持计量职能。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建立测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并加以保持和持续改进其有效性。要点

组织的职责:规定计量职能2024/8/372

最高管理者承担的职责最高管理者应确保:

1.建立计量职能部门(计量职能部门可以是一个单独的部门或分布在整个组织中);

2.提供必要的测量资源;

3.建立和保持计量职能。

计量职能部门应承担的职责(一)计量职能部门的管理者应:

1.制定体系文件;

2.建立测量管理体系;

3.保持和持续改进其有效性。2024/8/373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确保:

a)确定顾客的测量要求并转化为计量要求

b)测量管理体系满足顾客的计量要求;

c)能证明符合顾客规定的要求。要点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计量职能部门应承担的职责(二)

a.了解顾客对产品的要求;

b.把产品的要求转化为对测量的要求;

c.把测量要求转化为计量要求;

d.测量管理体系满足顾客的计量要求;

e.证明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和测量能力能符合顾客的要求。2024/8/374顾客需求层级该有的都有!就是…..对!对!!对!!!这就是我要的哇!帅呆了!!连这个也做得到!期望的需求(Expects)能说出的需求(Spokens)未说出的需求(Unspokens)惊喜的需求(Exciters)2024/8/3755.3质量目标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为测量管理体系规定可测量的质量目标。应规定测量过程的性能判定客观准则、程序及其控制。指南在不同的组织层次,质量目标的例子有:____不会因不正确的测量而拒收合格的产品或接受不合格的产品;____测量过程失控的发现不超过一天;____按照允许的时间完成所有的计量确认;____不存在不清晰的计量确认记录;____按制定的计划完成所有的技术培训项目;____测量设备的停机时间减少到规定的百分比.2024/8/376

要点制定质量目标计量职能部门应承担的职责(三)

1.制定的质量目标应是可以衡量的;

2.应制定测量过程的性能(如,测量不确定度)的客观判定准则、程序及其控制方法;2024/8/3773.质量目标应由组织的不同层次分别制定;质量目标的例子:

a)体系保证不会由于自身测量不准确而接收外单位提供的不合格材料、原料或产品;或拒收外单位提供的合格材料、原料或产品;

b)体系保证测量过程失控不超过一天就能被发现;

c)体系保证能够按规定的周期和时间完成所有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工作;

d)体系保证计量确认的记录清楚和不能随意涂改;

e)体系保证制定并能够完成对员工技术能力的培训项目;

f)体系保证测量设备完好使用,仃机时间减少到规定的百分比。2024/8/3785.4管理评审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按照计划的时间间隔系统地评审测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充分性、有效性和适宜性。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评审测量管理体系所需的必要资源。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利用管理评审的结果对体系进行必要的修正,包括改进测量过程(见第8章)和评审质量目标。应记录所有的评审结果和采取的所有措施。2024/8/379

要点管理评审

1.最高管理者承担的职责(二)

a.按照计划的时间间隔系统地评审;

b.确保评审测量管理体系所需的必要资源;

c.确保测量管理体系持续的充分性、有效性和适宜性。

2.计量职能部门应承担的职责(四)

a.利用管理评审的结果对体系进行必要的修正;包括改进测量过程和评审质量目标

c.记录所有的评审结果和采取的所有措施。2024/8/380管理职责的重点一、最高管理者在测量管理体系中起着关健作用-3条如,建立测量管理体系,规定计量职能;提供必要的资源;确保管理评审,保持体系的发展等。二、计量职能部门在测量管理体系中承担看重要职责-19条P(268-269)如,制定体系文件;建立测量管理体系;保持和持续改进其有效性。其中,保证测量过程能满足顾客要求、制定质量目标、组织管理评审等有新的要求。2024/8/3816.资源管理6.1人力资源6.1.1人员的职责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规定测量管理体系中所有人员的职责,并形成文件。指南:这些职责可用组织结构图、岗位说明书和作业指导书或程序来规定.本标准不排除使用计量职能部门之外的专业人员.2024/8/382

要点人员的职责计量职能部门应承担的职责(五)

1.测量管理体系中的所有人员:如,计量管理人员,计量技术人员,计量校准、验证人员,测试人员、检验人员、内审员等。不排除使用计量职能部门之外的专业人员。

2.应由计量职能部门规定其职责,并形成文件。

3.人员职责可用组织结构图、岗位说明书和作业指导书或程序来规定。2024/8/3836.1人力资源6.1.2能力和培训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确保测量管理体系有关人员具有可证明的能力,以执行分配的任务。应规定所要求的专门技能。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确保提供培训以满足已识别的需要,保存培训活动的记录,评价培训的有效性并予以记录。员工应认识到他们所承担的职责,清楚他们的活动对测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和产品质量的影响。。2024/8/384指南:

可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来获得能力,并通过测试和观察其表现来证明.

当使用正在培训中的员工时,应进行充分和适宜的监督2024/8/385

要点能力和培训计量职能部门应承担的职责(六)

a.确保测量管理体系有关人员具有可证明的能力执行分配的任务;

b.应规定专业技能要求;

c.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保存培训记录、评价培训有效性;

d.提高员工计量意识和责任感;

e.使用正在培训中的员工时,应进行适宜的监督;

f.提高测量管理体系有关人员的能力可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来获得,并通过测试和观察其表现来证明。2024/8/3866.2信息资源6.2.1程序测量管理体系的程序应形成必要详细程度的文件,并经确认,以确保正确执行以及实施的一致性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制定新的程序或更改现有的程序应经授权批准并受控。程序应现行有效,需要时可获得和提供。指南技术程序的依据可以是已发布的标准测量方法或顾客、设备制造者的书面文件。2024/8/387

要点程序及其程序文件

1.程序文件可分为管理性文件和技术性文件两类;

2.程序文件详细程度应确保正确执行以及实施的一致性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并经确认;

3.制定新的程序或更改现有的程序应经授权批准并受控;

4.程序应现行有效;

5.需要时,相关人员可获得和提供;

6.制定技术性程序的依据可以是已发布的标准测量方法或顾客、设备制造者的书面文件。

2024/8/388程序要点:信息:有意义的数据(文件:信息及其承载媒体)。信息必须依赖承载媒体,如信息可以以书面形式,也可以以硬盘或软盘、磁盘或光盘等各种载体形式存在,形成具有不同媒体形式的文件。信息是实现过程增值转化,确保测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资源。2024/8/389

程序文件一般分为技术性程序文件和管理性程序文件,通常我们所讲的程序文件是以管理性的文件为主。测量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相同的也可以采用质量管理体系通用的程序文件(如管理评审、内部审核、纠正措施以及文件控制等程序);需要时也可以参考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编制适合测量管理体系,并具有针对性强、更便于操作的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2024/8/3901、企业的所有计量工作一般应制定和使用文件化的确认程序(简单的测量程序也可以不形成文件)。程序文件:为进行计量管理和技术活动所规定的途径。程序文件的内容要与测量管理体系手册相吻合,即:每一项测量管理体系手册的要素和要求都要有程序文件来保证,否则测量管理体系手册没有可操作的途径,则无法实施。程序文件应经确认;2024/8/3912、所有计量确认工作都应以计量确认程序文件为依据。没有现成规程或规范的,企业应参照有关资料自行编制程序文件或规范,但应有有关人员的审批。企业要保证所有的计量确认程序能充分满足测量、校准、调试、修理、管理等工作的需要。企业计量工作只有实现程序化、规范化和系统化,才能实现科学的管理,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这些都体现了国际标准的先进性和科学性;2024/8/3923、程序文件应足够的详细,详细的程度应能保证程序的正确实施,并保证再按此程序重复操作,可以得到与原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和有效性。程序文件的详略程度应充分满足使用目的,也就是与计量确认过程的复杂程度相当,使操作者容易理解、便于操作、正确使用,保证确认的一致性,从而确保测量设备给出的量值准确可靠(比如一个经验丰富与一个初次接触的人按同一程序干同一件事,其结果能很好地吻合,就说明此程序文件已足够详细);2024/8/3934、与程序有关的人员(包括确认人员)应及时得到所需要的程序文件。计量确认人员应能及时得到所需的程序。这就是说在计量确认的岗位上应保持有相应的文件,而且是现行的有效版本。在现场一般不保留失效的或作废的文件,以防止误用。2024/8/3945、从程序上讲:程序文件应经过确认、制定新的程序或更改现有的程序应经授权批准并受控、程序应现行有效;

6、制定技术性程序的依据可以是已发布的标准测量方法或顾客、设备制造者的书面文件。2024/8/3956.2信息资源6.2.2软件测量过程和结果计算中所用的软件应形成文件,并经识别和受控,以确保持续使用的适宜性。软件及其任何修改在启用前应进行测试和(或)确认,并经批准和存档。测试应在必要的范围内进行,以确保测量结果有效。指南:

软件可以有几种形式,如固化的(内置的)、可编程的或成品供应的软件包。成品供应的软件可以不要求测试。测试可能包括:病毒检查,用户算法程序检查,或必要时为达到要求的测量结果而做的组合。软件配置的控制可帮助保持使用软件的测量过程的完整和有效。通过复制件进行存档、非现场保存或采取其它保护程序的手段,保证其可获得和必要的可追溯性。2024/8/396

要点软件的要求

1.软件包括测量用的(也属于测量设备)和计算测量结果用的;软件有几种形式,如固化的(内置的)、可编程的或成品供应的软件包。

2.应形成对软件的管理文件,文件应经识别和受控;软件的控制可帮助保持测量的完整和有效,如通过复制件进行存档、非现场保存或采取其它保护程序的手段,以及保证其可获得和可追溯性等。

3.软件使用及修改在启用前应进行测试,测试可能包括:病毒检查,用户算法程序检查,或必要时为达到要求的测量结果而做的组合测试。(成品供应的软件可以不要求测试)。测试应在必要的范围内进行以确保测量结果有效;

4.测量用的软件应经计量确认,并经批准和存档。2024/8/3976.2信息资源6.2.3记录应保存测量管理体系运行所需信息的记录。应有形成文件的程序以确保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指南记录的例子如确认结果、测量结果、采购、操作数据、不合格数据、顾客抱怨、培训、资格或其它支持测量过程的历史数据。2024/8/398

要点记录的要求和指南

1.应保存测量管理体系运行所需信息的记录;

2.应有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的程序文件;

3.记录内容如:确认结果、测量结果、采购、操作数据、不合格数据、顾客抱怨、培训、资格或其它支持测量过程的历史数据。2024/8/399ISO10012中必须记录的条款有:

(1)顾客的测量要求并转化为计量要求的记录(5.2);(2)根据管理评审的要求,应记录所有的评审结果和采取的所有措施(5.4);。

(3)根据能力和培训的要求,保持培训活动的记录,评价培训的有效性并予以记录(6.1.2);(4)根据环境的要求,应监视和和记录影响量的环境条件(6.3.2);(5)根据环境条件所进行的修正应予以记录并用于测量结果(6,3.2);(6)根据外部供方的要求,应规定选择、监视和评价的准则并行成文件,并记录评价结果。应保存外部供方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记录(6.4);2024/8/3100(7)计量确认过程记录中指出:“计量确认过程的记录应注明日期并由授权人审查批准以证明结果是正确的。应保持并可获得这些记录(7,1,4)。指南:记录最短的保存时间决定于许多因素,包括顾客的要求,法律法规要求和制造商的责任。有关测量标准的记录可能需要永久保存。校准结果的记录应当能够证明所有测量的溯源性,而且能够在接近原来的条件下能复现校准结果。在某些情况下,校准证书或报告中包括验证结果,用于说明设备符合(或不符合)规定要求。2024/8/3101

记录可以是手写的、打印的或缩微胶卷,也可以是电磁记录装置或其他数据媒质。最大允许误差可由计量职能确定或参照测量设备制造者公布的规范确定。(8)测量过程的记录中指出:“计量职能应保存记录以证明测量过程符合要求(7.2.4),记录内容包括:

a)实施的测量过程的完整表述,包括所用的全部要素(例如操作者、测量设备或核查标准)和相关的操作条件。

b)从测量过程控制系统获得的有关数据,包括有关测量不确定度的信息。2024/8/3102c)根据测量过程控制数据的结果而采取的措施。

d)进行每个测量过程控制活动的日期。

e)有关验证文件的标识。

f)负责提供记录信息的人员标识。

g)人员能力(要求的和实际具备的)。指南:对记录而言,测量过程控制中所用的消耗性物品,记录批号就足够了。计量职能应确保只有授权的人员才允许形成、修改、出具和删除这些记录。2024/8/3103(9)根据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价要求,应有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价记录(7.3.1);(10)根据溯源性的要求,测量结果的溯源记录应根据测量管理体系、顾客或法律法规的要求期限予以保存(7.3.2)。

(11)顾客满意信息的记录(8.2.2);(12)根据测量管理体系审核的要求,应记录测量管理体系的审核结果和体系的所有更改(8.2.3)。2024/8/3104(13)测量和确认过程监视结果的记录;(8.2.4)(14)根据纠正措施的要求,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8.4.2);(15)根据预防措施的要求,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8.4.3)。以上记录是必须要有的。除此以外,企业可以规定需要的记录。2024/8/31056.2信息资源6.2.4标识应清楚地标识测量管理体系中所用的测量设备和技术程序,可以单独地或集中地标识。应有设备计量确认状态的标识。已确认用于某个特定的测量过程或某些过程的设备应清楚地标识或受控,以防止未授权使用。测量管理体系中所用的设备应与其它设备清楚地区分。2024/8/3106

要点标识的要求

1.标识可分为:

a.表示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状态的标识。该类标识应对所有的测量设备和技术程序清楚地标识出计量确认状态(如合格、限用、禁用等)。此标识可以单独地或集中地进行标识;

b.表示某个特定的测量过程(或某些过程中的测量设备)的标识;该标识应清楚地标识测量过程(或过程中的测量设备)的特定状态(如受控、失控趋势、失控等)。

2.标识的作用是为了防止不了解情况时的错误使用;

3.应清楚地用标识区分体系中所用的设备与体系外的其它设备(如ABC分类管理标识、实验用等)2024/8/31071、关键测量过程中测量设备标识的样式:

器具编号:检定/校准日期:年月日确认日期:年月日确认有效期:年月日确认人:A合格证2024/8/31082、在用测量设备标识的样式:A合格证

器具编号:

检定/校准日期:年月日有效期:年月日检定/校准人:2024/8/31092、在用测量设备标识的样式:B合格证

器具编号:

检定/校准日期:年月日有效期:年月日检定/校准人:2024/8/31102、在用测量设备标识的样式:C合格证

器具编号:

检定/校准日期:年月日有效期:年月日检定/校准人:2024/8/31113、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标识的样式

器具编号:检定/校准日期:年月日确认日期:年月日确认有效期;年月日确认人:合格证A2024/8/31124、准用测量设备标识的样式

器具编号:检定/校准日期:年月日确认日期:年月日确认有效期;年月日确认人:准用证2024/8/31135、停用测量设备标识的样式

器具编号:停用日期:年月日停用人:停用证2024/8/31146、封存测量设备标识的样式

器具编号:封存日期:年月日封存人:封存证2024/8/31156.3物资资源6.3.1测量设备在测量管理体系中应提供并标识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所需的所有测量设备。测量设备在确认有效前应处于有效的校准状态。测量设备应在受控的或已知满足需要的环境中使用,以确保有效的测量结果。用于监视和记录影响量的测量设备应包括在测量管理体系内。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建立、保持和使用形成文件的程序来接收、处置、搬运、贮存和发放测量设备,以防误用、错用、损坏和改变其计量特性。纳入或撤出测量管理体系中的测量设备应有处理程序。2024/8/3116

要点对测量设备的要求

1.应提供满足计量要求所需的所有测量设备,并加以标识(如设备一栏表);

2.测量设备在确认有效前应处于有效的校准状态;

3.测量设备应在受控的或满足需要的环境中使用;

4.测量管理体系内还应包括用于监视和记录影响量的测量设备(如,温湿度计)计量职能部门应承担的职责(七)

1.应建立、保持和使用测量设备的程序文件;

2.文件应包括接收、处置、搬运、贮存和发放测量设备的程序;

3.文件还包括处理测量设备(如纳入或撤出体系)的程序;

4.目的是防止误用、错用、损坏和改变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2024/8/31176.3物资资源6.3.1测量设备指南由于计量要求的不同,测量设备能被确认用于某些特定的测量过程,而不被确认用于其它测量过程。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可以从产品的规定要求或被校准、验证和确认的设备的规定要求中导出。最大允许误差可通过参考测量设备制造者公布的规范或由计量职能来设定。测量设备的校准也可由负责计量确认的计量职能以外的组织进行。标准样品(标准物质)的特性可满足校准要求。2024/8/3118

要点测量设备的指南

1.由于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不同,在某测量过程中使用并经计量确认合格的测量设备,不一定能用于其它测量过程;

2.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可以从产品的规定要求中导出;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中的最大允许误差也可参考测量设备制造厂公布的规范确定;

3.测量标准装置的计量要求可以从校准、验证和计量确认的技术规范中导出;计量要求中的最大允许误差也可由计量职能部门来设定;

4.测量设备的校准也可由外部实验室进行;

5.标准物质可用于校准。2024/8/31196.3物资资源

6.3.2环境

测量管理体系覆盖的测量过程有效运行所要求的环境条件应形成文件。

应监视和记录影响测量的环境条件。根据环境条件所进行的修正应予以记录并用于测量结果。指南影响测量结果的环境条件可包括温度、温度变化率、湿度、照明、振动、尘埃量、清洁度、电磁干扰和其它因素。设备制造者为正确使用其设备,通常提供设备规范,给出测量范围、最大负载、环境条件限制等。2024/8/3120

要点对环境的要求和指南

1.应制定测量过程有效运行所要求的环境条件的文件;

2.影响测量结果的环境条件可包括温度、温度变化率、湿度、照明、振动、尘埃量、清洁度、电磁干扰和其它因素;

3.测量设备制造者通常给出测量范围、最大负载、环境条件限制等测量设备的技术规范;

4.应监视和记录影响测量的环境条件;

5.应对环境条件造成测量结果的误差进行修正并予以记录。2024/8/31216.4外部供方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对外部供方为测量管理体系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提出要求并形成文件。应根据外部供方满足文件规定要求的能力对其进行评价和选择。应规定选择、监视和评价的准则并形成文件,并记录评价结果。应保存外部供方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记录。指南如果利用外部供方进行检测或校准服务,供方应当能按实验室标准,如GB/T15481/ISO/IEC17025证明其技术能力。由外部供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需按规定要求进行验证。2024/8/3122

要点对外部供方的要求和指南计量职能部门应承担的职责(八)

1.外部供方包括提供产品和提供服务两种;

2.应对外部供方提出要求并形成文件;

3.应对外部供方的能力进行评价和选择,并记录评价结果;

4.应规定选择、监视和评价外部供方的准则并形成文件;

5.应保存外部供方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记录;

6.如果利用外部实验室进行检测或校准服务,外部实验室应当能按实验室标准,如ISO/IEC17025证明其技术能力;

7.还需对外部供方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按规定要求进行验证。2024/8/3123资源管理的重点一、资源包括:

6.1人力资源

6.2信息资源-程序、软件、记录、标识

6.3物资资源-测量设备、环境

6.4外部供方二、资源是必不可少的应由最高领导负责提供三、资源也是产生测量误差的影响因素计量职能部门要负责对资源进行管理2024/8/31247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7.1计量确认7.1.1总则应设计并实施计量确认(见图2和附录A),以确保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满足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计量确认包括测量设备校准和测量设备验证。指南如果测量设备已处于有效的校准状态,不必重新校准;计量确认程序应当包括验证测量不确定度和(或)测量设备误差在计量要求规定的允许限内的方法。2024/8/3125

测量设备的操作者应得到与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状态有关的信息,包括所有限制和特殊要求。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应适宜其预期用途。指南测量设备特性的例子包括:

——测量范围,

——偏移,

——重复性,

——稳定性,

——滞后,2024/8/3126——漂移,

——影响量,

——分辨力,

——鉴别力(阈),

——误差,

——死区。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是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因素(见7.3.1),它可以与计量确认中的计量要求直接比较以实现计量确认。应当避免使用计量特性的定性表述术语,如“测量设备所要求的准确度”。2024/8/3127

要点计量确认的总要求

1.应设计并实施计量确认,以确保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满足计量要求。

2.计量确认包括测量设备校准和测量设备验证(如果测量设备已处于有效的校准状态,不必重新校准);

3.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是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因素(见7.3.1),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应适宜其预期用途。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与计量要求直接比较以实现计量确认。2024/8/31284.计量确认程序应当包括验证测量不确定度和(或)测量设备误差在计量要求的允许限以内的方法。

5.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的例子包括:测量范围,偏移,重复性,稳定性,滞后,漂移,影响量,分辨力,鉴别力(阈),误差,死区。应当避免使用计量特性的定性表述术语,如“测量设备所要求的准确度”。

6.测量人员应得到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状态的有关信息,包括所有限制便用和特殊要求;2024/8/3129见附录AA.3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MEMC)由于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