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阶段复习(一) 力与直线运动-2025物理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教版_第1页
第三章 阶段复习(一) 力与直线运动-2025物理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教版_第2页
第三章 阶段复习(一) 力与直线运动-2025物理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教版_第3页
第三章 阶段复习(一) 力与直线运动-2025物理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教版_第4页
第三章 阶段复习(一) 力与直线运动-2025物理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阶段复习(一)力与直线运动知识网络规范训练(2024·山东潍坊市模拟)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静置一质量M=2kg的长木板,在长木板左端静置一质量m=1kg的小物块A,在A的右边静置一小物块B(B表面光滑),B的质量与A相等,A、B之间的距离L0=5m。在t=0时刻B以v0=2m/s的初速度向右运动,同时对A施加一水平向右、大小为6N的拉力F,A开始相对长木板滑动。t1=2s时A的速度大小为v1=4m/s,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05,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10m/s2,求:(1)物块A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A;(2)已知t2=2.5s时两物块均未滑离长木板,求此时物块A、B间的距离x;(3)当B滑到木板的右端时A、B恰好相碰,求木板长度L。解题指导关键表述关键表述解读B表面光滑,在t=0时刻B的初速度v0=2m/sB做匀速直线运动,对木板无摩擦力对A施加一水平向右、大小为6N的拉力F,A开始相对长木板滑动。t1=2s时A的速度大小为v1=4m/s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受力分析,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得动摩擦因数A、B之间的距离L0=5m,已知t2=2.5s时两物块均未滑离长木板,求此时物块A、B间的距离xB做匀速直线运动,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B之间的初始距离L0=5m,满足xA+x=xB+L0关系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05对木板受力分析,确定木板静止还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B滑到木板的右端时A、B恰好相碰A与物块B相遇时,位移关系为xA=xB+L0;A、B到达木板右端时,位移关系为xA=x板+L,L为木板长度答案(1)0.4(2)3.75m(3)eq\f(7+2\r(6),2)m解析(1)由运动学公式得v1=a1t1,解得a1=2m/s2,对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μAmg=ma1,解得μA=0.4。(2)t2=2.5s时B运动的位移大小xB=v0t2=2×2.5m=5m,t2=2.5s时A运动的位移大小xA=eq\f(1,2)a1t22=eq\f(1,2)×2×2.52m=6.25mt2=2.5s时A、B间的距离x=L0+xB-xA=5m+5m-6.25m=3.75m。(3)对木板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Amg-μ(m+m+M)g=Ma2,解得a2=1m/s2设经过t′物块B滑到木板的右端时A、B恰好相碰,则eq\f(1,2)a1t′2=L0+v0t′,A到达木板右端,可得eq\f(1,2)a1t′2=L+eq\f(1,2)a2t′2,联立解得L=eq\f(7+2\r(6),2)m。

阶段复习练(一)1.(2024·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期中)根据海水中的盐分高低可将海水分成不同密度的区域,当潜艇从海水高密度区域驶入低密度区域,浮力顿减,称之为“掉深”。如图甲所示,某潜艇在高密度海水区域沿水平方向缓慢航行。t=0时,该潜艇“掉深”,随后采取措施自救脱险,在0~50s内潜艇竖直方向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设竖直向下为正方向)。不计水的粘滞阻力,则()A.潜艇在t=20s时下沉到最低点B.潜艇竖直向下的最大位移为600mC.潜艇在“掉深”和自救时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2D.潜艇在0~20s内处于超重状态答案C解析潜艇在0~50s内先向下加速后向下减速,则50s时向下到达最大深度,故A错误;由图像可知潜艇竖直向下的最大位移为h=eq\f(1,2)×30×50m=750m,故B错误;潜艇在“掉深”时向下加速,则由图像可知加速度大小为a=eq\f(30,20)m/s2=1.5m/s2,在自救时加速度大小为a′=eq\f(30,50-20)m/s2=1m/s2,所以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2,故C正确;潜艇在0~20s内向下加速,加速度向下,处于失重状态,故D错误。2.(多选)(2023·湖南怀化市期末)A、B两个物体v-t图像分别如图中a、b所示,图线a是抛物线,图线b是直线,抛物线顶点的横坐标为t1,0~t3时间内图线a、b与横轴围成的面积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2时刻A、B间距离一定最小B.t2~t3时间内A的加速度一直小于B的加速度C.0~t3时间内A的平均速度等于B的平均速度D.t1~t3时间内A、B的位移大小之比为2∶3答案CD解析根据题意,由于不知道物体A、B初始状态的位置关系,则无法判断A、B间的距离变化情况,故A错误;由题图可知,A的图像关于t1对称,由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t2~t3时间内A的加速度不是一直小于B的加速度,故B错误;由题意可知,0~t3时间内图线a、b与横轴围成的面积相等,即0~t3时间内A、B的位移相等,则0~t3时间内A的平均速度等于B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根据题意,由题图可知,由于A的图像关于t1对称,则有t3=2t1,则t1~t3时间内A的位移大小为A总位移的一半,B的位移大小为B总位移的eq\f(3,4),由于A、B在0~t3时间内的位移相等,则t1~t3时间内A、B的位移大小之比为2∶3,故D正确。3.(2024·山东济宁市期中)如图所示,倾角为θ,质量为M的斜面体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对物体施加沿斜面向下的力F使其匀速下滑,增大F使物体加速下滑。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和加速下滑时,斜面体始终保持静止。比较物体匀速下滑和加速下滑两个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加速下滑时,物体与斜面体之间的摩擦力较大B.物体在匀速和加速下滑时,地面与斜面体之间的摩擦力不变C.物体在匀速下滑时,物体对斜面体的压力较小D.物体在加速下滑时,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较大答案B解析对物体施加沿斜面向下的力F使其匀速下滑,对物体分析可知Ff=μmgcosθ,FN=mgcosθ,而增大沿斜面的拉力F使物体加速下滑,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和斜面支持力大小不变,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体对斜面体的摩擦力Ff′和压力FN′大小、方向均不变,则对斜面体而言,所有受力均不变,即地面与斜面体之间的摩擦力不变,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也不变,故选B。4.如图所示,两根直木棍AB和CD相互平行,斜靠在竖直墙壁上固定不动,一根水泥圆筒从木棍的上部以一定初速度匀速滑下。若保持两木棍倾角不变,忽然将两棍间的距离减小后固定不动,变动时间忽略不记,则水泥圆筒在两木棍上将()A.仍匀速滑下 B.匀减速下滑C.匀加速下滑 D.可能忽然静止答案C解析水泥圆筒从木棍的上部匀速滑下过程中,受到重力、两棍的支持力和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知mgsinθ-2Ff1=0,将两棍间的距离减小后,两棍支持力的合力不变,夹角减小,则每根木棍对圆筒的支持力减小,滑动摩擦力减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θ-2Ff2=ma,由于摩擦力变小,故加速度变大,可知圆筒将匀加速下滑,故选C。5.(2024·新疆百师联盟联考)如图所示,小球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速度减为0的过程中,前2s内和最后2s内的位移大小分别为2.5m、2m,则在该运动过程中()A.小球的初速度大小为4m/sB.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C.小球的运动时间为2.25sD.小球的运动时间为3s答案C解析将小球的运动逆向看作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小球运动时间为t,由位移—时间公式x=v0t+eq\f(1,2)at2,可知2m=eq\f(1,2)a·(2s)2,2.5m=eq\f(1,2)at2-eq\f(1,2)a(t-2)2,解得a=1m/s2,t=2.25s,故B、D错误,C正确;小球的初速度大小为v0=at=2.25m/s,故A错误。6.图甲是工人把货物运送到房屋顶端的场景,简化图如图乙所示,绳子跨过定滑轮拉动货物A,沿倾角为θ的玻璃棚缓慢向上移动,忽略货物所受摩擦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货物A对玻璃棚的压力不变B.货物A对玻璃棚的压力越来越大C.绳子的拉力越来越大D.绳子的拉力越来越小答案C解析对货物A受力分析,其动态图如图,货物A缓慢向上移动,则拉力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减小,由图可知,绳子的拉力越来越大。同时,玻璃棚对货物A的支持力变小,由牛顿第三定律知货物A对玻璃棚的压力越来越小。故选C。7.(2024·广东省六校联考)如图所示,两个长度相同的轻绳在中点处垂直交叉形成一个“绳兜”,重力为G的光滑球静置于“绳兜”中。绳端挂于O点静止,A、B、C、D为每根绳与球面相切的点,OA=OB=OC=OD=2R,R为球的半径,则OA绳中的拉力大小为()A.eq\f(\r(5),8)GB.eq\f(\r(5),4)GC.eq\f(\r(3),6)GD.eq\f(1,4)G答案A解析设OA、OB、OC、OD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OA、OB、OC、OD绳子拉力为FT,根据受力分析及几何关系可知4FTcosθ=G,由几何关系知cosθ=eq\f(2R,\r(2R2+R2))=eq\f(2\r(5),5),联立可得FT=eq\f(\r(5),8)G,故选A。8.(2024·海南省一模)如图,质量分别为m和2m的方形物体A和B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向右运动,A刚好不下滑,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A.eq\f(mg,F)B.eq\f(2mg,F)C.eq\f(3mg,2F)D.eq\f(3mg,4F)答案C解析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对A、B整体有a=eq\f(F,3m),隔离B,可得A对B作用力大小FAB=2m×a=eq\f(2F,3),由牛顿第三定律知B对A作用力大小FBA=eq\f(2F,3),对A在竖直方向有μFBA=mg,得μ=eq\f(3mg,2F),故选C。9.(2024·山西省联考)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传送带始终以5m/s的速度顺时针匀速运动,一质量为1kg的物块以10m/s的速度从底端冲上传送带,恰好能到达传送带顶端。已知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sinθ=0.6,物块从传送带底端运动到顶端的时间为()A.1.0sB.1.5sC.2.5sD.3.0s答案D解析开始时物块速度大于传送带速度,所受传送带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sinθ+μmgcosθ=ma1,解得a1=10m/s2,物块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所需的时间t1=eq\f(v0-v传,a)=0.5s,之后物块的速度小于传送带的速度,物块所受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sinθ-μmgcosθ=ma2,解得a2=2m/s2,物块从速度等于传送带速度到速度为零所需时间t2=eq\f(v传,a2)=2.5s,物块从传送带底端运动到顶端的时间t=t1+t2=3.0s,故选D。10.(2023·江苏卷·11)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沿粗糙斜面从底端上滑,到达最高点B后返回到底端。利用频闪仪分别对上滑和下滑过程进行拍摄,频闪照片示意图如图所示。与图乙中相比,图甲中滑块()A.受到的合力较小B.经过A点的动能较小C.在A、B之间的运动时间较短D.在A、B之间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较小答案C解析因为频闪照片中的时间间隔相同,对比题图甲和题图乙可知题图甲中滑块加速度大,是上滑阶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图甲中滑块受到的合力较大,故A错误;从题图甲中的A点到题图乙中的A点,先上升后下降,重力做功为0,摩擦力做负功;根据动能定理可知题图甲中经过A点的动能较大,故B错误;由于题图甲中滑块的加速度大,根据x=eq\f(1,2)at2,可知题图甲在A、B之间的运动时间较短,故C正确;由于无论上滑还是下滑滑块均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故题图甲和题图乙在A、B之间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相等,故D错误。11.(2024·天津市第二南开中学期中)四旋翼无人机如图所示,它是一种能够垂直起降的小型遥控飞行器,目前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一架质量m=2kg的无人机,其动力系统所能提供的最大升力F=42N,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恒为f=6N。g取10m/s2。(1)无人机在地面上从静止开始,以最大升力竖直向上起飞,求在t=6s时无人机离地面的高度h;(2)若无人机悬停在距离地面高度H=84m处时,由于动力设备故障,无人机突然失去升力而坠落,若坠落过程中,在遥控设备的干预下,动力设备重新启动并提供向上最大升力。若着地速度为零,求无人机从开始下落过程中的最大速度vm的大小。答案(1)144m(2)28m/s解析(1)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mg-f=ma1解得无人机的加速度大小为a1=8m/s2则在t=6s时无人机离地面的高度为h=eq\f(1,2)a1t2=eq\f(1,2)×8×62m=144m(2)无人机突然失去升力而坠落,下落过程中,有mg-f=ma2解得无人机的加速度大小为a2=7m/s2当动力设备重新启动并提供向上最大升力时,无人机的速度最大,则有h1=eq\f(vm2,2a2)重新提供向上最大升力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f-mg=ma3解得无人机的加速度大小为a3=14m/s2由题意可知无人机着地速度为零,则有h2=eq\f(0-vm2,-2a3),又h1+h2=H=84m联立解得无人机从开始下落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