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课件)高一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课件)高一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课件)高一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课件)高一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古诗词诵读《念奴娇过洞庭》(课件)高一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

在诗人李白的眼里,洞庭湖是“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而在诗人刘禹锡的眼里,洞庭湖是“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面对美丽的洞庭湖,历代文人墨客从不吝惜自己的笔墨。当历史的脚步前进到了1160年的南宋,洞庭湖迎来了它的另一位知音,那就是张孝祥。导入1.学习本词物境与心境高度融合、自然美与人格美浑然一体的艺术特色。2、学习作者遭遇困境却光明磊落、处变不惊的心境和超拔高洁的人格。学习目标

张孝祥,南宋著名词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安徽和县人。少年聪颖,读书过目不忘,作文一挥而就。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廷试第一。著有《于湖居士文集》和《于湖词》。词风豪放爽朗,风格颇近苏轼。人们比较熟悉辛弃疾与苏轼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但却较少有人注意张孝祥在苏、辛之间所起到的过渡性作用。张孝祥实际上是南宋豪放词派重要的奠基人之一。这首《念奴娇》就是广泛传诵的张孝祥的代表作。作者简介

公元1160年,张孝祥在知静江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的任上,遭谗蒙冤罢官,他从桂林北归,北归期间,途经洞庭湖,见平湖秋月,即景生情,援笔而作《念奴娇·过洞庭》。写作背景尽挹

澄澈chéngchè

细斟zhēn

萧骚sāo

玉界琼田qióng

音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该诗。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读注释·疏通词意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琼:美玉。着:附着。扁舟:小船。是玉的世界,还是琼的原野?三万顷明镜般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皎洁的明月把光辉分给了湖水,水里的明河是天上星汉的倒影,星月同辉,水天一色,一片明亮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我陶醉于溶溶月华,体会着万物的空明,悠然自乐,实在是妙不可言,而不知如何与君分享。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感怀这一年我与这一轮辉映着大地的明月相伴,多少次孤独地徘徊于岭海之间,内心却像冰雪一样洁净。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短发:头发稀少;沧浪:青苍色的水。此刻的我,须发萧疏稀落,衣袂萧瑟单薄,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沧浪之中。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用北斗星做成的勺子细细斟酒,请宇宙万物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我尽情的拍打着我的船舷,独自的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要理解全词,得读懂哪一句?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而理解这句的关键,还得把景物和人放到一起来看。作者到底心会了什么呢?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上片告诉我们,作者到洞庭湖来,心情怎样?用文中的字来概括。作者身处美景之中悠然自得,那到底洞庭湖有什么特点?景物特点:悠然开阔

澄澈鉴赏上片风平浪静、秋高气爽、玉宇澄清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湖水明净光洁,一大一小的对比中,展示出洞庭的浩淼和开阔,也衬托出词人豪迈的气概。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比喻、夸张、对比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澄澈水天辉映,一片晶莹。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通体透明、纯净的。上阕开篇交代了哪些信息,有什么作用?洞庭春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洞庭春草点出地点题目是《过洞庭》,词一开头就紧扣题目近中秋点出时间为作者的抒情提供了时间背景洞庭春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风色”二字值得注意,风有风向、强弱,从来没有听说过风有色彩,张孝祥用“风色”是有所指的,李白《庐山谣》“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说的是黄云万里改变了风的色彩;张孝祥的“更无一点风色”说的是洞庭青草湖上,万里无云,水波不兴,不仅没有风,而且连风的影子都没有,这种表达方式富有新意,增添了一分诗意。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紧承“更无一点风色”,从秋月写到秋水。“素”,白色。素月分辉是说皎洁的月亮把自己的光辉分给了湖水。“明河”即银河,水里的银河是天上银河的倒影,它们有着同辉的形象。“素月”、“明河”两个意象点出了天空的特征,“分辉”、“共影”则写出了秋水长天一色的美景,尽管只有八个字,却具体而生动的显示了诗人的才华。开阔澄澈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表里俱澄澈”是这首词主旨所在,它包含了两层意思,一层是写秋月秋水之美,就美在澄澈。这样的清澈明亮,有如非人间的琉璃世界。另一层是说三万顷湖上扁舟上的我,也有如秋月,有如秋水,我就是一个光明磊落,坦坦荡荡的男子汉、大丈夫。所以“表里俱澄澈”不仅是写景,而且也是写人,写自己品格之美。“表里俱澄澈”是张孝祥的夫子自道,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为人处世的准则。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进一步写外在世界与内在世界澄澈的相会与相合,是一种天人合一的会合,这一会合的美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且这一会合的体验是人生最高、最美、最富有诗意的高峰体验,因此诗人用“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作为上片的结语、同时巧妙的引出了下片。上片写景,下片则从回顾岭表一年写起,抒发感情。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词人张孝祥,因遭馋毁而被罢官,北归经过洞庭湖时写下了这首词。从词中,我们可以读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哪些词句能读出作者的性格和心胸?思考鉴赏下片

孔子说学而优则仕,其中那个金榜题名是多少人一生的梦,多少人为了鲤鱼跃龙门而皓首穷经,当上了官当然春风得意马蹄疾,是人生一大喜事,但是丢了官呢,那又该是怎样的失意?人丢了心爱的东西之后总是会愁会哀叹,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这许多愁。”李煜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如今作者也丢了这一生的梦了,他有没有哀愁呢?那句话能读出他的性格和心胸?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海”指五岭之外,即今之广西一带。《宋史》本传载张孝祥于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知静江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次年因谗落职,由桂林北归,途径岳阳,故有《过洞庭》之作。“应”,因也,此处的“应”语气相当肯定。“经年”,经过一年。诗人由洞庭湖的澄澈,想起自己在岭表一年因被谗而免职的经历,感慨系之矣。“孤光”用了苏轼《西江月》“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这一典故。“孤光自照”,一方面指月亮在天宇中,只能自我孤独地照耀着;另一方面想起自己的岭表一年,不被人所理解,同时诗人也无需别人理解,只能与孤月作伴,引清冷的月光相照。“肝肺皆冰雪”,尽管自己被免职,但仍光明磊落、心地纯洁、肝胆照人;另一层意思是说,我问心无愧,话语中有愤慨、有失望、有自我安慰,还夹杂着自豪、感情真挚而又复杂。澄澈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从岭表经年回复到当下。萧骚:萧条冷落,这里指头发稀疏。“襟袖”借代手法,以部分代全体,月夜清冷,衣服单薄,凉意顿生,更重要的是官场人情冷暖,不免有萧条冷落之感。尽管如此,自己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如今我正泛舟于横无际涯的洞庭湖上,不就是证明凡此种种,可以想见诗人的鲜明个性。心胸开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这是全词的高潮所在,也是诗人感情的高潮所在。吸,也作挹,舀也,《景德传灯录》卷八记马祖语曰:“侍女一口挹尽西江水”,此处禅宗话语,表明自己的心胸开阔。北斗星由七颗星组成,像舀酒的长把勺。诗人作主人,请万象(天地万物)作客人,舀尽西去长江的水,用北斗七星作酒器,低斟浅酌的招待天地万物,这是何等的气势,一个被谗免官的人,如此自信,如此心胸,真有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向之”的豪情。心静心胸开阔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以“不知今夕何夕”作结,从秋月秋水回归自我,扣舷是动作,独啸是声音,从空间上说是由洞庭之大到一己之小;从时间上说是由今夕之初泛到稳泛;从心理上说是由知到不知,通过对照,说明诗人已忘情这月白无风之夜,忘情于与大自然交融之中,令人感到余味无穷。内心平静

肝胆皆冰雪品性稳泛沧浪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细斟北斗心静澄澈心胸开阔平静现在我们把景物的特点和诗人的品性放一起,你们在看看,发现了什么?作者“悠然心会”了什么?心会诗人品性:↗↘景物特点:静平静

开阔心胸宽阔澄澈肝胆冰雪(外)(内)(天)(人)表里俱澄澈天人合一洞庭湖是澄澈的,诗人的内心也是澄澈的,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说的就是做人要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作者心会的是物我相融,天人合一的境界。为什么说“妙处难与君说”?

1.

景色美,体验妙。洞庭湖是澄澈的,词人的内心也是澄澈的,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心物融合的美妙体验,达到了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这种美妙体验难以言说。2.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作者心会的,用一句话来概括是“表里皆澄澈”,用文中一个词概括又是什么呢?妙处找到诗人孤独的证据孤光自照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借酒来销万古愁以自然为友,而不是以人为友,无法被人理解的孤独,无知己。无人理解的孤独

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无人理解的孤独。既然在人世找不到知音,或者,青山能洞悉诗人的心事吧。这是中国古代诗人常用的逃避现实的法门:寄情山水,聊以慰藉自己的不得志。

主要写景,景中寓情。通过描写广阔清静、上下澄明的月色湖光美景,表现作者光明磊落,胸无点尘的高尚人格。词的上阕词的下阕

着重抒情,意转激昂。抒发豪爽坦荡的志士胸怀,表现了旷达胸襟和超脱的人生观。

这首词,上阕主要是写景,景中寓情;下阕着重抒情,意转激昂。通篇景中见情,笔势雄奇,境界空阔。其中的奇思妙想和伟大气魄,表现出作者对宇宙奥秘,人生哲理的深深领悟,达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极高精神境界,也可见作者的高尚品质。他在词中所创造的独特意境,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因而备受后人推崇。总结

一、物境与心境的融合

这首词,通篇景中见情,笔势雄奇,境界空阔,表现了作者胸襟洒落、气宇轩昂,显示了作者的高尚品质。词的上片侧重描写物境,下片侧重描写心境。但两者并非分离为二,而是合二为一,物境与心境互相映射,达到了高度的融合。艺术特点

二、天人合一的想象这首词写游览洞庭湖,但几乎没有纪实的成分,给人的感觉是清虚而空灵,暗示了词人精神上崇高、邈远的追求。从而创造了独特意境,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三、化用典故,翻陈出新

在写作技巧方面,这首词也颇见功力,主要体现在化用前人诗文词句意境,如从己出,不露痕迹。

一是化用《诗经》成句。如“细斟北斗”,出自《诗经·小雅·大东》:“维北有斗,不可挹酒浆。”这本是极有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