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的技术与管理_第1页
绿色建筑的技术与管理_第2页
绿色建筑的技术与管理_第3页
绿色建筑的技术与管理_第4页
绿色建筑的技术与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绿色建筑的技术与管理设计与绿色建筑发展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何丹2019年6月目录CONTENTS一、重庆现行绿色建筑标准体系与实施情况二、重庆市绿色建筑技术实施情况三、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编情况一、重庆现行绿色建筑标准体系与实施情况绿色建筑≠绿化建筑01绿色建筑≠高科技建筑02绿色建筑≠高成本建筑03绿色建筑≠技术“冷拼”04一、重庆现行绿色建筑标准体系与实施情况一、重庆现行绿色建筑标准体系与实施情况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强制评价《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居住建筑节能65%(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一、重庆现行绿色建筑标准体系与实施情况1.强制性绿色建筑标准一、重庆现行绿色建筑标准体系与实施情况执行时间:2013年12月1日起主城中心区2737平方公里和两江新区范围的新建公共建筑执行《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52-2013)。2016年9月1日起主城区和其他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规划区内的公共建筑执行《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52-2016)。1.强制性绿色建筑标准——公共建筑实施要求:节点划分:我市行政区域内报初步设计审批的公共建筑及因设计变更等原因重新报初步设计审批的公共建筑项目。之前己正式受理初步设计审批的项目仍执行原标准。特殊建筑:单体建筑面积小于或等于1000平方米的公共建筑,住宅建筑底部总建筑面积小于或等于1000平方米的公共建筑部分执行《标准》1-7章的规定,可暂不执行第8章“建筑环境设计与资源综合利用”的规定。其他区域:我市其它行政区域范内的公共建筑执行《标准》1-7章的规定,可暂不执行第8章“建筑环境设计与资源综合利用”的规定。一、重庆现行绿色建筑标准体系与实施情况1.强制性绿色建筑标准——公共建筑执行时间及实施对象:2016年12月1日起我市主城区行政区域内报初步设计审批的居住建筑及因设计变更等原因在2016年12月1日之后重新报初步设计审批的居住建筑项目执行《居住建筑节能65%(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71-2016)。2019年1月1日起我市主城区及其他区级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规划区内尚未通过施工图审查的居住建筑项目应执行《居住建筑节能65%(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71-2016)其他行政区域仍执行原《居住建筑节能50%设计标准》(DBJ50-102-2010),鼓励执行绿色建筑标准。1.强制性绿色建筑标准——居住建筑一、重庆现行绿色建筑标准体系与实施情况常见问题设计资料不全

无节能构造大样,采用集中空调项目无冷热负荷计算书、水力平衡计算书,无照明计算书,无外窗或幕墙可开启比例计算表,无屋顶绿化图、铺装图等。不符合标准文件要求

外墙保温材料燃烧性能等级不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要求,采用集中空调项目按非集中空调进行节能计算,公共建筑建筑西向窗墙面积比>30%,未设置活动外遮阳系统且未对建筑自遮阳系数进行计算,窗地比未达标房间未设置机械通风等。设计深度不足

构造大样不全,未表达活动外遮阳措施,未表达屋面绿化构造做法,未明确幕墙部分可开启面积,未明确透水铺装面积及范围,未明确活动场地遮阴面积及范围,未明确饰面材料种类及色彩等。设计资料不一致

节能计算报告书与节能设计专篇保温材料不一致,暖通专业绿色建筑设计专篇与暖通设计图中空调形式不一致,设计概况表可选项与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中技术措施不一致等。超高超大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设计专项论证对象建筑高度超过150m或单栋建筑地上建筑面积大于20万㎡的公共建筑;建筑高度超过150m的居住建筑。内容安全性适宜性2.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一、重庆市绿色建筑标识体系与实施情况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定义评价对象评价标识的申请遵循自愿原则,是指对申请进行绿色建筑等级评定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依据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按照本办法确定的程序和要求,确认其等级并进行信息性标识的一种评价活动。以建筑单体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评价单栋建筑时,凡涉及系统性、整体性的指标,应基于该栋建筑所属工程项目的总体进行评价。2.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一、重庆市绿色建筑标识体系与实施情况重庆市绿色建筑由低到高依次划分为银级、金级、铂金级三个等级,分别对应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一星、二星和三星级。主要技术措施1.节地与室外环境(选址、用地指标、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室外环境(声、光、热)、出入口与公共交通、景观绿化、透水地面、旧建筑利用、地下空间利用等)2.节能与能源利用(建筑节能设计、高效能设备和系统、节能高效照明、能量回收系统、可再生能源利用等)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水系统规划设计、节水措施、非传统水源利用、绿化节水灌溉、雨水回渗与集蓄利用等情况)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建筑结构体系节材设计、预拌混凝土使用、高性能混凝土使用、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可循环材料和可再生利用材料的使用、土建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再生骨料建材使用等情况)5.室内环境质量(日照、采光、通风、围护结构保温隔热设计、室温控制、可调节外遮阳、通风换气装置等情况)6.施工管理(施工管理体系、施工环境保护计划、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计划,施工过程中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措施等)7.运营管理(节约资料保护环境的物化管理系统、智能化系统应用、建筑设备、系统的高效运营、维护、保养、物业认证、垃圾分类回收等情况)注意:不是达标判断,是实际采用什么技术达到标准要求常见问题开窗率与实际窗的形式不一致;植物比例与景观图不一致;隔声性能与实际材料与构造不一致;径流系数与实际做法不一致;计量与设计不一致;照明控制与设计不一致;结构体系并未优化;可再利用与可循环材料计算不合理;采光模拟分析与实际不符;涉及到绿色建筑技术的变更未进行专项论证报备;

……细节室内——建筑——场地——外部的全程无障碍;人车分流;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分流;透水铺装——足够的覆土深度;铺装之下的导水;平开窗代替推拉窗;活动遮阳代替固定百叶、卷帘门式的遮阳;冷热源、输配独立计量;过渡季节通风不是全新风量运行;自行购置的空调器、用水设备是没有办法确定性能的;空调室外机位置的便捷;景观水体的补水只能使用非传统水源;非传统水源通过计量设备来确定其使用;推荐使用与景观相结合的生态水体处理技术;切实的结构体系优化,土石方平衡分析;装配式:土建、装修、设备;隔声性能保证:自保温外墙、楼板;主要功能房间采光保证;有效的空气处理措施:中效3型或以上;……2018年重庆市范围内强制执行银级项目,总数量达到1007个,总面积(总面积=居住建筑面积+公共建筑面积)达到6117.23万㎡

。其中,市管项目79个,总面积1010.25万㎡

;居住建筑418个,总面积3287.04万㎡

;公共建筑589个,总面积2830.19万㎡。3.绿色建筑实施情况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自2011年开始,其中2009年版重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自2011年12月执行到2015年4月,共完成64

个项目。其中,地方组织完成58个绿色建筑项目,国家标准组织完成6个项目,项目总面积为990.94

万㎡。2014年版重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自2015年5月执行至今,共完成115

个项目。其中,地方组织完成

81个绿色筑项目,申报项目总面积为1660.36万㎡。截至目前,重庆市绿色建筑标识申报项目数共168个,其中重庆市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组织完成151

个项目。申报项目总面积为3313.18万㎡。3.绿色建筑实施情况按评价阶段不同,可分为144个设计阶段项目、18个竣工阶段项目、6个运行阶段项目。设计标识占主导,占86%,竣工占11%,运行标识最少,仅占4%。3.绿色建筑实施情况申报项目按评价等级不同,可分为10个铂金级项目、113个金级项目、45个银级项目。金级项目占主导,占67%,银级项目占27%,铂金级项目最少,占比6%。3.绿色建筑实施情况按建筑类型不同,可分为公共建筑69个、居住建筑98个、工业建筑1个。居住建筑占主导,占比58%,公共建筑占比41%,工业建筑占1%。3.绿色建筑实施情况目录CONTENTS一、重庆现行绿色建筑标准体系与实施情况二、重庆市绿色建筑技术实施情况三、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编情况居住建筑公共建筑重庆市绿色建筑技术梳理技术使用率技术得分率技术使用率技术得分率二、重庆市绿色建筑技术实施情况节地与室外环境

a)节地与室外环境技术使用率使用率超过80%的技术:公共建筑:合理设置绿化用地场地风环境便捷公共交通设施合理选择绿化方式及绿色植物合理设置停车场所便利公共服务照明设计避免光污染场地内环境噪声达标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无障碍设计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居住建筑:合理设置绿化用地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场地风环境便捷公共交通设施合理选择绿化方式及绿色植物合理设置停车场所便利公共服务照明设计避免光污染场地内环境噪声达标缓解城市热岛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无障碍设计无使用率低于20%的技术节地与室外环境b)节能与能源利用技术使用率使用率超过80%的技术:公共建筑:照明节能控制措施照明功率密度值达到现行标准节能型电气设备建筑体形、朝向等优化设计暖通空调系统能耗降低居住建筑:照明节能控制措施照明功率密度值达到现行标准外立面围护结构有较大可开启面积节能型电气设备建筑体形、朝向等优化设计电梯节能控制措施使用率低于20%的技术:居住建筑:冷热源机组能效优于现行标准外墙自保温合理选择优化暖通系统暖通水泵、风机性能达标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提升可调新风比/全新风可再生能源合理利用排风能量回收系统设计合理合理采用蓄冷蓄热系统余热废热合理利用公共建筑:外墙自保温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提升合理采用蓄冷蓄热系统余热废热合理利用节地与室外环境c)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技术使用率使用率超过80%的技术:公共建筑: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给水系统无超压出流用水计量空调冷却水系统优化设计冷却水系统采用节水技术绿化灌溉采用节水灌溉方式结合雨水利用设施设计景观水体使用较高效率节水器具居住建筑: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给水系统无超压出流用水计量冷却水采用非传统水空调冷却水系统优化设计冷却水系统采用节水技术绿化灌溉采用节水灌溉方式非传统水源合理利用使用率低于20%的技术:居住建筑:地下温泉水利用公共建筑:地下温泉水利用节地与室外环境d)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技术使用率使用率超过80%的技术:公共建筑:建筑结构体系及构件优化高强建筑结构材料可再循环利用材料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居住建筑:建筑结构体系及构件优化高强建筑结构材料可再循环利用材料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建筑形体规则优化使用率低于20%的技术:居住建筑:土建装修一体化厨卫整体化定型设计合理利用已有建筑物、构筑物可重复使用的隔墙和隔断工厂化生产预制构件主要部位合理使用清水混凝土公共建筑:厨卫整体化定型设计合理利用已有建筑物、构筑物工厂化生产预制构件主要部位合理使用清水混凝土节地与室外环境e)室内环境质量技术使用率使用率超过80%的技术:公共建筑:优化建筑平面布局采光系数满足现行标准改善自然通风效果优化室内气流组织室内噪声级达到现行标准居住建筑:优化建筑平面布局采光系数满足现行标准改善自然通风效果优化室内气流组织主要功能房间具有良好视野使用率低于20%的技术:居住建筑:暖通空调系统末端独立调节重要房间专项声学设计可调节遮阳措施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公共建筑:重要房间专项声学设计节地与室外环境f)提高与创新项技术使用率使用率低于20%的技术公共建筑:空气处理措施+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冷、热源机组能效优于国家标准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提升建筑方案特别合理科学合理选用废弃场地合理充分利用空调冷凝水合理采用分布式热电冷联供技术居住建筑:卫生器具的用水效率达到1级BIM技术空气处理措施+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冷、热源机组能效优于国家标准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提升采取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建筑方案特别合理科学合理选用废弃场地合理充分利用空调冷凝水合理采用分布式热电冷联供技术无使用率高于80%的技术:技术的使用率仅仅代表“该项技术使用与否”,而技术的得分率更能反映该项技术的运用程度技术得分率场地风环境 0.99场地声环境 0.95公共交通设施0.95照明设计避免光污染0.94……得分率较低的技术得分率较高的技术场地生态 0.53城市热岛 0.49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0.43绿色雨水基础设施0.32……公共服务 1.00无障碍设计 0.94照明设计避免光污染0.94公共交通设施0.94……得分率较低的技术得分率较高的技术地下空间利用0.39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0.39城市热岛0.38绿色雨水基础设施0.36……照明节能控制措施0.98外立面围护结构可开启面积0.95照明功率密度值0.94节能型电气设备0.93……得分率较低的技术得分率较高的技术围护结构热工性能0.01排风能量回收0.00蓄冷蓄热系统0.00余热废热利用0.00……照明节能控制措施0.96节能型电气设备0.89建筑体形、朝向等优化设计0.89照明功率密度值0.86……得分率较低的技术得分率较高的技术外墙自保温 0.17围护结构热工性能0.08蓄冷蓄热系统0.06余热废热利用0.00……技术得分率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冷却水采用非传统水1.00空调冷却水系统优化设计1.00用水计量 0.96冷却水节水 0.96……得分率较低的技术得分率较高的技术非传统水源利用0.32节水措施 0.05建筑平均日用水量0.00地下温泉水利用0.00……用水计量 1.00空调冷却水系统优化设计1.00管网漏损 0.93供水压力要求0.91……得分率较低的技术得分率较高的技术其他节水技术0.48节水措施 0.15建筑平均日用水量0.06地下温泉水利用0.00……技术得分率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1.00建筑结构体系优化0.97可再循环利用材料 0.92高强建筑结构材料 0.92……得分率较低的技术得分率较高的技术绿色建材 0.01可重复使用的隔墙和隔断0.00工厂化生产预制构件0.00合理使用清水混凝土0.00……高强建筑结构材料 0.99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0.94建筑结构体系优化 0.82可再循环利用材料 0.79……得分率较低的技术得分率较高的技术旧建筑利用 0.00厨卫整体化定型设计0.00绿色建材 0.00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0.00……技术得分率室内环境质量改善自然通风效果0.96优化建筑平面布局0.92建筑采光系数要求0.83良好视野0.83……得分率较低的技术得分率较高的技术暖通空调系统末端调节设施0.11专项声学设计 0.02可调节遮阳措施 0.00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 0.00……优化室内气流组织0.90优化建筑平面布局0.89改善自然通风效果0.79建筑采光系数要求0.78……得分率较低的技术得分率较高的技术可调节遮阳措施 0.39主要功能房间隔声性能优化0.37改善建筑室内天然采光效果0.28专项声学设计 0.11……提高项建筑碳排放计算0.23卫生器具的用水效率1级0.17空气处理措施+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 0.02空气污染物浓度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 0.02得分率较低的技术得分率较高的技术建筑方案特别合理科学 0.00合理选用废弃场地 0.00合理充分利用空调冷凝水 0.00合理采用分布式热电冷联供技术0.00

卫生器具的用水效率1级0.33建筑碳排放计算0.28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建筑结构体系 0.22(BIM)技术0.19……得分率较低的技术得分率较高的技术合理充分利用空调冷凝水0.06空气污染物浓度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 0.00合理选用废弃场地0.00合理采用分布式热电冷联供技术 0.00……技术得分率常用技术少用技术一般技术使用率大于80%的技术使用率小于20%的技术使用率为20%-80%的技术技术使用率第二种情况:技术本身会带来较高的增量成本等原因导致技术实施有难度第一种情况:根据不同的建筑需求不同而应用的技术,技术本身并没有太大难度少用技术少用技术节能部分:冷热源机组能效优于现行标准(居住建筑14.55%,公共建筑77.78%)可调新风比/全新风(居住建筑1.82%,公共建筑50.00%)排风能量回收系统设计合理(居住建筑0.00%,公共建筑33.33%),节材部分:可重复使用的隔墙和隔断(居住建筑0%,公共建筑61.11%)室内环境质量部分: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居住建筑0%,公共建筑66.67%)这类技术只适用于全空气空调系统、集中采暖通风空调的建筑或只适用于公共建筑。第一种情况:少用技术第二种情况:节地部分:旧建筑利用、废弃场地利用节能部分:输配系统高效率、冷热源机组高能效、排风能量回收等节水部分:温泉水利用节材部分:土建装修一体化建议或措施对于第二种情况的技术应进行适宜性分析,对适宜技术尽量通过政策鼓励等方式降低绿色建筑增量成本问题,以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对于第一种情况,主要为设计咨询人员提供指导,这些技术应按照建筑需求来合理选择。目录CONTENTS一、重庆现行绿色建筑标准体系与实施情况二、重庆市绿色建筑技术实施情况三、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编情况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新时期的建筑方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2016年2月6日)的“(一)指导思想”里写道:依法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着力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着力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着力创新城市管理服务,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绿色发展理念在建筑领域的落实途径:绿色建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基本原则:生态文明,绿色低碳。加快绿色城市建设: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绿色发展理念在建筑领域的落实途径:绿色建筑《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三五”规划》——主要任务:全面推动绿色建筑发展量质齐升城镇新建建筑绿色建筑面积比重超过50%

获得标识项目中,运行标识项目比例超过30%《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将“推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定为十三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

发展12BA高度重视绿色建筑发展。发展绿色建筑,已连续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等国家纲要方案;我国绿色建筑已实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个别城市到全国范围,从单体到城区、到城市的规模化发展;

GB/T50378明确了绿色建筑的定义、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对评估建筑绿色程度、保障绿色建筑质量、规范和引导我国绿色建筑健康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建立了我国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并朝向规划设计建设运营评价全过程、不同区域和类型全覆盖的方向精细化发展。3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已全面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01020304可感知性不足

“四节一环保”性能不能让使用者感知,使用者难以感受到绿色建筑在健康、舒适、高质量等方面的优势。对建筑领域的新技术、新理念反映有待提高

随着建筑科技的快速发展,建筑工业化、海绵城市、建筑信息模型、健康建筑等高新建筑技术和理念不断涌现并投入应用,而这些新领域方向和新技术发展并未及时反映在标准中。存在问题设计标识多,运行标识少

截至2017年底,全国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累计超过1万个,建筑面积超过10亿m2,而运行标识项目仅占7%左右“以人为本”体现得不够

2006和2014版标准的“四节一环保”更多考虑的是建筑本身的绿色性能,考虑“以人为本”的技术要求涉及不够。新时代新要求“十九大”以人民为中心新要求: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强调增进民生福祉,关注人民获得感、幸福感

绿色建筑发展新要求:

响应当前建筑科技新理念新技术发展

构建新时代的绿色建筑评价技术体系

契合新时代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需求2014年绿色建筑指标体系:1.节地与土地利用2.节能与能源利用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室内环境质量6.提高项结合新时代发展要求,以百姓为视角,以性能为导向,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新的绿色建筑指标: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安全耐久、5.健康舒适、6.生活便利、7.资源节约、8.环境宜居、9.提高与创新。技术内容安全耐久:Ⅰ安全

Ⅱ耐久生活便利

Ⅰ出行与无障碍

Ⅱ服务设施

Ⅲ智慧运行

Ⅳ物业管理

环境宜居

Ⅰ场地生态与景观

Ⅱ室外物理环境

Ⅲ垃圾收集与处理健康舒适

Ⅰ室内空气品质

Ⅱ水质

Ⅲ声环境与光环境

Ⅳ室内热湿环境资源节约

I节地与土地利用

II节能与能源利用

Ⅲ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Ⅳ节材与绿色建材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原定义: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新定义:绿色建筑定义2019版绿色建筑的评价应在建筑工程竣工后进行设计评价改为设计阶段的预评价2006版运行评价:竣工验收并使用一年后

评价的时间节点2014版设计评价:施工图审查通过后运行评价:竣工验收并使用一年后基本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一、二、三星级绿色建筑应实现全装修,全装修工程质量、选用材料及产品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绿色建筑的等级全装修和国际上主要绿色建筑评价技术标准接轨

•LEED/DGNB:认证级、银级、金级、白金级;

•HK-BEAM:铜级、银级、金级、白金级

•GREENMark:认证级、金级、超金级、白金级

全装修:在交付前,住宅建筑内部墙面、顶面、地面全部铺贴、粉刷完成,门窗、固定家具、设备管线、开关插座及厨房、卫生间固定设施安装到位;公共建筑公共区域的固定面全部铺贴、粉刷完成,水、暖、电、通风等基本设备全部安装到位。

各指标的分值、总分确定总得分:Q=(Q0+Q1+Q2+Q3+Q4+Q5+QA)/10

Q0--控制项基础分值;Q1~Q5--分别为评价指标体系5类指标的评分项得分;QA--提高与创新项得分。

等级划分星级确定:最低得分(每类指标满分值的30%)+全装修+总得分(60、70、85)+特殊要求12取消不参评的得分项

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更加简单易用

3不采用得分率的计分方式,直接累计计分即可。

4拓展条文对不同地域和不同建筑类型的适用性。

抓主要矛盾,精简总条目数。

绿色建筑性能的提升

系类

别原有条文提升条文新增条文总条文数安全耐久控制项8008得分项1449健康舒适控制项7209得分项64111生活便利控制项2316得分项37313资源节约控制项73010得分项107118环境宜居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