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通信建筑设计标准》_第1页
《装配式通信建筑设计标准》_第2页
《装配式通信建筑设计标准》_第3页
《装配式通信建筑设计标准》_第4页
《装配式通信建筑设计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

CCS点击此处添加CCS号

CAICI

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团体标准

T/CAICI—

装配式通信建筑设计标准

Technicalstandardforassembledtelecommunicationbuildings

(征求意见稿)

2023.05.15

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中国通信企业协会  发布

T/CAICI—

装配式通信建筑设计标准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装配式通信建筑设计的一般规定、建筑集成、结构系统、装配式外围护系统、设备与

管线系统和内装系统的设计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8度以下地区采用装配式技术建造的通信建筑的设计。包括装配

整体式混凝土通信建筑和装配整体式钢结构通信建筑。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7钢结构设计标准

GB5066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55001工程结构通用规范

GB55002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

GB55004组合结构通用规范

GB55006钢结构通用规范

GB55008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

GB/T51129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

GB/T5123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

GB/T51232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

GB5022建筑物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J107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GJ138组合结构设计规范

JGJ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55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

JGJ369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JGJ92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99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

JGJ/T140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标准

JGJ/T458预制混凝土外挂墙板应用技术标准

YD5003通信建筑工程设计规范

YD/T5054通信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CECS507门式刚架结构

CECS507-2018钢结构模块建筑

3术语和定义

1

T/CAICI—

GB/T51231—2016、GB/T51232—2016、YD5003—201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通信建筑telecommunicationsbuilding

专门为安装通信设备的生产性建筑、为通信生产配套的辅助生产性建筑及为通信生产提供支撑服

务的支撑服务性建筑。

注1:一般包括包括通信枢纽楼、通信站、登陆站、呼叫中心、数据中心、移动通信基站、营业厅等。

[来源:YD5003—2014,2.1.1,有修改]

3.2

装配式建筑assembledbuilding

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主要部分采用预制部品部件集成的建筑。

[来源:GB/T51231—2016,2.1.1]

3.3

装配式通信建筑assembledtelecommunicationsbuilding

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的主要部分采用预制部品部件集成的通信建筑。

[来源:GB/T51231—2016,2.1.1,有修改]

3.4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assembledbuildingwithconcretestructure

建筑的结构系统由混凝土部件(预制构件)构成的装配式建筑。

[来源:GB/T51231—2016,2.1.2,有修改]

3.5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assembledbuildingwithsteel-structure

建筑的结构系统由钢部(构)件构成的装配式建筑。

[来源:GB/T51232—2016,2.0.2,有修改]

3.6

装配式模块化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筑结构系统、供配电系统、暖通系统、管理系统、消防系统、照明系统、防雷

接地、综合布线等子系统预集成于预制模块内,所有预制模块在工厂预制、预调测,现场搭建的数据中

心。

[来源:ODCC-2021-02002,附录、术语,有修改]

3.7

机电管线集成integrationformechanical,electricalandplumbing(MEP)pipelines

将机电管线综合排布,采用标准化连接技术和敷设方式,满足工业化建筑建造要求的管线综合技术。

3.8

管线分离式安装MEPpipesdetachedfromskeleton

采用设备与管线设置在结构之外的机电管线安装方式。

[来源:GB/T51231—2016,2.1.21,有修改]

3.9

管线预埋式安装MEPpipesembeddedinskeleton

在工厂内直接将机电管线及部分配件预埋在预制结构部品部件内的方式。

3.10

装配式支吊架prefabricatedsupportsystem

用于机电管线安装,采用工厂预制、施工现场组装的支吊架。

3.11

装配式管道fabricatedpipe

由工厂预制,并能在施工现场装配的各类机电管道及管件。

3.12

组合式管件combinedpipefittings

在工厂预制的包含两种及两种以上功能的单个管件。

2

T/CAICI—

3.13

系统集成

以装配化建造方式为基础,通信设备技术要求为依据,统筹策划、设计、生产和施工等,实现通信

建筑的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一体化的设计、生产和建造过程。

3.14

标准化设计

以降低部品部件的制造成本为目标,功能模块共用为根本原则,提高部品部件重复率。

3.15

功能单元模块

通信建筑中相对独立,具有特定的功能的单元空间。

3.16

装配式复合外墙系统

以轻型条板、外挂墙板、拼装大板、幕墙等多种形式构成的外墙围护体系。

4一般规定

4.1装配式通信建筑设计应满足建筑集成化、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修部品化和

管理信息化等全产业链工业化生产方式的要求。

4.2装配式通信建筑设计应结合通信工艺设计进行技术策划,技术策划应包括下列内容:

a)建造目标的确定;

b)技术选型和实施方案的确定;

c)部件部品的生产工厂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的评定;

d)部件部品运输的可行性与经济性分析;

e)施工组织设计及技术路线的制定;

f)工程造价及经济性的评估。

4.3装配式通信建筑设计应结合设计条件及设计依据,明确装配式建筑技术目标,合理确定装配率。

装配率计算宜符合GB/T51129及地方相关规定。

4.4设计宜采用建筑通用体系,部件部品应采用标准化、系列化尺寸,实现通用性及互换性。

4.5装配式通信建筑的设计与建造应符合通用化、模数化、标准化的规定,应以少规格、多组合为原

则实现部品部(构)件的系列化。

4.6装配式通信建筑应在满足安全、适用、耐久、经济、环保和通信建筑技术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将

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采用集成的方法进行一体化设计。

4.7装配式通信建筑的设计宜采用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并宜实现各专业的信息化设计管理。

4.8装配式通信建筑设计选择结构体系类型及部件部品种类时,应综合考虑使用功能、生产、施工、

运输和经济性等因素。

4.9装配式通信建筑宜采用节能环保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

4.10特别重要的及重要的装配式通信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一级;其他通信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

级。

4.11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通信建筑可不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

4.12甲类通信建筑不宜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如果确需采用装配式建造,应进行专门论证。

5建筑集成设计

3

T/CAICI—

5.1一般规定

5.1.1装配式通信机房的平面设计符合下列要求:

a)平面布局应满足通信生产工艺及新技术发展的要求,各层平面应具有通用性、兼容性,并为

远期生产房间的扩充与调整创造条件。

b)平面布置应考虑通信设备安装及维护的方便。

c)应合理控制建筑的体型系数,平面宜简单规整、宜采用大空间布置方式。

5.1.2装配式通信建筑内机电管线在规划时应尽量集中布置。

5.1.3装配式数据中心形体及其部件的布置应规则,并应符合GB50011的规定。

5.2模数协调

5.2.1装配式通信建筑设计应通过模数协调实现建筑结构体和建筑内装体之间的整体协调。

5.2.2装配式通信建筑设计应采用基本模数(1M=100mm)、扩大模数或分模数,部件部品的设计、生

产和安装等应满足尺寸协调的要求。

5.2.3装配式通信建筑的建筑结构体宜采用扩大模数3nM模数数列(n为自然数)。

5.2.4装配式通信建筑层高和门窗洞口高度宜采用竖向基本模数和竖向扩大模数数列,竖向扩大模数

数列宜采用nM。

5.2.5梁、柱、墙等部件的截面尺寸宜采用分模数数列M/2。

5.3标准化设计

5.3.1装配式通信机房平面及立面应采用标准化与模块化设计方法,基本模块应具有部件部品的通用

性,做到少规格、多组合。

5.3.2机房空间的模块化应与通信及机电设备的模块化协调匹配。

5.4集成设计

5.4.1装配式通信建筑设计应采用包括建筑、结构、设备与管线、内装修及通信工艺在内的多专业设

计协同的方法。

5.4.2宜采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并将设计信息与部件部品的生产运输、装配施工和运营维护等环节

衔接。

6结构系统设计

6.1一般规定

6.1.1装配式通信建筑应确保结构规则性,并应符合GB/T51231、GB/T51232的相关规定。

6.1.2混凝土和钢材的性能应符合GB55008、GB55004、GB50010、GB55006、GB50017和、GB50011

的规定,并应结合工厂加工条件合理地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和高强度钢材。

6.1.3装配式通信建筑的楼面等效均布活荷载、作用及作用组合宜按YD5003确定,其他类型荷载、

作用及其组合应符合GB55001、GB50009、GB55002、GB50011等的规定。

6.1.4装配式通信建筑的抗震设计,应符合GB55002、GB50011和YD/T5054的规定。

6.1.5结构系统中宜选用标准化的构件形式和尺寸,并应满足生产、运输和施工安装工艺标准化的要

求,结构构件之间宜采用标准化的连接构造。

6.1.6通信建筑应采用实心钢筋混凝土楼板,如双T板、叠合楼板、全预制楼板等。不应采用现浇或

4

T/CAICI—

预制钢筋混凝土空心楼板。

6.1.7当采用预应力双T板时,可直接选用现行国家标准图集中提供的标准构件及其节点做法,双T

板的布置可与管道、吊顶等集成设计。

6.1.8装配式通信建筑的楼面结构不宜采用结构局部降板设计,确因工艺技术要求结构降板,应提前

考虑节点设计、构件排布及降板高度的模数化。

6.1.9结构部(构)件设计符合下列规定:

a)应与构件生产工艺结合,满足生产、运输、施工和安装的要求;

b)应与通信建筑的功能模块相适应,考虑一定的功能变化和发展;

c)结构部件应采用少规格、多组合的设计方法,合理归并部(构)件规格;

d)部(构)件深化设计应满足建筑、结构及机电等各专业的要求,结合外围护、精装修等要求,

预留埋件、孔洞及套管等。

6.1.10装配式结构体系选型应结合通信工艺、构件加工、运输条件、工期要求和现场环境等因素进行

多方案比选,并合理进行平、立面布置方案。

6.1.11装配式楼板上大型设备洞口应按工艺实际需要提前集中布设并考虑扩容需求,不得随意开设,

应考虑楼板开洞对楼板刚性的影响。

6.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6.2.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可根据建筑功能、建筑高度以及抗震设防烈度等选择下列结构体系:装配整体

式框架结构、装配整体式框架-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框架-核心筒结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

6.2.2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通信建筑宜采用标准化的规则柱网,墙柱及平面布置应考虑结构部(构)件

的排布。

6.2.3柱-柱连接宜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柱纵向钢筋宜采用大直径大间距布置于角部。套筒灌浆连接接

头应满足JGJ107中Ⅰ级接头的性能要求,并应符合JGJ355的规定。

6.2.4预制剪力墙可采用实心预制构件、叠合构件(如双面叠合剪力墙)等形式,也可采用模壳体系,

即钢筋集成免模墙等。

6.2.5梁-柱连接节点可采用核心区后浇混凝土,也可采用后张预应力压接技术。

6.2.6当条件具备时,大跨度预制梁可采用先张(后张)预应力技术,预应力筋的布置应考虑避免后

期钻孔破坏。

6.2.7装配整体式框架采用后张预应力叠合梁时,预应力构造应符合JGJ369、JGJ/T140及JGJ92

的有关规定。

6.2.8主次梁连接可采用搁置式主次梁连接节点,见图6.2.8。

图6.2.8主次梁搁置式连接节点图

6.2.9预制柱与预制或叠合梁采用节点现浇的做法时,预制柱纵向钢筋定位应与预制梁钢筋定位相协

调,并事先制定预制梁、节点核心区箍筋安装工序。

5

T/CAICI—

6.2.10有吊顶房间的叠合楼盖,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预制混凝土底板优先采用不外伸钢筋的构造、

分离式拼缝,见图6.2.10,并应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

图6.2.10叠合楼板的分离式拼缝

6.3装配式钢结构

6.3.1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可根据建筑功能、建筑高度以及抗震设防烈度等选择下列结构体系:钢框架

结构、钢框架-支撑结构、交错桁架结构、门式刚架结构和钢结构模块建筑。

6.3.2设计梁柱节点的连接形式时应考虑其对电梯井、管井的净尺寸影响。当采用钢框架支撑体系时,

应确定支撑位置及样式宜结合建筑走廊、门洞等的位置。

6.3.3装配式钢结构宜采用装配整体式楼板,可选用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如PKIII板,也可选钢筋

桁架楼承板组合楼板。组合楼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20mm,见图5.3.4。

图5.3.4组合楼板及叠合楼板示意

6.3.4抗震设防烈度为6、7度且房屋高度不超过50m时,可采用装配式楼板(全预制楼板)或其他轻型

楼盖,但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保证楼板的整体性:

a)设置水平支撑;

b)取有效措施保证预制板之间的可靠连接。

6.3.5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楼梯应符合下列规定:宜采用装配式混凝土楼梯或钢楼梯。楼梯与主体结构

宜采用不传递水平作用的连接形式。

6.3.6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内装系统应采用装配式装修,并宜选具有通用性和互换性的内装部品。

6.3.7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外围护系统宜采用轻质材料,井宜采用干式工法。

6.3.8隔墙板及外围护系统应能适应主体结构的层间变形。

6.4装配式组(混)合结构

6.4.1装配式组(混)合结构可根据建筑功能、建筑高度以及抗震设防烈度等选择下列结构体系:钢

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钢筋混凝土柱-钢梁框架;钢管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钢筋混凝土柱-钢梁-

6

T/CAICI—

剪力墙结构;钢管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钢筋混凝土柱-钢梁-核心筒结构。

6.4.2组合结构构件的设计与构造应符合GB55004和JGJ138的规定。预制构件设计尚应符合GB/T

51231和GB/T51232的规定。当水平构件采用钢梁且不直接承受动力荷载时,可按钢与混凝土组合梁

进行设计。

6.4.3装配式组合结构通信建筑的梁柱节点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节点设计应力求构造简单,传力明确,整体性好,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施工方便;节点构造

应符合计算假定。当采用装配式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宜采用梁贯通型节点。

b)非抗震设计时,宜按弹性阶段设计;抗震设计时,应按弹塑性阶段设计,遵循“强节点、弱构

件”的设计原则。

c)节点设计与连接构造应符合GB55004、GB55002和GB50011的规定。对于高层建筑,尚应符

合》JGJ3和JGJ99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d)特殊、复杂、新型节点应通过有限元分析确定其承载力,同时宜通过试验验证其承载力。

e)本标准未作规定者,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执行。

7装配式外围护系统设计

7.1一般规定

7.1.1装配式通信建筑的内外围护系统应符合GB/T51231和GB/T51232的规定。

7.1.2装配式通信建筑外围护系统的性能应满足抗风、抗震、耐撞击、防火等安全性要求,并应满足

热工、水密、气密、隔声、不易起尘等功能性和耐久性要求。

7.1.3装配式通信建筑外围护墙板应遵循标准化、模数化的原则减少部件部品种类,通过“少规格、

多组合”实现外立面设计的多样化。

7.1.4装配式通信建筑外围护预制构配件设计应结合构建制作,养护、存放、运输、吊装等工程技术

经济条件,合理确定构建尺寸、类型及拼装方式。

7.1.5装配式通信建筑外围护系统选型应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及结构形式而定,宜采用装配式轻型条

板外墙系统、装配式骨架复合板外墙系统、装配式预制混凝土外挂墙板系统,可选用保温装饰一体化集

成构造。

7.1.6装配式通信建筑外围护系统与结构系统的连接形式可采用内嵌式、外挂式、嵌挂结合式等,并

宜分层悬挂或承托。

7.1.7在50年重现期的风荷载或多遇地震作用下,外墙板不得因主体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而发生塑性

变形、板面开裂、零件脱落等损坏;罕遇地震作用下,外墙板不得脱落。

7.1.8装配式通信建筑外围护的节能措施应考虑机房通信设备常年发热的工况,构造形式宜采用外墙

夹芯保温系统构造和外墙单一材料自保温系统构造。

7.1.9装配式通信建筑的外围护系统应加强防水措施,并根据建筑所在地气候条件选用构造防水、材

料防水相结合的多重防排水措施,并应满足防水透气、防潮、隔汽、防开裂等构造要求。

7.1.10装配式通信建筑外围护预制墙板与部品及附属构配件的连接应牢固可靠。安装钢结构雨棚、遮

阳板、空调板、防盗网等重型部品时应与主体结构可靠连接。沿外墙面敷设管线、雨污水管等轻型部品

时宜采用预埋件固定连接。当预埋件穿过墙体时,应采取保证预埋件耐久性和预制外墙板热工性能的有

效措施。

7.2连接设计

7.2.1外围护系统与主体结构的连接节点应满足持久设计状况和地震设计状况下的承载力验算要求;

7

T/CAICI—

当采用预制混凝土外挂墙板等刚度、自重较大的外围护系统部品时,尚应满足持久设计状况和地震设计

状况下的外围护系统与主体结构的变形能力要求。

7.2.2外墙板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a)连接节点在保证主体结构整体受力的前提下,应牢固可靠、受力明确、传力简捷、构造合理。

b)连接节点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连接节点不应发生破坏;当单个连接节

点失效时,外墙板不应掉落。

c)连接部位应采用柔性连接方式,连接节点应具有适应主体结构变形的能力。

d)节点设计应便于工厂加工、现场安装就位和调整。

e)连接件的耐久性应满足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

7.2.3装配式通信建筑外围护系统设计文件应注明检验与测试要求,设置的连接件和主体结构的连接

承载力设计值应通过现场抽样测试验证。

7.2.4用于外墙板制作、运输和堆放、安装等的预埋件和临时支撑,在短暂设计状况下的承载力验算

应符合GB50666的有关规定。

7.2.5外挂墙板与主体结构采用点支承连接时,点支承外挂墙板与主体结构连接节点的承载力应符合

下列规定:

a)在多遇地震和设防地震作用下,连接节点应满足弹性设计要求;

b)在罕见地震作用下,连接节点的承载力应符合JGJ/T458的有关规定。

7.2.6外挂墙板与主体结构采用点支承连接时,承重连接点应避开主体结构支撑构件在地震作用下的

塑性发展区域且不应支撑在主体结构耗能构件上,面外连接点宜避开主体结构支承构件在地震作用下的

塑性发展区域且不宜连接在主体结构耗能构件上。

7.2.7在地震设计状况下,线支承外挂墙板连接节点的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a)在多遇地震和设防地震作用下,连接节点应满足弹性设计要求;

b)在罕见地震作用下,连接节点的承载力应符合《预制混凝土外挂墙板应用技术标准》JGJ/T458

的有关规定。

7.2.8外挂墙板与主体结构采用线支承连接时,外挂墙板上边缘与主体结构支承构件连接的后浇段节

点应避开主体结构支承构件在地震作用下的塑性发展区域且不应支承在主体结构耗能构件上,外挂墙板

底端的面外连接点宜避开主体结构支承构件在地震作用下的塑性发展区域且不宜连接在主体结构耗能

构件上。

7.2.9外挂墙板与主体结构采用线支承连接时,连接节点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a)外挂墙板上边缘与主体结构支承构件的连接结合面应采用粗糙面并设置键槽;粗糙面的面积不

宜小于结合面的80%,粗糙面凹凸深度不应小于6mm;键槽的尺寸和数量应满足接缝受剪验算

的要求;键槽的深度不宜小于30mm,竖向宽度不宜小于深度的3倍且不宜大于深度的10倍;

键槽可水平贯通界面,当不贯通时槽口距离界面边缘不宜小于50mm;键槽间距宜等于键槽宽

度;键槽端部斜面倾角不宜大于30〫。

b)外挂墙板上边缘与主体结构支承构件之间后浇段节点宜设置双排钢筋,且钢筋直径不宜小于

10mm,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00mm;连接钢筋在外挂墙板和主体结构支承构件后浇混凝土中的锚

固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

7.2.10外挂墙板与主体结构连接用节点连接件和预埋件应采取可靠的防火和防腐蚀措施,并应符合下

列规定:

8

T/CAICI—

a)节点连接件和预埋件的防火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有关

规定;外挂墙板与主体结构承重连接点处的节点连接件及预埋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主体结构

支承梁或板的耐火极限。

b)节点连接件和预埋件应根据环境条件、使用要求、施工条件和维护管理条件等进行防腐蚀设计,

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和《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JGJ/T

251的有关规定。

c)节点连接件和预埋件的防腐蚀保护层设计使用年限不宜低于15年。

d)节点连接件和预埋件的防腐蚀保护层可采用涂料涂层或金属热喷涂系统,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准《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术规程》JGJ/T251的有关规定;防腐蚀保护层应完全覆盖钢材表面

和无端部封板闭口型材的内侧。

e)当节点连接件和预埋件暴露在腐蚀性环境中或使用期间不宜重新涂装时,宜采用耐候结构钢,

并应在结构设计中留有适当的腐蚀裕量,腐蚀裕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技

术规程》JGJ/T251的有关规定。

7.2.11连接节点预埋件、吊装用预埋件以及临时支撑预埋件均宜分别设置,不宜兼用。

7.2.12外挂墙板连接节点处有变形能力要求时,宜在节点连接件或主体结构预埋件接触面上涂刷四氟

乙烯,也可在节点连接件和主体结构预埋件之间设置滑移垫片,滑移垫片可采用聚四氟乙烯板或不锈钢

板。

7.3构造要求

7.3.1装配式通信建筑外围护构造设计应重点关注预制外墙、外门窗、女儿墙、空调板、雨棚、结构

挑板等部位的防水、防结露、防火构造设计,应明确以下设计要求:

a)应明确不同部位接缝宽度、深度、截面形式、防水构造;

b)应根据通信建筑类别、重要度等级,明确不同部位防水的设计使用年限、防水材料耐久性;

c)应明确密封材料的品种、类型、级别、规格等性能指标,并明确密封防水材料填塞深度限值;

d)外围护结构应避免形成冷桥,采取防结露措施,以防止因区域温差、冷桥引起的表面结露、滴

水现象的发生;

e)应明确相关防火封堵措施。

7.3.2装配式预制外墙板的接缝应满足下列要求:

a)1接缝宽度设计应考虑接缝处的位移及风荷载、地震作用、温度作用等因素影响,并满足密

封胶最大容许变形率的要求;

b)2接缝宽度宜控制在15mm~25mm范围内,且不应大于35mm;接缝密封胶厚度不宜小于缝宽尺

寸的1/2且不小于8mm;密封防水材料填塞深度不应小于20mm;

c)3接缝防水应采用耐候性密封胶,接缝处的填充材料应与接缝接触面连接牢固,并能适应建

筑物层间位移、外墙板的温度变形和干缩变形等,其最大伸缩变形量、剪切变形性、防霉性和

耐水性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d)4接缝处的密封止水带宜采用三元乙丙橡胶或氯丁橡胶等高分子材料;

e)5所有接缝处不得采用灌浆料等材料封闭,不应采用抗裂砂浆、面砖等刚性材料覆盖;

f)6墙板深化设计及制作安装应充分考虑墙板排水通路的畅通,应避免吊装点设置位置不当、

吊装预埋套筒伸出等问题导致的排水通路阻断。

7.3.3当采用预制外挂式外墙板时,水平缝和竖向缝的防水应采用构造防水和材料防水相结合的方法,

其拼缝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a)预制外墙板垂直缝宜采用空腔防水构造,应符合图6.3.3a的要求;

b)预制外墙板水平缝宜采用高低缝或者企口缝构造,应符合图6.3.3b的要求;

9

T/CAICI—

c)防水空腔应设置必要的排水措施,导水管宜设置在十字缝的垂直缝中,竖向间距不宜超过3

层;当垂直缝下方因门窗等开口部位被隔断时,应在开口部位上方垂直缝处设置单向导水管等

排水措施(图6.3.3c),排水管内径不应小于8mm,排水坡度不小于5%,外露长度不应小于

5mm;

d)预制夹心保温外挂墙板应采用封边处理,以加强防水措施,防止渗漏对板内连接件、保温层的

损伤。

(a)预制外挂墙板竖向缝(b)预制外挂墙板水平缝(c)预制外挂墙板竖缝导水做法

图6.3.3预制外挂墙板接缝防水构造示意图

1-外叶墙板;2-内叶墙板;3保温板;4-A级保温材料;5-耐候密封胶;6-背衬材料;7-减压

空腔;8-橡胶条;9-防火密封胶;10-导水管;11-发泡闭孔垫层材料;12-镀锌钢板承托板;13-

防火棉;14-建筑装饰完成面;15-主体结构;

7.3.4当采用预制嵌入式外墙板时,水平缝和竖向缝的防水宜采用构造防水和材料防水相结合的方法,

其拼缝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a)预制嵌入式外墙板垂直缝宜采用平缝,其构造应符合图6.3.4a的要求;

b)预制嵌入式外墙板水平缝宜采用高低缝或者企口缝构造,应符合图6.3.4b的要求;

c)预制嵌入式外墙板每隔3层的竖缝顶部应设置单向导水管等排水措施(图6.3.4c),排水管

内径不应小于8mm,排水坡度不小于5%,外露长度不应小于5mm。

10

T/CAICI—

(a)预制嵌入式墙板竖向缝(b)预制嵌入式墙板水平缝(c)预制嵌入式墙板竖缝导水做法

图6.3.4预制嵌入式外墙板接缝防水构造示意图

1-外叶墙板;2-内叶墙板;3保温板;4-A级保温材料;5-耐候密封胶;6-背衬材料;7-减压

空腔;8-橡胶条;9-自粘性胶皮;10-导水管;11-发泡闭孔垫层材料;12-干硬性坐浆材料;13-

防水砂浆;14-建筑装饰完成面;15-现浇结构

7.3.5预制外墙板中挑出墙面的部分应在其底部周边,门窗洞口上沿设置滴水槽,且滴水槽应在工厂

预制形成,严禁现场开凿损伤预制墙板性能。

7.3.6预制外墙板上的外门窗应可靠连接,门窗框可采用预埋或预留门窗洞方式,其洞口四周墙板应

采用封边处理以加强防水措施,其构造见图6.3.6。

图6.3.6外门窗防水构造示意图

1-外叶墙板;2-内叶墙板;3-保温板;4-A级保温材料;5-耐候密封胶;6-窗框;7-防水密封

胶;8-附加防水层;9-滴水槽

7.3.7预制外墙部位应优先考虑管线分离措施,减少因线盒、管线预埋导致的漏水隐患。当不可避免

时,应采用预埋做法,线盒与保温层之间混凝土封边厚度不宜小于20mm。

7.3.8预制外墙板穿墙孔洞设计应内高外低,并应采取可靠的止水措施。

11

T/CAICI—

7.3.9跨越防火分区、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时的装配式外墙板之间及外墙板与主体结构之间接缝,

应进行防火设计,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a)应采用燃烧性能等级为A级的材料进行防火封堵;

b)当跨越防火分区时:水平缝的连续密封长度不应小于2m(转角4m);层间竖缝的连续密封长

度不应小于1.2m,当室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不应小于0.8m;

c)当跨越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时:水平缝的连续密封长度不应小于1m(转角2m);层间竖

缝的连续密封长度不应小于1.2m,当室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不应小于0.8m;

d)防火封堵构造的耐火极限不得低于墙体的耐火极限,封堵材料在耐火极限内不得开裂、脱落;

e)外墙板节点连接处的防火封堵措施不得降低节点连接件的承载力、耐久性,且不应影响节点的

变形能力。

7.3.10当外墙采用墙板、内装饰一体化集成设计外墙板时,其室内侧饰面的选用应满足通信建筑的功

能使用要求,统一装修标准及用材,应满足GB50016、GB50222的相关规定。

8设备与管线系统设计

8.1一般规定

8.1.1设备与管线宜采用集成化技术,标准化设计,并应遵循节能、节材、节约空间、减少建筑垃圾

产生、减少施工检修难度、加快施工进度和有利于实现工厂化生产的原则。

8.1.2设备与管线宜与主体结构相分离,釆用管线分离式安装或管线预埋式安装。管线穿越预制结构

部品部件布置时,穿越部位应采用管线预埋式安装或预留管线穿越孔洞方式安装。管线布置不应影响主

体结构安全,并应采取措施避免结构或温度变形对管道管线接口产生的影响。

8.1.3设备与管线的设计应与建筑设计同步进行,并应进行各类管线的预留及预埋设计,在预制结构

部品部件施工完毕后不应于预制结构部品部件上凿剔沟、槽及开设孔、洞。在预制结构部品部件上进行

管线预留设计时,宜采用预留管槽或预留预埋件的方式。

8.1.4设备与管线应进行综合设计,横向管线应减少平面交叉,竖向管线应相对集中布置,并应设置

检修门(孔),方便操作、维修和更换。当工艺需求不确定时,宜根据建筑布局对管线进行整体规划,

分区域集中预留孔洞、预埋套管,并统一尺寸、规格、位置和标高等。

8.1.5设备与管线应采用装配式支吊架,装配式支吊架应采用标准化连接组件,安装应牢固可靠,并

应具有耐久性。在施工现场时宜具有可调节高度和水平距离的功能。

8.1.6装配式模块化数据中心宜选用预制模块化机电设备模块,工厂预制、预装、预调试。

8.2给水排水

8.2.1给水排水设备与管线设计应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并应满足标准化、精准化和可扩展性要求。

8.2.2给水排水管道应选用耐腐蚀和安装连接方便可靠的管材,管道及管件应选用配套产品并应满足

装配式通信建筑施工的要求。

8.2.3给水排水管道应采取防渗漏和防结露措施,数据中心内的管道及其保温材料应采用不低于Bl

级的材料。

8.2.4设在吊顶内、架空层、地面垫层或找平层内的管道,应通过水压试验、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

隐蔽施工。

8.2.5设置气体灭火系统的装配式模块化数据中心,宜采用预制式气体灭火系统。

8.2.6给水排水设备机组宜采用成套设备,与成套设备连接的管线应布置整齐紧凑,与设备连接应接

管顺畅,并应留有便于操作和检修的空间。

12

T/CAICI—

8.2.7给水排水成套设备进出口设置的管道及管件宜采用组合式管件,阀门、仪表和支座等附件宜预

制并组装。

8.3供暖、通风、空调

8.3.1供暖、通风、空调设备与管线设计应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并应满足标准化、精准化和可扩展

性要求。

8.3.2供暖、通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