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化学下册11.2化学与材料研制教案(新版)鲁教版学校授课教师课时授课班级授课地点教具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九年级化学下册11.2化学与材料研制
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
3.授课时间:第2课时
4.教学时数:45分钟
教学内容:
1.理解材料的分类及特点,掌握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及复合材料的基本性质和用途。
2.了解材料研制在化学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3.掌握材料研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材料,引发学生对材料分类和性质的好奇心。
2.基本概念:讲解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及复合材料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3.实践探究:
a.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各种材料的优缺点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b.实验演示:展示材料研制的过程,如合成塑料、制备陶瓷等。
4.知识拓展:介绍新型材料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如纳米材料、生物材料等。
5.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材料研制在化学领域的重要性。
6.课后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3.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资源:
1.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下册(新版)鲁教版。
2.实验器材: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及复合材料的样品及实验器材。
3.辅助材料: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核心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2.增强实践与创新能力:通过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材料研制的过程,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升社会责任感:使学生认识到材料研制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未来工作中关注材料科学,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责任感。
4.增进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分组讨论、合作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增强团队意识,提高合作完成任务的效率。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
1.材料的分类、性质及用途。
2.材料研制的过程和方法。
难点:
1.理解不同材料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掌握材料研制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技术要点。
解决办法:
1.利用图表、实物展示等方法,直观呈现各种材料的性质和用途,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结构。
2.设计互动提问环节,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问,通过讨论和解答深化理解。
3.通过实验演示和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材料研制的过程,增强实践感受,突破难点。
4.引导学生总结材料研制的一般规律和步骤,提供技术要点的详细解释,帮助学生掌握关键知识。
5.结合生活实例和科技前沿,让学生了解材料科学的实际应用,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表达,讲解材料研制的基础知识和关键概念,使学生系统掌握课程内容。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火花,探讨材料的性质、用途及研制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实验法:开展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材料研制的过程,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源,形象生动地展示各种材料的性质、用途及研制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富有创意的动画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2.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如虚拟实验室、化学方程式编辑器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验操作平台。使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实验安全性和学习效果。
3.网络资源:整合网络上的优质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找与课程相关的资料,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具体实施:
1.课堂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引发学生对材料性质和用途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运用讲授法进行知识讲解,穿插提问、讨论等环节,提高课堂互动性。
3.实践探究:
a.分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各种材料的优缺点、应用领域及研制过程。
b.实验演示: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实验视频,展示材料研制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c.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亲身体验材料研制的过程,巩固理论知识。
4.知识拓展:利用网络资源,介绍新型材料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拓宽学生视野。
5.课堂小结:通过提问、总结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巩固学习成果。
6.课后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利用教学软件、网络资源等手段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教学实施过程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学校在线平台,发布关于材料研制预习的PPT和视频资料,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材料的分类和性质,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平台数据跟踪学生的预习情况,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预习要求,阅读资料,理解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如材料的性质如何决定其用途等。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思维导图和问题通过平台提交。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共享预习资源,提高预习效率。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接触材料研制知识,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预习习惯。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新型材料的实际应用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各种材料的性质、用途及研制过程,结合实物和案例。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和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掌握研制技能。
-解答疑问: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思考材料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参与课堂活动: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参与实验操作,体验材料的研制过程。
-提问与讨论:对不懂的问题提出疑问,参与课堂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材料研制知识。
-实践活动法:通过实验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作用与目的:
-加深学生对材料研制知识的理解,突破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课程内容,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思考题。
-提供拓展资源: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科研文章、网站和视频,供学生深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反馈。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学习:利用拓展资源,进一步探索材料研制的最新进展。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帮助学生通过反思提高学习效率。
作用与目的:
-巩固课堂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拓展与延伸1.拓展阅读材料:
-《新材料改变生活》:介绍新型材料如石墨烯、碳纳米管等在日常生活、能源、电子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前景。
-《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探讨绿色化学原则在材料研制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实现材料研制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述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内容、方法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研究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及复合材料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分析其优缺点。
-探讨材料研制过程中如何遵循绿色化学原则,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
-调查新型材料在科技前沿领域的应用,如新能源、生物医学、航空航天等,了解其发展趋势。
-学习材料科学的基础知识,如晶体学、表面与界面科学、力学性能等,加深对材料本质的理解。
知识点拓展:
-金属材料的分类、性质及加工工艺,如钢铁、铝合金等在建筑、汽车、航空等领域的应用。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组成、结构及性能,如陶瓷、玻璃等在电子、光学、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合成材料的分类、合成方法及性能,如塑料、橡胶、纤维等在日常生活、包装、纺织等领域的应用。
-复合材料的定义、设计原理及性能优势,如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体育用品等领域的应用。
-新型材料的研究动态,如纳米材料、生物材料、能源材料等在新能源、环境保护、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应用。
实用性强、与教材关联的探究活动: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金属材料在酸碱环境中的腐蚀现象,分析腐蚀原因及防护措施。
-利用废弃物品(如塑料瓶、报纸等)制作复合材料,测试其力学性能,探讨复合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
-调查当地企业或工厂中使用的材料,了解其在生产过程中的环保措施,分析绿色化学原则在材料研制中的应用。
-访问科研机构或高校,了解新型材料的研究进展,结合实际需求设计一款具有创新性的材料应用方案。教学反思与改进在本次“化学与材料研制”课程的教学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热情,但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课堂导入环节,我发现通过展示新型材料的实际应用视频,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继续保持和发扬。
然而,在知识讲解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材料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这可能是因为我在讲解时过于注重理论,而忽视了实例的运用。为了改进这一点,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多地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材料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在课堂活动环节,我发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活动中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但是,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地方。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实验操作的示范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安全地进行实验。
在课后作业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牢固。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课后作业的辅导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重点题型整理答案:
金属材料:由金属元素或金属化合物构成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可塑性。
无机非金属材料:由非金属元素或化合物构成的材料,如陶瓷、玻璃等,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耐磨、绝缘等特性。
合成材料: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塑料、橡胶、纤维等,具有轻便、耐用、成本低等优点。
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复合而成,具有单一材料无法比拟的综合性能。
2.题型二:简述材料研制的一般过程。
答案:
材料研制的一般过程包括:需求分析、材料选择、工艺设计、性能测试和优化改进。需求分析是明确材料的性能要求和用途;材料选择是根据需求分析选择合适的原料;工艺设计是确定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测试是检测材料是否满足要求;优化改进是根据测试结果对材料进行优化。
3.题型三:列举三种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及复合材料的例子,并说明它们的主要应用领域。
答案:
金属材料:钢铁、铝合金、铜,主要应用于建筑、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
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玻璃、石墨,主要应用于电子、光学、生物医学等领域。
合成材料:塑料、橡胶、纤维,主要应用于日常生活、包装、纺织等领域。
复合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玻璃钢,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体育用品等领域。
4.题型四:描述一种新型材料(如石墨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答案:
石墨烯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二维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高强度和轻量化等特点。近年来,石墨烯在新能源、电子、生物医学等领域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例如,石墨烯可用于制备超级电容器,提高电池性能;石墨烯电子器件具有高速传输、低功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伙伴互助协议
- 2024年城市住宅交易代理协议
- 2024年区域代理经销协议
- 轿车转向系 课程设计
- 电子技能实训课程设计
- 高频压控振荡器课程设计
- 2024至2030年中国智能化温度自动补偿系统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纪念手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球形道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炸蟹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前程无忧行测笔试题库
- 2024年北京市中考英语试卷附答案
-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 十一届三中全会
- 专题一第3课三、《SmartArt图形工具的使用》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青岛版(2018)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
- 【中职专用】中职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练测(讲+练+测)5.3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原卷版+解析)
- 2024新沪教版英语初一上单词表
- 2024年抗菌药物处方权资格考试试题
- 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含评分细则)
- 人类普遍交往与世界历史的形成发展
- 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应急通信保障中心招聘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