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检验技术_第1页
电梯检验技术_第2页
电梯检验技术_第3页
电梯检验技术_第4页
电梯检验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梯检验技术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电梯将是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

交通工具,因此电梯的质量已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电梯关、故障

停梯、运行不正常等是生活在高层建筑中口头抱怨的话题,从

抱怨、申诉、直到要求仲裁事例逐渐增多。为此,除了必须提

高电梯设计、制造与安装质量,对电梯的验收、年检及日常检

查是极为重要的工作。电梯的检验应该做到认真、负责,同时

还必须掌握电梯相关的基本知识与检测技术。其中检测技术是

当前略为薄弱的环节,为了保障电梯安全、可靠、正常运行,

电梯的检测不能停留在用简单的量具与仪器按现行标准的要

求作合格与不合格的判定,检测技术应有如下的发展……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电梯将是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交通工

具,因此电梯的质量已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电梯关、故障停梯、

运行不正常等是生活在高层建筑中口头抱怨的话题,从抱怨、

申诉、直到要求仲裁事例逐渐增多。为此,除了必须提高电梯

设计、制造与安装质量,对电梯的验收、年检及日常检查是极

为重要的工作。电梯的检验应该做到认真、负责,同时还必须

掌握电梯相关的基本知识与检测技术。其中检测技术是当前略

为薄弱的环节,为了保障电梯安全、可靠、正常运行,电梯的

检测不能停留在用简单的量具与仪器按现行标准的要求作合

格与不合格的判定,检测技术应有如下的发展:1.提高检测数

值的精度、降低测量系统的不确定度、提高测值与实际真值相

符的有效性。2.扩展检测诊断与检测预报功能及提高其功能

技术水平.3.加强检测技术的研究,开发模拟、无损害检测技

术。4.提高检测技术为电梯开发新技术的服务意识与服务效

果.一一围绕以上观点,作者以电梯检测中部分项目,提出下

列肤浅的看法,供同行参考讨论。电梯整机振动检测:任

何一个运动的系统,都会产生机械振动噪声,电梯也不例外,如

果机械振动超过常规范围,即被认为异常与故障.为了减小振

动或排除异常与故障,必须对振动进行检测,并还需对振动进

行分析,找出振源或采取措施改变振动或频率,尤其是减小人

体敏感的振动.研究表明,人对不同频率的振动是有不同感觉

的,实验证明,在振动强度不大的振源下,改变频率作试验,在

O-lHz的振动主要影响头部,如持续儿分钟后往往有不舒服的

感觉;l-2Hz时易使人打瞌睡;3-4Hz时腰胸局部有较大振

动;5-8Hz时不舒服感觉大;9-30Hz时脸、颈部振动大、视线受

到干扰,30Hz时振感最明显;30-80Hz时振感逐渐减小,到高频

区时脚部有发麻感觉.除了频率对人员各部位有影响外,振动

强度对人体亦有较大影响,一般来说如20Hz以下的振动,振动

加速到10cm/s2时让人引起感觉,随着振动加速度的增加感觉

更加明显,如超过500cm/s,即会造成人体器官平衡失调,导致

神经与心血管障碍.此外人站在轿厢内的感觉,水平方向的振

动比运行方向振动更让人有不舒服的感觉,所以历年来经过大

量检测数据统计及参照迅达与奥的斯内控指标的规定,均证实

现行标准规定正常运行轿厢内振动范围为水平振动不大于

15cm/s2;运行方向振动不大于25cm/s2是合适的,而且按照国

际通用惯例(包括天津奥的斯T0S31-87)振动加速度宜采用单

峰值,滤波上限取为80Hz还是保留为100Hz是可供修订标准的

考虑的,由于现用大量仪器均为100Hz,其实这对测值没有太大

的影响.为了保障电梯乘员的身心健康,减小振动感觉,找出

振源、预报故障及时修复,除检测振值大小,应对测得的振值

进行频谱分析,所以以往采用DT-2检测电梯整机振动是觉得

不完备了.研究中心与北京振通检测技术研究所共同开发

9UKT电梯曳引机专用振动测试分析仪,该仪器与微机相联可

进行频谱显示提供分析,该仪器经电梯曳引机专业生产厂使用

后均较为满意,该项检测技术在第三届国际电梯及技术展览会

上曾作专题讲座,有关振动分析方法可详阅中国电梯1999年第

3期《电梯曳引机振动与检测技术>>.该仪器可将振值有效分

析确定是电机磁极引起振动、高速轴动不平衡振动、联轴节不

同轴、还是蜗轮付与轴承振动以及该2处磨损状况。近期正在

为国内某企业,研制多通道电梯振动采集分析仪,主要用于电

梯新产品研制与电梯安装调试,众所周知,电梯轿厢的振动主

要来源于曳引机运转产生的振动,曳引轮绳槽的误差,导向轮

的偏差,钢丝绳直径偏差与各曳引绳张力不均匀,导轨质量及

其安装误差,导靴形状与安装偏差,空轿厢自身不平衡,或与

轿厢固有频率引起共振等,但这些振动源的振动频率是不全相

同的,根据振动检测值的频谱分析是可以有针对性找出振源,

以利逐项采取有效措施,例如改变轿厢固有频率;更换曳引绳

绳头组合件中弹性元件;更换轿厢与轿架间弹性元件等,并可

观察对比效果如何,为此采用8通道,在轿厢地板上三维方向

测振,在轿架上相同三维方向及在曳引绳绳板或绳头拉杆上的

运行方向,在空载到满载各工况做轿厢上、下运行,上述8通

道同步采集,然后进行对比分析,以利设计出隔振与减振最佳

设置,降低轿内振动强度,或将振动频率降到人们非敏感区范

围。此外对解决电梯上述振源还应有功能较完善的检测仪器与

正确的检测方法。例如电梯导轨弯曲、扭转,尤其是两侧导轨

导向面在同一水平位置的平直度等,以往常用“找道尺”来测

量,由于手压轻重有较大偏差就难以调正好导轨,所以推荐采

用大连拉特激光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电梯导轨检测仪来

校正,该仪器可直接用于导轨安装调整,更有利于导轨的修理

调整,尤其对导轨两列同侧导向面的平直度测量精度高。又如

检测曳引绳的张力,单用弹簧称手拉测定误差较大,其实只需

一个长600cm左右的检测架就能精确测量相对张力差,而且可

以架在钢丝绳上逐根调正张力一致.对曳引轮与导向轮绳槽节

径相对差值,应在加工中提高精度,在材质均匀性上严加控制,

然而测量时必须注意测量基准及减少反复无基准测量误差,在

中国电梯1999年第7期上介绍一种〃等高法〃的检测方法,在计

算测量不确度上尚有不少问题外,测量基准的选择是有问题的,

因为绳槽侧外圆而是个精度低,较粗糙的窄圆环面,不是平直

面,再加上这些断续的圆环面其圆柱度误差大,则检测数值必

然是不正确的,所以检测必须懂得选择合理基准,为此除了测

量仪器需不断发展提高,检测人员还需努力提高检测理论水

平.

为加强对本市电梯的安全管理,依据劳动部《起重机械安全监察

规定》(劳安字[1991)8号),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

本细则适用于在本市安装、修理、改造、使用的电梯。

本细则的依据是:

(1)《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95);

(2)《电梯安装验收规范》(GB10060—93)。

本细则包括以下内容:

检验条件、检验类别、检验内容、检验结果的处置、检验用的仪器仪

表和工具、附加说明。本细则是本市电梯安全技术检验机关机构对电

梯进行检验的技术依据。

1.检验类别

1.1定期安全技术检验

为确保电梯安全运行,由电梯安全技术检验机构每年进行一次安全检

验,对电梯的安全性能作全面的测定。

1.2特殊安全技术检验

1.2.1新装、大修改造的电梯在投入使用前进行的安全技术检验;

1.2.2电梯出现重大的人身伤害事故或电梯设备损坏事故,经过修

复后,重新投入运行之前进行的安全技术检验;

1.2.3停止使用超过半年,需重新启用的电梯,投入运行之前进行

的安全技术检验。

2.检验条件

2.1受检电梯应备齐技术资料:

2.1.1《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档案(电梯类)》和(起重机械登记卡

片(电梯类)》;

2.1.2电梯随机文件,包括:井道及机房土建图、部件安装图、电

气原理图、电气敷设图、电器元件代号说明书、安装调试说明书、使

用维护说明书。

2.1.3新装、大修、改造的电梯还要有以下文件:

(1)北京市劳动行政部门批准的安装、改造证明文件;

(2)甲、乙双方的验收文件;

(3)施工单位质量检验员签字的自检记录;

(4)施工单位安全检验员的检验报告。

2.2使用单位应建立下列规章制度:

2.2.1安全操作规程;

2.2.2岗位责任制和交接班制度;

2.2.3修理、保养、运行、检查制度及记录;

2.2.4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及培训制度;

2.2.5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2.3受检电梯的产权单位应积极配合安全技术检验工作,提供一切

必要的条件;并应指派主管技术人员和维修、操作人员(必要时配备

辅助工)参加检验。

3.检验内容

3.1定期安全技术检验的内容

3.1.1外观检查,主要对机房、轿厢、金属结构等进行宏观检查;

3.1.2曳引机与制动器;

3.1.3限速器与安全钳;

3.1.4轿厢与对重;

3.1.5井道内各装置;

3.1.6轿门与层门;

3.1.7电气设备与控制系统;

3.2特殊安全技术检验

除3.1的全部内容外,还包括下列内容:

3.2.1载荷试验

3.2.2电气性能测试;

3.2.3超速保护试验。

3.3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的其它检验。

4.检验项目与要求

4.1外观检查

4.1.1机房、井道、轿厢及各层门等完好整洁,各处铭牌标志完好

清晰;

4.1.2主要受力部件不有永久变形或疲劳裂缝,各处螺栓、螺母不

得松动;

4.1.3金属构件的焊缝、焊点不得有开裂现象,并应作防锈、防腐

处理;

4.1.4机房门必须装锁,并应向外开启。门的宽度不小于0.6m,

高度不小于L8m;

4.1.5机房不得作为电梯以外的其他用途,室内布局合理,设备安

装符合规范,有良好的通风和照明及有效的消防设施;

4.1.6进入机房的通道必须安全方便的使用而不需要进入无关的房

间,并不得存放任何物品;

4.1.7机房通向井道的孔应筑有遍度不小于50mm和适当宽度的

台阶。

4.2曳引机与制动器

4.2.1曳引机必须有人力移动轿厢的设施,并有轿厢升降方向的标

志,机房内应有指示轿厢各楼层的标志;

4.2.2无齿轮电梯应设紧急电动操作装置,使电梯能在停电时就近

平层;

4.2.3曳引轮、导向轮的不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2mm;

4.2.4曳引机减速箱体内的润滑油应清洁,油量适宜,不变质,油

窗应清晰,曳引机不得漏油;

4.2.5制动器的制动衬磨损量不应大于原厚度的1/4,且不能露

出钾钉,抱闸打开时,其间隙不大于0.7mm;

4.2.6测速发电机断带、断链时,保护开关或保护电路应能可靠地

切断电路,使电梯停止运行。

4.3限速器与安全钳:

4.3.1限速器标牌应完好清晰,应标明与安全钳动作的旋转方向,

调节部位封记完好无损。

4.3.2限速器在任何情况下,都应是完全可接近的,若限速器装于

井道内,则能从井道外面接近它。

4.3.3额定速度大于Im/s时,限速器设安全开关并确保完好有

效。

4.3.4限速器动作时,应能可靠地将限速绳卡带动安全钳起作用,

并且能在安全钳动作之前准确可靠地将电气开关断开,使电梯停止运

行。

4.3.5限速器张紧装置必须设置安全开关,动作应灵活可靠。

4.3.6安全钳楔块距导轨间隙应均匀,动作应一致。

4.4轿厢与对重:

4.4.1轿厢面积应满足GB7588中8.2.1及8.2.4条规定,

否则应采取有效措施,满足使用工况要求。

4.4.2轿厢操纵箱上应设置能切断控制电源的电锁,电锁应用专用

钥匙控制;

4.4.3具有无司机操作功能的电梯,轿内各按扭、开关应用中文(或

图形)标明其功能。

4.4.4轿厢内应有明显清晰的标牌标明电梯的额定载荷及乘梯人数。

4.4.5轿厢内应有乘梯须知,并注明应急报警、投拆电话号码;

4.4.6轿厢内应有易于识别和触及的报警装置,该装置应保证在任

何情况下都可与外界取得有效联系。

4.4.7行程超过30米的电梯,轿厢与机房之间应设对讲装置。

4.4.8轿厢内应有永久性电气照明装置,并有应急照明装置。

4.4.9轿厢入口或门坎与面对轿厢入口处的井道内表面之间的水平

距离应不大于0.15mo

4.4.10轿厢安全窗应设安全开关,当安全窗打开时,电梯必须停

止运行,此开关应能保证检修人员在轿顶活动时、不会产生误动作。

4.4.11轿顶应设检修

4.4.12轿顶检修操作装置应设能控制轿内和机房的检修运行操作

装置。

4.4.13轿顶一侧应设置防护栏,其它侧与井道壁间距大于300m

m时应设置防护栏。

4.4.14轿厢、对重及它们的连接部件的距离至少为50mm。如有

滑轮固定在轿厢架上和对重装置上,应设置有效装置,以防止滑轮对

人体的伤害及悬挂绳与绳槽之间进入杂物或绳松驰进脱出绳槽。

4.5井道

4.5.1电梯导轨

4.5.1.1每根导轨至少应有两个支架,且各支架间距大于2.5m。

4.5.1.2导轨的支架连接螺拴不得松动,焊缝均应连续并双面焊

牢,无开裂现象,且应作防锈、防腐处理。导轨接头螺拴不得松动。

4.5.1.3当轿厢或对重完全压实在缓冲器上时,导轨的净空程必

须不小

2

于0.1+0.035V(m)r要求。

4.5.2钢丝绳不得有散股、畸变、扭结及严重磨损、腐蚀、断丝等

现象。

4.5.3绳头组合巴氏合金无松动脱落,压簧无断裂,开口销处完整

无损。每根曳引绳应受力均匀,各绳张力偏差不大于5%。

4.5.4底坑对光滑平整清洁,不得有积水或其它杂物,禁止存有易

燃物。底坑深度大于1.6m时,应装爬梯。

4.5.5底坑对重侧安装护栏底部距地面应不大于0.5m,顶部距

地面应不小于1.7mo

4.5.6缓冲器

4.5.6.1蓄能型缓冲器适用于额定速度不大于Im/s的电梯,

耗能型缓冲器适用于任何速度的电梯。

4.5.6.2液压缓冲器应油量充足,复位灵活并采取防尘、防锈措

施。

4.5.6.3轿厢、对重的撞板中心与缓冲器中心的偏差不大于20m

m,缓冲器固定应可靠。

4.5.6.4轿厢在两端站平层时,轿厢、对重的撞板与缓冲器顶面

的间距:

蓄能型缓冲器应为200—350mm;

耗能型缓冲器应为150—400mm;

4.5.7井道内应设置永久性电气照明,距井道最高点和距最低点0.5

m内各装一盏灯,中间每隔7m内应设一盏灯。

4.5.8通井道,应设置不低于2.5m护栏隔离。

4.6轿门与层门

4.6.1轿厢门关闭后,各处间隙不大于9mm;层门关闭后,各处

间隙不大于6mm。

4.6.2层门、轿门下端与地坎的间隙应为4—8mm;滑块应安装

牢固,不得脱出地坎滑槽。

4.6.3轿厢门地坎下面应装宽度不小于开门宽度,垂直高度不小于

0.75的护脚板。

4.6.4装有自动门机构的轿厢门,必须有灵敏可靠的防夹安全装置。

轿门的关门碰撞力应不大于150N。

4.6.5有司机操作的电梯,在司机操作状态门不应持续关闭,应点

动关门。

4.6.6有贯通门轿厢的电梯,当轿厢处于无层门的层站时,相应的

轿门不得开启。

4.6.7开门刀与门滚轮的啮合深度应*5mm;运行时门刀与滚轮,

门刀地坎,滚轮与轿坎不应相碰。

4.6.8轿门和层门均必须设机械与电气联锁装置,当门(对于两扇

以上的层门,系指其中的任何一扇)打开时,电梯应不能运行。

4.6.9每个层门必须设有机械锁闭装置,且应满足:啮合深度47

mm;当轿厢在平层区域以外时,在层门外应有并只能有机械钥匙开

锁装置可打开层门。

4.6.10有机械钥匙开锁装置的层门,当轿厢在平层区域以外时一,

如层门无论任何而开启,则应有一种装置(重块或弹簧)能确保该层

门的自动关闭。如采用重锤式机构,重锤滑道下端应有封闭装置。

4.7电气设备及控制系统

4.7.1所有电气设备安装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导线排列整齐,线

号清晰完好,线端压接牢固。

4.7.2控制柜(屏)的前面和需要检查、修理和人员操作的部件前

面应提供不小于0.6mX0.5m的空间,柜(屏)内无积尘,电气

元件完整,各接点清洁,无严重烧蚀。

4.7.3所有电气设备的一切金属外壳(包括电线管、槽、接线箱、

盒等)必须采取保护接零或保护接地,各接地端必须可靠和易于识别。

进入机房后的零线和地线应始终分开。

4.7.4在机房中,对应每台电梯都应装设一只能切断该电梯所有供

电的主开关,该开关应具有切断电梯正常使用情况下最大电流的能

力。

该开关不应切断下列供电电路:

a.轿厢、机房和滑轮间的照明和通风;

b.轿顶、底坑的电源插座;

c.机房和滑轮间的电源插座;

d.电梯井道照明;

e.报警装置。

4.7.5主电源开关应设置在机房入口并便于操作处,每部电梯的开

关应易于识别和区分。

4.7.6断相和错相保护装置应动作正常有效。

4.7.7极限、限位开关应在轿厢地坎超越上、下端站的层门地坎

50—200mm内准确迅速动作并起作用。

4.7.8在底坑的入口附近应装设一个能使电梯停止运行并保持停止

状态的红色安全开关。

4.7.9底坑应设置检修用的电源插座并标明其电压。

(以下为特检内容)

4.8载荷试验

4.8.1轿厢承载1.25倍的额定载荷,向上运行必须能完全起动;

向下运行时断电,轿厢应被可靠制动。

4.8.2超载试验。

4.8.2.1超载报警安全装置试验:动作应灵敏可靠。

4.8.2.2超载运行试验:电梯承载110%的额定载荷,在通电持

续率40%的情况下,起、制动运行30次电梯工作无异常。

4.8.3平衡系数试验。电梯的平衡系数应为40%—50%

4.9电气性能测试

4.9.1动力电路和电气安全装置电路的绝缘电阻值不小于0.5兆

欧;

4.9.2控制、照明、信号等其它电路的绝缘电阻值不小于0.25欧。

4.9.3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线,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4欧姆。

4.9.4消防功能试验:装置应灵活可靠。

4.10超速保护试验

4.10.1操纵轿厢安全钳的限速器的动作速度应不低于额定速度的

115%;且小于下列数值;

4.10.1.1对于除了不可脱落柱式以外的瞬时式安全钳为:0.8

m/s;

4.10.1.2不可脱落滚柱式安全钳:1.0m/s

4.10.1.3具有缓冲作用的瞬时安全钳和用于额定速度不超过1m

/s的渐近式安全钳为1.5m/s;

4.10.1.4电梯的额定速度超过1.0m/s,并使用渐近安全钳

时为:1.25V+0.25/V(m/s)。(以上V在算式中表示电梯额

定速度,单位为米/秒。)

4.10.2当限速器动作时一,安全钳应能可靠地将轿厢制停于导轨上,

且轿底倾斜65%

4.10.3设有安全钳的对重,限速器的动作速度应高于轿厢安全钳

限速器的动作速度,但不得超过10%。

5.检验结果的处置

5.1凡检验发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停止运行,经更换或修复,

重新检验合格后方可恢复使用。

5.1.1极限、限位保护装置之一失效;

5.1.2制动器制动失灵;

5.1.3轿厢门安全触板或光电保护失灵;

5.1.4层门、轿门的机械、电气联锁装置之一失灵;

5.1.5电梯主要受力金属结构产生严重的永久变形或焊缝开裂现象;

5.1.6曳引绳磨损、腐蚀、变形,断丝现象严重,达报废标准;

5.1.7限速器或安全钳失灵或其联动电气开关失效;

5.1.8交流220V以上电气线路绝缘严重损坏。

5.2凡检验发现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立即重新调试,调试不合格

者限制使用并限期整改。

5.2.1极限、限位、超载限制装置之一动作不准确;

5.2.2缓速开关失效或碰铁变形与碰轮受阻;

5.2.3制动器打开时,间隙过大;

5.2.4曳引机各转动部位润滑油过少或变质;

5.2.5曳引机各转动部位润滑不良,转动产生异常声响:

5.2.6控制柜(屏)内脏乱,触头烧蚀严重;

5.2.7信号错乱,操作不灵。

5.2.8电气线路绝缘电阻小于0.5兆欧,接地电阻值大于4欧;

6.检验用的仪器、仪表和工具

推荐备用下列仪器、仪表和工具(其中仪器、仪表和量都必须经过较

准,检定合格并符合有关规定)。

6.1常用仪器,仪表如下:

(1)万用表;

(2)兆欧表;

(3)钳形电流表(300A)

(4)接地电阻测量仪;

(5)百分表(带磁力表座);

(6)拉力计(ION200N各一);

(7)便携式限速器测试仪;

(8)点温计(0—150摄氏度);

(9)加速度测试仪;

(10)照度仪;

(11)声级计;

(12)转速表;

(13)秒表。

6.2常用工具、量具如下:

(1)塞尺;

(2)水平尺;

(3)游标卡尺;

(4)钢卷尺;

(5)钢直尺(300mm,500mm各一);

(6)握力计(200N以上);

(7)手提式应急照明灯;

(8)常用电工工具一套;

(9)常用钳工工具一套;

(10)手电;

(11)小锤;

(12)磁力线坠;

电梯检验技术标准主要依据GB7588-95《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10058-88《电梯技术条件》,GB10059-88《电梯试验方法》,

GB10060-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

检验项目序号检验内容与要求机房

1每台电梯应设独立的主电源开关、开关应安装于机房入口方便操作

处,其容量应能切断该电梯正常使用的最大电流。

2同机房又亦两台以上曳引机时,应设匀分各开关对应电梯的标志。

3控制电路中应设置有锁紧装置的计数器。无故障试运行不少于3000

次。

4控制系统应设置有效的相序、断相及过载保护装置。

5曳引机应设手动紧急操作装置。载开闸情况下,人力应可手动将电

梯上下移动。无齿轮电梯应设紧急电动操作装置,使电梯能在断电时

能就近平层。

6盘车处应明显标出轿厢升降方向。

7制动器动作应灵活可靠,运行时无磨插,制停时应无撞击声。严禁

带闸运行。开闸间隙应不超过0.7mm.

8测速发电机如用链、带传动时一,应设安全开关。反馈电压断电后,

电梯应立即制动。

9限速器调节部位加封记。标明动作速度,标出安钳动作响应的旋转

方向;限速器应每二年进行一次校正实验。

10额定速度大于1m/s时,限速器应设安全开关

11上下限位开关应完好有效,且不应与上下极限开关同时动作。

极限开关动作后,对重或轿厢均不应与缓冲器相接触。

12当轿厢、对重完全呀实在缓冲器上时,导轨的进一步制导行程必

须不小于0.1+0.035V2(m)的要求。

13轿顶对重侧应设防护栏,其它侧与井道壁间距大于300mm时,应

设置防护栏。

14曳引钢丝绳受力应相近,器差值应满足<=5%,绳头组合应可靠,绳

头板固定应牢固,曳引绳不应有死弯、扭曲、断丝、磨损。

15轿顶应设置能切断轿内一切操作和自动开关回路的检修操作装

置,各按钮开关应标明其功能名称,安全开关应带红色标志。

16当轿厢设有安全窗其轿厢安全窗应设置有效的安全开关。

17层门、轿门下端与地坎的间隙应为4-8mm,层门滑块的固定应牢

固,滑块不应脱出地坎滑槽。

18开门刀与门滑轮的啮合深度应满足>=5mm,运行时门刀与滑轮,门

刀与地坎,滑轮与轿坎不应相碰。

19层门应设置直接式的电气机械联锁,其啮合深度应满足>=7mm,

侧隙1-3mm,接触应可靠,固定应牢固,被动门应有开关。

20层门开启时,在应急状态下,电梯应以<0.63m/s的检修速度运行

21各层门应设置机械钥匙开锁装置,动作应灵活可靠。

21轿厢最大有效面积应满足GB7588中8.2.1及8.2.4条规定,如

大于上述规定时,应采取有效措施。满足使用工况要求。

23具有无司机操作功能的电梯应设置防挤压的安全保护装置,动

作应可靠。有司机操作的电梯,门不应持续关闭,应点动关门。

24有贯通门桥厢的电梯,当无层门的层站时,响应的轿门不得开

启。

25自动层门应设置自动关闭装置,动作应灵活可靠,如其采用重

锤式机构,其重锤滑道下端应有封闭装置。

26轿厢操纵箱上应设置能切断控制电源的电锁,电锁应用专用钥

匙控制,用文字标注的按钮、开关应用中文标明其功能的名称。

27轿厢内必须设有易于识别和触及的报警装置。电梯行程超过30

米,轿厢与机房之间应设对讲装置。

28安全钳楔块间隙两侧应均匀,动作应灵活可靠。

29补偿链应设置二次保护。运行时补偿链不应与其它物体碰撞。

30额定速度>=2.5m.s时,应设置补偿绳,并设安全开关及防跳装

置。

31选层器接点清洁可靠,钢带应设安全开关。

32底坑对重侧应设置不低于1.7m的护栏,通井道,应设置不低于

2.5m护栏隔离。

33轿厢下梁碰板至缓冲器距离:弹簧200—350mm、液压

150—400mm

34对重下梁碰板至缓器距离:弹簧200—350mm、液压150—400mm

35液压缓冲器应设置复位开关,油量充足,复位灵活。柱塞垂直

度偏差不大于0.5mm。并采取防尘、防锈措施。

36限速器张紧装置应设置安全开关,动作应灵活可靠。

37应坑不应有积水或杂物,深度左于1.6m时,应设置爬梯。

38底坑应设置非自动复位的红色安全开关及电源插座。

39平衡系数试验,平衡系数应为40—50%

40限速器试验:当限速器绳轮的速度达到设计的动作速度值时,

限速器应能准确动作,并限速绳夹紧。

41安全钳实验:当限速器动作时、楔块或卡紧件应能可靠的将轿

厢制停于导轨上,且轿底倾斜不超过5%。

42超载报警安全装置试验,动作应灵敏可靠

43超载运行试验。

44消防功能试验,装置应灵敏可靠。

45电梯起、制动加、减速度试验。

电梯论文

无机房电梯关键技术的探讨

摘要:为了满足建筑市场的需求,自从九十年代以来,世界著名跨国电

梯公司OTIS.SCHINDLER.KONE.MTTSUBISHI等纷纷研制无机房电梯,并

分别在1997年上海第二届和1998年北京第三届中国国际电梯设备及

技术展览会上先后推出无机房电梯实物展品或录像介绍……

关键词:无机房电梯关键技术电梯井道布置

为了满足建筑市场的需求,自从九十年代以来,世界著名跨国电

梯公司OTIS.SCHINDLER.KONE.MITSUBISHI等纷纷研制无机房电梯,

并分别在1997年上海第二届和1998年北京第三届中国国际电梯设备

及技术展览会上先后推出无机房电梯实物展品或录像介绍.--无机

房电梯是在建筑市场激烈的成本竞争和电梯行业迅速的技术进步前

提下部世的,它不是电梯无机房的简单局部改进,而是电梯技术的一

次意义深远的多方面变革.这是因为目前无机房电梯采用的一些关键

技术,将会推广应用到其他电梯产品上,进而带动整个电梯行业的技

术进步.下面根据目前国内外无机房电梯的发展动态和我们自己的

开发体会,对无机房电梯的关键技术进行初步探讨.

1.井道布置

无机房电梯的首要难题是在不设机房的条件下,如何将轿厢、对

重、驱动主机、控制柜、限速器等关键部件布置在一般电梯井道内。

如果取消机房后,通过加大井道截面尺寸或者增加井道顶层高度来解

决这一问题,那将得不偿失。解决无机房井道布置这个难题的主要途

径是巧妙利用井道空间、研制特殊电梯部件和开发新型驱动方式。

—1.1巧妙利用井道空间一

可以用做无机房曳引驱动电梯布置驱动主机和控制柜的井道部

位有:

A)井道顶层空间。这一方案是采用专门设计制造的扁形盘式驱动

主机使其能安放在井道顶层轿厢和井道壁之间,而把控制柜与顶层层

门装成一体。其主要优点是驱动主机和限速器与有机房电梯受力工况

相同以及控制柜调试维修方便。其主要缺点是电梯额定载重量、额定

速度和最大提升高度受驱动主机外形尺制约和紧急盘车操作复杂困

难。

B)井道底坑空间。这一方案是将驱动主机安放在底坑内,而把

控制柜挂在靠近底坑的轿厢和井道壁之间。其最大优点是增加电梯额

定载重量、额定速度和最大提升高度不受驱动主机外形尺寸限制和紧

急盘车操作方便容易。其主要缺点是由于驱动主机和限速器受力工况

与普通电梯不同,因此必须进行改进设计。

C)井道侧壁开孔空间。这一方案是将驱动主机和控制安放在顶

层井道侧壁预留开孔之内。其最大优点是可以增加电梯额定载重量、

额定速度和最大提升高度和能够选配普通电梯使用的驱动主机和限

速器,而且安装维修和紧急盘车操作也较方便。其主要缺点是需要适

当增加顶层预留开孔井道侧壁的厚度和在井道壁开孔外侧装设检修

门。

——1.2研制特殊电梯部件一

无机房电梯取消机房后,为了满足不同井道布置的需要,已经投

入使用的主要特殊电梯部件有:

A)结构紧凑并可满足不同工况的新型驱动主机;

B)具有较高灵活性、方便性和可靠性的控制柜;

C)构造简单且能减小宽度和高度外形尺寸的连体轿厢轿架;

D)为了减小井道顶层高度而可以进行伸缩安装的轿顶护栏;

E)符合GB7588规定和可以设在井道不同位置的新型限速器;

F)能够装在轿架梁上端或下端的单提位安全钳系统;

G)既符合GB7588缓冲行程的规定又具有最小安装尺寸的新型

缓冲器;

H)简单方便和安全可靠的紧急操作装置。

——1.3开发新型驱动方式为了解决无机房电梯井道布置的困难

已经开发问世的新型驱动方式主要有直线电机直接驱动轿厢或

对重、摩擦传动机构直接驱动轿厢以及钢丝带曳引驱动轿厢和对重。

它们共同的思路是通过压缩驱动主机尺寸或者简化传动机构环节来

处理井道布置问题,具体说明见后。

2.顶层高

无机房电梯取消高于建筑物顶层的专用机房后,如何减小井道顶

层高度是第二个难题。这是因为当井道顶层超过建筑物主体高度时,

将使不设机房变得几乎没有意义。

2.1轿厢

GB75885.7.1.1规定“轿顶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位于轿顶投

影部分的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面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应不小于

1.0+0.035V2(m)。”和8.1.1规定“轿厢内部净高度不得小于2m。

〃,因此在符合上述规定的前提下通过压缩轿厢高度来减小井道顶层

高度的唯一途径就是选取最小轿厢内部净高度和尽量减小吊顶所占

轿厢高度空间。

2.2轿顶护栏-一

GB75885.7.1.1C)规定“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固定在轿厢顶

上的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自由距离,应不小于0.3+0.035V2(m)。”,

当轿厢顶部装有安全护栏时一,绝大多数情况下轿顶护栏将是轿厢顶上

的最高部件和成为决定顶层高度的关键因素。由于设置轿顶护栏的目

的是为了安装或检修电梯时防止操作人员坠入井道,而电梯正常运行

时轿顶不允许站人,因此可把轿顶护栏设计成插接式,当进行安装检

修操作时把活动部分提高到安全高度并销接,而在开始正常运行前再

将活动部分退回到较低位置。

2.3井道顶最低部件

GB75885.7.1.1B)和C)规定说明井道顶层高度与井道顶最

低部件有关。井道部件通常是指安装检修吊钩、悬挂装置承重梁和钢

丝绳固定装置等,为了减小井道顶层高度,应当把井道顶部件安放在

井道顶层轿厢与井道壁之间。

2.4极限开关-

GB758810.5.1规定“电梯应设有极限开关,并应设置在尽可

能接近端站时起作用而无误动作危险的位置上,极限开关应在轿厢或

对重接触缓冲器之间起作用,并在缓冲器被压缩期间保持其动作状

态。”,而GB75885.7.1.1又规定确定曳引驱动电梯顶部间距的前

提是当对重完全压在它的缓冲器上,因此极限开关的安装位置与轿厢

在顶层时对重与缓冲器的安装距离有关,所以应该在条件允许情况下

减小顶层极限开关起作用的安装距离,以便减小轿厢位于顶层时对重

与缓冲器的安装距离,最终达到减小井道顶层高度的目的。

2.5对重

为了对重利用井道截面,无机房电梯通常将对重与驱动主机布置

在轿厢与井道壁的同侧空间之内。当电梯额定载重量较小和相应的井

道截面尺寸有限时一,常常通过增加对重高度来压缩其需要占据的井道

垂直方向投影面积,这样会出现对重而不是轿厢决定顶层高度的情

况。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有二:其一与前顶层极限开关理由相同而减

小底层极限开关的起作用安装距离;其二在不改变对重与缓冲器安装

距离的条件下降低对重缓冲器的安装高度。

3.连体轿厢轿架

由于把轿厢轿架做成一体,不仅能够压缩外部尺寸,而且可以简

化轿厢轿架的结构,所以连体轿厢轿架是无机房电梯应该采用的一项

先进技术。

3.1立梁嵌接轿壁为了压缩轿架的外部尺寸,便于无机房电梯的井

道布置;把轿架立梁与轿厢轿壁嵌接的设计优点有三:其一可使轿架

导轨方向尺寸减小100mm以上;其二立梁与轿壁嵌接后刚度互补

和强度提高;其三型钢立梁的槽形空间可以安放轿厢操纵盘和开设轿

厢自然通风孔。

3.2上梁拼成轿顶一

连体轿厢轿架把型钢上梁与几块成型钢板组成拼装轿顶的好处

如下:一是可以减小轿厢轿架的高度尺寸;二是上梁与轿顶拼成一体

后刚度互补和结构简化;二是型钢上梁的槽形空间可以安放轴流风机

和用作线槽进行布线。

3.3可装压重轿底一

把轿厢内外轿底做成一体后放在曳引悬挂横梁上是连体轿厢轿

架的另一个特点,好处有三:其一压缩了轿底的高度尺寸;其二简化

了结构和减轻了重量;其三内外轿底合一后刚度增大和强度提高,便

于装设压重。无机房电梯为了选配小型驱动主机,通常采用2:1曳

引驱动,这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发生轿厢无法下行而曳引绳打滑,

因此在轿底装设压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力措施。

3.4万向缓冲靴-

由于轿厢和轿架做成一体后在它们中间取消了减振装置,因

此装在连体轿厢轿架上的导靴应该选用具有多个方向缓冲作用的产

品。目前多数轿厢导靴在导轨轨顶方向装有预紧力可调的弹簧,而在

导轨轨侧方向只设减振橡胶垫。对于连体轿厢轿架来说,为了弥补取

消的减振装置,应该选用至少在轿厢导轨轨顶和轨侧三个方向具有预

紧力可调的导靴,以加大对轿厢的减振作用。如果选用万同缓冲导靴

可能减振效果更好,这在目前电梯配件产品中可以选配到的。

3.5曳引悬挂横梁一

采用2:1曳引的连体轿厢轿架,一般通过减振橡胶垫将其安放

在悬挂横梁上,这样驱动主机即可通过绕过装在悬挂横梁上二个返绳

轮的钢丝绳驱动轿厢沿着导轨上下运动。为了防止减振装置在轿厢超

载或冲顶墩底时一,不被压坏或者错位,应该在连体轿厢轿架和悬挂横

梁之间设置限位和防跳螺栓。另外为了减缓轿厢运行时的垂直和水平

振动,减振橡胶垫应该具有稳定的工作刚度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4.驱动方式一

开发各种新型驱动方式是无机房电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普通

电梯由于能把驱动主机安放在具有足够空间的机房内,因此通常采用

1:1钢丝绳曳引驱动。对于无机房电梯来说,如不采用新的驱动方

式,是很难解决井道布置这一难题的,因此出现下述各种新型驱动方

式。

4.1钢丝绳曳引驱动一这种驱动方式与传统钢丝绳曳引驱动有二

大变化;一是采用2:1曳引比,使曳引驱动转矩减小一倍和曳引轮

转速提高一倍后来压缩驱动主机外形尺寸;二是研制扁形盘式同步无

齿驱动主机,以便能够安放在井道上端轿厢和井道壁之间。

4.2钢丝带曳引驱动一这种驱动方式的重大改进是采用扁形钢丝

带代替园形钢丝绳,这样在同样绳经比条件下,大大减小了曳引轮直

径,再加上采用2:1曳引比,使曳引驱动转矩进一步减小和曳引轮

转速更加提高,因此大大压缩了驱动主机外形尺寸,以致可以容易地

将其安放在井道顶层轿厢和井道壁之间。

4.3直线电机驱动一这种驱动方式可以不要对重,将永久磁铁直

接安装在轿厢上而把线圈固定在对应侧的井道壁上,通过组成的直线

电机直接驱动轿厢上下运动。另外也可将线圈安装在对重上而把永久

磁铁固定在对应侧的井道壁上,通过组成的直线电机间接驱动轿厢上

处运动。

4.4磨擦轮驱动一这种驱动方式是把带有磨擦轮的驱动主机直

接安装在轿厢底部,使其与特制的轿厢导轨接触并借助压轮施加一定

的正压力,这样通过驱动主机带动磨擦轮旋转时产生的磨擦力来驱动

轿厢沿着导轨上下运动。

上述四种驱动方式是为了解决无机房电梯的井道布置而先后出

现的,各有优缺点,均待改进完善,究竟哪种方式能脱颖而出还要通

过市场竞争和长期使用进行检验。

5.控制系统-

由于无机房电梯不设机房,因此它的控制系统和普通电梯相比具

有更高的灵活性、方便性和可靠性。

5.1灵活性一为了便于电气布线,无机房电梯的控制柜通常安放

在靠近驱动主机的位置,主要有三种形式:其一当驱动主机安装在井

道底坑内时;控制柜放在顶层并与层门做成连体型;其二当驱动主机

安装在井道底坑内时,控制柜放在井道底层轿厢与井道壁之间并做成

壁挂型;其三当驱动主机安装在井道壁开孔空间内时,控制柜放在同

一开孔并做成轻便型。

5.2方便性一无机房电梯控制系统的方便性主要是指下述儿个

方面:第一电气设备的选型与安装应有利于井道内动力电路、安全电

路、照明电路和控制电路的井道布线;第二控制框外形应能满足连体

型.、壁挂型和轻便型的特殊尺寸要求;第三控制柜的设计应能适应连

体型、壁挂型和轻便型的特殊安装要求;第四不管控制柜放在什么位

置和采用哪种形式都能进行检修操作。

5.3可靠性一无机房电梯的井道布置比普通电梯紧凑得多,这增

加了控制系统的检修难度,因此应该具有更高的可靠性。设计中应特

别注意下述问题:一是控制系统选用的电气设备和元器件应该具有较

长的使用寿命和较高的工作可靠性,以便减少检修工作量;二是放在

井道附近的控制柜容易和电气线路产生干扰,因此在控制系统设计中

应采取更加得力的软件和硬件抗干扰措施;三是应该采用串行通讯先

进技术,以便减少井道电缆和导线的数量以及提高信号交换的可靠

性。

6.紧急操作一

GB758812.5.1规定“如果向上移动额定载重量的轿厢,所需

的操作力不大于400N,电梯驱动主机应装设手动紧急操作装置,以

便借用平滑的盘车手轮将轿厢移动到一个层站。",无机房电梯由于

井道布置困难,一般不采用应急备用电源进行紧急操作,因此如何装

设手动紧急操作装置也是无机房电梯一大难题。具体难度有三:其一

紧急操作装置如何简单方便地与驱动主机接合或脱开;其二操作人员

站在何处紧急盘车操作;其三如何检查轿厢是否进入开锁门区。

6.1顶层井道外盘车一当把驱动主机安放在井道顶层内时一,在顶

层层门处开洞,操作人员站在顶层层门外通过专用机构打开驱动主机

制动器,然后利用轿厢和对重的重量差驱动轿厢运动,同时通过层门

洞口观察轿厢是否进入开锁门区。这一方法的主要问题是当轿厢和对

重接近平衡载荷时,不能确保轿厢产生运动。另外利用制动器控制轿

厢运动的操作也不够安全。

6.2底坑井道内盘车一当把驱动主机安放在井道底坑内时一,操作

人员进入底坑进行盘车操作与在机房操作一样简单方便,但问题是当

停车故障正好发生在轿厢处于底层开锁区上方时一,操作人员无法进入

底坑。如能在底坑处装设检修门,则此问题可迎刃而解。

6.3井道壁外平台盘车一当把驱动主机安放在井道壁开孔空间内

时、操作人员可以打开检修门站在平台上,进行盘车操作。这一方法

的问题是当检修门能装在建筑物内侧时,操作人员可借助临时平台进

行操作,但如果检修门必须装在建筑物外侧时,则需要在建筑物外面

设置爬梯和简易悬臂平台。

7.通风照明一

无机房电梯不设机房后如何处理井道通风、机房通风和机房照明

是容易忽略的问题。

7.1井道通风一GB75885.2.3规定“在井道顶部应设置通风

孔,其面积不得小于井道水平断面面积的1%。通风孔可直接通向室

外,或经机房或滑轮间通向室外。",有机房电梯的井道顶部通常设

有电缆导线、曳引钢丝绳、限速器绳等开口,其总合面积一般可达到

1%井道断面面积的通风要求,因此无需开设专用通风孔。对于无机

房电梯来说,取消机房后应该在井道顶部开设专用通风孔,否则将不

符合GB7588规定,另外也会增大电梯的运行噪声。

7.2机房通风一GB75886.3.5规定“机房必须=通风,以保

护电动机、设备以及电缆等,使它们尽可能地不受灰尘、有害气体和

潮气的损害。”和6.3.5.2规定“机房内的环境温度应保持在5-40

度之间。”,对于无机房曳引驱动电梯来说,驱动主机通常采用顶层

内上置、底坑内下置和井道壁开孔内侧置,可以把井道看作机房,因

此只要设计中考虑了井道通风。即可满足GB7588对机房提出的通风

和温度要求。

7.3机房照明一GB75886.3.6规定“机房应设有固定式电

气照明,地板表面上的照度应不小于200LX。照明电源应符合13.6.1

的要求。在机房内靠近入口的适当高度处应设有一个开关,以便进入

时能控制机房照明。机房内应设置一个或多个电源插座。”的主要目

的是为电梯在机房内进行安装、调试、维修和紧急盘车操作提供足够

的照明。对于无机房电梯来说,应该根据驱动主机和控制柜的安装位

置参照上述规定设计照明电源、电源开关和电源插座,以保证驱动主

机、控制柜、限速器等部件能在足够条件下进行安装、调试、维修和

紧急盘车操作。

8.主要参数一

由于无机房电梯不设机房,所以额定载重量、额定速度和最大提

升高度三个主要参数受到了井道布置的制约。

8.1额定载重量一曳引驱动无机房电梯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如

何压缩驱动主机的外形尺寸,以便解决井道布置的困难。曳引转矩是

决定驱动主机尺寸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它直接与载重量和曳引轮直径

有关。GB75889.1.1和9.2.2分别规定了曳引钢丝绳的公称直径不

小于8mm和曳引轮的节园直径与钢丝绳的公称直径之比不于400在

满足上述规定和载重量相同的前提下,减小曳引转矩的方法有三:其

一采用2:1曳引比,使钢丝绳拉力减小一半;其二8mm钢丝绳曳引

驱动,使曳引轮节园直径减到320mm;其三采用钢丝带曳引驱动,使

曳引轮直径减到更小。

8.2额定速度一无机房电梯额定速度的大小是决定驱动主机外

形尺寸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提高电梯运行的额定速度必然加大电动机

和减速器的驱动功率,毫无疑问将导致驱动主机外形尺寸的增大,同

样会带来井道布置的困难。另外提高额定速度后还会给无机房电梯带

来如何降低振动和噪声的新问题。

8.3最大提升高度一制约无机房电梯井道布置的另一个主要

参数是最大提升高度。它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二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增

加电梯提升高度会加大轿厢悬钢丝绳、随行电缆和平衡补偿链的重

量,故使曳引转矩随之增加,最终导致驱动主机外形尺寸加大和井道

布置困难;另一个方面是无机房电梯的驱动主机、悬挂绳头、返绳滑

轮、限速器等部件常常安装在与井道内壁固接的轿厢导轨、对重导轨

或承重梁上,因此增加电梯提升高度,也会加大导轨、承重梁和井道

内壁的支承力。综上所述,额定载重量、额定速度和最大提升高度既

是限制无机房电梯使用的约束条件,也是促进电梯技术的发展动力。

目前投放市场的无机房电梯三个主要参数大多在1000kg.l.Om/s和

401n以下,今后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三个主要参数肯定会

逐步增大。

电梯PLC控制系统的组态模拟设计

电梯的电气系统由拖动系统和控制系统两部分组成。传统的电气

控制系统采用的继电器逻辑控制由于触点多、故障率高、可靠性差、

体积大等缺点,正逐渐被淘汰。目前电梯设计使用可编程控制器

(PLC),要求功能变化灵活,编程简单,故障少,噪音低。维修保养

方便,节能省工,抗干扰能力强,控制箱占地面积少。当乘员进入电

梯,按下楼层按钮,电梯门自动关闭后.控制系统进行下列运作:根

据轿厢所处位置及乘员所处层数.判定轿厢运行方向,保证轿厢平层

时减速。将轿厢停在选定的楼层上;同时一,根据楼层的呼叫,顺路停

车,自动开关门。另外在轿厢内外均要有信号灯显示电梯运行方向及

楼层数。

超高层建筑中的电梯系统选择论文

摘要:在超高层建筑中,快速、高效、平稳的垂直服务是不可缺少的。

电梯作为垂直交通工具,对其数量的配置、控制方式及有关参数的选

定将不仅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一次投资一般电梯投资约占建筑物总投

资的10%左右),而且还将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和经营服务质

里.....

关键词:高层建筑电梯系统选择应用

一、高层超高层电梯的配置

在超高层建筑中,快速、高效、平稳的垂直服务是不可缺少的。电梯

作为垂直交通工具,对其数量的配置、控制方式及有关参数的选定将

不仅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一次投资一般电梯投资约占建筑物总投资的

10%左右),而且还将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和经营服务质量。在建

筑物内,恰当地选用电梯的台数、容量、运行速度、控制方式非常重

要,而建筑物内的电梯一经选定和安装使用就儿乎成了永久的事实,

以后若想增加或改型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了,因此,在设计中

应该在设计开始时对电梯的配置应予以充分重视。

现代超高层建筑大都在100层左右,建筑内人口流动大,纵向交通

主要依赖电梯,有效设计超高层建筑的电梯的关键是运用各种局部电

梯进行服务,并把局部区域电梯系统组织起来。通往这些局部区域,

通过由地面始发站至局部区域的空中候梯厅之间的快速穿梭电梯进

行服务,乘客到达空中候梯厅后再换乘区间电梯。为了能够将乘客以

最快的速度运送到达目的地,一般以建筑每30〜35层为一局部区域。

常规超高层大厦(100层)电梯配置如图1所示。

图1常规超高层大厦(100层)电梯配置

在配置超高层电梯应注意以下几点:

1.单组电梯的可行的电梯限制数是8台。

2.位于每一电梯楼层区域(办公楼)的上面楼层数不应超过15〜16层

(双层的是18〜20层)。

3.典型办公楼电梯载重单层为:1350、1600和1800kg。双层

为:1350/1350;1600/1600;1800/1800kgo

4.典型空中走廊/观光层电梯载重量为2040;2250;2500kg。

2

5.电梯的垂直加速度在0.9~L5m/s0

6.电梯速度偏重于克服长行程;典型的无减速箱电梯速度是:2.5、

3.5、4.0、5.0、6.0、7.0、8.0、9.0、10.Om/s等。

7.牵引式电梯最长行程为600m。

二、高层超高层电梯的控制系统

由于超高层建筑采用多梯系统,为了提高电梯群的使用效率,以最快

的速度满足乘客的需要,缩短乘客等候时间,为此应采用微机电梯控

制系统,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及时地处理大量信息,判断各站台的呼

叫信息和各电梯的位置、方向、开闭状态、轿厢内呼叫等各种状态,

以提高运送能力,改善服务质量,提高超建筑的经济效益。电梯微机

群控系统主要有以下儿个方面:

1.轿厢到达各停靠站台前应减速,到达两端站台前强迫减速、停车,

避免撞顶和冲底,以保证安全。

2.对轿厢内的乘客所要到达的站台进行登记并通过指示灯作为应答

信号,在到达指定站台前减速停车、消号,对候梯的乘客的呼叫进行

登记并作出应答信号。

3.满载直驶,只停轿厢内乘客指定的站台。

4.当轿厢到达某一站台而成空载时,另有站台呼叫,该轿厢与另外行

驶中同方向的轿厢比较各自至呼叫层的距离,近者抵达呼叫站并消

号。

5.端站台乘客呼叫,调用抵端站台轿厢与空载轿厢之近者服务。

6.在各站台设置轿厢位置显示器,对站台乘客进行预报,消除乘客的

焦急情绪,同时可使乘客向应答电梯预先移动,缩短候梯时间。

7.站台呼叫被登记应答后,轿厢到达该站台时应有声音提醒候梯乘

客。

8.运行中的轿厢扫描各站台的减速点,根据轿厢内或站台有无呼叫决

定是否停

车。

9.乘客站台呼叫轿厢,同站台能提供服务的所有电梯的应答器均作出

应答。

10.控制室将电梯群分类,分单数层站停和双数层站停,所有电梯都

以端站为终点,在中间层站,单数层站台呼叫双数层站台的轿厢,控

制室不登记,不作应答,反之也一样。

n.中间站台呼叫直达电梯不登记,不作出应答。

12.轿厢完成输送任务,若无呼叫信号或被指示执行其它服务,则电

梯停留在该站台,轿厢门打开,等待其它的呼叫信号。

13.控制系统时刻监视电梯的状态,同时扫描各站台的呼叫的状态。

三、高层超高层电梯的供电系统

超高层电梯的供电系统一般都配置两路独立的供电电源,以保证电

梯的用电,防止电梯的供电中断而使乘客滞留在行驶的电梯内。当

一路电源发生故障或进行维修时,另一路电源自动投入。若发生意外

事故或大范围地区停电使第二电源也不能供电时一,这时供电系统应转

换到第三电源,超高层的第三电源一般由柴油发电机供给。当第三电

源也发生故障时一,只有依靠蓄电池供电,一般要求蓄电池能够给各楼

层的公共通道提供应急照明和应急电力,其余向电梯供电,并且能够

维持电梯继续工作。

四、电梯的接地系统

现代电梯引用计算机系统控制以后,电梯的接地系统就变得复杂了。

它包括信号接地、安全接地保护和防雷接地保护等。

1.信号接地

信号接地是针对电梯计算机控制系统而言的,它是为保证信号具有稳

定的基准电位而设置的接地。我国当今投放市场的电梯产品其控制系

统广泛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或微型计算机(有单微机,多微机,智

能群组)。这些控制方式的控制中心CPU均以相当高的速度运行,其

运行频率高达1〜7MHz。在如此高的频率下,计算机设备之间的连接

电缆,就象天线一样,既可接收外部的射频干扰信号,也可向外辐射

射频信号,引起计算机场地的电磁干扰。另外,由于电梯控制系统计

算机运行电压低,通常为5〜24V,故要求计算机场地内的数据处理

装置各单元之间共模电压极小,为此需设置一个能在计算机运行频率

之下达到高质量、低阻抗、稳定电位的接地系统--信号接地系统。

信号接地系统是一个稳定计算机各处理装置的信号电位,专供信号返

回的独立接线系统。它可以与大地相连,但不允许有正常的工作电流

流过。如与大地无连接,而以悬浮的地作系统的参考电位,称为浮

地系统。信号地的构成原理是基于电路性去耦以达到等电位,从而

消除或抑制各单元信号回路流过共用回路产生的公共阻抗耦合性干

扰,避免各接线形成磁场敏感环。常用信号地接线系统结构有两种:

星形状和网络状。

星形状系统要求各接线根据信号流向一点(基准点),在建筑电气领域

称为单点接地。该系统在10kHz〜3MHz中应用较好。网络状系统是星

形状系统的延伸,是从一个基准点变成一个等电位基准面。电梯设备

根据自身特殊的结构层次性质其计算机信号地系统常设置成星形状。

电梯计算机系统信号地实际上为计算机各处理装置工作而建立的标

准等电位点

或面,它们实际上是高频接地,即考虑高频信号的接地。在不考虑强

电设备故障、雷电压影响及静电荷泄放问题上,允许采用浮地系统,

但其对大地电阻应大于IMQo

2.安全接地保护

安全接地保护是为保障人身安全的接地,其实质是将设备各部件的

所有可导电的金属外壳通过电气接线的方式将其强制性接地,从而

避免设备金属可导电外壳可能出现的危险电压对人身和设备所构成

的威胁。我国电梯制造安装规范特别强调安全接地保护的重要性,

GB10060—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规定:接地线的颜色为黄绿绝缘电

线,除36V以下安全电压外的电气设备金属罩壳应设有易于识别的

接地端,且有良好的接地,接地线应分别直接接至接线柱上,不得互

相串联后再接地。规范中突出强调接地线接至主接线柱的直接性,而

不得串接,以降低总的接地电阻值,以保证电梯各电气用电设备在发

生接地故障时,设备金属外壳不致产生过高的接触电压,并且能在整

定的最小时间内产生足够大的故障电流使保护装置可靠动作。

3.防雷接地保护

防雷接地保护属于建筑电气设计与安装方面的内容,建筑物的防雷接

地系统是为了引泄雷电能量,以保证建筑物及设备的安全。随着建筑

科技的进一步发展,防雷体系进一步完善,加上电梯这一具有特殊

结构层次性质的设备,将建筑物的防雷与电梯联系起来,如国际电

工委员会标准IEC1204—1:1990在1.2.18条就明确提到电梯导轨可

以构成雷电流通路的金属装置。电梯设备的安全接地保护采用等电位

联结措施之后,对建筑物防雷及耐雷击的能力均会有不同程度的提

高,对裸露建筑物外的观光电梯必须具备相应的防雷措施。

在实际工程中,以上各种接地都采用独立的接地装置往往是很难实现

的,通常采用共用接地装置。一般要求共用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大

于1Q。接地线可采用一根截面积不小于16平方毫米的铜芯电线(PE

线)首端与楼宇配电室内的PE线相连接,并可与电梯电源电缆同路敷

设,接地线的末端与电梯机房内的辅助等电位板相连接。

五、电梯的弱电系统

电梯除了设备本身配有的各种弱电与监视装置外,一般还有在电梯轿

厢内设置与电梯机房和值班室都能对讲的专线电话和应急铃等弱电

设备。在设有多台电梯群控的建筑物里还设有事故运行操作盘,用以

监视电梯的异常情况和进行紧急操作。现在在许多大厦采用诸多计算

机系统,如楼宇自控系统(BAS),火灾报警联动控制系统(FAS),保安

监控系统(SAS),在这些控制系统都要对电梯实现监控,其目的就

是为了加强对电梯的管理,提高电梯的使用率,降低能耗,为人们提

供舒适、快捷、安全的环境。

1.楼宇自控系统对电梯的监控功能

楼宇自控系统是计算机对建筑物内的设备实施一体化管理和控制。其

对电梯的监控功能为:

(1)电梯的运行台数时间控制;

(2)电梯的运行状态监控;

(3)语音报告服务系统;

(4)停电及紧急状态的处理;

(5)定期通知维护及开列保养单等。

2.火灾报警联动控制系统对电梯的监控功能

火灾报警联动控制系统是一独立的子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对楼宇内火

情进行监控,它对电梯的中断和优先识别高于其他系统。火灾报警联

动控制系统对电梯的监控功能为:

(1)普通电梯平时受楼宇自控系统监控,当发生火灾时,电梯将直

驶首层,不应答任何内外召换,返首层后开门,切断电源,停止使用。

(2)消防电梯在发生火灾时,电梯将直驶首层待命,切断普通电源,

由应急电源供电。

3.保安监控系统对电梯的监控功能

保安监控系统对电梯的监控功能:在电梯轿厢和出入口监控,安装门

禁系统,电梯根据IC卡记录的保安级别自动运行至规定的楼层。

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中电梯的电气设计论文

摘要:电梯机房一般设置在井道上面。普通电梯的梯井可连通或设开

口相连同,电梯机房也可合并使用。消防电梯的梯井、机房与其它电

梯的梯井、机房应分别设置。电气控制设备由制造厂成套供应,电

气控制设备的电源进线及控制和配电出线由安装单位配套。电气设计

只需为下列用电设备提供电源、选配断路器和配电线路。

关键词:电梯主开关照明插座配线

1概述

电梯机房一般设置在井道上面。普通电梯的梯井可连通或设开口

相连同,电梯机房也可合并使用。消防电梯的梯井、机房与其它电梯

的梯井、机房应分别设置。

电气控制设备由制造厂成套供应,电气控制设备的电源进线及控

制和配电出线由安装单位配套。电气设计只需为下列用电设备提供电

源、选配断路器和配电线路。

1)电梯主电源;

2)轿厢、机房和滑轮间的照明和通风;

3)轿顶和底坑的电源插座;

4)机房和滑轮间的电源插座;

5)电梯井道的照明;

6)报警装置。

其中对电梯控制柜、轿厢照明、轿顶插座和轿厢报警装置等用电

设备,只选配开关和到开关输入端的供电线路。

2配电设计

2.1电梯的负荷分级和供电要求,应与建筑的重要性和对电梯可靠性

的要求相一致,并符合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高

层建筑和重要公建的电梯为二级,重要的为一级;一般载货电梯、医

用电梯为三级,重要的为二级;多层住宅和普通公建的电梯为三级。

高层建筑中的消防电梯,应符合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

范》的规定。

普通电梯和消防电梯的电源应分别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消防电梯的

配电设备应有明显标志。

2.2电梯的供电,宜从变压器低压出口(或低压配电屏)处分开自成供

电系统。

一级负荷电梯的供电电源应有两个电源,供电采用两个电源送至

最末一级配电装置处,并自动切换,为一级负荷供电的回路应专用,

不应接入其它级别的负荷;

二级负荷电梯的供电电源宜有两个电源(或两个回路),供电可

采用两个回路送至最末一级配电装置处,并自动切换。当变电系统低

压侧为单母线分段且母联断路器采用自动投入方式时,可采用线路可

靠独立出线的单回路供电。亦可由应急母线或区域双电源自动互投配

电装置出线的、可靠的单回路供电。

消防电梯的供电,应采用两个电源(或两个PI路)送至最末一级

配电装置处,并自动切换。

三级负荷电梯的供电,宜采用专用回路供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