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三单元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三单元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三单元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第三单元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练习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屋舍(she)俨然(yan)赣然(hud)

B.自人(yi)垂髻(tiao)缤纷(blng)

C.问津(jin)阡陌(mo)拳太守(yi)

D.刘子骥(ji)间隔(jian)平旷(kuang)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偏僻恬静潮汐周而复始B.掩掇震

撼燎原人情是故

C.涌跃雾霭静穆气势磅礴D.怠慢睡

莅萌发大彻大悟

3.选出加点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处处有之(做标志)屋畲俨然(房屋)

B.号病终(不久)渔人甚号之(怪异)

C.阡陌父淮(交错相通)率妻子邑人来此维博(与人世隔绝的

地方)

D.林尽水源(完,没有了)便扶回路(从前的、旧时的)

4.下列各句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琬I环,心乐之。

B.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四川移动和摩拜单车合力启动大数据交通工程,其目的是为了破解城市交通拥堵

难题。

B.关于《摔跤吧,爸爸》,看似简单的励志故事,实则深刻反映出印度社会的现实问

题。

C.随着“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建设规划的提出,成都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

焦点。

D,为提高节目的文化特色,《朗读者》邀请文化艺术界重量级专家参与节目的策划与

制作。

6.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中,有误的两项是()()

A.从《傅雷家书》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位循循善诱的慈父,从不打骂孩子。

B.《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写的一部纪实作品。作品是按照“探寻

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记录见闻的。

C.傅雷教导儿子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荣辱感。

D.《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是英国昆虫学家,书中处处洋溢着人性的光辉和对生命的

尊重。

E.傅雷认为真诚是艺术的第一把钥匙。一个艺术家只有永远保持心胸的开朗和感觉的

新鲜,才永远不会对自己的艺术厌倦。

二、综合性学习

7.请你和小昕共读《傅雷家书》,完成后面任务。

(1)小昕在阅读《傅雷家书》后,认为傅聪已经成年,傅雷依旧事无巨细,多方面教导

傅聪,甚至连签名时"聪’’字怎么写都要管,这样的教育太过强势、专制,不可取。你

却不能完全认同这个观点,请你联系整本书,写出理由。

你:小昕的看法有些片面,我认为从现代角度看,傅雷的“关怀”确实稍显强势,但是

(2)由于《傅雷家书》是书信汇编,内容繁杂,小昕在阅读的过程中总是没办法读下

去,请你结合这本书的内容和自己的阅读经验,向她推荐合适的阅读方法。

8.综合性学习。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泰州中学决定举行以“颂党恩•爱祖国'’为主题的文

艺汇演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完成以下问题。

(1)请你写出连续两句关于爱国的诗词。

(2)假如此次文艺汇演活动由你负责筹划,请说说你会采用哪些文艺表演形式(至少

两种)。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以下非文学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诗词大会”的报道阅读

[新闻报道]

最近,杭州与诗词的缘分不浅。一周前,杭州外卖小哥雷海为获得了第三季《中

国诗词大会》的总冠军;而昨天,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诗词大会》出题专家之一

的方笑一,带着他的新书《中华经典诗词2000首》来到杭州,与读者分享如何成为一

名诗词达人。

昨天的现场很是热闹,互动环节甚至一座出现抢话筒的场面,讲座结束时,方笑

一被妈妈们团团围住,询问如何教小朋友背诗。

《中国诗词大会》在全国掀起了一阵重读古诗词的热潮,第二季中的武亦姝,第

三季中的雷海为,都是大热的选手。

[记者采访]

方笑一是第二季、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海选面试的评审,他告诉记者,大多

数选秀节目参赛选手水平每况愈下,可报名《中国诗词大会》的选手,水平却一届比

一届高,一些选手水平高到令专家都震惊。

比如第三季决赛“诗词接龙”环节中,12岁的上海小朋友钱子昂用五代蜀后主王

衍的《醉妆词》“这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破解了第三季亚军彭敏的“必杀

技”“后不见来者”,赢得专家们一片掌声。

据方笑一的了解,熟记诗词并不是所有选手的“童子功”。不少人是看了节目之

后,才被激发起对古诗词的兴趣,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也能在比赛中取得不错的

成绩。

“诗词之所以能在当下形成热潮,主要原因是,这种短小精练的文本,相较于其

他的文学样式,更符合现代人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阅读的习惯。”

方笑一举了刚刚拿下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衽军的雷海为的例子,他认为,

这位外卖小哥1000多首的诗词储备。正是充分利用了工作间隙中大量的碎片时间。

丰富的人生阅历,也会加深对诗词的理解与记忆。

方笑一告诉记者:“其实,古诗一直在我们的身边,它所表达的真挚情感,所蕴

含的人生体验,与你的心,你的人生,你的世界,息息相通。”

他个人比较喜欢的出题方向,就是将诗词与人们的生活相联系。他举了一道自己

挺喜欢的题目:宋代朱敦儒《朝中措》词中“汤饼如丝”中的“汤饼”,是今天哪种

面食的前身?A.汤面;B.汤包;C.汤圆。

方笑一说,这道题的思考方式有很多,有知识储备的人可能会知道,汤饼类似于

今天的汤面,还会想到魏明帝请何晏吃热汤饼的典故。假如不知道的话,从后面“如

丝”的形容里可以推断出所描述的食物形状是细长的,就能得出汤面的答案。

“我们总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天文地理、饮食医药,而诗词正是打开中华文化

这座宝库的钥匙。”方笑一说。

[专家支招]

想要成为“诗词达人”,你要学会下面几招。

第一招:图。

相比文字、图像更有助于加深记忆。明朝时,就出过《唐诗画谱》。在读到一些描

写景致的诗句时,可以去网上搜搜图片,就算不能还原诗句中的意境,但能在脑海里

形成场景,帮助你记忆。

第二招:唱。

很多人都有课文记不住,但歌词却忘不掉的体验,这就是音乐旋律的功劳。诗词

本身就有格律,诵读时朗朗上口,如果配上旋律,更能进一步加深记忆。

第三招:用。

古人的诗词不是凭空写的,都是有情境的,我们也不妨在合适的情境下,在朋友

圈甩一两句古诗表达时下的感受。比如天冷下雪想喝酒,可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

杯无",有情有趣,心有灵犀的朋友自会来点个赞。

教孩子背诗,可以将诗带人到现实情境中。比如出去玩看见色彩缤纷的小鸟,就

可以背背“两个黄鹉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有愉悦感。

第四招:脑补。

如果说前三招是加深记忆的辅助之法,那么最后这招是成为诗词达人的根本,那

就是读。读是有技巧的,可以大开脑洞,展开想象——比如跟随王维去“行到水穷

处,空看云起时”,看他看过的风景,走他走过的路,眼前是山涧涓涓细流,坐下抬

头看到远处的云蒸霞蔚。这些只属于你想象的画面,会成为诵读诗词时最好的伴侣。

9.下列对材料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丰富的人生阅历,会加深我们对诗词的理解与记忆,从而能熟练掌握。

B.《中国诗词大会》在全国掀起了一阵重读古诗词的热潮,其原因在于可以激发起对

古诗词的兴趣,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C.古诗词所蕴含的人生体验,与读者的心,读者的人生,读者的世界,息息相通。

D.古人的诗词不是凭空写的,都是有情境的,结合情境的观察,可以加深记忆。

10.结合【专家支招】部分内容说说下面古诗适合哪种方法记忆,并阐述理由。

【甲】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1.《中国诗词大会》出题专家方笑一,喜欢将诗词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起来,于是《中

国诗词大会》的题目带有浓烈的生活气息,如“名园竞撷绛纱苞,蜜渍琼肤甘且滑。北

游京洛堕红尘,箸笼白晒称最珍。”这首出自苏辙笔下的诗歌,描写的是一种什么水

果?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清凉殿里好乘凉

童木

古人是如何度过漫长炎夏的?深宅大院里的官宦人家,宫墙内的皇族世家,在同

样的酷热时节总会比劳作的底层平民多得避暑的良方。研究中国古代的避暑史,基本

是一部宫廷和达官贵族阶层的驱热志。因为在久远年代前的盛夏,任何一块冰,任何

一处特凿的清凉窟,都包含着最奢侈的人工。平民只剩得一把扇子打发炎夏的时候,

每朝每代的朱门院里都寻得到当时流行的驱热之术。

《周礼》里的记载,周王的宫廷已有专人负责为王室采冰,以供夏天使用。采冰

人被称为“凌人”,整个宫殿大概有80名,每年冬季便开始采集天然冰块运至冰窖储

存。而这种采冰制度,一直到晚清皇家都还存在。

汉代皇宫里夏季专用的“皇家避暑套房”叫“清凉殿”,也叫“延清室”。《汉

书》里赞叹过清凉殿的制冷效果:“清室则中夏含霜”,意思是盛夏时房间温度低得

如下过霜一般。古籍里关于清凉殿的记载,还包括它的房间内其他陈设:“以画石为

床,文如锦,紫琉璃帐,以紫玉为盘...又以玉晶为盘,贮冰于膝前,玉晶与冰相

洁。”清凉殿里的石头床具本身就是夏用良品,装冰块的又是进口的玉晶盘,还有侍

人站在旁边对着扇扇子,当然是多重降温。汉武帝刘彻身边的红人,可以得到“常卧

延清之室”的福利。

到了唐代这种“空调房”被称作“含凉殿”,临着太液池傍水而建,比起汉朝的

石头床具加冰玉盘的稚朴,含凉殿的制冷手段已经算得上是通过机械原理实现的。倪

方六讲了个拾遗陈知节给李隆基上书的故事:“酷暑天,李隆基把'办公室'搬到了

含凉殿避暑。陈知节见到李隆基座后'水激扇车,风猎衣襟',被赐座后,感觉座内

含冻。这扇车基本相当于空调扇,当然不是用电能而是水能,用水来转动扇叶,风扇

对凉水吹形成冷气。另外殿里有循环冷水源,四檐装上了水管,靠水的殿堂四边往下

淌的水帘,让凉水在屋上循环,降温效果自然极佳,能达到'座内含冻'的效果。”

有学者考证这种含有机械原理的环保“空调房”算是舶来品,最早源于东罗马帝国。

当时长安城里地位高的大臣家都建有这样的“空调房”,长安市市长(京兆尹)家里

便有。

若是宋朝有设计类杂志,当时的“空调房”大概会被宋时的编辑称为“贴近自然

的和谐设计”:“长松修竹,浓翠蔽日,层峦奇岫,静窈萦深,寒瀑飞空,下注大池

可十亩。”倪方六用了“设计时尚”来形容宋代宫中的降温术。当时同样出现了带有

机械原理的“风扇”,是用鼓风机带动的。除此之外还有香氛设置:厅堂里摆几百盆

鲜花,“鼓以风轮”对着吹,就能使堂内“清芬满殿”。倪方六说,这算得上是古代

空调的空气净化手段,可以说是一大进步。”到了明清时期,可移动式冷源出现了,

有点现代分体空调或冷风机的意思。这种可移动式冷源,时称‘冰桶',类似于冰

箱,其实是贮放冰块的柜子。上面镂空,中部空间还可储存食物。值得一提的是,明

清时候这种冰桶民间也使用,还有进口货,时称‘洋桶'。冰桶现在看很简单,但在

明清时代可算是高档‘家电’了。”

至于古时消夏的饮食,倪方六谈起了宋时的“冰激凌”。从宋人笔记看,这种古

时刨冰最先在蒙古人中流行,是果汁、牛羊奶和冰块调制的冰酪。南宋时市集上的冷

饮已经花样繁复,夜市的冷饮铺要营业到三更时分方才结束。这样想起来,那时夏季

的夜,和我们童年时在街市上买一碗刨冰消夏,似乎已经没有隔着悠长朝代的区别

To

12.本文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

13.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14.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采冰人被称为“凌人”,整个宫殿大燃有80名,每年冬季便开始采集天然冰块运至冰窖

储存。

15.通读全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个时代人们的消夏方式,说说你的理由。

四、作文

1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作文

董卿在《朗读者》第二期开场白中说:“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有各种各样

的陪伴。朋友的陪伴,让时光多了一份友爱;父母的陪伴,让生命多了一份温暖:好

书的陪伴,让头脑多了一份智慧;《朗读者》的陪伴,让心灵多了一份震撼……”

请以《陪伴,让岁月多了一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请先补充完题目,再写

作文。

要求:(1)600字以上;(2)诗歌除外,文体不限;(3)文章不能套用,更不能抄

袭,力求有真情实感;(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参考答案:

1.B

2.A

3.B

4.B

5.C

6.AD

7.(1)U傅聪远在海外,傅雷希望通过尽量详细的书信交流引导儿子,U使儿子不论是在为

人处世上,还是在对艺术的理解上,能少走弯路,有所收获,」这背后是他的爱子之情。

(2)小昕,我向你推荐选择性阅读的方法,我对音乐艺术、亲子关系、成长等话题比较感兴

趣,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就会有意识地选择这些来读,甚至会评点、批注,而其余的内容我

就会采取浏览跳读的方法。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目的、关注点来进行选择性阅

读。

8.(1)示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2)红歌大家唱;诗歌朗诵:话剧表演。

9.B

10.甲诗适合画图法,甲诗中描写的是塞外自然风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面感强,

能给人留下深刻回忆;

乙诗适合吟唱,乙诗中的诗句句子短小,富有音乐韵律,诵读朗朗上口,吟唱便于记忆。

11.荔枝。结合诗中的“蜜汁”、"琼肤”、“红尘”可看出。

12.本文主要说明了我国古代皇族世家、贵族阶层的消夏方式。

13.引资料。更具体地说明了宋代“空调房”设计的和谐优美,增添了诗情画意之美。

答案第1页,共3页

14.不能。“大概”是一个概数,表示推测,具有不确定性。如果删去,说明整个宫殿正好

是80名“凌人”,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5.示例:我最喜欢汉代皇宫里的消夏方式。因为“清凉殿”里,温度很低,陈设雅致,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