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GB∕T 38824-2020 软炭 国家标准_第1页
(高清版)GB∕T 38824-2020 软炭 国家标准_第2页
(高清版)GB∕T 38824-2020 软炭 国家标准_第3页
(高清版)GB∕T 38824-2020 软炭 国家标准_第4页
(高清版)GB∕T 38824-2020 软炭 国家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IGB/T38824—2020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1GB/T38824—2020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用软炭。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427炭素材料取样方法GB/T1429炭素材料灰分含量的测定方法GB/T5187铜及铜合金箔材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19077粒度分布激光衍射法GB/T19587气体吸附BET法测定固态物质比表面积GB/T21653镍及镍合金线和拉制线坯GB/T24533—2019锂离子电池石墨类负极材料GB/T36363锂离子电池用聚烯烃隔膜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软炭soft软炭softcarbon易石墨化的无定型碳。4规格及技术要求软炭有两种规格,低容量型SCP(L)和高容量型SCP(H)。4.2.1软炭外观呈黑色粉末状,目视无杂物。4.2.2软炭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规定。2GB/T38824—2020指标SCP(L)SCP(H)粒径D₅o/μm6.0~15.0振实密度/(g/cm³)0.80~1.20比表面积/(m²/g)0.5~5.0灰分/%<0.15电化学性能首次放电比容量/(mAh/g)240.0~300.0首次库仑效率/%注:客户对技术指标有其他特殊要求时,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在自然光线下目视观察。按照GB/T19077的规定进行测定。按照GB/T24533—2019中附录M的规定进行测定,其中振动容器的振动时间定时12min,振动3000次。按照GB/T19587的规定进行测定。按照GB/T1429的规定进行测定。按附录A的规定进行测定。6.1软炭检验以批为单位,以同一原料、同一配方、同一工艺生产的软炭为一批,每批质量不超过5000kg。6.2取样按GB/T1427规定进行。6.3按照表1的技术指标进行检验。6.4若检验结果有任何一项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应重新自该批产品中取双倍试样,对该不合格项目3GB/T38824—20206.5数值修约按GB/T8170规定进行。d)本标准编号;e)产品质量。4GB/T38824—2020(规范性附录)电化学性能的测定A.1试验仪器A.1.2手套箱:20℃恒温,一个标准大气压,99.999%的氩气气氛,氧气摩尔分数不高于1×10-⁶,水分摩尔分数不高于1×10-⁶。A.1.3真空干燥箱:真空度<100Pa,温度20℃~250℃。A.1.7辊压机:线压力范围2.5t/cm~3.75A.1.8冲片机。A.1.9封口机。体积比为1:1:1)溶液或其他同等性能的电解液。A.2.5金属锂片(按GB/T4369)。A.2.6碳集流体:铜箔(按GB/T5187)或相同性能集流体。A.2.9扣式电池壳体。A.3准备工作A.3.2隔膜:剪裁成直径为26mm圆片温度50℃~60℃,干燥后放置手套箱备用。A.3.3电池壳:将扣式电池壳体用无水乙醇洗涤3次,置入真空干燥箱保存3h以上,真空度100Pa,温度80℃±5℃,干燥后放置手套箱备用。A.3.4粘结剂:以聚偏氟乙烯为溶质,以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配制质量浓度为8%的溶液,所配溶液放置干燥器中备用。体积比为1:1:1)溶液或其他同GB/T38824—2020A.3.6金属锂片:放置手套箱中备用。A.3.7相应工具:常用工具,如刮刀、镊子、注射器等,洗涤干燥后放置手套箱中备用。A.4极片制作A.4.1按照质量比91.6:6.6:1.8,称取待测样品、粘结剂和导电剂,充分搅拌均匀。A.4.2将负极浆料用涂布机均匀地涂在铜箔的单面上,面密度9mg/cm²~10mg/cm²。A.4.3将极片放入真空干燥箱内干燥,真空度100Pa,温度100℃±5℃,干燥时间不少于2.5h。A.4.4将干燥后的极片用辊压机辊压,压力设为12MPa,制作成直径16mm的圆片,称为待测极片,用毛刷轻轻将圆形极片边缘松动的物料扫除,准确称量并记录。A.4.5将极片放入真空干燥箱内干燥,真空度100Pa,温度110℃±5℃,干燥时间不少于1h。A.4.6将干燥后的待测极片放入手套箱中。A.5电池组装A.5.1在手套箱内,将负极电池壳内依次放入镍网片、锂片、电解液、隔膜、电解液、待测极片,盖上正极壳,组装成密封完好的4对(或以上数量)符合电极体系的半电池。A.5.2将组装完毕的电池用封口机封口。A.5.3检验电池是否短路。A.5.4封口后的电池静置14h~18h,进行测试。A.6电池测试A.6.1扣式电池在25℃的室温下进行测试。A.6.2测试制度:恒电流设为0.6mA,放电至5mV,静置10min;恒电流设为0.3mA,放电至5mV,静置10min;恒电流为0.6mA,充电至2.0V,记录此过程的放电容量和充电容量。A.6.3计算极片上活性物质的质量,从而计算其充放电比容量,单位为mAh/g,充电比容量除以放电比容量得到首次库仑效率。扣式半电池中,规定放电过程为碳集流体的嵌锂过程,充电过程为碳集流体的脱锂过程。A.6.4作为实验数据的一部分,电池的初始电压、跳跃电压、每个电池上活性物质的质量予以记录。A.7结果计算试样的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和首次库仑效率,按式(A.1)、式(A.2)、式(A.3)、式(A.4)计算:m=(m;—m)×91.6%…………(A.1)Q1(cha)=C₁(cha)/m…………(A.2)Q₁(dis)=C₁(dis)/m…………(A.3)E₁=Q1(dis)/QI(cha)×100%…………(A.4)式中:m——活性物质质量,单位为毫克(mg);m;-—极片质量,单位为毫克(mg);m——铜箔质量,单位为毫克(mg);Q₁(cha)-—首次充电比容量,单位为毫安小时每克(mAh/g);56GB/T38824—2020E₁——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