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新整理三年级语文教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二单
元教案(北师大版)
1.亲情
单元分析:
春节刚过,孩子们在这个传统节日中,在“家家户户庆团圆”的日子里一定
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以及亲情所带来的温暖与快乐。本学期的第一单元就以“亲
情”为主题编排了三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
《礼物》这首现代诗歌使学生通过亲人送给自己的礼物,感悟到亲人对自己
的爱和期望。《奶奶最喜欢的铃儿》使学生初步感悟到亲人间情感互动的过程,
要学会用行动去关爱亲人。《平分生命》这篇外国文学作品告诉人们亲情是一种
责任,要像文中的哥哥一样,甘愿为亲人无私奉献。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体会亲情的可贵与伟大,为自己能拥有浓浓
的亲情而感到幸福,同时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能为亲人做些什么?在阅读时回忆
课文的主要内容,找出课文中的重要词句,培养概括能力,练习记叙人物的动作
和语言,使学生在交流、制作家庭小档案等具体的语文实践中,进一步体验亲情。
课时安排:8——10课时
课题:礼物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诗歌,懂的礼物的真正含义,感受亲人的关爱和期盼。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四次收到的礼物,从中体会亲人对'‘我”的关爱和
期盼。
教学难点:
1.、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2、理解每件礼物的真正含义。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学生自带礼物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能够正确地读写。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精美,奇妙。”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入:从小到大,你一定收到亲人送的礼物吧!给你印象最深的是那一
次?谁送你的什么礼物?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详细说。
2、板书课题:礼物
3、收到礼物的人固然欣喜,高兴,而明白送礼物人的真正用意是不容易的,
让我们去看看作者都受到了那些礼物。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
(1)借助拼音自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
(2)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生字在文中圈画出来
(3)思考:作者什么时候收到了谁的什么礼物?
2、学生学习时,老师巡回指导。
3、检查学习成果。
(1)对照生字表,说说那些字音最容易读错,提醒大家注意。
妙:这个字读“mid。”,中间是介母“i”
幼:这个字读“you”不要读成“yu”
(2)出示新词。
泥土指针奇妙精美发芽幼小
①指名认读,正首。
②小组“开火车”练读。
③分节指名读诗歌,在读的过程中巩固生词。
4、理解词语。
品读:细细地读。
精美:精致美好。
寄托:把理想,希望,感情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滋润:增添水分,使不干枯。
5、作者什么时候收到了谁送来的什么礼物?
生讨论回答,师随机板书。
去年春天爷爷送种子
今年春天奶奶送小鸡
去年春天妈妈送手表
今年春天爸爸送《少儿百科全书》
三.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请同学们用我们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记忆字形。
2、同桌互相交流识字心得。
3、全班交流
泥:左右结构。部首是“3”不要写成“二”。
针:左右结构。右边是“十”不是“干
妙:左右结构。部首是:“女”,注意与“秒”区分开。
精:左右结构。“青”字左边加“米”就是“精
芽:上下结构。“牙”字加上“H”,就是“芽二其中“甘”的横最长。
幼:左右结构。右边是“力”,注意与“幻”区分开。
4、在田字格里书写生字。
5、扩词练习。
四.布置作业。
1、给下面的字加上一部分,组成新字,再组词。
青一一()牙一一()少一一()力一一()
2、熟读诗歌,试着背一背。
板书设计:
礼物
去年春天爷爷送种子
今年春天奶奶送小鸡
去年春天妈妈送手表
今年春天爸爸送《少儿百科全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读准字音。
2、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使学生学会用礼物
表达自己的心意。
3、仿照课文前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L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仿照课文前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带来了什么心爱的礼物,谁来说说自己的礼物是什么时候,
谁送给你的?
2、有位小朋友她的宝贝可多了,你想不想看看是些什么?就让我们大家把
课文打开,看看都有什么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
2、教师抽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卡片
礼物发芽懂得一套书
精彩寄托果断滋润
(2)理解词语
渐渐指针精美
期盼幼小博大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出长短句的停顿。教师重点指导第三节。
3、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小节。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小节?
4、组织学生讨论诗歌描述的画面、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重点指导:
我收到了哪些礼物?
我从一粒种子生根发芽,读懂了哪些自然?(种子在春天会生根发芽,生长
时需要阳光,水。植物给大地带来了绿色,可以吸收有害气体,释放出氧气)
看到小鸡渐渐长大,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小鸡是那么可爱,只要对它们好,
它们也会对你友好。它们和人一样,都是有感情的。生命是可贵的,动物长大是
多么不容易呀,我们要保护动物。)
看着手表的指针不停的跳动,我懂得了什么(时间就这样不停歇,当你玩的
时候,它就从你的身边悄悄溜走了。我们要珍惜时间)
为什么说世界是博大和精彩的?能把你知道的精彩的事讲给大家听吗?
为什么说小小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你收到过亲人什么礼物?
5、仿照课文前四自然段写一段话。
四、总结全文
中国讲究“礼尚往来”,即使是自己的亲人,大人往往为我们操心,我们是
不是也应该送大人们一份礼物呢?这份礼物可能不用钱买,也许不太昂贵,但你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亲情感受。
五、布置作业:
1.仿写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礼物------关爱和期盼
去年春天爷爷送种子-----------自然
今年春天奶奶送小鸡-----------生命
去年春天妈妈送手表-----------时间
今年春天爸爸送《少儿百科全书》------精彩的世界
教学反思:
课题:奶奶最喜欢的铃儿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冬冬的奶奶最喜欢那只铃儿及原因,体会奶奶和冬
之间深厚的祖孙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能正确读写。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知道奶奶最喜欢每个星期六早晨听见冬冬按响门铃的原因。
2、能复述课文,体会奶奶和冬冬之间深厚的祖孙情。
教学难点:
懂得爱是相互的,只有付出爱才能收获爱,要学会主动关心他人。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能正确读写。
2、初步了解课文,理清课文线索。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教学设计:
一、质疑导入
1、板书课文题目:《奶奶最喜欢的铃儿》
2、学生对课文题目进行质疑。
师: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说(讨论)
师小结:1.谁的奶奶?2.奶奶最喜欢什么样的铃儿?
二、初步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提出自学要求自读课文,要求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
(2)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学生按照自学要求预习
3、交流自学情况
(1)出示小黑板,指名认读
铃铛看望热乎乎收藏砂糖戴红领巾
搂抱陪伴捎带擦一遍确实抹布
(2)理解词语
问候:慰问,问好。
肉桂:常绿乔木,叶长,椭圆形,花白色。树皮叫桂皮,可以入药或做香料,
叶,枝叶树皮磨碎后,可以蒸制桂油
热乎乎:状态词,形容热和
收藏:收集保藏
(3)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纠正错误的读音
(4)四人一组,在组内说说课文大意
三、学习书写生字
(1)在组长的带领下,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2)集中汇报交流
(3)重点指导字形
铃:左右结构,注意不要忘写最后一笔点
戴:半包围结构,部首“戈”
不要少写一撇,与“带”区分记忆
陪: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与“赔”区分记忆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书写生字新词
板书设计:
奶奶最喜欢的铃儿
铃戴陪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冬冬的奶奶最喜欢那只铃儿及原
因。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奶奶和冬冬之间深厚的祖孙情,懂得爱是相互的,
只有付出爱才能收获爱,要学会主动关心他人。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冬冬的奶奶最喜欢那只铃儿及原因,
感受奶奶对冬冬的关爱以及冬冬对奶奶的孝敬。
教学设计:
一、学生初读课文提出问题,师归纳,
1、奶奶最喜欢那只铃儿?
2、奶奶为什么最喜欢这只铃儿?
二、学生分组围绕两个问题展开学习
1、组内分角色读课文,揣摩奶奶和冬冬两人的语气,语词,体会他们之间
的深厚感情
2、讨论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找出两个问题的答案。
三、共同学习,释疑解疑
1、出示小黑板句子:①每个星期六早晨,冬冬都要去看望奶奶,陪奶奶说
话,并捎去爸爸妈妈的问候。
师:从这句话中,你能感悟到什么?
(“每…都…”中,可知道奶奶经常被冬冬看望,从“早晨”一词可知道冬
冬去看奶奶,一大早就去,她会陪奶奶一整天。从后半句中,知道冬冬和奶奶聊
天,爸妈工作忙,她就一个人去。)
师:说得真好,从同学们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知冬冬对奶奶充满了怎样的
感情呢?
学生充分说
师小结:说得真棒,正是因为冬冬爱奶奶,所以她每周六都去看奶奶。
2、出示句子②:奶奶总是先给她烤一片热乎乎的面包,还给她那片面包上
撒上砂糖,肉桂什么的,然后冬冬就拿起抹布帮奶奶把收藏的铃儿擦一擦。
提问:从这两句话中,你又感受到什么?
生讨论后回答。
总结概括:①“先”“烤”“热乎乎”“撒”等词语说明奶奶非常喜欢冬冬,
对冬冬的到来,她非常高兴。
②从“总是”一词,我们知道奶奶不厌其烦地为冬冬做了一次又一次好吃的,
而且还很用心,因为她还撒了“砂糖”和“肉桂”。
③从这可以看出奶奶是非常爱冬冬的。此外,第二句承上启下,引出主体。
3、分角色朗读第3至第12自然段。
4、“奶奶把冬冬一把搂在怀里,紧紧地搂着他说:“我最喜欢的是每个星期
六早晨,听见你按响的那只门铃。”
5、师提问:这句话道出了奶奶最喜欢的铃儿。那个门铃怎么会是奶奶最喜
欢的呢?
师小结:的确,奶奶喜欢的不仅是每周六都响起的铃儿,她喜欢的更是见到
冬冬,冬冬就像清晨的一缕阳光。每周六照进一位孤独老人的心理,这比任何一
种铃儿都可贵。
6、“冬冬笑了,他也紧紧地抱了一下奶奶,说:“那也是我最喜欢的铃儿。”
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生同桌互相讨论一一指名回答
小结:正是因为奶奶和冬冬都相互爱着对方,所以他们都渴望着每周六响起
的铃声,那也是他们最喜欢的,现在,大家找出那两个问题的答案了吗?四、布
置作业,总结全文。
1、学完这篇课文,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充分说。
3、回去将自己谢谢长辈的话写成一封短信给他们。
板书设计:
奶奶最喜欢的铃儿
冬冬奶奶
看望、陪烤面包,撒砂糖肉桂
捎去问候、擦铃铛揽、紧紧地搂
笑了、紧紧地抱
课题:平分生命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读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感受小男孩为妹妹输血的巨大勇气,体会亲情的伟大,体会
人物的心理变化。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
教学难点:
1.感悟生命的真谛,学习小男孩为妹妹输血的巨大勇气,
2.体会亲情的伟大,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读生字组成的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震撼”“平分”一词在文中的意思
教学设计:
一、板书题目质疑
1、板书“平分”说说什么叫平分?生活中我们可以平分什么?
2、再板书生命,引导质疑:生命怎么能够平分呢?为什么要平分生命呢?
3、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感人的故事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目的
(2)遇到生字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下来
(3)注意读书姿势:头正、身直、脚放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不认识的字,并多读几遍。
3、注意读书情况。
(1)重点检查几个字词的读音。
血:在“输血”一词中读“xie”在血液一词中读“xuQ”文中还有好几处
出现这个字,注意分清字音,辨别读音。
相符:“符”不是多音字,这里读“fii”,不要读成“fti”。
颤抖:这个词读作"chdnd6u”。
(2)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正音。
相依为命降临医生抽血邻居停止死亡哥儿俩需要
(3)指名分段读课文,在读中巩固生字。
(4)理解词语。
犹豫:拿不定主意。
震撼:震荡,撼动。
一瞬间:转眼之间,形容时间极短。
郑重其事:形容说话,做事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三、理清脉络,划分段落。
1、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为两段。
第一段:(1—3)男孩为了救病重的妹妹,最后同意输血。
第二段:(4—7)医生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当他得知输血不会死时,又一
次伸出胳膊,想和妹妹平分生命。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四、记忆字形,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用学过的识字方式记忆字形。
2、同桌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3、全班交流,老师在黑板田子格中范写生字,重点指导“临”、“医”、“邻”
4、扩词练习。
需一()亡一()渗一()
型一()挽一()临一()
五、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有关语句感悟男孩的无私、纯真。体会人世间的真善美。
2、有感情地朗读部分句子。
3、根据课题推想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
1.品读句子感悟。
2.能通过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词语体会他的心里。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一开火车读。
2、导入:同学们,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生命的理解吗?平分生命又是什
么意思?
3、质疑:(板书课题)面对这个题目,你都想知道什么?
4、归纳:谁和谁平分生命?为什么平分生命?怎样平分生命?我们带着这
些问题学习课文。
二、初读理解。
1师:好,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一一读后交流:读了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3根据交流出示:
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师:这是孩子无心的承诺吗?(不,这是一一)
出示:
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
师:你知道什么是诺言,你能帮它换个词语吗?(承诺、誓言)
自己试着读读,该怎样读好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师:听着大家深情的朗读,我心中不产生了一个疑问(可学生提出)为什么
这诺言是最无私最纯真的呢?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用心地读一读,找出你感
受最深的一处。
三、精读赏析。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分享一下。
男孩稍一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深思熟虑……神情。
△当医生征求男孩的意见时,男孩犹豫了,你就是那个男孩,你心中在犹豫
什么呢?把你的忧郁,把你的思考说出来,好吗?(谁先来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
受)
△是啊,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更何况他只是一个
10岁的男孩,所以一开始,他一一(犹豫了)可这又是一个多么善良的孩子呀,
他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为了妹妹,他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了死亡的决心,当
我们有了这些感悟时,再来读读这句话。
男孩安静地不发出....................微笑。
△望着殷红的鲜血一滴一滴地流入妹妹的血管里,此时男孩在想些什么呢?
△(这是发自内心的微笑,这是最幸福的微笑,这是人世间最美丽的微笑,
感受到这一点,我们再深情地读读这句话。)
他在地上转了几圈................胳膊。
第一次抽血时,男孩是犹豫的,而现在男孩却(勇敢的,毫不犹豫的慷慨的)
勇敢的男孩们,站起来,挽起你们的手臂,挺起你们的胸膛,说:“那就把我的
血........50年。
面对这一切,医生震撼了,(出示:这就是人类最……)
面对这一切,我们震撼了,(出示:这就是人类最……)
面对这一切,所有的人震惊了,(出示:这就是人类最……)
四、写话。
生命是如此短暂,如此宝贵,同别人平分生命,即使亲如父子,恩爱如夫妻,
又有几人能如此快乐如此坦诚如此心甘情愿地说出并作到呢?然而这个10岁的
男孩作到了。
此时此刻,如果这个孩子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把你最想
说的话写下来。一一交流
五、总结全文
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但是当为了实现自己生命的最大价值时,我们就会
毫不吝啬的献给自己最亲的人。
六、布置作业
学完课文后,你一定对生命有了新的理解,请你用一句简洁的话写一写。
板书设计:
男孩一一平分生命一一妹妹
抽血前犹豫点了点头
抽血时安静微笑伟大的勇气亲情的力量
抽血后伸挽昂
教学反思:
语文天地(一)
教学目标:
1、区分形近字。
2、学习在一个句子中写出人物的动作与语气。
3、学习自读古诗,体会诗的意思,并背诵。
4、自读《妈妈的葡萄》,通过“畅所欲言”“笔下生花”等活动,进一步体
会“亲情”的可贵与伟大。
教学重点:
1、区分形近字。
2..会正确书写并运用本单元重点词语
教学难点:
1、学习在一个句子中写人物的动作与语气。
2、通过“畅所欲言”“笔下生花”等活动进一步体会“亲情”的可贵与伟大。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区分形近字,学习在人物描写中写出动作和神情。
2、分析古诗及明确大意并背诵。
3、自读《妈妈的葡萄》体会“亲情”的可贵。
教学重点:背诵《游子吟》自读阅读分析并体会文章的大意及亲情的可贵伟
大。
教学设计:
一、日积月累,形近字比较组词。
1、给出形近字,学生自己提前预习。
2、针对个别难区分的字讲解,主要从意义上区分。
“幼”“从”(排行最小的)从“力”,会意字,表年小力薄。
易写错的字:“耍,要”一个上面是“西”字头,“耍”上面是“而”字头
(采、彩):“采”会意字,上面是乎,下面是木,可以表示动作,“彩”表
示各种颜色,右边三撇表示数量多。
3、反复识记在阅读中多训练。
二、写一写。
1、先读课文中的原句,回味句子的美
2、提问,你从此句中学到了什么?试着说。
3、师小结,并点名描写人物的动作及神情,课堂指名造句,出示叙述动作
或叙述语言的句子
例:爷爷笑眯眯地拍拍冬冬的头,------------。适时提供语境:妈妈说,
要带东东去公园玩,东东很高兴。
1、小组内互相读所写句子
三、古诗背诵及简要介绍
1、《游子吟》唐代诗人孟郊的名篇,诗歌以一个极为平常而有十分典型的生
活细节揭示了母爱的伟大,语言朴素,而内涵深厚,扣人心弦。
2、师范读生体会韵味
3、同桌互读体会诗的意义
四、自读《妈妈的葡萄》
1、自读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
2、讨论,狐狸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
3、体会狐狸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
4、分角色读,再次体会
5、感受爱,使者表达爱(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假如你是小狐狸,你对
母亲对自己的爱又会有什么反映,或者说有什么想对他说的)
6、生讨论回答
五.布置作业
将你的感受写在小练笔本子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畅所欲言”锻炼口语表达,把话说完整。
2、通过“笔下生花”的小档案填写,进一步了解家情况。
3、完成自检,掌握金钥匙的知识。
教学重点:
1、掌握金钥匙的知识。
2、锻炼口语表达,把话说完整,把句子写完整通顺。
教学设计:
一、看图说话
1、看课本P10三幅图,感受三位小朋友和家人在一起的机会
2.各抒己见:说一说你和家人在一起会做哪些事情,你的感受是什么?
二、制作家庭小档案
1、亲情互动,了解家庭成员
2、先说,主要把话说完整、通顺
3、将说的、想的写在习作纸上
三、金钥匙,领悟妙招
1.学会概括文中主要内容。
2.理解文章时可以抓住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四、自检小妙招,你会了吗?
教学反思:
2.春天的脚步
单元分析:
本本单元以“春天的脚步”为主题分别有三篇主题课文《古诗二首》《理想
的翅膀》《春天的雨点》和两篇自读课文《梦已被染绿》及《雨在歌唱》,旨在让
春的脚步走进孩子们中间,让春的雨露滋润孩子们的心田。
《古诗二首》分别向我们展示了沐浴在和煦阳光下和谐优美的大自然春光画
和春意浓浓、令人向往的农村春景图。《理想的翅膀》描绘了在春风拂柳、草长
莺飞的季节里,孩子们满怀希冀,把亲手扎制的风筝飞到蓝天上,同时也放飞了
自己美好的理想。《春天的雨点》记叙了乌罕娜老师放学后耐心的给达丽玛同学
并冒雨护送她回家,第二天达丽玛同学冒雨为老师送伞的感人故事,热情赞颂了
师生之间真挚的情谊。《梦已被染绿》及《雨在歌唱》这两篇文章学生通过自读,
将更深刻地感受春天的诗情画意和生机勃勃。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带学生享受春的快乐,体会人与人之间春雨般的感情。
“语文天地”也围绕着“春天的脚步”这一主题设计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观
察和创造性想象的能力,并依据自己的感受,主动背诵喜欢的段落。通过读句子,
仿写句子,练习在描写后写想法。以“春天的脚步”为题办展览或进行春景的诗,
文配画发挥创造精神,培养实践能力。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对方意
识。
课时安排:8——10课时
课题: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味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体会
古诗表达的情感。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每首古诗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
3、欣赏诗中的优美词句,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
1、理解词语,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景物,能用自己的话说出
2、每首诗的意思,仔细体会这两首诗,领会诗的意境,提高欣赏水平。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诗句,能展开丰富想象。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读准字音,了解字形,学会运用。
2、了解古诗《绝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生字,了解字形,学会运用。
2.了解诗意体会感情。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以前我们读过许多古诗,其中大多数是写景抒情的,今天,我们再
来学习描写春天的诗。读古诗《绝句》想想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构成了
怎样的画面,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读一读,想一想。
二、初读古诗,指导交流
1、知道学习《绝句》
自读古诗,借助字典诗读,反复朗读,把生字和不熟的的字多读几遍。
2、指导交流
(1)知诗人,解诗题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后迁居讯县(今河北南巩
义市)。唐代大诗人有“诗圣”之称,杜甫生活的时代,是唐朝盛到哀的转变时
期。他的诗歌深刻的反映了这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因此,人们称他称他为现实主
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绝句;就诗的一种体裁。又称“绝诗”“断句”
规定为四句,每句五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字的叫七言绝句这诗属于五言绝句。
三、转字眼,晓诗意。
1、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理解古诗的意思。
“迟日”是指春日,“丽”是美丽。秀丽的意思。“泥融”是泥土变得松软的
意思,“沙暖”是指温暖的沙滩上。“鸳鸯”是一种水鸟,经常雌雄一起出现。
2、诗的前两句意思是春天来了,江山格外美丽,伴随着春风,吹来各种花
草的芳香,这两句描写春天明媚的阳光照射下美丽如何画的江山,仿佛让人看到
了盛春开的鲜花,如因的小草,就感了何须的春风,问到了馥郁的花香,使人犹
如身临其境。
诗的后两句意思是温馨的春泥吸引来一只只飞燕,温暖舒适的沙滩睡着对对
鸳鸯,后两句描写日出而泥融,飞燕衔泥筑巢,风和而日暖,鸳鸯登岸憩眠,这
样“风”-“睡”的巧妙对照,更增添了春日迟迟,风送花香的醉人气氛。
3、完整地复述了诗意,边复述边想象了诗中描写的美丽画面,同桌互相说,
并且用“仿佛我看到了…”把你想象到的内容说一说。
四、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古诗。
2.熟记诗意诗情。
板书设计:
绝句
飞春日迟迟
增添了醉人氛围
睡风送花香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村居》,体会诗中所描述的美好景象。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教学重点:
1.学习古诗《村居》,体会诗中所描述的美好景象。
2.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他以简明的语言,和谐的韵律反映出炎黄
子孙的智慧,歌颂祖国山川之美,赞扬英勇将士的爱国精神,表达人与人之间的
美好情感
2、(投影出示课文小孩放风筝的插图)结合画面了解古诗意思,感受诗中所
描述的美丽景色,初春时节。诗人外出踏青,看着春天明媚的风管和儿童放学归
来放风筝的情景,诗人有所触动,写了这首诗。
二、记忆字形,知道学生书写和字
居: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是“古”不要写成“右
趁: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是“珍”字去掉“王”
杨:左右结构,“杨”的部首是“木”不要写成“木”
三、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1、知诗人,解释题
2、抓字眼,晓诗意
3、入诗境,悟诗情
四、知诗人,解诗题
高鼎:生卒年不详,字象一,文字拙吾,浙江省杭州人,大活于清朝咸丰年
间,其诗多描写自然景物。村居:乡村居民,这里指乡村居民的场景。
五、抓字眼,晓诗意。
1、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理解古诗中诗中字词的意思。
(1)诗的第一句意思是:早春二月,小草长出来了,黄英在天上飞。
(2)“佛提杨柳”是杨柳的枝条轻佛提岸的意思,第二句意思是:杨柳的枝
条轻佛提岸,仿佛沉醉在浓浓地春烟里。
(3)“散学”是放学的意思,第三句诗的意思是: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地回家。
“纸鸯”是风筝,第四句诗句的诗意是:趁着东风,(孩子们)忙着放起了风筝。
2、复述诗意
3、指名读,齐读体会诗的意境
4、入诗境,悟诗意
5、这首诗描写了哪些场景?
6、这首诗写的好吗?好在哪里?为我们勾画了怎样的美景?
春天生机勃勃,村居生活宁静,儿童天真烂漫,全诗格调明快语出一幅言清
新自然,为我们勾画了怎么的美景?
春天生机勃勃,村居生活恬淡宁静,儿童天真烂漫,全诗格调明快语言清新
自然,为我们出一幅生机勃勃,美丽动人的“村居春景图”
六、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古诗。
2、搜集这两个诗人的其他作品,读一读。
板书设计:
村居
草长莺飞佛提杨柳
村居春景图
儿童纸莺
教学反思:
课题:理想的翅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会写生字及组成的新词。
2、学习课文内容,了解风筝飞的含义。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不同的风筝代表各自不同的理想。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的志愿。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理清文章脉络,划分段落。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像鸟不是鸟,能在天空飞。
你懂它就动,线儿把它牵。
谜底:风筝
2、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放风筝吗?互相交流自己放过什么样的风筝?
3、板书课题:理想的翅膀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和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去放风筝。
4、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①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②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达到读准自,读通句子的目的。
③遇到生字是用自己的方式学习不认识的字,并多读几遍。
三、检查读书情况
①重点检查几个字的读音。
扎:应该读“zha”不要读“za”
扇:多音字,在课文“一扇一扇”这个词中读“”
②同桌汇报生字学习情况
③请一名学生做小老师,帮老师检查字音
④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纠正字音
士兵翩翩起舞巧手钢琴勺子拖拉机尾巴扇风
四、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五、理清文章脉络,划分段落
①标画自然段(全文共7个自然段)
②哪个段落写他们开始放风筝?以此划分段落。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为
三段。
第一段(1):春天我们喜欢风筝
第二段(2--6):“我”和小伙伴放飞理想的风筝
第三段(7):风筝带着我们理想越飞越高
六、学习书写生字.
1、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2、用自己已学过的识字方法记忆字形
3、全班交流。
兵:独体字。注意与“兵”“乓”的区别。
舞:上下结构。上边三横,四竖。下边“夕”和“井”两部分组成
巧:左右结构。上边是“工”不要写成“土”
琴:上下结构。下边是“今”不要写成“令”
勺:半包围结构。
拖:左右结构,注意与“托”区分开。
尾:半包围结构部首是“尸”
啊:左右结构,不要漏写“口”
扇:半包围结构。部首是“户”
4.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舞
舞:上边第三个横要长些,压横中线,下边两部分要摆正
4、学习在田字格中书写生字,老师巡回指导
七、布置作业
L熟读课文
2.书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理想的翅膀(越飞越远,越飞越高)
放风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课文,了解“我”和小伙伴都放飞了什么样的风筝
2、段意的方法。
3、学生从小树立理想的情感。
4、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我”和小伙伴都放飞了什么样的风筝。
2.学习概括段意的方法,体会课文先概括具体的方法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文题目
1、提问: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我”和小伙一起放风筝,我们的上是什
么风筝?(理想的风筝)
2、导入:我们每个人都要自己的理想。小朋友把自己的理想制成风筝。你
们想不想知道他们都有哪些理想呢?快和我一起看看吧!
二、深入学习放飞理想。
1、(1)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我”的理想是什么?我的风筝是什么
样的?
(2)指导朗读,读出“我”对海军的幢憬
(3)播放课件
请你从这些风筝中找一找看哪个是“我”的风筝
(4)配乐再次朗读。
2、第4至第6自然段
(1)提出自学要求。
①课文还介绍了谁的什么风筝?他们的理想又是什么呢?一边学习,一边用
“一”画下来。
②挑选一个自然段读一读。
(2)学生自学,老师巡回指导,。
3、汇报学习成果
(1)学习第四自然段。有感情的朗读,从课件中找一找小薇薇的风筝,
(2)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这一自然段共写了三个小朋友的风筝,其中二喜和双胞胎的风筝是略写,
根子的风筝是详写。
②从课件中找找他们的风筝吧。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3)学习第6自然段。指名读一读。
4、概括段意。那一句话能概括第2至第6自然段的意思?(这些在天空中
飞着的都是我们理想的翅膀)
三、展开想象,放飞自己。
1、小朋友们不仅放飞了风筝,更放飞了自己远大的理想。同学们你想放飞
什么样的风筝?
2、全班互相交流。
四、总结全文。
1、齐读第7自然段。
2、师小结:这美好的理想一定会随着长长的风筝线越飞越远,越飞越高。
五、布置作业
请你根据此篇课文画一画你的“理想的翅膀”并将你的理想写一写。
板书设计:
理想的翅膀
我水兵帽当海军
小薇薇大蝴蝶当昆虫学家
二喜瓦片当建筑师
兰兰和红红双体花瓶?(园艺师)
根子竖琴当音乐家
芳芳自己……
教学反思:
课题:春天的雨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新词,学会两个多音字。
2、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感受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词句。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地认读,书写。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理清文章脉络,划分段落。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文章大意。
2.理清文章脉络,划分段落。
教学设计:
一.古诗导入,揭示课文题目。
1、师生齐读杜甫的《春夜喜雨》感受春雨的美好。
2、揭示题目:春天的雨点
古往今来,赞美春雨,春天的诗篇举不胜举,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如
何赞美春雨的呢?
二、自学课文,初步感知。
1、初读课文的要求。
(1)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用喜欢的符号标画出生字。
(3)标画文章自然段。
(4)想想课文主要写了谁了什么?
2、学生初读课文,老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成果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注意纠正。
竭:这个字读“ji。,”不读”
偏:这个字读“piin”不读“biGn”
调:多音字,在“调皮”一词中读“tido”,还有一个音读“did。”
蒙:多音字,在本文“绿蒙蒙”一词中读“m玲ng”在蒙古中读“m4ng”,
在蒙人一词中读"m©ng"
(2)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纠正字音。
溜号忍住嗓子沙哑扭动偏偏理睬印证
(3)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巩固生字。
(4)理解词语。
溜号:溜走。竭力:尽力。
抑制:压下去,控制。朦胧:不清楚,模糊。
蓬勃:繁荣,旺盛。萌发:开始发生。
4、提出不懂的问题。
5、课文主要写了谁?(乌罕娜和达丽玛)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板书:发现补课护送
三、理清文章脉络,分段落。
1、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划分段落。
2、汇报。
全文22个自然段,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1-5):马罕娜老师叫达丽玛放学后到办公室补课。
第二段(6-14):马罕娜老师认真给达丽玛补课。
第三段(15-20):马罕娜老师冒雨送达丽玛回家,达丽玛很感动。
第四段(21-22):第二天,达丽玛举着伞接老师。
四、记忆字形,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用已经学过的识字方法记忆字形。
2、全班交流,重点指导“忍、睬”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
“忍”上下结构,“心”字上边一把“刀流了一滴血,不要忘记写“点
“睬”左右结构,右边是“采”,不要写成采。
五、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
2.从课文中找出ABB式的词语写在下面。
板书设计:
春天的雨点
马罕娜发现补课护送
达丽玛溜号专心感激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师生间真挚的感情。
2、理解课题的象征意义。
3、指导摘录好词好句。
教学重点:
1.画出最能表现乌罕娜老师关心,爱护学生的句子。
2.体会教师的优秀品质,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
教学设计:
一、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上课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1)自读第一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用“〜〜”做好读书记号。
(2)交流,重点以下几点:“走神”什么意思?文中哪句话告诉我们达丽玛
上课走神了?
老师从42双眼睛里,发现了达丽玛这双走神的眼睛,说明了什么?
想象:被发现后,达丽玛会想些什么?
(3)你觉得怎样才能达丽玛此时的心情?乌汉娜老师的话又该怎么读?指
导朗读。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做读书记号。
交流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2、学习第二段。
放学后,乌汉娜怎样给达丽玛补课的?达丽玛是怎样听讲的?
(1)自读第二段,质疑问难,并有用“一一?”做好读记号。
(2)交流:你有哪些不理解或是认为值得研究的问题。
(3)梳理问题后,再次自学,尝试解决。
(4)讨论释疑,相机理解重点句的意思,指导朗读。
达丽玛望着老师严肃的面容,心里发誓:上课再也不能让心跑向大草原了。
(“发誓”在这里指什么?想像一下,达丽玛的誓言是什么?感情朗读第2自然
段。)“你没有看见闪电吗?没听见雷声吗?”乌老师问。达丽玛摇摇头。(达丽
玛为什么“没看见闪电“,“没听见雷声”?)
“哦,达丽玛……你会学好的我放心了……。”(这里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乌汉娜老师为什么那么激动?)
(5)感情朗读第一二段。
3、默读第三、四段,思考,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分别做好读书记
号。
4、交流中引导理解:两个“春天的雨点”有什么不同?
小结:在春雨无声无息地滋润下,万物萌生。同样在乌汉娜老师的关心、爱
护下,达丽玛进步成长进来。广大教师正是发春雨般'‘润物细无声”的精神培养
着祖国的新一代,新一代才得发茁壮成长。
二、重点赏析
1.学生根据课文理解最后一段话重点句子的意思。
2.学生交流理解下面两句话,两个春天的雨点有什么不同?
(1)达丽玛摸着自己干燥的衣服,依在门前深情地望着老师的背影在蒙蒙
细雨中远去...
(2)春天的雨点,落在草原上正萌发勃勃生机。春天的雨点,仿佛也落在
达丽玛心里。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升华课文主题。
三、总结全文
《春天的雨点》记叙了乌罕娜老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