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环城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1页
天津市环城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2页
天津市环城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3页
天津市环城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4页
天津市环城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天津市环城四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1.从中华文明的起源中至少可以看出三波浪潮,第一波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良渚、石家河文明为代表;第二波发生在中国北方,以红山、石峁、陶寺文明为代表;第三波发生在中原,以二里头文明为代表。据此可知A.当时文明已有早期国家特征 B.中华文明是当时最先进的文明C.中华文明是多元融合的产物 D.三波文明浪潮间存在继承关系〖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的三波浪潮分布于不同区域,且各具特色,最终汇聚为中华文明,故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故排除。2.下图为甲骨文中“帝”字的几种写法。有学者认为,“帝”为架木燃烧之形,象征对天神的大祭,代指天神。商人认为,商王死后就升到“帝”的左右,如卜辞“贞咸宾于帝”。到商代晚期,人王开始称“帝”,如帝甲、帝乙、帝辛。这一现象表明()A.政治需求干涉宗教信仰 B.政权神权开始分离C.社会迷信思想逐步淡化 D.商王权威有所加强〖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时期的中国。据题意可知,“帝”原代指的使天神,而商代晚期商王也开始称“帝”。商王逐渐被提升到与天神相等的地位,说明商王的威权有所加强,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商王地位的变化,并不能体现对宗教信仰的干涉,排除A项;商朝时期神权和王权紧密结合,并没有开始分离,排除B项;商朝时期社会生产力低下,社会迷信思想并未淡化,且材料内容也无法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3.将百家争鸣称之为“哲学的突破”时期的帕森斯注意到,较之其他几大文明,中国的“突破”显得最为温和。其实,就诸子时代而言,固然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全新时代,却也绝非简单的“突破”或“断裂”。材料强调百家争鸣A.实现“哲学的突破” B.呈现气血相承精神 C.奠定传统文化基调 D.完成思想理论整合〖答案〗B〖解析〗据题意可知,百家争鸣为代表的中国文明是最温和的突破,诸子的思想不是"绝非简单的突破或断裂""等,强调了百家争鸣是在前代文化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即中国文化发展呈现出气血传承精神,B项正确;"实现哲学的突破"只是部分信息,不是材料主旨,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百家争鸣对后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影响,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百家争鸣完成了不同思想的理论整合,D项错误。故选B项。4.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三国魏晋时期经济的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载出处(晋)羊祜伐吴时,收割吴国百姓的谷子作为军粮,然后计其谷价,送绢偿还。《晋书·羊祜传》(魏)收田租亩(粟)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三国志·武帝纪》(魏官)任嘏与人共买奴婢,各出八匹,后奴婢家来赎,时价值六十匹。《三国志·王昶传》注引《任嘏别传》(益州)丰,璋以米二十万斛……缯絮锦帛,以资(助)刘备。《三国志·刘璋传》A.北粟南稻的格局开始形成 B.三国时期丝织品贸易繁荣C.绢帛成为重要的支付手段 D.政府强化赋税和人口管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三国魏晋时期。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从四则史料可以看出不论是税收还是交易或是军备都涉及使用绢帛为支付手段,由此可认定绢帛成为重要的支付手段,C项正确;北粟南稻的格局开始形成,开始形成表述不准确,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形成,排除A项;材料不能完全体现丝织品贸易繁荣,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政府强化赋税和人口管控,排除D项。故选C项。5.下图的主题突出反映了()A.墓葬壁画蕴含时代特色B.贵族墓葬形制发生变化C.汉族文化汲取胡人元素D.民族政策影响艺术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的中国。据材料可知,唐朝实行开放、开明、包容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胡人备马图》体现了唐朝时期的民族特点,说明墓葬壁画蕴含时代特色,A项正确;材料信息并未涉及墓葬形制,无法判断墓葬形制发生变化,排除B项;汉族文化汲取胡人元素属于表象,不属于本质,排除C项;唐朝民族政策,对墓葬壁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材料只提到一幅壁画,不足以说明民族政策影响艺术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6.在编纂《资治通鉴》的过程中,司马光详考史书记载歧异,说明去取理由,形成《资治通鉴考异》一书。此外,沈括《梦溪笔谈》、叶适《习学纪言》、洪迈《容斋随笔》等两宋时期的学术笔记对考证史事及文字、版本真伪也都有所涉及。这说明,两宋时期()A.文人精神世界受到压抑 B.历史研究提倡经世致用C.文化生活蕴含理性精神 D.训诂考据成为学术主流〖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司马光详考史书记载歧异,说明去取理由,沈括《梦溪笔谈》、叶适《习学纪言》、洪迈《容斋随笔》等两宋时期的学术笔记对考证史事及文字、版本真伪也都有所涉及。反映了宋代文人在考据学方面的成就,体现了理性精神,C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的事两宋时期文化生活中的理性精神,并不能体现文人精神世界受到压抑,排除A项;经世致用的思想是明朝后期提出的,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训诂考据成为学术主流,排除D项。故选C项。7.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等一批士大夫认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教条、空谈是明朝覆亡的重要祸根,他们倡导“思以济世”“学必实用”“不发空言”“见诸实效”的学风。这反映出()A.社会动荡推动儒者的自我反思 B.经世致用成为知识分子共识C.士大夫阶层对君主专制的不满 D.儒家思想开始关注现实问题〖答案〗A〖解析〗材料题提到黄宗羲、顾炎武等一批士大夫认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教条、空谈是明朝覆亡的重要祸根,并提倡实学。这说明明末清初的政治动荡,迫使一批儒家学者反思儒学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A项正确;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等人倡导经世致用,但并没有发展成为士大夫阶层的共识,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排除C项;儒家思想从春秋战国开始,就关注现实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8.20世纪初,英美烟公司旗下的“海盗牌”香烟进入中国后更名为“老刀牌”,画片中海盗手里的大刀也改成了优雅的弯刀(如图1)。此后,该品牌还出了仕女(如图2)、孙悟空等画片的香烟,并印刻不同的处世哲学,如:只要用心读何愁书不熟、田家自有乐等。这反映出当时()图1图2A.实业救国思想成为国人共识 B.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趋向C.中华传统文化深受西方喜爱 D.西方商品促销方式的本土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20世纪初的中国。根据材料“画片中海盗手里的大刀也改成了优雅的弯刀”“该品牌还出了仕女、孙悟空等画片的香烟,并印刻不同的处世哲学”及所学可知,20世纪初,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英美烟公司试图借助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推销其产品,体现了西方商品促销方式的本土化趋势,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人对实业救国思想的态度,“共识”的说法不准确,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西方商品的促销方式,无法得出社会生活的近代化趋向,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西方国家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9.始建于1890年的戈登堂,坐落于当时天津英租界的维多利亚道(今和平区解放北路),英国修建的目的是为了纪念戈登在天津开辟和规划天津租界方面的“贡献”,它是19世纪天津体量最大的建筑物。这一历史现象从侧面反映出()A.古今中外文化精粹完全融合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C.是当时天津经济发展的标志 D.近代社会和城市发展演变历程〖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戈登堂坐落于当时天津英租界,英国修建的目的是为了纪念戈登在天津开辟和规划天津租界方面的“贡献”,B项正确;材料只提到了戈登堂修建的原因,没有提到它的建筑风格,排除A项;一个戈登堂的修建无法成为当时天津经济发展的标志,排除B项;材料并未反映出近代社会和城市发展演变历程,排除D项。故选B项。10.20世纪初,张謇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苑内悬挂着张謇手书的对联:“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这说明张謇希望南通博物苑()A.致力于普及科学知识 B.传承中华传统文化C.以实业教育为国育才 D.抵制外来文化入侵〖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上联的意思是开办学校以教育学生,下联是学生博学广记,连鸟兽草木的名称都知道,说明张謇希望南通博物苑致力于普及科学知识,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鸟兽草木”属于自然科学,所以,该对联的宗旨不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排除B项;实业教育指的是传授农、工、商各业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中初级技术人员或技术工人,发展国民经济,对联的意思是教育学生博学广记,学习鸟兽草木等自然科学,不是发展实业教育,排除C项;对联的宗旨是致力于普及科学知识,没有涉及抵制外来文化,而且,鸟兽草木等科学知识也是受到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11.195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该规定A.保障了国家工业化战略实施 B.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C.促进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D.导致了城市劳动力出现不足〖答案〗A〖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规定,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限制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使农业更好服务国家工业化的需要,故A项正确;1959年—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故B项排除;1956年底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故C项排除;根据材料限制农村人口流向城市,体现了计划经济下,服务工业化的要求,故D项排除。12.截至2022年6月11日,中国世界自然遗产数达到14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数量均居世界第一。1985~2021年,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和双遗产年均旅游收入超140亿。这反映了现代中国()A.文物保护立法得到了落实 B.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并举C.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突出 D.文化事业服务于经济建设〖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文化传承,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目前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以及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数量均居世界第一,我国对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保护也与经济开发利用有机结合在一起,B项正确;材料与文物保护立法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经济效益,不能说明文化遗产的经济潜力,排除D项。故选B项。13.下面是《世界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局部)。下列选项中,属于②处的人类创造的文明成()A.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 B.创作了史诗《吉尔伽美什》C.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 D.发明了“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②是古埃及,公元前16——前11世纪,古埃及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A项正确;③是古巴比伦,《吉尔伽美什》古巴比伦文明的史诗,排除B项;①是小亚细亚,公元前15——14世纪,小亚西亚东部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排除C项;④是古印度,古印度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学符号,排除D项。故选A项。14.有学者认为,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的变化,是影响人口大规模迁徙的重要原因。观察下图,下列人口迁徙中符合这一论点的是()A.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 B.中国沿海民众下南洋 C.英国人移民澳大利亚 D.欧洲人移民北美大陆〖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亚欧)。根据材料可知,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发生于公元3—6世纪,由于小冰河时期的原因,气温下降,亚欧游牧民族的生活条件下降,不得不向南迁徙,这改变了亚欧大陆的历史走向,A项正确;“中国沿海民众下南洋”是由于经济的发展,气温条件影响不大,排除B项;“英国人移民澳大利亚”是殖民扩张的结果,自然环境影响不大,排除C项;欧洲人移民北美大陆不是气候变化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15.在某种程度上说,《圣经》本身就是契约,即上帝耶和华与人之间的契约。《圣经》也孕育了基督教法治传统的萌芽,中世纪基督教要求人们遵守世俗社会的法律,教会里的主教和教徒主张法律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据此判断,中世纪基督教()A.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B.充当着规范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C.推动西方文明的延续和发展 D.侧重于贯彻人人平等的社会理念〖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概括可知:“《圣经》本身就是契约,即上帝耶和华与人之间的契约”“遵守世俗社会的法律,教会里的主教和教徒主张法律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基督教把契约与上帝紧密联系起来,《圣经》除了崇尚契约精神,还要求人们遵守世俗社会的法律,这说明中世纪基督教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B项正确;“民族国家”材料并未体现,排除A项;材料并未反映推动西方文明的延续和发展,排除C项;贯彻人人平等的社会理念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16.公元五至八世纪,神道教吸收中国儒家与佛教学说后,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从简单的对地方神灵的崇拜,到富有政治意义的对太阳女神(天照大神)和皇室的敬仰,一直是日本人对政府和社会的重心。据此可知()A.日本消极学习外来文化 B.儒教和佛教在日本完成了本土化C.儒教和佛教不受日本人欢迎 D.日本学习外来文化服务于本土文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公元五至八世纪的日本。根据材料“虽然有儒家和佛教的影响……到富有政治意义的对太阳女神(天照大神)和皇室的敬仰,一直是日本人对政府和社会的重心。”及所学可知,日本古代文化深受儒学及佛教学说的影响,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使日本本土文化得到发展,说明日本学习外来文化服务于本土文化,D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日本学习外来文化的消极态度,排除A项;材料无法得出儒教和佛教在日本完成本土化的特征,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儒教和佛教在日本得到传播,“不受日本人欢迎”的说法不准确,排除C项。故选D项。17.“萨蒂”,即印度寡妇焚身殉夫的行为。1812—1817年,英印政府几次颁令劝阻该行为,但收效甚微。1829年,英印政府宣布“萨蒂”为非法,须受法庭惩戒,强迫或劝诱“萨蒂”者等同杀害罪,赞同者亦属犯罪。英印政府的上述措施侧面反映了()A.扩大了殖民统治的阶级基础 B.强化了印度人的民族民主意识C.有助于近代启蒙思想的传播 D.把英国的社会生活移植到印度〖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12—1829年(英国)。根据材料可知,“萨蒂”行为受到印度封建思想的影响下产生的,英印政府几次颁令劝阻该行为,并宣布“萨蒂”为非法。英国政府对这种行为的禁止有利于女性地位的提高,有助于近代启蒙思想的传播,C项正确;英国殖民统治的阶级基础是英国的资产阶级,材料内容没有扩大殖民统治的阶级基础,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启蒙思想对封建思想的冲击,没有涉及民族民主意识,排除B项;英印政府的上述措施有助于近代启蒙思想的传播,并没有体现英国的社会生活被移植到印度,排除D项。故选C项。18.19世纪初以来,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不再仅仅包含单纯的实践经验或技艺,更包含诸多与技术相关科学理论知识。诸如西欧某些国家在19世纪30年代建立的地方工业学校,就大量开设了化学实验实习、力学、机械学、应用数学等科学理论课程。该现象()A.适应了工业社会的需要 B.使欧洲经济格局发生了改变C.根源于垄断组织的产生 D.标志着经济与教育开始结合〖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时空是19世纪以来的世界,根据题干设问可知是推断题。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正在进行工业革命,职业教育内容的变化是为了适应工业社会的需要,A项正确;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欧洲经济格局并没有发生改变,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垄断组织出现于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与材料所述时间明显不符,排除C项;D项表述中,“开始”之说材料无法体现,且与史实也不相符,排除D项,故选A项。19.切口装饰是16世纪在欧洲盛行一时的一种男女服装装饰手法,它在外衣上剪开许多切口,以露出里面不同的衣饰或衬料。20世纪,切口装饰卷土重来,青年们追求不修边幅和粗矿酒脱的穿衣风格,这为时装设计者提供了“复古”的灵感。由此可知,切口装饰的两度流行A.折射出西方物质文明的进步B.反映了不同的时代精神追求C.有利于彰显个人的审美取向D.彰显了古典文化的赓续传承〖答案〗B〖解析〗16世纪的切口装饰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追求物质的时代需要,带有人文主义色彩;20世纪的切口装饰更多的是展现个性,体现了青年们摆脱世俗,追求个性独立的特征,因此切口服饰两度流行反映了不同的时代精神追求,B项正确;A项对应的是16世纪,排除A项;C项与16世纪的切口装饰不符,排除C项;20世纪的切口装饰流行不是为了古典文化的赓续传承,排除D项。故选B项。20.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东道主通常会为与会领导人提供定制的当地传统服装,在宣传介绍东道主传统文化的同时,也体现“亚太大家庭”的理念。在每次会议上,“穿什么”总成为媒体津津乐道的话题。这反映出()A.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内涵深入人心 B.文化借助特定的载体得到了传播C.文明交流动促进全世界和平发展 D.贸易往来推动了文化交融和统一〖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当今世界。根据材料可知,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会议期间,东道主通过提供会议服饰来宣传东道主传统文化,这种宣传通过媒体得到放大,这反映了文化借助特定的载体得到了传播,B项正确;“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属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内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亚太经合是区域经济集团组织,没有维护世界和平的职能,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到文化的交融与认同,而且亚太经合会议本身不是贸易行为,排除D项。故选B项。二、材料题(本题共3小题,共50分)21.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的历史发展,国家安全的内涵不断丰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尚书》强调:“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周易》提出:“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孟子称:“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赛助。”先秦的诸子百家以及后来的经史子集各门学问,多为治国安邦的国家安全之学,国家安全始终是统治阶级的基本追求。历代统治者多遵守“划疆自守,不事远图”“尚武而不黩武”的理念,坚持“守内制外”,强调“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摘编自刘江永《中国历史上的国家安全思想与经验教训》(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的国家安全思想。材料二:鸦片战争后,晚清国家已岌岌可危,文祥等人认为影响国家安危的原因在于中国“在内无深知洋务之大臣,在外无究心抚驭之疆吏”,主张“驭外之端”为保证国家安全的第一要务。比文祥视界更清晰的,则是梁启超、郑观应等人。在梁启超看来,国家安全与否,并非富国强兵而获得物质财富和先进技术,而在于“新民”,“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甲午战争之败与庚子事变,虽然逼出了清末新政,但清朝主要政体并无改变。皇权无法彻底放弃专制而建立近现代国家安全体系,传统的“国家安全”已摇摇欲坠。1912年初,清帝国“安全体系”彻底崩溃。——摘编自张永攀《从先秦“王畿”到近代民族国家》(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中国国家安全观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重视人心向背,以民为本;强调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主张以德治国,先礼后兵;重视富国强兵,亲人善邻;强调治内先于安外,注重自身建设。(任答3点)(2)变化:从“内防”为主到“外防”为主;从以皇权为核心转变为以民族国家为核心;从强调富国强兵到关注思想解放。原因: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加深;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西方思想的传入,“天朝上国”观念的动摇;洋务运动的开展;有识之士的积极推动。(3点)〖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思想:依据材料“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可知,重视人心向背,以民为本;依据材料“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可知,强调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依据材料“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赛助”可知,主张以德治国,先礼后兵;依据材料“历代统治者多遵守‘划疆自守,不事远图’‘尚武而不黩武’的理念,坚持‘守内制外’,强调‘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可知,强调治内先于安外,注重自身建设;依据材料“先秦的诸子百家以及后来的经史子集各门学问,多为治国安邦的国家安全之学,国家安全始终是统治阶级的基本追求”可知,重视富国强兵,亲人善邻。【小问2】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变化:依据材料“鸦片战争后,晚清国家已岌岌可危”可知,民族矛盾突出,清朝从“内防”为主到“外防”为主;依据材料“在梁启超看来,国家安全与否,并非富国强兵而获得物质财富和先进技术,而在于‘新民’,‘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可知,从强调富国强兵到关注思想解放;依据材料“甲午战争之败与庚子事变,虽然逼出了清末新政,但清朝主要政体并无改变”可知,从以皇权为核心转变为以民族国家为核心。原因:依据材料“鸦片战争后,晚清国家已岌岌可危”并结合所学可知,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加深;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方列强入侵中国,西方商品输入中国,导致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运动的开展,催生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深入,西方思想也逐渐进入中国,促进了中国思想的解放,“天朝上国”观念的动摇;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的开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晚清时期中国国家安全观的变化;依据材料“在梁启超看来,国家安全与否,并非富国强兵而获得物质财富和先进技术,而在于‘新民’,‘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可知,有识之士的积极推动。22.战争给世界带来巨大变化,也给世界文明带来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由于早期移民中英吉利人最多,他们主导殖民地政治经济生活,以英语文化为骄傲,坚守传统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政治文化,使英语逐渐成为北关殖民地的统一语言。语言学家约翰·皮克林、韦伯斯特等人提倡“摆脱各州语言的缺陷,要创立美国的语音,借以谋求美国文化上的独立”。美国政府发挥语言融合的民族同化作用,压制法语、西班牙语、波兰语、印第安语等其他语言,引导移民丢弃原有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并为“出色”掌握英语的移民提供更多税收优惠、就业保障、生活便利,使英语成为将美国人“连在一起的工具”。——据周玉忠、李文军《“大熔炉,尚可;巴别塔,不可。”--美国建国初期的语言政策》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统一语言推广的社会条件。材料二:参加反法同盟的欧洲各国君主们担心法国革命引起本国革命,因此设法扑灭法国革命以期恢复旧有的欧洲大陆封建统治秩序。拿破仑政权则通过战争革命的方式来维护法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并巩固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拿破仑将一部分南部斯拉夫人集结在一起,希望他们恢复政治独立。同时,他还进行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废除允许各省自主特权的封建制度,代之以行政集权、创造了发展政治民族主义必不可少的条件,在这个意义上他甚至可以算是几个现代民族的缔造者之一。——摘编自许丹《论拿破仑战争对欧洲历史进程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战争在欧洲政治文化重构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材料三:战后整个欧洲都罩在“没落”“衰败”的悲凉气中,诸多学人对自身文明的前途怀抱忧患意识,尤以德国哲学家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一书最具代表性……甚至兴起了一股“东方文化救世论”思潮,研究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学术组织机构也大量涌现,巴黎大学中国学院、法兰克福大学中国学院、达姆斯塔特的“东方智慧学院”等等……形成了19世纪以来中学西播的一次高潮,对战后西方文明的反省与重建起到一定积极作用。——摘编自夏舒洋《一战后的中国文化西播热潮述评》(3)分析材料三中欧洲出现“中学西播”热潮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战争与文化关系的认识。〖答案〗(1)条件:英吉利移民的主导地位;美利坚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语言学家的努力;统一国内市场的推动;美国政府的政策支持。(任答三点即可)(2)作用:传播了民主、自由等启蒙思想;冲击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促进了欧洲国家民族意识的觉醒;有利于欧洲各民族国家的建立;影响了欧洲的政治格局。(4点)(3)原因:一战对欧洲破坏巨大;一战引起欧洲人对自身文明的反思;部分东方文化有助于西方文明重建。认识:战争会对文化造成严重破坏;战争客观上带来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战争也会带来文化的重构与创新。〖解析〗【小问1】本题为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美国)。条件:根据材料“由于早期移民中英吉利人最多,他们主导殖民地政治经济生活”可知英吉利移民的主导地位;根据材料“语言学家约翰·皮克林、韦伯斯特等人提倡‘摆脱各州语言的缺陷,要创立美国的语音,借以谋求美国文化上的独立’”可知美利坚民族独立意识的觉醒;语言学家的努力;结合所学可知统一国内市场的推动;根据材料“美国政府发挥语言融合的民族同化作用,压制法语、西班牙语、波兰语、印第安语等其他语言,引导移民丢弃原有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可知美国政府的政策支持。【小问2】本题为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近代(法国)。作用:根据材料“拿破仑政权则通过战争革命的方式来维护法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并巩固法国大革命的胜利”可知传播了民主、自由等启蒙思想;根据材料“他还进行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废除允许各省自主特权的封建制度”可知冲击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根据材料“拿破仑将一部分南部斯拉夫人集结在一起,希望他们恢复政治独立”可知促进了欧洲国家民族意识的觉醒;根据材料“代之以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