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迟缓型肩手综合征早期持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_第1页
脑卒中迟缓型肩手综合征早期持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_第2页
脑卒中迟缓型肩手综合征早期持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_第3页
脑卒中迟缓型肩手综合征早期持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_第4页
脑卒中迟缓型肩手综合征早期持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脑卒中迟缓型肩手综合征早期持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

基金项目:广西医药卫生科研课题(Z2014169)[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迟缓型肩手综合征早期持续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早期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根据其住院号单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康复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和电子肌电刺激为主的早期持续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上肢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上肢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均高于护理前(P<0.01)。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较对照组略高,但两组护理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迟缓型肩手综合征早期患者,加入以电子生物反馈和电子肌电刺激为主的持续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上肢运动能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关键词]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持续康复护理[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sofearlycontinuousrehabilitationnursingforstrokedelayedshouldersyndrome.Methods60patientswithearlystrokeweretreatedasthestudysubjects,andthepatientswererandomlyp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eachwith30cases.Thecontrolgroupusedtheconventionalnursingofneurorehabilitation,andtheobservationgroupadoptedtheearlycontinuousrehabilitationnursingofelectronicbiofeedbacktherapyandelectronicelectromyography.Comparethenursingeffectsofthetwogroups.Resultstherewasno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hefugl-meyerscoreandBarthelindexscoreintheprevioustwogroups(PBBB00.05).After6monthsofnursing,thepatientsintheobservationgroup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controlgroup(P<0.05orP<0.01),andbothwerehigherthanthoseinthecontrolgroup(P<0.05orP<0.01).Thetotalefficiencyofobservationgroupwasslightlyhigh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buttherewasno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betweenthetwogroups(PBBB0.05).Conclusiontoslowstrokeshoulderhandsyndromeinpatientswithearly,joinisgivenprioritytowithelectronicbiofeedbackandelectronicelectricalstimulationofcontinuousrehabilitationnursing,caneffectivelyimprovepatientslifeself-careabilityandtheupperlimbmovementability,improvethequalityofsurvival,worthclinicalpromotionuse.[Keywords]stroke;Shoulderhandsyndrome;Continuousrehabilitation脑卒中属于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多数出现偏瘫等并发症状,肩手综合征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发病几率高达70%,发病时间集中在脑卒中1-3个月[1],该类患者症状表现主要有上肢持续疼痛、水肿,上肢功能受限等,严重者还会发生肌肉挛缩而导致肢体功能丧失。本文重点探讨早期持续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以减少迟缓型肩手综合征的发生,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整理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本院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纳入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为45-80岁,平均年龄(65.2±5.3)岁;急性期患者12例,恢复期患者11例,后遗症期患者7例;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6-81岁,平均年龄(66.5±5.4)岁;急性期患者13例,恢复期患者9例,后遗症期患者8例。两组患者的病情、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护理方法1.2.1对照组:采用神经康复科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主动/被动运动指导、压迫性向心缠绕法、早期良好职位摆放、营养支持、缠线法、心理干预、冷热浸泡疗法等多项内容。1.2.2观察组:采用神经康复科常规护理外,加入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和电子肌电刺激为主的综合康复护理。所用仪器为丹麦AM800A功能重建治疗仪,嘱患者保持端坐位,在患者的冈上肌、前臂伸肌、侧三角肌等肌群放置治疗电极,刺激波形设置为方波(波宽取200ms),设备频率控制在35~50Hz,刺激时间位5~6s,每隔15~20s刺激1次,刺激强度以患者感觉为标准,应防止出现局部疼痛,且要确保肌肉能够明显收缩,尝试10次运动中患者承受的电刺激次数为7~8次。为缓解患者肢体位置的肩部肿胀感和疼痛感,恢复患者运动功能,同时应进行合理的运动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均康复护理6个月。1.3评定标准[2-3]护理前后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护理效果。①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评价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总分66分,分数越高,说明运动功能越好。②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评价患者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越高,代表生活能力越强。③护理效果。评价标准:上肢Fugl-Meyer评分升幅≥90%判定为痊愈,上肢Fugl-Meyer评分升高45%-90%判定为显效,上肢Fugl-Meyer评分升幅15%-45%判定为有效,上肢Fugl-Meyer评分升幅15%以下或不升反降判定为无效。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上肢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护理前两组患者上肢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上肢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均高于护理前(P<0.01)。见表1。表1两组患者上肢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s)组别例数上肢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3031.14±11.4556.66±6.61*43.89±8.5460.15±6.81*对照组3032.11±6.1249.11±5.8242.11±8.4556.66±6.61T1.3815.0720.8772.176P0.0860.0000.1920.017注:*,与护理前比较,P<0.01。2.2护理效果对比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较对照组略高,但两组护理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两组护理效果对比组别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观察组3011117196.7对照组30899486.7x²1.642P0.0573.讨论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之一,患者极易出现偏瘫、肢体功能受限等症状。目前临床上尚未查明发病机制,但学者普遍认为主要受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影响,突发性脑血管疾病往往致使患侧肢体血管痉挛和交感神经兴奋反应,影响局部组织并出现营养障碍。研究发现,脑卒中后患者出现血管运动自主调节障碍,使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并且患者出现迟缓性偏瘫,肢体不能自主活动,肌肉组织丧失原有的肌泵作用,引起静脉回流障碍[4]。此时患者的血容量逐渐增加致使血管的通透性持续增高,血液成分溢出,导致患者水肿,严重时会引起无菌性肩关节及腕关节炎症。肩手综合征发病后患者因伴有剧烈疼痛,无法进行主、被动肢体锻炼,从而失去恢复肢体功能的机会;而患肢消肿后则伴有肢体关节挛缩变形、肌肉萎缩等症状。卧位状态下患者关节体位通常被忽视,肩关节长期处于下者旋内收或后缩的状态,极易引起肌腱受压损伤、骨畸形等,甚至导致上肢残障,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在临床护理中,康复护理是治疗该类患者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功能康复医学的快速发展,康复护理在临床上日益被广泛应用。神经外科及神经内科的护理工作中应用康复护理理念,对患者病情康复、肢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5]。本研究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加以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和电子肌电刺激为主的综合康复护理方案,电刺激疗法可促进肌肉收缩,有利于患侧肌早期恢复,也促使肌肉肌泵作用得以恢复,缓解患肢充血症状、调节血管充血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等问题。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这提示早期持续康复护理方案可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综合上述,早期展开以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和电子肌电刺激为主的综合康复护理可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参考文献[1]郑阿秀,杨瑛.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2):2724-2726.[2]温秀月.早期康复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