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壬辰倭乱前中日关系缓慢交恶_第1页
论壬辰倭乱前中日关系缓慢交恶_第2页
论壬辰倭乱前中日关系缓慢交恶_第3页
论壬辰倭乱前中日关系缓慢交恶_第4页
论壬辰倭乱前中日关系缓慢交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壬辰倭乱前中日关系缓慢交恶

摘要:十六世纪末,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因谋求自身发展,将侵略矛头指向朝鲜。朝鲜因兵力不足转而向其宗主国明朝求助。从当时以中国为中心的东北亚格局看,日本处于朝贡体制下,但中、日双方间并非简单的册封、朝贡关系,日本在此体制下更着重于与明的堪合贸易。壬辰倭乱前,倭寇再次出现于东南地区。日本始终游离于朝贡体制的边缘,而明朝在朝贡体制下对日的警惕心逐渐加强。随着航海时代西方国家的西势东渐,丰臣秀吉积极吸收西方知识,其个人野心也随之暴露。他企图侵略朝鲜进而占领明朝,最后在东北亚地区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华夷体系,故战争爆发前夕中日双方关系已然缓慢交恶。关键词:中日关系;朝贡制度;堪合贸易;倭寇壬辰倭乱是指万历年间抗倭援朝战争。1588年,在航海时代西势东渐的国际背景下,日本丰臣秀吉积极学习西方知识,统一日本后为谋求广阔的海外市场。他制定称霸亚洲的计划,先侵略朝鲜,再侵略中国,直至整个亚洲。对此方面研究,前辈学者都对此次战争做了些许简要叙述。他们的关注点主要在战争的深层次诱因、进程以及对中、朝、日三国的影响上,对壬辰倭乱爆发前期中日两国关系交恶这一部分的研究相对薄弱。本文拟在前人研究成果之上,以壬辰倭乱爆发前中日关系为研究对象,在朝贡体系这一背景下,从双方角度出发,对两国关系交恶的过程做简要叙述论证,为两国国际关系史研究做些有益的补充。一、日本游离于朝贡体制边缘1.倭寇再次出现于东南沿海明初到嘉靖宁波“争贡”前,明与足利义满进行册封、朝贡,颁发堪合进行贸易。一旦东南沿海地区有倭寇作乱,足利义满便出兵镇压,这在明前中期倭寇问题的解决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十六世纪日本处于战国时代,由于各藩国之间残酷剥削和不断进行战争,农民和武士大量破产。此时与明的贸易由于明朝的限制条件,使他们转而支持、资助一些商人和武士进行走私贸易,有甚者抢掠往来商船。从明朝角度看,到明中后期由于上层政治的腐败导致军队内部也松散不已,军队中减员的现象非常普遍,军备大不如之前。海防方面的主要装备战船在数量上也大大减少且破损也较为严重。这样的情况也使得倭寇更加肆无忌惮。另外《外夷朝贡考》记载一些关于万历年间倭寇再次侵扰东南沿海的史料1,可以印证自宁波争贡后暂停朝贡贸易后,倭寇于东南沿海地区再次出现。2.日本着重于堪合贸易明太祖(1383)始颁堪合,将堪合用于朝贡制度,旨在将海外一切对华贸易纳入既定的朝贡贸易轨道,杜绝非官方的对华贸易和由此产生的欺诈行为。在朝贡体制下,各国贡使抵达京城之后,必须按照既定的朝贡程序和相关礼仪移交贡物,觐见明帝,接受明廷赏赐。朝贡国所进贡物物品种类繁多,主要以本国自产物品为主。据《明会典》、《外夷朝贡考》中记载,日本对明朝贡的贡物:马、盔、铠、剑、腰刀、枪、涂金装彩屏风、洒金厨子、洒金文台、洒金手箱、描金粉匣、描金笔匣、抹金铜提铫、洒金木铫角盥、贴金扇、玛瑙、水晶数珠、硫磺、苏木、牛皮2。而其中真正向明廷进贡的贡物只占很少比例,绝大部分是“附至货物”。《明会典》中记载明对朝贡的日本贡使、国王的赏赐中以物品为主且数量不菲3。如永乐四年(1406)明成祖赐予日本国王的物品中包括铜钱1500万。此后每次朝贡,明朝赏赐日本正副使、居座以及从僧、通事的铜钱分别每人10000文、8000文、5000文。但日本贡使索赐铜钱的现象时有发生。明朝赏赐的铜钱加上日本附进货物折支的铜钱大量流入日本,对当时日本经济的发展影响至深。有日本学者对此表示“没有它(铜钱)就难以指望我国经济的顺利发展。”4美国学者费正清曾说“对于中国统治者而言,朝贡的道德价值是最重要的;对于蛮夷来说,最重要的是贸易的物质价值。5”二、航海时代西势东渐下日本的野心1.丰臣秀吉的“日本型华夷意识”从15世纪到16世纪,以欧洲为起点的地理大发现使世界格局开始发生巨大变化。迪亚士、麦哲伦等航海家们活跃的海外探险和扩张给世界带来巨大冲击,也与其他各国民族文化之间起了巨大摩擦。欧洲以强大军事力量为基础,强力度的推进了殖民化浪潮和基督教传播。在此国际背景下,日本、朝鲜和中国面对第一次西势东渐分别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中国和周边附属国家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有一种固步自封和自我满足的心理,故对此表现出置之不理的态度。但日本则不同,当时传入日本国内的火绳枪,织田信长利用其战胜了其他战国武将,结束战国时代。后经本能寺之变,丰臣秀吉继承信长伟业,统一日本。但丰臣秀吉不仅满足于此,在自身实力发展的情况下,其梦想打破以明朝为中心的东亚秩序,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东亚新格局—推行“日本型华夷意识”6。丰臣秀吉侵略中国和朝鲜的野心早已有之,在1587年秀吉征服九州时,柳川调信代替对马岛的宗义调向秀吉投降,一直不肯承认秀吉的九州强者的岛津义久也投降。秀吉非常高兴,他在给夫人的信中写了以下的内容:快船通知:让壹岐、对马岛等地向我派出人质投降,同时让朝鲜入朝议事,如朝鲜不派人,翌年将予以惩治,吾死之前将令中国臣服。在此信中可看出丰臣秀吉最终目的是明朝。另外1590年丰臣秀吉于聚乐第回复朝鲜使节的国书中也可以看出其意欲攻打明朝的意图7。2.明援朝御倭是必然选择明、朝之间朝贡关系一向被视作典型的朝贡关系8,朝鲜对明朝的文化心态被人形容为慕华,具体表现为事大主义,双方一直维持事大关系。事大是朝鲜王朝世代遵循的国策,构成明代中朝关系的基础。朝鲜王朝著名思想家李珥曾说过:“今夫以小事大,君臣之分已定,则不度时之艰易,不揣势之利害,务尽其诚而已”。朝鲜事大,一是为保持相对的独立地位,不受别的国家侵略;二是寻求明朝的保护庇佑。同样,明朝在朝鲜“事大主义”的情况下,采取字小之策,明朝作为宗主国,当藩属国受到外敌侵略时,宗主国有义务出兵援助9。此外,朝鲜和辽东地区在地理位置上属于唇亡齿寒的关系。明廷从朝鲜、琉球等地方得知日本真正的意图在明,这也是主战派主张派军援朝的重要原因。结语:日本从明太祖时便被明朝定位为不稳定因素,明成祖虽将日本纳入朝贡体系,但其主要目的是促进东南沿海倭寇问题的解决,而日本在此体制下也着重于与明发展贸易从而获得利润。到神宗时期,困扰明朝许久的东南倭寇再次袭来,在沿海地区抢掠被捕,使明对日的戒备心加强。此时世界形势发生大的变化,随日本统一,丰臣秀吉个人野心以及国内各封建领主、商人等迫切需要发展,所以开阔海外市场成为必然之势,积弱的朝鲜成为日本的目标。朝鲜是明朝忠实的藩属国,中日、中朝之间关系形成鲜明对比。1592年,丰臣秀吉下令攻打朝鲜,在战争来临时,明神宗派军援朝,至此中日双方关系完全恶化。参考文献[1]李云泉.朝贡制度史论—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体制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2]佚名.外夷朝贡考[M].山东:山东大学历史系资料室(现藏于上海图书馆),1950.[3]徐溥.明会典[M]卷105-107[4][日]藤家礼之助.日中交流两千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164).1外夷朝贡考[M].山东:山东大学历史系资料室(现藏于上海图书馆),1950.中对其记载:在万历四年(1576),倭寇连艘突犯渔山、浪罔等洋,逼近定海道,参将督兵截剿,斩级73人。五年(1577),倭寇突入,被官军击溃。日本萨子马(今日本九州南部鹿儿岛)的盗贼300余人,乘20余船。犯温州,遭遇大风,船只损坏严重,四处奔散。有一倭船载40余人,至广东之大鹏(在今广东惠阳南),海道副使孙光祖,奉督府方略,帅参将胡震,督兵追剿至九洲洋。倭寇惧怕,弃舟登岸,进入黄杨山丛林中抵抗。冠军奋勇追击,生擒23人,斩首6级,缴获其舟械,解放被掳者8人。九年(1581)二月,福建道御史安九域查勘反击倭寇进犯彭湖时官军功罪。官军当时作战犁沉倭船5艘,擒斩倭贼20人,夺回被掳男妇31人。十年(1582)三月,倭寇进犯温州,官军夺其2船,生擒倭贼47名,斩首5颗。十二年(1584)福建巡按御史龚一清查核南澳、铜山功,官军冲沉倭船4艘,生擒倭贼28名,斩首28级,救出被掳者60余名。2李云泉.朝贡制度史论—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体制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3徐溥.明会典[M]卷105-107记载:明朝对日本的朝贡使团人员赏赐物品:正副使并僧人、居座、土官、通事初到,赏衣、靴、帽等。正赏:正副使每人纻丝2匹、纱罗各1匹、绢6匹、铜钱10000文;居座、土官纻丝纱罗各1匹、绢4匹、铜钱8000文;从僧、通事纻丝1匹、绢2匹、铜钱5000文;水夫、从人绢1匹、布1匹、靴袜各1双,存留看船通事、水夫、从人赏同。明朝对日本国王赏赐物品:冠服、纻丝纱罗、金银、古器、书画等物;纻丝20表里、纱罗各8匹、锦2段、银200两((大里纱罗各20匹、锦4段、银200两;纻丝20表里、纱罗各20匹、锦4段、银200两。4[日]藤家礼之助.日中交流两千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164).5J.K.FairbankandS.Y.Teng,OntheCh’ingTributarySystem,HarvardJournalofAsiaticStudies,Vol.6(2),1941.6[韩]崔官.壬辰倭乱—四百年前的朝鲜战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7[日]田中健夫.续善邻国宝记[M].东京:集英社,1995.记载:日本国关白秀吉、奉书朝鲜国王阁下...三四年之间,伐叛臣讨贼徒,及异域远岛,悉归掌握,窃按,予事迹鄙陋小臣也。......壮年必八表闻仁风,四海蒙威名者,其何疑乎。......郁郁久居此乎,郁郁久居此乎,不屑国家隔山海之远,一超直入大明国。易吾朝之风俗于四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