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内容提要: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复杂多样,既有青少年自身的原因,比如存在心理和人格上的缺陷、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等,又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此外,社会不良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也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必须发动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进行综合治理,实现标本兼治。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原因,预防对策一、犯罪原因基本理论概述(一)犯罪原因的概念和特征(二)犯罪原因的构成因素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一)青少年犯罪的个体原因(二)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原因三、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对策(一)改善家庭生活环境预防青少年犯罪(二)通过学校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三)净化社会环境预防青少年犯罪参考文献:在经济和社会形势日益复杂的今天,青少年犯罪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复杂多样,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体制都发生深刻变化,新旧体制、新旧观念和新旧文化产生激烈冲突,青少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物欲的盲目追求,在现代西方文化的影响下精神需要得不到满足的苦闷,就业机制的不尽完善导致在学业上的无所适从,以及价值多元化对选择人生道路的仿徨等等都会影响到其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影响到青少年道德水平和法制意识的提高,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一些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因此,从经济、社会、学校教育和青少年自身等各个方面研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对于预防青少年犯罪来说十分重要。一、犯罪原因基本理论概述(一)犯罪原因的概念和特征犯罪原因是指由对犯罪的形成与变化具有决定作用的致罪因素所构成的动态系统。犯罪原因是由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和影响犯罪产生的各种因素彼此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既是有机的又是动态的,从而构成一个有序结构。首先,犯罪原因是由诸多致罪因素所构成的系统。犯罪原因包含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生理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这些因素有机结合而形成一定的犯罪原因结构时,便可促使犯罪的形成与变化。犯罪形成与变化,缘于诸多致罪因素的综合作用。犯罪原因是一个多质、多层次、彼此密切关联的致罪因素系统。其次,犯罪原因尤其是指决定犯罪形成与变化的关键性因素。构成犯罪原因的致罪因素有许多,在这些致罪因素中,每个因素与犯罪的相关关系不尽相同。有的极为密切,有的相对疏离,有的起关键作用,有的作辅助支撑。研究犯罪原因,关键在于从犯罪形成、变化的机理中对导致犯罪的诸因素与犯罪之间的关系作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揭示决定犯罪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并由此提出切实可行的犯罪对策。再次,犯罪原因有宏观与微观两个不同的视角。犯罪原因是犯罪学研究的核心,它包括两个基本的视角:个体犯罪形成的原因,总体犯罪形成的原因。前者是犯罪原因的微观研究,后者是犯罪原因的宏观研究。微观研究将个体犯罪置于微观社会中,核心是对犯罪人个案的微观社会剖析,探究一个人为什么犯罪。宏观研究将总体犯罪置于宏观社会背景下,核心是对犯罪现象的宏观社会分析,揭示社会为什么存在犯罪。(二)犯罪原因的构成因素犯罪是一定环境中的人类在特定心理支配下的社会行为,生物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对犯罪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均是影响犯罪的变量。也正因为此,我国学者格外强调犯罪原因是多因素的、综合的、动态的原因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推崇犯罪的综合治理的方针。具体来说,犯罪原因主要有两种,即犯罪产生的社会原因和犯罪产生的个体原因。犯罪产生的社会原因是指与犯罪产生有关的各种因素,它包括诱发犯罪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社会管理和人文自然环境等条件,可从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来分析。宏观的社会环境因素是指个体生活的整个社会环境,它影响着犯罪的性质和类型,以及整个社会犯罪率的高低,主要有(1)政治因素。(2)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经济发展状况,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犯罪增多,与目前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形成和建设中制度不到位有关。(3)文化因素:习俗、风尚、道德、文艺、大众传播、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良因素对犯罪的形成和产生有重要影响。微观的社会环境因素是指个体的具体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它更为直接地影响着犯罪的发生,主要有:(1)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结构缺损等原因。(2)学校因素,主要有教育内容不全,如重智育、轻德育,或缺乏必要的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教育方法和态度偏差;(3)工作环境,主要有:只抓生产、业务、物质利益,不抓思想政治教育,干群关系、同事关系有障碍;竞争激烈、管理混乱等。(4)人际关系,不良的人际关系交往主要在越轨小群体中进行,其不良影响表现在群体成员相互模仿越轨行为方式以及犯罪技能和方式,并在群体活动中竞相表现自己使个人犯罪心理得以形成和发展。犯罪产生的个体原因是指犯罪本人本身存在的,促成和影响犯罪结果出现的各种因素。它主要包括犯罪意识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其主要部分是犯罪的意识因素,这种因素的形成来源于客观环境不良因素的影响,是客观环境及不良因素内化的结果。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根据上文所述犯罪原因的基本理论,本文主要从个体原因和社会原因两个方面来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一)青少年犯罪的个体原因1、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了偏差和错误,最后走上了犯罪道路。人生观是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路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内容包括幸福观、苦乐观、生死观、荣辱观、恋爱观等。价值观是指人们关于基本价值的信念、信仰、理想系统,它是支撑人类生活的精神支柱,决定着人们行为的取向。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受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各种腐朽落后思潮的影响,不少青少年形成了错误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不思进取、好逸恶劳、不务正业、贪图享受等等。为满足自身强烈畸变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2、缺乏良知和法律意识良知是指作为理性存在的人所具有的一种善良意志、义务意识和内心法则,法律意识则包括法律知识、对法律的态度和守法的行为素养三个层次,它与道德意识相配合,调节人们的社会行为。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大多道德败坏、良知泯灭、品行不良、是非颠倒。犯罪青少年不仅缺乏正确的道德信念与廉耻观念,而且法律意识十分淡薄。他们中除少数人是因为对法律的无知而犯罪外,大多数人都是因为对法律持蔑视的态度以及缺乏守法的行为素养而犯罪的。由于自控能力差,这些青少年也很容易受人挑唆、怂恿而寻衅滋事或实施犯罪。3、心理偏差和人格缺陷目前,由于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竞争不断加剧,人们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更加严峻而又残酷的挑战,这导致许多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呈下滑态势,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口比例急剧上升。这种消极的社会心理状态,也影响到了广大青少年。他们处于心理状态、生理状态、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发生迅速变化的时期,加上长期以来各级学校对心理教育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忽视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造成青少年素质的畸形发展。在一些具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中,普遍存在自私偏执、心胸狭窄、孤僻冷漠、思想极端、自由懒散、性情残暴等心理偏差和人格缺陷,同时在学习、生活中,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勇气以及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表现出明显的心理和人格障碍。青少年面临的心理偏差和人格缺陷问题,已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在其他因素的作用下,往往会导致很多青少年犯罪。
(二)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原因1、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1)破碎家庭给青少年带来感情创伤破碎家庭使原来家庭的完整性、稳定性遭到了破坏,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破碎的家庭往往会使儿童过早失去父母之爱、家庭之乐,感情上受到创伤,经济上缺乏保障,造成了内心痛苦、精神郁闷,由于长期的心理失衡,渐渐地产生了心理偏差,有的甚至形成了变态人格,产生对社会、集体、他人的不信任感,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这些内心因素一旦遇到不良外因的引诱,便会产生犯罪意识,从而走上犯罪道路。(2)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易导致青少年犯罪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完善的人格,因此家庭教育具有任何其他教育无法取代的重要性。现实中很多父母由于文化教育落后、家庭教育愚昧、封建家长意识严重,常常采用不良或不当的教育方法,从而产生十分恶劣的严重后果。一般来说,不良或不当的教育方法,主要包括溺爱和虐待。溺爱即过分地宠爱,表现为娇生惯养、百依百顺、袒护包庇、纵容放任,结果导致子女形成意志消沉、不求上进等不良品性。虐待即用粗暴的训斥、体罚、打骂甚至有病不给治疗等手段进行管教,结果导致子女的自尊心受到侮辱和伤害,诱发谎言、破罐破摔、甘愿沉沦。这些都是导致青少年产生心理偏差和犯罪的主要原因。(3)家庭监管不力放任了青少年犯罪青少年处于人生的初始阶,其成长需要家庭的关爱,也需要父母对其行为进行必要的约束。孩子没有父母的呵护、教育和管束,在心理上会孤独、无望,在生理上会缺乏营养、有病无医、影响健康成长,在感情上会放任、不满,在行动上会无束无虑、放任自流。农村和城市的一些家庭,外出打工或忙于生计,很多未成年的孩子作为留守儿童,被交给了家中的老人,或托附给亲朋照应,有的甚至让孩子独立生活。即使孩子生活在父母身边,也得不到应有的监管和照顾。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极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实践证明,无人监护的孩子往往比单亲家庭或家庭不睦的孩子犯罪率更高。(4)家庭的不良网络环境易导致青少年犯罪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越来越广泛地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正因为如此,计算机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如果家长不注意家庭网络环境的净化和管理,就有可能给子女的健康成长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实际上,目前的家庭教育与网络发展的客观实际有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家庭也成为网络不良信息侵袭青少年的重要源头。这主要表现为:一是家庭网络教育功能不完善。许多家庭只单纯重视智力开发,忽视青少年良好习惯的养成与思想感情的培养。这些家长对孩子涉网的不良习惯并不关注,久而久之,网络的负面影响就在孩子身上发挥了作用。二是家庭网络教育监护功能缺失。家长对孩子负有很重要的监管责任,作为保护青少年不被网络侵害的第一道防线,家长们在思想观念、教育方法、科技知识等方面迫切需要提升,以跟上孩子成长教育的需要,但是实际上很多家长并没有跟上网络发展的要求。由于家长监护功能的缺失使得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游离于家长的监督之外,等到孩子出了问题家长才如梦方醒,后悔晚矣。三是家长的不良习惯。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有些家长有上网的不良习惯,如浏览色情网站而保存到收藏夹或者不清除,就给孩子浏览这些网站创造了条件;上网时间没有节制,通宵达旦的上网聊天、打游戏;有些家长在网上有不良言行,如发表侮辱别人的言论、发表反动言论等。这些不良言行对子女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有可能成为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诱因。2、社会不良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发育还不成熟,易受到社会上不良现象和思想的影响。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和规范,一些人的思想观念还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还存在着一些与社会主义格格不入的消极不良的因素。这些不良因素给心理稚嫩的青少年产生了一系列不良的影响,也是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主要表现为:(1)贫富差距过大的现象会导致个别青少年心理失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有所提高,但贫富悬殊亦日趋明显。高收入阶层往往有着奢华的生活,与之相对应的是,有些家庭虽然能稳定生活,但不敢奢望高消费,而有些家庭连温饱都无法维持。这些明显的差距,使得一些家境不好的青少年心理不平衡,少数青少年在扭曲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驱使下,为实现自身的心理平衡,极易发生违法犯罪行为。(2)精神垃圾对青少年的毒害。由于我国法制建设还不够完善,对文化市场的管理不规范、不得力,致使一些精神垃圾,如色情、暴力书刊和音像制品对青少年的成长造成一定的危害,导致那些意志不坚强、自制力差的青少年经不住诱惑,过早地涉足这些不健康的文化场所,心理受到极大的毒害,成为青少年暴力、色情等违法犯罪的直接诱因。3、学校教育缺失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学校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教育的不健全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1)师生交流少、学生的自尊未被充分尊重会伤害青少年的自尊心和健康心理,易导致违法犯罪现象。现实生活中,有一些教师喜欢听话、学习好的学生,经常有意或者无意地冷落学习不好的孩子,极少关心他们的内心需要,常常表现出对他们不信任的态度;不相信他们的能力。教师未能对这些学生表现出积极的关注,当学生在纪律、学业成绩等方面未能达到教师的要求时,教师缺乏足够的耐心,反而以自己的权威对学生施以身体或是语言的惩罚,极大地伤害了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而一个学习习惯不好、贪玩的、或是反映稍慢的学生在通过努力后仍然不能改变自己的学习成绩得到教师的积极关注时,通常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他们极少体验成功的快乐,对学习失去兴趣,没有建立起良好的自我概念,一些青少年会感到生活空虚,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其他事情上,比如逃学、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网络游戏中等等,加上受到一些低俗、淫秽的影视作品诱惑,往往会从好奇发展成尝试,而其中大量的错误的价值导向就会腐蚀其心灵,最后引发犯罪。(2)一些学校容易放弃对那些触犯纪律、不爱学习的孩子的教育和挽救。受教育年限越高,身心越成熟发展,各方面的素质也会不断提高,犯罪的比例也越少。一是大多数学校没有能做到因材施教,没有将学校建设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乐园。对那些学生能力较弱的学生没有采取更“人本”的方式对待,使得学生不热爱学校,从而被迫离开。二是一些学校领导及教师总是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希望学生都是“听话”、“懂事”的好学生。对那些不服从管理、调皮、淘气、学习差的孩子,一些老师缺乏足够的耐心,在几次教育无效的情况下,容易放弃对孩子的帮助,一些领导和教师会劝其家长将孩子带走。而这些孩子的家长也常常在教育上没有方法,无能为力,孩子离开学校更增加了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的可能性。三、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对策(一)改善家庭生活环境预防青少年犯罪1、要重视对家庭的内部整合家庭功能的整合,是指对家庭功能体系的修正,使各种功能综合发挥效用,保持一定的动态平衡。对家庭的内部整合是对家庭自身的治疗,它是矫治家庭失灵的最直接的方法,可以从家庭价值的重塑与家庭功能的整合两方面进行。家庭价值重塑的核心内容是家庭中介与枢纽作用的修复。它致力于解决以下两个问题,即家庭价值向家庭基本价值的回复以及引导青少年对家庭价值作出正确的理解,最终帮助个人重建与社会情感的、道德的、理性的联系,从而达到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同时,从现代家庭基本价值的链条来看,家庭价值的重塑必定要实现个人、家庭与社会三者的互动,才能实现链条的正常运转。家庭价值重塑深入到更为具体的层面,必然是通过优化社会环境和提高家庭成员素质两方面展开。家庭功能的整合要经历优化社会环境和提高家庭成员素质这两个基本途径。一是优化社会环境。社会环境通过家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因此,社会环境的净化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社会环境的优化,应始终维持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二元张力结构的平衡发展。物质文明建设是家庭和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国家应当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只有在经济实力全面增长,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的前提下,家庭价值的选择才能得到一定的经济基础和必要的物质保障。优化社会环境的当务之急,是对社会精神家园的净化。只有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建立全方位扶持优秀作品的机制,加强对亚文化的抵制,大力倡导家庭取向的幸福观,提倡全社会重视家庭、热爱家庭,实现家庭价值的回复以及家庭的正常运转,才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二是提高家庭成员的素质。要提高家庭成员的素质,尤其是父母的素质,就要提倡树立良好的家风。家风是家庭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在家庭生活中的反映。良好的家风有利于形成理性的家庭价值选择原则,有利于整合失调的家庭功能。父母只有实现对自身的有效规范,才能对子女的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同时父母只有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避免给子女造成心理上的畸形、生理上的反常和错误认识,才可能正确引导青少年的发展。2、要重视对家庭的外部调控家庭力量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关键力量,因为家庭是青少年最主要的生活场所。而在家庭失灵而无法从内部予以矫治的情况下,要改善青少年的境况,主要依靠的是社会硬控制的力量,包括行政、法律等手段的介入。在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两个基本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致力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以法律的形式严厉禁止任何人,包括未成年人的父母和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进行不法侵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家庭功能的正常发挥以及家庭对青少年的保护和正确引导。该法是从积极方面间接而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问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了全社会各部门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职责,尤其规定了对父母和其他监护人的教育和预防职责,以及不履行这些职责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这对预防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该法对家庭及时地做出强制性的矫治,是从积极方面直接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问题。(二)通过学校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1、学校应当更加重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学生的道德发展、道德学习是一个主动自为的积极过程,只有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和他们的自由选择权,并培养其选择的能力,德育也才能发挥其作用,才能真正培养出富有责任感的学生。而一个人只有对自己负责,才可能是一个对自己置身于其中的种种关系持积极的负责态度的人。可见,教育虽然存在一种外部施加影响的过程,但是其主题却应是促进、改善受教育者主体自我建构、自我改建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因此,教育的本质在于学生内在心智结构的建构。也说明,我们学校的德育模式需要进行实质性的调整,否则对于青少年的道德的发展作用甚微或者还会产生负作用。2、重视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学校应当充分认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积极提高青少年的守法意识。学校的预防应重点放在教育上,预防犯罪教育应包括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面向全体青少年,另一层面是针对具有犯罪倾向性行为的未成年人。学校应当注重在教育教学中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使其懂得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及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从而树立遵纪守法和预防犯罪的意识。可以通过请民警进入学校,用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让法制意识在孩子心中扎根。同时,也让孩子了解如何避免受到罪分子的利诱,保护自己。也可减少因为无知而误入犯罪团伙的事情发生。3、抓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青春期教育由于青少年身心尚未完全成熟,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是非观还比较模糊,因此,学校在教育活动中应当十分重视抓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学校应当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和青春期教育。特别是要注意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青少年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另一方面,社区应创造条件积极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定期聘请专家进入社区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加强青春期心理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形成。学校、社区还应设立心理辅导室和心理咨询热线电话或心理辅导网站,对存在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的青少年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治服务,最大限度地防止违法犯罪心理的产生。监狱、未成年犯管教所、劳教所在对青少年罪犯和劳动教养人员的教育改造过程中,也要采取心理矫治等科学方法,提高教育改造质量。4、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教育中,要注重通过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来降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可能性。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能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多种兴趣爱好,使各类学生有机会发挥其长项,展现其才华,丰富其精神民办,从而大大抑制了其参与不良活动的兴趣。学校要用优秀的文化吸引孩子,让学习不只是成为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让其情感受到陶冶,意志得到磨砺。让学校成为最富有吸引力的地方,从而使学生不易被校外的网吧及各种不良文化娱乐场所所吸引。丰富的校园文化还有利于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使其能有更多机会与同学进行感情的交流与心灵的沟通,从而学会协调和处理各方面的人际关系。随着居住条件的变化及独生子女比例的增加,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恰如其分地进行自我评价,表现为自我中心、自卑及自负,在人际交往中不受欢迎,因此也带来诸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办公场地租赁的合同范文
- (限制性股票模式)股权激励协议范本
- 车辆经营合作协议书的范文格式
- 机械施工安全责任合同(施工)
-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单位协议
- 中考物理复习专项单选、填空题组1课件
-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 11我与社会(原卷版)
- 高中英语人教版必修3Unit3TheMillionPoundBankNoteperiod4测试(原卷版)
- 天津市十二区重点学校高三下学期联考(二)历史
- CAD公开课教案
- 初一上册整式化简求值60题(含答案)
-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表格
- 旅客地道施组
- 电梯基坑土石方开挖施工方案
- 二年级体育教案-爬越80-100厘米高的横向跳箱全国通用
- 高压电缆敷设施工方案(共8页)
- 桥梁施工加固技术规范
- 《会议摄影怎样拍出彩?》PPT课件
- CK6140数控车床主传动系统及进给伺服系统设计
- 不进位笔算乘法说课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