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系研究_第1页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系研究_第2页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系研究_第3页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系研究_第4页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系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系研究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系研究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一脉相承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在建设实践中实现了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虽然二者所处的历史时期、面临的历史任务、解决的主要问题不同,但两大理论成果却是一脉相承的。

(一)都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两者都是坚持以实事求是为其思想基础的。毛泽东思想中贯穿着实事求是这一思想基础。毛泽东思想遵循实事求是这一思想前提,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特点,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孕育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党的几代领导人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来指导社会实践和建设,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五位一体”建设布局的深化。

(二)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是一个舶来品。苏共执政期间对马克思主义解读趋于教条化,没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此导致马克思主义对苏联实践指导的优越性没有体现出来的结果。毛泽东思想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现实状况出发,不是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实践基础上理论形态升华的集中体现。它主要回答当代中国改革与建设过程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三)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目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重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毛泽东清楚地认识到生产力对于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作用。他在七大政治报告中提出了生产力是检验一切政党及其实践活动的根本标准的科学论断。之后,他也反复强调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邓小平理论对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理论做了大量论述。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教训,邓小平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共产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中就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发展才是硬道理”[2]他还提出了生产力标准,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作为社会主义是否够格的标准,作为社会主义是否具有优越性的标准。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也十分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在新世纪的新发展。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3]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直接理论渊源

从理论渊源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又依托中国实际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从这个角度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相对正确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所以说,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思想渊源。邓小平说过:假如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可能至今还在黑暗中摸索。这既是对毛泽东提出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肯定,也是对其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益思想的肯定。

(一)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与人民内部矛盾理论。斯大林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这里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关系是完全适合的,因此生产关系的社会性,是由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所巩固的。换句话说,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不存在矛盾。针对斯大林的观点,毛泽东对其进行批评,并指出:之所以犯这样的错误,是因为斯大林没有把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当作全局性的问题提出来,没有认识到这些矛盾正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进而,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还是存在矛盾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同时,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矛盾学说。

(二)社会主义分阶段思想。他提出这个相对正确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第一,已经建立但没建成。1957年,毛泽东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还需要有一个继续建立和巩固的过程。他区分了“建立”与“建成”两个概念。他认为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之所以这样区分,在于他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需要一段时间来集中搞经济建设,奠定比较充分的物质基础,这样社会主义社会才算建成。这个认识是正确的,因为是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相符合的。第二,赶超英美。1957年,毛泽东在回应赫鲁晓夫的“苏联要15年赶超美国”口号时,谈到中国在15年内赶超英国。显而易见,这一口号不符合还没建成社会主义的观点,发生这一转变的原因在于1958年经济发展较快,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程度的估计不足,致使我们党在成长过程中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经过对实践的反思,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4]这一相对正确的思想。

(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模式,即优先发展重工业道路的发展模式,被众多社会主义国家视为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轻工业道路的发展模式根本对立的、唯一正确的模式。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所付出的代价是相当沉重的,并未给这些国家带来实际的经济发展。鉴于苏联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毛泽东认为,我们不能再效仿苏东的老路了。为了探索适合于中国实际的发展道路,毛泽东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论十大关系》中,他提出建设社会主义要正确处理农、轻、重之间的关系,而不应该片面地发展重工业。这为我国形成独立自主地工业化道路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思想。毛泽东曾多次表明我们党关于要实行多党政治协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但是由于蒋介石推行独裁统治,挑起内战,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这个构想破灭了。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还是几个党好,可以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党的八大期间,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了很大的进展。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要进一步扩大民主生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继续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逐步制定完备的法律,建立健全的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毛泽东的关于政治体制建设的思想的闪光之处,就是注重了人民性和人们监督的权利、发表意见的权利,这对于我国的政治建设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源于毛泽东思想,坚持毛泽东思想,同时,又根据时代特征、实践经验,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一)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与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基本观点。矛盾时时存在,处处存在,即使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基本矛盾也存在。改革开放伟大转折正是遵循这样的基本原理进行的。正是因为有着推动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基本矛盾运动,我们才需要通过改革来不断地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之后,我们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也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基本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石包括改革开放论,这正是对毛泽东思想中的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同时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矛盾学说,两类性质不同的矛盾,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法,必须加以正确区分和处理。在社会主义时期,要更加注重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文革”之后,邓小平等第二代中央领导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文革”的发生一方面是制度保证不健全,再有就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被混淆了。回归正常的政治生活之后,人民的范畴更加清晰,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所有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的人都是人民,人民内部的矛盾就是要用民主的办法来解决,而不是用专政的办法。之后的几代领导人更加注重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在新的历史阶段的新发展和变化,继承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中两类矛盾的观点。

(二)对社会主义分“两阶段”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分“两阶段”的思想,是在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的理论的基础上,对于社会形态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这个理论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现在处于什么样的发展时期,进而制定适合这个时期发展的战略和政策,把握发展的正确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分“两阶段”的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正是以社会主义分“两阶段”的思想为重要的理论依据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之后,明确界定了我们的发展阶段,从而为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基本的元理论。

(三)对民主政治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中有相关政治制度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有益的思想因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同时,根据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等几代领导人一直在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三大期间,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与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十三大到十五大期间:提出“依法治国”与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十五大到十六大期间:提出“政治文明建设”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这里提出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十七大报告中,完整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目标;十八大报告中,政治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一个,作用非常重大,关系着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最新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更是以依法治国为主题。这些都是对民主政治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四)对经济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三大改造完成后,我们党汲取三大改造中把建立单一的公有制作为目标的失败教训,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重新思考,提出在社会主义统一市场里,国家计划是主体,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市场的补充,这一构想,不仅突破了苏联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模式,而且涉及允许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合法存在并充分发挥作用。但是,由于后来国家生活的中心偏离了规律性的发展轨迹,这一构想并没有在一段时期发挥正常的作用。“文革”结束后,我国的经济处于崩溃的处境。经过对这一时期的反思,邓小平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在此基础上,弄清楚了社会主义的目标,进而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手段是为目标服务的。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结合在一起就是社会主义的。江泽民在十四大上正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当前的实践也是在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