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存在的认识误区及其对策_第1页
论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存在的认识误区及其对策_第2页
论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存在的认识误区及其对策_第3页
论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存在的认识误区及其对策_第4页
论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存在的认识误区及其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存在的认识误区及其对策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的事实迫使在学生与教师都在思考,如果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超越竞争对手,立于不败之地。然而,在提升就业竞争力的过程中,不管是大学生还是教师,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这必然会影响到实践。如何突破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将是解决就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认识误区提升对策

大学生就业自主性与盲目性并存,引发就业的随意性,大学生在无竞争意识的情况下,就业如同在无月光的长夜里行走,不知将去何方,更不清楚前方会遇到什么。就业变成一场赌博,运气好找到好工作,运气差则四处碰壁。于是,在校的教师、学生开始意识到应提升就业竞争力,但是却出现了一些认识上的不足,甚至是误区。误区不突破,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将不能真正实现。

一、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存在的认识误区

1.误区一:将提升就业能力与提升就业竞争力等同起来

就业能力与就业竞争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国内学者郑晓明等认为,对于大学生而言,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它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个性、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这种能力不是独立于个体拥有的其它能力以外的一种特殊能力,而是个体现有多种能力的集合。

2.误区二:就业竞争能力提升主体错位

就业竞争能力提升的主体是大学生自己,学校、教师的作用是起着促进、创造条件、提供帮助,绝不可以替代学生自己。然而,现实是我们的学校老师却成为这一过程中的主体,就像婴儿刚学走步一样,家长得扶着,孩子因为好奇而迈出稚嫩的脚步,家长怎么扶孩子怎么走。造成主体错位的原因来自两方面:

一是大学生自己的缘故。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学生还停留于“分数”至上的思维。对于如何将大学所学、学习经历及成长过程中的磨练等各种因素与未来就业联系起来没有系统思考,甚至是没有思考,不清楚自己的个性、特长、优势和不足,不明白自己毕业后适合从事何种职业,不了解该职业需要何种知识和技能,不知道习得这种知识和技能的途径和方法。无动力、无准备。显然,大学生主体意识淡薄。

二是学校的缘故。由于受一次性就业率的约束,许多地方性高校在延续传统培养模式下,在就业工作上投入了大力气,设置相关机构、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开展创业活动、举办有关就业方面的讲座、召开招聘会、外出推荐毕业生等等。这些工作之间没有相互衔接,不能形成合力,更重要的是脱离学生主体,许多项目的开展名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素质,实际上很多流于形式,纯粹是为了开展而开展,大多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很少得到实质性锻炼,无法形成主体意识。另外,现在的高校不仅在追求“大”,还在追求所谓的“强”,“升完本”后改“大学”,改完名称申硕点,申完硕点申博点,以为这样就能造就高竞争能力的学生,从这样的学校出来的学生就一定受市场欢迎。然而,这是一种“产品观念”,在大学生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是可行的,在现今的大学生就业市场条件下,仅靠这种思维模式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不足以应对激烈的就业竞争(虽然当前我国大学生供给总量小于整个社会需求量,但是考虑到大学生就业地区的趋同性,导致部分地区供过于求)。

因此,主体的错位导致的学生失去自主性,等着别人来安排自己,或是在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方向上出现错误(下文有阐述)。不管出现哪种情况,学生都无法真正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3.误区二:盲目参加学生组织以期提升就业竞争力

不能否认,大学生加入社团、学生会是有利于其素质拓展的,然而,两方面的原因会导致提升就业竞争力无效:

第一,为了加入而加入,不能真正得到锻炼。不同社团、学生组织其锻炼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如果不清楚组织的章程,不清楚加入组织能锻炼什么,那么,加入组织最多成为跑跑腿的“打工仔”,成为打发时间的由头。不幸的是,现在许多大学生就是这么一种状态,在组织中忙碌无为,还自认为在充实自己,实际上是在浪费时间,当然更谈不上提升就业竞争力了。

第二,学生组织“官僚化”。学生组织应该是学生的自治组织,所谓学生自治,就是学生进行自主管理,自己负责处理学生内部事务、安排社团活动。如,学生会是学生自治的组织机构,由所有学生民主选举产生,学生会不但要组织丰富的校园学术、文化活动,还要代表全体学生,向学校争取利益,并参与学校的某些决策,可以就教育质量、收费情况、后勤服务等与学校对话,保障学生的利益不受侵害。在这样运作下,才能真正让学生在这个组织中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在工作中创新。

二、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1.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应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维模式,形成持续竞争优势

持续就业竞争力是指个体在整个职业生涯中能持久保持的竞争优势,有人也称之为核心竞争力。它主要包括良好的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及应变能力。现在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学生素质分别是:精深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良好的敬业精神、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可塑性高、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基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高校回归本原,认识到高等教育对学生不是一种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一种哲学思维训练,通过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引导学生的抽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提高他们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灵活性,引发他们思维视角的转换,从而为创新思维的形成奠定基础。这些素质的培养使得大学生内生一种力量,在多变的就业市场中,即能适应,又能有效展开竞争。

⑴把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职业道德课(与现在的大学生思想道德课合并)、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课程、社会学相关课程作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基础。课程针对不同年级有不同的教学重点。一年级重点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一般理论及概念,初步树立职业生涯理念,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二年级了解职业的分类、职业必备的素质,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初步规划,如何展开社会交往;三年级侧重深化职业生涯理念,有针对性地接受形势教育,强化就业竞争意识;四年级重点学习掌握求职择业的各种技能。整个教育过程都应该注意培养学生思辨的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意识(专科适量压缩)。

⑵成体系的就业指导讲座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指明方向。高密度、成体系、成规模的就业指导讲座是在“以学生为本、以市场为导向、以整合资源为目的”的思路下创建的较为完善的就业指导形式,培养大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的主体意识。

⑶依托辅导员队伍进行就业辅导,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细化目标。辅导员是大学生接触最多的,他们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最大的,所以在就业竞争力提升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这里需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辅导员自身就业素质的培养,使他们具备一般的就业知识结构;二是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工作有机结合。现实问题在于辅导员与专业教师的工作是分开的,两者传递的知识不能很好的转变成为学生就业的动力,是脱节的。

⑷学生组织开展的职业素质拓展活动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提供平台。解决学生组织官僚化问题,增强学生自治能力,从而构建一个健康、自主、自由的发展环境,使之成为真正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平台。

2.从大学学习期间来看,围绕专业培养良好的行为模式,提高职业自我效能感职业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职业领域的具体表现,反映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职业的相关任务或行为的能力的知觉,或者说是对达到职业行为目标的信心或信念。职业自我效能感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与职业内容有关的自我效能,即个体对自身完成某一职业所规定的有关内容(如该职业所需教育、某种具体职业任务等)能力的信念;另一方面是有关职业行为过程的自我效能,即个体对自身完成有关职业行为过程(如职业决策、职业找寻等)实现行为目标能力的信念。

在曹宁宁、宋丽贞、朱冬林、丁怡的研究中指出求职初期高校毕业生职业自我效能感总体水平偏低,多数同学对成功择业缺乏信心。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总体水平偏低主要体现在职业选择阶段,对职业行为过程自我效能感不高。低自我效能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范围,学生试图回避主观认为竞争难度较高的工作岗在求职过程中缺乏积极主动的精神。低自我效能影响大学生在求职中的行为表现,主观上对自身求职能力的否定会直接影响外在的表现,给用人单位留下不够自信的印象。更为重要的是,低自我效能影响大学生进行职业发展规划的自觉意识,影响职业规划的客观性。合理的职业规划要建立在个体准确白我评价的基础上,职业自我效能作为大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重要方面,会对职业规划的全过程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大学生整体职业行为的实施。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培养高校毕业生职业自我效能,成为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学生自我效能培养的现实途径:

⑴营造自我效能提升的有利环境。相对于基础教育来说,高等教育的学生,已经有了相当的活动能力,学校应该有意识地创设条件,营造环境,让他们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全面提升自己的心理能力和其他身心技能。浓郁的校园文化和进取奋斗的精神都极利于学生自我效能的提升。同时,加上上述课程的开设,也是自我效能提升的环境构建内容之一。通过心理健康咨询和指导,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

⑵指导学生学会积极的自我强化。一是指导学生学会看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建立信心。二是减轻差生的自卑心理,学校和教师看到差生有进步应及时给予适度的鼓励。三是在学生遇到学习困境或求职失败时尽量避免将他们与和自己能力相似的人作比较;当学生取得好成绩时鼓励他们向更好的学生看齐,鞭策其进步。

⑶大学生自己有计划开展自我效能提升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能将理论知识有效应用于实际,有助于多方面能力素质培养,大学生要有计划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包括外出参观、社会调查、尝试上岗、职前培训、专业实习、组织专题活动等等,在这些具有多功能的活动中,有意识地渗透职业角色意识和就业心理强化,能够大幅度职业自我效能感,有利于求职就业的竞争进取。

3.从技能提升的角度出发,增强竞争策略的学习,以提高求职的应变力

有了以上两个方面的积累与锻炼,大学生还需要积累一定的就业竞争策略。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如果没有就业竞争策略的运用,可能要走一些弯路,甚至发挥不了自身的就业优势。大学生应该明白,在很多情况下,求职实际上是在推销自己,推销自己的能力。基于这点考虑,大学生可以借鉴市场营销学中的相关知识来指导求职。

⑴差异化策略,有效展现自身强于他人的能力。销售是卖方与买方的一种沟通活动,是价值交换活动,大学生就业提供的价值是什么呢?不是你的学校,不是你获取的证书、奖状和各种荣誉,而是你的工作能力或潜在工作能力将给企业带去的未来价值。但是,这个“价值”又得通过有形的东西来展示。当前,有许多方式可以采用,如自制的书面简历、视频简历、电子简历、面谈等,不管哪种,都要突现你的不同,这种不同是能使人相信某个工作岗位你比其他应聘者更适合。这在供过于求的市场状况下是十分必要的,只要突现差异,才能引起人的注意,才可能从众多求职者中被人了解,对你产生兴趣。

⑵集中策略,加深用人单位对自己的认识。由于在供过于求的市场情况下,企业对来求职的人总是挑三拣四的,希望从众多求职者中挑选出理想的人员。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首先应确定就业范围,从而增强自己的求职信心,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坚信自己是能胜任工作的;其次,不要怕被人拒绝,包括当面的和应聘现场的条件的。拒绝是种信息,要分析被拒绝的原因是什么,是自己真的不具备能力,还是招聘者的优势地位导致的。如果是后者,你的坚持将能感动招聘者,能让人相信你的求职是真诚的,是值得信任的。这些都需要时间,所以必须将所有资源(时间、知识、信息等)集中起来,才能发挥最大效能。

⑶迂回策略,避开激烈的现场竞争。相关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就业的渠道很重要的是人才招聘现场。现场中被认为是好企业面前的人是很多的,如果仅仅通过现场投递简历来求职,被录用的概率不高。此时,迂回策略是个不错的选择。孙子云:以迂求直,善之善战。大学生应该做的工作包括:积极获取招聘企业的相关信息;企业所在的行业特征,如竞争状况、客户情况等;主动上门求职,争取认识企业内部的相关人员。通过获取这些资源,来达到求职的目的。这比在竞争激烈的现场简单递简历求职更有效。

参考文献:

[1]陈澎.构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模式[J].科技广场,2007,4.

[2]张小.论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