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_第1页
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_第2页
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_第3页
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_第4页
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次TOC\o"1-2"\h\z\u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33.1基本要求 33.2评价与等级划分 34土地利用 54.1控制项 54.2评分项 55生态环境 85.1控制项 85.2评分项 86绿色建筑 116.1控制项 116.2评分项 117资源与碳排放 137.1控制项 137.2评分项 138绿色交通 168.1控制项 168.2评分项 169信息化管理 189.1控制项 189.2评分项 1810产业与经济 2010.1控制项 2010.2评分项 2011人文 2211.1控制项 2211.2评分项 2212技术创新 2512.1基本要求 2512.2创新项 251总则1.0.1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生态城区的评价,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绿色生态城区的评价。1.0.3绿色生态城区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城区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对城区的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建筑、交通、资源、信息化、碳排放、产业与经济、人文等元素进行综合评价。1.0.4绿色生态城区的评价,除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绿色生态城区greeneco-district在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筑、交通、产业配套等方面,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进行规划、建设、运营的城市开发区、功能区、新城区等。2.0.2开发强度developmentdensity指一个区域建设空间占该区域总面积的比例。建设空间包括城镇建设、独立工矿、农村居民点、交通、水利设施以及其他建设用地等空间。开发强度又称作地块容积率。2.0.3三区四线threedistrictsandfourlines三区即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四线即蓝线、绿线、黄线、紫线。2.0.4城区湿地资源保存率urbanwetlandresourcesconservationrate城区规划建设前后对基地中纳入城市蓝线范围内,具有生态功能的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的保存比率。即:城区湿地资源保存率(%)=规划建设后城区湿地面积/规划建设前城区湿地面积。2.0.5年径流总量控制率volumecaptureratioofannualrainfall以当地多年日降雨量统计为依据,场地雨水通过采取自然和人工强化渗透、滞留、调蓄和回用等措施,一年内累计得到控制的径流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百分比。2.0.6绿色交通GreenTransportation通过建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满足交通需求,提高交通效率,使城市交通通达有序、安全舒适、低能耗、低污染。2.0.7绿色建材指在全生命周期内可减少对天然资源消耗和减轻对生态环境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

3基本规定3.1基本要求3.1.1绿色生态城区的评价应以城区为评价对象,城区的规模不应小于3平方公里,并且具有明确的规划用地范围。3.1.2绿色生态城区的评价应分为规划设计评价、实施运管评价两个阶段。3.1.3绿色生态城区规划设计评价阶段应满足以下条件:1城区已按绿色、生态、低碳理念编制完成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建筑、市政、交通、能源、水资源利用等专项规划,并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2城区内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现行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中的一星级及以上的评价标准;3城区内两年内绿色建筑开工建设规模不少于200万平方米;4制定规划设计评价后三年的实施方案。3.1.4绿色生态城区实施运管评价阶段应满足以下条件:1城区内主要道路、管线、水体等建成并投入使用;2城区内主要城市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3城区内不少于200万平方米建筑建成并投入使用一年及以上;4城区内具备涵盖绿色生态城区主要实施运管数据的监测或评估系统;5规划设计评价制定的后三年的实施方案完成率达到80%。3.1.5申请评价方应对城区进行技术和经济分析,合理确定城区规模,选用适当的技术、设备和材料,对规划、设计、施工、运管阶段进行全程控制,并提交相应分析、测试报告和相关文件。3.1.6评价机构应按本标准的有关要求,对申请评价方提交的报告、文件进行审查,并进行现场考察,出具评价报告,确定评价等级。3.2评价与等级划分3.2.1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指标体系应由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绿色建筑、资源与碳排放、绿色交通、信息化管理、产业与经济、人文8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每类指标的评分项总分为100分。为鼓励绿色生态城区的技术创新和提高,评价指标体系还统一设置技术创新项。3.2.2控制项的评定结果为满足或不满足。评分项的评定结果为根据条、款规定确定得分值或不得分。技术创新项的评定结果为某得分值或不得分。3.2.3评价指标体系8类指标各自的评分项得分Q1、Q2、Q3、Q4、Q5、Q6、Q7、Q8,按参评城区的评分项实际得分值除以适用于该城区的评分项总分值再乘以100分计算。3.2.4绿色生态城区评价的总得分按下式进行计算,其中评价指标体系8类指标评分项的权重W1~W8按表3.2.4取值。ΣQ=W1Q1+W2Q2+W3Q3+W4Q4+W5Q5+W6Q6+W7Q7+W8Q8+Q创新(3.2.4)表3.2.4绿色生态城区分项指标权重项目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绿色建筑资源与碳排放绿色交通信息化管理产业与经济人文规划设计20.080.08实施运管.5技术创新项的附加得分按本标准第12章的有关规定确定。3.2.6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按总得分确定等级。绿色生态城区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3个等级。3个等级的绿色生态城区均应满足本标准所有控制项的要求。当绿色生态城区总得分分别达到50分、65分、80分时,绿色生态城区等级分别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4土地利用4.1控制项4.1.1城区规划前对当地气候、地质、资源等进行生态本底条件系统分析,为对山体、河流、湖泊、湿地、林地等进行生态保护,划定三区四线,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制定不同区域土地开发强度,并获得规划部门的审批。4.1.2城区规划注重土地功能的复合性,建设用地至少包含居住用地(R类)、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类)、商业服务业用地(B类)。4.2评分项Ⅰ混合开发4.2.1城区内每1平方公里内包含居住用地(R类)、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类)及商业服务业用地(B类)中的两类或三类用地性质的混合用地面积占城区总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评价总分值为10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比例不小于50%,得5分;2比例不小于60%,得7分;3比例不小于70%,得10分。4.2.2城区采用公共交通导向的用地布局模式,在轨道交通站点及公共交通站点周边500米范围内采取居住用地(R类)、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类)、商业服务业用地(B类)中的:1任意两种关联用途用地的混合开发,得5分;2所有三种关联用途用地的混合开发,得7分;3任意两种关联用途用地的混合开发和地上地下一体化综合开发模式,得8分;4所有三种关联用途用地的混合开发和地上地下一体化综合开发模式,得10分。4.2.3城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地下空间开发与地上建筑、停车场库、商业服务设施或人防工程等功能空间紧密结合、统一规划,评价分值为5分。Ⅱ规划布局4.2.4合理规划除工业区用地以外的城区公共路网密度,评价总分值为10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路网密度大于8km/km2,得5分;2路网密度大于10km/km2,得7分;3路网密度大于12km/km2,得10分。4.2.5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具有较好的便捷性,评价总分值为15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幼儿园、托儿所服务半径不大于300米,所覆盖的用地面积占居住区总用地面积的比例不少于30%,得3分;2小学服务半径不大于500米,所覆盖的用地面积占居住区总用地面积的比例不少于40%,得3分;3中学服务半径不大于1000米,所覆盖的用地面积占居住区总用地面积的比例不少于50%,得3分;4养老服务设施服务半径不大于500米,所覆盖的用地面积占居住区总用地面积的比例不少于30%,得3分;5商业服务设施服务半径不大于500米,所覆盖的用地面积占居住区总用地面积的比例不少于60%,得3分。4.2.6城区用地内设置开放空间,单个开放空间的面积不小于500平方米,具有均好性、连续性、可达性,合理规划开放空间500米服务范围覆盖城区的比例,评价总分值为10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比例不少于40%,得5分;2比例不少于50%,得7分;3比例不少于60%,得10分。4.2.7城区用地内合理规划绿地率,评价总分值为10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绿地率不少于34%,得5分;2绿地率不少于35%,得7分;3绿地率不少于36%,得10分。Ⅲ建筑布局4.2.8城区内位于当地合理建筑朝向范围内的居住建筑面积占城区居住建筑总面积的比例,评价总分值为5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比例不少于80%,得2分;2比例不少于85%,得3分;3比例不少于90%,得5分。4.2.9以因地制宜为原则,城区规划考虑当地主导风向,规划建设中利用山体林地、河流、湿地、绿地、街道等形成连续的开敞空间打造城区通风廊道,且风道宽度不小于50米,评价分值为5分。4.2.10城区的空间形态、色彩风貌、建筑体量、照明规划以及标识系统等符合当地城市设计要求,体现地域文化特征,评价总分值为10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编制城区重点区域的城市设计文件,得5分;2建立相应的城市设计专家评审负责机制,得2分;3建立城区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实施监督机制,得3分;Ⅳ防灾减灾4.2.11城区制定综合防灾规划,满足突发灾害时紧急疏散、临时避难、应急保障救护、应急市政设施保障、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指挥的要求,评价总分值为101城区内合理规划布局应对突发灾害的避难场所及应急道路系统,得5分;2城区内合理规划布局紧急避难引导标识系统,得2分;3除满足以上两条外,同时满足城区内合理规划布局防灾救灾指挥场所和物资储备场所,得3分。

5生态环境5.1控制项5.1.1城区制定自然生态保护,以及地形地貌、土壤水体、动植物等管理措施和指标。5.1.2城区制定大气等环境质量控制措施和指标。5.1.3实行雨、污分流排水体制,城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100%。5.1.4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5.2评分项=1\*ROMANI自然生态5.2.1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评价总分值为10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综合物种指数达到0.50,得1分;达到0.60,得3分;达到0.70,得5分;2本地木本植物指数达到0.60,得1分;达到0.70,得3分;达到0.90,得5分。5.2.2合理规划绿化覆盖率,园林绿地养护管理良好,评价总分值为10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绿化覆盖率达到37%,得3分;达到42%,得4分;达到45%,得5分;2园林绿地养护管理水平一般,得3分;较好,得4分;好,得5分。5.2.3合理规划节约型绿地建设率,评价总分值为10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制定相关的鼓励政策、技术措施和实施办法,得2分;2节约型绿地建设率达到60%,得5分;达到70%,得6分;达到80%,得8分。5.2.4注重湿地保护,评价总分值为10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规划阶段完成基地湿地资源普查,并以完成当年为基准年,得5分;2城区湿地资源保存率达到80%,得1分;达到90%,得3分;达到100%,得5分。5.2.5合理采用低影响开发技术,推行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建设海绵城市。评价总分值为10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规划设计阶段提供城区绿色雨水基础设施设计方案或规划设计文件;实施运管阶段提供城区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实施方案或证明文件,得5分;2城区年雨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要求的下限值得5分,否则不得分。5.2.6场地防洪设计符合《防洪标准》GB50201及《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的规定,评价分值为5分。=2\*ROMANII环境质量5.2.7区域内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批准执行的城市水环境质量标准,评价总分值为10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功能区最低水质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Ⅴ类,得3分;2功能区最低水质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Ⅳ类,得7分;3功能区最低水质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Ⅲ类及以上,得10分。5.2.8建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评价总分值为10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年空气质量优良日达到240天,得1分;达到270天,得3分;达到300天,得5分;2PM2.5平均浓度达标天数达到200天,得1分;达到220天,得3分;达到280天,得5分。5.2.9合理控制城区的城市热岛效应强度,评价总分值为5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城市热岛效应强度不大于3.0℃,得3分;2城市热岛效应强度不大于2.5℃,得5分。5.2.10区域环境噪声质量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的规定,评价总分值为5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环境噪声区达标覆盖率达到80%,得1分;2环境噪声区达标覆盖率达到90%,得3分;3环境噪声区达标覆盖率达到100%,得5分。5.2.11实行垃圾密闭运输,有害垃圾分类收集,评价总分值为10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有有害垃圾单独收集容器,得3分;2建立有害垃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得3分;3生活垃圾密闭化运输,得4分。5.2.12城区市容环境良好、环卫设施管理到位,评价总分值为5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公共场所容貌,得3分;2公共设施容貌,得2分。

6绿色建筑6.1控制项6.1.1新建建筑全部达到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其中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的建筑面积比例不低于30%。新建大型公共建筑(办公、商场、医院、宾馆)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的面积比例不低于新建大型公共建筑总面积的50%。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100%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评价标准。6.1.2依据城区的总体规划,制定绿色建筑专项规划,明确城区内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6.2评分项6.2.1根据城区气候特色和地区资源现状,结合建筑不同功能,编制各类绿色建筑适用技术应用指南,评价分值为10分。6.2.2新建建筑积极执行高星级绿色建筑要求,提高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的比例要求,评价总分值为15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新建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5%,得10分;2新建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40%,得15分。6.2.3城区内既有建筑实施绿色改造,提升既有建筑的性能,评价总分值为10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既有建筑改造项目通过绿色建筑星级认证的面积比例达到10%,得5分;2既有建筑改造项目通过绿色建筑星级认证的面积比例达到20%,得10分。6.2.4新建建筑采用工业化建造技术,推行预制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及钢结构建筑,预制装配整体式单体建筑的装配率需达到40%以上,评价总分值为20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装配整体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得10分;2装配式整体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5%,得15分;3装配式整体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8%,得20分。6.2.5建设管理部门在项目审批各阶段建立绿色建筑项目建设的技术指南、建设导则等管理文件,评价分值为10分。6.2.6按照绿色施工的要求进行绿色建筑项目的建设,评价总分值为10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城区获得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建筑项目数量1项,得5分;2城区获得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建筑项目数量2项,得10分。6.2.7按照绿色建筑的运营要求落实绿色建筑项目的实施运管,评价总分值为15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取得绿色建筑运营标识的数量占竣工项目数量达到5%,得5分;2取得绿色建筑运营标识的数量占竣工项目数量达到10%,得10分;3取得绿色建筑运营标识的数量占竣工项目数量达到15%,得15分。6.2.8主管部门对绿色建筑项目进行建设效果后评估,评价分值为10分。

7资源与碳排放7.1控制项7.1.1城区应制定能源节约利用方案,统筹利用各种能源。7.1.2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实施运管阶段制定“用水现状调研、评估和发展规划报告”,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7.1.3提交详尽合理的碳排放计算与分析清单,制定分阶段的减排目标和实施方案。7.2评分项Ⅰ能源7.2.1城区内实行用能分项计量,评价总分值为8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实行用能分类分项计量,且纳入城市(区)能源监管平台,得4分;2实行集中供冷、供热计量收费,得4分。7.2.2勘查和评估城区内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及可利用量,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评价总分值为10分,按表7.2.2的规则评分。表7.2.2可再生能源利用评分规则可再生能源供应量占城区一次能源消耗的比例Rp得分2.5%≤Rp<5.0%55.0%≤Rp<7.5%8Rp≥7.5%107.2.3合理利用余热废热资源,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利用余热、废热,组成能源梯级利用系统,得6分;2采用分布式热电冷联供技术,系统的综合能源利用效率不低于70%,得6分。3采用以供冷、供热为主的天然气热电冷联供系统,一次能源效率不低于100%,得6分。7.2.4城区内新建建筑的设计能耗比国家现行节能设计标准规定值低10%以上,评价总分值为10分,根据设计能耗降低10%的新建建筑的面积比例按表7.2.4的规则评分。表7.2.4达标的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评分规则设计能耗降低10%的新建建筑面积比例An得分50%≤An<75%575%≤An<90%7≥90%107.2.5市政基础设施采用高效的系统和设备的比例达到80%,评价分值为6分。Ⅱ水资源7.2.6城区居民生活用水量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50331中的上限值与下限值的平均值,评价分值为5分。7.2.7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评价分值为5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城区供水管网漏损率不大于8%或低于《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规定的修正值,得3分;2城区供水管网漏损率不大于7%或低于《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规定的修正值1%,得4分;3城区供水管网漏损率不大于6%或低于《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规定的修正值2%及以上,得5分。7.2.8合理建设市政再生水供水系统,评价分值为6分。再生水供水能力和与之配套的再生水供水管网覆盖率均达到20%,得3分;达到30%,得4分;达到40%,得5分,达到50%得6分。7.2.9合理利用非传统水源,评价总分值为8分。利用率达到5%,得5分;达到8%,得8分。Ⅲ固废和材料资源7.2.10对再生资源进行回收利用,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70%,评价分值为3分。7.2.11城区实施生活垃圾和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评价总分值6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生活垃圾资源化率达到50%,得3分;2建筑废弃物管理规范化,综合利用率达到30%,得3分。7.2.12合理采用绿色建材和本地建材,评价总分值为6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绿色建材的使用比例达到5%,得3分;达到10%,得4分;2使用本地生产的建筑材料达到60%,得2分。Ⅳ碳排放7.2.13城区专设组织机构及人员负责管理减排工作,制定系统、规范的管理制度与有效的减排策略,评价分值为10分。7.2.14城区单位GDP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量和单位地域面积碳排放量等三个指标达到所在地和城区的减碳目标,评价分值为10分。

8绿色交通8.1控制项8.1.1在规划设计阶段应制定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智能交通等交通专项规划。8.1.2城区的交通规划应对降低交通碳排与提高绿色交通出行提出指导性措施与总体控制指标。8.1.3城区应建立独立、完整的步行及自行车系统,并采取有效管理措施。8.2评分项I交通体系8.2.1城区建立优先绿色交通出行的交通体系,评价总分值为15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绿色交通出行率大于65%但未达75%,得5分;2绿色交通出行率大于75%但未达85%,得10分;3绿色交通出行率大于85%,得15分。8.2.2城区形成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评价总分值为15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90%以上,得4分;2城区万人公共交通保有量达到15标台以上,得3分;3沿地面公共交通主要走廊设置公交专用道,得3分;4公共交通系统具有人性化的服务设施,得3分;5地面公共交通主要走廊途经灯控路口采取了公共交通信号优先,得2分。8.2.3城区形成连续、安全、通达的自行车交通系统,评价总分值为15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城区自行车道连续、并没有障碍物影响车道宽度,得6分;2城区自行车道具有合理的宽度,与机动车道间设绿化分隔带(分隔带宽度不小于1.5m),并形成林荫路,得3分;3城区公交枢纽和公共场所设置自行车停车设施,得3分;4城区自行车道具备完善的道路配套设施,得3分。8.2.4城区形成连续、安全、环境良好的步行系统,评价总分值为15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城区步行系统连续,并满足无障碍要求,得6分;2城区步行系统与周边环境、景观、城市公共空间相结合,得6分;3城区步行系统具备完善的道路配套设施,得3分。8.2.5城区实现各种交通系统(不包括步行)的整合和联运,不同交通方式换乘距离不大于200米,评价总分值为5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实现换乘距离不大于200米,得3分;2实现换乘距离不大于120米,得5分。8.2.6城区形成完善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络,每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点有足够的配车和停车设施,充、取车便捷,设备运转良好,评价分值为5分。II道路体系8.2.7城区道路设计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评价总分值为5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道路规划充分结合原有自然条件,得3分;2城市级道路采用可降低交通噪声的路面材料,得2分。8.2.8采用有效设计措施提高道路通行效率,评价分值为5分。III管理措施8.2.9城区制定有效减少机动车交通量的管理措施,评价分值为5分。8.2.10城区制定鼓励使用环保能源动力车的措施,评价分值为5分。8.2.11城区采用高效停车措施,评价分值为5分。8.2.12城区制定停车换乘的管理措施,评价分值为5分。

9信息化管理9.1控制项9.1.1应建立城区能源与碳排放信息管理系统,并正常运行。9.1.2应建立城区绿色建筑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绿色建筑建设的信息化管理。9.1.3应建立城区绿色生态公共信息平台,并正常运行。9.2评分项Ⅰ城区管理9.2.1建立城区公共安全系统,并实行消防监管,评价总分值为14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城区具有公共安全系统,得8分;2城区具有消防监管系统,得6分。9.2.2城区实行环境监测信息化,评价总分值为14分。9.2.3城区实行水务信息管理,评价总分值为14分。9.2.4城区实行道路监控与交通管理,评价总分值为12分。9.2.5城区实行停车信息化管理,评价总分值为5分。9.2.6城区实行市容卫生信息化管理,评价总分值为12分。9.2.7城区实行园林绿地信息化管理,评价总分值为7分。9.2.8城区具有地下管网信息管理系统,评价总分值为4分。Ⅱ信息服务9.2.9城区信息通信服务设施完善,评价总分值为6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无线网络的覆盖率应不低于95%,得2分;2居民宽带网络接入率应不低于90%,得2分;3光纤入户率应不低于90%,得2分。9.2.10具有绿色生态城区市民信息服务系统,评价总分值为8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可发布城区的生态与能耗信息,并与公众互动,得3分;2进行绿色生态环境建设和绿色行为的宣传、教育,得3分;3可受理绿色生态问题的投诉,得2分。9.2.11城区实行道路与景观的照明节能控制,评价总分值为4分。

10产业与经济10.1控制项10.1.1编制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明确产业低碳发展目标,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及产业结构,制定产业引入与退出措施。10.1.2控制工业类别及其用地规模,严控三类工业企业进入。10.1.3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城区,职住平衡比控制在0.8~1.2之间,促进城区产城融合,平衡发展。10.2评分项Ⅰ高效利用资源10.2.1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低于所在省(市)节能考核目标,评价总分值为20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表10.2.1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评分规则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低于所在省(市)目标且相对基准年的年均进一步降低率得分>0.3%且<0.5%10>0.5%且<0.8%15>0.8%2010.2.2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低于所在省(市)节水考核目标,评价总分值为20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表10.2.2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水耗评分规则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水耗低于所在省(市)目标且相对基准年的年均进一步降低率得分>0.3%且<0.5%10>0.5%且<0.8%15>0.8%20II优化产业结构10.2.3明确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或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评价总分值为20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1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5%以上,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以上,或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以上,得10分;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0%以上,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以上,或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1%以上,得15分;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5%以上,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5%以上,或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5%以上,得20分。10.2.4构建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评价总分值为10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形成完整的中长期绿色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符合本地区特色,具有可行性,得4分;2城区产业间形成相互关联,或产业副产品实现相互利用,得3分;3形成完整或较为完整的绿色产业循环经济体系,得3分。10.2.5工业废气、废水100%达标排放,危险固体废弃物100%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置,评价分值为10分。Ⅲ产业准入与退出10.2.6工业用地投资强度高于《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评价总分值为10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表10.2.6工业用地投资强度评分规则工业用地投资强度高于《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准入值分值10%415%720%1010.2.7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实行节能、节水、碳排放评估制度,重点项目能耗、水耗、碳排放达到国家或行业定额先进值水平,评价分值为10分。

11人文11.1控制项11.1.1城区规划设计与建设阶段实施公众参与。11.1.2编制绿色生活与消费导则。11.1.3保护城区内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11.2评分项I以人为本11.2.1城区规划设计与建设阶段公众参与的组织形式和参与机构多样化,评价分值为8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公众参与组织形式多于四种,得4分;2公众参与的参与机构包括政府机构、非政府/营利机构、专业机构和居民,得4分。11.2.2城区公共设施免费开放使用,评价分值为7分,按表11.2.2的规则评分。表11.2.2城区公共设施免费开放率评分表城区公共设施免费开放率得分≥70%且<80%5≥80%且<90%6≥90%711.2.3设置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体系,评价分值为7分,按表11.2.3的规则评分。表11.2.3城区每千名老年人床位数评分表每千名老年人床位数得分≥35且<403≥40且<455≥45711.2.4设置针对失业和残障人士的就业介绍和技能培训服务体系,评价分值为7分。11.2.5设置人性化和无障碍的过街设施,增强城区各类设施和公共空间的可达性,评价分值为7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50%过街天桥和过街隧道设置无障碍电梯或扶梯,得3分;2所有人行横道设置盲人过街语音信号灯,得2分;3合理设置夜间行人按钮式信号灯,得2分。II绿色生活11.2.6鼓励城区居民开展节能,有促进节能措施,评价分值为6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制定激励或管理措施,鼓励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5℃,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高于20℃,评价分值为3分;2制定优惠措施,鼓励居民购置一级或二级节能家电,评价分值为3分。11.2.7鼓励城区居民开展节水,有促进节水措施,评价分值为6分,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制定居民用水阶梯水价,促进居民开展行为节水,评价分值为3分;2制定优惠措施,鼓励居民购置节水器具,评价分值为3分。1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