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几校联考六年级下学期语文5月期中试卷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几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5月期中试卷
一、基础知识。【35分】
1.(2024六下·衡山期中)读拼音,写词语。
一个阳光mínɡmèi的下午,我和小丽一起去溜冰。突然,一个小女孩失去kònɡzhì,xuánzhuǎn着朝小丽撞过来,俩人都bàndǎo在冰面上。小女孩吓得哭了起来,小丽不但yuánliànɡ了她,还帮她róucuō摔得红肿的膝盖。
【答案】明媚;控制;旋转;绊倒;原谅;揉搓
【知识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根据拼音写词语的能力。结合句子所给信息,根据拼音写出对应词语。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媚、制、旋、绊、谅、揉、搓"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明媚、控制、旋转、绊倒、原谅、揉搓
【点评】解答本题,要根据句子的含义写出对应的词语,同音字很多,注意句子所描述的内容。
2.(2024六下·衡山期中)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①零七八碎②泣涕零如雨③百花凋零
A.液体滴落
B.植物凋谢
C.部分的,细碎的,与“整”相对
【答案】C;A;B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①零七八碎:形容又零碎又乱。零:部分的,细碎的,与“整"相对。
②泣涕零如雨: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零:液体滴落。
③百花凋零:形容秋霜严酷,触目伤怀的情景。零:植物凋谢。
故答案为:①C②A③B。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3.(2024六下·衡山期中)为下列句子选择恰当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⑴男孩儿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____。
⑵他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山坡上,心里感到很____。
⑶____的晚风吹走了白天的酷热。
⑷深秋了,小河里的水已变得____了。
A.凄凉荒凉冰凉清凉
B.凄凉荒凉清凉冰凉
C.荒凉凄凉清凉冰凉
D.荒凉凄凉冰凉清凉
【答案】C
【知识点】词语搭配;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凄凉:寂寞冷落(多用来形容环境或景物)。
荒凉:人烟少;冷清。
冰凉:凉而使人感觉爽快。
清凉:凉而使人感觉爽快。
(1)结合语境选择“荒凉"。
(2)结合语境选择”凄凉"。
(3)结合语境选择”清凉"。
(4)结合语境选择”冰凉"。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辨析每组词的不同,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填空。选词填空题还考查我们的日常词汇和语言积累,许多固定搭配或者约定俗成说法,凭借语感即可做出答案。
4.(2024六下·衡山期中)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
B.同学们都是一群乌合之众,都在为进球而欢呼。
C.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老师交代的任务完成了!
D.春天来了,大地到处呈现出万象更新的景象。
【答案】B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A、C、D正确;
B.“乌合之众”意思是像乌鸦聚集在一起的一群人,比喻凑在一起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人群。结合语境“都为进球而欢呼"可知运用不当。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理解与运用,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及所给词语的意思进行判断选择。
5.(2024六下·衡山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沈从文的《腊八粥》主要讲述了腊八粥的来历。
B.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中使用了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C.《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朱自清,里面的“我”不是作者自己。
D.《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的马克·吐温。
【答案】B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分析】考查了课文理解和文化及文学常识,对课文的理解,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A.沈从文的《腊八粥》主要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粥"和“喝粥"两件事,展示了一幅淳朴、和睦的图景,表现出了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家庭亲情的眷念。说法错误。
B.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中使用了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说法正确。
C.《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史铁生,里面的“我"是作者自己。说法错误。
D.《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的笛福。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6.(2024六下·衡山期中)写出下面事物的寓意。
①过年吃年糕:
②中秋节赏月:
【答案】步步高升;团圆
【知识点】习俗及习俗寓意
【解析】【分析】根据积累可知,(1)过年吃年糕:春节吃年糕,含吉祥之意,从字面意思上来说,年与粘同音,能理解成为新年或团圆凝聚之意,而糕谐音高,寓意步步高升。
(2)中秋节赏月:中秋赏月,是指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观看满月,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盛于唐宋。传说嫦娥为保丹药不落入恶人之手,误食后升天奔月,恰值农历八月十五,其夫后羿和百姓因思念她,而在这一天赏月、吃月饼,盼其归来。
故答案为:(1)步步高升;(2)团圆。
【点评】考查了文化与文学常识,要注重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与收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读物内容非常熟悉。
7.(2024六下·衡山期中)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造句。
①凄凉(荒凉冷落):____________
②凄凉(悲惨):____________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仿写句子)
如,,
如,。
(3)喂,我的铅笔丢了,把你的铅笔给我用一下。(改为有礼貌的说法)
_________
(4)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①心爱的小狗走失了,我伤心得。
②小狗失而复得,我高兴得。
(5)从下面的两个情境中任选一个,写出自己心情“好”与“不好"时的情感。
鲜花刮风
①心情好:____________
②心情不好:____________
【答案】(1)①走进山沟,满目凄凉,到处都是残破不堪的景象。②想起往事,我心里觉得很凄凉。
(2)过去的日子;浮云;被清风吹散了;过去的日子;积雪;被阳光融化了
(3)你好,我的铅笔丢了,能把你的铅笔借给我用一下吗?
(4)心都要碎了;一蹦三尺高
(5)阳光明媚,微风拂面,风中夹杂着鸟儿的歌声,花朵的芬芳。窗外风呼呼吹,疫情造成宅家里什么事情都做不成,阳台上的绿萝犹如吊着一个铅球被扯住一样,不管怎么样都不生长了。
【知识点】遣词造句;仿写
【解析】【分析】(1)①凄凉:荒凉冷落。可造句:走进山沟,满目凄凉,到处都是残破不堪的景象。②凄凉:悲惨。可造句:想起往事,我心里觉得很凄凉。
(2)例句是比喻句,仿写时注意。
(3)把“喂”改为“你好”,“把你的铅笔给我用一下。”改为“能把你的铅笔借给我用一下吗?"。
(4)例句运用夸张手法,补充句子时注意。
(5)分析题干可知,要求从题干的情境中选择一个,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完成时要注意分析所给词语,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合理的想象后写话。
例如:刮风。心情好:阳光明媚,微风拂面,风中夹杂着鸟儿的歌声,花朵的芬芳。
心情不好:窗外风呼呼吹,疫情造成宅家里什么事情都做不成,阳台上的绿萝犹如吊着一个铅球被扯住一样,不管怎么样都不生长了。
故答案为:(1)①走进山沟,满目凄凉,到处都是残破不堪的景象。②想起往事,我心里觉得很凄凉。(2)过去的日子浮云被清风吹散了;过去的日子积雪被阳光融化了;(3)你好,我的铅笔丢了,能把你的铅笔借给我用一下吗?(4)①心都要碎了;②一蹦三尺高;
(5)①阳光明媚,微风拂面,风中夹杂着鸟儿的歌声,花朵的芬芳。②窗外风呼呼吹,疫情造成宅家里什么事情都做不成,阳台上的绿萝犹如吊着一个铅球被扯住一样,不管怎么样都不生长了。
【点评】考查了句子仿写、词语仿写、改写句子、补充句子、扩展写话。句子仿写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8.(2024六下·衡山期中)判断正误。
(1)读名著,先大致了解它的写作背景,能帮助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
(2)《匆匆》一文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作者忙碌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间不够用的无奈和惋惜。
(3)《鲁滨逊漂流记》一文中的鲁滨逊是一个冒险家和航海家,他独自一人在一座荒岛上生活了28年以后被救,终于回到了英国。
(4)“耄耋老人"指的是100岁的老人。
【答案】(1)正确
(2)正确
(3)错误
(4)错误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相关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1)正确;
(2)正确;
(3)错误;鲁滨逊帮助船长制服了叛乱的水手,才返回英国。
(4)错误;耄耋老人是指八十岁。
故答案为:(1)正确;(2)错误;(3)错误;(4)错误;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阅读常识、文化常识、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二、积少成多。(5分)
9.(2024六下·衡山期中)积累与运用
(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2)春城无处不飞花,___。
(3)少壮不努力,!
(4)中庭地白树栖鸦,___。
【答案】(1)针尖上一滴水;时间的流里
(2)寒食东风御柳斜
(3)老大徒伤悲
(4)冷露无声湿桂花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1)选自《匆匆》;部分原文: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2)出自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结合题干中的“春城无处不飞花”,可知填写的诗句是“寒食东风御柳斜"。
(3)出自《长歌行》结合题干中的“少壮不努力”,可知填写的诗句是“老大徒伤悲"。
(4)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结合题干中的“中庭地白树栖鸦”,可知填写的诗句是“冷露无声湿桂花"。
故答案为:(1)针尖上一滴水;时间的流里;(2)寒食东风御柳斜;(3)老大徒伤悲;(4)冷露无声湿桂花。
【点评】考查了课文的背诵、诗歌默写,根据课文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会默写。
三、阅读感悟。(30分)
(2024六下·衡山期中)课内阅读。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0.“咬定青山不放松”中的“咬"字说明了()
A.竹子生长的位置非常险恶。B.青山上的岩石非常坚硬。
C.竹子很有劲。D.竹子紧紧扎根在石缝里。
11.作者通过描写竹子的生活环境之恶劣,赞美了竹子___的品质。
12.最后一句诗中的“”字,写出了竹子无畏无惧、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13.本诗是一首题画诗,下列还有哪些是题画诗用“√"标出来。
A.《墨梅》B.《惠崇春江晚景》
C.《滁州西涧》D.《江南春》
【答案】10.D
11.非常恶劣坚忍顽强
12.任
13.A;B
【知识点】诗
【解析】【点评】俗话说“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古诗的积累与背诵,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10.考查学生对字词的赏析。“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思是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从“咬”字可以看出,这句诗把“岩竹"拟人化,说明了竹子紧紧扎根在石缝里。
故答案为:D
11.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阅读诗歌可知,作者通过描写竹子的生活环境非常恶劣,赞美了竹子坚忍顽强的品质。
故答案为:非常恶劣坚忍顽强
12.考查了学生对诗歌词句的理解。结合诗歌内容可知,最后一句诗中的“任”是“任凭"的意思,“任”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竹子无畏无惧、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故答案为:任
13.考查学生对诗歌体裁的理解。A.《墨梅》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B.《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
C.《滁州西涧》这首诗描写了富有诗情画意的一系列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这首诗并不是题画诗。
D.《江南春》这首诗以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这首诗并不是题画诗。
故答案为:AB
(2024六下·衡山期中)语段阅读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huíhuái)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báobó)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4.从文中括号里选出正确的音节。
15.选文节选自课文《》,作者是。
16.选文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章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17.“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句话饱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案】14.huáibó
15.匆匆;朱自清
16.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时间稍纵即逝的特点。
17.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内心自责、懊悔和矛盾的思想感情,说明了作者面对时间的逝去,很不甘心,他不愿意自己的生命就这么悄然消逝而自己却无所作为。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了解短文后,带问题读短文,可边读边做。深入了解主题,完成拓展。
14.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徘徊”的“徊"读“huái”。薄:[báo]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与“厚"相对。[bó]微;少;弱。故“薄雾”的“薄"读“bó”。
故答案为:huáibó
15.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选文节选自课文《匆匆》,作者是朱自清。
故答案为:匆匆朱自清
16.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簿雾,被初阳蒸融了"这个句子把“过去的日子”比作“轻烟、薄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时间稍纵即逝的特点。
故答案为: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时间稍纵即逝的特点。
17.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是一个反问句,运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内心自责、懊悔和矛盾的思想感情,说明了作者面对时间的逝去,很不甘心,他不愿意自己的生命就这么悄然消逝而自己却无所作为。
故答案为: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内心自责、懊悔和矛盾的思想感情,说明了作者面对时间的逝去,很不甘心,他不愿意自己的生命就这么悄然消逝而自己却无所作为。
(2024六下·衡山期中)课外阅读。
梅香
①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
②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艳红的梅花正以最美丽的姿容展露,富人颇为自己的花园里能开出这样美丽的梅花而感到无比快慰。
③突然,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富人去开了门,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寒风里冻得直发抖。那乞丐已在这开满梅花的园外冻了一夜,他说:“先生,行行好,可不可以给我一点东西吃"
④富人请乞丐在园门口稍稍等候,转身进入厨房,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饭菜,他布施给乞丐的时候,乞丐忽然说:“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呀!”说完,他转身走出去。
⑤富人愣在那里,感到非常震惊。他震惊的是,穷人也会赏梅花吗这是自己从不知道的。另一件震惊的事是,花园里种了几十年的梅花,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闻到过梅花的芳香呢
⑥于是,他小心翼翼地,以一种庄严的心情,生怕惊动梅花似的悄悄走近梅花,他终于闻到了梅花那含蓄的、清淡的、澄明无比的芬芳,然后他的眼睛濡湿了,他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为自己第一次闻到了梅花的芳香。
⑦是的,乞丐也能赏梅花,乞丐也能闻到梅花的香气,有的乞丐甚至在极饥饿的情况下,还能闻到梅花清明的气息。
⑧可见,好的物质条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位的人,而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人精神的清明,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一个人一生都闻不到梅花的香气一样值得悲悯。
⑨一个人的品质其实是与梅香相似的,是无形的,是一种气息。我们如果光是欣赏花的外形,就很难知道梅花有极淡的清香;我们如果不能细心地体会,也难以品味到一个人隐在外表之内的人格香气。
⑩最可惜的是,很少有人能回观自我,品赏自己心灵的梅香,大部分人空过一生,也没有体会到隐藏在心灵内部极幽微的内心的芳香。
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现在,让我们一起以一种庄严的心情,走到心灵的花园,放下一切的缠缚,感受从我们内心中流露出的梅香吧!
18.默读文章,仿照例子完成内容梳理。
(赏梅花)快慰→(赞梅花)→感动→(悟梅品)
19.富人听了乞丐的话感到震惊,原因有二:其一,___;其二,_________。
20.文中说“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请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富有”的理解。(4分)
21.读了文章,你想到了哪些赞美梅花的诗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两句。
22.文章题目“梅香"指的是()
A.梅花那含蓄的、清淡的、澄明无比的芬芳。
B.一个人精神的清明和隐在外表内部的人格香气。
C.既指梅花自身的芳香,也指一个人隐藏在外表内部的人格魅力。
D.一个人身上无形的香气。
【答案】18.震惊;闻梅香;庄严
19.穷人怎么也会赏梅花;自己种了几十年的梅花,从来没有闻到过梅花的香味。
20.“富有”指的是精神上所拥有的一切,懂得自己的价值,做到有品位,能回观自我,品赏自己心灵的梅香。
2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22.C
【知识点】散文阅读
【解析】【点评】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带着问题读短文,可边读边做。
18.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并进行梳理。通读短文可知,由“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艳红的梅花正以最美丽的姿容展露,富人颇为自己的花园里能开出这样美丽的梅花而感到无比欣慰。"可知,富人赏梅花时时欣慰的。由“乞丐忽然说:‘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呀!’说完,他转身走出去。富人愣在那里,感到非常震惊。”可知看见乞丐赞美梅花时,富人是震惊的。由“他终于闻到了梅花那含蓄的、清淡的、澄明无比的芬芳,然后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为自己第一次闻到了梅花的芳香而感动。"可知,富人闻到梅花香味时,是感动的。由“现在,让我们一起以一种庄严的心情,走到心灵的花园,放下一切的缠缚,感受从我们内心中流露出的梅香吧!”可知,富人以庄严的心情感悟了梅花的品质。
故答案为:震惊闻梅香庄严
19.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通读短文可知,由“富人愣在那里,感到非常震惊。他震惊的是,穷人也会赏梅花吗?这是自己从不知道的。另一件震惊的事是,花园里种了几十年的梅花,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闻到过梅花的芳香呢?"可知,富人震惊的原因:其一,穷人也会赏梅花;其二,花园里种了几十年的梅花,自己从来没有闻到过梅花的芳香。
故答案为:穷人怎么也会赏梅花自己种了几十年的梅花,从来没有闻到过梅花的香味。
20.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分析。文章记叙了乞丐闻到梅花的芳香,富人为此感到震惊,也第一次闻到梅花的芳香。“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说的是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乞丐精神的清明,在精神上他是富有的,“富有"指的是精神上所拥有的一切,懂得自己的价值,做到有品位,能回观自我,品赏自己心灵的梅香。
故答案为:“富有”指的是精神上所拥有的一切,懂得自己的价值,做到有品位,能回观自我,品赏自己心灵的梅香。
21.考查对知识的拓展延伸,古诗文的默写。学习了《梅香》这篇短文,让我们了解了梅花不光美丽,它还具有含蓄的、清淡的、澄明无比的芬芳品质。这也使我想到了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中的两句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意思是: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故答案为: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22.考查对题目的理解。短文题目是《梅香》,结合短文内容“好的物质条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位的人,而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人精神的清明,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一个人一生都闻不到梅花的香气一样值得悲悯"一个人的品质其实是与梅香相似的,是无形的,是一种气息。我们如果光是欣赏花的外形,就很难知道梅花有极淡的清香;我们如果不能细心地体会,也难以品味到一个人隐在外表之内的人格香气”可知,“梅香"的意思既:指梅花自身的芳香,也指一个人隐藏在外表内部的人格魅力。
故答案为:C
四、台。(30分)
23.(2024六下·衡山期中)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的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学做饭,第一次外出旅游,第一次受到表扬,第一次遭遇失败……请以“第一次▲”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
要求:①除诗歌和戏剧外,文体自选;②立意自定;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不少于500字;⑤书写认真,卷面整洁。
【答案】第一次洗衣服在学校里老师经常教育我们,在家里要给妈妈爸爸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在假期里的一天,妈妈教会了我怎样洗衣服。妈妈干活时,我总喜欢忙前忙后。妈妈在洗衣服,我也愿意帮帮忙,妈妈一看笑着说:“帅哥,妈妈教你洗衣服吧!"我毫不犹豫地说:“太好了!”于是,妈妈给我打来温水,我把我的线衣轻轻泡入水中,坐在小凳上,妈妈帮我挽起袖口,我像模像样地学了起来。按照妈妈告诉的顺序,我先洗领口,在衣服上轻轻打上透明皂,两个小手用力地来回搓动,一会儿工夫,领子洗干净了。我再认真地洗两个袖口,可能是我用力不当吧,搓了一会儿,两个手掌都红了,而且还痒痒。妈妈看见了,心疼地说:“要不今天别洗了!"我坚决地说:“不!我一定能行!你不是常说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吗?”妈妈一听还真高兴:“帅哥真是长大了,以后可以帮妈妈干活了。"我继续洗前身,然后再洗后身,每一处我洗得都很仔细。我觉得洗得挺干净,得到了妈妈的认可,我的心里比吃了蜜都甜。妈妈又帮我把脏水倒掉,换上新水,我认真地把肥皂沫洗掉了。把衣服甩干晾上,我已大功告成了。我现在穿着自己亲手洗的衣服,感受到劳动最光荣的意义。我可以骄傲地说:“我学会洗衣服了!”
【知识点】叙事类作文
【解析】【分析】本次习作为半命题的叙事作文,要求以“第一次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在成长过程中,有很多的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学做饭,第一次外出旅游,第一次受到表扬,第一次遭遇失败……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选择一个印象深刻或最想表达的去写。这是一篇叙事作文,写作时要将重点放在事件的叙述上,第一次做什么?过程怎样?你的收获是什么?注意叙事六要素,将事情叙述完整,叙述时要详略得当,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人物;同时要注意运用学到的修辞手法及积累的好词佳句,将作文写得生动具体,让人印象深刻。
【点评】作者选取了生活中亲身经历事情展开叙述,把学习的过程写得具体详细,并且揭示了中心“我现在穿着自己亲手洗的衣服,感受到劳动最光荣的意义”。
1/1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几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5月期中试卷
一、基础知识。【35分】
1.(2024六下·衡山期中)读拼音,写词语。
一个阳光mínɡmèi的下午,我和小丽一起去溜冰。突然,一个小女孩失去kònɡzhì,xuánzhuǎn着朝小丽撞过来,俩人都bàndǎo在冰面上。小女孩吓得哭了起来,小丽不但yuánliànɡ了她,还帮她róucuō摔得红肿的膝盖。
2.(2024六下·衡山期中)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①零七八碎②泣涕零如雨③百花凋零
A.液体滴落
B.植物凋谢
C.部分的,细碎的,与“整"相对
3.(2024六下·衡山期中)为下列句子选择恰当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⑴男孩儿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____。
⑵他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山坡上,心里感到很____。
⑶____的晚风吹走了白天的酷热。
⑷深秋了,小河里的水已变得____了。
A.凄凉荒凉冰凉清凉
B.凄凉荒凉清凉冰凉
C.荒凉凄凉清凉冰凉
D.荒凉凄凉冰凉清凉
4.(2024六下·衡山期中)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
B.同学们都是一群乌合之众,都在为进球而欢呼。
C.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老师交代的任务完成了!
D.春天来了,大地到处呈现出万象更新的景象。
5.(2024六下·衡山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沈从文的《腊八粥》主要讲述了腊八粥的来历。
B.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中使用了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C.《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朱自清,里面的“我”不是作者自己。
D.《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的马克·吐温。
6.(2024六下·衡山期中)写出下面事物的寓意。
①过年吃年糕:
②中秋节赏月:
7.(2024六下·衡山期中)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造句。
①凄凉(荒凉冷落):____________
②凄凉(悲惨):____________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仿写句子)
如,,
如,。
(3)喂,我的铅笔丢了,把你的铅笔给我用一下。(改为有礼貌的说法)
_________
(4)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①心爱的小狗走失了,我伤心得。
②小狗失而复得,我高兴得。
(5)从下面的两个情境中任选一个,写出自己心情“好"与“不好”时的情感。
鲜花刮风
①心情好:____________
②心情不好:____________
8.(2024六下·衡山期中)判断正误。
(1)读名著,先大致了解它的写作背景,能帮助理解作品的内容和价值。
(2)《匆匆》一文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作者忙碌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间不够用的无奈和惋惜。
(3)《鲁滨逊漂流记》一文中的鲁滨逊是一个冒险家和航海家,他独自一人在一座荒岛上生活了28年以后被救,终于回到了英国。
(4)“耄耋老人”指的是100岁的老人。
二、积少成多。(5分)
9.(2024六下·衡山期中)积累与运用
(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2)春城无处不飞花,___。
(3)少壮不努力,!
(4)中庭地白树栖鸦,___。
三、阅读感悟。(30分)
(2024六下·衡山期中)课内阅读。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0.“咬定青山不放松"中的“咬”字说明了()
A.竹子生长的位置非常险恶。B.青山上的岩石非常坚硬。
C.竹子很有劲。D.竹子紧紧扎根在石缝里。
11.作者通过描写竹子的生活环境之恶劣,赞美了竹子___的品质。
12.最后一句诗中的“"字,写出了竹子无畏无惧、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13.本诗是一首题画诗,下列还有哪些是题画诗用“√”标出来。
A.《墨梅》B.《惠崇春江晚景》
C.《滁州西涧》D.《江南春》
(2024六下·衡山期中)语段阅读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huíhuái)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báobó)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4.从文中括号里选出正确的音节。
15.选文节选自课文《》,作者是。
16.选文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章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17.“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这句话饱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2024六下·衡山期中)课外阅读。
梅香
①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
②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艳红的梅花正以最美丽的姿容展露,富人颇为自己的花园里能开出这样美丽的梅花而感到无比快慰。
③突然,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富人去开了门,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寒风里冻得直发抖。那乞丐已在这开满梅花的园外冻了一夜,他说:“先生,行行好,可不可以给我一点东西吃”
④富人请乞丐在园门口稍稍等候,转身进入厨房,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饭菜,他布施给乞丐的时候,乞丐忽然说:“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呀!"说完,他转身走出去。
⑤富人愣在那里,感到非常震惊。他震惊的是,穷人也会赏梅花吗这是自己从不知道的。另一件震惊的事是,花园里种了几十年的梅花,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闻到过梅花的芳香呢
⑥于是,他小心翼翼地,以一种庄严的心情,生怕惊动梅花似的悄悄走近梅花,他终于闻到了梅花那含蓄的、清淡的、澄明无比的芬芳,然后他的眼睛濡湿了,他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为自己第一次闻到了梅花的芳香。
⑦是的,乞丐也能赏梅花,乞丐也能闻到梅花的香气,有的乞丐甚至在极饥饿的情况下,还能闻到梅花清明的气息。
⑧可见,好的物质条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位的人,而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人精神的清明,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一个人一生都闻不到梅花的香气一样值得悲悯。
⑨一个人的品质其实是与梅香相似的,是无形的,是一种气息。我们如果光是欣赏花的外形,就很难知道梅花有极淡的清香;我们如果不能细心地体会,也难以品味到一个人隐在外表之内的人格香气。
⑩最可惜的是,很少有人能回观自我,品赏自己心灵的梅香,大部分人空过一生,也没有体会到隐藏在心灵内部极幽微的内心的芳香。
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现在,让我们一起以一种庄严的心情,走到心灵的花园,放下一切的缠缚,感受从我们内心中流露出的梅香吧!
18.默读文章,仿照例子完成内容梳理。
(赏梅花)快慰→(赞梅花)→感动→(悟梅品)
19.富人听了乞丐的话感到震惊,原因有二:其一,___;其二,_________。
20.文中说“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请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富有"的理解。(4分)
21.读了文章,你想到了哪些赞美梅花的诗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两句。
22.文章题目“梅香”指的是()
A.梅花那含蓄的、清淡的、澄明无比的芬芳。
B.一个人精神的清明和隐在外表内部的人格香气。
C.既指梅花自身的芳香,也指一个人隐藏在外表内部的人格魅力。
D.一个人身上无形的香气。
四、台。(30分)
23.(2024六下·衡山期中)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多的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学做饭,第一次外出旅游,第一次受到表扬,第一次遭遇失败……请以“第一次▲"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
要求:①除诗歌和戏剧外,文体自选;②立意自定;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④不少于500字;⑤书写认真,卷面整洁。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明媚;控制;旋转;绊倒;原谅;揉搓
【知识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根据拼音写词语的能力。结合句子所给信息,根据拼音写出对应词语。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媚、制、旋、绊、谅、揉、搓”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明媚、控制、旋转、绊倒、原谅、揉搓
【点评】解答本题,要根据句子的含义写出对应的词语,同音字很多,注意句子所描述的内容。
2.【答案】C;A;B
【知识点】字义
【解析】【分析】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①零七八碎:形容又零碎又乱。零:部分的,细碎的,与“整"相对。
②泣涕零如雨: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零:液体滴落。
③百花凋零:形容秋霜严酷,触目伤怀的情景。零:植物凋谢。
故答案为:①C②A③B。
【点评】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
3.【答案】C
【知识点】词语搭配;词语含义的理解
【解析】【分析】凄凉:寂寞冷落(多用来形容环境或景物)。
荒凉:人烟少;冷清。
冰凉:凉而使人感觉爽快。
清凉:凉而使人感觉爽快。
(1)结合语境选择“荒凉"。
(2)结合语境选择”凄凉"。
(3)结合语境选择”清凉"。
(4)结合语境选择”冰凉"。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辨析每组词的不同,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选择填空。选词填空题还考查我们的日常词汇和语言积累,许多固定搭配或者约定俗成说法,凭借语感即可做出答案。
4.【答案】B
【知识点】词汇运用
【解析】【分析】A、C、D正确;
B.“乌合之众”意思是像乌鸦聚集在一起的一群人,比喻凑在一起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人群。结合语境“都为进球而欢呼"可知运用不当。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理解与运用,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及所给词语的意思进行判断选择。
5.【答案】B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分析】考查了课文理解和文化及文学常识,对课文的理解,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A.沈从文的《腊八粥》主要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粥"和“喝粥”两件事,展示了一幅淳朴、和睦的图景,表现出了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家庭亲情的眷念。说法错误。
B.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中使用了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说法正确。
C.《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史铁生,里面的“我"是作者自己。说法错误。
D.《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的笛福。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6.【答案】步步高升;团圆
【知识点】习俗及习俗寓意
【解析】【分析】根据积累可知,(1)过年吃年糕:春节吃年糕,含吉祥之意,从字面意思上来说,年与粘同音,能理解成为新年或团圆凝聚之意,而糕谐音高,寓意步步高升。
(2)中秋节赏月:中秋赏月,是指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观看满月,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盛于唐宋。传说嫦娥为保丹药不落入恶人之手,误食后升天奔月,恰值农历八月十五,其夫后羿和百姓因思念她,而在这一天赏月、吃月饼,盼其归来。
故答案为:(1)步步高升;(2)团圆。
【点评】考查了文化与文学常识,要注重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与收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读物内容非常熟悉。
7.【答案】(1)①走进山沟,满目凄凉,到处都是残破不堪的景象。②想起往事,我心里觉得很凄凉。
(2)过去的日子;浮云;被清风吹散了;过去的日子;积雪;被阳光融化了
(3)你好,我的铅笔丢了,能把你的铅笔借给我用一下吗?
(4)心都要碎了;一蹦三尺高
(5)阳光明媚,微风拂面,风中夹杂着鸟儿的歌声,花朵的芬芳。窗外风呼呼吹,疫情造成宅家里什么事情都做不成,阳台上的绿萝犹如吊着一个铅球被扯住一样,不管怎么样都不生长了。
【知识点】遣词造句;仿写
【解析】【分析】(1)①凄凉:荒凉冷落。可造句:走进山沟,满目凄凉,到处都是残破不堪的景象。②凄凉:悲惨。可造句:想起往事,我心里觉得很凄凉。
(2)例句是比喻句,仿写时注意。
(3)把“喂"改为“你好”,“把你的铅笔给我用一下。"改为“能把你的铅笔借给我用一下吗?”。
(4)例句运用夸张手法,补充句子时注意。
(5)分析题干可知,要求从题干的情境中选择一个,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完成时要注意分析所给词语,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合理的想象后写话。
例如:刮风。心情好:阳光明媚,微风拂面,风中夹杂着鸟儿的歌声,花朵的芬芳。
心情不好:窗外风呼呼吹,疫情造成宅家里什么事情都做不成,阳台上的绿萝犹如吊着一个铅球被扯住一样,不管怎么样都不生长了。
故答案为:(1)①走进山沟,满目凄凉,到处都是残破不堪的景象。②想起往事,我心里觉得很凄凉。(2)过去的日子浮云被清风吹散了;过去的日子积雪被阳光融化了;(3)你好,我的铅笔丢了,能把你的铅笔借给我用一下吗?(4)①心都要碎了;②一蹦三尺高;
(5)①阳光明媚,微风拂面,风中夹杂着鸟儿的歌声,花朵的芬芳。②窗外风呼呼吹,疫情造成宅家里什么事情都做不成,阳台上的绿萝犹如吊着一个铅球被扯住一样,不管怎么样都不生长了。
【点评】考查了句子仿写、词语仿写、改写句子、补充句子、扩展写话。句子仿写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8.【答案】(1)正确
(2)正确
(3)错误
(4)错误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相关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1)正确;
(2)正确;
(3)错误;鲁滨逊帮助船长制服了叛乱的水手,才返回英国。
(4)错误;耄耋老人是指八十岁。
故答案为:(1)正确;(2)错误;(3)错误;(4)错误;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阅读常识、文化常识、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9.【答案】(1)针尖上一滴水;时间的流里
(2)寒食东风御柳斜
(3)老大徒伤悲
(4)冷露无声湿桂花
【知识点】古诗词填空
【解析】【分析】(1)选自《匆匆》;部分原文: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2)出自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结合题干中的“春城无处不飞花”,可知填写的诗句是“寒食东风御柳斜”。
(3)出自《长歌行》结合题干中的“少壮不努力”,可知填写的诗句是“老大徒伤悲”。
(4)出自唐代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结合题干中的“中庭地白树栖鸦”,可知填写的诗句是“冷露无声湿桂花”。
故答案为:(1)针尖上一滴水;时间的流里;(2)寒食东风御柳斜;(3)老大徒伤悲;(4)冷露无声湿桂花。
【点评】考查了课文的背诵、诗歌默写,根据课文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更要做到熟背、会默写。
【答案】10.D
11.非常恶劣坚忍顽强
12.任
13.A;B
【知识点】诗
【解析】【点评】俗话说“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古诗的积累与背诵,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
10.考查学生对字词的赏析。“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意思是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从“咬"字可以看出,这句诗把“岩竹”拟人化,说明了竹子紧紧扎根在石缝里。
故答案为:D
11.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阅读诗歌可知,作者通过描写竹子的生活环境非常恶劣,赞美了竹子坚忍顽强的品质。
故答案为:非常恶劣坚忍顽强
12.考查了学生对诗歌词句的理解。结合诗歌内容可知,最后一句诗中的“任"是“任凭”的意思,“任"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竹子无畏无惧、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故答案为:任
13.考查学生对诗歌体裁的理解。A.《墨梅》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B.《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
C.《滁州西涧》这首诗描写了富有诗情画意的一系列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这首诗并不是题画诗。
D.《江南春》这首诗以轻快的文字,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呈现出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出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这首诗并不是题画诗。
故答案为:AB
【答案】14.huáibó
15.匆匆;朱自清
16.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时间稍纵即逝的特点。
17.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内心自责、懊悔和矛盾的思想感情,说明了作者面对时间的逝去,很不甘心,他不愿意自己的生命就这么悄然消逝而自己却无所作为。
【知识点】课内现代文阅读
【解析】【点评】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了解短文后,带问题读短文,可边读边做。深入了解主题,完成拓展。
14.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徘徊”的“徊"读“huái”。薄:[báo]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与“厚"相对。[bó]微;少;弱。故“薄雾”的“薄"读“bó”。
故答案为:huáibó
15.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选文节选自课文《匆匆》,作者是朱自清。
故答案为:匆匆朱自清
16.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簿雾,被初阳蒸融了"这个句子把“过去的日子”比作“轻烟、薄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时间稍纵即逝的特点。
故答案为: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时间稍纵即逝的特点。
17.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是一个反问句,运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内心自责、懊悔和矛盾的思想感情,说明了作者面对时间的逝去,很不甘心,他不愿意自己的生命就这么悄然消逝而自己却无所作为。
故答案为: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内心自责、懊悔和矛盾的思想感情,说明了作者面对时间的逝去,很不甘心,他不愿意自己的生命就这么悄然消逝而自己却无所作为。
【答案】18.震惊;闻梅香;庄严
19.穷人怎么也会赏梅花;自己种了几十年的梅花,从来没有闻到过梅花的香味。
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抚顺矿务局职工工学院辅导员招聘笔试真题
- 2025年微机励磁屏项目合作计划书
- 体育赛事数据分析师笔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纯四氧化三锰项目建议书
- 2025年核电站用电缆项目建议书
- 2024年凉山州会理市定向考聘社区工作者真题
- 消费赠与合同
-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易错知识点专项练习(判断选择分单元编排附参考答案和点拨)
- 顶岗实习报告范文3000字
- 享税收优惠-8个备案管理税务风险需防范
- 房屋永久居住权协议书(2篇)
- 2025-2030年中国合成氨产品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CNAS-RL01:2019实验室认可规则
- 宁夏回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招聘备案人员真题
- 陈友芳:基于学科素养的思想政治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共54张)
- 广州市轨道交通四号线官桥站工程施工总承包项目招标文件
- 2024-2030年中国动态电压恢复器DVR市场规模调研及投资潜力分析报告
- 2025年部门预算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说明表
- 急救药品目录
- 体育赛事策划与管理全套课件
- 2024年第三届浙江技能大赛(装配钳工赛项)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