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梅州市高中期末考试参考答案(2024.7)
高一语文
1.D【解析】A项,原文第1段,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的是客家文化;B
项,原文第2段,围龙屋布局合理,另外,“均”表述绝对,于文无据;C项,原文第2段,
“此"指的是围龙屋各个部分既统一在住宅内部又互不干涉,显得协调而又和谐,“大公内
有小私”。
2.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推断能力。A项原文中明确提到了围龙
屋的主要结构和基本设施,包括正堂、横屋、正房、南北厅、花厅间、围龙、龙厅、化胎等。
B项原文中描述了客家人在传统节日会在围龙屋举行祭祖活动,体现了他们敬老尊贤的儒家
伦理思想。D项原文中描述了围龙屋的椭圆形象征意义,包括宇宙、天地、阴阳五行等基本
概念和宇宙起源论。C项与原文不符,原文中虽提到了围龙屋的选址会注意周围的山水形态__,但并未明确指出一定要建在依山傍水的山坡下;“首要"亦不准确。因此C选项不正确。
3.C【解析】A项体现客家崇文重教的社会风尚,B项反映围龙屋的奇特结构,D项表
现围龙屋的雕刻风格,彰显客家人的艺术文化水平。C项出现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元素,
正是古人认为构成宇宙的五种元素。围龙屋拥有这五行,也就拥有了与大千世界相一致的结
构要素与结构和谐。这正体现了人道与天道的协调统一。
4.①围龙屋的选址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对称,坐北朝南;②围龙屋的建造因地制
宜,利用周围环境,讲究佳山佳水的组合;③围龙屋由堂屋、横屋、正房等多个部分组成,
布局紧凑而合理。④围龙屋内部主次分明,各构成元素和谐统一,错落有序,体现了儒家长
幼尊卑的观念;⑤整体为椭圆形,体现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每点1分,共4
分)
5.A【解析】A项分析不正确。原文中插入阿响对师父叶七的回忆和内心活动并非补叙
手法,这些回忆和内心活动是通过阿响的内心活动展现的。A项对文章叙述技巧的分析不准
确。
6.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重要句子的作用的能力。D项虽然提到了“松
了一口气”的细节描写,更多体现的是上笼师傅因为得到韩师傅认可后的放松和安心,而非
对韩师傅的长期忍耐与妥协。
7.答案示例:①得月阁后厨的环境、陈设和器物是他熟悉的,与安铺自家的厨房如出一
辙,让他感到一种莫名的熟悉。②叶七是阿响的师傅,阿响在叶七师傅曾经工作过的地方,
感受到一种归属感和熟悉感。③阿响对厨艺有着深厚的热爱和追求,而得月阁是一个充满厨
艺气息的地方。
(第一点2分,后两点概括到其中一点即可得2分,满分4分。如答到“后厨温暖而湿
润的、浓郁而重浊的气息是他熟悉的,这样的环境让他感到熟悉。"韩师傅对新人阿响
没有为难和夸赞,与叶七师傅对阿响的教导是一脉相承的。”可酌情给分。)
8.答案示例:韩师傅追求的“道"主要体现在他对技艺的极致追求和坚守本心。①他重
视技艺的精益求精,对自己的技艺有极高的要求,如他能够仅凭听觉就能判断蒸笼火候,造
虾饺连包褶都讲求精准等,体现了他对技艺的精湛掌握。②他强调坚守本心,比如对阿响的
1
教导,让他不要过多地窥探和询问,专注于自己的本分;长年练功而致深陷的脚印,可见其
不竭意志和坚韧心力。这些都体现了韩师傅对技艺之道的追求和坚守。(每点3分,满分6
分。如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BDE【解析】具以奏闻,明皇诣陵,至寝宫,问所留示者何在?
10.B【解析】贻训子孙:留给子孙当作训诫;“贻”指留下。
11.B【解析】“太宗,中国古代帝王谥号"错误,“太宗”是庙号。
12.C【解析】C选项错误,材料二并未直接通过宋孝武帝和唐明皇的对比来强调帝王
节俭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而是通过多位帝王的节俭与奢侈行为的对比,来阐述节俭的重要
性。此外,文中并未明确指出“节俭的帝王能够带来国家的昌盛”,属过度推断。
13.(1)国君掌握帝王的重权,处在天地间重要的地位上,将推崇皇权的高峻,永保
无穷的福禄。
(“当”:主持、掌握,1分;“域中":天地间,1分;“休”:喜庆、福禄,1分;
大意1分)
(2)这就如同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水流得远啊。
(“伐根":砍断树根,1分;“以”:表目的,来,1分;“塞":堵塞,1分;大
意1分)
(3)此时,唐明皇刚刚就位不久,励精图治,因而见到太宗的遗物后有警惕(警醒、
忧惧)之感。
(“是时”:此时,这时,1分;“履位":就位、继位、登基,1分;“惕”:警惕、
警醒、忧惧,1分;大意1分)
[材料一译文]:
臣听说,想要树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扎得稳固;想要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
头;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德行和道义。源不深却希望水流得远,根不稳固却想要树木
长得好,德行不深厚却想使国家安定,我虽然很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
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王的重权,处在天地间重要的地位上,将推崇皇权的高峻,永
保无穷的福禄。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德行不能保持深厚,性
情不能控制欲望,这就如同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水流得远啊。
[材料二译文]:
帝王为创立基业并把基业传下去,将节俭作为规范,留给子孙当作训诫,只有贤能的子
孙才会效仿他们,并遵守他们的教导,否则,正好给自己找被人羞辱和讥笑的理由罢了。南
朝宋孝武帝对皇宫宅院进行大规模修整,拆掉了宋高祖刘裕临终时居住的那间阴室,准备在
这里新建玉烛殿,在他与群臣一起去观看(建造的情况)时,(只见)高祖的床头有一道土
障,上面挂的是葛条编的灯笼和用麻做的蝇拂。侍中袁凯于是大加称赞高祖的俭朴之德,孝
武帝(听后)并不答话,只是自言自语地说:“种田的老翁用的这些东西,已经节俭太过分
了。"唐朝高力士在太宗陵墓的寝宫中只见到梳箱一只、柞木梳子一把、黑角篦子一把、草
根刷子一把,感叹说:“太宗皇帝亲身树立了为帝王的准则,使得天下也随之繁荣安定,而
他自己随身所穿所用的,却只是这些东西。他是想以此传示子孙,告诫他们永葆节俭之德。”
高力士将这件事如实地向玄宗皇帝做了汇报。玄宗闻报,马上亲赴太宗陵,到寝宫问太宗所
2
留下的东西在何处?高力士手捧这些东西跪着献给皇帝,皇帝跪拜接受,其肃敬到了无以复
加的程度,并且说:“珍奇的夜光宝珠,垂棘的稀世美玉,难道能比这些更好吗?"皇帝当
即命令史官记载于典册。此时,唐明皇刚刚继位不久,励精图治,因而见到太宗的遗物后有
警惕(警醒、忧惧)之感。等到他的奢侈心一动,即使竭尽天下之财力也无法满足他的欲望,
对太宗的遗物哪里还有什么感觉呢?宋孝武帝不值得被指责,至于像齐高帝、周武帝、陈高
祖、隋文帝等,都有节俭的美德,而东昏侯、天元帝、陈后主叔宝、隋炀帝等人的骄奢极欲,
其程度超过了夏桀商纣,对他们就不必提倡什么节俭之德了。
14.C
15.①颈联“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通过描绘诗人在山间行走时所见之景,
寓情于景,意蕴丰富。②前句写前路被树遮蔽,让人疑心路已到头,表达了诗人对前程的迷
茫和不确定感;后句写转过山后又被云雾遮蔽,暗示了未来的不可预知和变幻莫测。③整联
诗既写出了山间的自然景象,又寓含了诗人对人生道路曲折坎坷的慨叹以及对未来未知和困
惑的思考。
16.(1)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2)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3)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4)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5)春光融融风雨凄凄
【解析】本题考查了必修下册名篇名句。注重重点字如“鉴、琼、荆卿、度"的书写,
每空1分,共10分。
17.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大放异彩”指闪耀着无比灿烂的光辉,
散发出奇异的光彩或色彩,比喻有着优异的表现或突出的成就。“五彩缤纷"五彩:青、黄、
赤、白、黑五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意为颜色繁多,色彩绚丽,十分好看的样子。这
句的主语是广交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应该是指它们颜色繁多,而是指
它们在广交会上有优异的表现,所以应选“大放异彩”;“好评如潮"比喻赞扬的评价很多,
“有口皆碑”意思是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对突出的好人好事一致颂扬。这里赞
扬的对象不是好人好事,而是采购商参展商对广交会的评价,所以不能用“有口皆碑"而应
该用“好评如潮”;“会谈"的双方或多方一般是国家、政党或民间团体之间的正式外交活
动,其会谈内容和目的通常较为严肃且具有政治意义,而“洽谈”则更倾向于商贸活动中的
协商和谈判,其内容和目的可能更加广泛,包括商业合作、贸易协商、合同签订等;“强劲"
指强大有力,强大是强盛壮大,这里用来形容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脉动,应该用强大有力即
“强劲”比较合适。所以应选A
18.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透过广交会,最直接的效果是让世
界看到一个更加开放、更加自信的中国,然后才是近距离感受到中国外贸新趋势、世界经济
新前景。中国与世界是由小到大的范围,所以应该是先“中国外贸新趋势"然后才是“世界
经济新前景,所以应选D。
19.尽管第135届广交会已落幕,但广交会的影响力将持续扩大。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对新闻评论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要求使用一个包含转折关系
3
的句子。前半部分“尽管第135届广交会已落幕”指出了事件的一个阶段性结束,对“第
135届广交会"的评价是“圆满落幕”;后半部分“但广交会的影响力将持续扩大"则强
调了尽管事件已经结束,但其产生的影响和启示将继续存在并发展;前后句的连接词应该
用转折性的关联词连接,如“但”或“却"。
其它参考:
广交会虽落幕,但合作持续升温,全球客商共享机遇,共赢未来。广
交会虽落幕,但其展现的新气象及后续活动仍持续吸引全球客商。广
交会虽落幕,但其展现的开放自信与外贸新趋势仍持续影响世界。
20.①要确定AI绘图的整体风格。如答到“整体设计体现中国特色”可酌情给分;
②确保AI绘图的准确性。(每句2分,共4分)
21.本次两会特刊我们采用了生成式AI技术,以“国潮风"为设计理念,将传统水墨与
现代元素巧妙结合,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的丰富形象。
【解析】主要介绍两会特刊版面设计的创新之处,即采用生成式AI技术和“国潮风”
设计理念。语言简洁明了,直接传达信息,同时展示《人民日报》海外版在创新方面的努力。
22.写作
此作文试题由材料段、任务段、要求段三部分组成。
(一)材料段解读
此作文题目与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有直接关联——我们
每天都会接触大量信息,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周围世界,但有时也给我们带来误导和烦
恼。我们获取的信息并不都是真实的,特别是网络上发布的信息常常会有讹误。《吕氏春秋
﹒察传》有言:“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因此,有辨识信息的自觉与能力,能够分辨各
种媒介信息的真伪,就成了当代人必须具备的媒介素养。
材料段共两句话。第一句,对信息时代的媒介信息做出评议:大量媒介信息既帮助我们
更好地认识世界,但也带来误导和烦恼。既肯定了媒介信息的积极意义,又通过“误导和烦
恼”指出其有讹误的部分,并由此对我们产生负面影响。第二句,延及至当下的信息时代情
境,提出主张:我们必须学会辨识媒介信息。“辨识"是辨认识别好坏的能力,“辨识媒介
信息”是针对“信息时代"青年的一种要求。
这段材料综合起来表达为:“信息时代”青年辨识媒介信息真伪、良莠,并恰当运用。
(二)任务段解读
任务段明确写作指令,“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为考
生指明了写作方向。“以上材料”中的第一句,交代了信息时代下媒介信息对我们的影响有
积极、消极之分,暗示考生在写作过程中应紧扣媒介信息的真伪、良莠之分,对媒介信息要
有正确的认识、要能恰当地运用;第二句,“我们必须学会辨识媒介信息”,明确了写作主
题。“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你"意味着要体现个人主体意识;“联想和思考”
意味着要联系生活,并间接告诉考生这个题目比较适合写成议论文。
(三)要求段解读
4
立意为先,立意就是考生从所提供的材料中提炼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确立写作内容,
立意是写好文章的关键。要求段的段首为“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角度”显示的是考生
看待问题的立场、是作文立意的抓手,角度明确,“意"才能立足,文章才能写好;角度不
“选准”,“意"就无法立足。考生写作要有角度意识,明确写作的方向,为提炼“意”奠
定基础,文章才能做到有思想性、深刻性及创新性。
在写作过程中,应结合“信息时代"媒介信息”,紧扣“辨识”,注意写作者的身份
是“你”,是当代青年。考生要透过材料的表层意义,深刻理解材料的内涵,进而准确理解
题目的要求,明确写作方向,明确立意的角度为“当代青年辨识媒介信息真伪、良莠,并恰
当运用"。
三、评分标准
(一)作文评价整体要求
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
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情境与任务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
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
(二)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1.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说明: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性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足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⑾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⑿见解新颖⒀材料新鲜⒁构思新巧⒂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⒃有个性特征
2.评分依据
5
54—60分:思想好,表达好,有明显亮点。主要表现为:立意准确鲜明,思想健康向
上,文体特征明确,全文能围绕材料的立意来写作,对媒介信息的本质、作用及影响有深入
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能够结合个人经历或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剖析;语言精准、流畅或有文
采,结构严谨,材料丰富等,850字以上。
48—53分:思想好,表达好,有亮点。主要表现为:立意准确鲜明,思想健康向上,
全文能围绕材料的立意来写作,对辨识媒介信息的认识有一定深度,能够结合个人经历或社
会现象进行剖析;语言流畅,结构完整,材料较为丰富,800字以上。
42—47分:思想好,表达一般,有亮点但不明显。主要表现为:立意正确,观点态度
较明确;全文能围绕材料的立意来写作,不偏离主题,对媒介信息的辨识有一定的认识,但
缺乏深入的分析;语言通顺,结构基本完整。
36—41分:思想较差,或表达较差。主要表现为:观点、态度不明确,或立意略有偏
差;内容基本能围绕材料的立意来写但有所偏离,对媒介信息辨识的认识较为浅显;结构比
较混乱;语言不够通顺或有明显逻辑漏洞;文体特征不够明显。
35分及以下:思想较差,表达较差。主要表现为:立意不正确或偏题,即观点不正确,
或另起一个话题,但内容与材料主题有一定关联;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多,无逻辑;
文体不明。
3.其他项
(1)平均分定在43分。
(2)1个错别字扣1分,不设扣分上限。字数不足者,每少50字扣1分,没有标题扣
2分。
(3)残篇评定:
①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每少50个字扣1分)
②400字以下的文章,不超过20分,不再扣字数分。
③200字以下的,不超过10分,不再扣字数分。
④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2分,不评0分。
⑤只写标题的,给1—2分,不评0分。
(4)违背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公序良俗的,打0分。
(5)大量抄袭试卷的阅读材料内容,或抄袭相关文章的,10分以下。
(6)卷面不整洁的,酌情扣1—2分。
(三)套作与抄袭判定
套作的,适当扣分;套作就是把预先准备好的作文材料,机械地理解作文题,生硬
地套用。判定为套作是比较严重的,不应将套作的判定扩大化。
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判定为抄袭要有
依据。
6
梅州市高中期末考试试卷(2024.7)
高一语文
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考生号、姓名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29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①客家人是由历史上南迁的北方汉人与南方人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个颇具特色的汉族民系。在中国地域文化中,客家文化以其民风民俗的古朴而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客家人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建造了众多土楼、围龙屋等著名的古民居建筑。梅州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以梅州为中心分布于粤、闽、赣边界地区的围龙屋,是客家历史文化具有标志性的建筑,它与北京的“四合院”、陕北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并称为中国五大传统民居建筑。
②围龙屋有着奇特结构和合理布局。围龙屋是由一座弧形的辅助建筑像城堡一样将主体住宅包围着的建筑群。整个建筑层层迭迭,有盘龙之状,故名“围龙屋”。围龙屋的主要结构类型有两堂两横一围龙,两堂四横一围龙,三堂两横一围龙,三堂四横一围龙及二围龙、三围龙甚至六围龙等。尽管规模大小不同,基本设施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置有堂屋、横屋、正房、南北厅、花厅间、围龙、龙厅、化胎(花头)、天井、禾坪、池塘等。围龙屋把生活起居、民间信仰、辅助劳作和饲养、加工等统一在住宅内部,同时各个部分又互不干涉,显得协调而又和谐,“大公内有小私”。围龙屋的精髓,就在于此。
③客家围龙屋,体现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④围龙屋结构主次分明,屋内住户按辈分高低及尊卑来分配房间,其中堂屋处于正中,一般由族长或辈分最高的人来居住,体现了儒家长幼尊卑的观念。
⑤每座围龙屋不论大小,都有祠堂。祠堂位于堂屋上厅,是整座围龙屋中最高大的建筑,同时也是围龙屋的中心,在此供奉祖先神牌,说明祖先崇拜在客家人心目中的地位。这里是围龙屋的礼制中心和最神圣的空间。每当年节以及婚丧嫁娶,族人都在此举行隆重的祭祖敬宗活动,体现了客家人尊祖敬宗、慎终追远的儒家伦理思想。
⑥客家人聚族而居,不少客家围龙屋内,都是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这实际上是以围龙屋维系着庞大的家族,这与儒家的理想社会是一致的。逢年过节,男女老少齐集上厅拜祖宗,在禾坪上舞龙、舞狮,敲锣打鼓,尽情欢乐,呈现出一派喜悦、祥和景象。反映了客家人团结互助、敬老尊贤、礼貌文明、知书达理的传统美德。
⑦围龙屋内的文字,亦处处彰显儒家思想,这是客家人对中原汉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许多围龙屋的大门口或祠堂前都竖有石笔,在祖公堂内,则有“进士"魁元”等牌匾,这些都是张杨本姓氏家族有人取得某种功名的标志,引导和鼓励子孙为“光宗耀祖"而奋斗。围屋内的堂联,则凝聚着客家文化的精华,创造出一种立身处世的文化氛围。
⑧除了浓厚的儒家伦理文化,围龙屋还深刻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围龙屋址的选择,首先注意房屋方向,要坐北朝南,房屋中轴线与南北子午线一致。其次是注意周围前后左右四方的山水形态,讲究佳山佳水的组合之妙,同时还用人造自然的文化行为来补充天然的山水。选择风水是宗教的,但其实质是使人居顺应山川形势,在视觉上使人居与天地山川和谐,在心理情感上使人居与自然形胜一致,使居室融合于天地,同化于大自然,在居室与自然景观层面上创造“天人合一"意境。
⑨围龙屋整体浑如鸡蛋的椭圆形,在中国古代哲学上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鸡蛋形是天地未分时的宇宙浑沌意象,隐含着宇宙、天地、阴阳五行、道、本源等基本概念,同时还隐含着从无到有、天地创生的宇宙起源论。围龙屋前的水塘象征阴,化胎代表山,象征阳,两者同时又可象征天和地。而且水塘和化胎正环抱着中间的人居,构成天、人、地相合的宇宙图景。围龙屋的构成,体现了人道与天道的协调统一。
⑩以围龙屋为代表的客家古民居,是历代客家人创造、发展和传承客家文化的基地,是客家人和客家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基石,是海内外客家人的心灵家园。因此,颇具特色的客家古民居,是历代客家人留给世人的宝贵文化遗产。
(摘编自肖文评《梅州古民居概述》)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围龙屋是客家历史文化具有标志性的建筑,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B.围龙屋有着奇特结构和布局,它的构成元素与造型均有实际的功用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C.划横线处的“此”,指围龙屋尽管规模大小不同,基本设施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D.作者认为,建造围龙屋时选择风水是宗教行为,但其实质体现了人道与天道的和谐统一。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堂屋、横屋、围龙、龙厅、化胎等要素是构成围龙屋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可以组成不同规模的围龙屋。
B.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客家人会在围龙屋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可见客家人尊祖敬宗的儒家伦理思想。
C.围龙屋建造讲究佳山佳水的组合之妙,注意周围的山水形态,因此选址时首要考虑依山傍水的山坡下。
D.围龙屋整体浑如鸡蛋的椭圆形,隐含着宇宙、天地、阴阳五行等基本概念和从无到有、天地创生的宇宙起源论。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⑨段“围龙屋的构成,体现了人道与天道的协调统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建于清乾隆年间的通议大夫第,曾有兄弟三人先后考取进士,都授翰林,有“一腹三翰林”之美誉。
B.黄宏昌四角围龙屋,屋内有12个厅、22个天井,巷巷相连,道道相通,恰似棋盘,又称“棋盘屋"。
C.百年建筑磐安围,全围原状保持良好,连镶嵌在上厅后面的“金木水火土”五行风水石都无一残缺。
D.丰顺陈氏宗祠大门墙两侧雕有麒麟、人物、花鸟等图案,横梁镶有木瓜柱,屋脊雕龙画凤,造型精美。
4.梁思成先生曾说过,中国建筑具有自己的“文法”,即有自己的惯例法式、风格手法。请结合文本内容,以围龙屋为例,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燕食记(节选)
葛亮
知客引了阿响到三楼,曲径通幽,最深处有一间房。知客敲敲门道,韩师傅在里面等你,我就不进去了。
阿响推开门,见里头别有洞天。原来是一个厨房,正中是张半人高的大案,上面放着白案的各色家什。灶上坐了一口大铁锅。墙上则挂了从大到小的两排蒸笼,井然有序。可是,另一边呢,却搁了一只矮榻,两边挂着一副竹制的楹联:“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阿响知道这是隶书,因为太史书房里也挂了一副,师傅叶七讲给他听过。①看起来,倒是和这满室的烟火气,并无半点突兀。
那案板上,搁着一把擀面杖,还有个揉了一半的面团。
你师父的腿还好吗?忽然间,传来一个浑厚的声音。阿响一惊,四周望一望,并未看到人影。这声音便似天外来的。
待他未回过神来,看大案旁走出来一人。这人身材极矮小,不仅是五短,而是未曾发育的孩童身形。但是,却有成人的头脸,且面相成熟,甚至很见沧桑。他并不等阿响回答,自顾自走到矮榻前,很灵活翻身上去,盘腿坐好。拿出一只烟斗,填上烟丝,给自己点上,抽了一口,吐出一个烟圈。
这烟味并不冲鼻,相反有一种很清凉的气味,在空气中弥散开来。
怎么,吓着了?他这才对还在愣神的阿响,开了声。
阿响终于嗫嚅,说,您,是韩世江师傅?
那人将烟斗放在一边,冲他扬一扬头,说,坐过来。
阿响便绕过大案,坐到他身边的长凳上。这时,他才注意到,原来大案后有一把精致的木梯,连着一只树桩。树桩是很宽大的,上面密密层层的年轮。但却有两个深深凹陷的脚印,将部分的年轮遮没,看不清晰了。
阿响坐定,这才问,您刚才问我,师父?
韩世江嗤笑一声,说,后生仔,那天为什么不直接提你师父。这叶七,就没半个字给我吗?
阿响于是将叶七的信掏出来,递给他。韩师傅打开信,抽出来,左看右看,又翻过来,渐渐皱起眉头,又忽然哈哈大笑起来。
他把信递给阿响,说,你也看看。
阿响接过来,看这信,竟然没有一个字。对着阳光再看,还是一张白纸,反面也是。
装神弄鬼,送个细路哥来,俾我自己执生[注]。韩师傅说。
②阿响一时间有些茫然。那张白纸在手里头,太轻薄,有微风从窗户吹进来,吹得哗哗响。
韩师傅坐得直一些。他对阿响说,既如此,你就留下吧。我这近来人手不够,你兼做小按,包食宿。
阿响想一想,终于说,韩师傅,你认识音姑姑吗?
韩师傅笑一笑,什么阴姑姑、阳姑姑,我唔知。
阿响说,这人和我师父认识,经常往来广州和南洋,做瓷器生意的。我想找她。
韩师傅收起了笑容,沉默了。许久后,他开口道,一个手艺人,有自己的本分。不该看的别看,不该问的也别问。你师父就是看得问得太多,累了自己,走火入魔了。
他“噌"地一下,利落地跳到了地上。在大案旁的铜盆净了手,顺着那木梯登到了树桩上,两只脚便稳稳地站在了两个凹陷下去的脚印里。可见他踩在这年轮上,已经许多年了。
阿响见他拎起那只面团,重重地甩在了案板上。几经摔打,面团下落的声音更为沉钝。其中的力道,③甚至让阿响感觉到了脚下的震动。
韩师傅说,你先走吧。
阿响对他鞠了个躬,转身往外头走。
韩师傅头也没抬,又是面团落在案板上“砰”的一声响。
阿响在得月阁,很快便也驾轻就熟。
对这里,他有一种莫名的熟悉。这熟悉又是他所不自知的。自然不是因于人,而是来自周遭的环境、陈设和器物。当他意识到了这一点,才发现师父叶七,是将安铺自家的厨房,复制成了一个具体而微的得月阁后厨。灶台的方向,大案摆放的位置,乃至挂墙蒸笼的样式与模具的雕花,竟然都如出一辙。
在劳动的间隙,阿响看着墙上一道自天花板蜿蜒而下的裂痕,有经年潮湿的沁润,而显出淡青色的翕张。他分不清,这潮湿,是来自西关的雨季,还是每日氤氲在后厨的蒸汽。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那温暖而湿润的、麦粉在发酵后的丰熟的气息,霎时充盈了他的鼻腔,继而流向了全身。那气息是浓郁的,因为混合众人的汗水,甚至有些重浊。但在这阔大的后厨中,瞬息便也弥散开来。阿响不知道,有一种东西在他体内悄然滋长、膨胀,甚而渐渐让他贪恋。而这正是他师父叶七曾极力回避的。他又深吸了一口气,想,师父怎么舍得离开这里呢。
韩师傅很少出现在大厨房。有时他过来,在某个灶台前站定,便有人自觉地搬来一只小凳。扶他站上去。他凝神片刻,会一皱眉,突如其来地揭开蒸笼。将笼盖扔在一边。没有人再敢将笼盖盖上,这笼点心就算是废了。有时,他紧皱的眉头,会慢慢舒展开。那上笼的师傅,④便松了一口气。
当看着他那孩童般的背影,步伐庄重地走远了。人们才开声,有些快活地奚落那个被惩罚的师傅。而阿响却惊异于方才的安静。渐渐他知道了一种传说。韩师傅巡视厨房,赏罚的标准并非是用眼睛看,而是听。他凝神时,旁人亦屏息,他便从蒸笼水汽升腾的声响,来判断是否是恰当的火候。
然而,韩师傅却没有为难过阿响,也没有过夸赞。然而仅有一次,他走到阿响身旁,抬头看了一会儿,开口道,小按,你师父只有一项输我,就是造虾饺。不是输在快慢,是输在比我多包了两道褶。
阿响与众人一般,目望着韩师傅矮小的身形,消失在楼梯拐角的阴影处。
[注]执生:粤语,相机行事。
(有删改)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加入了阿响对师父叶七的回忆,这种补叙手法使情节更完整,形象更鲜明。
B.文本结尾部分写阿响与众人目望着韩师傅离开,言有尽而意无穷,极有艺术感染力。
C.“俾"唔知”“执生"和“细路哥”等粤语用词体现了语言风格的地域特色。
D.作者选词炼字较为考究,表达简洁且凝练:写对话不用引号,表达流畅不拖沓。
6.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指楹联书香气息与厨房的烟火气并不“突兀”,对环境的着力描写,突出了人物的形象。
B.句子②中阿响有些“茫然”,是对韩师傅言行的不解,更是对叶七师傅“白纸"信的措手不及。
C.句子③中的“震动”是对韩师傅摔打面团的“力度"的一种夸张的表述,也体现了阿响内心的波澜。
D.句子④中“松了一口气”暗示了上笼师傅对韩师傅的长期忍耐与妥协,间接地展现了韩师傅的严格。
7.为什么阿响在得月阁会有一种“莫名的熟悉"?试结合文本分析。(4分)
8.中国匠人历来重视技艺之道,庖丁所追求的“道”在于“依乎天理"。结合文本内容,你认为韩师傅追求的“道”是什么?请具体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材料一: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材料二:帝王创业垂统,规以节俭,贻训子孙,必其继世象贤,而后可以循其教,不然,正足取侮笑耳。
(▲)(▲▲)宋孝武大治宫室,坏高祖所居阴室,于其处起玉烛殿,与群臣观之,床头有土障,上挂葛灯笼、麻蝇拂。侍中袁觊因盛称高祖俭素之德,上不答,独曰:“田舍翁得此,已为过矣!"唐高力士于太宗陵寝宫,见梳箱一、柞木梳一、黑角蓖一、草根刷子一,叹曰:“先帝亲正皇极,以致升平,随身服用,唯留此物。将欲传示子孙,永存节俭。”具以奏闻明皇诣陵至寝宫问所留示者何在?力士捧跪上,上跪奉,肃敬如不可胜,曰:“夜光之珍,垂棘之璧,将何以愈此?"即使史官书之典册。是时,明皇履位未久,厉精为治,故见太宗故物而惕然有感。及侈心一动,穷天下之力不足以副其求,尚何有于此哉?宋孝武不足责也,若齐高帝、周武帝、陈高祖、隋文帝,皆有俭德,而东昏、天元、叔宝、场帝之淫侈,浮于桀、纣,又不可以语此云。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帝王训俭》)
9.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具以奏[A]闻[B]明皇[C]诣陵[D]至寝宫[E]问所留[F]示[G]者[H]何在
10.下列对材料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必浚其泉源疏通水道B.贻训子孙赠送
C.见梳箱一看见D.宋孝武不足责也被指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疏,是古代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通称“奏疏”,如贾谊《论积贮疏》、海瑞《治安疏》等。
B.太宗,中国古代帝王谥号。中国封建王朝开国皇帝的谥号通常为“太祖”或“高祖”,第二代帝王的谥号多为“太宗”。
C.“必固其根本"的“固”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的“固”用法意义相同。
D.“力士捧跪上"的“跪”,指两膝着地,与《劝学》“蟹六跪而二整"的“跪”的词义不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开篇运用排比句,通过“木固其根"水浚其源”的比喻,使抽象的道理具象化,说明人君安国当积德义的道理。
B.材料二宋孝武帝大兴土木,建造宫殿,欲拆毁宋高祖生前居住的卧室,见到高祖床头的简朴用具,不以为意,甚至不屑。
C.材料二通过宋孝武帝和唐明皇对先祖俭素事迹的不同态度对比,强调了节俭的帝王能够使国家繁荣昌盛。
D.两则材料均强调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对于君主治理国家的重要性,这一理念在当代依然具有深远的借鉴价值。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4分,共12分)
(1)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2)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3)是时,明皇履位未久,厉精为治,故见太宗故物而惕然有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宋诗,完成14~15题。
春尽
郑獬
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
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
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
野间绝少尘埃污,唯有清泉漾白沙。
[注]郑獬,字毅夫,宋皇祐五年状元及第,为官消正,因反对新法,屡遭贬谪。
14.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的“未到家”写出了诗人身处异乡、行旅未归的处境。
B.“应怪"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春风人的情感,增强诗歌的生动性。
C.“忽闻雨”既写出山岭夜行的艰辛,也烘托了诗人惊喜的心情。
D.尾联通过描绘“清泉"白沙”之景,营造出清新明净之境。
15.颈联“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意蕴丰富,请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过洞庭》中,写在广阔的湖面上,诗人乘着一叶扁舟,纵目洞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化用是古诗词常用的手法。如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句子“______,______"就是化用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来表达亡国之恨。
(3)苏洵在《六国论》一文中把“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用作论据,将这个故事高度浓缩为“______,______”十一个字。
(4)《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两句,王安石借盘庚之事道出了自己的行事准则。
(5)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一句和“______"一句运用叠词,分别形容宫殿里面音乐和舞蹈的效果。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21043-5:2025 EN Forensic sciences - Part 5: Reporting
- 【正版授权】 ISO 23645:2025 EN Child care articles - Baby walking frames - Safety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 【正版授权】 ISO 21001:2018/Amd 1:2024 EN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s - Management systems for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s - Requirements with guidance for use - Amendment 1: Climate action
- 【怀化】2025年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65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我的路》教学课件
- 【无锡】2025年江苏省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公开招聘专职辅导员4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定量分析概述12课件
- 【成都】2025年上半年四川成都市城市运行和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所属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7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第三章防火防爆技术40课件
- Brand KPIs for milk:Tirol in Brazil-英文培训课件2025
- VTE防控管理相关制度(VTE患者管理与随访的相关管理制度)
- 职业技能竞赛-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理论题库(附参考答案)
- 2023年山东青岛局属高中自主招生物理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2024年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招聘5人历年(高频重点复习提升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房地产 -2024年第二季度大连写字楼和零售物业市场报告
- 档案管理借阅制度
- 《电机与变压器》教案
- 质量目标及实施计划制定
- 重力式(仰斜、俯斜)挡土墙计算软件
- 财务年终总结报告
- 2023年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考试职业适应性测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