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新闻通讯阅读中“数字作用”题型专练_第1页
2025年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新闻通讯阅读中“数字作用”题型专练_第2页
2025年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新闻通讯阅读中“数字作用”题型专练_第3页
2025年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新闻通讯阅读中“数字作用”题型专练_第4页
2025年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新闻通讯阅读中“数字作用”题型专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探究一、新闻报道中的数字1.物象角度的作用——准确性,客观性,科学性2.文体角度的作用——真实性和严谨性3.物象的数字支撑文体的真实性与严谨性(一)1.数字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文体角度,物象特点角度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最近发表在英国《自然·可持续发展》杂志上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云南大学研究人员在20年的时间里研发出多年生水稻品种,这种新型水稻不仅展示了产量潜力,而且还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土壤质量。研究人员将一种经过培育的亚洲一年生水稻品种与一种野生的非洲多年生水稻品种杂交,创造出一种新的杂交水稻品种,他们称之为“多年生稻23”。在头四年中,多年生水稻的产量略高于一年生水稻,每季每公顷平均产量为6.8吨,而一年生水稻品种每季每公顷平均产量为6.7吨。两种水稻虽然在第一季的种植成本相差无几,但多年生水稻在几年内都不需要种植,这意味着使农民在接下来的每一季都可以节俭不少成本。总体而言,多年生水稻可以使劳动力成本降低60%,并使每个再生长周期的投入成本减半。报道中多处运用数字,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答案:精准的小数、百分数以及“减半”一词的使用增加了报道的真实性和严谨性。两种水稻产量、成本等数字的比较,更准确地说明多年生水稻的优势。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使用数字表达效果的能力。“平均产量为6.8吨”“平均产量为6.7地”“成本降低60%”“成本减半”,精准的小数、百分数以及“减半”一词的使用增加了报道的真实性和严谨性,使表意更精准明确。“年生水稻的产量略高于一年生水稻,每季每公顷平均产量为6.8吨,而一年生水稻品种每季每公顷平均产量为6.7吨”相关数字都是关于多年生水稻和一年生水稻的比较,两种水稻产量、成本等数字的比较更准确地说明多年生水稻的优势。问题设计:对这个文本,设计进入文本“句心”的二项模式的核心问题,并对设计问题的思路做一个表述。答案:多年生水稻——①从文体与物象特点两个角度,探究数字在新闻报道中的表达效果与自我启示。②用数字准确说明多年生水稻的优势,是对物象特点的概括。正因为数字准确说明物象特点,就意味着这篇新闻报道(文体)是真实的,作者的态度是严谨的。二、数字与“象”的关系1.象的类型——物象、人象、事象2.数字对“象”特点的表达,“象”对主题义的表达,构成一个递进链条。(一)龚永泉《擦鞋者说》——数字的作用文本擦鞋者说《人民日报》记者龚永泉①南京有一个“郭师傅擦鞋店”,别人擦鞋1元一双,这里却要2元,可生意依然红火。②来到位于莫愁新寓的这家小店,可见门口醒目的牌子上写着五六个服务项目和价格,还有两句话,一句是广告:“足下生辉,走出风采”;一句是店规:“以诚信立基,做良心事业”。店里鞋架上放满了擦过或待擦的皮鞋。③郭师傅名叫郭兆松,41岁,一家三口都在这儿擦鞋,去年毛收入10万元。④他一边擦鞋一边与我交谈:有人问我,别人擦鞋都只要1块钱,你为什么要两块?我说,这叫优质优价!同是皮鞋,有几十元的,还有上千元的不是?⑤我是安徽固镇人,1991年举家来南京打工,搬运工、收破烂都干过,活不轻,钱不多。有一天,在闹市区看到一字排开的擦鞋摊,生意还不错,便悄悄在旁边看,一连看了5天,一位好心的师傅收我当了徒弟。我也成了“擦鞋游击队”的一员。⑥2001年,在一位城管队员的帮助下,我租了间7平方米的门面,月租800元,做起了定点生意。刚开始,擦一双鞋1块钱,没有多少生意,急得直上火。暗下决心:凡事要用心,虽说是擦鞋,也要擦出点名堂来!⑦以我的经验,鞋油都是一样的,差别就在鞋蜡上。我就琢磨自己配,成份有蛋清、鞋乳、白醋等。那些日子,我是白天试,晚上想,觉睡不实,饭吃不香。经过近百次试验,终于达到了满意的效果。我清楚地记得,那是2003年11月6日,晚上我一人喝了8两白酒,尽兴地醉了一回:咱也有“独门秘方”了!⑧自从用了自配的鞋蜡,生意一天比一天好。有一天,我在理发店理发,看到染发的要用电吹风吹,灵机一动:擦鞋也可用电吹风呀!现在,我擦鞋都加一道吹干程序。刚擦过的鞋,你端一盆水往上浇,一滴不沾!这样的效果,收2元钱不多吧?⑨你问我下一步的打算?我这店也算有了点小名气,我想让妻子和儿子留在这里干,我找个地方再开新店。现在城里人有钱没时间,穿皮鞋的越来越多,自己擦鞋的越来越少,市场大得很!⑩编后生意有大小,创新无分别。与多数企业比起来,一家擦鞋店微不足道,更谈不上有什么“国家扶持”。但郭师傅在擦鞋中肯动脑筋,小革新照样出效益。从这个事例中,我们是不是可以悟出一点创新的道理呢?(选自《人民日报》2006年3月19日第一版)这篇短短的通讯用了许多数字。请举例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4分)答案:⑴本文使用许多数字,如“别人擦鞋1元一双,这里却要2元”“毛收入10万元”“7平方米的门面,月租800元”“经过近百次试验”,(仅举一例即可)使事件表述十分具体,事实显得确凿可信,体现了新闻“真实性”的特点。⑵用数字表现人物非常形象,如“那是2003年11月6日晚上,我一人喝了8两白酒”,具体的时间、酒量,凸现了郭兆松兴奋的心情,以及研制成功鞋蜡对他的重要意义。问题设计:对这篇文章,设计进入文本“文心”的二项模式的核心问题,并对设计问题的思路做一个表述。答案:《擦鞋者说》——①从“事件”与“人物”两个角度,探究数字作用的合理性问题与自我启示。②“象”分物象、人象、事象。数字对“象”特点的表达,“象”对主题义的表达,构成一个递进链条。③从“数字”与“第一人称”两个角度,探究新闻真实性的合理性问题与自我启示。④“数字”有真实性,第一人称是亲历者,有真实性。专练提升一、1.《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节选部分划线文字运用一系列的数字有什么作用?这是兰考人民对自己亲人、自己战友的痛悼,也是兰考人民对一个为他们的利益献出生命的共产党员的最高嘉奖。焦裕禄去世后的这一年,兰考县的全体党员,全体人民,用眼泪和汗水灌溉了兰考大地。三年前焦裕禄倡导制订的改造兰考大自然的蓝图,经过三年艰苦努力,已经变成了现实。兰考,这个豫东历史上缺粮的县份,1965年粮食已经初步自给了。全县2574个生产队,除300来个队是棉花、油料产区外,其余的都陆续自给,许多队还有了自己的储备粮。1965年,兰考县连续旱了68天,从1964年冬天到1965年春天,刮了72次大风,却没有发生风沙打死庄稼的灾害,19万亩沙区的千百条林带开始把风沙锁住了。这一年秋天,连续下了384毫米暴雨,全县也没有一个大队受灾。参考答案:1.“68天”“72次”“384毫米”,一系列数字,强调了兰考县在焦裕禄去世后又遇到的特大灾害的情况,从侧面表现了焦裕禄的功绩。【解析】节选部分表现焦裕禄去世后兰考县发生的巨大变化。“兰考县连续旱了68天”“刮了72次大风”“连续下了384毫米暴雨”强调了兰考县在焦裕禄去世后又遇到的特大灾害的情况,“68天”“72次”“384毫米”这是用数字说明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没有发生风沙打死庄稼的灾害”“19万亩沙区的千百条林带开始把风沙锁住了”“全县也没有一个大队受灾”强调了兰考县经受住了自然灾害的考验,从侧面表现了焦裕禄的功绩。运用数字显得真实具体,增强了可信性。【问题设计】2.对划线句,设计进入文本“句心”的二项模式的核心问题,并对设计问题的思路做一个表述。2.《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①从“文心”与“焦裕禄去世后的灾难”两个角度,探究侧面选材的合理性问题与自我启示。②焦裕禄的功绩在生前与生后两个阶段。数字描述灾情的特点,兰考县经受住了自然灾害的考验,是焦裕禄生前所做的事起到效果。这是侧面表现焦裕禄的功绩。二、南水北调——新闻的真实性材料一: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2013年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通水,是最早通水的工程项目,届时“长江水”将补给京津地区。如果说东线工程的主要压力在于治污,那么中线工程的主要难题在于移民。为保证丹江口水库具备足够的容量和高度,顺利流入京城,降低因落差不够引起的技术难题,中线工程的重要内容就是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由原来的162米加高到176.6米,水位要从157米提高到170米,为此,丹江口水库上游地区需要淹没面积144平方公里,移民34.5万人。移民作为世界性难题,难度不言而喻。日本一位官员曾经在参观中国南水北调移民工程时称,他们修建一个水利项目,为搬迁260户前后用了11年。而按照2008年10月31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建委会确定的工期,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必须集中在2010.2011年完成,其中2011年要完成近19万人的搬迁安置,这在世界水利移民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为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为落实“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南阳取缔非法选矿,整治排污等企业,关闭取缔企业135家,淘汰小冶炼炉32台,丹江口水库周边1000米以内禁止建设任何污染项目,不能有居住人群,3000米之内仅有部分旅游项目可以开发。丹江口水库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和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毗邻处,域跨鄂豫两省,,南阳市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财力有限。南阳市南水北调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南水北调和治理丹江水,当地投入大量资金,同时关停企业,财政损失数以亿计。他们特别希望在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与北京开展对口协作,以加快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据透露,湖北、河南等输水地区已经联名向中央提出,实施受水城市对输水城市的对口帮扶计划。他们希望尽快制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对口帮扶(或协作)工作方案》,设立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基金,用于对水源区生态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水污染防治等工作的扶持,确保水源区经济社会发展。(选自2011年8月20日《京华时报》有删改)1.材料一第二自然段列举了六个具体的数字,表达上有哪些作用?请具体分析。参考答案:1.①前四个数字具体而客观地说明了坝高与水位的变化,后两个数字表现了移民的规模之大,这些数字体现移民难度大,强调移民付出之多。(3分)②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符合新闻的要求。(数据的列举,产生了视觉冲击力,加深读者印象。)(2分)【解析】内容上前四个数字具体而客观地说明了坝高与水位的变化,后两个数字表现了移民的规模之大,这些数字体现移民难度大,强调移民付出之多。表达效果上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问题设计】2.对这个文本,设计进入文本“句心”的二项模式的核心问题,并对设计问题的思路做一个表述。2.南水北调——①从“象”和“文体”两个角度,探究数字作用的合理性与自我启示。②数字是“象”的特点,支撑“象”的准确性,又支撑新闻这个文体的真实性。三、屠呦呦——大量的数字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北京时间2015年10月5日17时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连日来,屠呦呦获诺奖的喜讯传遍全国,振奋人心,也引起了媒体的极大关注。新浪微博平台方面,10月6日“屠呦呦”的单日热词搜索峰值为36.8万,《人民日报》官微发起的微话题“2015诺奖屠呦呦”阅读数达70.9万,央视新闻发起的话题“央视专访屠呦呦”阅读量已超过400万。搜索引擎方面,诺奖结果揭晓后,百度搜索“屠呦呦”关键词搜索量超60万,以“屠呦呦”为关键词新闻搜索全文数量高达47700篇。截至10月7号24时,相关微信文章共计6144篇,其总阅读量超1149万人次。(摘自2015年10月9日《中国中医药报》)材料二:北京时间10月5日17时30分,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为在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上的贡献,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我国科学家在本土进行科学研究首次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具有开创历史的意义。屠呦呦获诺奖是我国科学界一个里程碑事件。作为世界上知名度最高、最权威的一个奖项,诺贝尔奖的分量不言自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创新能力。这是一个不断释放沉睡活力的国家,这是一个不断走向更加开放的时代。我们希望,将来会有更多的诺贝尔奖向我们走来,不断刷新我们的创新高度。(摘自2015年10月7日《深圳新闻网》)材料三: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5日中午11时30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当地的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揭晓,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治疗疟疾的新疗法,与其他两位外国科学家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成为我国本土科学家中斩获诺奖的第一人。疟疾,又称寒热病,是由恶性疟原虫引起的疾病,是经蚊虫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全世界每年有接近4亿人会得疟疾,几十万人死亡。20世纪50年代,国际消灭疟疾的尝试以失败告终之后,疟疾60年代再度肆虐。因为已有的抗疟疾药物如氯喹等由于使用的时间太长,疟原虫普遍对这些药物产生了抗药性。寻找新的抗疟疾药物就成为全球范围内非常迫切的任务。屠呦呦,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成为国家“523”项目500多名研究人员中的一员,走上了找寻疟疾新疗法的科研之途。“523”项目确立了寻找抗疟疾药物的研究方向,就是从中草药当中提取和分离抗疟的有效成分。科研人员检验了无数的中草药治疗疟疾的成方、单方、验方、秘方,筛选了4万多种抗疟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药;然而大量人力物力投了进去,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屠呦呦经过系统地整理历代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整理出了《抗疟单验方集》,其中所包含的640多种草药中,就有后来提炼出青蒿素的青蒿。青蒿,是一种菊科蒿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古代多部中医药著作中皆有关于青蒿可以治疗疟疾的记载,很多地方老百姓的土药方也都用青蒿来对抗疟疾,并且收效显著。翻查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后,屠呦呦迸发出灵感;古人所用的不是常用的高温煎熬法,而用的是青蒿鲜汁。并且她还发现了一个关键点:传统提取方法里的加热步骤可能会破坏药物的活性成分,在较低的温度中提取才可能有助于保持青蒿的抗疟活性。在怀疑以前进行实验的方法都错了之后,屠呦呦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在60摄氏度下制取青蒿提取物。经过近200次的失败实验之后,1971年,屠呦呦终于证明了青蒿素提取物对伯氏疟原虫感染小鼠和食蟹猴疟原虫感染的猴子有着100%的疗效。为了证明实验的有效性,屠呦呦经常在自己身上做实验,在确认了青蒿提取物对人体安全的情况下,屠呦呦所在的课题小组在患有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的病人身上试验青蒿提取物的有效性。临床试验的结果激动人心:经治疗的患者疟疾症状迅速消失,这些症状包括高烧和血液中的寄生虫数量。而采用氯喹治疗的患者却没有这些临床效果。屠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