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普通高中学2025届高考历史倒计时模拟卷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2025届高考历史倒计时模拟卷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2025届高考历史倒计时模拟卷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2025届高考历史倒计时模拟卷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2025届高考历史倒计时模拟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普通高中学2025届高考历史倒计时模拟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近代中国工业史料》(第一辑)中对近代中、日、美三国工业作了比较如下表。该表足以印证20世纪初()中国日本(本部)美国人口面积工厂或制造户工人数出品总值调查年439,425,00057,070,936105,253,3004,278,352方哩148,7562,970,1332,384,33320,966275,79111,095,9711,280,96410,658,8811,237,810,613元1,867,000,000日元24,246,475,000金元191619171916A.美、日两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得以加深C.中国工业化水平有了一定提高 D.日本的近代化总量仍不及中国2.晚清中央和各地方设具有传习性质的工艺局,其中直隶各属传习工场艺徒人数达2712人。直隶各属民办工厂,所用技师匠目,多属该工艺局毕业工徒,据此可知A.政府行为对工业化的推动作用 B.满足中国抢占国际市场的需求C.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到来 D.近代企业带有传统官营的色彩3.如图著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此著作A.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B.主要论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C.以剩余价值为中心揭露资本家的剥削D.后成为“国际工人协会”的临时章程4.辛亥革命发展到高潮时,不少地区的商人支持革命与共和。当革命党人组织的国民党与以袁世凯支持的进步党进行斗争时,商人担心党争的白热化导致战事再起,重演辛亥年间的动荡局面。由此看出当时的商人A.饱含着救亡图存的动机B.对政治变革态度相对保守C.求稳与求变的复杂心态D.迫切希望得到政府的保护5.主张“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和“有无相生,难以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的思想家分别是A.韩非子孔子B.韩非子老子C.孔子老子D.老子庄子6.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C.动荡的国际局面要求建立一个“单极世界”D.“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7.2012年国际关系领域出现了中东之春(巴以磋商重启中东和谈)、伊拉克之夏(发生系列恐怖袭击)、日本之秋(日本非法宣布钓鱼岛“国有化”)、朝鲜之冬(朝鲜成功发射“光明星3号”卫星)等重大事件,这些事件的背后反映出当今的世界形势呈现A.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B.国际恐怖主义泛滥C.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一超多强”的局面被打破8.恩格斯曾指出:“野蛮时代是学会经营畜牧业和农业的时期,是学会靠人类的活动来增加天然物生产的方法的时期。文明时代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据此,推动“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发展的重要条件是A.文字的发明 B.冶金业的出现 C.农业的发展 D.工商业的兴起9.中共“一大”代表的职业大多是编辑、记者、教师、学生等。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教育救国、实业救国,到三民主义再到无政府主义倡导的绝对白由,“一大”代表群体都依次深浅不同地崇拜过、学习过、研究过,甚至实践过。这一探索过程体现出的社会发展趋向应是A.两大社会矛盾正趋于汇流 B.革命统一战线的分化加速C.民主共和观念已深人人心 D.从效法欧美转向以俄为师10.下面是1930年和1940年美国部分机器产量数据变化表,这一数据变化与下列罗斯福新政内容相关的是1930年1940年拖拉机92万台156.67万台谷物联合收割机6.1万台19万台玉米摘收机5万台11万台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B.致力于国家工业复兴C.调整农业政策D.推行“以工代赈”11.从1840年到1861年,中国至少出现了22种有关世界史地方面的著作。如《康輶纪行》反映了当时中国的边疆和世界形势,《中西纪事》提出中国已被纳入世界局势变化的轨道中。这A.直接引发了中国近代化运动B.揭露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C.反映国人对西学的迫切要求D.推动国人重新审视世界局势12.如表狭义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主要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比较(2012)据此,对狭义丝绸之路经济带认识正确的是A.打破了经济集团相互隔绝的状态B.将成为世界最大区域性合作组织C.促进世界经济力量向多元化发展D.整体经济实力优于其他经济集团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大革命以前,法国就已经从英国进口了蒸汽机和珍妮纺纱机。大革命爆发以来,法国政局长期动荡,工业革命进展有限。1830年七月革命后,工业革命的环境有所改善,但整体来看,法国经济中仍然是小生产占绝对优势,机器为大工业的贡献除了军工以外并不很多。资产阶级大多将资金投入到信贷业务上,甚至贷出国外,坐食利息。第二帝国时期,拿破仑三世鼓励建立大公司,降低工业税,疏通运河,大力兴建铁路,兴修水利。以至于在其统治的20年时间里,煤产量增长2倍,生铁近2倍,钢近3倍,钢轨近5倍。在农业上,化肥,脱粒机,收割机的使用也普遍起来,农业人口开始低于域市人口。重工业机器制造业发展起来。——摘编自蔡文林《近代法国近代化新论》材料二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发端于洋务运动。比之于西欧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后进行的产业革命,中国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经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太平天国的冲击,为挽救统治危机,洋务派引进一些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了一些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也创置了一些有益于近代科技,文化,教育发展的设施,但因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宗旨,不论是官府出资兴办的军事工业还是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民用工业,都难以挣脱君主专制传统的羁绊。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末法国工业的发展态势,并简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近代法国与中国工业化中得到的启示。14.(20分)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而行,是人类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进入近代以来,中西方都加快了城市化的步伐。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820~1957年中国城市人口变化表——摘编自李蓓蓓徐峰《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分期研究》材料二在西欧,英国的城市化最为成功也最为彻底,对农业的推动作用也最大。18世纪时,英国城市人口约占人口总数的20%。随着工业革命展开,大批新兴的城市在西北部的偏僻地区拔地而起,英国掀起了城市化浪潮。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0.2%,1881年增至70%,1901年则高达80%。英国城市化和工业化为农村的发展提供动力的同时,农业的市场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经营方式得到建立,农村日益融入城市的发展轨道,在客观上为英国持续的城市化提供了坚实基础,从而实现一种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进入18世纪,英国贵族通过圈地运动将土地集中,实行规模化经营,同时积极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改良土壤,构筑防洪和排水工程。英国贵族还大力推动农业经营方式转变,鼓吹农业转型。通过这种农业革命,英国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大量剩余劳动力得以释放,土地也得到了有效的集中和整备,这一切都为英国的城市化提供了充分的土壤。——摘编自姬超《西欧近代城市化的路径差异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说明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英两国城市化的不同之处,并说明英国近代城市化对中国崛起的启示。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由表格数字以及中国工厂数量、工人数、出口总值可知,20世纪初的中国工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工业化水平有所提高,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美日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A项错误;表格虽呈现美国、日本的工业发展状况,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没有直接关联,故B项错误;仅从表格数据得不出中日两国近代化总量的高低的,故D项错误。2、A【解析】

依据材料“民办工厂,所用技师匠目,多属该工艺局毕业工徒”来看,晚清时期政府推动了工厂的建立和技术人才的培养,对中国近代工业化产生了推动作用。A正确;此时中国尚不能维护国内市场,更不用提及抢占国际市场,B错误;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时中国处于民国政府统治时期,清政府已被推翻,C错误;工艺局有官办色彩不能代表整个近代企业都带有官营的色彩,D错误。故选A。3、C【解析】

依据材料“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并结合所学可知,该著作是《资本论》。《资本论》以剩余价值为中心揭露资本家的剥削,C正确;《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A错误;《共产党宣言》论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B错误;马克思为国际工人协会起草《协会临时章程》,成为国际工人协会的临时章程,D错误。故选C。4、C【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商人在社会动荡时希望建立统一稳定的政权,在党派斗争时希望和平反对战争,体现了商人在自身利益权衡与时局多变的形势下的复杂心态,故C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商人救国意识,故排除。B项,商人支持革命共和说明其政治态度并非保守,故排除。D项,商人希望政府为商业提供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而不是求得保护,故排除。5、B【解析】

“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的意思是威势可以禁止暴力,但是道德和仁厚却不足以止住暴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法家思想;“有无相生,难以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是道家的朴素辩证法思想。韩非子是法家,孔子是儒家,老子是道家,庄子是道家,由此对比选择项,正确答案为B。ACD均有一个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百家争鸣时各家思想的主要内容。百家争鸣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传统文化在此时基本定型。儒家、墨家、法家和道家是考试的重点。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战国百家思想出现的背景和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等也需要掌握。6、D【解析】

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两极格局之下的掩盖的地区和民族纠纷纷纷出现,不安定的因素再增加;世界正处于向多极化的发展之中,但是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时期。因此“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故D正确;两极格局结束有利于世界的稳定和发展,A错误;两极格局之下美苏的关系不是联盟而是对抗,B错误;当今世界格局是多极化趋势加强,并不是要求建立一个“单极世界”,C错误。故选D。7、A【解析】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两极格局瓦解后的世界形势。【详解】试题分析:由材料中所述的四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可以知道,题目中的“中东之春”是关于地区形势缓和的表现,而“伊拉克之夏”、“日本之秋”和“朝鲜之冬”则都是导致国际或地区局势紧张的事件,所以选A。8、B【解析】

文明时代相对于野蛮时代,人类更多的是对天然产物的进一步加工,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而加工天然产物的重要条件是冶金业的出现,唯有如此,对天然产物的加工才有可能进行,B正确;文字的发明不能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排除A;农业的发展和对天然产物的加工之间不存在因果联系,排除C;工商业兴起是天然产物加工之后的结果,而非条件,排除D。9、D【解析】

一大代表从学习欧美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到接受马克思主义,说明当时的社会发展趋向是从效法欧美转向以俄为师,D正确;A属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原因,不属于趋向,排除;材料与革命统一战线分化无关,且当时尚未组建革命统一战线,B排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辛亥革命的影响,C排除。故选D。10、B【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930年到1940年间,拖拉机、谷物联合收割机、玉米摘收机等工业品不断增加,说明美国的工业在不断恢复和发展,这与罗斯福新政致力于国家工业复兴密切相关。故选B项。【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影响11、D【解析】

根据材料主旨可知,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解西方,通过著书立说介绍西方,故D正确;A项直接表述有误,扼;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迫切要求表述有误,排除D。12、C【解析】

由材料中经济组织来看,狭义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力量向多元化发展,故C符合题意;材料无关不同经济集团直接的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狭义丝绸之路经过的成员国的GDP并不占优势,故无法说明狭义丝绸之路将成为世界最大区域性合作组织,故BD不符合题意。故选C。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态势:先缓慢后较快发展。缓慢原因:政局长期动荡;依赖外国技术;小生产者占据优势;中小企业居多;信贷业发达使工业资本缺乏。(任答三点即可)较快发展原因:拿破仑三世的政策鼓励;政局的稳定。(2)特点:起步晚,开始于19世纪中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下,缺乏民族工业发展的社会条件;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影响;发展受到政府的限制;发展缺乏系统性、整体性。(任答四点即可)(3)启示:政府要积极鼓励及扶持企业发展;坚持独立发展;主动对外开放,积极拓展对外贸易;积极推动思想解放,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等。(言之成理即可)【解析】

本题考查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末法国工业的发展态势和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末法国工业的发展态势,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大革命爆发以来,法国政局长期动荡,工业革命进展有限。1830年七月革命后,工业革命的环境有所改善”分析得出。其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法国政局长期动荡”“法国经济中仍然是小生产占绝对优势”“资产阶级大多将资金投入到信贷业务上”等信息分析得出缓慢的原因;根据“拿破仑三世鼓励建立大公司”“以至于在其统治的20年时间里”分析得出较快的原因。(2)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发端于洋务运动”“比之于西欧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后进行的产业革命,中国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经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太平天国的冲击”“都难以挣脱君主专制传统的羁绊”“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3)从近代法国与中国工业化中得到的启示,应当联系所学从政府要积极鼓励和扶持、坚持独立发展、主动对外开放、积极推动思想解放、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等方面来回答。14、(1)趋势:1820至1843年,城市化基本停滞;鸦片战争后至1936年,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但速度较慢;1936年1949年,城市化水平略有下降;新中国成立之初,城市化发展较快。原因:①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自然经济日益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发展;清末“新政”和辛亥革命推动;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③1936年后,日本全面侵华;1946年国共两党内战爆发;国民政府压榨,民族工业发展陷入绝境。④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快速恢复;“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2)不同:中国是在遭受侵略中城市化,英国是在对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