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磐石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高分通关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吉林省磐石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高分通关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吉林省磐石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高分通关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吉林省磐石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高分通关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吉林省磐石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高分通关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

1、根据遗址沉积物研究发现,他们生活在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之间,平均脑量达1088毫升,加工石器的方法主要为锤击法、砸击法,也是最早使用火的古人类。这一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

2、炎帝和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下列关于炎帝和黄帝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他们都是传说中的人物B.他们为华夏族的形成作出了贡献C.传说他们有许多创造发明D.他们建立了王朝

3、下列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过的一些政治制度,按其出现的先后次序,正确排列为

①郡县制

②分封制

③王位世袭制

④禅让制A.②④①③B.③④②①C.④③②①D.④③①②

4、妇好是商朝时期著名的女军事将领。当时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前往,结果大胜。这个故事当时可能记载在(

)A.竹简或木牍上B.龟甲或兽骨上C.丝帛或麻布上D.光滑的纸张上

5、下列三幅图片所反映的恰当主题是(

A.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发展演进B.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C.古代耕作技术的发展进步D.古代铁器冶炼的演进

6、如图是春秋时期老子与孔子的一段对话,“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体现出老子的思想观是A.“仁者爱人”B.“无为而治”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

7、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

①统一文字为小篆

②统一货币、度量衡

③北击匈奴

④奖励耕织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8、“三年鏖战,摧毁强秦,四载奋斗,战胜项羽。公元前202年,这位五十五岁的中年男子在群臣的欢呼声中,戴上了皇帝的冠冕。”这位人物是A.秦始皇B.刘邦C.项羽D.汉武帝

9、“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以上材料称赞的是(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10、西汉前期,币制十分混乱,诸侯、达官、豪富多私造牟利,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于市场,折算困难,交易不便。面对这样的情况,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北击匈奴B.实施“推恩令”C.盐铁专卖D.统一铸币

11、反腐败问题,因为涉及老百姓的利益,历来是民众最关心的话题。东汉时期光武帝采取的反腐败措施是(

)A.释放奴婢B.实行三十税一C.严惩贪官污吏D.兴办太学

12、安徽省宿州市西寺坡镇是大泽乡起义的发源地,有关这次农民起义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推翻了秦王朝的残暴统治B.陈胜和吴广是起义领袖C.中国历史上首次农民大起义D.起义军建立了张楚政权

13、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的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这次战役是(

)A.巨鹿之战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官渡之战

14、最后统一了魏、蜀、吴三国的朝代是(

)A.魏B.西晋C.西汉D.北魏

15、如下表所示,这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有关(

)鲜卑族姓汉族姓拓跋元步六孤陆独孤刘

A.迁都洛阳B.说汉话C.与汉族通婚D.改姓氏

16、该书全面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技术,反映了明代手工工场生产面貌,曾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请问该书是()A.《齐民要术》B.《天工开物》C.《本草纲目》D.《农政全书》

17、人们常把“秦皇汉武”并称,其主要原因是(

)A.修筑长城B.北击匈奴C.推行郡县制D.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

18、春秋战国时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的工具是(

)A.石制工具B.铁制工具C.骨制工具D.青铜工具

19、下图为现存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山顶洞人的首饰(兽牙),据此我们可以研究山顶洞人哪方面的内容(

①掌握钻孔技术

②会制作陶器

③有爱美意识

④会种植水稻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与“三顾茅庐”这个成语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诸葛亮B.周瑜C.曹操D.孙权二、综合题

2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是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把标志土地国有的阡陌封疆去掉),而赋税平(实行赋税平等)。平斗桶权衡文尺(制定标准度量)……居五年,秦人富疆。——《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摘自《谏逐客书》材料三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

(1)材料一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史料,请提取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3)据材料三,简要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2、纵观中国历史,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了全国,书写了辉煌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材料二

秦朝行政管理系统示意图

(1)材料一中“秦王扫六合”统一六国是在什么时候?请写出六国相继被灭的顺序。

(2)据材料二指出秦始皇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中央和地方分别采取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尉、丞相、御史大夫的职责分别是什么?

23、恩格斯曾说“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

下表是中国古代(西汉-清)人口分布变化时间断面西汉(2年)西晋(280年)唐代(742年)北宋(1102年)南宋(1208年)明代(1460年)清代(1820年)南方地区人口占比24.04%48.11%44.24%63.42%53.98%58.33%65.97%(注:“南方地区”是指淮河——秦岭——西藏自治区北界一线南侧地区。)——摘编自龚胜生等《两千年来中国经济重心变迁的量化分析》材料二劳动工具体现生产力的进步①铁农具(出土文物)②耧车(模型)③石器(素描图)材料三

农业著作记录农业生产著作记载《齐民要术》欲善其事,先利其器。悦以使人,人忘其劳。且须调习器械,务令快利。《农政全书》如耧锄镫锄耘爪(注:此为农具)之类,是其变也;至于薅马薅鼓(注:此为农具)。又其辅也。尚度而用之,则知水陆之耘事,有大功利在矣。材料四

我国古代农学始终遵循天人合一的指导思想,把“天时、地利、人和”作为发展农业的准则。这种把自然与社会看为一个统一整体、把农业生产与大自然协调发展的观点以及尊重自然、重视生态环境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闪耀着极其光辉的思想,应当继承发扬,助推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农业博物馆《五千年农耕的智慧》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分布变化的总体趋势。

(2)请把材料二中三件劳动工具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序(只写序号)。如果要对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进行研究的话,以上哪一工具具有更高的证据价值?并说明理由。

(3)对比材料三中两本农业著作的记载,指出两者有何相似之处。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归纳出中国古代农耕的智慧。并据此简要说明如何发展现代农业。

2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要求。下面是小明搜集的素材的一部分,请你帮他完善一下。派别代表人物思想道家老子事物有对立面,可以互相转化;无为而治儒家孔子核心思想是①________儒家②________仁政;民贵君轻儒家③________礼治;明确尊卑等级墨家墨子主张④________(填四个字)法家韩非子主张⑤________(填四个字)(1)在上表划横线处填上正确的答案

(2)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思想文化出现繁荣局面,历史上称这现象叫什么?

(3)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还是大教育家,请你写出他的任意两个教育思想。

(4)你的好朋友体育课不小心摔伤了腿,十分沮丧,你觉得可以用上面哪位思想家的话劝说他?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示,能形象直观地展示历史知识,有助于理清线索,构建知识结构。下面是王明同学依据初中教材而绘制的我国古代部分朝代中枢权力机构的示意图。

材料二

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历经汉魏至明清,皇帝与宰相之间的权势此消彼长,中央与地方争权斗争接连不断,最终皇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巩固.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渊影响.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传统,无不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①

(1)材料一中的示意图一、二反映的中枢权力机构分别是哪个朝代创设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3)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