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模考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模考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模考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模考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模考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下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

1、大运河的开凿冲破我国东西水系自然地理的限制,解决了开辟水源和改造地形等难题;其卓越运能的实现,展示了我国土地测量和水利水运等科技成就和创新能力。材料强调大运河的开通(

)A.维护了社会秩序的安定B.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C.加强了南北地区的联系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它的出现打破了以前名门望族垄断高官的局面,使有才学的人可以由此参政。这里的“它”指的是

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C.科举制D.世袭制

3、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属于“观点”的是(

)A.宋岳飞抗击金军B.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C.唐太宗提倡节俭D.唐朝杜甫《三吏》《三别》《春望》

4、“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忆昔》中描绘的情景出现在那位皇帝时期(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玄宗D.唐太宗

5、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其诗风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其诗作有“诗史”之称。“他”是(

)A.白居易B.李白C.柳公权D.杜甫

6、下列是唐朝人口统计表,造成表格中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年)人数约5291万人约1699万人A.安史之乱B.黄巢起义C.李自成起义D.倭寇猖獗

7、王安石曾呈送长达万言的《言事书》给谁,倡导变法(

)A.宋太宗B.宋仁宗C.宋神宗D.宋哲宗

8、南宋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长江下游一带出现“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B.北方丝织业超过南方C.南方的经济地位已取代北方D.宋代经济作物在南方有很大发展

9、宋朝商人在大额交易时,为了避免铸币搬运的麻烦,直接用随时可变成现钱的“交子”来支付货款的事例也日渐增多。下列对这一现象成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A.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南宋对外贸易规模扩大C.北宋商品经济迅速发展D.民族政权间榷场的开设

10、宋代制瓷业已呈现繁荣局面,据考古发现,宋代陶瓷的器型发展到数百种之多,窑址分布至30处,有窑“三百余座”。其中,后来被誉为瓷都的是(

)A.泉州B.景德镇C.广州D.南京

11、成吉思汗被誉为“一代天骄”,下列属于他的历史功绩的是(

)A.建立宋朝B.统一蒙古C.建立元朝D.统一全国

12、在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全国性政权有(

①秦

②金

③元

④明

⑤清A.①②③B.②③⑤C.④⑤D.③⑤

13、如下表是中国古代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导致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地区西汉唐朝宋代北方965493459南方111257830

①国家统一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④南方政局相对安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4、小刚同学制作了一份以“传承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思维导图。他设计的内容搭配正确的是(

)A.唐代诗人——李清照B.宋代词人——杜甫C.明朝小说——《西游记》D.清朝戏曲——《牡丹亭》

15、下列历史人物中,生活在北宋时期的是()A.杜甫B.司马光C.辛弃疾D.关汉卿

16、反映民族英雄戚继光爱国情怀的诗句是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D.“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17、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独创性的象征。下列关于明长城的起止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B.西起临洮,东到辽东C.西起陇西,东到山海关D.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

18、观察下列两幅图片,指出我国从汉朝到明朝对外关系的主要变化是(

A.从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B.从盲目排外到兼收并蓄C.从友好交往到殖民扩张D.从陆路为主到海路为主

19、俗话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如果将李自成比作螳螂,把明朝比作蝉,那么这里的“黄雀”应该指的是(

)A.辽朝B.宋朝C.元朝D.清朝

20、(原创)有学者认为,元朝以前的中国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属于“小中国”。到了元朝,加上此前辽、金等北方民族政权的影响,中国才变成“大中国”。对此解读最准确的一项是(

)A.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朝代B.元朝时期中国形成回族等众多新民族C.元朝时期中国农耕游牧民族和谐相处D.元朝时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相互交融

21、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在评论中国明清时期的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他们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是(

)A.关注民生政策B.重农抑商政策C.闭关锁国政策D.禁绝对外贸易政策

22、“它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被誉为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材料中的“它”是A.《天工开物》B.京剧C.《农政全书》D.昆剧

23、施琅认为此地“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清政府廷议后,在此“设县三、府一”。此处的“府”指A.神州府B.台湾府C.泉州府D.苏州府二、综合题

24、清朝时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缔造了封建社会最后的辉煌。也是在这一时期封建统治由盛转衰,为日后中国备受欺凌埋下隐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1)材料一是对清朝哪一机构的记述?其设立对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材料二:在清朝残酷的文化压迫下,中华文化受到严重的摧残。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政府下诏征举士人,想学康熙重开博学鸿儒科,谁知响应廖廖,只得作罢。人才凋零,文治废弛,以至于此,其消极影响于此可见。

(2)材料二中清朝实行了什么政策使“中华文化受到严重的摧残”?这一政策有着怎样的消极影响?材料三: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材料四:《海防篡要·卷七》:“夷货非农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据材料四,分析清政府采取这一政策出于什么考虑,并指出你的依据。材料五: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4)据材料五,归纳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具体表现。

(5)结合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谈谈对当今中国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末唐初,东突厥多次南下进攻。贞观初年,唐军大举反击,击败并俘获东突厥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他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朝会盟,此后,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的靺羯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材料二:澶渊之盟是在辽宋都无力消灭对方、完成统一的情况下签订的和平协议,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对辽朝来说,北宋每年提供的银、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压力,同时盟约对于双方边界的划定,也彻底宣告了燕云地区属于辽朝。---摘编自《问宋:赵宋王朝内政外交的得与失》材料三:1653年,顺治皇帝正式确定了“达赖喇嘛”的封号及其在西藏的宗教领袖地位,赐给金册、金印…驻藏大臣是中央政府派驻西藏的最高行政官员,对上直接受命于皇帝,秉承朝廷政令办事,对下主持西藏一切要政。---摘编自杨恕《评清朝的西藏政策》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与辽订立澶渊之盟对辽朝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归纳清朝管理西藏地区的措施。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古代民族交往的史实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材料二:这部巨著,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这部书被誉为“中国I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材料三:这部巨著,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当时一部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