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讲练)_第1页
专题12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讲练)_第2页
专题12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讲练)_第3页
专题12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讲练)_第4页
专题12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讲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2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目录考情分析知识建构梳理预测考点一理论诞生与尝试【核心提炼·考点梳理】【学科素养·探究提升】【中考演练·命题预测】考点二理论实践与探索【核心提炼·考点梳理】【学科素养·探究提升】【中考演练·命题预测】考点三理论发展与改革【核心提炼·考点梳理】【学科素养·探究提升】【中考演练·命题预测】考点四理论丰富与创新【核心提炼·考点梳理】【学科素养·探究提升】【中考演练·命题预测】考点要求课标要求命题预测理论诞生与尝试1.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2.理解十月革命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3.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成就和主要问题;4.了解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知道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苏联的改革,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家国情怀)本专题考点虽少,但在全国各地中考中考查频度较高,考查难度较高,以选择题为主,主要集中在《共产党宣言》、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三个考点。其中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1921年苏联实行以余粮收集制为特征的新经济政策两个知识点在中考中反复出现,考生需要牢记这两个事件的时间和特征理论实践与探索理论发展与改革理论丰富与创新考点一理论诞生与尝试考点0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早期革命活动(1)马克思在《莱茵报》上发表文章,抨击普鲁士政府禁锢出版自由。(2)在巴黎,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讨论各种理论和欧洲工人运动。(3)马克思在伦敦写出了《资本论》等著作。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意义①是的科学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发展开放的理论。②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考点2: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第一国际的成立1864年,成立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马克思是创始人之一。以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为目标进行经济斗争。巴黎公社的成立1871年3月28日,法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次伟大尝试。知识拓展: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理论尝试【命题角度】根据图示探讨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以及对应同时期的社会变革。【参考答案】1.(2023•攀枝花)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恩格斯预言无产阶级革命必将胜利。但恩格斯在离世前的文章中又承认资本主义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这表明马克思主义是()A.实践的理论 B.人民的理论C.科学的理论 D.发展的理论【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根据题干可知,“承认资本主义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表明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发展在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是发展的理论,D项正确;人民的理论材料没有体现,B排除;材料信息看不出实践的理论,A排除;科学的理论不符合材料,C排除。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2.(2023•北京)19世纪下半叶,欧洲以产业工人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组织致力于通过摧毁资本主义制度、在一切经济领域消灭剥削,实现人民大众的平等。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A.《人权宣言》的发表 B.《拿破仑法典》的颁布 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欧洲国际工人运动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根据材料“19世纪下半叶,欧洲以产业工人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组织致力于通过摧毁资本主义制度、在一切经济领域消灭剥削,实现人民大众的平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C项正确;《人权宣言》发表于1789年,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些根本原则,与题干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拿破仑法典》于1804年颁布实施,它巩固了革命果实,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它为参照蓝本,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的意志,与题干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发生在1917年11月,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欧洲国际工人运动等知识。3.(2023•西宁)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人类的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拿破仑法典》的颁布 B.《英雄交响曲》的问世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新青年》杂志的创刊【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识记相关知识点。【解答】根据所学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项正确;《拿破仑法典》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典,《英雄交响曲》属于音乐作品,都不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排除AB两项;1915年陈独秀先生创办《青年杂志》,即后来的《新青年》杂志,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的掌握。4.(2023•临沂)卡尔•马克思在17岁中学毕业时的一篇作文中认为:择业的目标应是为了“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这表明他()A.已经开始从事政治活动 B.明确了一生前进的目标C.初步决定撰写《资本论》 D.发现与恩格斯志同道合【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马克思的早期活动,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择业的目标应是为了‘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可知,17岁的马克思已经有了明确的人生目标和未来规划,B项正确;题干材料说明马克思年轻时明确的目标是为人类的幸福而奋斗,而不是从事政治活动,排除A项;马克思1849年移居伦敦,在那里撰写了众多重要的著作和文章,《资本论》就是这一时期影响巨大的杰作之一,材料无法表明当时的马克思初步决定撰写《资本论》,排除C项;1844年,马克思与恩格斯,成为彼此一生的知己与朋友,此时马克思26岁,故17岁时二人还没有相识,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马克思的早期活动。5.(2023•烟台)19世纪40年代诞生的马克思主义,是西欧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阶级斗争、思想文化和自然科学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根据时代发展和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针对新的实际进行的巨大的理论改造和划时代的理论创新。据此可知,马克思主义()A.肯定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革命作用 B.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思想C.使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D.是世界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马克思主义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材料内容。【解答】依据材料信息“19世纪40年代诞生的马克思主义,是西欧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阶级斗争、思想文化和自然科学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可知,题干材料肯定了资本主义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体现了资产阶级对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作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它肯定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故A项正确;资产阶级的革命实践会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排除B项;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世界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材料未涉及该点,排除C项;1917年11月的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意义。6.(2023•苏州)如表是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目录的部分内容。图中省略号部分最有可能是()第十二章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第一节早期工人运动第二节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空想社会主义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3.……第三节第一国际A.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B.法国独立工人运动的勃兴C.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D.促进国际无产阶级联合的斗争【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需要考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及标志。【解答】根据材料“第十二章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可知,这一章的主题是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其中第二节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之后应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C项正确;马克思主义诞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排除A项;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法、英、德等国无产阶级开展了独立的政治运动,主要表现就是发生了著名的三大工人运动,这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排除B项;1864年第一国际的建立促进了国际无产阶级联合的斗争,这是第三节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7.(2023•泸州)构建思维导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中▲处应填入的内容是()A.《权利法案》 B.启蒙运动C.马克思主义 D.十月革命【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通过工业革命,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他们日益富裕;广大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他们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工业革命开始后不久,就有工人破坏机器以表达自己的愤怒。随着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作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起来。故C符合题意;《权利法案》、启蒙运动与图片内容无关,排除AB;图片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十月革命无关,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图片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8.(2023•恩施州)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从理想变为现实是世界历史纵向发展的潮流之一。下图表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A.结束了资产阶级在亚洲地区的统治 B.使资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理论指导C.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D.推动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影响。【解答】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为无产阶级运动指明了方向。1871年建立的巴黎公社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伟大尝试,1917年的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统天下的局面,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现实。所以题干反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C项正确;马克思主义诞生并没有结束了资产阶级在亚洲地区的统治,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诞生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理论指导,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没有推动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共产党宣言》等知识。9.(2023•聊城)巴黎公社成立时,一位在巴黎的俄国人说:“破天荒第一次登上了政治舞台的不是沽名钓誉者,不是空谈者,而是劳动的人,真正来自人民的人。”这段话主要阐述了巴黎公社的()A.建立背景 B.政权性质 C.指导思想 D.运行机制【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巴黎公社的相关内容。【解答】结合材料信息“巴黎公社成立时”“第一次登上了政治舞台的不是沽名钓誉者,不是空谈者,而是劳动的人,真正来自人民的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政权。巴黎公社是世界上无产阶级武装暴力直接夺取城市政权的第一次尝试,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这段话反映了巴黎公社的政权性质,因此B项正确;巴黎公社出现背景是在普法战争和巴黎围城战争结束后,法国的社会和政治矛盾加剧,政府的腐败和经济困境导致了人民的不满情绪高涨。同时,法国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让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日益恶化,工人们的革命意识逐渐增强。材料信息未体现这一背景,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公社以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为旗帜,以保护人民利益为指导思想,但题干重在强调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排除C项;题干信息没有提到巴黎公社的运行机制,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准确理解和灵活运用巴黎公社的相关内容解答问题的能力,一方面要提升自身的历史素养,另一方面要注意日常知识的准确记忆和理解认识。10.(2023•衡阳)如图A、B两处所指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中的两件大事,其中B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A.第一国际成立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巴黎公社建立 D.十月革命胜利【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巴黎公社的建立的相关史实。“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七十年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观察题干图片可知,B处对应的时间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其对应的历史事件应该是建立巴黎公社。1871年3月28日,巴黎人民经过选举,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故C符合题意;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时间不符,排除A;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时间不符,排除B;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重点掌握巴黎公社的建立的相关史实。【新考法】新情境—考查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公社委员欧仁鲍狄埃写了著名的战斗诗篇《国际》,后来作曲家谱曲后定名为《国际歌》。下面这段歌词中“我们自己”的奋斗目标是()“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A.消灭神学宗教 B.实现耕者有其田C.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根据材料“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谱写的《国际歌》”的歌词“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可知,其奋斗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D项正确;《国际歌》表达了要靠自己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目标,与消灭神学宗教无关,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耕者有其田,排除B项;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辛亥革命的内容,巴黎公社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斗争,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一国际与巴黎公社,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考法】核心素养历史解释,考查《共产党宣言》,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2024年3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领读》由华东师范大学正式出版。该书的出版展示了华东师大在传承马克思主义、推动高等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发展方面的创造力和影响力。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拿破仑法典》的颁布 B.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共产党宣言》,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据材料“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并结合所学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项正确;1804年《拿破仑法典》颁布,成为资本主义的立法规范,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共产党宣言》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排除B项;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成立,被称为第一国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革命实践,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共产党宣言》,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考法】新情境——考查巴黎公社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3.《国际歌》中唱道:“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一切归劳动者所有,哪能容得寄生虫!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其中“毒蛇猛兽”是指()A.封建领主 B.天主教会 C.资产阶级 D.帝国主义【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巴黎公社,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际歌》是巴黎公社失败后,由公社领导人之一的欧仁•鲍狄埃创作歌词,皮埃尔•狄盖特谱曲而成的歌曲,热情讴歌了巴黎公社战士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英勇不屈的革命气概,向资本主义宣战,充分表现了革命无产阶级不屈的豪迈气魄,这首歌曲在世界范围内流传极广,成为一首无产阶级革命的战歌,因此《国际歌》中的“毒蛇猛兽”是指资产阶级,故C项符合题意。封建领主、天主教会和帝国主义均与题干“《国际歌》”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点评】记忆巴黎公社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新考法】新情境——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4.当地时间2024年2月26日,美国共产主义者在纽约宣布成立政党——“美国革命共产党”。他们举着印有镰刀斧头以及马克思头像的旗帜,前往布鲁克林区举行庆祝集会。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科学理论诞生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资本论》的问世C.巴黎公社的建立 D.十月革命的胜利【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A符合题意;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不是《资本论》的问世、巴黎公社的建立、十月革命的胜利,排除BCD。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新考法】新情境——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共产党宣言》的相关史实。5.某部著作说:“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存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部著作的面世()A.推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标志着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C.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D.促进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共产党宣言》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的待遇却很差。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压迫日益严重,工人阶级为了自身利益不断进行斗争,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迫切需要革命理论的指导。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这部著作是《共产党宣言》,它的面世使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C项正确;英国宪章运动推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排除A项;巴黎公社标志着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排除B项;俄国十月革命促进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共产党宣言》的相关史实。考点二理论实践与探索考点01:十月革命(1)十月革命时间地点领导人主力结果性质1917彼得格勒列宁(布什维克)工人士兵推翻临时政府,建立苏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2)苏维埃政权的建立:1917年11月7日,建立苏维埃政权;列宁为人民委员会主席;通过《和平法令》;退出“一战”;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3)意义:①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最大意义)②推动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考点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而实行的新的经济政策)(社会主义探索的开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新经济政策(1921)余粮征集制;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可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取消市场;实行自由贸易;分配制允许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归纳:(1)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在何处?(也就是“实质”)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允许适度的发展商品经济。(2)新经济政策的意义:①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②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③巩固了苏维埃政权考点三:苏联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苏联的工业化(斯大林)1、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2、1928——1937年,苏联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工业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3、评价:重点发展重工业;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短时期有利于实现工业化;它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后来经济体制日益僵化。农业集体化:20世纪30年代,为了解决粮食问题,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评价: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金、原料等,推动了苏联工业化;但农民利益受损,挫伤农民积极性,导致农业生产停滞不前。考点四: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1、1936年苏联新宪法,标志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世界最早);2、1936年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模式”形成,苏联模式的特征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如何评价苏联模式:使苏联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打下了物质基础,(对国际关系“二战”的影响);后来苏联模式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度障碍;它也是后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归纳: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②制定政策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要符合国情。③重、轻工业、农业要协调发展。知识拓展:苏俄革命道路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比较【命题角度】中国邓小平的改革开放,借鉴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取得巨大的成效。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呢?【参考答案】经济上:要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遵循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政治上:健全民主与法制建设;民生上:维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1.(2023•泰州)《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是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里德在亲历十月革命后写成的纪实作品,被誉为“研究十月革命的经典文本”。十月革命带给当时世界最大的“震撼”是社会主义()A.由理想变成现实 B.工业化成功实现 C.计划经济的形成 D.从暴力走向和平【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需要考生掌握十月革命的意义。【解答】据所学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故十月革命带给当时世界最大的“震撼”是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现实,A项正确;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排除B项;斯大林执政时期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排除C项;十月革命是暴力革命,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2.(2023•南充)如图是某老师展示的历史专题学习的课件,请你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主题:内容:①彼得格勒;②斯莫尔尼宫;③阿芙乐尔号;④攻占冬宫A.二月革命 B.巴黎和会 C.十月革命 D.华盛顿会议【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的相关史实。【解答】A.二月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前,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排除A。B.巴黎和会是一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的会议,不符题意,排除B。C.根据题干“彼得格勒”“斯莫尔尼宫”“阿芙乐尔号”“攻占冬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6日,列宁秘密来到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7日晚,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起义者攻占冬宫,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C项正确。D.华盛顿会议是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会议,不符题意,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的相关史实。3.(2023•攀枝花)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颁布法令规定: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教会的土地,交给一切耕种土地的劳动者使用。材料表明苏维埃政权()A.允许私人经营发展经济 B.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C.提出国家工业化的设想 D.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根据题干信息“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教会的土地,交给一切耕种土地的劳动者使用”可知,苏俄政府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满足了人民对土地的需求,旨在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故D符合题意;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私人经营发展经济,排除A;苏联斯大林时期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并且提出国家工业化的设想,排除BC。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4.(2023•甘孜州)1917年11月8日,当俄国人民醒来,在街头看到这样一则布告: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国家政权业已转到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机关,即领导彼得格勒无产阶级和卫戍部队的军事革命委员会手中。——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军事革命委员会这表明()A.彼得一世改革成功 B.苏德战争正式爆发C.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D.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需要考生掌握俄国十月革命的经过及结果。【解答】根据题干公告“1917年11月8日,当俄国人民醒来”“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国家政权业已转到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机关”和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亲自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1917年11月7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正式开幕。大会宣告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苏维埃政权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C项正确;彼得一世改革在17世纪,排除A项;苏德战争正式爆发是在1941年,排除B项;1955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2022•攀枝花)习近平在受邀参观俄罗斯圣彼得堡(原名彼得格勒)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时,赞许了它和中国革命的渊源关系。这主要是肯定十月革命()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推动了中国革命进程 C.改变了俄国落后面貌 D.促成了俄国退出一战【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俄国十月革命以及历史影响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新曙光,越来越多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思想基础。根据题干材料“习近平在受邀参观俄罗斯圣彼得堡(原名彼得格勒)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时,赞许了它和中国革命的渊源关系”可知,材料主要是肯定十月革命推动了中国革命进程,故B项正确;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排除A项;改变俄国落后面貌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C项;题干材料没涉及十月革命促成了俄国退出一战,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俄国十月革命以及历史影响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6.(2022•包头)据图可知,十月革命的胜利表明社会主义()A.工业化成功实现 B.由理想变成现实 C.计划经济的形成 D.从暴力走向和平【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十月革命的胜利的影响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诞生;巴黎公社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理想到实践;十月革命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B项正确。题干示意图体现的是社会主义运动,不是工业化成功实现、计划经济的形成,也不是从暴力走向和平,排除ACD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十月革命的胜利的影响的相关史实。7.(2023•西宁)列宁说:“如果原先的道路在当前这个时期证明不合适,走不通,就选择另一条道路来达到我们的目的。”1921年春,列宁选择的“另一条道路”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开展了农业集体化 D.颁布苏联新宪法【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苏联的新经济政策,识记相关知识点。【解答】根据所学内容可知,1921年,列宁在分析苏俄国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B项正确;1921年时战时共产主义已经不适合当时的国情,被新经济政策所取代,排除A项;开展了农业集体化的是斯大林,颁布苏联新宪法的时间是1936年都与题意不符,排除CD两项。故选:B。【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于新经济政策的掌握。结合新经济政策实行的背景和内容进行作答。8.(2023•成都)苏俄(联)某一历史时期,“私人的咖啡馆、商品、餐馆、诊所、信用社甚至小型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内战时宛如墓地的莫斯科和彼得格勒,突然生机盎然”。这是由于当时推行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福利国家”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掌握基础知识。【解答】A.1918年至1921年苏俄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禁止日用必需品的私人贸易,实行产品实物供应以及主要消费品配给制等,排除A。B.根据材料“私人的咖啡馆、商品、餐馆、诊所、信用社甚至小型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及所学可知,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允许商品自由贸易,故B正确。C.材料体现不出苏联建立“福利国家”政策,与史实不符,排除C。D.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9.(2023•重庆)关于工业化资金来源问题,苏联党内进行了激烈争论,中央接受了斯大林的建议,从农业中抽取工业化的发展资金,除了向农民征收普通税外,还要通过扩大工、农产品的价格差来收取。后来,又不加限制地扩大这种价格差。这表明苏联工业化()A.资金充足 B.以损害农民利益为代价C.发展迅猛 D.有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苏联模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根据材料可知,工业化资金来源成为苏联的棘手问题,最后苏共中央接受斯大林的建议,从农民和农业榨取资金,以发展工业化,这表明苏联工业化以损害农民利益为代价,故B符合题意;苏联工业化缺少资金,排除A;材料中未涉及工业化发展的态势,排除C;题干材料说明苏联工业化不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排除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苏联模式,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表明苏联工业化以损害农民利益为代价。10.(2023•湖北)苏联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了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修建了几千千米铁路,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但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由此可知,苏联的工业化()A.沿袭西方的道路 B.优先发展重工业C.照顾了农民利益 D.协调了经济比例【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苏联两个五年计划,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题干“苏联……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修建了几千千米铁路,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并结合所学可知,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等都属于重工业,这说明苏联的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故B符合题意;题干材料说明苏联的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不能说明苏联的工业化沿袭西方的道路、照顾了农民利益、协调了经济比例,排除AC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苏联两个五年计划,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苏联的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新考法】新情境—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苏联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写道:在那动乱的1917年的4月,吓得昏头昏脑的小市民,早上起来,揉着惺忪的睡眼,推开窗户,提心吊胆地询问比他起得早的邻居:“今天城里是哪一派掌权?”正确回答是()A.沙皇政府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工兵代表苏维埃 D.工兵农代表苏维埃【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需要掌握二月革命后虽然出现工兵代表苏维埃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解题的突破口是题干时间“1917年4月”。【解答】依据题干时间“1917年4月”判断,当时掌权的应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结合所学可知,二月革命后虽然出现工兵代表苏维埃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但是实际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B项正确。罗曼诺夫王朝在1917年2月就已经被推翻,故A项错误。工兵代表苏维埃是在十月革命后掌权,故C项错误。D项明显错误,应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考查对二月革命后虽然出现工兵代表苏维埃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考法】核心素养——考查学生对图片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2.如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③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是()A.英国宪章运动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法国巴黎公社 D.俄国十月革命【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观察题干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③处对应的时间是1917年,对应的历史事件是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新考法】新情境——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1923年11月20日,列宁在苏维埃全会上说:“社会主义现在已经不是一个遥远的将来,或什么抽象的幻影……新经济政策的俄国将变成社会主义的俄国。”下列关于“新经济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A.推行者是列宁 B.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C.单一公有制经济 D.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结合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承认市场,允许有限度的发展资本主义,故单一公有制经济不符合新经济政策的特点,C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列宁推行新经济政策,巩固了工农联盟和新生的苏维埃俄国,A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实行粮食税,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考法】跨学科——考查学生对图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开展的相关史实。4.如图展示了1928年到1933年苏联在农业生产中采用不同播种方式所占比例情况。由此判断,导致“拖拉机牵引播种机”播种方式所占比例快速增长的最直接的原因是()A.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B.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C.农业集体化的开展 D.苏联模式的确立【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开展的相关史实。“1928年到1933年”“苏联”“农业”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1928年至1932年,苏联农业播种方式中,手播方式在下降,马拉播种机和拖拉机牵引播种机的播种方式占比上升,拖拉机牵引播种机的播种方式上升速度尤其明显,这说明农业集体化的开展是导致“拖拉机牵引播种机”播种方式所占比例快速增长的最直接的原因,C项正确;新经济政策在1924年斯大林执政后逐渐被取消,排除A项;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是导致“拖拉机牵引播种机”播种方式所占比例快速增长的原因,但不是最直接的原因,排除B项;苏联模式的确立是在1936年,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开展的相关史实。【新考法】跨学科——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图片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5.出现如图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俄国退出了一战 B.十月革命的胜利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到1925年,俄国粮食产量在不断增加。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包括: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等。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故D正确;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不久,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图片时间不符,排除A;十月革命的胜利发生在1917年,与图片时间不符,排除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利于农业的发展,1921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被废除,排除C。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图片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考点三理论发展与改革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1、“一国到多国”:二战后,亚洲、欧洲、拉丁美洲等地建立一些社会主义国家。2、苏联继续冷战的表现:①1949年,建立“经互会”②1947年建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对抗杜鲁门主义)③斯大林按照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改造;二、苏联“三人改革”:1、

50年代赫鲁晓夫改革:①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②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特别是从农业开始改革)。评价:首次冲击苏联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把苏联改“病”了)2、60年代勃列日涅夫改革:经济上推行“新政策”;军事上,开始与美国展开军备竞赛。评价: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特别是军事上;重工业发达,农业、轻工业落后;也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3、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把苏联改“死”):先改革经济,效果不佳之后改革政治体制(实行“人道的社会主义”)。(“公开性”、“多元化”、总统制等);改变了苏联的社会性质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1、实质社会制度改变(由社会主义制度转变为资本主义制度)2、表现政治上: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3、1991年,苏联解体。(1922——1991)原因:①根源在“苏联模式”的弊端②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③外在因素西方“和平演变”。标志:1991年“8.19”事件,之后《阿拉木图宣言》对国际格局影响:结束美苏对峙局面,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拓展归纳: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对我国发展的启示:①从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③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实施依法治国。知识拓展:社会主义发展史【命题角度】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有哪些启示和认识?【参考答案】启示:⒈要坚持中共的领导。2.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3.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4.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认识:⒈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严重挫折。⒉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在曲折中发展。1.(2023•重庆)关于工业化资金来源问题,苏联党内进行了激烈争论,中央接受了斯大林的建议,从农业中抽取工业化的发展资金,除了向农民征收普通税外,还要通过扩大工、农产品的价格差来收取。后来,又不加限制地扩大这种价格差。这表明苏联工业化()A.资金充足 B.以损害农民利益为代价C.发展迅猛 D.有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苏联模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根据材料可知,工业化资金来源成为苏联的棘手问题,最后苏共中央接受斯大林的建议,从农民和农业榨取资金,以发展工业化,这表明苏联工业化以损害农民利益为代价,故B符合题意;苏联工业化缺少资金,排除A;材料中未涉及工业化发展的态势,排除C;题干材料说明苏联工业化不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排除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苏联模式,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表明苏联工业化以损害农民利益为代价。2.(2023•攀枝花)1938年苏联政府在一份文件中指出:企业中不安心工作者、懒汉、旷工者和贪图私利的人……他们常常只工作4~5小时,国家和人民因此每年损失几百万个工作日和几十亿卢布。材料反映出当时苏联()A.工人阶级思想觉悟低下 B.工业发展呈现衰退景象C.牺牲农业换取工业发展 D.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初显【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苏联模式的知识。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解答】根据“企业中不安心工作者、懒汉、旷工者和贪图私利的人……给工业、运输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他们常常只工作4﹣5小时,白白浪费了其余2﹣3小时的工作时间”可知,之所以出现企业中不安心工作者、懒汉、旷工者和贪图私利的人,是由于当时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显现,无法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劳动热情,故D正确;题干这一情况的出现与工人阶级思想觉悟低下不符,排除A;工业发展呈现衰退景象,表述不符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史实,排除B;题干材料只是反映部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不高,没有体现牺牲农业换取工业发展,排除C。故选:D。【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及其影响。3.(2022•攀枝花)九年级某班同学搜集了“镰刀斧锤星旗”(苏联国旗)与“白蓝红三色旗”(俄罗斯国旗)等相关资料,对这一历史阶段进行探究性学习,其最重要的探究价值在于()A.认识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 B.剖析冷战形成的原因C.理解社会主义阵营的加强 D.了解苏联的发展演变【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苏联解体,注意题干材料的正确识读。【解答】结合所学可知,镰刀斧锤星旗的降落宣布苏联的解体,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国旗升起体现出苏联解体后的国家变化,苏联解体对于研究历史的价值在于认识社会主义发展曲折性。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冷战结束,排除B项;题干未涉及社会主义阵营的问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阵营受到削弱,故排除C项;从两面国旗中无法反映苏联的发展演变,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苏联解体,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4.(2022•贵港)九年级某班同学搜集了《苏联成立宣言》以及宣告苏联停止存在的《阿拉木图宣言》等文献资料,对苏联解体这一历史事件开展探究学习。其最重要探究价值在于()A.认识社会主义发展曲折性 B.了解苏联的历史发展演变C.剖析冷战格局的形成原因 D.认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苏联的成立和解体,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九年级某班同学搜集了《苏联成立宣言》以及宣告苏联停止存在的《阿拉木图宣言》等文献资料,对苏联解体这一历史事件开展探究学习。其最重要探究价值在于认识社会主义发展曲折性,了解社会主义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遭遇挫折和失败,故A符合题意;苏联的历史发展演变也只是社会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题干材料只反映了苏联的建立和解体,不能剖析冷战格局的形成原因,题干材料与世界格局多极化无关,排除BCD。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苏联的成立和解体,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5.(2022•德阳)导致表中变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是()1951﹣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年代增长率年代增长率年代增长率1951﹣1960年10.25%1961﹣1970年6.45%1971﹣1980年4.95%A.美苏争锋的影响 B.集权模式的制约C.历次改革的失败 D.华约组织的瓦解【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的影响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新宪法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后开始进行改革。他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他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1964年勃列日涅夫开始执政。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但是,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不久,他开始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但直到1988年,总体效果仍然不佳。戈尔巴乔夫又轻率地转向政治体制改革。据“1951﹣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及所学知识可知,导致表中变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是高度集中的集权模式的制约,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D与题干图表无关,排除;选项C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斯大林模式的影响的相关史实。6.(2022•宿迁)1927年至1928年,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认为危机出现的原因是富农阶级的蓄意破坏,其思想根源是对私有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否定。为此,斯大林()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完善经济管理体制C.发动玉米种植运动 D.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措施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至1928年,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认为危机出现的原因是富农阶级的蓄意破坏,其思想根源是对私有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否定。为此,斯大林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苏联农业集体化是指苏联通过合作社把个体的小农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过程。1929﹣1933年间苏联大规模开展了将个体小农私有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大集体经济的运动,D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1918﹣1920年实行的经济政策,排除A项;题干材料阐述的是斯大林在农业方面的措施,没有涉及完善经济管理体制,排除B项;玉米运动是苏共中央第一书记、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进行改革时发动的一场改革运动,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措施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7.(2023•金昌)如表是某同学制作的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简表,表中“____”处的内容应该是()时间一战后二战后20世纪90年代后名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形成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成立____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世贸易组织正式成立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故D符合题意;“杜鲁门主义”的出台、马歇尔计划的实施都处于两极格局时期,排除AB;世贸易组织正式成立属于经济方面,与战后国际格局无关,排除C。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8.(2023•盐城)“即使在最艰苦的1942年,苏联飞机产量仍达到两万架以上,比德军几乎超出一倍,苏联巨大的工业能力压倒了纳粹德国,成为致胜的利剑。”这一现象得益于()A.十月革命的胜利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苏联模式的推行 D.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苏联模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题干关键词“1942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苏联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苏联仅用了十余年就完成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上百年的道路,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提升了苏联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故C符合题意;题干现象得益于苏联模式的推行,十月革命的胜利是1917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1921年,都与题干现象无关,排除AB;题干材料反映苏联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与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无关,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苏联模式,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现象得益于苏联模式的推行。9.(2023•辽宁)1991年12月25日,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下。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最后一项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这一事件的国际影响是()A.“柏林危机”出现 B.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C.两极格局瓦解 D.种族隔离制度被废除【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苏联解体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由材料“1991年12月25日,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下。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最后一项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可知,这描述的是苏联解体。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C项符合题意;“柏林危机”出现与苏联解体无关,排除A项;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标志是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排除B项;种族隔离制度被废除与苏联解体无关,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苏联解体的时间及其影响。10.(2022•六盘水)20世纪九十年代初给各个前加盟共和国的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为东欧剧变大潮画上句号的历史事件是()A.波兰政变 B.罗马尼亚政变 C.德国统一 D.苏联解体【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解体的相关史实。“20世纪九十年代初”“给各个前加盟共和国的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为东欧剧变大潮画上句号”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据材料“20世纪九十年代初给各个前加盟共和国的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为东欧剧变大潮画上句号”并结合所学可知,1991年的苏联解体给各个前加盟共和国的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为东欧剧变大潮画上句号,D项正确;20世纪八十年代末波兰是第一个政变的国家,排除A项;1989年罗马尼亚政变,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990年两德合并,实现统一,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苏联解体的相关史实。【新考法】新情境—考查苏联模式,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有学者说:“苏联模式的设计用意,在于将一个极其落后的国家,尽快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它毕竟实现了上述目标。”该学者对“苏联模式”的评价是()A.完全肯定 B.全部否定 C.比较片面 D.相对客观【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模式,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根据材料“苏联模式的设计用意,在于将一个极其落后的国家,尽快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它毕竟实现了上述目标。”可知,该学者看到苏联模式的结果是一方面实现了工业化,另一方面“缺乏效率,极其浪费”,是从两个方面看问题,较客观的评价了苏联模式,D项正确;材料中该学者对“苏联模式”的评价是相对客观的,ABC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苏联模式,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新考法】跨学科——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苏联经济改革效果有限。2.如表内容为1951﹣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这反映了苏联()1951﹣1960年1961﹣1970年1971﹣1980年10.25%6.45%4.95%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经济改革效果有限 C.社会主义优越性显著 D.政治局势和谐稳定【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根据题干表格可知,从50年代到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不断下降,虽然经历了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但是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只是对其进行修修补补,经济改革成效有限。故B正确;题干反映的是苏联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不断下降,说明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排除A;题干反映的是苏联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不断下降,与“社会主义优越性显著”无关,排除C;题干强调的是苏联的经济改革成效有限,导致国民收入呈下降趋势,“政治局势和谐稳定”与题干无关,排除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苏联经济改革效果有限。【新考法】核心素养——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苏联模式的僵化的相关史实。3.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有人从苏联改革的角度说:“苏联的解体从本质上讲是因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始终没有跳出那个让人痛苦的怪圈。”那个“怪圈”是指()A.苏联模式的僵化 B.国民经济的畸形发展 C.军备竞赛的阻碍 D.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模式的僵化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根据“苏联的解体从本质上讲是因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始终没有跳出那个让人痛苦的怪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战后的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所以材料中的怪圈儿是指斯大林模式日益僵化,A项正确;“国民经济的畸形发展”是受苏联模式的影响,不是指材料中的“怪圈”,排除B项;“军备竞赛的阻碍”是受苏联模式的影响,不是指材料中的“怪圈”,排除C项;“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是受苏联模式的影响,不是指材料中的“怪圈”,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苏联模式的僵化的相关史实。【新考法】新情境——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斯大林模式建立与影响的相关知识。4.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在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同时,在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后来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这两次改革都没有救治其经济发展的痼疾,根本原因是没有突破()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偏差 B.新经济政策的不足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多党执政的政治体制【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的改革。掌握苏联改革没有取得突破的原因。【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影响,国民经济整体缺乏长期良性发展机制,重工业与农业发展比例长期严重失衡,农业的落后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的改善,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在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同时,在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后来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这两次改革虽然不同程度地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都没有救治其经济发展的痼疾,因而C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斯大林模式建立与影响的相关知识。【新考法】核心素养——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苏联模式导致苏联国民收入逐步下降。5.统计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发现,1951﹣1960年约为10.25%;1961﹣1970年约为6.45%;1971﹣1980年约为4.95%。这反映出苏联()A.新经济政策成效甚微 B.历史上的改革成效巨大C.农业集体化进程加快 D.苏联模式弊端影响深远【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及启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但苏联模式的弊端也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据“统计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发现,1951﹣1960年约为10.25%;1961﹣1970年约为6.45%;1971﹣1980年约为4.95%”可知,这组数据反映了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受苏联模式的影响而持续下降,体现了苏联模式弊端影响深远,故D符合题意;新经济政策实行是1921年,排除A;题干材料反映苏联模式导致苏联国民收入逐步下降,历史上的改革成效巨大不符合史实,排除B;农业集体化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初,排除C。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及启示,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苏联模式导致苏联国民收入逐步下降。考点四理论丰富与创新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北京①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②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③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二大1982北京从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旗帜。中共十三大1987北京正确分析了中国国情后,指出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制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三步走战略。)中共十四大1992北京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1992年南方谈话,解放了人民的思想。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中共十五大1997北京确定邓小平理论为我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为我国在二十一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指明了方向。中共十六大2002北京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八大2012北京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2014北京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2015北京《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中共十九大2017北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知识拓展:阅读以下大事年表,完成任务。时间事

件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7年毛泽东领导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命题角度】请你选择表中两个及以上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6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参考答案】与社会主义发展史有关:其中包含理论的诞生和实践相关的内容,从“理论指导实践”的角度出发可以得出观点:马克思主义指引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1.(2023•南充)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提出于()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八大【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十二大的相关史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提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解答】根据所学可知,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提出于中共十二大,B项正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排除A项;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中共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排除D项。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共十二大的相关史实。2.(2023•河北)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的开幕词中说:“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这段话是针对当时我国某方面政策作出的论述。“某方面”指的是()A.社会建设 B.文化建设 C.教育改革 D.对外交往【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的对外开放等知识,明确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历程。【解答】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外交方面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教育改革,排除ABC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对外开放的政策以及主要历程。3.(2023•内江)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要求”。这表明此后我国改革的方向是()A.实现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C.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考生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解答】结合所学知识,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可见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改的是经济管理体制,不会改变公有制占主体的所有制性质,排除A项;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排除B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C项。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2023•临沂)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据此,在资源配置中,政府应该()A.努力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B.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C.用强制力量去驾驭市场 D.加强对市场的科学调控【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答的关键是“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