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挖空、知识梳理与过关训练专题20兼爱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句式),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句式)?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句式),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句式),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巳矣。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句式)。【答案】圣人(封建时代对君主的尊称)以(把)治天下为(作为)事者也(判断句),必知乱之所自起(产生的地方),焉(于是、才)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治理)。譬(比)之如医之攻(医治)人之疾者然(一样),必知疾之所自起,焉(于是)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不)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于是)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考察)乱之所自起。当(通“尝”,尝试)察乱何自起(宾语前置)?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孝敬)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宾语前置),不爱父,故亏(使动,使……亏损)父而自利(使动,使……受益);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即使)父之不慈(形作动,慈爱)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者亦然(这样)。盗爱其室(家),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使动,使……受益)其室;贼爱其身(自己),不爱人,故贼(名作动,劫夺财物)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卿大夫的封地),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卿大夫的封地),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使动,使……受益)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纷乱之事),具(完备)此而巳矣。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假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像)爱其身,犹(仍然)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怎么施行)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通“无”,没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通“又”)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通“又”)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怎么)得不禁恶而劝(鼓励)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互相)恶则乱。故子墨子(墨子的弟子对墨子的尊称)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判断句)。一、文化常识1、《墨子》:《墨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该书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涉及哲学、逻辑学、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文章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语言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2、墨子: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宋国贵族的后裔,曾担任宋国大夫。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立者,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3、①子。“墨子”中的“子”是对墨子的尊称。在文言文中,“子”指“您”,尊称对方,通常为男性。②家、国。卿大夫的封地叫家,诸侯的封地叫国。③大夫。本文中指职官等级名。周代官爵分公、卿、大夫、士四等;大夫之中又分上、中、下三等。④兼爱。指同时爱不同的人或事物。春秋战国之际,墨子提倡的一种伦理学说。他针对儒家“爱有等差”的说法,主张爱无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二、文言基础知识(一)通假字1.当察乱何自起(通“尝”,尝试)2.故不孝不慈亡(通“无”,没有)3.故盗贼有亡(通“又”)(二)古今异义1.起不相爱古义:互相亲爱、友好今义:互相爱慕(三)词类活用1.故亏父而自利(使动,使……亏损;使动,使……受益)2.虽父之不慈子(形作动,慈爱)3.故贼人以利其身(名作动,劫夺财物)(四)一词多义1.爱(1)诸侯各爱其国(动词,爱护)(2)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动词,吝惜)(五)特殊句型1.判断句(1)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2)此所谓乱也。(3)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2.宾语前置(1)父自爱也(2)兄自爱也(3)君自爱也(4)当察乱何自起(5)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6)视人身若其身,谁贼?(7)视人家若其家,谁乱?(8)视人国若其国,谁攻?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请事斯语矣
不足以事父母B.故贼人以利其身
贼其君者也C.当察乱何自起
是何也D.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物或恶之【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事”,动词,从事、实践;动词,侍奉、赡养。B.“贼”都为名词作动词,伤害。C.“何”,哪里;为什么。D.“恶”,副词,怎么;动词,厌恶。故选B。2.下列选项中,不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B.我世世为洴澼
若火之始然C.曰余食赘行
故不孝不慈亡有D.其脆易泮
当察乱何自起【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把握通假字的能力。A项,“内”通“纳”,纳交,词组,结交。B项,“”通“纩”,绵絮;“然”通“燃”,燃烧。C项,“行”通“形”,形体;“亡”通“无”,没有,不存在。D项,“泮”通“判”,分离;“当”通“尝”,尝试。故选A。3.下列选项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而不仁,如礼何
静而后能安B.迩之事父
兄之不慈弟C.见贤思齐焉
焉能攻之D.不足以事父母
故乱异家以利其家【答案】D【详解】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A项,而: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承接。B项,之:助词,调节音节/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C项,焉:语气助词,无具体意义/副词,怎么。D项,以:都是连词,表目的,来。故选D。4.(2023秋·河北邯郸·高二校考期末)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捷)
致知在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B.君子喻于义(知晓,明白)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忍受)C.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
恻隐之心(哀痛,怜悯)D.天下归仁焉(归顺)
恶得不禁恶而劝爱(鼓励)【答案】C【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A项,敏:勤勉。句意为: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B项,忍:狠心对待;不忍人之心:怜悯心,同情心。句意为: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D项,归:称赞,称许。句意为: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故选C。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完成下面小题。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致,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怵惕:恐惧。B.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内:同“纳”,结交。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要:求取。D.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然:……的样子。6.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如果国君有了怜爱别人的心,有了施行怜爱别人的政治,那么,治理天下就好像可以放在手掌上运转一样容易了。B.本章是孟子阐述“性善”基本理论的一章,孟子认为“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仁义礼智四端和四肢一样,都是与生俱来的,固有的。C.孟子所提出的“仁义礼智”都是发端于这种“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心”更是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D.孟子主张人性本善,强调天赋道德,推行仁爱政治,这些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如果能扩充四个善端,就能够用来侍奉父母,就足够用来安定天下。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2)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兼爱》)【答案】5.D6.B7.(1)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2)这就好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必须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于是能进行医治。【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D.然:同“燃”,燃烧。句意: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故选D。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仁义礼智四端”错误,由原文“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可知,四端应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这“四心”是“仁义礼智”的发端。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端”,发端;“谓”,认为;“贼”,伤害。(2)“攻”,治疗;“所自起”,产生的根源,起的地方;“焉”,于是。参考译文: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都知道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2022秋·江苏连云港·高二校考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文本一: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节选自《墨子·兼爱上》)文本二: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私令人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节选自《墨子·兼爱中》,有改动)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使天下兼相爱
兼:兼顾,无差等。B.故不孝不慈亡
亡:同“无”。C.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劝:鼓励。D.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
之:的。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B.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C.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D.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盗贼,古人注:“盗贼通名,分而言之:则私窃谓之盗,劫杀谓之贼。”与现代汉语中“盗”“贼”的释义不同。B.子墨子,是墨子的弟子对他的尊称,后一个“子”跟“老子”“孔子”“庄子”“孙子”中“子”的含义和用法相同。C.“君说之”与“范增说项羽曰”(《鸿门宴》)两句中的“说”字含义相同。D.室,文中义是指“家”,与杜甫《石壕吏》中的诗句“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中“室”的意义相同。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与臣,父与子,兄与弟之间,如果不互相亲爱,就会都只为自己着想而损害对方的利益,而这正是祸乱之因。B.大夫和诸侯也都有爱,不过他们只爱自己的封地或封国,不爱他人的封地或封国,所以会互相攻击,互相损害。C.墨子列举晋文公、楚灵王的例子,旨在论证在上位的人有怎样的爱好,则这种爱好就会广泛普及到种种人身上。D.“犹有不孝者乎?”等形成一组排比句,内容集中,对比鲜明,语势酣畅淋漓,语意有非常强的启示作用。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2)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其故何也?【答案】8.D9.D10.C11.C12.(1)看待弟弟、儿子与臣下象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的事呢?(2)等到一年,朝廷之臣都(饥瘦得)面有深黑之色。这是什么缘故呢?【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D.之:助词,主谓之间取独,无义。句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都没有了。故选D。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越王亲自擂鼓让将士前进,将士听到鼓声,(争先恐后),打乱了队伍,蹈火而死的人近臣达一百人有余。越王于是鸣金让他们退下。“鼓”是“音”的定语,二者一起作“闻”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左右”是“百人有余”的主语,二者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D。10.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C.错误。高兴,喜欢;游说,劝说。句意:因为君主喜欢这样/范增劝项羽说。D.正确。句意:看待别人的家象自己的家一样/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故选C。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旨在论证在上位的人有怎样的爱好,则这种爱好就会广泛普及到种种人身上”错误,这两个事例与勾践的事例一样,旨在论证只要国君把“兼爱”体现在治理政事之中,则人们就会兼爱。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视”,看待;“弟子”,弟弟、儿子;“恶”,怎么,哪里。(2)“期”,满一年;“朝”,朝臣;“故”,缘故。参考译文:文本一:试考察混乱从哪里产生呢?都起于人与人不相爱。假若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象爱自己,还能有不孝的吗?看待父亲、兄弟和君上象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呢?还会有不慈爱的吗?看待弟弟、儿子与臣下象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都没有了,还有盗贼吗?看待别人的家象自己的家一样,谁会盗窃?看待别人就象自己一样,谁会害人?所以盗贼没有了。还有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吗?看待别人的家族就象自己的家族,谁会侵犯?看待别人的封国就象自己的封国,谁会攻伐?所以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都没有了。假若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国家与国家不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不相互侵扰,盗贼没有了,君臣父子间都能孝敬慈爱,象这样,天下也就太平了。所以圣人既然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怎么能不禁止相互仇恨而鼓励相爱呢?因此天下的人相亲相爱就会治理好,相互憎恶则会混乱。所以墨子说不能不鼓励爱别人,道理就在此。文本二:从前晋文公喜欢士人穿不好的衣服,所以文公的臣下都穿着母羊皮缝的裘,围着牛皮带来挂佩剑,头戴熟绢作的帽子,(这身打扮)进可以见君上,出可以往来朝廷。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就这样做。从前楚灵王喜欢细腰之人,所以灵王的臣下就吃一顿饭来节食,收着气然后才系上腰带,扶着墙然后才站得起来。等到一年,朝廷之臣都(饥瘦得)面有深黑之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能做到这样。从前越王句践喜爱士兵勇猛,训练他的臣下时,先把他们集合起来,(然后)放火烧船,考验他的将士说:“越国的财宝全在这船里!”越王亲自擂鼓让将士前进,将士听到鼓声,(争先恐后),打乱了队伍,蹈火而死的人近臣达一百人有余。越王于是鸣金让他们退下。所以墨子说道:“象少吃饭、穿坏衣、杀身成名。这都是天下百姓难于做到的事。假如君主喜欢它,那么士众就能做到。何况兼相爱、交相利,是与此不同的(好事)。爱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爱他;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有利于他;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憎恶他,损害别去的人,别人也随即损害他。这种兼爱有什么难施行的呢?只是居上位的人不用它行之于政,而士人不用它实之于行的缘故(2023秋·广东梅州·高二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节选自《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二)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1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运:运用 B.自贼者也
贼:伤害C.不夺不餍
餍:满足 D.薄税敛,深耕易耨
薄:减轻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B.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C.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D.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1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王,一指已故君王,一指古代圣王。文中指尧、舜、禹、汤、文、武等几位圣王。B.“利吾家”的“家”指家庭,与《回乡偶书》中“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家”相同。C.万乘,即万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万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D.寡人,意为寡德之人,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用以谦称自己,文中是梁惠王自称。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都有“不忍人之心”,包括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这四心是仁义礼智的发端。B.对于梁惠王想要求利的问题,孟子并未直接回应,而是从大夫、士和老百姓的心理出发,从侧面阐明求利对国家的害处。C.材料二孟子批评那些不施行“仁政”的君王,实际上也指出了梁惠王“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南辱于楚”的根本原因。D.两则材料均阐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但侧重点有所不同。材料一侧重从人性的角度证明其合理性,材料二从治国的角度论证其可行性。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2)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3)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答案】13.A14.C15.B16.B17.(1)不是因为想跟小孩的父母结交拉关系,不是因为想在乡人朋友里博取声誉。(2)如果能够扩充这四端,足够用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扩充这四端,不足够来侍奉自己的父母。(3)从来没有讲仁德的人却抛弃自己的父母的,从来没有讲道义的人却轻慢自己的君王的。【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A.错误。运:运转。句意: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故选A。1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这样)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攻打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他们(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壮者”作主语,“以暇日”作状语,“修”作谓语,“孝悌忠信”作宾语,故“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中间不停顿,排除AB。“入以事其父兄”和“出以事其长上”句式对称,故应在“长上”后停顿,排除D。故选C。15.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B.“‘家’相同”错。“利吾家”,“家”,指卿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句意:使我的封邑有利。“少小离家老大回”,“家”,指家庭。句意: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故选B。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力。B.“孟子并未直接回应”错,根据“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可知,孟子直接回应了梁惠王的问题。故选B。1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所以”,表原因,的原因或因为;“内交”,结交;“要誉”,谋取(获取)名誉;“乡党”,乡人。(2)“充”,扩充、充实;“保”,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项目管理-考题+重点
-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 成就8900亿战绩-HY铁三角工作法
-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件-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 第23课《女娲造人》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江西省景德镇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2
- 进阶练07课外文言文(知识难点梳理)20篇-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总复习重难点全(原卷版)
- 1.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课件高一上学期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婚庆用品同城配送合同模板
- 2024基于国产 CPU 和基础软件的数字档案信息系统售后服务流程及服务规范
- 2024中式烹调师(中级)模拟考试题库整套
- 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
- 硬皮病的护理查房
- MTBF测试报告文档
- 餐饮服务挂靠合同
- 消防工程质量保修协议
- 地貌与公路工程-山岭地貌(工程地质课件)
-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试卷
- 人事考试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川教版生命生态安全二年级上册 第10课《室内卫生有讲究》 课件
- 湖北省武汉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