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历史试题(解析版)(二)_第1页
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历史试题(解析版)(二)_第2页
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历史试题(解析版)(二)_第3页
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历史试题(解析版)(二)_第4页
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历史试题(解析版)(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吉林延吉磨盘村山城遗址在文献中并没有记载,在遗址考古中,考古学者发现两个官印,一是“监支纳印”,钮右侧刻“天泰四年五月造”。根据官方正史《金史》记载,诸仓有监支纳官,八品。天泰,为东夏国年号,“天泰四年”即公元1218年。另一个是“南京路勾当公事之印”,印背柱钮刻“天泰三年六月一日”,左侧刻“南京行部造”。由此可以证实,磨盘村山城遗址属于我国东北地区地方政权东夏国,很可能就是其南京治所。由此可知()A.考古发现较官方正史记载更接近历史真相B.合理的历史想象在历史考证中有重要作用C.判断史料真伪是进行史料实证的首要步骤D.文字遗物在对遗址性质判断上起关键作用〖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金朝(中国)。依据材料“监支纳印”“南京路勾当公事之印”“属于我国东北地区地方政权东夏国,很可能就是其南京治所”可知,由于发现了文字遗物,所以就判定了遗址的性质,D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比较考古发现和官方正史的可靠性,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历史想象,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史料的真伪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

2.汉景帝年间,政府送蜀地学生到长安学习,又在蜀地开办学校,免除学生徭役,学优者有的还授以官职。武帝开发西南夷时,蜀人司马相如发布了著名的《喻巴蜀檄》和《难蜀父老》两篇文告。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政府积极落实大一统精神 B.“用夏变夷”是国家治理的主要方略C.巴蜀读书人致力国家统一 D.西汉王朝实现对西南地区的有效管理〖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景帝年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汉朝政府送蜀地学生到长安学习,又在蜀地开办学校,学优者有的还授以官职,这有利于增强蜀地民众对国家的认同观念,表明政府积极落实大一统精神,A项正确;“用夏变夷”指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但材料未体现它是国家治理的“主要方略”,排除B项;材料表明政府积极落实大一统精神,而不是巴蜀读书人致力国家统一,排除C项;材料表明政府积极落实大一统精神,其后续效果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3.下表为某一时期几位历史人物的部分信息表。该表折射出的时代特征是()姓名曾任官职(部分)史书相关记载庾亮征西将军、都督江荆豫益梁雍六州诸军事,领荆江豫三州刺史,镇武昌。“庾亮虽居外镇,而执朝廷之权……成帝少为舅氏(庾亮、庾冰)所制,不亲庶政。”庾冰中书监、扬州刺史、都督扬豫兖三州诸军事。又迁车骑将军、都督江荆宁益梁交广七州诸军事,镇武昌。桓温征西大将军、都督荆梁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镇江陵。又领扬州牧,镇姑孰。“政自桓氏,祭则寡人。”桓玄都督荆江司雍秦梁宁益八州诸军事、荆州刺史,镇江陵。又都督中外诸军事,领徐州刺史,镇姑孰。“知势运所归,屡上祯祥,以为己瑞。”A.“政出多门,权去公家” B.“天下藩镇,东南最宁”C.“强干弱枝,内外相制” D.“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晋(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从表中人物介绍来看,这些人基本都掌握地方的军政大权,实力强大,从而成为中央的实际掌权者,君主的权力受到削弱,由此可以看出折射的时代特征是“政出多门,权去公家”,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形成了藩镇,且东南地区实力最强,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对外关系的内容,不能得出“强干弱枝,内外相制”,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统一是发展趋势,以及分裂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4.辽初,契丹人曾自认为“番”,但辽兴宗以后宣称契丹为轩辕之后,承后晋统绪和德运,自称“中国”,标榜中华正统;金朝自熙宗以后也自认“中华”,多次讨论德运问题,斥南宋等政权为“夷狄”。这体现出()A.中原王朝与北方各族关系融洽 B.边疆与内地呈现一体化趋势C.北方少数民族的华夏认同增强 D.北方各民族间差异逐渐缩小〖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元时期的中国。材料中辽政权和金政权都自称“中国”“中华”,宣称自己继承中原卫朝德运,表明当时北方少数民族华夏认同增强,C项正确;当时中原王朝和北方各族间战争时有发生,A项说法不符合题干主旨与史实,排除;辽、金属于少数民族政权,不属于宋朝边疆,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民族差异,排除D项。故选C项。5.南浔镇是湖丝的主要集散地,兴起于南宋,到明代中后期日趋兴旺,成为“烟火万家”“舟航辐镂”的巨镇。每当新丝上市,“商贾骈集,贸丝者群趋”,既有“乡农卖丝争赴市”,也有“客商大贾来行商”,“一日贸易数万金……”。这可用于说明()A.江南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商帮的兴起和发展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D.经济型市镇的繁荣〖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南浔镇到明代中后期日趋兴旺,成为“烟火万家”“舟航辐镂”的巨镇,其商业贸易非常繁荣,这说明经济型市镇的繁荣,D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伴随着雇佣关系的,但材料中未涉及到雇佣关系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中提到了商业的发展,但未涉及到商帮,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丝属于手工业产品,不是农产品,排除C项。故选D项。6.1904年,清朝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多使用“中国”一词而较少使用“大清”、“本朝”字样,诸如“中国文学”、“中国历史”和“中国地理”等成为各级学校正规的课程名称。瑕能说明这一现象的是()A.民族意识的增强 B.新式教育的发展C.宗藩体制的解体 D.清末新政的推动〖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4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4年清朝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多使用“中国”一词而较少使用“大清”、“本朝”字样,诸如“中国文学”、“中国历史”和“中国地理”等成为各级学校正规的课程名称。这一现象说明民族意识的增强。在这一时期,中国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民族危机,民族主义情绪高涨,人们开始更多地强调“中国”这一概念,以强化民族认同和团结,A项正确;新式教育的发展是这一现象的表象,而非原因,排除B项;宗藩体制的解体与这一现象关系不大,排除C项;清末新政的推动是政府层面的改革,但不是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7.近代碑学书法大师于右任认为,北朝碑刻蕴含尚武精神,中国自宋以后,正缺乏尚武精神,所以提倡人们学习。《时务报》《清议报》《革命军》《民报》纷纷采用豪迈威武的魏碑体。近代魏碑体的复兴()A.迎合中体西用的救亡王张 B.折射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C.体现文学革命的进步思想 D.铸就社会革命的锐利武器〖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北朝碑刻蕴含尚武精神,中国自宋以后,正缺乏尚武精神,所以提倡人们学习。《时务报》《清议报》《革命军》《民报》纷纷采用豪迈威武的魏碑体”可得出,近代以来,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书法大师认为北朝碑刻蕴含尚武精神,此后多个报纸使用魏碑体,反映出魏碑体的复兴折射出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B项正确;中体西用”是清末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主张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魏碑体不属手“中体”,排除A项;魏碑体不属于文学,排除C项;魏碑体不属于社会革命的税利武器,排除D项。故选B项。8.据统计,1934年上海附近的嘉兴县市镇繁华,境内营运的轮汽船仅25艘,总营业额约34万元;传统船只有3100余艘,总收入约40万元。这说明了当时嘉兴()A.列强经济侵略受到坚决抵制B.近代交通工具强大的竞争力C.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破坏了交通D.传统因素制约了近代化的转型〖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34年(中国)。据材料可知,虽然嘉兴的传统船只数量比新式轮汽船多很多,但两者的营业收入差距却很小,这说明新式轮汽船的竞争力远远强于传统船只,B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本国经营的运输船和外国资本经营的运输船的营业额情况,无法说明列强的经济侵略受到抵制,排除A项;此时日本只是局部侵华,当时日本侵华战争尚未波及嘉兴,排除C项;材料体现船只运输方面的近代化水平不高,但不能反映制约因素,排除D项。故选B项。9.1950年7月13日,新中国的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抽调解放军第13兵团及其他部队共25万余人,组成东北边防军,集中整训;后又调第9、第19兵团作为二线部队集结于津浦、陇海线附近。这一军事安排()A.目的是追歼东三省残余日寇 B.背景是朝鲜半岛内战的爆发C.为三线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D.配合了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答案〗B〖解析〗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时空范围为1950年(中国)。据题干材料中的“1950年7月”和调防“东北”的史实,可以推断这是新中国对1950年6月爆发的朝鲜内战的迅速反应,是为了保卫中国东北的安全和在必要时援助朝鲜人民的反侵略战争,B项正确;1950年时,东北已经没有日寇,排除A项;三线建设发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C项;计划经济体制确立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0.《反分裂国家法》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下列最能体现国家对台“诚意”的是A.推行“一国两制”方针 B.不承诺放弃武力统一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港澳台协同发展战略〖答案〗A〖解析〗根据“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和所学知识可知,推行“一国两制”方针,主张和平统一最有“诚意”,A项正确;“武力”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C项不适合台湾,排除C项;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项。11.在美索不达米亚东北部的莫耶,从公元前7000年地层处,考古学家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从其中出土了石制锄头、人工种植的大麦、小麦和各种豆荚,还有驯化的山羊和绵羊的骨头;从同一地层还出土了大量野驴和瞪羚的骨头及蜗牛、橡树子、阿月浑子等采集物。这些考古发现反映了两河流域()A.产生世界最早的农业 B.人们出现定居的生活C.处于文明的起源时代 D.农业生产模式的调整〖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7000年两河流域。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莫耶遗址出现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这可印证当地先民已过上定居生活,B项正确;根据材料不能得出“最早”的结论,排除A项;文明出现的三大要素是金属、文字、城市,材料中不能得出,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模式调整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12.城市法的主要渊源是城市特许状,城市特许状一般由国王或城市原本所辖的封建主颁发,规定了城市法的轮廓,确认城市社会生活的主要原则和制度,它是市民与封建主妥协的协议。由此可知,城市法()A.维护了封建主根本利益 B.背离了罗马民法的原则C.体现了国王地位的提高 D.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城市法源于城市特许状,根据所学知识,城市特许状是市民和封建主斗争和妥协的产物,确认了城市生活的主要原则和制度,体现了城市市民阶级的要求,因此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城市法维护的是城市的利益,摆脱封建主的束缚,不是为了维护封建主的根本利益,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城市法背离罗马民法原则的信息,排除B项;城市特许状虽然有些由国王颁发,但城市法维护的是市民的利益,不会提高国王在整个封建国家的地位,国王的地位主要是通过和各地封建主的斗争提高的,排除C项。故选D项。13.一位意大利诗人曾写到:“我的同伴们……你们被赋予了一种天性,并且拥有一种无可估量的尊严和了不起的命运,让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服从于你的统治和命令,在河里、在海中、在天堂让道德成为我们的首要目标。”这反映了诗人()A.追求民主权力 B.强调人定胜天C.遵从自然规律 D.倡导人性解放〖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依据材料信息“让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服从于你的统治和命令,在河里、在海中、在天堂让道德成为我们的首要目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倡导人性解放,D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提到权力,排除A项;强调人定胜天和遵从自然规律是自然科学的内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C项。故选D项。14.史学家评论道:“拿破仑致力于扫除旧秩序。贵族和教士失掉了他们的特权,拿破仑大军开到哪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宗教宽容的原则就传播到哪里。大革命思想的传播成为许多欧洲国家自由传统发展的重要一环。”据此,对于拿破仑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是()A.催生西欧各国的民主政权 B.摧垮了西欧旧制度的基础C.推动西欧宗教改革的开展 D.促进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材料中的史学家认为拿破仑致力于扫除贵族、教士赖以维护其特权的旧秩序,拿破仑战争在西欧传播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宗教宽容等大革命的进步思想,形成了欧洲国家自由传统发展的基础,可见拿破仑战争摧垮了西欧旧制度的基础,B项正确;“西欧各国”表述绝对,排除A项;拿破仑战争发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期,无法推动16世纪发生的西欧宗教改革的开展,排除C项;材料强调拿破仑战争传播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宗教宽容的原则,与近代外交制度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15.下表为1520—1801年英国人口结构变动趋势情况。年份总人口(百万)城市人口(百万)乡村人口(百万)农业人口占乡村总人口的比例(%)乡村农业人口(百万)乡村非农业人口(百万)15202400.132.27801.820.4516004.110.343.77762.870.9016704.980.684.30703.011.2917005.060.854.21662.781.4317505.771.224.55582.641.9118018.662.386.28503.143.14据表可知英国()A.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发展 B.乡村工业促进社会转型C.圈地运动引发人口流动 D.社会结构发生根本转变〖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表格反映英国乡村非农业人口数量逐渐上升,农业人占乡村总人口比例不断下降,说明乡村劳动力逐渐向工业部门转移,这就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创造条件,乡村工业促进社会转型,B项正确;1520—1750工业革命还未开展,排除A项;表格无法体现圈地运动,排除C项;工业革命开展后才发生社会结构的根本转变,排除D项。故选B项。16.在1953年苏共中央九月全会后,赫鲁晓夫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发展个人副业的措施,主要包括:先降低庄员、职工向国家义务交售的定额,最后废除针对个人副业的义务交售制度。使个人副业的税率降低80%。这意在()A.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B.冲破斯大林体制束缚C.调动人民生产积极性 D.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3年(苏联)。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赫鲁晓夫通过降低义务交售定额和税率,实际上是减少了农民和工人需要向国家交付的部分,这有助于增加他们的个人收入,从而提高他们参与生产活动的积极性,C项正确;苏联在赫鲁晓夫时期并没有进行根本性的经济体制变革,尤其是没有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排除A项;赫鲁晓夫的改革并没有完全冲破斯大林体制的束缚,排除B项;产业结构调整并不是这些措施的主要意旨,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金灭辽后,沿袭以词赋为科目的科举制,既无定数,亦无定期。金灭北宋后,金太宗“以辽、宋之制不同,诏南、北各因其所习之业取士,号为南北选”。金熙宗即位后,实行乡、府、省三级考试制度,三年一试,由于南北士人学习内容渐趋一致,南北均以经义、词赋两科录取文士。海陵王时,“并南北选为一,命以五经、三史正文内出题”。其后,金世宗决定对女真学生单独开设进士科,且诏京师设女真国子学,教材以译成女真文字的儒家典籍为主。不同于中原王朝以诗赋取士,女真科考只考一场试策,五百字即可,且使用女真文字。到金中后期,女真族文人辈出,读书著文蔚然成风。此后在元、清两朝都出现过分榜取士的做法。——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辽宋夏金卷)》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朝前中期科举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金朝前中期科举改革的意义。〖答案〗(1)特点:持续调整,逐渐健全;由南北分选到南北通选;学习中原儒家文化与传承女真文化相结合;因俗而治。(三点)(2)意义:利于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加速了女真社会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交融;丰富了治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智慧。〖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金朝前中期中国。科举改革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据材料信息可知持续调整,逐渐健全;据材料“南北选”到“由于南北士人学习内容渐趋一致,南北均以经义、词赋两科录取文士。海陵王时,‘并南北选为一,命以五经、三史正文内出题’”可得出由南北分选到南北通选;据材料“对女真学生单独开设进士科,且诏京师设女真国子学,教材以译成女真文字的儒家典籍为主。不同于中原王朝以诗赋取士,女真科考只考一场试策,五百字即可,且使用女真文字”可知学习中原儒家文化与传承女真文化相结合;据材料“不同于中原王朝以诗赋取士,女真科考只考一场试策”可知因俗而治。【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金朝前中期中国。金朝前中期科举改革的意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人才选拔、封建化、民族融合以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等角度思考即可。据材料“南北均以经义、词赋两科录取文士”和“女真族文人辈出,读书著文蔚然成风”可得出利于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据材料“以五经、三史正文内出题”“以译成女真文字的儒家典籍为主”“女真族文人辈出,读书著文蔚然成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速了女真社会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交融,丰富了治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智慧。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1950年至1955年,中国从苏联总共取得11笔贷款,总价值为12.74亿新卢布。利用苏联的贷款,中国购买到大量经济建设所急需的物资与设备,最后落实引进了150多项工业建设项目,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工业体系残缺不全的状况,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瑞典、丹麦、瑞士、芬兰于1950年即同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和贸易关系,芬兰于1952年同中国签订了政府间贸易协定。这一时期中国也大力开展与广大亚非国家的经贸活动,如在1952年与斯里兰卡开展大米换橡胶的贸易,1956年与巴基斯坦签订煤炭换棉花的贸易合同,1956年与印尼签订价值1200万英镑的易货贸易协议,1957年还跟阿富汗签订了两国间第一个贸易协定,等等。1957年中国首次举办广交会,与有意愿跟中国做生意的国家广泛开展贸易洽谈活动。——摘编自彭波新《新中国70年外贸发展:从小兔到大象》材料二1978年之后,进出口规模扩张带动了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2007年,中国出口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剔除汇率等因素,当年出口实际排名世界第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之后,中国出口规模持续快速扩大,促使贸易顺差大幅增加。1979—2018年,中国累计吸引外商直接投资20316亿美元。另据商务部统计,自1980年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成立以来,截至2018年,全国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约96万家。20世纪90年代,中国在国际资本流动中的角色随之发生重大变化,由产业转移承接国转向资本双向流动的国家。中国境外投资增长迅速,企业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1978年之后,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日益活跃,地位明显提升。一方面,中国主动参与WTO改革,坚定维护多边体制并倡导贸易投资自由化;另一方面,顺应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积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摘编自杨丹辉《新中国70年对外贸易的成就、经验及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展对外贸易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表现及其国际影响。〖答案〗(1)措施:积极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开展外贸活动;大力开展与广大亚非国家的经贸活动;与西方部分国家建立贸易关系。(答出两点即可)(2)表现: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并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对外贸易对象不断扩大;资本双向流动加快。(答出两点即可)国际影响: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趋势;促进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推动了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格局的演进;增进了世界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为世界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答出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国。措施:根据“中国从苏联总共取得11笔贷款,总价值为12.74亿新卢布。利用苏联的贷款,中国购买到大量经济建设所急需的物资与设备,最后落实引进了150多项工业建设项目,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工业体系残缺不全的状况,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得出积极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开展外贸活动;根据“这一时期中国也大力开展与广大亚非国家的经贸活”得出大力开展与广大亚非国家的经贸活动;根据“ 瑞典、丹麦、瑞士、芬兰于1950年即同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和贸易关系,芬兰于1952年同中国签订了政府间贸易协定”得出与西方部分国家建立贸易关系。【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国。表现:根据“中国出口规模持续快速扩大,促使贸易顺差大幅增加”得出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并成为世界贸易大国;根据“截至2018年,全国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约96万家。20世纪90年代,中国在国际资本流动中的角色随之发生重大变化,由产业转移承接国转向资本双向流动的国家”得出对外贸易对象不断扩大;资本双向流动加快。影响:根据“一方面,中国主动参与WTO改革,坚定维护多边体制并倡导贸易投资自由化;另一方面,顺应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积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可从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推动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格局的演进、增进世界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及为世界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等角度进行分析。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年份国防支出邮政支出教育支出公路等支出卫生和福利支出行政和利息支出192717.420.10.52.61.258.1193219.218.60.65.61.257.6193610.28.23.68.85.863.4194015.88.03.47.97.157.7195041.0505.51.112.733.9196050.33.81.13.116.124.9197040.53.81.92424.824.4——【美】斯坦利·L·恩格尔曼、罗伯特·E·高尔曼《剑桥美国经济史(第三卷)》(1)指出美国国防开支变化趋势,并简要说明成因。(2)有人认为,20世纪50至70年代的美国社会发展是喜忧各半。结合史实,论证这一观点。〖答案〗(1)趋势:1927-1940年国防支出总体呈下降趋势;1940-1970年国防支出呈上升趋势。下降的原因:一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没有走上法西斯道路;上升的原因:二战爆发战争的需要,尤其是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的开辟的需要;二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和冷战的爆发,美苏两极对峙下军备竞赛的影响,美国发动局部战争的需要;美国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2)这一时期美国国防开支占比巨大,冷战爆发后美苏对峙下美国发动的局部战争和军备竞赛影响了美国联邦政政府的财政开支,服务于二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二战后美国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在公共卫生和福利支出上有所增加,然而在邮政、教育等开支占比较少,总体上影响到美国民众社会生活的进一步改善。〖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1927-1970年(美国)。趋势:据材料表格“1927-1940年的国防支出情况”可知,1927-1940年国防支出总体呈下降趋势;据材料表格“1940-1970年国防支出情况”可知,1940-1970年国防支出呈增加趋势。原因:下降的原因:结合所学从一战后美国经济发展、二战的爆发、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的开辟的需要的角度分析。上升的原因:结合所学从二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冷战的爆发美苏两极对峙下军备竞赛的影响、美国发动局部战争的需要、美国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等角度分析。【小问2】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20世纪50至70年代(美国)。结合所学从冷战爆发后美苏对峙下美国发动的局部战争、军备竞赛、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等角度分析,如这一时期美国国防开支占比巨大,冷战爆发后美苏对峙下美国发动的局部战争和军备竞赛影响了美国联邦政政府的财政开支,服务于二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二战后美国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在公共卫生和福利支出上有所增加,然而在邮政、教育等开支占比较少,总体上影响到美国民众社会生活的进一步改善等等。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1年热播的电视剧《觉醒年代》,回溯从起源、孕育到诞生的整个过程,生动再现20世纪初期的历史大变局,是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主旋律史诗大剧。材料一《觉醒年代》第一集,开篇即以旁白的形式交待该剧的历史背景,“那是在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第二年,国际国内形势非常紧张”,并通过以下几个精心设计的视觉式的隐喻镜头来表现。镜头一:一个大仰角拍摄的骆驼脚掌几乎覆盖了整个画面,只用这一个镜头就表现出当时中国正处于重重压迫之下,且观众的代入感很强,会产生一种被踩踏的感觉。镜头二:骆驼进入北京城,用了大量的特写和慢镜头来表现车辙。“车辙”在剧中是一个带有高度隐喻和象征性的细节逻辑:自两千多年前秦始皇用“车同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