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和耳幻灯片_第1页
眼和耳幻灯片_第2页
眼和耳幻灯片_第3页
眼和耳幻灯片_第4页
眼和耳幻灯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章眼和耳EyeandEar16-眼和耳一、眼眼是人体的感光器官,其核心结构为眼球(eyeball),围绕眼球周围的附属结构有眼睑、眼眶、眼外肌、结膜和泪器等,起支持、保护和运动等作用。眼球近似圆球体,由眼球壁和眼内容物组成(图16-1,图16-2)。眼球内容物有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等,均无色透明,与角膜一起组成眼球的屈光介质。16-眼和耳(一)眼球壁眼球壁分3层,从外至内依次为:①纤维膜(fibroustunic):质地较硬,起支持保护作用,主要成分为致密结缔组织,其中前1/16为透明的角膜,后15/16为瓷白色的巩膜;②血管膜(vasculartunic):又叫葡萄膜(uvea),具有营养和遮光作用,主要成分为含大量血管和色素细胞的疏松结缔组织,从前至后分为虹膜、睫状体与脉络膜;③视网膜:根据有无感光功能将视网膜分为盲部与视部,两者之间以锯齿缘(oraserrata)为界。16-眼和耳1.角膜角膜(cornea)呈透明的圆盘状,边缘较厚,中央较薄,自外向内可分为5层(图16-2,图16-3)。(1)角膜上皮:为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由5~7层排列整齐的细胞组成。(2)前界层:是一层透明的均质层。(3)角膜基质:又叫固有层,约占整个角膜厚度的9/10,主要由大量胶原原纤维排列成板层状。同一板层内的胶原原纤维呈平行排列,但相邻板层原纤维的排列却呈互相垂直的关系(图16-4)。板层之间有角膜细胞(keratocyte)分布。(4)后界层为一层透明的均质膜,由角膜内皮分泌形成。(5)角膜内皮为单层扁平上皮,参与后界层的形成与更新。16-眼和耳2.巩膜巩膜(sclera)呈瓷白色,坚硬而不透明,主要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其中大量粗大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交织成网,内含少量血管、神经、成纤维细胞及色素细胞等。16-眼和耳3.角巩膜缘巩膜与角膜的交界处称角巩膜缘,又称角膜缘。位于角巩膜缘内侧的巩膜静脉窦和小梁网是房水循环的重要结构(图16-2,图16-5),与眼内压的稳定密切相关。巩膜静脉窦内充满房水,其管壁由内皮、不连续的基膜和薄层结缔组织构成。小梁网位于巩膜静脉窦的内侧,呈筛网状,小梁之间的间隙叫小梁间隙。小梁网由角膜基质纤维、后界膜和角膜内皮向后扩展而成,其轴心为胶原纤维,表面覆以内皮细胞。在巩膜静脉窦内侧的巩膜组织略向前突,称巩膜距。16-眼和耳4.虹膜虹膜(iris)为一环状肌性薄膜,中央有一圆孔,叫瞳孔,可调节进入眼球的光线。虹膜的周边与睫状体相连,其与角巩膜缘之间所夹之角称前房角(图16-2,图16-5)。虹膜由虹膜基质和虹膜上皮两部分组成(图16-6)。(1)虹膜基质(irisstroma)为含有大量色素细胞和血管的疏松结缔组织。(2)虹膜上皮属视网膜盲部,由两层色素上皮细胞组成。前层色素上皮细胞特化为肌上皮细胞,形成瞳孔括约肌和瞳孔开大肌:前者位于近瞳孔缘,呈环行排列,受副交感神经支配,收缩时使瞳孔缩小(图16-6);后者在括约肌外侧呈放射状排列,受交感神经支配,收缩时使瞳孔开大。后层色素上皮细胞呈立方形或矮柱状,胞质内富含较大的黑素颗粒。16-眼和耳5.睫状体睫状体(ciliarybody)位于虹膜与脉络膜之间,其前部较厚并伸出放射状的睫状突,后部渐平坦,终止于锯齿缘。睫状体由睫状肌、基质与上皮组成(图16-7)。睫状肌为平滑肌,肌纤维的排列有3种方向:外侧的纵行纤维紧靠巩膜走行,前端附着于巩膜距,后端附着于脉络膜;中间的放射状纤维前端也附着于巩膜距,后端则呈放射状伸入睫状体内;内侧为环行纤维。睫状体基质为富含血管和色素细胞的结缔组织。睫状体上皮也属视网膜盲部,由两层上皮细胞组成:外层为立方形的色素细胞;内层为立方形或矮柱状的非色素细胞。睫状突与晶状体之间通过细丝状的睫状小带(ciliaryzonule)相连(图16-8)。环形16-眼和耳6.脉络膜脉络膜(choroid)位于巩膜与视网膜之间,由富含血管和色素细胞的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图16-9)。脉络膜与视网膜之间有一均质透明薄膜,称玻璃膜,由纤细的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基质组成。16-眼和耳7.视网膜视网膜(retina)位于血管膜内侧,根据有无感光功能,分为视网膜盲部(parscaecaretina)和视部(parsopticaretina)。视网膜一般常指视部而言。视网膜分为色素上皮层和神经层。16-眼和耳(1)色素上皮层色素上皮层为单层矮柱状上皮(图16-9),细胞之间有紧密连接等,起屏障作用。细胞基部紧附于玻璃膜上,顶部与视细胞相接触,并有大量胞质突起伸入视细胞之间,但并无牢固的连接结构(图16-10),因此,视网膜剥离常发生在这两层之间。色素上皮细胞的主要特点是顶部胞质及突起内含有大量粗大的黑素颗粒,可防止强光对视细胞的损害。色素上皮细胞可吞噬脱落的视细胞膜盘,还能贮存维生素A,参与视紫红质的合成。16-眼和耳(2)神经层视网膜神经层的构成类似大脑皮质的层状结构(图16-9),神经元可分为3类:一类是感光细胞;第二类为联络神经元,包括双极细胞、水平细胞、无长突细胞和网间细胞;第三类为投射神经元,即节细胞。16-眼和耳感光细胞感光细胞(photoreceptorcell):又称视细胞(visualcell),其胞体向外侧和内侧各伸出一个突起。根据外侧突起的形状差异,又将视细胞分为视杆细胞(rodcell)和视锥细胞(conecell),前者的外侧突起呈杆状称视杆,后者的呈锥状称视锥(图16-10),它们垂直伸向色素上皮。16-眼和耳膜盘感光细胞外侧突起又分为内节(innersegment)与外节(outersegment)两部分,两者之间以连接纤毛相连。内节是合成蛋白质的部位,外节为感光部位,内部充满成叠的扁平膜盘(membranousdisk),这些膜盘是由外节基部近连接纤毛一侧的胞膜不断内陷而成(图16-11)。视杆与视锥的膜盘有明显的区别,即视杆的膜盘完全内陷而独立存在,不与细胞外相通,而视锥的膜盘未与胞膜脱离,故仍与细胞外相通。16-眼和耳感光色素与色盲外节膜盘的脂质双层膜上均镶嵌有感光色素,其中视杆为视紫红质(rhodopsin),能感受弱光的刺激,视锥为视紫蓝质(iodopsin),能感受强光和色觉。人和绝大多数哺乳动物有3种视锥细胞,分别含有红敏、蓝敏和绿敏色素。感光色素均由11-顺视黄醛(11-cisretinae)和视蛋白(opsin)组成,其差别在于视蛋白的分子结构。维生素A是合成11-顺视黄醛的原料,因此,当人体维生素A不足时,视紫红质合成减少,将导致弱光视力减退(夜盲)。若缺少感红光(或绿光)的视锥细胞,则不能分辨红(或绿)色,为红(或绿)色盲。16-眼和耳双极细胞双极细胞(bipolarcell):为连接视细胞和节细胞的纵向联络神经元,其树突与视细胞的内侧突形成突触,轴突与节细胞的树突形成突触(图16-10)。双极细胞又可分两类,即侏儒双极细胞(midgetbipolarcell)和扁平或杆状双极细胞(flatorrodbipolarcell),前者的树突和轴突分别只与单一的视锥细胞和节细胞形成突触,后者的树突则分别与多个视锥细胞或视杆细胞形成突触(图16-10

)。16-眼和耳水平细胞、无长突细胞和网间细胞这三种细胞均为位于内核层的中间神经元,参与局部环路的组成(图16-10)。水平细胞的胞体位于内核层的外侧份,发出许多水平走向的分支伸入外网层的内侧份,与视杆细胞、双极细胞及网间细胞形成突触。无长突细胞突起兼有树突和轴突的特点,在内网层内与双极细胞的轴突、节细胞树突及网间细胞的突起形成突触。网间细胞数量较少,突起与无长突细胞和水平细胞形成突触。16-眼和耳节细胞节细胞(ganglioncell):为长轴突的多极神经元,也是视网膜内唯一的传入神经元。节细胞多排列成单行,其胞体较大,树突与双极细胞、无长突细胞和网间细胞形成突触,轴突向眼球后极汇集形成视神经穿出眼球。节细胞也可分为两类,即侏儒节细胞(midgetganglioncell)和弥散节细胞(diffuseganglioncell),前者胞体较小,只接受单一的视锥细胞和双极细胞的信息,这种一对一的通路能精确地传导视觉,后者胞体较大,与多个双极细胞形成突触联系(图16-10)。16-眼和耳放射状胶质细胞放射状胶质细胞(radialneurogliacell):是视网膜特有的一种胶质细胞,又称Müller细胞。放射状胶质细胞呈细长不规则形状,几乎贯穿整个视网膜神经部,其胞体与双极细胞细胞体同居一层,细胞的外侧端穿插在感光细胞之间,并与内节形成连接复合体,构成视网膜的外界膜(outerlimitingmembrane);细胞的内侧突末端常膨大分叉,在神经纤维层内表面相互连接成内界膜(innerlimitingmembrane)(图16-10)。放射状胶质细胞具有营养、支持、绝缘和保护作用。16-眼和耳光镜下视网膜10层结构在光镜下观察视网膜,自外向内可细分为10个层次(图16-9),即①色素上皮层,由单层色素上皮细胞构成;②视杆视锥层,由视杆和视锥组成;③外界膜,由Müller细胞外侧突末端相互连接而成;④外核层,由两种视细胞含核的胞体组成;⑤外网层,由视细胞的内侧突、双极细胞的树突及水平细胞的突起组成;⑥内核层,由双极细胞、水平细胞、无长突细胞、网间细胞及Müller细胞的胞体共同组成;⑦内网层,由双极细胞的轴突、节细胞的树突及无长突细胞和网间细胞的突起组成;⑧节细胞层,由节细胞的胞体组成;⑨视神经纤维层,由节细胞的轴突组成;⑩内界膜,由Müller细胞内侧突末端互相连接而成。16-眼和耳黄斑和视神经乳头视网膜后极部有一浅黄色区域,称黄斑(maculalutea),其中央有一小凹称中央凹(centralfovea)。中央凹的视网膜最薄,此处除色素上皮外,只有视锥细胞,与之相连的双极细胞和节细胞均斜向外周排列,使光线可直接落在视锥细胞上,且由于该处视锥细胞与双级细胞和节细胞形成一对一的传导通路,故是视觉最敏锐的区域(图16-12)。视神经穿出眼球的部分,称视神经乳头(papillaofopticnerve),直径约1.5mm,位于黄斑的鼻侧(图16-13),由于此处缺乏视细胞,故无感光功能,为生理性盲点。16-眼和耳(二)眼球内容物

1.晶状体晶状体(lens)是一个具有弹性的双凸透明体,主要由纤维状的上皮细胞构成。晶状体外包一均质的薄膜,叫晶状体囊(lenscapsule),由增厚的基膜及胶原原纤维组成。晶状体的前表面至赤道表面有一层立方形的晶状体上皮(lensepithelium)(图16-1),其中,赤道部的上皮细胞仍保持分裂能力,并向晶状体中央移行,分化演变为长柱状的晶状体纤维(lensfiber)。晶状体中心部位的纤维构成晶状体核,纤维内充满均质状的晶体蛋白,细胞核消失(图16-2)。晶状体无血管和神经分布,营养由房水供给。老年人晶状体的弹性减弱,透明度往往降低,甚至混浊,为老年性白内障。16-眼和耳2.玻璃体玻璃体(vitreousbody)位于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中央有一个从晶状体后极至视神经乳头的玻璃体管(vitreouscanal),是胚胎时期玻璃体动脉的遗迹。玻璃体为无色透明的胶状物,其中水分占99%,含有少量透明质酸、玻璃蛋白及胶原原纤维等。玻璃体内还有一些透明细胞(hyalocyte),胞质内含有空泡和颗粒。玻璃体流失后不能再生,由房水填充。16-眼和耳3.房水房水(aqueoushumor)充盈于眼房内,为含少量蛋白质的透明液体。房水是由睫状体血管内的血液渗透及非色素上皮细胞分泌而成的。房水从后房经瞳孔至前房,继而沿前房角经小梁网间隙流入巩膜静脉窦,最终从静脉导出。房水的产生和排出保持动态平衡,使眼压维持正常,并有营养晶状体和角膜等作用。若房水回流受阻,眼球内压增高,则导致青光眼。16-眼和耳(三)眼附属结构

1.眼睑

眼睑(eyelid)覆盖于眼球前方,有保护作用。眼睑由前向后分为5层(图16-14)。(1)皮肤薄而柔软,在睑缘部有2~3列睫毛,睫毛根部的皮脂腺称睑缘腺,又称Zeis腺。(2)皮下组织为薄层疏松结缔组织。(3)肌层主要为骨骼肌,包括眼轮匝肌和提上睑肌。在上睑板上部还有由平滑肌组成的睑肌。(4)睑板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质如软骨,是眼睑的支架。睑板内有许多平行排列的分支管泡状皮脂腺,称睑板腺。(5)睑结膜为薄层黏膜,黏膜上皮为复层柱状。睑结膜反折覆盖于巩膜表面称球结膜。16-眼和耳2.泪腺泪腺(lacrimalgland)是浆液性复管状腺,被结缔组织分隔成小叶。腺上皮为单层立方或柱状,胞质内有分泌颗粒(图16-15)。腺上皮外有基膜和肌上皮细胞。泪腺分泌的泪液经导管排至结膜上穹窿部,有润滑和清洁角膜的作用。16-眼和耳二、耳耳是位觉和听觉器官,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成。外耳和中耳起收集和传导声波的作用,内耳则具有感受位置觉和听觉的功能。耳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中耳:包括鼓室、鼓窦、乳突小房和咽鼓管

内耳:包括骨迷路和膜迷路两部分

16-眼和耳(一)外耳

耳廓:耳廓外表被覆薄层皮肤,中有弹性软骨及软骨膜。外耳道:外耳道外侧为软骨部,内有耳毛、皮脂腺和顶泌汗腺,后者又称耵聍腺,有阻止异物侵入外耳道的作用。内侧骨性外耳道的皮肤较薄,耳毛和耵聍腺较少。鼓膜:鼓膜(tympanicmembrane)是半透明的薄膜,周缘略厚。鼓膜的结构分为3层:外层为复层扁平上皮,与外耳道表皮相延续;中层为薄层的固有层;内层为黏膜层,与中耳黏膜相延续,表面覆以单层扁平上皮。16-眼和耳(二)中耳中耳包括鼓室、鼓窦、乳突小房和咽鼓管等(图16-16)。鼓室表面有黏膜皱襞,听骨、肌肉、韧带、神经和血管等随黏膜皱襞突入鼓室。鼓室的黏膜由上皮和较薄的固有层组成,上皮的类型有多种。固有层为细密结缔组织。黏膜与深部骨膜连接紧密。咽鼓管咽鼓管管壁的前2/3为软骨部,黏膜覆以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纤毛朝咽部方向摆动;后1/3为骨部,表面被覆的是单层柱状上皮。16-眼和耳(三)内耳内耳位于颞骨岩部内,包括骨迷路和膜迷路两部分。骨迷路为弯曲如隧道的骨性管道,腔面覆有骨膜,分骨半规管、前庭和耳蜗3部分。膜迷路悬吊在骨迷路之中,由一些相互连通的膜管和囊腔组成,包括骨半规管内的膜半规管、前庭内的膜性椭圆囊和球囊、耳蜗内的膜蜗管3部分。膜迷路的腔面覆有薄层黏膜,大部分上皮为单层扁平,但位觉与听觉感受器上皮明显增高或增厚。膜迷路和骨迷路之间的间隙称外淋巴间隙,内充满外淋巴,而膜迷路内所含的液体为内淋巴(图16-16)。16-眼和耳1.半规管与壶腹嵴骨半规管由3个互相垂直的管道组成,其一端膨大,称壶腹。在膜半规管壶腹的一侧,部分黏膜呈鞍状增厚并凸向腔内,形成一横行隆起,称壶腹嵴(图16-17,图16-18)。壶腹嵴的上皮由支持细胞和毛细胞组成。支持细胞呈高柱状,游离面有微绒毛,胞质顶部有分泌颗粒,分泌含酸性黏多糖的胶状物,并形成一圆锥状的帽状结构,叫壶腹帽,毛细胞的纤毛伸入其中。毛细胞位于支持细胞之间,其中,分布于壶腹嵴中央的毛细胞大部分呈烧瓶状,而分布于壶腹嵴周边的毛细胞主要呈圆柱状,顶部均有许多静纤毛和一根较长的动纤毛(图16-19)。毛细胞的基部与前庭神经末梢形成突触(图16-19),有的毛细胞基部还与传出神经末梢形成突触,可能与调节毛细胞的功能有关。壶腹嵴感受头部旋转运动的开始或终止时的刺激。16-眼和耳2.前庭与位觉斑前庭内的膜迷路包括椭圆囊与球囊,两囊之间由“Y”形小管相连,由其延伸出的小管叫内淋巴管,管的末端为盲状膨大,叫内淋巴囊(图16-16)。椭圆囊外侧壁和球囊前壁的局部黏膜增厚隆起,构成位觉斑(图16-20),分别称为椭圆囊斑和球囊斑,两者位置呈互相垂直的关系。椭圆囊斑和球囊斑的结构和壶腹嵴基本相似,也是由支持细胞和毛细胞组成,但上皮比较平坦,上覆有胶质状的位砂膜,膜的表面有碳酸钙和蛋白质组成的晶体颗粒,称位砂或耳石(图16-21)。由于位砂比重比内淋巴大,当头部直线加速运动开始或终止时,内淋巴发生的惯性流动对毛细胞纤毛的刺激,以及静止时地心引力对毛细胞的作用,均能引起毛细胞的兴奋,经前庭神经将神经冲动传向中枢。16-眼和耳3.耳蜗耳蜗(cochlea)外形如蜗牛壳,其中轴的骨质呈圆锥形,称蜗轴(modiolus),骨蜗管(bonycochlearcanal)则围绕蜗轴螺旋盘曲,人的骨蜗管盘旋两圈半。蜗轴的骨质疏松,内有血管和螺旋神经节等,由蜗轴向骨蜗管伸出的螺旋形薄骨片称骨螺旋板(osseousspirallamina)。骨蜗管外侧壁的骨膜增厚形成螺旋韧带(spiralligament),将骨螺旋板与螺旋韧带连接起来的薄膜,称膜螺旋板,又称基底膜(basilarmembrane)。16-眼和耳(1)前庭阶和鼓室阶通过蜗轴的纵切面观察,骨蜗管被从中间通过的膜蜗管分隔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叫前庭阶(scalavestibuli),以薄层的前庭膜(vestibularmembrane)与膜蜗管分隔;下方叫鼓室阶(scalatympani),在耳蜗底端,以封闭在圆窗上的薄膜与中耳分隔。前庭阶和鼓室阶通过蜗轴顶端的蜗孔(helicotrema)相通(图16-22),两者腔面覆有单层扁平上皮,腔内充满外淋巴。16-眼和耳(2)膜蜗管膜蜗管(membranouscochlearduct)简称蜗管,又称中间阶(scalamedia),横切面呈三角形,有上、外和下3个壁(图16-23,图16-24)。上壁为前庭膜,膜两面均覆有单层扁平上皮,中间有薄层结缔组织。外壁为螺旋韧带,表面覆盖着含连续型毛细血管的复层上皮,故叫血管纹(striavascularis),与内淋巴的分泌和吸收有关。16-眼和耳血管纹血管纹的上皮由三种细胞构成。位于最表层细胞为边缘细胞(bordercell),细胞不规则,游离面有短的微绒毛,细胞伸出许多突起包绕上皮内的毛细血管,基底面有质膜内褶,细胞之间有紧密连接。中间细胞(intermediatecell)位于边缘细胞的深层,细胞较小,细胞也有突起包绕毛细血管,但突起较小较少。基底细胞(basalcell)位于上皮深部,与螺旋韧带相邻,细胞扁平,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和桥粒(图16-25)。16-眼和耳(3)螺旋器蜗管的下壁由骨螺旋板的外侧部、基底膜及位于基底膜上表面的螺旋器组成。骨螺旋板的起始部骨膜增厚突入蜗管,叫螺旋缘,由其表面上皮细胞所分泌的糖蛋白和细纤维形成一螺旋形的胶质薄膜,覆盖在螺旋器的上方,并与毛细胞的听毛接触,称盖膜。基底膜中除有神经和血管外,主要成分是非常薄的纤维层,是从骨螺旋板向外放射状排列的胶原样细丝束,称听弦。基底膜上表面的上皮增高特化为听觉感受装置,叫螺旋器(spiralorgan)。主要由支持细胞和毛细胞组成。支持细胞种类较多,以柱细胞和指细胞为主(图16-23)。16-眼和耳柱细胞柱细胞(pillarcell)又分为内柱细胞和外柱细胞。细胞坐落在基底膜上,其基部较宽,并相互接触;中部细长,彼此分离;顶部又互相嵌合在一起,从而围成一条三角形的隧道,称内隧道,沿蜗管螺旋走行。柱细胞的核呈圆形,位于细胞基部,胞质内有丰富的张力原纤维,起支持作用(图16-26,图16-27)。16-眼和耳指细胞指细胞(phalangealcell)呈柱状,基部位于基底膜上,顶部有一指状突起,具有承托毛细胞的作用。指细胞也分为内指细胞和外指细胞,前者仅1列,后者有3~5列,分列于内柱细胞的内侧和外柱细胞的外侧(图16-26,图16-27)。16-眼和耳毛细胞毛细胞(haircell)分内毛细胞和外毛细胞两类,分别坐落于内指细胞和外指细胞的上方,并被指细胞的指状突起所包绕。与指细胞相对应,内毛细胞(innerhaircell)仅1列,约有3500个,外毛细胞(outerhaircell)有3~5列,约有12000个。毛细胞细长,核近基部,细胞的顶部有许多排列成“V”或“W”形的静纤毛,称听毛(trichobothrium)(图16-26,图16-27,图16-28)。毛细胞的基部与螺旋神经节双极神经元的周围突形成突触,其中枢突穿出蜗轴形成蜗神经。16-眼和耳Thankyou视网膜16-眼和耳图16-1人眼球水平切面

HE染色16-眼和耳图16-2眼前段结构模式图16-眼和耳图16-3人角膜HE染色低倍16-眼和耳图16-4角膜基质透射电镜像×16700此电镜像显示同一板层中的胶原原纤维呈平行排列,而相邻板层的胶原原纤维呈互为垂直的关系CF.角膜成纤维细胞16-眼和耳图16-5人眼角巩膜缘和虹膜HE染色低倍16-眼和耳图16-6人眼虹膜和晶状体HE染色低倍16-眼和耳图16-7人眼睫状体HE染色低倍16-眼和耳图16-8睫状小带扫描电镜像16-眼和耳图16-9人视网膜

HE染色低倍C.脉络膜RPE.视网膜色素上皮R&C.视锥视杆层OLM.外界膜ONL.外核层OPL.外网层INL.内核层IPL.内网层GC.节细胞层NF.视神经纤维层ILM.内界膜16-眼和耳图16-10视网膜结构模式图RPE.视网膜色素上皮R.视杆细胞C.视锥细胞Mb.侏儒双极细胞Fb.扁平双极细胞Rb.杆状双极细胞H.水平细胞A.无长突细胞Ip.网间细胞Mg.侏儒节细胞Dg.弥散节细胞M.Müller细胞OS.外节IS.内节OLM.外界膜ONL.外核层OPL.外网层INL.内核层IPL.内网层GC.节细胞层NF.视神经纤维层ILM.内界膜16-眼和耳图16-11人眼感光细胞透射电镜像A.感光细胞电镜像,显示视锥细胞(CC)、视杆细胞(RC)和连接纤毛根部(箭)B.视锥细胞外节膜盘16-眼和耳图16-12人视网膜黄斑HE染色低倍16-眼和耳图16-13人视神经乳头HE染色低倍16-眼和耳图16-14人眼睑HE染色低倍16-眼和耳图16-15人泪腺HE染色低倍A.腺泡D.导管16-眼和耳图16-16骨迷路和膜迷路模式图16-眼和耳图16-17豚鼠内耳壶腹嵴HE染色低倍骨迷路(▲)膜半规管壶腹(★)壶腹嵴(→)16-眼和耳图16-18壶腹嵴模式图16-眼和耳图16-19毛细胞

超微结构模式图16-眼和耳图16-20豚鼠位觉斑HE染色低倍球囊(★)球囊斑(↓)16-眼和耳图16-21位觉斑模式图16-眼和耳图16-22人耳蜗垂直切面模式图16-眼和耳图16-23蜗管结构模式图16-眼和耳图16-24豚鼠内耳蜗管HE染色低倍16-眼和耳图16-25血管纹透射电镜像边缘细胞(★)中间细胞(▲)基底细胞(*)16-眼和耳图16-26螺旋器模式图16-眼和耳图16-27螺旋器光镜像A.豚鼠内耳螺旋器HE染色高倍B.小鼠内耳螺旋器免疫荧光染色高倍毛细胞胞质呈myosin7a阳性(红色)毛细胞核math1阳性(绿色)DAPI衬染细胞核(蓝色)16-眼和耳图16-28豚鼠内耳螺旋器顶部扫描电镜像16-眼和耳图16-2眼前段结构模式图16-眼和耳图16-23蜗管结构模式图16-眼和耳图16-26螺旋器模式图16-眼和耳图16-27螺旋器光镜像A.豚鼠内耳螺旋器H-E染色高倍B.小鼠内耳螺旋器免疫荧光染色高倍毛细胞胞质呈myosin7a阳性(红色)毛细胞核math1阳性(绿色)DAPI衬染细胞核(蓝色)16-眼和耳图16-26螺旋器模式图16-眼和耳图16-27螺旋器光镜像A.豚鼠内耳螺旋器H-E染色高倍B.小鼠内耳螺旋器免疫荧光染色高倍毛细胞胞质呈myosin7a阳性(红色)毛细胞核math1阳性(绿色)DAPI衬染细胞核(蓝色)16-眼和耳图16-2眼前段结构模式图16-眼和耳图16-2眼前段结构模式图16-眼和耳图16-5人眼角巩膜缘和虹膜HE染色低倍16-眼和耳图16-9人视网膜

HE染色低倍C.脉络膜RPE.视网膜色素上皮R&C.视锥视杆层OLM.外界膜ONL.外核层OPL.外网层INL.内核层IPL.内网层GC.节细胞层NF.视神经纤维层ILM.内界膜16-眼和耳图16-9人视网膜

HE染色低倍C.脉络膜RPE.视网膜色素上皮R&C.视锥视杆层OLM.外界膜ONL.外核层OPL.外网层INL.内核层IPL.内网层GC.节细胞层NF.视神经纤维层ILM.内界膜16-眼和耳图16-10视网膜结构模式图RPE.视网膜色素上皮R.视杆细胞C.视锥细胞Mb.侏儒双极细胞Fb.扁平双极细胞Rb.杆状双极细胞H.水平细胞A.无长突细胞Ip.网间细胞Mg.侏儒节细胞Dg.弥散节细胞M.Müller细胞OS.外节IS.内节OLM.外界膜ONL.外核层OPL.外网层INL.内核层IPL.内网层GC.节细胞层NF.视神经纤维层ILM.内界膜16-眼和耳图16-10视网膜结构模式图RPE.视网膜色素上皮R.视杆细胞C.视锥细胞Mb.侏儒双极细胞Fb.扁平双极细胞Rb.杆状双极细胞H.水平细胞A.无长突细胞Ip.网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