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辽宁省东南合作校高三下学期期初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1届辽宁省东南合作校高三下学期期初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1届辽宁省东南合作校高三下学期期初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1届辽宁省东南合作校高三下学期期初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1届辽宁省东南合作校高三下学期期初检测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届辽宁省东南合作校高三下学期期初检测生物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各项所描述的化合物,元素组成一定相同的是()。A.红细胞内运输氧气的物质,具有调节功能的物质B.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物质C.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动物细胞内的良好储能物质D.纤维素酶催化的底物,具有催化功能的物质2.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骨架对维持真核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起重要作用B.只有一些具膜细胞器才能相互联系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C.成熟红细胞核孔数目的减少使核质间物质交换的效率降低D.细胞核中存在细胞代谢的多种酶,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3.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细胞分裂要受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调控B.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粒在前期倍增并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C.人体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D.某细胞合成了胰岛素意味着该细胞已发生了细胞分化4.周期性共济失调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会导致细胞膜上钙离子通道蛋白结构异常,其致病机理如下图。据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注:甲代表起始密码子,乙、丙代表终止密码子A.图中的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可以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B.mRNA在DNA上的对应模板链被称为基因C.甲、乙在基因中对应的片段分别称为启动子、终止子D.异常多肽链较短的原因是基因中部分序列变为终止密码子所致5.在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几乎都是浅色型(s)的。随着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逐渐将树皮熏成黑褐色,到了20世纪中叶,黑色型(S)的桦尺蠖成了常见类型。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桦尺蠖种群是桦尺蠖进化的基本单位B.环境的改变使s基因突变为S基因,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C.桦尺蠖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D.黑色型桦尺蠖的产生增加了曼彻斯特地区的物种多样性6.下列为生物常见变异类型,请结合所学知识,选出类型、特点、实例都正确的选项()选项变异类型特点实例A不可遗传的变异体细胞遗传物质改变囊性纤维病B基因突变染色体上基因顺序的变化镰刀型细胞贫血症C基因重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孟德尔F1黄圆豌豆自交后代发生9:3:3:1的性状分离比D染色体变异用光学显微镜不可以观察到猫叫综合征A.AB.BC.CD.D7.毒品可卡因(cocaine)是一种微细、白色结晶粉状生物碱。图甲为可卡因对人脑部神经冲动的传递干扰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卡因与多巴胺竞争转运体使多巴胺不能从突触前膜释放B.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释放依赖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特点C.“瘾君子”未吸食毒品时,精神萎靡,四肢无力,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可能减少D.由图知,可卡因可以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并延长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8.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①最终汇入④参与血液循环,若淋巴管阻塞会引起组织水肿C.在人体中,稳态的维持只需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D.若②为脑细胞,则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若②为肌肉细胞,则a处的葡萄糖浓度低于b处9.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吲哚乙酸、萘乙酸、2,4-D均是植物生长调节剂B.喷施适量的乙烯利,有利于蔬菜水果的储存保鲜C.播种前将小麦种子浸泡一段时间,有利于释放脱落酸促进萌发D.在失重状态下植物激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所以根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10.对侵入某森林中的甲、乙两种害虫数量进行调查后,绘制成如下图所示曲线(λ=当年末种群个体的数量/前一年末种群个体的数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调查年限内乙种群数量在第4年末达到最大值B.在调查年限内,甲种群在森林中每年增加的数量不变C.在两曲线交点对应的时间,两个种群的数量一定相等D.乙种群在森林中存在环境阻力,在调查年限内出现过“S”型增长11.“蚂蚁森林”是支付宝客户端中的一项公益活动:用户通过步行等“低碳”生活方式获取一定的“能量值”后,用户就可在虚拟端种植树木。截止2020年5月,参与种树的支付宝人数为5.5亿人,栽树总面积高达274万亩,累计栽种的树木大于2亿棵。以前的沙漠,现在已是绿油油的一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沙漠变绿洲的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群落间的取代B.沙漠变绿洲的过程中群落的空间结构变得复杂C.沙漠变绿洲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随着“蚂蚁森林”活动的开展,相应荒漠化地区将迅速演替成森林12.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科研人员对某地富营养化水体实施生态恢复,先后向水体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经过一段时间,水体基本实现了“水清”“景美”“鱼肥”的治理目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与治理前相比,该水体生态系统治理后的抵抗力稳定性显著提高B.科研人员通过竞争、捕食等种间关系,抑制水体中藻类的生长繁殖C.治理前的水体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其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D.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生物多样性直接价值大于间接价值13.RT-PCR技术是确诊新冠肺炎患者的核酸检测手段(如图),该技术首先将病毒COVID-19的核酸通过逆转录形成DNA,然后以此DNA链为模板进行体外DNA复制,反应体系中加入的荧光基团会使目标DNA发光,从而被仪器检测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病毒COVID-19的遗传物质中含有尿嘧啶核苷酸B.检测过程中需要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苷酸做为原料C.RT-PCR反应体系中含有逆转录酶和DNA聚合酶D.相同反应时间内目标DNA含量与病毒含量呈正相关14.《齐民要术》早有记载可用酒酿醋,具体做法为“粟米饭掸冷如人体投之(米酒醅),杷搅,绵幕瓮口,每日再度搅之。”意思是将煮好的粟米饭摊开降至人体温度,与米酒醅混合,搅拌均匀,用棉纱布盖住罐口,每天重复搅拌几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粟米饭”与“米酒”的混合物可以作为酿醋的原材料B.“粟米饭掸冷如人体”避免了高温影响发酵微生物活性C.“绵幕赛口”是为了更好地让发酵微生物进行无氧发酵D.“每日再度搅之”让底层发酵更充分以增加发酵产物量15.中国科学院团队对雌性猕猴进行克隆,成功获得“中中”和“华华”两姐妹,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体细胞克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为建立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研究疾病机理,研发诊治药物带来光明前景。如图为“中中”和“华华”培育的流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属于无性繁殖,体现了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B.图中的卵子实际上是次级卵母细胞C.③过程是动物胚胎的体外培养过程,需无菌、无毒环境D.中中、华华的性别由纤维细胞的遗传物质决定二、多选题16.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发现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在最初的t1时间内不断减小,在随后的t2时间内不断增大并恢复到原来水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t1时间内水从细胞液进入外界溶液,t2时间内K+、NO3-开始从外界进入细胞液B.t1时间内细胞液中紫色程度逐渐变深,t2时间内细胞液中紫色程度逐渐变浅C.t1时间内细胞液渗透压高于KNO3溶液的渗透压,而t2时间内两者正好相反D.t1时间内细胞出现质壁分离的现象,表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17.近日《自然通讯》杂志揭秘了痒觉信号的传递。科学家发现在小鼠的脊髓背根神经元中表达的胃泌素释放肽(GRP)这种蛋白质是痒的特异神经递质,可以与中间神经元上的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结合来传递痒的信息。如果用神经毒素把脊髓内表达GRPR的神经元“杀死”,小鼠不再对致痒物表现出挠痒反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小鼠对致痒物表现出的挠痒反应属于反射B.致痒物产生的兴奋通过传入神经传至脊髓中形成痒觉C.小鼠口服胃泌素释放肽后,会促进挠痒行为的产生D.胃泌素释放肽与GRPR结合后,会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18.中华茧蜂没有Y染色体,只有X染色体,其X染色体有三种不同的类型:Xr、Xs、Xt。人工培育的小茧蜂雌、雄个体都为二倍体,其中性染色体纯合型(如XrXr、XsXs等)的受精卵发育为雄性个体,性染色体杂合型(如XrXs、XrXt等)的受精卵发育为雌性个体。若中华茧蜂足够大的种群(性染色体Xr、Xs、Xt的频率相同)随机交配,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人工培育的小茧蜂的性别与生殖细胞内性染色体的数目有关B.根据X染色体的不同,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有3种类型C.该种群随机交配后,理论上中华茧蜂的雄雌比例为1:1D.该种群中全部个体的X染色体上的全部基因是一个基因库19.下图是我国某地建立的人工生态工程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人占有主导地位,人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B.该生态系统的建立减少了化肥等工业产品的投入量,有利于环境保护C.该生态工程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D.该生态工程提高了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协调发展20.下图为实验室培养和纯化酵母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步骤使用的培养基是已经调节过pH并灭菌的培养基B.①②③步骤操作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C.③到④的过程中,接种环共灼烧了5次D.④步骤操作时,不能将第1区和第5区的划线相连三、综合题21.拟南芥是目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模式植物。研究人员通过人工诱变筛选出一株拟南芥突变体。图1表示突变型和野生型拟南芥在一定温度及CO2充足的条件下,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假设呼吸速率不变)。图2中A、B分别表示某光照强度下突变型和野生型拟南芥的气孔导度(单位时间进入叶片单位面积的CO2量)和胞间CO2浓度。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光照强度为A时,突变型拟南芥的叶肉细胞中能产生NADH的具体场所有,野生型拟南芥的叶肉细胞(填“需要”或“不需要”)从外界吸收CO2。(2)光照强度为D时,提高野生型、突变型拟南芥CO2吸收量的措施分别是和。野生型拟南芥在光照强度为D的条件下,一昼夜光照15小时,1m2叶片一昼夜使环境中CO2发生的变化量为。(3)据图2分析,(填“突变型”或“野生型”)拟南芥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CO2多,理由是。(4)如果将拟南芥置于黑暗中培养,其他条件适宜,一段时间后叶片颜色出现黄化现象。分别提取正常叶和黄化叶中的色素,将提取到的色素滤液分别置于阳光和三棱镜之间,结果出现的暗带差异在光区域。22.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有XY型和ZW型两种。已知某种昆虫(2n=48)的体色和眼色这两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不采用杂交的方法,则判断该种昆虫性别决定方式最简单的方法是。(2)若B、b位于X染色体上,现将两只灰身红眼的该种昆虫杂交,后代中灰身红眼♀:黑身红眼♀:灰身红眼♂:灰身白眼♂:黑身红眼♂:黑身白眼♂=4:2:2:2:1:1.A和a位于染色体上。仅考虑体色,后代出现该比例的原因最可能是。(3)同时考虑两对相对性状,亲本雌雄昆虫的基因型分别为。若将该亲本雌性个体与黑身红眼雄性个体杂交,F1随机交配,则F2中b的基因频率为,F2中出现灰身红眼雌性个体的概率为。23.在精神刺激因素的作用下,会使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高三学生由于长期持续的压力可能会导致机体内环境稳态紊乱,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情绪压力下,机体可以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进行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促进垂体分泌相应激素,从而使肾上腺皮质分泌和释放的糖皮质激素。健康人体内糖皮质激素浓度不会持续过高,其体内的反馈调节机制保证了激素分泌的稳态,若下丘脑或垂体上的数量和功能下降,将造成反馈调节作用减弱,HPA轴功能亢进,会导致糖皮质激素持续升高而引发长期且持久的心境低落。与神经调节相比该体液调节过程的特点有(至少答两个)(2)5-羟色胺是使人产生愉悦情绪的神经递质。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到达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时,膜上Ca2+内流,从而引起突触囊泡的囊泡蛋白簇与突触前膜上的结合,随后小泡膜与突触前膜融合,5-羟色胺释放后再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实现了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3)经研究表明,情绪压力持续作用于内分泌系统,会导致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降低了突触囊泡上蛋白质的含量,影响了突触囊泡与突触前膜之间的融合,使5-羟色胺递质释放减少,突触后神经元不容易兴奋,引起长期心境低落。有同学为验证这一实验结论进行了如下实验:组别突触囊泡中5_羟色胺的量突触囊泡蛋白分子mRNA含量甲组:正常大鼠正常正常乙组:长期情绪低落大鼠①②丙组:注射适量的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的正常大鼠③④预期:乙组结果为①;②;丙组结果为③;④,则结论正确。(4)对于绝大多数同学可以通过会自我控制情绪,放松心情,适当锻炼身体来达到减缓压力的效果,个别焦虑严重的同学可以口服药物如SSRI等来缓解症状,SSRI可以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的5-羟色胺的转运载体,阻止递质的回收,进而(填“提高”或“降低”)突触间隙内的5-羟色胺浓度,改善病人症状。24.在鸭绿江口和黄海岸边,每年春天成千上万只候鸟比翼长空,在此停歇、觅食、繁殖,用七彩斑斓的羽毛把海滩铺就成一片缤纷锦绣,用此起彼伏的优美叫声把数十公里的海岸变幻成歌唱的秀场。这人间仙境,鸟类天堂,就是丹东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小杓鹬是众多迁徙候鸟之一。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小杓鹏的种群密度时,若调查中部分鸟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实际数值比调查数值偏(填“大”或“小”)。随着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一定程度上增大了的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是指。(2)该如图所示。若鸭绿江口的藻类养活了1500只小杓鹬,则黄海岸边中等量的同种藻类最多能养活小杓鹬只。在黄海岸边的这条食物链中,若小虾同化了A千焦的能量,小杓鹬摄入的有机物含能量B千焦,储存的能量为C千焦,小杓鹬粪便中的能量为D千焦,请问能否计算出能量在小杓鹬和小虾之间的传递效率?若能,请算出该传递效率;若不能,请说明原因。(“能”或“不能”)(“传递效率”或“原因”)(3)近年来在市政府的综合治理下,鸭绿江的水越来越清,使得消失很久“面条鱼”——银针鱼“重现江湖”。随着“面条鱼”的增加其天敌数量增加,从而制约其数量的变化形成良性循环,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4)修复后的鸭绿江口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25.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会导致人患严重的肺炎。目前官方已宣布完成了相关基因序列合成,重组质粒构建和工程菌筛选工作,并且研制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已投入生产和使用,请联系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其表面的S-蛋白与宿主表面ACE2蛋白结合完成感染,在研制疫苗时需要先找到新冠病毒上S蛋白的基因(下图中的黑色部分),具体做法为,然后把微生物当作培养基,生产出我们需要的S蛋白,之后做成疫苗。为了获取大量S蛋白的目的基因,我们需要进行PCR扩增,该技术需要dNTP、酶以及引物(从下图中①②③④中选择)等,扩增四轮需要引物的数量为个。为了保证扩增的目的基因和表达载体能连接,PCR扩增时,应在基因上、下游引物的5’端分别添加相应的酶切位点,且常在两条引物上设计加入不同的限制酶酶切位点,主要目的是。(2)研究中将改造后的腺病毒作为运载目的基因的载体,目的基因与腺病毒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必须包括: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基因及其用启动子(至少答出两点)等。设置该步骤的目的是。(3)重组腺病毒载体侵染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翻译出,引发机体免疫反应,产生可用于治疗的抗体。在转录过程中,识别其启动子的酶是。A.病毒的DNA聚合酶B.宿主的DNA聚合酶C.病毒的RNA聚合酶D.宿主的RNA聚合酶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解析】【解答】A、红细胞内运输氧气的物质是血红蛋白,其组成元素是C、H、O、N、Fe,具有调节功能的物质是激素,蛋白质类的激素组成元素是C、H、O、N,性激素的组成元素只有C、H、O,A错误;B、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其组成元素是C、H、O、N、P,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其组成元素是C、H、O、N、P,B正确;C、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其组成元素是C、H、O、N,脂肪是动物细胞内的良好储能物质,其组成元素是C、H、O,C错误;D、纤维素酶催化的底物是纤维素,组成元素是C、H、O,具有催化功能的物质是酶,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或RNA,组成元素是C、H、O、N或C、H、O、N、P,D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糖类的元素组成:只有C、H、O;脂质的元素组成:主要含C、H、O,有的含有N、P;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主要为C、H、O、N,也含有少量P、S;核酸、磷脂、ATP的元素组成:C、H、O、N、P。2.【答案】A【解析】【解答】A、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维持着细胞的形态,锚定并支撑着许多细胞器,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化、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细胞骨架对维持真核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起重要作用,A正确;B、核糖体是不具膜的细胞器,而分泌蛋白的形成依次经过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故并不是只有一些具膜细胞器才能相互联系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B错误;C、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C错误;D、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细胞质基质是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D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1、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有液泡、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无膜的细胞器有核糖体、中心体。2、细胞核的结构:(1)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3)染色质:主要组成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功能是其中的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4)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3.【答案】B【解析】【解答】A、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而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因此细胞分裂要受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调控,A正确;B、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中心粒在间期倍增,在前期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B错误;C、人体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的过程,有助于机体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C正确;D、胰岛素基因只在胰岛B细胞中选择性表达,某细胞合成了胰岛素意味着该细胞已发生了细胞分化,D正确。故答案为:B。【分析】1、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中心粒完成增倍。分裂前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中心体移向两极,并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分裂中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分裂后期:着丝粒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两条染色体,由星射线牵引移向细胞两极。分裂末期: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细胞膜由中间向内凹陷,细胞缢裂。2、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一般是细胞正常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促进细胞凋亡。3、细胞凋亡意义:细胞凋亡保证了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4.【答案】A【解析】【解答】A、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可以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A正确;B、mRNA在DNA上的对应模板链及其互补链被称为基因,B错误;C、启动子、终止子是位于基因上下游的调控序列,这些序列并不转录为mRNA序列,故甲、乙在基因中对应的片段不包括启动子、终止子,C错误;D、异常多肤链较短的原因是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D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①过程:②过程:5.【答案】A【解析】【解答】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故桦尺蠖种群是桦尺蠖进化的基本单位,A正确;B、环境的改变使自然选择的方向改变,不是s基因突变为S基因,B错误;C、桦尺蠖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C错误;D、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体色有浅色型(s)和黑色型(S),它们是同一个物种,因此不能体现物种的多样性,D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1)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3)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4)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5)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6)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6.【答案】C【解析】【解答】A、囊性纤维病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遗传变异,A错误;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DNA中碱基对的替换导致的基因突变,而不是染色体上基因顺序的变化引起,B错误;C、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如孟德尔F1黄圆豌豆自交后代发生9:3:3:1的性状分离比,C正确;D、染色体变异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1、不可遗传变异的原因是环境变化,遗传物质未变。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2、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从而引起基因碱基序列(基因结构)改变。3、基因重组常见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而发生交换。4、染色体变异:(1)染色体数目变异:①个别染色体的增减:21三体综合征。②以染色体组形式成倍增减:三倍体无子西瓜。(2)染色体结构变异:①缺失:如猫叫综合征。②重复:如果蝇棒状眼的形成。③倒位:如人类9号染色体长臂倒位可导致习惯性流产。④易位:如人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7.【答案】A【解析】【解答】A、可卡因是一种神经类毒品,可卡因与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止多巴胺回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A错误;B、神经递质释放依赖于突触小泡的膜和突触前膜融合,涉及膜的流动性,B正确;C、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缺少时,精神萎蘼,四肢无力,C正确;D、可卡因与部分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碍了多巴胺的回收,故会导致突触间隙中多巴胺含量增多,从而延长对脑的刺激,产生“快感”,D正确。故答案为:A。【分析】兴奋传递过程: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电位变化,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8.【答案】B【解析】【解答】A、血浆蛋白、葡萄糖均属于内环境成分,而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B、①最终汇入④参与血液循环,若淋巴管阻塞会引起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C、在人体中,稳态的维持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C错误;D、若②为脑细胞,由于组织细胞都会吸收消耗氧气,则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若②为肌肉细胞,由于肌肉细胞会吸收葡萄糖,因此a处的葡萄糖浓度高于b处,D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内环境中各成分的判断方法:(1)管状结构:有盲端——毛细淋巴管——①是淋巴。无盲端——毛细血管——④是血浆。(2)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内液体为细胞内液②,组织细胞间的液体为组织液③。9.【答案】C【解析】【解答】A、吲哚乙酸是植物生长素,不是植物生长调节剂,A错误;B、细胞分裂素可促进蔬菜水果的储存和保鲜,喷施适量的乙烯利不能,B错误;C、由于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因此将种子置于水中浸泡将降低脱落酸的含量,加快种子的萌发,C正确;D、失重不影响植物激素的极性运输,但是在失重状态下,根会失去向地性,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1、植物生长调节剂:(1)乙烯利:催熟未成熟的果实。(2)NAA、2,4-D:促进插条生根、培育无子番茄、用作农业除草剂等。2、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和作用:(1)生长素:在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中合成,能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的分化、促进侧根和不定根的生长、影响花、叶、果实的发育。(2)赤霉素:在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中合成,能促进细胞的伸长,促进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促进种子的萌发、开花和果实的发育。(3)乙烯:植物的各器官均能合成,能促进果实的成熟,促进开花,促进花、叶、果实的脱落。(4)细胞分裂素:主要在根尖合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促进芽的分化、侧枝发育、叶绿素的合成。(5)脱落酸:在根冠、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能抑制细胞的分裂,促进气孔的关闭,促进叶、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维持种子的休眠。3、生长素的运输:10.【答案】D【解析】【解答】A、乙曲线1~3年λ值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说明在第3年末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而3年后λ值小于1,种群数量减少,A错误;B、甲种群的λ=1.5,表明甲种群数量不断增加,B错误;C、在两曲线交点对应的时间,甲、乙种群的λ值虽然相同,但由于两个种群的起始数量未知,故种群数量不一定相等,C错误;D、乙曲线1~3年内λ值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且λ值先增大后减小,故在此时间段内甲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乙种群在森林中存在环境阻力,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λ=1,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λ>1,种群数量增加。λ<1,种群数量减少。11.【答案】D【解析】【解答】A、沙漠变绿洲的过程中发生了群落的次生演替,即发生了不同群落间的取代,A正确;B、沙漠变绿洲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加,群落的空间结构变得更加的复杂,B正确;C、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C正确;D、由于荒漠地区气候恶劣,很难演替成森林,D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1、群落演替:(1)初生演替:在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次生演替: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①表现: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②影响植物垂直分层的因素:决定植物地上分层的因素有光、温度等,决定地下分层的则是水、无机盐等。③动物的垂直分层: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垂直分层现象。(2)水平结构:①表现:在水平方向上生物常呈镶嵌分布。②影响因素: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1)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2)人类活动也可使群落朝向物种增多、结构复杂的方向演替。演替过程一般为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12.【答案】D【解析】【解答】A、科研人员向水体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引种芦苇、香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放养植食性鱼类等,治理后生物种类增加,营养结构复杂,则抵抗力稳定性显著提高,A正确;B、富营养化水体引入水生植物,增加了竞争关系;引入以藻类为食的某些贝类,增加了捕食关系,从而抑制水体中藻类的生长繁殖,B正确;C、治理前的水体富营养化,不能实现自我净化,说明其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C正确;D、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D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生态系统原状难以恢复。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弱。13.【答案】B【解析】【解答】A、病毒COVID-19为RNA病毒,遗传物质为RNA,其中含有尿嘧啶核糖核苷酸,A正确;B、检测过程含有RNA的逆转录与DNA的复制,原料均为脱氧核糖核苷酸,不需要核糖核苷酸,B错误;C、RT-PCR过程中包括RNA的逆转录与DNA的复制,需要逆转录酶与DNA聚合酶,C正确;D、相同反应时间内,病毒含量越高,逆转录复制后获得的DNA含量越多,D正确。故答案为:B。【分析】1、逆转录:以RNA为模板合成DNA,条件为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A、T、G、C)、逆转录酶。2、PCR扩增过程:(1)变性:当温度上升到90°C以上时。双链DNA解聚为单链。(2)复性:当温度下降到50°C左右时。两种引物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两条单链DNA结合。(3)延伸:72°C左右时,耐高温的DNA聚合酶活性高,可使DNA新链由5'端向3'端延伸。14.【答案】C【解析】【解答】A、粟米饭和米酒中的酒精在醋酸菌的作用下氧化可以转化成醋酸和水,进行酿醋,A正确;B、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影响微生物的发酵,“粟米饭掸令冷如人体”避免了高温影响发酵微生物的活性,B正确;C、醋酸杆菌是需氧细菌,“绵幕瓮口”是为了更好地让发酵微生物进行有氧呼吸,C错误;D、“每日再度搅之”可以提供氧气,又可使营养物质与发酵微生物充分混合,让底层发酵更充分以增加发酵产物量,D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酒精发酵。2、醋酸菌是好氧菌,当氧气和糖源都充足时能将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则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变成醋酸。15.【答案】C【解析】【解答】A、该过程没有经过精卵的结合,属于无性繁殖过程,重组细胞能发育成完整个体说明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A正确;B、图中的卵子实际上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的次级卵母细胞,B正确;C、③过程是动物胚胎移植过程,②过程是动物胚胎的体外培养过程,C错误;D、中中、华华是由重组细胞发育而来,其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来自纤维细胞,因此性别由纤维细胞的遗传物质决定,D正确。故答案为:C。【分析】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是将动物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核卵母细胞中,并使重组细胞发育成新胚胎,继而发育成动物个体的技术。分析图示可知,①为将纤维细胞注射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②为对重组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发育成新胚胎,再进行③胚胎移植过程,最终获得克隆猴。16.【答案】A,C【解析】【解答】A、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在最初的t1时间内不断减小,说明水从细胞液进入外界溶液;K+、NO3-从一开始从外界进入细胞液,A错误;B、t1时间内细胞失水,液泡体积变小,所以紫色程度逐渐变深,t2时间内细胞吸水,液泡体积变大,所以紫色程度逐渐变浅,B正确;C、原生质体体积在最初的t1时间内不断减小,说明细胞正在失水,细胞液渗透压低于细胞外液渗透压,而t2时间相反,C错误;D、原生质体体积在最初的t1时间内不断减小说明正在发生质壁分离,质壁分离可说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正确。故答案为:AC。【分析】观察质壁分离时,如果所用溶液为一定浓度的葡萄糖、硝酸钾、氯化钠、尿素、乙二醇等,因细胞主动或被动吸收溶质而使细胞液浓度增大,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会吸水引起质壁分离后的自动复原。17.【答案】A,D【解析】【解答】A、小鼠对致痒物表现出的挠痒反应属于反射,A正确;B、痒觉的形成部位在大脑皮层,B错误;C、胃泌素释放肽(GRP)是蛋白质,口服胃泌素释放肽不会随血液运输至脊髓,不会促进挠痒行为的产生,C错误;D、胃泌素释放肽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引起小鼠的脊髓里的神经元兴奋,导致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打开,Na+内流,会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形成动作电位,产生兴奋,D正确。故答案为:AD。【分析】1、反射弧的组成:(1)感受器:接受一定刺激后产生兴奋。(2)传入神经:传导兴奋至神经中枢。(3)神经中枢: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4)传出神经:传导兴奋至效应器。(5)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能对刺激作出应答。2、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18.【答案】A,C,D【解析】【解答】A、人工培育的小茧蜂的性别与生殖细胞内性染色体的数目无关,与性染色体组合是否纯合有关,A错误;B、根据X染色体的不同,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有3种类型XrXs、XrXt和XsXt,B正确;C、中华茧蜂足够大的种群意味着符合遗传平衡定律,且其中性染色体Xr、Xs、Xt的频率相同,即各自的频率均为1/3,则随机交配的情况下,雄性个体(XrXr、XsXs、XtXt)的比例为1/3×1/3+1/3×1/3+1/3×1/3=1/3;则雌性个体(XrXs、XrXt、XsXt)的比例为1-1/3=2/3,显然理论上中华茧蜂的雄雌比例为1:2,C错误;D、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所有染色体上的基因),D错误。故答案为:ACD。【分析】遗传平衡定律:在数量足够多的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没有突变、没有迁入迁出、没有自然选择的前提下,种群是基因频率逐代不变,则基因型频率将保持平衡:p2表示AA的基因型频率,2pq表示Aa的基因型频率,q2表示aa的基因型频率。其中p是A的基因频率,q是a的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之和应等于1,即p2+2pq+q2=1。19.【答案】B,D【解析】【解答】A、人在该系统中起着管理者作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A错误;B、人工生态工程的最大优点是废物资源化,从而减少了农药化肥等工业产品的投入量,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因为利用害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有利于环境保护,B正确;C、人工生态系统,遵循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利用的原理,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C错误;D、该生态工程中有猪、鸡、蘑菇等,提高了农民经济收入,使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协调发展,D正确。故答案为:BD。【分析】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1)自生:在生态系统中由生物组分而产生的自组织、自我优化、自我调节、自我更新和维持。(2)循环:通过系统设计实现不断循环,使前一环节产生的废物尽可能的被后一环节利用,减少整个生产环节废物的产生。(3)协调: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适应。(4)整体:遵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不同组分之间用构成有序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20.【答案】A,B,D【解析】【解答】A、①步骤表示倒平板,在倒平板之前,培养基已经调节过pH并灭过菌,A正确;B、①②③步骤操作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防止杂菌污染,B正确;C、接种环在每次划线前和接种结束后都要通过灼烧来灭菌,所以③到④的过程中5次划线操作前都要灼烧灭菌,接种结束后还需灼烧灭菌1次,防止造成污染,由此可见,③到④的过程中共需灼烧接种环6次,C错误;D、④步骤操作时,不能将第1区和第5区的划线相连,否则就达不到稀释的目的,不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D正确。故答案为:ABD。【分析】平板划线法: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直到接种环的金属丝烧红,在火焰旁冷却接种环。同时,拔出装有培养液的试管的棉签。将试管口通过火焰,在火焰附近用接种环蘸取一环菌液。将试管口通过火焰,并塞上棉塞。在火焰附近将皿盖打开一条缝隙,用接种环在培养基表面迅速划三至五条平行线,盖上皿盖。灼烧接种环,待其冷却后,从第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第二次的划线。重复以上操作,作第三、四、五次划线。最后一次划线不与第一次的划线相连。21.【答案】(1)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需要(2)调整到最适光合作用温度;提高光照强度;(减少)81mg(3)突变型;突变型的气孔导度大,进入叶片的CO2多,而胞间CO2浓度与野生型相近,说明突变型的光合速率较高,能较快地消耗CO2(4)红【解析】【解答】(1)光照强度为A时,突变型拟南芥的叶肉细胞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叶肉细胞中能产生NADH的具体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叶绿体同时会产生NADPH。此时野生型拟南芥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但野生型拟南芥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主要是叶肉细胞,而所有活细胞都要进行呼吸作用,故野生型拟南芥的叶肉细胞需要从外界吸收CO2。(2)光照强度为D时,提高光照强度可以提高突变型拟南芥的二氧化碳吸收量,而野生型拟南芥已达到了光饱和点,且及CO2充足,所以调整其温度到最适宜,可提高光合作用强度。野生型拟南芥在光照强度为D的条件下,净光合速率为6,呼吸速率为1,一昼夜光照15小时,1m2叶片一昼夜使环境中CO2发生的变化量为6×15-1×9=81mg。(3)图2中突变体拟南芥在单位时间内固定的CO2多,理由是突变体的气孔导度大,进入叶片的CO2多,而胞间CO2浓度与野生型拟南芥相近,说明突变体的光合速率较高,能较快地消耗CO2。(4)在黑暗条件下,无叶绿素合成,且叶绿素降解,故将拟南芥置于黑暗中培养,其他条件适宜,一段时间后叶片颜色出现黄化现象。分别正常叶和黄化叶中的色素,将提取到的色素滤液分别置于阳光和三棱镜之间,结果出现的暗带差异在红光区域,因为黄化叶中缺少叶绿素,不能吸收红光。【分析】分析图1:A点表示野生型拟南芥的光补偿点,B点表示突变型拟南芥的光补偿点,此时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C点两种拟南芥的呼吸速率小于光合速率,但野生型拟南芥的光合速率大于突变型拟南芥。D点表示野生型拟南芥的光饱和点。1、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葡萄糖→酶丙酮酸+[H]+少量ATP。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丙酮酸+H2O→酶CO2+[H]+少量ATP。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H]+O2→酶H2O+大量ATP。2、绿叶中的色素有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呈蓝绿色,叶绿素b呈黄绿色,胡萝卜素呈橙黄色,叶黄素呈黄色。叶绿素a和叶绿素b22.【答案】(1)用显微镜观察雄性或雌性个体两条性染色体形态(答全才给分,其他合理也可)(2)常;灰身基因纯合致死(或基因型为AA的受精卵或胚胎致死)(3)AaXBXb、AaXBY;1/3;7/40【解析】【解答】(1)判断该种昆虫性别决定方式最简单的方法是可用显微镜观察雄性或雌性个体两条性染色体形态(同型还是异型)判断该种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2)根据灰身红眼♀:黑身红眼♀:灰身红眼♂:灰身白眼♂:黑身红眼♂:黑身白眼♂=4:2:2:2:1:1,可知雌性和雄性中的灰身与黑身的比值都是2:1,说明体色的遗传与性别无关,所以A和a位于常染色体上,仅考虑体色,后代出现该比例的原因最可能是灰身基因纯合致死(或基因型为AA的受精卵或胚胎致死);(3)由于亲本的表现型是灰身红眼,后代出现了黑身和白眼性状的个体,说明黑身和白眼分别是隐性性状,则亲本是杂合子,由于红白眼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亲本的基因型是AaXBXb、AaXBY。亲本雌性个体与黑身红眼雄性个体杂交,F1随机交配,没有自然选择和变异,所以亲本与后代的基因频率不会改变,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Xb占的比例为1/3,所以则F2中b的基因频率为1/3。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推出F1的体色和眼色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1∶1,XBXB∶XBXb∶XBY∶XbY=1∶1∶1∶1,F1自由交配,F1的Aa∶aa=1∶1,由于AA纯合致死,1/4A3/4a1/4A1/16AA致死3/16Aa3/4a3/16Aa9/16aa所以F2中Aa∶aa=6/16∶9/16=2∶3,灰身的比例为2/5,F1的体色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XBXb∶XBY∶XbY=1∶1∶1∶1,3/4XB1/4Xb1/4XB3/16XBXB1/16XBXb1/4Xb3/16XBXb1/16XbXb1/2Y3/8XBY1/8XbY则F2的红眼雌性的比例为7/16,所以F2中出现灰身红眼雌性个体的概率为2/5×7/16=7/40。【分析】1、基因定位:性状的显隐性已知,可通过一次杂交实验进行判断:若子代中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或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上。若子代中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雌性全为显性,雄性全为隐性,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和”小于16的特殊分离比成因:23.【答案】(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糖皮质激素受体(或特异性受体);通过体液传送;作用时间长;作用范围广泛;作用速度缓慢(2)膜蛋白簇(或突触前膜蛋白簇)(3)正常;比正常低;正常;正常;正常;比正常低;正常;正常(4)提高【解析】【解答】(1)情绪压力下,机体还可以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进行调节。此调节过程是: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从而使肾上腺皮质分泌和释放的糖皮质激素量增加。而健康人体内糖皮质激素浓度不会持续过高,其体内的负反馈调节机制保证了激素分泌的稳态。若下丘脑或垂体的糖皮质激素受体数量和功能下降,将造成反馈调节作用减弱,HPA轴功能亢进,糖皮质激素持续升高而引发长期且持久的心境低落等长期压力效应。与神经调节相比该体液调节过程的特点有通过体液传送;作用时间长;作用范围广泛;作用速度缓慢。(2)由分析可知,当神经冲动到达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时,膜上Ca2+内流,从而引起突触囊泡的囊泡蛋白簇与突触前膜上的膜蛋白簇(或突触前膜蛋白簇)结合,随后小泡膜与突触前膜融合,5-羟色胺释放后再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实现了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3)为研究糖皮质激素对递质5-羟色胺分泌的影响,设计了三组实验:甲组正常大鼠,乙组长期情绪低落大鼠,丙组注射适量的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的正常大鼠,因变量测量突触囊泡中5_羟色胺的量和突触囊泡蛋白分子mRNA含量。由于长期情绪低落会导致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上升作用于神经系统,导致突触囊泡中5-羟色胺含量正常但不能正常释放,同时突触囊泡上蛋白质的含量降低,此时转录形成的mRNA分子含量减少。当注射适量的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后,使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分泌回归正常,使得囊泡中的5-羟色胺递质的量和突触囊泡蛋白分子mRNA含量均恢复正常。(4)药物SSRIs可以选择性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回收,提高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的浓度并维持在一定水平,可适当缓解病人症状。【分析】1、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特点的比较: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2、兴奋传递过程: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引起Ca2+内流,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电位变化,神经递质通过5-羟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