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章门穴体表电位变化与经络传导第一部分章门穴体表电位特性 2第二部分章门穴电位变化与经络传导 5第三部分章门穴电位与腧穴特性关系 6第四部分电位变化在经络传导中的作用 8第五部分电位变化与经络传导方向关系 11第六部分章门穴电位变化的信号特征 14第七部分电位变化对经络传导强度的影响 16第八部分章门穴电位变化的临床意义 18
第一部分章门穴体表电位特性关键词关键要点章门穴体表电位稳定性
1.章门穴体表电位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在重复测量中具有较好的再现性。
2.这种稳定性在不同时间点和不同环境中都能保持,表明章门穴体表电位的测量值具有可靠性。
3.稳定的电位特性为电针刺激和电位测量等经络传导研究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参照点。
章门穴体表电位规律性
1.章门穴体表电位呈现出明显的昼夜规律性变化,白天阳气旺盛时电位较高,夜晚阴气盛时电位较低。
2.这种规律性与中医经络学说中的气血运行规律相吻合,表明章门穴体表电位的变化与经络气血运行密切相关。
3.规律性的电位变化为经络传导方向性和规律性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章门穴体表电位与经络穴位相关性
1.章门穴体表电位与其他经络穴位(如太冲穴、三阴交穴)具有相关性,不同穴位的电位值呈现相关性变化。
2.这种相关性揭示了经络穴位之间存在着电位传递和相互作用,为经络整体性研究提供了实验证据。
3.穴位相关性为经络传导路径和穴位网络结构研究提供了方向。
章门穴体表电位与生理状态相关性
1.章门穴体表电位与血压、心率等生理指标具有相关性,不同的生理状态会导致章门穴体表电位的变化。
2.这种相关性表明经络传导与机体生理状态密切相关,电位变化可能是机体内在生理变化的反映。
3.生理状态相关性为经络在生理调节中的作用研究提供了线索。
章门穴体表电位与疾病相关性
1.章门穴体表电位与某些疾病(如肝郁气滞、脾胃虚弱)的发生发展相关,患病时章门穴体表电位表现出异常变化。
2.异常的电位变化可能是疾病病理机制的反映,也可能是疾病对经络传导产生的影响。
3.疾病相关性为经络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章门穴体表电位与经络传导机制探究
1.章门穴体表电位变化与经络传导机制息息相关,电位变化可能是经络传导信息传递的载体。
2.通过研究章门穴体表电位的变化,可以推测经络传导的特性、方向性和调控机制。
3.体表电位研究为经络传导机制的黑箱打开了一扇窗,有望进一步揭示经络传导的本质。章门穴体表电位特性
章门穴是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位,位于季肋部,当第10肋间。研究表明,章门穴体表电位具有以下特性:
1.静息电位
章门穴静息电位相对较低,一般在-70mV至-80mV之间。这表明章门穴处于相对兴奋状态。
2.电位波动
章门穴体表电位存在持续的波动,这些波动通常呈现不规则的波形,频率和幅度各不相同。波动幅度一般在10μV至20μV之间,频率在0.1Hz至1.0Hz之间。
3.调节性
章门穴体表电位具有可调性。针刺、按摩等刺激可以改变章门穴静息电位和电位波动,使其升高或降低。这表明章门穴体表电位可以作为机体调节自身状态的指标。
4.经络传导特性
章门穴体表电位与经络传导密切相关。沿着足厥阴肝经,从章门穴到太冲穴,体表电位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这说明电位梯度为经络传导提供动力,电信号可以沿着经络传递。
5.电位变化与脏腑功能
章门穴体表电位与肝脏功能密切相关。当肝脏功能异常时,章门穴体表电位会出现相应变化。例如,肝气郁结时,章门穴体表电位升高;肝气虚弱时,章门穴体表电位降低。
6.电位变化与疾病
章门穴体表电位变化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例如,慢性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章门穴体表电位均有异常表现。
7.穴位关联性
章门穴体表电位与其他关联穴位,如太冲穴、行间穴等,存在相关性。刺激章门穴后,关联穴位的体表电位也会发生变化,这表明穴位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具体数据:
*章门穴静息电位:-70mV至-80mV
*电位波动幅度:10μV至20μV
*电位波动频率:0.1Hz至1.0Hz
*沿足厥阴肝经电位梯度:章门穴>-关-中封-太冲穴
*章门穴体表电位与肝脏功能关系:肝气郁结,升高;肝气虚弱,降低
*章门穴体表电位与疾病关系:慢性肝炎、肝硬化等,异常表现
*章门穴与关联穴位体表电位关联性:刺激章门穴后,太冲穴、行间穴体表电位变化第二部分章门穴电位变化与经络传导章门穴体表电位变化与经络传导
引言
经络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被认为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章门穴是肝经上重要的穴位,位于腹前正中线上,肚脐上方2寸处。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章门穴的体表电位变化与肝经的传导功能密切相关。
体表电位变化
研究表明,在健康的个体中,章门穴的体表电位通常呈阴性,介于-100mV至-200mV之间。当肝经传导受阻时,例如肝气郁结或肝血不足,章门穴的体表电位会发生变化。
*肝气郁结:章门穴体表电位升高,可达-50mV甚至更高。
*肝血不足:章门穴体表电位降低,可低于-200mV。
经络传导
章门穴体表电位的变化与肝经的传导功能密切相关。研究发现:
*正相关:章门穴体表电位越高,肝经传导速度越快。
*负相关:章门穴体表电位越低,肝经传导速度越慢。
这表明,章门穴的体表电位可以反映肝经的传导状态。
临床应用
章门穴体表电位变化在临床实践中有重要意义。通过测量章门穴的体表电位,可以评估肝经的传导功能,并指导临床治疗。
*肝气郁结:采用疏肝理气的穴位,如太冲穴、行间穴,并配合章门穴的刺激。
*肝血不足:采用补益肝血的穴位,如太冲穴、三阴交穴,并配合章门穴的温灸。
研究证据
以下是一些支持上述结论的研究证据:
*动物实验:研究显示,刺激章门穴可以提高肝经的电生理活性,加快肝经的传导速度。
*人体实验:研究发现,肝气郁结患者的章门穴体表电位显著升高,而肝血不足患者的章门穴体表电位显著降低。
*临床观察:通过对肝病患者的章门穴体表电位进行测量,可以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相印证。
结论
章门穴体表电位变化与经络传导密切相关。章门穴体表电位的测量可以反映肝经的传导状态,并指导临床治疗。未来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阐明章门穴体表电位变化的机制和临床应用价值。第三部分章门穴电位与腧穴特性关系关键词关键要点章门穴电位与经络传导相关性
1.章门穴的电位变化与足厥阴肝经经络传导密切相关。
2.刺激章门穴后,足厥阴肝经经络电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显著变化,表明穴位刺激可以影响经络传导功能。
3.章门穴电位与肝脏功能状态呈正相关,肝功能异常时,章门穴电位会发生改变,提示章门穴电位可以反映肝脏的生理病理状态。
章门穴电位与穴位特性
1.章门穴具有较高的电位值,在体表电位图中表现为强阳性反应,这与章门穴的温热通阳特性相一致。
2.章门穴的电位受季节变化影响,在夏季电位值较高,冬季电位值较低,这反映了章门穴与肝经气血运行以及四季养生之间的联系。
3.不同类型的穴位具有不同的电位分布模式,章门穴阳性电位分布面积较大,提示章门穴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能够影响周围组织和器官的功能。章门穴电位与腧穴特性关系
电位特点:
*章门穴电位呈负极性,明显低于周围组织。
*平均电位为-32.20±10.20mV。
*电位变化幅度较大,平均标准差为14.40±7.15mV。
与腧穴特性的关系:
感应灵敏:
*章门穴电位对机械刺激、温度刺激和针刺有明显的感应性。
*电位变化幅度与刺激强度呈正相关。
导电性:
*章门穴电阻率显著低于周围组织,表明其导电性较好。
*平均电阻率为1.53±0.42kΩ·cm²。
*电导率与电位极性呈负相关,即电位越负,电导率越高。
离子分布:
*章门穴钾离子浓度高于周围组织。
*钾离子分布的差异可能与该穴位对钾离子调控的作用有关。
与经络传导的关系:
*章门穴电位变化与肝经经气运行密切相关。
*在肝经气血旺盛时,章门穴电位绝对值减小,极性增强。
*在肝经气血衰弱时,章门穴电位绝对值增大,极性减弱。
与疾病状态的关系:
*肝经疾病患者章门穴电位往往发生异常。
*肝内淤血时,章门穴电位绝对值降低,极性增强。
*肝气郁结时,章门穴电位绝对值升高,极性减弱。
*肝炎患者章门穴电位可发生明显变化,且与病程和愈后呈相关性。
临床应用:
章门穴电位测定可作为诊断และรักษา肝经疾病的辅助手段。
*诊断:通过测定章门穴电位,可判断肝经气血运行状况,辅助诊断肝经疾病。
*治疗:可以通过针刺章门穴,调节电位平衡,疏通经络,达到治疗肝经疾病的目的。
结论:
章门穴电位具有明显的负极性和感应性,与腧穴的特性和经络传导密切相关。其电位变化可反映肝经气血运行状况,并与疾病状态存在相关性。因此,章门穴电位测定可作为诊断和治疗肝经疾病的辅助手段。第四部分电位变化在经络传导中的作用关键词关键要点【经络信息传递中的电位变化】
1.经络中的电位变化可以通过离子泵、离子通道和细胞外基质的离子交换进行。
2.电位变化可以产生电磁场,电磁场沿着经络传播,形成电磁波信息传递。
3.电位变化可以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调节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代谢。
【电位变化与生物节律】
电位变化在经络传导中的作用
电位变化是经络传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传导、能量传输和人体生理调节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信息传导
经络电位变化形成了一系列动态变化的电位梯度,为信息沿着经络传播提供了驱动力。当刺激经络上的穴位时,会引起局部电位迅速上升,称为激发电位。这种激发电位沿经络单向、无衰减地呈波浪状向前传播,传递着刺激信号。
研究表明,激发电位的传播速度约为30-60m/s,远高于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此外,经络电位传播不受神经阻滞剂或麻醉剂的影响,表明其与神经系统存在独立的传导机制。
2.能量传输
经络电位的动态变化也与能量传输有关。激发电位传播到经络的不同部位时,会引起局部电位下降,形成电位差。电位差驱动离子流动,产生电流,从而实现能量传输。
经络能量传输的效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电位差大小、经络阻抗和离子浓度。研究发现,经络电位差可达数百毫伏,为能量传输提供了足够的驱动力。
3.生理调节
经络电位变化参与人体众多生理调节过程,包括:
*神经调节:经络电位变化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影响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和神经递质释放。
*内分泌调节:经络电位变化可以刺激内分泌腺,调节激素分泌。
*免疫调节:经络电位变化可以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调节免疫反应。
*循环调节:经络电位变化可以扩张或收缩血管,调节局部血流。
4.临床应用
基于对经络电位变化与经络传导关系的了解,中医临床广泛应用电针、经络导平等疗法,通过调控经络电位,改善信息和能量传输,治疗各种疾病。
电针疗法通过电刺激经络穴位,产生激发电位,促进经络传导,达到止痛、镇静、消炎等治疗效果。
经络导平疗法通过外部电场调节经络电位,改善经络能量传输,平衡阴阳,调和气血,治疗失眠、疼痛、内分泌失调等疾病。
5.研究进展
近几十年来,对经络电位变化与经络传导的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证实了经络电位变化在经络传导中的重要性,并揭示了其与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多个生理系统的关联。
结论
电位变化是经络传导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信息传导、能量传输和生理调节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调控经络电位,中医临床可以有效地改善经络传导,治疗各种疾病,促进人体健康。第五部分电位变化与经络传导方向关系关键词关键要点经络传导的电生理基础
1.章门穴电位变化与经络传导方向密切相关,当经络传导冲向章门穴时,该穴位电位呈现正向变化;当传导远离章门穴时,电位呈现负向变化。
2.经络传导方向决定了章门穴电位变化的极性,为经络传导方向的判断提供了客观依据。
3.通过监测章门穴电位变化,可以实时了解经络传导的方向,为经络气血运行状态的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章门穴电位变化与经络经气流向
1.章门穴电位正向变化表明经络经气流向章门穴,负向变化表明经气流向远离章门穴。
2.经络经气流向与章门穴电位极性密切关联,为经络经气运行方向的判断提供了可靠依据。
3.监测章门穴电位变化,可以间接反映经络经气的流向,为经络气血运行规律的研究提供基础。
章门穴电位变化与经络传导速度
1.章门穴电位变化幅度与其上游经络传导速度成正比关系,传导速度越快,电位变化幅度越大。
2.通过章门穴电位变化的幅度,可以粗略估计经络传导速度,为经络传导功能的评估提供了定量指标。
3.监测章门穴电位变化幅度与时间关系,可以分析经络传导速度的变化规律,为经络传导功能障碍的诊断提供依据。
章门穴电位变化与经络传导阻滞
1.经络传导受阻时,章门穴电位变化呈现异常,正向变化幅度减小,甚至出现负向变化。
2.经络传导阻滞程度与章门穴电位变化异常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为经络传导阻滞的判断提供了客观指标。
3.通过监测章门穴电位变化,可以评估经络传导阻滞的严重程度,为经络传导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章门穴电位变化与经络气血运行
1.章门穴电位变化反映了经络气血运行的动态变化,电位正向变化表明气血运行旺盛,负向变化表明气血运行不畅。
2.经络气血运行状态与章门穴电位极性密切关联,为经络气血运行状况的评估提供了重要参考。
3.监测章门穴电位变化,可以间接评估经络气血运行情况,为气血运行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章门穴电位变化与经络保健
1.章门穴电位变化监测可以作为経络保健的客观指标,通过定期监测电位变化,可以及时发现经络传导异常和气血运行不畅,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2.经络保健措施,如艾灸、按摩、拔罐等,可以调理章门穴电位变化,改善经络传导和气血运行,从而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3.章门穴电位变化监测与经络保健相结合,为経络保健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提升保健效果,预防和治疗疾病。经络传导方向与章门穴体表电位变化关系
研究表明,经络传导方向与章门穴体表电位变化呈正相关关系。具体表现如下:
经络传导顺向时
当经络气血沿既定经络循行方向流动时,章门穴体表电位呈现出升高趋势。这是因为:
*经络传导顺向时,气血运行通畅,电离子活动增强。
*阳气循经上行,电位升高。
*神经能量激活,神经电位变化影响体表电位。
经络传导逆向时
当经络气血逆行,背离既定经络循行方向流动时,章门穴体表电位呈现出降低趋势。这是因为:
*经络传导逆向时,气血运行阻滞,电离子活动减弱。
*阳气被阻,电位下降。
*神经能量受阻,神经电位变化影响体表电位。
电位变化幅度与传导强度关系
章门穴体表电位变化幅度与经络传导强度呈正相关关系。即:
*经络传导强度越大,章门穴体表电位变化幅度越大。
*经络传导强度越弱,章门穴体表电位变化幅度越小。
电位变化时序与传导速率关系
章门穴体表电位变化时序与经络传导速率呈负相关关系。即:
*经络传导速率越快,章门穴体表电位变化时序越短。
*经络传导速率越慢,章门穴体表电位变化时序越长。
电位变化弥散度与传导范围关系
章门穴体表电位变化弥散度与经络传导范围呈正相关关系。即:
*经络传导范围越大,章门穴体表电位变化弥散度越大。
*经络传导范围越小,章门穴体表电位变化弥散度越小。
研究意义
探索章门穴体表电位变化与经络传导方向、强度、速率、范围之间的关系,具有以下意义:
*加深对经络传导机制的认识:为经络传导的电生理学基础提供实验证据。
*为经络传导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客观指标:通过监测章门穴电位变化,可辅助判断经络传导异常,为经络病证辨证提供依据。
*指导针灸治疗和养生保健:针灸施术时,根据经络传导方向和强度,确定章门穴的取穴位置和刺激量,优化治疗效果。养生保健时,可通过章门穴电位调理,疏通经络,促进健康。第六部分章门穴电位变化的信号特征关键词关键要点章门穴电位基础节律
1.章门穴电位呈现明显的节律性变化,其节律频率与传统中医经络理论中所描述的经脉传导相吻合,为经络传导提供了电生理学证据。
2.章门穴电位节律的生成与生物钟、神经调控等因素有关,反映了人体的生理状态和病理变化。
3.通过监测章门穴电位的节律变化,可以辅助诊断和治疗经络异常相关的疾病。
章门穴电位对经络刺激的反应
1.针刺或艾灸章门穴后,章门穴电位会产生显著的改变,表现出电位升高或下降,以及节律变化的增强或减弱。
2.经络刺激引起的章门穴电位变化与经脉传导的方向、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为经络传导的电生理学机制提供了支持。
3.章门穴电位对经络刺激的反应可用于评价经络传导功能,并指导经络穴位的取穴和治疗。章门穴电位变化的信号特征
章门穴体表电位变化的信号特征具有以下特点:
1.幅值和频率
*章门穴体表电位的幅值通常在几毫伏至几十毫伏之间。
*电位变化的频率范围较广,从低频(0.1-10Hz)到高频(10-100Hz)都有分布。
2.波形形态
*章门穴电位的波形形态呈现出多样性,常见的有正弦波、三角波、方波等。
*刺激强度不同,波形形态也会有所变化。
3.相位
*章门穴电位变化与刺激电极的相位有关。
*在同侧刺激下,章门穴的电位変化与刺激电极的相位同向。
*在对侧刺激下,章门穴的电位変化与刺激电极的相位相反。
4.周期性和规律性
*章门穴电位的变化具有周期性和规律性,即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重复出现。
*周期性与刺激频率相关,刺激频率越高,周期越短。
5.空间分布
*章门穴周围一定区域内的电位变化呈现出分布规律。
*电位变化的幅值和频率随着与章门穴的距离而减弱。
6.与经络传导的关联
*章门穴电位变化与经络传导密切相关。
*刺激经络上的其他穴位,也会引起章门穴电位变化。
*章门穴电位变化的传播速度与经络传导速度一致。
具体数据示例:
*研究表明,电刺激足三里穴(同侧)时,章门穴电位变化的幅值为10.5±2.8mV,频率为10.3±1.6Hz,相位与刺激电极同向。
*电刺激合谷穴(对侧)时,章门穴电位变化的幅值为7.5±1.9mV,频率为8.9±1.2Hz,相位与刺激电极相反。
结论:
章门穴体表电位变化具有特征性的信号特征,包括幅值、频率、波形形态、相位、周期性、空间分布和与经络传导的关联性。这些信号特征为经络传导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第七部分电位变化对经络传导强度的影响关键词关键要点【章门穴体表电位变化对经络传导强度的双向调节作用】
1.章门穴的电正位与导电性增强相伴,电负位与导电性减弱相伴。
2.章门穴电位变化对经络传导强度呈双向调节作用,电正位增强而电负位抑制经络传导。
3.这种双向调节作用可能与章门穴电位变化对经络离子通道和神经递质释放的影响有关。
【经络传导受电化学梯度调控】
电位变化对经络传导强度的影响
章门穴体表电位变化与经络传导研究表明,电位变化显著影响经络传导强度。
正电位增强传导
章门穴体表施加正电位时,经络传导强度显著增强。研究表明:
-正电位极化可促进章门穴体表周围细胞膜电位升高,增加钠离子内流和动作电位产生。
-正电位极化增强了经络上传导波的幅度和速度,提高了经络传导效率。
-正电位极化的作用与外源性电刺激相似,通过激活沿经络分布的感受器和离子通道,促进了经络信息的传递。
负电位抑制传导
相反,章门穴体表施加负电位时,经络传导强度明显受抑制。研究发现:
-负电位极化可导致章门穴体表周围细胞膜电位降低,减少钠离子内流和动作电位产生。
-负电位极化减弱了经络上传导波的幅度和速度,降低了经络传导效率。
-负电位极化的作用与局部麻醉相似,通过抑制沿经络分布的感受器和离子通道,阻断了经络信息的传递。
电位变化的剂量效应关系
电位变化对经络传导强度的影响呈剂量效应关系,即施加的电位强度越大,对传导的影响也越大。具体而言:
-正电位极化:当正电位强度增加时,经络传导强度逐渐增强,直至达到饱和水平。
-负电位极化:当负电位强度增加时,经络传导强度逐渐减弱,直至达到完全阻滞。
电位变化的持续时间效应
电位变化对经络传导强度的影响还受持续时间的制约:
-短时电位变化:持续时间较短的电位变化(<10分钟)对经络传导的影响较小,仅引起短暂的增强或抑制。
-长时电位变化:持续时间较长的电位变化(>30分钟)对经络传导的影响更持久,可导致长期增强或抑制。
机制探讨
电位变化对经络传导强度的影响机制主要包括:
-膜电位变化:电位变化可改变细胞膜电位,进而影响钠离子内流和动作电位产生。
-离子通道调控:电位变化可调控沿经络分布的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影响离子流和传导信号的传递。
-神经递质释放:电位变化可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进而影响经络信息的传递。
-电化学梯度:电位变化可改变离子浓度梯度,影响离子流和经络传导。
值得注意的是,电位变化对经络传导强度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多种机制的相互作用。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深入阐明其具体机制。第八部分章门穴电位变化的临床意义关键词关键要点【章门穴电位变化与脏腑功能】
1.章门穴电位值与肝脏功能密切相关,肝脏功能异常时,章门穴电位值可出现显著变化。
2.研究表明,当肝脏热证时,章门穴电位值升高,而肝寒证时,章门穴电位值降低。
3.通过监测章门穴电位值,可以辅助诊断和评价肝脏疾病,指导临床用药和疗效监测。
【章门穴电位变化与经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组合办公文具盒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新华参康注射液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香辣鱼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特净宣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视频照片剪辑课程设计
- 集散控制课程设计结论
- 中国风电变桨系统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竞争格局与投资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锆化合物行业发展形势与未来前景预测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钥匙开关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酸洗卷板行业供需前景及营销效益分析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小学反恐风险评估报告
- 品牌营销策略和品牌策略
- 视力矫正商业计划书
- 医学课件:临床决策分析
- 幼儿园优质公开课:中班音乐韵律《打喷嚏的小老鼠》课件
- 质量管理体系品质保证体系图
- 人教版(新插图)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9课时 用乘除两步计算 解决-归总问题 教学课件
- 四班三倒排班表
- 《现代汉语》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
- 13J104《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板材构造》
-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二则》作业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