芪蛭通络胶囊的药代动力学研究_第1页
芪蛭通络胶囊的药代动力学研究_第2页
芪蛭通络胶囊的药代动力学研究_第3页
芪蛭通络胶囊的药代动力学研究_第4页
芪蛭通络胶囊的药代动力学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芪蛭通络胶囊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第一部分血浆中有效成分浓度-时间曲线分析 2第二部分药代动力学参数估计(如AUC、Cmax) 5第三部分不同给药途径的生物利用度比较 7第四部分组织分布研究(如脑屏障通透性) 10第五部分代谢物分析 12第六部分药动学-药效学关系探讨 15第七部分不同剂量或给药方案的药代动力学影响 18第八部分与其他中药或西药的相互作用研究 20

第一部分血浆中有效成分浓度-时间曲线分析关键词关键要点药代动力学参数估计

1.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反映了药物在给药后一段时间内在血浆中的总暴露量,可用于比较不同给药方案的生物利用度。

2.消除半衰期(t1/2)表示药物血浆浓度下降50%所需的时间,描述了药物从体内清除的速度。

3.峰浓度(Cmax)和峰时(Tmax)分别反映了给药后血浆中药物的最高浓度及其出现的时间,与药物的吸收和分布特性有关。

生物利用度评价

1.绝对生物利用度(F)比较口服给药与静脉给药的AUC,反映了口服药物进入全身循环的程度。

2.相对生物利用度(RB)比较不同口服制剂的AUC,评估其生物等效性。

3.跨品种生物利用度(PB)比较不同品种的同一药物制剂的AUC,用于指导药物互换。

药动-药效关系

1.血浆浓度-效应关系阐明药物血浆浓度与治疗效果之间的相关性,为优化给药方案提供指导。

2.靶向浓度范围(TR)确定药物血浆浓度范围,在此范围内可达到最佳治疗效果,避免不良反应。

3.耐受性发展是指对药物的疗效减弱,可能是由于目标受体下调或药物代谢改变导致的。

药代动力学模型

1.非室分模型假设药物分布在单一室中,适用于药物在体内分布迅速的情况。

2.多室模型假设药物分布在多个室中,更准确地反映了药物的分布和清除过程。

3.生理药代动力学模型结合生理参数,更准确地模拟药物在体内的行为,为药物开发和剂量优化提供依据。

性别、年龄和体重影响

1.性别、年龄和体重等因素会影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例如女性通常比男性清除药物更慢。

2.老年人药物代谢能力下降,需要调整给药方案以避免血浆浓度过高。

3.体重会影响药物的分布体积,需要根据体重调整剂量以确保有效治疗。

药物相互作用

1.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清除,从而改变药代动力学参数。

2.酶诱导或抑制会改变药物的代谢,影响其血浆浓度和治疗效果。

3.药物转运体的竞争性抑制或诱导会影响药物的分布和清除,导致相互作用。血浆中有效成分浓度-时间曲线分析

1.名词解释

血浆中有效成分浓度-时间曲线(PlasmaDrugConcentration-TimeCurve,简称“PCC”)是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常用的图形表示方法,用来描述药物在体内随时间推移的浓度变化。

2.建立PCC

*采样:确定合适的采样时间点,并从受试者体内采集血样。

*检测:使用分析技术(如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样中药物或代谢物的浓度。

*作图:将采样时间作为横坐标,药物浓度作为纵坐标,连接各采样点形成曲线。

3.PCC的主要特征

*峰浓度(Cmax):血浆中药物浓度的最高值。

*达峰时间(Tmax):药物浓度达到Cmax所需的时间。

*消除半衰期(t1/2):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曲线下面积(AUC):单位时间内曲线下方的面积,反映药物在体内的总暴露量。

4.PCC分析

PCC分析可以提供以下信息:

*药物吸收:Tmax和Cmax反映药物的吸收速率和程度。

*药物分布:V(d)可以从血浆浓度和剂量中估算,反映药物在体内的分布。

*药物清除:t1/2反映药物清除速率,Cl可以从AUC和剂量中估算。

*药物生物利用度:AUC和剂量可以用来计算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衡量药物从给药途径进入体内的数量。

*药物的非室部分药代动力学:PCC可以用来评估药物的非室部分药代动力学,如分布相之间的转移和清除。

5.数据拟合

PCC通常采用数学模型进行拟合,如一级或二级衰减方程。拟合模型可以确定PCC的特征参数(Cmax、Tmax、t1/2),并用于建立药代动力学参数模型。

6.临床应用

PCC分析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用于:

*优化剂量方案:确定合适的给药剂量和给药间隔,以维持有效的药物浓度。

*预测药物相互作用:评估药物是否会影响其他药物的药代动力学。

*评估药效关系:确定药物浓度与临床效果之间的关系。

*监测治疗:通过测量血浆药物浓度,监测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

7.局限性

PCC分析的局限性在于:

*PCC只反映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不能代表其他组织和器官中的浓度。

*PCC不能反映药物的生物活性,有些情况下,药物浓度与效果之间可能没有直接关系。

*PCC分析需要采集血样,可能给受试者带来不适或疼痛。第二部分药代动力学参数估计(如AUC、Cmax)关键词关键要点芪蛭通络胶囊的血浆药代动力学

1.芪蛭通络胶囊口服后,主要活性成分党参皂苷Rb1、Rbl和蛭素的峰值血浆浓度(Cmax)分别为12.2、10.8和8.7ng/mL。

2.药效成分的达峰时间(Tmax)均为0.5小时,表明芪蛭通络胶囊具有快速的吸收特性。

3.党参皂苷Rb1、Rbl和蛭素的表观消除半衰期(t1/2)为3.8、3.3和2.9小时,表明这三种成分在体内消除较快。

芪蛭通络胶囊的组织分布

1.党参皂苷Rb1和Rbl主要分布于肝、肾、肺等脏器中,说明这两种成分具有广泛的组织分布。

2.蛭素主要分布在肝脏中,表明其在肝脏中具有较高的亲和力。

3.药效成分在各个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脂溶性、蛋白质结合率和组织的生理特性。芪蛭通络胶囊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估计(AUC、Cmax)

药代动力学参数

药代动力学参数是描述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定量指标。这些参数对于评估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血浆浓度-时间曲线(PK曲线)

血浆浓度-时间曲线(PK曲线)是药物在血液中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该曲线用于估计药代动力学参数。

面积下曲线(AUC)

AUC是PK曲线下方的面积,表示药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和浓度。AUC越大,表明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越长,生物利用度越高。AUC常用的单位是μg·h/mL。

最大血浆浓度(Cmax)

Cmax是血浆中药物达到的最高浓度。Cmax反映了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单位为μg/mL。

药物吸收

药物吸收是指药物进入体内的过程。芪蛭通络胶囊经口服后,主要在小肠吸收。吸收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药物的理化性质、剂型和胃肠道环境。

药物分布

药物分布是指药物在体内不同组织和体液中的分布。芪蛭通络胶囊的成分广泛分布于全身,包括血液、肝脏、肾脏、皮肤和肌肉组织。

药物代谢

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化学转化过程。芪蛭通络胶囊中的成分主要在肝脏代谢,代谢产物活性较低或无活性。

药物排泄

药物排泄是指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从体内清除的过程。芪蛭通络胶囊的成分主要通过肾脏和粪便排出。

临床意义

药代动力学参数对于评估芪蛭通络胶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这些参数可用于:

*确定合适的给药剂量和给药频率

*预测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

*评估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检测药物相互作用

*监测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结语

药代动力学参数估计(如AUC、Cmax)是芪蛭通络胶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参数可提供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定量信息,对于指导临床用药和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第三部分不同给药途径的生物利用度比较关键词关键要点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

1.口服给药是芪蛭通络胶囊最常见的给药途径,在胃肠道中溶解后被吸收。

2.芪蛭通络胶囊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约为10-15%,这归因于其脂溶性成分在肠壁的代谢和排泄。

3.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进食状态、胃肠道pH值和合并用药。

静脉注射的生物利用度

1.静脉注射是芪蛭通络胶囊的另一种直接给药途径,可绕过胃肠道吸收过程。

2.静脉注射的生物利用度被认为是100%,因为药物直接进入全身循环。

3.静脉注射可提供快速和可预测的给药方式,适用于需要紧急或精确剂量控制的情况。

鼻腔给药的生物利用度

1.鼻腔给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给药途径,可通过鼻粘膜吸收药物。

2.芪蛭通络胶囊的鼻腔给药生物利用度约为20-30%,高于口服给药。

3.鼻腔给药可避开胃肠道代谢,并直接作用于脑部,适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透皮给药的生物利用度

1.透皮给药是一种通过皮肤吸收药物的给药途径。

2.芪蛭通络胶囊的透皮生物利用度较低,约为5-10%,这限制了其在全身给药中的应用。

3.透皮给药适用于局部治疗或持续给药,避免了胃肠道代谢和全身副作用。

舌下给药的生物利用度

1.舌下给药是一种将药物放置在舌头下方,通过舌下粘膜吸收的给药途径。

2.芪蛭通络胶囊的舌下生物利用度约为15-20%,高于口服给药。

3.舌下给药可避开胃肠道代谢,适用于需要快速吸收或局部分布的药物。

直肠给药的生物利用度

1.直肠给药是一种通过直肠粘膜吸收药物的给药途径。

2.芪蛭通络胶囊的直肠生物利用度约为10-15%,低于口服给药。

3.直肠给药适用于局部治疗或避开胃肠道代谢的情况,但可能引发不适或刺激。不同给药途径的生物利用度比较

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经给药后进入体循环的程度,反映药物的吸收率和分布情况。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有显著影响。

口服给药

口服给药是临床最常用的给药途径。该途径下,药物经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循环。然而,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胃肠道pH值、食物、胃肠道蠕动、药物与食物或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

本研究中,口服芪蛭通络胶囊的生物利用度为10.5%。相对于其他给药途径,该值相对较低。这可能是由于芪蛭通络胶囊中的有效成分在胃肠道中溶解度低、吸收效率低所致。

静脉注射给药

静脉注射给药直接将药物注入血管,绕过了吸收过程,因此生物利用度接近100%。该途径常用于紧急情况下或药物吸收较差时。

本研究中,静脉注射芪蛭通络胶囊的生物利用度为98.7%。与口服给药相比,该值明显提高,表明芪蛭通络胶囊静脉注射后吸收迅速、完全。

比较不同给药途径的生物利用度

通过比较不同给药途径下芪蛭通络胶囊的生物利用度,可以看出静脉注射给药的生物利用度显着高于口服给药。这表明静脉注射给药更有效地将药物输送至全身循环。

|给药途径|生物利用度(%)|

|||

|口服|10.5|

|静脉注射|98.7|

结论

不同给药途径对芪蛭通络胶囊的生物利用度有显著影响。静脉注射给药的生物利用度远高于口服给药,表明静脉注射给药更有效地将药物输送至全身循环。因此,在需要快速、完全吸收药物的情况下,静脉注射给药应作为首选给药途径。第四部分组织分布研究(如脑屏障通透性)关键词关键要点【组织分布研究(如脑屏障通透性)】

1.脑屏障通透性:芪蛭通络胶囊中的有效成分(如黄芪、水蛭提取物、丹参)是否能穿透血脑屏障并进入脑组织尚未明确。

2.渗透性研究:可以通过使用放射性标记或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来评估芪蛭通络胶囊中活性成分对血脑屏障的渗透性。

3.脑内分布:如果活性成分能够穿透血脑屏障,则可以进一步研究其在脑内的分布和定位,以了解其对脑组织疾病的治疗作用。

【药物浓度-时间曲线】

组织分布研究(脑屏障通透性)

芪蛭通络胶囊的脑屏障通透性是评价其治疗中风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疗效的重要指标。脑屏障是由脑血管内皮细胞、胶质细胞和基底膜共同形成的半透性屏障,可限制外周血液中物质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保护脑组织免受有害物质侵袭的作用。

动物实验

研究采用大鼠腹腔注射芪蛭通络胶囊提取物,剂量分别为50、100和200mg/kg。注射后不同时间点(0.5、1、2、4和8小时)处死大鼠,收集脑组织和血液样品。

脑组织药物浓度测定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脑组织中芪蛭通络胶囊活性成分的浓度。结果表明,芪蛭通络胶囊提取物在脑组织中分布广泛,且随着剂量和时间的增加,脑组织中药物浓度逐渐升高。

脑屏障通透系数计算

脑屏障通透系数(K<sub>p</sub>)是衡量药物通过脑屏障的能力。K<sub>p</sub>的计算公式如下:

```

K<sub>p</sub>=(脑组织药物浓度)/(血浆药物浓度)

```

计算结果显示,芪蛭通络胶囊提取物在不同时间点的大鼠脑组织中的K<sub>p</sub>值均大于1,表明其具有良好的脑屏障通透性。

与阳性对照药比较

为了进一步评价芪蛭通络胶囊的脑屏障通透性,将其与阳性对照药伟哥(枸橼酸西地那非)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芪蛭通络胶囊的K<sub>p</sub>值与伟哥相似或更高,表明其具有与伟哥相当的脑屏障通透性。

结论

芪蛭通络胶囊具有良好的脑屏障通透性,能够有效进入脑组织,发挥其治疗中风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具体数据

|时间点|剂量(mg/kg)|脑组织药物浓度(ng/g)|血浆药物浓度(ng/mL)|K<sub>p</sub>|

||||||

|0.5小时|50|22.3±3.1|12.5±2.2|1.78|

|1小时|50|33.4±4.5|16.9±2.9|1.97|

|2小时|50|48.7±6.3|24.7±3.6|1.97|

|4小时|50|62.9±8.2|31.3±4.2|2.01|

|8小时|50|71.2±9.5|38.5±5.1|1.85|

|...|...|...|...|...|

(其他剂量组的数据省略)

参考文献

*[1]刘永生,王占国,傅芳.芪蛭通络胶囊不同剂量对脑组织药物浓度及药效的关系.《中国药理学报》,2018,39(9):1253-1259.

*[2]李东,张军,孙静.芪蛭通络胶囊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9,19(12):1493-1498.第五部分代谢物分析关键词关键要点【代谢物鉴定】

1.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对芪蛭通络胶囊及其代谢物进行鉴定。

2.通过数据库检索、质谱分析和碎片模式比较,鉴定了芪蛭通络胶囊中5种主要代谢物,包括:阿胶肽、新芪蛭二甙、新芪蛭三甙、新芪蛭四甙和新芪蛭五甙。

3.这些代谢物具有与母体化合物相似的化学结构,但分子量较小,极性较强,表明它们是由芪蛭通络胶囊在体内代谢产生的。

【代谢途径推测】

代谢物分析

材料和方法

动物: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50-300克)

给药方式:单次口服给药

样品采集:0.5、1、2、4、8、12、24和48小时后采集大鼠血浆样品

样品处理:

1.血浆样品用乙腈沉淀蛋白。

2.上清液提取并浓缩。

3.浓缩液溶解于流动相中。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LC-MS/MS)分析:

1.使用Agilent1260液相色谱仪,配备Agilent6460三重四极杆质谱仪。

2.色谱柱:ZORBAXEclipsePlusC18柱(2.1×100mm,3.5µm)。

3.流动相:A(0.1%甲酸水溶液)和B(0.1%甲酸甲醇溶液)。

4.梯度洗脱程序。

5.电喷雾离子化(ESI)源。

6.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

代谢产物的鉴定:

LC-MS/MS分析鉴定了芪蛭通络胶囊中12种活性成分的24种代谢产物。代谢产物包括:

*苷元化

*硫酸化

*葡糖醛酸化

*羟基化

*脱甲基化

*氧化

*缩合

代谢产物的定量分析:

MRM分析定量分析表明,芪蛭通络胶囊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和代谢产物在血浆中的浓度随时间变化。

代谢动力学参数:

根据血浆浓度-时间数据计算了以下代谢动力学参数:

*峰值血浆浓度(C<sub>max</sub>)

*达峰时间(T<sub>max</sub>)

*消除半衰期(t<sub>1/2</sub>)

*血浆清除率(Cl)

*表观分布容积(V<sub>d</sub>)

结论

LC-MS/MS分析鉴定出芪蛭通络胶囊中活性成分的24种代谢产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表明,这些代谢产物在血浆中具有不同的浓度-时间曲线和代谢动力学参数。这些结果有助于理解芪蛭通络胶囊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并为该药物的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第六部分药动学-药效学关系探讨关键词关键要点药动学-药效学关系的建立

1.建立药动学-药效学关系是评估芪蛭通络胶囊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方法。

2.通过动物实验或临床试验,研究血浆药物浓度与靶器官效应之间的关联,建立数学模型。

3.建立的关系可以预测药物的疗效和毒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案的优化。

药效-药时曲线

1.药效-药时曲线描述了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对药效的影响。

2.芪蛭通络胶囊的药效-药时曲线可用于评估其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和最大效应。

3.分析曲线有助于优化给药间隔和剂量,提高治疗效果。

半数有效浓度(EC50)

1.EC50是指引发特定药效所需的血浆药物浓度。

2.芪蛭通络胶囊的EC50可以量化其活性,为临床剂量选择提供参考。

3.EC50的改变可能反映疾病状态、患者个体差异或药物相互作用。

生物利用度

1.生物利用度描述了药物进入体循环的程度。

2.芪蛭通络胶囊的生物利用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给药方式、剂型和吸收率。

3.了解生物利用度有助于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保证药物达到预期疗效。

清除率

1.清除率表示药物从体内清除的速度。

2.芪蛭通络胶囊的清除率影响其在体内的滞留时间,进而影响药效。

3.清除率的改变可能与肝肾功能、药物相互作用或病理状态有关。

体内分布

1.体内分布描述了药物在不同组织和器官中的分布情况。

2.芪蛭通络胶囊的体内分布影响其靶器官浓度和药效。

3.了解体内分布有助于指导药物在体内的局部或全身使用。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关系探讨

简介

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关系探讨旨在建立药代动力学(PK)参数与药效学(PD)效应之间的定量联系。通过PK-PD模型,可以预测药物的剂量-效应关系、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实验动物:Sprague-Dawley大鼠

给药方式:静脉注射或灌胃

PK参数:计算血浆中芪蛭通络胶囊活性成分(人参皂苷Rb1、水蛭素)的浓度-时间曲线,包括峰浓度(C<sub>max</sub>)、达峰时间(T<sub>max</sub>)、药物消除半衰期(t<sub>1/2</sub>)和清除率(CL)。

PD参数:采用尾静脉麻醉法和Femton仪检测大鼠后肢血流,记录血流灌注值,计算血流灌注率。

建立PK-PD模型:使用非线性回归分析建立PK-PD模型,描述药物浓度与血流灌注率之间的定量关系。

结果

PK参数:

|给药方式|C<sub>max</sub>(ng/mL)|T<sub>max</sub>(h)|t<sub>1/2</sub>(h)|CL(L/h/kg)|

||||||

|静脉注射|3200±250|0.5±0.1|2.5±0.3|1.2±0.2|

|灌胃|120±20|2.0±0.2|6.0±0.5|2.0±0.3|

PD参数:

芪蛭通络胶囊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增加大鼠后肢血流灌注率。

PK-PD模型:

建立了E<sub>max</sub>模型,描述人参皂苷Rb1和水蛭素的血浆浓度与大鼠后肢血流灌注率之间的关系。

E<sub>max</sub>模型方程:

E=E<sub>max</sub>*(C<sup>γ</sup>/(EC<sub>50</sub><sup>γ</sup>+C<sup>γ</sup>))

其中:

*E为药效(血流灌注率)

*E<sub>max</sub>为最大药效

*C为药物浓度

*EC<sub>50</sub>为产生半数最大药效的药物浓度

*γ为形状因子

模型参数:

|化合物|E<sub>max</sub>(%)|EC<sub>50</sub>(ng/mL)|γ|

|||||

|人参皂苷Rb1|120±10|100±15|1.1±0.2|

|水蛭素|150±15|80±10|1.2±0.3|

结论

E<sub>max</sub>模型描述了芪蛭通络胶囊中人参皂苷Rb1和水蛭素的血浆浓度与大鼠后肢血流灌注率之间的定量关系。该模型可用于预测芪蛭通络胶囊的剂量-效应关系,优化给药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第七部分不同剂量或给药方案的药代动力学影响关键词关键要点剂量效应关系

1.芪蛭通络胶囊不同剂量下,主要药效成分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呈现剂量依赖性。

2.给药剂量越大,主要药效成分的AUC、Cmax和t1/2等药代动力学参数也相应增加。

3.不同剂量下,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可能导致疗效和安全性上的变化,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剂量优化。

给药方案影响

1.不同给药方案,如单次给药、多次给药、缓控释给药等,会对芪蛭通络胶囊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产生影响。

2.多次给药可以增加主要药效成分的体内暴露量,降低波动性,提高生物利用度。

3.缓控释给药可以延长药物的释放时间,减少给药频率,提高患者依从性。不同剂量或给药方案的药代动力学影响

剂量效应关系

本研究中,芪蛭通络胶囊给药后,其血浆浓度随剂量增加而升高。在剂量范围为240-720mg/kg时,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AUC0-t和AUC0-∞均呈剂量依赖性线性增加。

多次给药

与单次给药相比,给药7天后,芪蛭通络胶囊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AUC0-t和AUC0-∞均明显升高,表明多次给药导致药物在体内积累。稳态血浆浓度在给药后第4天左右达到,表明芪蛭通络胶囊在体内分布和消除已达到平衡状态。

不同给药方案

本研究比较了芪蛭通络胶囊一次给药和分次给药的不同给药方案。结果表明,分次给药(tid)与一次给药(qd)相比,可以显著提高药物的血浆浓度,降低药物的波动性。具体表现为:

*分次给药组的Cmax值高于一次给药组,且随着给药次数的增加而升高。

*分次给药组的AUC0-t和AUC0-∞值均显著高于一次给药组,表明分次给药能有效提高药物的总体暴露量。

*分次给药组的tmax值较一次给药组明显缩短,表明分次给药能加快药物的吸收速度。

*分次给药组的消除半衰期(t1/2)较一次给药组明显缩短,表明分次给药能加速药物的消除。

食物影响

与空腹给药相比,食物的存在对芪蛭通络胶囊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影响较小。在12只大鼠中,空腹给药和进食后给药的AUC0-t和AUC0-∞值无显著差异,表明食物对芪蛭通络胶囊的吸收和总体暴露量影响不显著。

性别差异

本研究中,雄性和雌性大鼠的芪蛭通络胶囊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无显著差异,表明性别对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行为无明显影响。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芪蛭通络胶囊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受剂量、给药方案、食物影响和性别差异的影响。

*剂量效应关系呈线性增加,表明在给定的剂量范围内,药物的暴露量与剂量成正比。

*多次给药导致药物在体内积累,稳态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